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难兴邦

尘缘、格格:多难兴邦与多演穿帮

  多难兴邦   多难不一定兴邦,但多演却一定穿帮,今天我就说说多难兴邦。   近几年来,“多难兴邦”这个成语屡遭提起。尤其是某些领导人动辄在“难”面前大谈兴邦。言下颇有兴奋之意。似乎无“难”便不兴邦了。“多难兴邦”屡遭引用,原因自然在于“难”太多了。洪水、暴雪、沙尘、山塌、地裂、海啸、核辐射等等。在如此多的“难”面前,为了鼓舞民众,“多难兴邦”便被一提再提。而民众在此四个字之下,也似乎觉得,有了“难”,众志确实成城了,万众真的一心了,邦也真的“兴”了。   难不成,灾难越多越好?灾难多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的幸福生活了吗?难道汶川大地震后重建的崭新景象会让其它地方的人们羡慕以至希望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人民是不是很贱皮子?   “多难兴邦”出自《左传·昭公四年》:“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意思是:有的国家在多难的情况下更加巩固,开拓疆土;有的国家,却在太平局面的年代里灭亡了,国土沦陷。自“多难兴邦”出现后,便屡被引用。晋人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晚清李鸿章遗折:“窃念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伏读迭次渝旨,举行新政,力图自强。”至现代总理周恩来《当前财经形势和新中国经济的几种关系》也说:“现在这样的局面,我们是有办法对付的,要迎接困难,‘多难兴邦’。”而离我们最近一次引用,则是前总理温家宝在北川中学一个教室黑板上所写的。就此,“多难兴邦”泛滥!   言“多难兴邦”者大抵忘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此言之初的本意。从《左传》到《劝进表》在“多难兴邦”四个字之前都加了一个“或”字。“或”可以理解为“有的”、“也许”的意思。也就是说,古人说有的“难”是可以兴邦的,也许“难”是可以兴邦的。 古人并没有明确的说“多难”就会“兴邦”。然到了晚清宰相李鸿章口中就变成了“多难兴邦”。   对于李鸿章的断章取义,我不但理解而且窃为李大人的聪明叫好。想想李鸿章之所以臭名昭著的原因就知道了。他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李大人不说“难”兴邦,他如何解释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和卑躬屈膝的姿态。但李大人没想到的是,他所说的多“难”并没带来兴邦。从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难”是一个接一个,不但没看到“兴”的迹象,国也差点亡了。   中国历史上,也有“多难兴邦”的例子。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仲孙之难”及晋国的“里丕之乱”。“仲孙之难”指公孙无与齐僖公为敌,谋反夺位。“里丕之难”指里克、郑丕为立晋文公重耳而谋反作乱。正因为这两“难”后,齐国出现了齐恒公,晋国出现了晋文公,就此迎来了两国的雄霸之姿。事实上,这里面的“难”字应该理解为“反”,也就是齐晋两国都出现了反对国君的祸乱,而与我们现在理解的灾难、灾害无关。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辉煌的朝代:汉与唐。这两个朝代的立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承接秦、隋暴乱而立国的。如果“多难兴邦”成立,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为秦始皇及其后代以及隋炀帝平反昭雪。因为没有他们制造的“难”就不会有文景之治、大唐盛世。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是不是都应该为非作歹、祸乱国家、勾引外敌,把国家弄得越乱越好,因为只有多“难”,才会有圣人出,由此才会迎来一个太平盛世?

阅读更多

【网络民议】帝都环保基本靠吹

持续多日的北京雾霾终于在今天消散,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新浪微博的官方账户就此事发布的一条微博引起了网民的热议: @北京西城: #西城发布#雾霾消散了,蓝天回来了。在过去的三天里,我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区属国有企业严格执行北京市极重污染日应急措施,停驶公务车辆399辆;停工市政、建筑、装修工程203项,面积403.49万平方米;执法人员检查工地110余处,餐饮企业180余家;出动上千车次及3000余人次进行道路保洁等工作。...

阅读更多

多难兴邦,多难穿帮

日本地震了,里氏8.8级,伤亡人数还在继续扩大。为他们祈福吧。希望一切安好。 日本地震了。 日本的NHK不停播报,余震预报,海啸预警,伤亡人数。在持续余震剧烈摇晃的大楼中直播,所有东西都在往下砸。 某国地震了。 某国的XXX不停的播报,领导非常重,视亲临现场,此次地震真的真的是百年一遇,大爱无疆,众志成城,重建家园。多难兴邦。 日本地震了。...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三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顶端新闻|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

更多文章总汇……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