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

公屋非福利 居屋乃地產 —— 房委會簡史

作者: 香港獨立媒體  |  评论(0)  | 标签: 时事观点 文:杨秀珠 房委会在七月十五日声称公屋租户收入上涨,必须「依法」加租4.68%。在公屋居民强烈反对下,事件终以免租一个月的形式加以缓解,可是不少传媒对此似乎大不高兴,急急找来学者指责政府把资源向公屋倾斜,揪出三两个號称「夹心阶层」的私人楼租户大叫不公平,最后来个「不加租等如破坏规矩」的標题一锤定音——言下之意,住公屋的胆敢不同意加租,彷彿就是输打贏要,贪得无厌,浪费公帑的社会寄生虫。 相比之下居屋(准)居民就是广受同情的一群。自从以天匯为首的一堆天值豪宅推高楼市,舆论纷纷要求政府復建居屋,曾荫权今年施政报告势將重弹此调。居屋市价一升,传媒又马上担心小市民无力置业上车。究其原因,在於居屋是居民真金白银买下的,谁也不欠谁;公屋却是「福利」,吃政府的住政府的就別摆架子要求多多。 亲生仔变债仔 政府抽乾房委会 「公屋是福利」乃常识,这个常识却不符事实。兴建公屋不一定蚀本,在2004至2006年,房委会甚至因公屋业务赚取合共十亿进帐,赚钱以亿计还称之曰「福利」,未免可笑。 当然,做生意总有赚有蚀,公屋这盘生意也一样,2007至2009年的赤字確实不小,可是政府有没有因此花费公帑? 没有。 早在1988年落实《长远房屋策略检討》后,营运公屋的房委会便成了自负盈亏的机构,財政独立——不过这样说也不太对,儘管政府毋须对房委会的亏损负责,但房委会赚钱时则必须上缴库房,非住宅楼宇红利的50%都属於政府。更夸张的是,房委会直至2008年为止无论赚蚀俱要为政府在八十年代的100亿注资每年支付5%利息。扣除上缴的红利和利息之后,房委会的公屋业务在过去十年不过赚蚀参半。(见附表) 房委会由政府的亲生仔变成政府的债仔。赚钱政府要分,蚀钱政府不赔,这种输打贏要的安排说明公屋居民没有花过纳税人一毛钱,公屋在政府眼中也不过是投资而不是「福利」。假如政府不视房委会为牟利机器,公屋业务竟可赚钱,这证明了在全港提供廉价租住单位的可行性。公屋与私人楼之间的租金差价有多庞大,反映的只是地產商食水有多深。应该成为箭靶的,不是反对加租的公屋居民,而是害市民捱贵租的地產商,还有推动高地价政策的政府。 领匯上市蚀本 復建居屋补鑊 那么好赚,那公屋为何还要加租?自从房委会出售公屋商场和停车场予领匯,相关收入在四年內暴跌77%,居民的社区消费从滋养公屋变成养肥大鱷。 2005年底领匯上市是公屋歷史的分水岭,它抢走了房委会公屋商场和停车场昔日的红利,一上市就导致2006年以来公屋帐目年年劲蚀,即使扣除上缴库房的金额,公屋平均每年亏损近9亿元。相比之下,在领匯上市前,1999至2005扣除上缴后公屋业务平均每年赚到3亿9千万元。 由赚变蚀,房委会既要应付近年公屋赤字又要自负盈亏,惟有向公屋居民开刀。领匯上市其实是加租的远因。 除了加租,领匯带来另一个必然结果自是復建居屋。卖居屋一向是房委会生財绝招,即使只是稍微卖一点点货尾,它在2008-09年度已因此获得超过 49亿盈利,利润率达104%。购买居屋,其实是光顾名为房委会的地產商。若说復建居屋是「利民紓困」,只不过因为市场上每一个地產商卖楼的利润率都比房委会的104%暴利更加暴利。 很遗憾,这是现实。 於是因为苛刻的入息审查被拒诸公屋门外的市民,就只能在购买居屋和购买私人楼宇之间抉择——亦即在做老衬和做超级大老衬之间抉择。 不过,居屋救得了房委会帐目的命,却不一定救到我们的命。供楼不是易事,二十年內供满一层楼,意味著我们二十年內都要有稳定的收入。当地球上的长工买少见少,到处都是两年续一次约的合约工甚至散工,无论供的是私人楼宇还是居屋,都缺乏保障。八、九十年代对置业的追捧,基础竟是回归后一次又一次破灭的「楼市只升不跌」神话。当公屋原本可以不亏本持久营运,我们为甚么还要追求居屋?住公屋有甚么好羞耻,全民住公屋又有甚么不可能?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香港獨立媒體的最新更新: 文學與行動的學習年代 / 2010-08-24 02:35 / 评论数( 0 ) 從巴士線到藝發局─有咩好爭? / 2010-08-20 00:06 / 评论数( 0 ) 真陰公的巴士車長、乘客與煙民 / 2010-08-19 05:29 / 评论数( 0 ) 「單車友善」城市 無煙交通楷模 / 2010-08-15 00:17 / 评论数( 0 ) 「撐粵語」運動背後的「推普」政治 / 2010-08-10 07:38 / 评论数( 0 )

阅读更多

施卫江:强国之路须正道

作者: 张耀杰  |  评论(0)  | 标签: 施卫江 , 强国之路 , 须正道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迅猛,其GDP攀升之快,举世瞩目。时至现今,在世界排名表上已经跃升至显赫的第二位置。于是乎,统治集团飘飘然,好不得意,威权主义大行其道,以为共你产的合法性正路就在其中;所辖国民的愤青之风也渐盛起来,……“中国可以说不”、“中国不高兴”,一时尘嚣日上。而今,面对美韩海军在黄海进行的联合演习,军方强硬派再次放出狠话:“放弃幻想,准备打仗!”、“中国愤怒了!”,似乎如此一来,便可将对手显现出“纸老虎”的原型来,而自己一方却永远是“战无不胜的”云云,……愤青资源可谓增添多多矣,“爱国”热情确是升温甚多。 我们的愤青国民不甚明白,国家的强盛与否不仅有赖于物质文明的昌盛,即古人说的形下之“器”,今人说的硬实力,更是有赖于建立于各种有形的器具之上的形上之“道”,软实力:政治法律经济等的制度,以及以自由、民主、人权等人文意识形态的精神文明建设,须是合符人类发展的正当规律,用当代的话语讲,就是以普%世价值观来衡量发展的正当性与否。因为后者才是有力支持国民经济建设的文化基础,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所在,更重要的是,为弘扬社会正义、健全每个公民的人生和自由、提升国民幸福指数作出必不可少的保障。 中国最近三十多年来之所以经济发展迅速,正是由于在经济制度领域推行改革开放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基本上将市场经济体制纳入国民经济的轨道,才使得国民个人的劳动致富努力和才华相当程度地释放出来,在这基础上,恰是需要中国政府和全体国民继续深化并拓宽改革开放之路的。可就是在更高的精神层面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革新却是裹足不前,守旧保守如常,屡屡失去发展的良机,以至于今日在国际政治舞台的较量上常常处于下风。 可是今天,中国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浅薄之徒却叫嚣起来:再过二十年超越美国,中国将成为全球老大!这些狂妄之徒想过没有:就凭借现今的社会体制,不思革新进取,却偏要嗜妄再攀升而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二十年,可行吗?! 放眼全球,却是呈现另一种政治运作机制。由于中国大力推行的威权主义威胁至世界和平及正义,譬如,三月二十六日发生的韩国天安号事件,就是由中国所默许的朝鲜干出来的,故此,中国不予谴责、也不予制裁;又如,中国糟糕的人RIGHT权纪录及其相关联的低劣价值观,却可通过有效载体——大量的非法偷渡客和庞大的留学生群体源源不断地输送进自由世界——从而对西方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还可通过耗子般的高繁殖率培植肉身有机体载体,从而复制出所载负的劣等信息,最终对西方的终极价值体系造成侵蚀。故而,中国实力的极速增长必定要、也应该要受到来自高级形态的国际政治和道义力量的强有力制约,这并非是要约束中国在硬实力上的经济发展,而是对其政治和伦理上的悖理进行规劝、约束,甚至制裁,这才是合乎正义之道。 在国际政治和道义(舆论)舞台上,始终存在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自由世界以其主导的普世%价值观所显示出来的强大的综合力量。普%世价值之所以为西方人、尤其美国人民所坚定地操守而时时显露干预的力量,乃是依据基督教思想中的拯救理念:人是罪性的、社会是有罪之人的组合体,因此需要大力拯救的,而这却颇难为东方民族如中国人以其肤浅的禀性所能领悟的。一个以自由为圭臬的社会必然蕴含着正义,为正义之必要元素,罗尔斯和诺齐克等理论大师已经详尽阐明这点。合乎正义的社会它的软实力通常能够充分施展才华,将其价值现实化,以使充分转化为现实的硬实力的力量。 综观世界近代史,人们可以发现一个鲜明的规律:凡是与美国交恶的国家无一不是自取灭亡,或者是自我瓦解,起码在长期的遏制困境中逐渐陷落于衰败。因为美国以其国力之超级强盛就是要扮演起自由世界的领袖角色,理所当然地担负起拯救人类的义务,担当国际警察,将自由、人权和民主的理念普适化于全球。凡是与美国交战的史实,并非如X裆所一贯宣传的殖民与反殖民之间的斗争,而是自由与反自由在理念上的较量,以及文明与野蛮的斗争。 中国近代史上的国际交往史实之一:义和拳的“扶清灭洋”运动——十九世纪末,中国北方农民的劣根性大爆发,拳匪纷纷起来滋生闹事:扯电线、拆铁轨、烧教堂、毁医院、杀教徒、辱公使、攻使馆,其暴虐震惊了整个西方文明世界,于是文明世界组织起“准联合国”部队前来华镇暴,这其中当然有山姆大叔美国佬的参与。灭洋与镇暴较量后,结局当然是文明(公理)获胜,反文明理所当然地蒙受到“耻辱”——其价值要点是:并非、或曰远非如X裆教科书上所大肆渲染的“割地赔款”——物质形态的损失而导致精神上的损失,从物质到精神的形态转化毕竟是间接的缓慢的表层的;而更应是民族灵魂的低劣冥顽,从而造成直接的精神上的深层次的耻辱。 进入二十世纪后,首先与美国交恶的是:德国。这个以捧黑格尔主义的“国家至上”理念来打造自身的国家,在西方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它抢得了先机,从而将国力倍增至GDP第二的位置,于是乎飘飘然,自以为接下去的势头自己就是全球龙头老大无疑了,野心随之膨胀,欲挑战经典自由主义国家所掌控的地盘,终于挑起世界大战,并于一九一五年击沉邮轮“露西坦尼亚”号,毫不顾忌美国乘客的生命安全,这意味着不在乎激怒美国这个自由世界的领袖,由此导致了美国于二年之后的参战。美国一经参战即打破了协约国与同盟国双方持久的军事平衡和僵持战况,德军防线纷纷土崩瓦解,不久即告投降。德国战败后的报应是割地赔款、解除武装,蒙受耻辱。 经受了一战败局后,德国右翼分子心尤不甘,此后纳粹党利用民情的“爱国”狂热操控了政局,施行法西斯专政,继而东山再起,妄想再图一搏,挑战自由世界,将一战的败局翻盘过来,结果得罪了自由世界的领袖,待到美国参战时候,整个战争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二战的最终战局使德国输得比前一次更惨烈,损失了九百万条性命,整个山河全成了一片焦土尘和瓦砾堆,还丧失了东普鲁士国土,东部国境线退缩到奥德河一带。 日本——曾以全面学习西方开始的明治维新,使得日本“脱亚入欧”,面貌焕然一新,国力陡增,远远地将东亚的邻居抛在后面。当西方化尝到甜头后,随之掉转枪口,对西方全面反目,用武器的批判来对付批判的武器,真是班门弄斧。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的自信力进入了狂态之中,一心妄想称霸远东当老大,于是挑战起美国来,企图使太平洋成为其内海,构造“大东亚共荣圈”。其结局在美国联合盟国的打击下,不外乎身败名裂,丢掉二百四十万生命,国土一派废墟萧杀,海外殖民地也丧失殆尽。 苏联(俄罗斯)——正如克里姆林宫的红星和双头鹰所标志的,是个典型的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体,一面是,斯拉夫人的禀性,即为欧洲人种共有禀性:对于科学技术有着强烈的嗜好,以此作为精神形式的强大动力来营造物质文明建设;另一面则是,在历史长河里与东方的低级文明形态的民族交往甚多,尤其经受了近三百年的蒙古人的统治和奴役,难免深深污染上了东方人种的劣根性:大一统、君权神授、政教合一、专制独裁等等,在政治文化领域呈现出浓厚的东方特色。所以战后,造就了这个现代斯巴达型帝国的形态,一面是发达的军事科技和军用生产力,另一面是落后的生产方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一边是依靠强大的国防科技和军力来输出革命,频频资助东方落后的民族,以落后的文明来挑战以美国为首的文明、自由世界,另一边则是糟糕的人权纪录时时为自由世界所诟病、谴责、制裁。 就是这么一个跛足的国家:较为发达的生产力,却是由东方式的反自由的生产方式来操纵,当然是无法行走长路的。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东西方冷战中,最终耗尽光了所有的可以容许调控的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模式的资源,苏联彻底败阵、散架。 北朝鲜——这个典型的东方国家,完全依仗着中国和苏俄的庇护和支助,对内绝对的专制和独裁,对外长期来穷兵黩武、“先军政治”,发展成为比苏联还要斯巴达型的国家。当今的金家王朝频频施展“悬崖战术”,冒险挑衅美国韩国日本,而全然不顾自家或他国的平民百姓的安危及生机,即使炮灰白骨累累、子民饿殍遍野,也在所不惜,只能说是穷途末路的表现而已,看来其王朝寿命不会长久多远了。 越南——顽固地拒绝西方高级文明的引进和介入,为此,越南不惜与法国、美国,乃至于中国进行战争较量,从中付出了惊人的代价,而代价所换取来的远非如中共和越共所吹嘘的那样的“胜利”。且看:“包括法越战争在内的三十年战争造成了五百万平民的死亡。到一九七五年越战结束时,战争给南越留下了一片满目苍夷的土地和八十八万孤儿,一百万寡妇,二十万残疾人,二十万妓女及地雷区。但这还不是苦难的终结,越南又先后与柬埔寨和与中国陷入战争(中越战争)。长期的战争以及与西方世界的隔绝导致经济崩溃,通货膨胀;一九七○年代后期,超过一百五十万越南难民乘小船逃离越南。”(摘自【维基百科】资料)——对于抗拒先进文明,而宁可让自己原有的落后文明再进一步倒退许多的战争,却偏要支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除了打肿脸皮充胖子,愚弄老百姓,支撑既得利益集团的专政,还有什么“胜利”可言?这里尚未计算入中国为越南的历次战争所付出的十分昂贵的代价。 利比亚——利比亚的厄运始自与美国交恶:制造洛克比空难、炸毁法航班机、以及在贝鲁特、西柏林等地的一系列恐怖爆炸事件。为此导致受联合国的制裁,本来利比亚经济是在非洲位列最前茅的国家,相当富足,但由于长期制裁,国内经济建设遭受沉重打击,油气开发严重受挫,出口市场大幅萎缩,经济实力不断下降,进口能力自然明显不足,航空业完全受封锁。 最终卡扎菲还是乖乖地向美国投降了,交出恐怖分子,示意向西方友好,直至二○○三年九月十三日,联合国正式解除对利的制裁后,利重返国际社会后,才开始恢复经济。 伊朗——一个千年文明史的古国,理应是文明、理性、礼仪的国度,一个石油资源储存巨额的地方,本是富足天下的大亨之国,可是在东方腐朽宗教文化的引导下,全面走向没落、狂暴,并全面与美国为首的西方自由世界对抗。 越是对持、就越是封闭、越是落后、越是闭塞、越是贫困、越是盲信、越是暴戾、越是怨愤,……反过来越是对持,总之在封闭体系内部不断地相互强化而作负反馈。 早在一九七九年初的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前,中东石油大国伊朗在巴列维国王领导下进行的“白色革命”已整整十五个年头了。在这十五年中,由于石油价格的飞涨和国王的锐意革新进取,古老落后的伊朗正迅速脱离“传统”,在通往“现代化”道路上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取得了眩目于世的成就。经济繁荣昌盛,武备精良强大,巴列维自信宣称伊朗将建设成为世界第八强国,似乎就要再现二千五百年前古波斯帝国的灿烂辉煌。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贪污腐败成风,社会道德的颓败。以普世价值观看待,唯有建设民主和法制才能有效反贪倡廉,但巴列维国王却不这么认为,因此他始终无法制止愈演愈烈的贪污受贿之风,尽管极力维持社会稳定。 可惜在那个腐朽价值观积淀深厚之地,其国民,与其说向前看,走上自由、民主、法治、人权的轨道,还不如说走向本土传统的道德教化更深入人心,为此不惜与西方强烈对持,于是出现了上述的“负反馈”一幕。 再看看历史上的那些强人:米洛舍维奇、萨达姆、诺列埃加、卡斯特罗、塔利班的奥马尔、内贾德、查韦斯,或许能在自己所辖地方风云一会、称雄一时,可是他们当大肆悖理了普世价值观,全面与美国佬对抗之时,其被钉上历史耻辱柱的宿命也就注定下了,有些早已身败名裂。 现在该正是轮到中国来交恶美国的时候了。且看中国当今那些缺乏自知之明、执迷不悟的狂妄之徒,却偏要用僵化的毛式语言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叫嚣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那么最终结局将如何呢?世人等待着见分晓吧。 学渊评:数月前于纽约见施君,乃一介忠厚书生。今读其此文,竟有如此警句,谓义和团是“中国北方农民的劣根性大爆发”,令我叫绝。所谓“中原文明”或“黄土地文化”之载体乃中国北方农民,义和团是这种文明的残暴性和狂妄性的一次表演,人民公社则是其劣质性的再度证明。人民公社始作俑于中国北方农村基层,萌芽于中国北方农民“吃饭不要钱”的妄想,实践于北方农村干部的谎言成性,结局饿死的四千万人,大部分都是愚昧的中国北方农民。此种人祸在江浙地区就很难发生,原因乃是南北文化之差别。反观世界文明,英美高于德法,德法高于俄国,人间许多灾难是不会发生在英美的,此中道理我与严家其兄讨论过,看来施卫江也是懂的;……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张耀杰的最新更新: 张耀杰:再谈《文字之狱的黑影》 / 2010-08-21 11:12 / 评论数( 0 ) 88岁老工人为什么还要欺软怕硬? / 2010-08-20 22:32 / 评论数( 3 ) 金晓光律师:一个公民的不幸(转) / 2010-08-20 11:09 / 评论数( 2 ) 燕山讲堂77期实录学术史上的抄袭争议之四 / 2010-08-17 22:20 / 评论数( 0 ) 燕山讲堂77期实录学术史上的抄袭争议之三 / 2010-08-17 22:20 / 评论数( 0 )

阅读更多

谁来确认我身份?——冯小刚电影《集结号》

作者: 麦克  |  评论(0)  | 标签: 冯小刚 , 《集结号》 , 身份 耶和华啊,你的话安定在天, 直到永远。 你的诚实存到万代。 你坚定了地,地就长存。 天地照你的安排存到今日, 万物都是你的仆役。 ——《诗篇》119:89—91 身份问题,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大问题。每一个人都有身份,如果一个人没有身份,他就没法确认自己,他对别人也无法识别,当然,每个人的身份是不一样的,身份的不同会导致许许多多的差别。我们中国人历来都是非常讲究身份的,远的来说,在魏晋时代,当官要看身份,若非士族,那就与官职无缘;近的来说,前几十年也把身份的重要性推到了极端,贫农身份与地主身份所带来的境遇可以说是天壤之别。现在呢?现在的人们也还是很注意身份的,只是所注重的方面有不同而已。现在,有的人不止一个身份,而是有很多身份,我就看到有人的身份用普通名片印不下,要用双层的名片。看来,身份问题还在困扰着人们,难怪冯小刚一反“甲方乙方”“大腕”“大撒把”的常态,要借着《集结号》把身份问题十分严肃地提出来,他想要问的是:身份是什么?该注重什么身份?等等;而最重要的是:谁来确认我身份? 这部影片是从残酷的战争场景开始的,许多电影评论家对此作了极高的评价,认为此片对局部战景的表现在中国影片中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与国外同类影片相媲美。这些评价,我基本同意,但这不是我所讨论的重点,我想说的是:在惨烈的战斗之后,死里逃生的英雄谷子地却遇到了一个身份问题。除了谷子地本人,中原野战军独立师7营9连所有的官兵都在阻击战中壮烈牺牲了,等他在医院被抢救过来之后,他所属的部队已经开赴新的战场,且已经改变了番号,无法寻找了;而他用来掩护自身的敌军装更给他带来了百口莫辩的麻烦,他后半生的主要内容就是寻找身份确认。 谷子地:一生惟求组织确认 首先,他要求医院来帮助他确认,但医院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义务,不把他当作俘虏或者逃兵已经是很便宜他了。无论他怎样叙说自己炸毁坦克的赫赫战功,博得的只是其他伤员的一场哄笑。这说明,一个人的已往身份或者说一个人的过去无法靠自身来确认,他必须靠他人来确认,而且还要有有力的证据。在这种情况下,谷子地只有靠自己进一步的行动来确认自己。由于他发射过自制的炮弹,他就以炮兵自认了,而在专业的炮兵面前,才知道自己那点东西根本派不上用场,倒是他骂炮兵军官赵二斗吃相难看的话显示了他是一个真正的军人,这才让他进入了炮兵部队,成了赵二斗的麾下。真正显示他英雄本色的是在军官踩上地雷的情况下,按说,他可以置之不顾,自己走自己的,但是,他还是毅然留下来置换赵二斗,把危险留给了自己,把安全留给了他人,他为此付出了一只眼睛的代价。从此,他们成为肝胆相照、患难与共的兄弟。 谷子地并不满足于朋友的确认,他最渴望的是组织的确认,不只是对于他个人,还有对那些牺牲的战友。他从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明确意识。每次战斗结束,他都要认真清点人数,记住阵亡和幸存的人。在阻击战最激烈的时刻,他也要求战士把死去战友的尸体拖到窑内,为的是保存他们的遗体,以便以后确认他们的身份。这些都表现出他强烈的生命关怀,他想要记住每一个牺牲的个人,让他们得到后人的纪念与尊重。正是这种情怀使他在战争结束之后,不愿安享自己的功臣生活,而要回到战场故地去寻找战友的遗骸,给他们一个交代。这种努力并没有白费,第一个成果就是找到了王金存的遗孀,为王金存洗刷了逃兵的罪名,也给了她一个很好的归宿。后来,他又找到了自己所属的部队,找到了刘团长的警卫员兼司号员小梁子。在刘团长墓前与小梁子争执那一场戏充分地展示了不同身份意识之间的冲突。谷子地知道刘团长没有下达吹集结号的命令之后,怒不可遏,要代表9连阵亡的战友向刘团长讨回公道,而小梁子起先代表刘团长向他道歉,在没有效果之后,也愤而以警卫员的身份来捍卫刘团长:“你再骂团长,我就拧掉你的头。刘团长活着时,我是他的警卫员;他躺在地下,我还是他的警卫员。”军人的身份意识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给人强烈的震撼。 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可能有不同的身份,就是在同一时期也可能有不同的身份,但每个人对每一种身份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你看重什么样的身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尽管时代在变化,岁月在流逝,谷子地也从步兵变成了炮兵,后来又变成了伙夫,但他最看重的还是作为9连连长的身份。这个身份也给他带来强烈的责任感,他不仅当初保存了牺牲战友的遗骸,他还要用他们的遗骸为证据使他们的功勋得到组织的确认。这是一个凭个人力量所无法做到的事情,时移世异,当年的战场已经变成了今日的煤山,没有人愿意像他那样为了死去的人而付出难以看到果效的艰辛。谷子地尽管一个人日复一日挖煤山,就像传说中的那位愚公,可是到最后他还是无功而返。影片肯定了谷子地的执著与坚持,但没有沿袭人定胜天的传统思路:战士们遗骸的浮现,是靠一场兴修水利的浩大运动,而不是谷子地的那把铁锹。当然,影片最后还是给出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在汶河阻击战中牺牲的战士们的遗骸终于被找到,他们被正式追认为烈士,纪念碑巍然耸立,集结号嘹亮地响起,谷子地终于率领他的部下归回了部队,也就是说:谷子地与其部下的身份与功勋终于得到了确认。他们的名字和功勋没有被遗忘,它们被刻在石碑上,被记在心板上。这是对无数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付出生命的无名先烈的一种告慰。对每个牺牲个人的纪念才是真正的纪念,这是这部影片的真正杰出之处,也是它真正打动我们的原因。 现世的确认是不够的 说到这里,除了感动与崇敬,似乎已经无话可说,可我还是要说,还是要问:这样的确认是否完全是超功利的和终极性的?是否真的就一劳永逸永不改变?冷静下来,我不得不说:非也。 在影片中,身份的确认并不完全是一种荣誉的追求,并没有完全摆脱现实功利的考虑。在胜利后分粮食的场景中显示出身份的不同对亲属的影响十分巨大。那些被确认为烈士的,亲属可以分到700斤米,而被算为失踪的则只能得到200斤米,而还有一些人的境遇可能会更糟糕,如王金存的遗孀,如果她不是巧遇了谷子地,她的结局不堪设想。坚持一种身份值得尊敬,可改变自己的身份也是一种生存策略甚或是一种生存智慧。还是以王金存的遗孀为例,她最初的身份是王金存的妻子,常常被别人鄙视瞧不起,后来的身份成了团长夫人,过上了受人尊重的生活。这是普通人的生活方式,他们往往是靠亲人和朋友来确认自己的身份,而且不断调整与变化。谷子地的大部分部下都是这样,影片中特别突出了这些战士们渴望代理指导员帮他们写家信的这一情节。家信就是他们确认自身的一种方式。黑子说:“要是我还活着,就请你给我补上这几个字;要是死了,那我就省事了,你也省事了。”这是一种中国式的大无畏,以为一死百了;又是一种对中国传统的反叛,中国人是强调慎终追远的。但不管怎样,它还是没有摆脱中国式思维:以现实为惟一的参照系。这也是整个影片的局限所在。 其实,无论是亲友的确认,组织的确认,还是社会的确认,都只是一种现世的确认,它们固然非常重要,但并非全部,也并非最重要的。首先,现世的确认是有限的。就以本片中的谷子地为例,他为确认自己及其战友的身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大半辈子的美好年华,而最后的结局仍然依靠外力。这样做是否值得还是可以讨论的。那么,还有更多的人可能没有他这么幸运,他们的身份可能在生前没有得到确认,在死后更没有人去理会。这种情况在影片中都有许多的反映,寻找部队的信件几十万封,大部分不了了之。其次,现世的确认是会变的。一个人的身份会随着时间境遇而变化,对身份的确认也可能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更接近于真实,也可能更趋向于虚假,要求得一种绝对不变与真实的确认是不可能的。如电影中谷子地与其战友的身份是暂时被确认了,但并不意味着永远被确认,就像以前有工作组人员来询问他穿敌军装的事情一样,在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中,难保他不会再次受到审查与攻击。历史上有不少人已经盖棺论定了,可后来又被批倒批臭了。写在纸上的评价可以被修改,树在地上的碑石也可以被推翻的。从前的仇敌可能变为现在的朋友,今天与你打交道的投资商可能就是当年从你枪口下逃生的那个人,一个现实中的真实例子就是:在“中美合作所”中被折磨致死的江姐的儿子彭云后来却投奔了当年的那个合作国——美国并且在那里入籍定居。第三,现世的确认是相对的。现世的确认一般是一个大群体对一个个体或一个小群体的确认,它只能适用于这个大群体,而非凡之四海而皆准。那些在汶河阻击战中牺牲的46名战士对于共产党而言是烈士,而那些更多死去的国军官兵对于国民党来说也是一样的。每个死去的个体可能有极其相似的身世经历,只是他们所投身的阵营令他们要相互厮杀。他们的身份究竟该如何确认恐怕还不是我们现在说了就算的。当然,现世的确认还有许多的局限性:你想要确认的没有得到确认,没有想要确认的却被确认了;你终其一生得不到确认,死后却被确认了,如梵高生前卖不出去一张画,死后他的随便一张残画都价值连城。这一切不是很荒谬、很具讽刺性吗? 谁来确认我永远的身份? 那么,我们的身份该怎样来被确认呢?该由谁来确认才真正有效呢?才不会改变呢? 应该说:人的身份要由永恒者在永恒里加以确认才是真正被确认了,才是真正有效与不变的。其实,一个人要求被确认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对永恒的渴望。谁愿意自己的名字只是写在沙上、飘在风中呢?谁不想自己功业载入史册刻上石碑或者至少写进档案呢?愿望是美好的,可是方式不对。确认你的亲友他们也会死去,他们对你的确认是暂时的;读到历史碑刻档案的人已经不知道你是谁了,而且他们读到与否读到对于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暂时者不能使暂时者永恒,只有永恒者才能使暂时者永恒;暂时者只有投入永恒者的怀抱才能获得永恒。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身份更是飘浮不定。谷子地的父母在把他生下来不久就双双亡故了,在谷子地里拣到他的人因此就把他取名为谷子地。就是说,他一出生,就是一个找不到身份的人,最后他的身份也只是暂时的。正是这样一个一直对自己的身份不能确认的人才强烈地需要确认自己的身份,说得更清楚一点就是:他的身世使他无法像其他人那样从亲生父母那里得到自己身份的确认,所以,他特别需要战友、同志、领导对他的确认,而当这一切都不存在或者都找不到的时候,他还是需要原来那个组织的确认,哪怕现在的团长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刘团长。这是他顽强地要还原真相的心理动机,最后,借着小梁子这个惟一的证人和外力所显示的物证,他终偿所愿。编导对这一人物身世命运的设计表达出了对生命意义的认真探求。片末,让小梁子吹响集结号,同样表达了对永恒的渴望。如果他们不希望这些长眠的战士依然活着,就没有必要吹这集结号了;可是他们没有这样的确信,他们并不相信这些战士会真的从坟墓里爬起来。这就是既渴望永恒又找不到通向永恒之路的人们之可悲境况。 其实,永恒者在永恒中纪念人,在永恒中确认人,在永恒中报应人。你在现世中可能颠沛流离困顿终生,而在永恒中你可能被确认为忠心良善可以得享安息;你在现世中可能飞黄腾达不可一世,可在永恒中会显示出你那不可告人的隐情;你在现世中可能默默无闻无人知晓,可在永恒里你可能要受大大的嘉奖;你们在现世中可能是势不两立的仇敌,在永恒里却可能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在影片中和在影片外,都会有许多为国捐躯的战士的功绩没有被记录,名字没有被记载,但永恒者会记得他们,会纪念他们,甚至会记得他们最后时刻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牵挂。在永恒中没有共军与国军的对垒,也没有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竞争,那里只有义人与罪人的差别,只有相信永恒之人与拒绝永恒之人的区分。惟有在永恒者那里我们的身份才能得到最公正的确认,我们的心灵才能得到最后的安息。“凡求告耶和华的,就是诚心求告他的,耶和华便与他们相近。敬畏他的,他必成就他们的心愿,也必听他们的呼求,拯救他们。耶和华保护一切爱他的人,却要灭绝一切的恶人。”(《诗篇》145:18—20)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麦克的最新更新: 崇高的诱惑——霍夫曼电影《最后一站》 / 2010-08-16 14:33 / 评论数( 0 ) 在哪里等候你?我的亲人!《唐山大地震》 / 2010-08-10 22:45 / 评论数( 25 ) 额尔古纳河畔人与情(二) / 2010-08-07 00:12 / 评论数( 0 ) 额尔古纳河畔人与情(一) / 2010-07-28 22:14 / 评论数( 0 ) 阳光下的三种梦想:电影《太阳照常升起》 / 2010-07-27 11:37 / 评论数( 7 )

阅读更多

余克礼:赖幸媛不应在美放话

台湾陆委会主委赖幸媛访美在华府发言之后,首位中国官方对台事务权威人士余克礼21日在美国西岸洛杉矶指出,在两岸未经正式协议之前,对有争议的问题不宜放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余克礼最近到美国西岸和东岸走访侨社,听取侨社对两岸签定ECFA经济协议之后的反应,21日晚间他在洛杉矶出席美国南加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联盟( 简称南联盟 ) 执行委员会换届晚会。 *支持和平统一但反对撤导弹* 南联盟人士虽主张用和平方式统一,但在几天前就台湾陆委会主委赖幸媛在华府的谈话表示不满。南联盟人士指出,在两岸签定经济协议良好的势头上,赖幸媛说出”中国应该没有政治条件地撤除瞄准台湾的导弹,中国应该早一点放弃对台湾军事威胁的思维和布署,以及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国家”等等说法,是不妥当的。 南联盟新任轮值主席温桂芃说:"和平发展需要互相理解,多多沟通,不希望有比较负面的言论。" *余克礼 :放话会影响两岸建立互信* 对此,余克礼也说:"我觉得当前最主要的还是要遵照两岸所强调的,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一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暂时搁置在那里。等时机条件成熟的时候,两岸通过正常的沟通协商谈判来解决比较好。在没有通过正式的协商谈判之前,最好不要采取放话的形式,这样会影响两岸互信的建立。" *许世楷:赖幸媛遇到政治操作的问题* 同一天也在洛杉矶演讲的台湾前驻日代表许世楷则指出,赖幸媛在华府的发言遭到中国反弹,显示出马政府在签定协议之前没有考虑到两方政治操作的实际层面。 许世楷说:"( ECFA) 有限的条文中间还有许多实际上的运作,政治权力就会在那里发生作用。赖幸媛本来用台湾坚持主权来说服国民,但现在就碰到实际的例子,中国根本没有承认这个,所以连赖幸媛讲这种话中国也反弹很大。" *余克礼:政治终究是两岸问题关键* 余克礼并在前一天在旧金山侨宴上指出,政治终究是两岸问题的关键,目前是从容易推动的经济着手,逐步寻求政治的共识。他在洛杉矶也指出,两岸三地应该为破解两岸政治难题,创造条件,预作准备。 *许世楷:余克礼掀开了中国签ECFA的企图* 多年来主张台独的许世楷说:"所以他( 余克礼 ) 就是把本来存在ECFA里面的中国的意图掀出来了。当然他不代表政府,但是他多多少少大概晓得里面的消息,所以他就先放出这种空气出来。"许世楷说,如果两岸经济协议只是把台湾变成中国一部分的第一步,那么不论对台湾经济有多少好处他都要反对。 在洛杉矶应邀出席与余克礼等人座谈的国民党美西南支部常委廖介民,对余这克礼所谓一国两制原则,和平统一的提法,也表示不能认同。他表示一国两制或三制只能成为乱源,美国曾经有一国两制却造成南北战争。 *廖介民:台湾人害怕共产党一党专政所以不愿现在统一* 廖介民并表示:"现在中国为甚么大家怕你? 就是因为你还是一党专政,还是共产主义。有朝一日中国大陆能像美国现在一样,很多偷渡客要进来,那个时候就水到渠成,不用你怎样就自动会来。我尊重你南联盟和平发展的宗旨,至于是不是和平统一?台湾现在已经是民主了,所有将来不论是统、是独、或维持现状,是要2300万老百姓来决定。没有一个政党有办法做这个决定。" 廖介民透露他在座谈会上建议中国实行民主制度,但余克礼等人回应说不可能采行美国式民主。廖介民遂建议在东莞或深圳等地设个政治实验区,开放民主选举。

阅读更多

中国年度最佳新闻照片掀起道德风波

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8月18日颁发的2010年度最佳新闻照片“挟尸要价”被指造假,“金镜头”组委会正在对此展开调查。不论是照片摄影者本人、还是有关学者,都对美国之音表示,有人对照片、对新闻的真实性提出质疑是件好事,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清醒,一种进步。 *“挟尸要价”照片引发社会哗然* 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组委会原先计划将于8月23日凌晨在网上公布获奖照片“挟尸要价”是否造假的调查结果。但时至星期一下午,该网站仍然没有给出最后的结果,只是在一份声明中说,调查小组到达荆州事发地点,对当事人进行了采访,但是“基于情况的复杂性,截至目前为止,调查资料还在核实整理中。” 这张获得中国摄影最高荣誉的照片是由青年摄影师张轶拍摄的,反映的是2009年10月24日湖北荆州渔民打捞大学生尸体的情景。三名长江大学的学生见义勇为,为救助两名落水少年不幸被江中暗流吞没。从照片可以看到,打捞公司在捞到一名大学生的尸体后,用绳子绑住这名同学的一支胳膊,身体仍然浸泡在水中。 照片指称,站在船头身穿白衬衣的渔民王守海要求在岸上等候的长江大学师生交纳打捞费,然后才会交出尸体。这张震撼人心的照片激起了中国网民对人性丧失、道德沦丧的又一波口诛笔伐。该照片曾获得多项摄影奖。 *获奖照片的新闻真实性遇到质疑* 然而,“挟尸要价”照片的新闻真实性受到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李玉泉的质疑。他在他的个人博客上撰文,指称照片弄虚作假,把船头站立的渔民王守海挥手指挥岸上的人们配合“牵尸靠岸”,说成是“挟尸要价”。他要求“金镜头”评委会撤销该照片获奖资格。 “挟尸要价”照片摄影者张轶在受到造假指称后,为表明其“挟尸要价”照片的真实性,日前发表了这张照片定格前后的数十张相关照片。张轶对美国之音记者说,这些照片只是他在现场拍摄的一小部分,为了不给三名献身大学生的亲人造成再次伤害,他还保留了很多照片。 张轶说,他是在事发40分钟后赶到现场的,目睹了之后3到4个小时的事件全过程。他说,目前中国媒体对照片真实性的报道,组委会对其照片的调查,对他来说应该是件好事,因为他的照片是真实的,经得住调查。 张轶说:“对我是有利的,我这些照片的的确确是真实的拍照,反映了挟尸要价。” *质疑官员反遭网民“人肉搜索”* 张轶发出的更多现场照片中,有坐在船头据称是在等着老板命令的打捞工王守海、有岸上焦急等候的大群学生,有前去现场交涉的长江大学工作人员,还有打捞队老板陈波点数捞尸费等景象。 张轶说,质疑他造假的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李玉泉当时并没有到场,赶到现场的是级别较低的工作人员。 星期一,经中国网民“人肉搜索”后,李玉泉的电话号码被贴到包括百度贴吧在内的多家贴吧上,他的电话已经无人接听。这位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在“人民摄影”网站上刊登声明,说明质疑是他的个人行为,是在他本人“广泛采集有关当事人的基础上,对照片新闻的真实性作出的判断。” *社会诚信问题受关注* “挟尸要价”照片被广泛视为反映了中国社会道德层面的问题,而对照片真实性的质疑又涉及新闻道德领域的问题。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教授王东成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中国社会缺乏诚信、造假成风正是“金镜头”获奖照片受质疑的起因。 他说:“当下中国最大的精神危机、道德危机,一直到政治危机都涉及到一个诚信问题,就是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一直到普通民众,都有一个诚信的问题。不诚信是现实中国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不论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都有一个言而无信的问题,所以造成许许多多中国人对许多东西都不相信。” 王东成教授说,新闻照片造假更有历史,从当年的亩产万斤,到周正龙的华南虎,还有藏羚羊穿越青藏铁路桥洞的获奖照片都是造假。 他说,新闻造假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人们不再相信任何新闻,王东成认为这是一种悲哀,一种无奈,与此同时,人们质疑新闻真伪的本身也是一种清醒、一种进步。 他说:“质疑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啄木鸟,就把我们树木上的病虫给啄掉。人们对金奖照片发出质疑,没问题。如果它是真的,对各个方面是个锻炼和教育。如果是假的,它又一次证明了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是多么需要诚信。” *学者称单靠记者无法根本解决诚信问题* 王东成教授说,中国一批有良知的新闻从业者正在以新闻手段来揭露造假,比如假疫苗,毒奶粉等案子,都是靠一批有胆有识、不惧打压的记者揭露出来的。不过他认为,单靠一些记者当啄木鸟无法根本解决中国社会的诚信问题,只有启动政治制度的改革,实现新闻自由、媒体自由才能推动中国社会发生根本变化。 据目前正在荆州参与调查的记者对美国之音说,现在他们正在把王守海等当事人的证词发布在网站上。他说,基本可以肯定,星期一晚些时候,中国“金镜头”组委会将就“挟尸要价”照片是否涉及造假做出最后的认定。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