夏业良

美国之音|专访夏业良:折翼的自由思想(视频)

去年10月遭北京大学解聘的中国经济学者夏业良上个星期从北京抵达美国,他计划在美国停留一段时间,继续进行学术研究工作。53岁的夏业良关心公共事务, 是中国最大胆直言的自由派学者之一。 2009年,夏业良在网上发表文章,公开批评中宣部压制思想和言论自由,在互联网上引起了激烈讨论;他还是08宪章的首批联署人之一。夏业良遭北大解聘后,其去向引发了海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2月4号,我们邀请了夏业良先生(以下简称夏)来到时事大家谈的直播现场,和观众朋友分享他对中国高校学术、思想自由等问题的看法;另外,普林斯顿中国学社的陈奎德先生(以下简称陈)也来到直播间,就以上问题发表他的观点。 以下是此次访谈的部分内容。 时事大家谈: 专访夏业良:折翼的自由思想 主持人:夏教授,您跟北大的合约是1月31号结束的,能不能请您跟我们谈一下您此时的感受? 夏:首先我离开中国大陆,有很多恋恋不舍的情节,而且我是希望当中国的情况发生大变化的时候,还有机会回去继续传播思想理念,推动公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现在我要是不离开的话,会在很多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包括言论和行动自由的限制。 主持人:去年9月9号《环球时报》发表了一篇单仁平的评论文章。文章说:“一些极端自由派人士现在希望鱼和熊掌兼得。他们一方面强烈批评体制,以推翻体制为公开目标;一方面个人又舍不得告别体制,在政治思想和个人利益之间严重患得患失。”您如何看待这段话? 夏:首先他这种思维是一种变态的思维。他认为中国大陆一切资源都属于党,属于党国体制,所以任何一个在体制内就业的人得到的都是党的恩赐,是党国体制赐你一口饭吃,如果你想批评的话,你就应该离开这个体制。这说明了他一种非常霸道的心态,我们知道知识分子要安身立命,他需要有一个发言的平台,而这个平台就是说只要人类有人身自由,就可以通过自由的市场竞争和对社会的贡献来获得,而不是他们所给的恩赐。 主持人:《环球时报》的评论中也提到,政治不应该介入到教育中去,如果您是一个教育者,就不应该提到政治。您是否认为在学术殿堂中,政治必须被排斥在外?还是说政治应该在学术殿堂中得到讨论? 夏:其实他否认了一个基本事实:在中国,有没有哪一所大学、哪一个研究机构没有被政治所左右吗?中国的大学就是所谓的党校,意识形态的控制是非常严的,所有都是在共产党的控制下,每所大学从上面领导到最基层的领导,都有党的负责人。所以说北大其实是校长在党委的领导下做事情,根本没有大学自己独立的地位,所以避免政治根本是不可能的。而且这两三年中我们看到政治的渗透和控制是越来越强化,特别是最近的这一年,对学生对青年教师要进行更多的思想政治上的教育。 主持人:您提到的政治势力渗入学校,您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亲身体会? 夏:十几年前我进北大教书,那时候氛围比现在更加自由宽松,其实我十几年来一直是这样讲课的。那时候我的学生感到认同的非常多,直到最近这两三年才出现学生中好像有公开反对的现象,有时候我觉得他们是受到组织在背后的安排,感觉现在的空间跟以前相比是大大压缩了,而且学生本身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主持人:陈奎德先生,夏业良先生被解聘,很多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中国教育界最黑暗的一页,您怎么看? 陈:我想夏业良先生被解聘这个事件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表明现今的中共当局对教育界、对思想自由学术自由进入到一个更严重的转折点,也就是说对北大历史上的光辉名声是一个侮辱,可以说是相当黑暗的一页,可以说是中共又一次进入了一个反智主义的阶段。反智主义是毛泽东时代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它反对知识分子,反对思想自由,反对基本的世界思维体系。在邓小平先生执政的时候曾经有一度稍微放松了一些,但是目前看来中国又进入了一个非常黑暗的时期,夏业良先生被解聘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以后还会慢慢扩展到其他的高校,比如张雪忠教授、谌洪果,很多人都同时受到压力,恐怕很多人会慢慢感受到,所以国际社会关注这个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夏业良教授这次被解聘的官方理由是“教学评估连续好几年倒数第一”。很多人认为这是中国政府在把政治问题非政治化,您的观察是什么? 陈:和毛时代比较多的差别是,他们没有公开地说是政治迫害,但是大家知道这背后是非常清楚的,他(夏)的政治理念,他的教学对他们的政权构成威胁而进行打压的。 主持人:夏教授,您离开中国大陆之后,您准备在哪里推广您的学术思想和政治理念? 夏:我收到3家美国学术机构的邀请,包括哈佛大学、卫斯理学院和美国华盛顿的一家智库,我近期比较倾向于在这家智库做政策研究,因为这些研究有关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包括我个人的一些写作,对制度经济学,对中国转型变革的一些研究。这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可以把我多年积累的一些东西和当今的现实结合得比较好。 主持人:中国的思想钳制对今后中国的学术界会带来什么影响? 夏:我这个事情不管是发生还是没有发生,中国的思想钳制一直是存在的。1949年后,在经过多次的打压后,中国学者的思想自由空间是极其有限的。在这样的空间,这样的学界,还会有多少人类真正认同的、或者能够真正传承下去的思想呢? 主持人:夏教授,除了美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如果有台湾的大学聘请您,您会去吗? 夏:我非常愿意。我以前也到台湾访问过,也在台大发表过演讲,还有一些其他的大学。如果今后有这样的机会,我一定会考虑。 主持人:刚才听众热线中,一位福建的庄先生表示,如果夏教授能够装一下,在中国也能够混个高官当当;如果夏教授到美国来,可能做的事情也会小很多。夏教授回应一下好吗? 夏:如果同流合污或者做一些配合性的工作,可能个人能够得到很多好处,可是我觉得这和学者的良知和责任感是相冲突的。到美国来,可能国内很多人看不到你的言论,要翻墙,但是我想有些言论是没有办法阻挡住的,可能用其他形式可以传播。而且国内的一些形势要是发生变化,我会回到国内。 主持人:发生什么变化您会回去呢? 夏:当然是指政治和言论发生变化。我们知道最近这一两年言论收紧了很多,如果我们可以恢复到1993年推行市场经济改革的那段时期,那时相对来讲氛围宽松一点。 主持人:目前在中国社会非常分裂的局面下,对中国知识分子将带来什么影响? 夏:中国对知识分子实行犬儒化的策略,因为如果你讲真话,追求真理,就会受到打击,被边缘化,所以很多学者会有一些自我辩白的理由。我想无论如何,如果你只是暂时沉默,那是可以理解和谅解的。但是从长远来看,如果一个民族,五十年、六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中没有知识分子敢公开自己言论的话,这是知识分子的悲哀和耻辱。我觉得这不是一个人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而是要有知识分子起码的担当,也就是说知识分子、学术界有没有底线,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要求放得越来越低了。也不要说知识分子了,有时候一个人做人的底线都不能够做到,那你还撑什么?因为知识分子和别人不一样,你所受到的教育,你所追求的东西,应该是精神上能够引领社会进步的方向,如果你做的是相反的工作,那你就不配有知识分子这样一个称号,你不是在帮助人类社会走向更加文明进步的轨道,而是在反人类。   —— 原载: VOA 本站刊登日期: Wednesday, February 05, 2014 关键词: 夏业良 自由思想 其他相关文章 对党史伪造学派的清算 贈友人 柬埔寨为何感谢越南“侵略” 王晶垚声明的历史意义 中国民间人士举行公祭 拉开纪念六四25周年序幕 解读许志永、王功权案的政治意义 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們對中國學術研究及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認識 活下去,并且要记住 甲午新春二首 带路党人 小史 脏话都形容不了你们的卑鄙! 沈卫威:现代大学的两大学统 李娜的脸回中国后更加美丽 中国里外看:诡异的春晚 达赖喇嘛尊者向华人致以春节的祝贺 包子鋪与吃屎党 【香港動態】一個推想——解開香港《明報》大地震之謎 时事大家谈: 奥巴马未来议程面临挑战(视频) 中日关系恶化的风险可能超出预期 中国里外看:李娜创历史 关于宋彬彬刘进虚伪道歉的声明 日本的道歉文化 机密文件披露中国精英的海外资产 从民主集中制到民主政治 “中国霾”、中国模式” 与“中国梦” 江南士子京城劫 台微调历史课纲 引发“去台湾化”质疑 焦点对话:中共高层亲属海外巨富又曝光(视频) 焦点对话:崔健出局,凸显春晚之窘境(视频) 在云南玉溪纪念聂耳百年诞辰会的发言 漫谈“一个没有伟人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 近事二首 中国里外看:封杀许志永 民主:现代国家迟早将面临的考验 让世界认识一个盗贼型政权-《中国离岸金融报告解密》的意义 美国经济复苏,中国经济放缓 从“游于艺”到“心道合一” 约瑟夫·奈剖析中俄软实力症结 《悲歌交響曲》浸禮 王瑛——在逆车道上全速开车 寿则多辱:“国宝”陈垣的悲剧 “离岸解密”中国篇的来龙去脉 焦点对话:温家宝自辩清白,投书外媒有深意? 恐怖平衡不复平衡 中共内斗日趋白热 陈破空:宋彬彬应该投案自首 以人类发展指数(HDI)看中国 新发现的西安事變歷史文件解密 升起旗帜 ——写给狱中的许志永和他的朋友们 对《集会游行示威法》提起违宪审查的公开建议书 为了自由·公义·爱-我的法庭陈词 fullrss.net

阅读更多

【河蟹档案】防暴警察枪战屁民

以下被新浪审查删除的微博来自自由微博网站,数字时代编辑整理: *@孔智勇-:【防爆警察枪击抗拆村民】 9月28日早上,南宁市的青秀区圣人湾发生强拆事件,防暴警察向抗拆村民射击,6位村民相继中弹倒地。据村民统计,警察一共开了48枪。//...

阅读更多

何清涟 | 从夏业良事件观中国“大学精神”之消亡

夏业良最近被北京大学解聘,竟然劳烦新华社派出记者,让北大新闻发言人就“不续聘夏业良一事 接受采访”。北大声称自2008年至今,全校合同到期不予续聘的已有25人,以此证明不续聘夏并非出于非政治原因。但25人当中只有夏业良享受新华社专题 报道,却正好说明此事的高度政治化。 *不续聘究竟是政治原因还是业务原因?* 北大认为,不续聘的原因是夏业良教学评估结果不佳,“学生提出批评意见有340多条,还曾有20多名学生联名要求改换任课老师”;学术能力考评不合格,依据是“从2008年8月到2013年1月,夏业良发表CSSCI期刊论文仅1篇(与其学生共同发表)”。 北大的辩称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 一、20多位联名要求改换任课老师的学生当中,这些人当中有多少是党员与信息员?他们要求更换的理由是什么?是政治原因还是教学能力?这点如果没弄清楚, 很容易误导外界。北大规定,每班聘一至两位信息员,对外不公开。从一些知情者透露的情况来看,确实有学生对夏的教学不满。一次是夏业良在课上讲“社会主 义”在20世纪的实践全面失败,遭到一位学生反驳。夏约学生课后交流看法,学生拒绝,只满足于在课堂上“表现”自己热爱社会主义的立场。另一次夏在课堂上 讲中国在“三年大饥荒”时期饿死三千万人,一位学生站起来反驳,说那不是事实,是诬蔑。还有一些学生指责夏业良“消费政治异见”,可怜这些学生根本不懂得 大学本是涵育怀疑与批判精神之地,他们甚至无知地以自己消费官方意识形态为正确,连历史事实都不愿意顾及。我相信,这些学生上述“不满”之理由如果公诸于 世,北大校方会有点不太好意思。 二、北大指称“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依据的学术标准是什么?通过分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办刊宗旨及历年刊登的文章,可以知晓其标准。 *北大的“大学精神”:马列毛邓思想教育* 中共历来将大中小学均看成意识形态培养基地,课程设置当中有门思想教育课,课程名称因时而变,内容却是“马列毛邓三科”,如今当然还得加上现任总书记习近平的各种言论。 因为“课标”的限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些大学的活力不是体现在课程设置上,而是体现在教师教学当中,一些有思想的胆大教师会将讲台当作传道授业解惑 之地,尽管这样的教师为数很少,但总还存在。我当年在复旦大学读研究生时,几位因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受到警告处分的中青年教师很受欢迎,他们的讲座一发 出海报,座无虚席。这些人步入中年后,有的在“六四”之后离开中国,有的在各种压力下被迫调整姿态。这其实是大学精神之损失,也是学生之损失。 中国的大学体制当中,有个标准,即大学教师的科研能力的认定以刊发在核心期刊上的篇数为准,所谓核心期刊的审定标准则完全按照意识形态要求,也因此,核心 期刊上社会科学尤其是涉及现实的文章少有有深度的文章。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的新启蒙,还是90年代中后期,那些“思想解放”的好文章,主要刊发在《世界 经济导报》,以及一些体制外的刊物上,如《知识分子》、《东方》、《南方周末》、《战略与管理》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的《二十一世纪》等。这些杂志的作者大部 分都成为各学校的教学中坚或者如我这样的异议者。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核心期刊的宗旨是作为意识形态的宣传阵地。以《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例,其办刊宗旨宣称,该学报“以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文社会科学的正确导向,贯彻双百方针,走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时代之路。”我查了这份学报近三 年的文章,以研究古代文学、历史为主,这方面有一些质量不错的纯专业论文。但涉及现实的文章则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如“北京论坛”、政治学、台湾问题研 究等涉及现实的栏目。 2013年第1期刊有厉以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内容与标题都符合主旋律;同期还刊有晏智杰“反思资本主义:危机的教训”,主旨是通过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反思资本主义,以及如何评价中国这些年发展的道路”。 再以2012年第6期为例。林毅夫那篇“21世纪全球多级增长格局中的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早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及北京大学校报上多次刊登。该文 分析框架借助马林诺夫斯基的器物、组织、价值文化三因子,再将中国的“仁”这一伦理价值杂糅进去,称中国文化有可能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复兴。考虑到习近 平在2012年11月倡导“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文章的“学术创见”就在于林毅夫利用其世行副行长身份,写了一篇“习总中国梦学习心 得”。同期还有陈志尚的“马克思的人权观在中国”,王浦劬的“中国的协商治理与人权实现”。马克思主义许多主张与现代人权理念相反,中国的人权现状之恶劣 也备受国际社会指责,文章谈的“人权实现”自然是一种包上学术外衣的宣传。 这样的“学术与时代相结合”之路,已经让“百花齐放”变成中共意识形态的一枝独秀,意味着北大的“大学精神”早已异化,北大不但不再是多元思想涵育之地,反而成了中共意识形态教育重镇。 *北大为何拒绝承认“不续聘”缘于政治?* 大学精神是什么?早在几个世纪之前,就有不少学者做了明确阐述。德国哲学家康德可能是最早阐明近代理性化大学理念的学者,他认为“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 它的品性是独立追求真理和学术自由。”把自由探求未知和养成人们探求未知的习惯作为大学存在的意义,就是现代大学精神的起源。经过几百年发展,欧美大学将 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作为支撑现代大学制度的两块基石,藉此成功地解决了大学和公权力、大学和教授之间的关系。简言之,排斥公权力对大学的干预,在法律允许 的范围内,鼓励教授与学生自由、自主地进行学术探讨,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首要原则,鼓励批判与创新相结合,就是大学精神之体现。 近几年不断有夏业良因其有关政治社会问题发言而受到校方警告的消息传出。这次北大之所以坚称是业务原因解聘夏业良,当然是因为北京大学毕竟是中国著名学 府,知道以政治理由解聘一位教授有损学校名誉——不管北大实际上还保有多少“学术自由”,但因对外学术交流的需要,“学术自由”这块牌子无论如何不能丢 弃,否则就只能与北韩等暴政国家去交流如何控制学术自由与言论自由了。 与北大的措辞相比,《环球时报》很爽快,10月22日的文章后半部分直接指责夏业良近几年“走舆论成名路线”,即“经常说些‘出位’的话,或者摆出个批判 当局的激烈姿态”。并且幸灾乐祸地警告说,“做异见人士是当下中国很特殊的一种生存方式,一些自由派人士显然在看好这种方式的前途和未来。既然这样,他们 就不应当患得患失”——这话等于承认,北大(包括所有学校)解聘不惮发表政治异见的教授,在那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合理合情更合法,被解聘者不应该 抱怨。 北大如果象《环球时报》这样爽快承认解聘夏业良是出于政治原因,也就省了我上述一番考证。 相关日志 2013/10/23 — 中国经济改革:目标虽有路难行 2013/10/21 — 北大教授夏业良被停聘 政治报复? 2013/10/21 — 何清涟: 青年被培养成利益动物的后果 从贵阳“拆迁学生军”谈起 2013/10/21 — 北大为解雇夏业良进行辩护 指他不是好教师 夏业良予以驳斥 2013/10/20 — 变态辣椒:传唤记 2013/10/19 — 北大教授夏业良因批评中国政治体制遭解聘 2013/10/19 — 温心:(变态辣椒被传唤的)20小时 2013/10/19 — 何清涟:“民意动员型”微博时代的终结 2013/10/19 —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夏业良遭校方停聘 2013/10/19 — 当警察来敲门2.0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404文库】“不要躲,每一个人都是守门人”(外二篇)

【CDT关注】“没有一条藏语评论,任何藏语的评论都发表不出来”(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