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 | 《纽约客》: 中国来鸿――Twitter可能是中国制造的吗?
核心提示: 新浪微博在西方会成为 Twitter 的真正竞争者的想法是愚蠢的 —— 这从商业上来看是很无趣的事。不过,把它当成是一个互联网的新文化地缘的案例来看的话,还是挺有趣的。 来源: 《纽约客》 , 2011 年 6 月 7 日 , http://goo.gl/MFx71 作者: 欧逸文 译者:匿名 校对:南山 当一家拥有巨大国内市场份额的中国企业推出功能更多的 Twitter 类英文服务时,会发生什么呢?在传言流传了数天之后,新浪微博 —— 这家成功的中文微博客服务 —— 周二说他们正在准备于年底推出一个英文平台。 当上周出现这种预测时, PCMag 曾说它认为这会是对 Twitter 的 “ 某种严重挑战 ” 。但是让我们好好看看吧。新浪微博在西方会成为 Twitter 的真正竞争者的想法是愚蠢的,而且从一开始就命定了要失败 —— 其实这从商业上来看是很无趣的事。不过,把它当成是一个互联网的新文化地缘的案例来看的话,还是挺有趣的。 首先,你应该读一下中国互联网专家 Bill Bishop 帮助制作的一个关于新浪微博的介绍,就在他的网站 Digicha 上面。新浪微博是新浪在 2009 年 8 月发布的微博服务,而新浪是由斯坦福毕业的一位研究生创立的门户网站。一开始它只是推特的山寨版,网站地址由字母T开头( t.sina.com.cn ),代表着推特。但是它很快就包括了各种有用的功能,超越了 Twitter 山寨版的地位,包括热门话题、投票、可以按小时或天来搜索热门话题。推特在中国被屏蔽了,微博迅速地发展了起来,成为了中国创意阶层人士经常使用的工具。现在它已有了超过 1.4 亿的用户,正在飞速追赶推特的 2 亿用户。 微博是辩论和段子和批评的集散地,其表达能力常常比推语要要强,因为 140 个中文字可以表达的意思比 140 个字母多得多。最受欢迎的账号是演员姚晨,她有超过 800 万的关注者。(作为对比, Lady Gaga 在推特上有超过 1000 万的关注者。) 在谈到新浪微博向国外发展的时候,问题并不在于功能,而在于价值观。按中国的标准,新浪微博是一个人多嘴杂之地,比我曾经预期的要强健得多,也比中国当局想看到的要无序得多,不过它还是不能越过红线。例如,新浪微博的内部审查者本周得删除掉任何可能和上周六天安门镇压周年纪念相关的发言(新浪微博总经理曹国伟在三月份曾告诉《福布斯》记者 Gady Epstein 说,新浪微博有一百多位这样的审查者)。我今天以中文进行了模糊搜索,比如 89 ( 1989 年)和 “ 学生领袖 “ ,我都会得到那条时常出现的信息:因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这些搜索结果无法显示。英文版会如何呢?按照新闻发布会的新浪发言人的说法,英文微博将会“遵守中国的规定”。中文用户有可能相对来说更愿意容忍这样的差距,因为有了微博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好,但是那些国外的用户呢?如果让一位美国的年轻人看到这些 ” 相关法律法规 “ 的字眼,他会回到推特上,再不回来。 当中国当局想把 Google 驱逐出去的时候,他们说那个山景城(译注:这是 Google 的总部所在地)的世界和人们的价值观与北京的大不相同 — 他们成功地把这个意思传达得相当到位。但是正如英文新浪微博将涉足的活力世界中展示的那样,如果说是某些原则将中国孤立了,那正是它自己的选择。中国正竭尽全力地希望成为全球信息文化中的一份子,但是如果中国政府还认为互联网是推行国家价值的工具,而不是共享全球精神的话,那它就是在挥刀自宫。 当我问 Bill Bishop 对此的观点时,他说新浪微博能够打入美国的可能性被高估了 — “如果新浪想现在对微博进行大力全球扩展的话,我认为投资者们会打退堂鼓的。”他暗示说英文的微博可能只是西方公司可以在新浪占一席之地的途径之一。但是他还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也许我们需要在美国欧洲日本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作出区分。有许多政府,特别是在中东革命之后,都会欢迎象中国那种控制互联网的方式。” 他的话有一定道理:真正的新闻不在于微博能够进入英文世界,而在于它什么时候推出波斯语、阿拉伯语和缅甸语版本。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