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

左派网站政治宕机

中国的毛泽东左派网站乌有之乡和毛泽东旗帜网被北京当局指责“发布违反宪法,恶意攻击国家领导人,妄议十八大的文章信息”,被迫关闭一个月,清理整顿。同时,毛左的红色中国网,以及四月网的AC四月青年社区,还有被人们认为是自由派网站的中国选举与治理网,现在也不能访问。 *整改一月 以观后效* 被视为毛泽东左派舆论大本营的乌有之乡网站,早在薄熙来下台那天就开始宕机,网站自称是因为访问量突然加大而需要维护服务器,但很多人认为这是“政治性宕机”。复出后的乌有之乡明显有所收敛,但是后来又回潮了。例如,网站上有文章力挺重庆模式,还有人猜测说,王立军是美国人诱骗进美领馆的,就像林冲误入白虎堂。网站上也有毛左舆论大将张宏良的一篇篇文章,在一篇长长的演讲稿中,张宏良不点名地抨击了温家宝总理。而批评张宏良的左派学者杨帆形容张宏良那次演说是以总书记的姿态做动员。这让人感到,乌有之乡离下次“宕机”不远了。 4曰6日,该网站发表公告说,三个政府部门找“我们网站负责人联合谈话,说乌有之乡网站发布违反宪法,恶意攻击国家领导人,妄议十八大的文章信息,三家联合执法,要求从2012年4月6日12:00起关闭一个月,期间进行整顿自查,而后接受检查通过后再恢复上线。我们网站负责人提出请给出违反宪法的文章列表,我们会配合处理好。他们那里没有具体文章,没有证据。最后谈话被强行结束。” 毛泽东旗帜网发表的公告和上述公告的前一部分类似。 *治疗性休假?两派都有份* 另一方面,被视为自由派或者右派的中国选举与治理网也宣称“在一定时期内进行技术维护,请网友谅解。欢迎继续投稿”。有自由派色彩的共识网的论坛现在也不能用。 有报道说凯迪网的论坛也关了,但是记者看到,凯迪网上不但言论空间比较大的论坛《猫眼看人》还健在,而且过去关了的论坛《史海钓沉》也重出江湖。曾经当过《史海钓沉》版主的学者李贵仁曾告诉VOA,不关闭《猫眼看人》是因为高级官员要从这个论坛了解民意。 上述情况显示,这次整顿的锋芒所向,主要是毛左网站。 有网友问为什么把中国选举与治理网也拉来陪绑,有人回答说是为了显示平衡,不让毛左抨击。 *文革深犯众怒 毛派后继少人?* 毛派受到冷落的另一个迹象是,毛泽东学院在3月下旬举办开学典礼,但是动静不大,中国媒体很少报道,4月5日几家海外媒体根据红色旅游网的报道发了文章,侧重角度是左派不消停,还在喊文革时的斗私批修等口号。从照片上看,在开学典礼上,主席台上人不少,而台下人不多,其中不少人上了岁数。有网友写道,他看了标题,心中不安,看了照片,就放心了。 福建的毛派人士白建平说,乌有之乡和毛泽东旗帜网支持薄熙来,但人民无法 到这两个网站诉苦,因为这会导致网站被封。 上海剧作家沙叶新表示,左派舆论阵地乌有之乡的网页,早就将他们认为的右派数十人弔在绞刑架上,其中有沙叶新。沙叶新说:“他们把所有反对他们的,赞同普世价值的,主张民主政治的,都视为汉奸。” *维稳十八大* 这次乌有之乡和毛泽东旗帜网的罪名之一是“妄议十八大”。今年秋天,中共将举行代表大会,实现权力交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说:“在大换届的中共18大召开前夕,稳定是大局中的大局。” 相关日志 2012/04/07 — 美国之音:中国十多个政治网站被查封 2012/04/07 — 中共改革派网站中选网被“阶段性维护” 2012/04/07 — BBC:中国左翼网站“乌有之乡”遭封杀 2012/04/07 — BBC:网络封杀与解禁暴露中共权斗激烈 2012/04/06 — 左右通杀!4月6日,乌有之乡、毛泽东旗帜网、四月青年、共识网、选举与治理等近十家网站或论坛,集体被当局查封 2012/04/06 — 网络信息安全紧急通知 2012/04/05 — 传昨夜起南方很多电信的用户无法上国外网站 2012/04/04 — 德国之声:“中国正在进行一场神秘的斗争” 2012/04/03 — 传因转发高层权斗的传言被外媒引用,微薄用户巫冠聪被刑事拘留 2012/03/31 — 新浪、腾讯微博关闭评论引发网友强烈反响

阅读更多

新浪、腾讯微博关闭评论引发网友强烈反响

北京,中国——3月30日新华社两篇有关“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的报道,在第二天引发了连锁反应,收到整改通知的中国用户最多的两大微博——新浪和腾讯微博,告知用户将在3月31日上午8时至4月3日上午8时停止评论功能,并将集中清理违法有害信息。 因公安部和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手整治“谣言”,因此有6名发布“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的网友被拘留,其中还包括《证券市场周刊》编委李德林,同时梅州视窗网、兴宁528论坛、东阳热线、E京网等16家网站被关闭。 北京市和广东省互联网信息管理部门分别对新浪和腾讯微博提出严肃批评,做了相应惩处。两家网站表示要认真落实相关要求,采取整改措施,进一步加强管理。因此双双在31日早上发通知称,“最近,微博客评论跟帖中出现较多谣言等违法有害信息。为进行集中清理,从3月31日上午8时至4月3日上午8时,暂停微博客评论功能。” 这一规定早31日一早就在用户之间引发强烈反响,本来不明就里的人们纷纷询问为何突然出台此项措施,不过后来一些新闻帐号和知情的人们转发了新华社的新闻,告知了人们实情。不能评论只能转发还是使一些用户不太适应,人们只能通过转发的方式进行公开交流,反倒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关注者比较多的人还惨被“刷屏”。 明天就是愚人节,势必还会有大量被当局认定为“谣言”的信息出现,因此提前关闭评论进行整改当局可能认为此举属于必要,但是因为大量的用户开始进行转发,人们反倒更多的看到了一些不会被转发的信息。禁止评论的举措是否真的有效,还有待事实的检验。 相关日志 2012/03/01 — 微博实名制,简直就是焚书坑儒的“文字狱” 2012/02/08 — 月光博客:“微博实名制”即将全面实施 2011/12/16 — 月光博客:北京实行“微博实名制” 2011/09/23 — 金融时报:中国“鉴表”微博被关 2011/09/21 — 金融时报:中国微博面临新的监管压力 2011/09/21 — 新浪股票暴跌,原因或是政府加强管制 2011/08/26 — 刘淇视察新浪 强调杜绝微博“有害信息” 2011/08/13 — 新华社痛批新浪微博帮达芬奇危机公关 2011/08/02 — 纽约时报:在揭开高铁事故的实情方面,微博侵蚀了中国的审查制度 2011/07/15 — 宋石男:我为什么离开新浪微博

阅读更多

卡内基•梅隆大学第一次大规模分析研究中国社会化媒体的“软”审查制度

研究人员发现,经常被审查的词汇包括那些人尽皆知的敏感问题,比如“法轮功”,以及人权斗士“艾未未”和 “刘晓波”。其它一些热词则取决于当时发生的事件。“两会”一般指的是中国的代表大会及其政治协商团体共同召开的会议。但是,在2011年2月开始的民主骚乱中,这个词逐渐变成了“有计划的示威”的暗语,从而遭到审查。

阅读更多

薄熙来回应:未辞职、无审查、无资产

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星期五在北京表示,他在打黑中倚重的副市长王立军出走美国领馆一事,毫无前兆,完全没有料到,他应负用人失察之责。他还驳斥了外界关于他家人的质疑。 人大重庆代表团星期五上午的会议向部分中外媒体开放。薄熙来和重庆市长黄奇帆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这是2月6号王立军事件发生以来,薄熙来首次接受中外记者联合采访。 *王立军正接受调查 有结果会公布* 被问到王立军事件时,薄熙来首先按照自己手上拿的一个纸条宣读了他所说的标准说法,并表示希望记者一字不差地完整报道。 他是这样说的:“王立军正在接受中央有关部门的调查。调查已经取得进展。他这次请了假,不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这个问题正在处理之中,调查结论以后会向大家公布。” *黄奇帆:王立军自愿离开美领馆* 市长黄奇帆简单回顾了他处理此事的经过。他说,他是和秘书长在2月7号下午开车去成都的,没有带一辆警车,连开道车也没有。对于网上传他带70辆重庆警车包围美国领事馆的说法,他说,那是子虚乌有。 他接着说:“我们到了那边要4个小时么!在那边的确本人和王立军见了面讨论了两个小时。我也大体搞清了他的情况。也作了他的思想工作,他也愿意和我们一起出来,所以后来说他逗留了24小时,自愿出来,确实如此。没有任何人强迫他,我也没能力去强迫他。” *王立军办案有一套* 薄熙来承认王立军在打黑除恶中做了不少事情,办案有一套。 他说:“也正因为如此,市委、市政府大家集体研究以后对他提拔使用,而且在组织部门的考评中他也的确是名列前茅。这个事情(指出走事件),我确实是没有料到。组织上对他工作是支持的。老百姓的评价,我了解的信息也都是正面的。偶然听到一些反映,我也及时对他进行了反馈,包括批评。但是他出走的事情,我是完全没有想到。” 薄熙来说,出了这个问题,他很痛心。他感觉到,他用人失察。他说,看来,任何一个地方,形势再好,也得有所警觉,预防不测事件的发生。但是另外一方面,也不能够因为有不测事件发生,就灰心丧气。他说,出了这样的事,好好反思就是了。 *薄熙来:没有把个人跟十八大联系起来* 王立军事件后,有分析认为,薄熙来的政治生命就此结束,他进入九人政治局常委已经无望。 针对相关提问,薄熙来表示:“至于说个人,从内心讲,我从来没有把本人和十八大这些具体的有些什么联系。重庆现在迎接十八大,就是努力把各个方面的工作做好。我觉得这是最现实的。其他的事情也不是咱考虑的事情。” *薄熙来称未提出辞职 * 有报道说,王立军事件后,薄熙来曾向政治局提出辞呈。一名香港记者向薄熙来查询此事,并问他昨天为什么没有出席人大全体会议。 薄熙来回答说:“你说的辞职的问题,子虚乌有,那完全是一种传说、一种想象、一种编造。没有辞职一说。……我昨天实事求是的讲,确实有点咳嗽,身体稍有不适。让大家关心了,猜测了,实在抱歉。” *薄熙来:打黑运动中未搞刑讯逼供* 重庆有个叫李俊的亿万富翁逃到国外。他最近在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时称,他在打黑运动中受到刑讯逼供。美国之音记者问,刑讯逼供这类事在重庆是否只是个别现象,谁该对此负责? 薄熙来回答说:“第一,你说的这个亿万富翁是谁我并不知道。第二,重庆在打黑除恶中,我了解的情况,负责任地讲,没有刑讯逼供。重庆的确在打黑除恶过程中涉及的面比较宽,但是我们是依法办案。……如果有什么确切的根据,你们可以提出来。但是我希望不要传谣。” 美国之音记者还问薄熙来,他本人有没有受到调查。他连续说了两个“没有”。 *家人被“泼赃水”    薄熙来表示气愤* 薄熙来对有人给重庆市和他本人及家人“泼赃水”表示“非常气愤”。 他说:“甚至说到我儿子在外边学习,怎么开红色法拉利,一派胡言。我感到非常气愤。我和我夫人也没有任何个人资产。几十年就是这样下来了。我夫人本来是司法部很早以前认可的律师,在大连期间办律师所就搞得很成功。……就是担心会不会有人给我们造谣说我们通过律师所挣点钱,就把她的几个分所一遭全关掉了。那是20年前的事。现在(她)几乎(就是)在家里边给我做一些家务。对她做出的这种牺牲,我很感动的。有人说我的儿子上名校,牛津、哈佛,那些学费哪来的?全额奖学金,我得说清楚。” 有记者问,一些中央领导人曾去重庆视察,为什么胡锦涛没有去过?薄熙来说,胡锦涛对重庆市非常关心。 他说:“我们深信总书记会去重庆,而且看了以后他会高兴的。” 重庆代表团的讨论进行了三个多小时。在近两个小时的问答阶段,薄熙来和黄奇帆回答了20多个问题。在这整个过程中,薄熙来显得轻松、自信,回答问题也比较直接了当。 据悉,有四、五百名中外记者要求出席重庆团的讨论,获得批准的只有150多名记者。

阅读更多

OhMyMedia | 时代周报:缅甸放宽新闻审查:审查大范围松动,敏感话题不再避讳,媒体憧憬市场化

《时代周报》第168期  本报记者 张子宇   2011年11月29日,一个缅甸报摊出售印有该国民主党派代表人物昂山素季头像的刊物。   改革与新思维,正冲击着古老的佛国缅甸。从2010年开始,西方国家的制裁开始解除,与少数民族武装的冲突减少,希拉里等外国政要也出现在仰光和内比都,许多政治犯走出了著名的Insein监狱。   这种新气象也出现在缅甸的新闻行业里,过去不能提及的昂山素季,已经可以出现在报纸的头版;那些过去被屏蔽的外国新闻网站也可以正常访问。   让世界舆论更为关注的是另一条消息:据人民网报道,缅甸政府准备推出新的《传媒法》,解除半个世纪以来严厉的新闻审查制度。    缅甸曾是传媒乐土   对于缅甸媒体人来说,历史上曾有过一段美好时光。早在19世纪,缅甸就是亚洲新闻的标杆。当时缅甸最后一个王朝贡榜王朝的国王曼同(MindonMin)颁布的17条宪章中,就有保证新闻和出版自由的条款。当时处于封建王朝统治下的缅甸,在西化的浪潮中,确实拥有了一定的新闻自由环境。   英国殖民统治开始以后,尽管颁布了一系列管制媒体的法令,但缅甸的传媒业还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11年时,缅甸发行有44份报刊。到1921年就变成103份,而到了1930年更加有超过两百份报刊发行。   1948年独立后,缅甸又一度成为了新闻自由的天堂。1947年宪法明文规定保障言论和传播自由。尽管两年后的《紧急状态法》规定了一些对传播假新闻和“诽谤军政人员”的处罚,但是在整个上世纪50年代,缅甸是亚洲新闻事业发展最好的国家。以缅文、中文、英文和印地语发行的日报,就有30份之多。   “以前缅甸有不少影响力很大的中文报纸,比如《人民报》、《中华商报》、《中国报》等等,后来这些报纸都被缅甸政府取缔,因为中文报纸被认为是私人办报,不合法。”上世纪40年代出生于缅甸的老华侨、著名缅甸问题专家、现暨南大学教授林锡星告诉时代周报,“不过现在还有半官方的中文报纸,一般都是缅文报纸的中文版。销路很差,缅甸政府还要对其补贴,上面一般就刊载一些学汉语的栏目,或者中国的新闻,主要来自中国新华通讯社。”   1962年吴奈温军事政变后,《印刷和出版业的注册登记法案》颁布,这个法律一直实行到现在,只不过主管负责部门由原来的国土及宗教事务部变成了现在的信息部。   1975年,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颁布,其中的第157号条款,尽管确认了言论自由,却明确了这种自由不能和工人阶级及社会主义利益相冲突。而由“印刷及出版中央注册委员会”发布的备忘录,则对审查各种危害国家意识形态、经济建设、国家统一、安全、和平和公共秩序及色情、诽谤和批评政府的言论审查作了明确的规定和指导。同年还通过了《国家保卫法》,授予政府权力以逮捕任何有违国家和平的人,许多新闻工作者因此获罪入狱。   1988年军事政变以后,根据军政府的戒严令,所有没有经过政府注册的媒体都被宣布为非法。从1996年开始,一系列新的法案又被颁布,进一步加强了对缅甸传媒业的管制。其中包括《电视与录像法》,该法案要求所有电视、卫星接收器以及摄像机的拥有者都要到交通、邮政和电信部和影像审查委员会备案登记。而根据《电影法》,一切电影制作都需要取得国营的缅甸电影公司的许可执照,并且接受电影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正是这两个法令,让曾因为文化产业发达而在前英国殖民地中自傲的缅甸失去了过去的光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管制已经不能适应需求。很多新的审查制度扩大到了互联网上,上世纪90年代末颁布的《电脑科技发展法》规定,所有电脑都需要到交通、邮政和电信部登记备案。该法还规定,一切分发、散布和获得有害国家安全、统一及民族文化的信息都将触犯法律。1997年,“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SPDC)还制定了《互联网法》,规定传播危害国家利益的信息是违法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超过85%的主要国际电子邮件服务商在缅甸无法被使用,所有的网吧都必须获得国营垄断的“缅甸信息传播技术发展公司”(MICTDC)的营业执照,而且每一个上网者都必须登记。网吧管理者被要求每5分钟保存一次屏幕以记录电脑使用者做了些什么,然后不时把这些提交给MICTDC。不过尽管有如此苛刻的规定,由于过于麻烦和不近人情,执行上还是比较宽松的。   另外一切在缅甸工作的外国新闻记者和机构也必须接受缅甸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查,事实上,外国记者能够获准以新闻记者的身份进入缅甸很难,即使那些和缅甸关系不错的国家。英国广播公司(BBC)及美国之音的网站都被屏蔽。   林锡星透露:“外国记者要进入缅甸不容易,很多都是以旅游者或者商人的身份偷偷摸摸混进去。比如2008年在报道一次示威时被流弹击中死亡的日本著名战地摄影记者长井健司,就是以旅游者的身份进入缅甸的。”    PSRD:曾经的“剪刀手”   而提及缅甸的新闻审查,就不得不涉及一个重要的政府部门PSRD,尽管和很多其他国家的类似组织一样,这个部门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对于缅甸传媒来说,其是至高无上的顶头上司。   PSRD,是传媒检查与注册局(PressScrutinyandRegistrationDivision)的英文简称,隶属于缅甸联邦政府信息部。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经评价,这个机构的名字透着一股子乔治·奥威尔的笔下风情。   目前担任该局主管的是丁瑞(TinShwe),他曾是缅甸军队里的一名少校。这个机构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62年8月。当时,管理国家的革命委员会颁布了《印刷和出版业的注册登记法案》并成立了传媒检查委员会(PSB),2005年传媒检查委员会更名为现在的传媒检查与注册局。   “PSRD的主管实际应该算是部级官员,因为这个位置很重要。不过现在任职的在名义上还是副局长。丁瑞的政治地位很高。”缅甸主要媒体《缅甸时报》(《TheMyanmarTimes》)的一名编辑M先生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透露。尽管目前政策已经放开,M先生还是表示不便透露他的真实姓名。   PSRD负责缅甸一切的媒体与出版检查,包括报纸、书刊和其他出版物。而任何新出版的媒体都需要到PSRD去注册。在缅甸,在改革以前私人确实可以办报办刊,但是由于审查耗时长久且难以捉摸,导致所有私人报刊都只能办成周报、周刊或者月刊的形式,而所有的日报都是国营。   《缅甸时报》是由澳大利人RossDunkley和SonnySwe在2000年创办的外资占49%股份的报纸,是缅甸唯一有外国投资背景的主流媒体,拥有英文和缅文两个版本,立场属于稳健中立型。   SonnySwe的父亲曾是缅军的一名旅长,曾经是现在已经被撤销的军事情报部的一名高官。不过SonnySwe在2005年被捕入狱,另一名缅甸企业家TinTunOo接下来他的股份。   “PSRD并不会派专人在我们报纸做检查,也不会给我们什么指引什么能报什么不能报。但是我们所有的文章都必须实时送到PSRD去审查。然后由他们判断是否有什么反政府的内容。”M先生解释缅甸的新闻审查制度是如何运行的。   而且令很多缅甸媒体无奈的是,PSRD不但要做剪刀手的工作,而且经常会亲自代笔,改写他们认为不合适的内容。   “所以我们经常会在提交内容时附上一些其他的文章内容或者照片以作备选。这样可以提高效率。总之,有时他们会撤掉整篇文章,有时只改动一段话、一句话、一张照片甚至一个词。”M先生说。   2009年,一次导致一名小女孩死亡的医疗事故造成了一次对PSRD权威的重大冲击,尽管当时PSRD下了禁令,但是缅甸各大媒体还是依然对事件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并且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我们一般还是很清楚什么可以报道什么不可以报道,有时候,当我们认为问题不是很大或者应该可以冲过去,我们就会绕过PSRD直接‘闯关’,然后我们再写一篇检查。”M先生说,“写了检查以后,一般都是可以被原谅的,不过有时候过界了,我们就会被暂时停刊甚至关门。”2008年的时候,《缅甸时报》就因为踩线过度,被暂时停刊过一段时间。   在长期和PSRD打交道的过程中,缅甸媒体人发明了一种“三明治式”的报道法,即在一些故事、软文乃至文艺作品中夹杂关键的新闻信息。这种做法往往能够逃过PSRD的检查,可以说,“三明治报道”是每一个缅甸媒体人合法工作的必备技能。    审查大范围松动   然而,随着缅甸改革的大幕在2011年拉开,新闻传媒业也不可能成为大浪潮中的一块顽石。在巨大的堤坝之上,不断有洞穴被水冲开,直到形成一股洪流。   2011年6月,缅甸政府便解除了对体育、娱乐和彩票等期刊的审查。而在当年的9月,一些曾经被封锁的国外网站包括Facebook、Twitter、BBC、YouTube、缅甸民主之声和美国之音在内,都被解除了网络封锁。   M先生也充分地感受了这点,在两年前,《缅甸时报》被整版撤掉很常见。而现在,“从2011年起,我们发现环境突然宽松了好多。有时候只撤掉一两篇文章。在上周,竟然一篇文章都没有被拿掉,只是撤下了几张照片。”他说。   据《缅甸时报》澳大利亚投资者RossDunkley透露,自己报纸的平均撤稿率是20%,稿子被撤掉后就用一些软文来替换。   即使是PSRD的主管丁瑞,在改革的大潮中也不可能无动于衷,他甚至在2011年接受了过去的“死对头”—自由亚洲电台(西方媒体)的专访,并且表示:“实行了40多年的新闻审查制度,是时候寿终正寝了。”   “其实在缅甸,丁瑞在新闻界里还是受到尊重的,因为我们知道他是倾向于改革并且希望缅甸有新闻自由的。对于我们来说,他是一个改革者。”M先生认为。   实际上早在2011年3月起,仰光的许多记者就发现,他们开始获得更多批评政府的自由。连带是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的解禁,她的照片及文章都可以出现在媒体头版。   杂志《七周刊》就成为吃螃蟹者,他们刊登了一幅昂山素季与缅甸总统吴登盛的合影,并将他们选为年度人物。2周后,这家杂志走得更远,他们用一张被释放的政治犯走出监狱的照片做头版,然后配以大标题—自由,走出恐惧。   “现在对报道昂山素季活动的限制已经不存在了,随着国家的进一步民主化,更多的自由将会来到。”丁瑞宣告。   而缅甸政府又于去年12月9日公布新规定,共计54种商业和罪案期刊和书籍无须在出版之前被政府审查,不过其他新闻媒体还必须继续接受严格的审查,有官员透露政府不久后也会放宽新闻审查。   另外,PSRD的上级主管单位缅甸信息部部长觉山也表示缅甸将会放宽对电影和录像的审查。他还透露:“在国会,大家一致认为,审查组织必须被撤销。”   “新闻审查制度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已经被废止了,这种制度的存在有违于民主实践,其将在不久的将来被废除。”面对着过去长期交锋的西方媒体,丁瑞少校亲口承诺。   关于缅甸传媒人盼望已久的新《传媒法》,丁瑞预测,该法的草案早已经在最高法院的法官那里,新法会在今年内颁布。   根据透露出来的内容,新的《传媒法》将涉及媒体的权利、义务和道德责任,并明确对违法者的处罚。不过其时真的能够付诸实践,第一关就是能否被缅甸国会予以表决通过。   不过丁瑞也没有忘记警告一下,在享受新自由的状况下,媒体要注意自己的“社会责任”。   针对丁瑞的讲话,西方媒体依然保持了一种怀疑的态度,林锡星分析:“虽然缅甸的舆论管制最近开始放宽,最近还没有出现什么和政府对着干的报纸。缅甸目前的步子迈得很大,可以说到处开禁。不要说新闻报道了,连游行示威结社都放开了,这些都属于大改革的一部分。”   “缅甸还没有真正的新闻自由,不过大方向是积极的,我们也保持乐观。许多非时政类报刊和出版物已经不用接受事先审查了。而且我估计对时政类的也会放开,包括《缅甸时报》在内。估计最快半年内就可以了,只要新的《传媒法》能够被国会通过。”M先生透露。    大赦惠及新闻工作者   除了政策松动外,大赦浪潮也惠及了新闻界,2012年1月,缅甸总统吴登盛大赦了6000余名服刑人员,其中包括数百名政治犯,其中也有不少是新闻记者。   比如25岁的年轻女记者HlaHlaWin就是其中一员,她为缅甸流亡者的广播电台缅甸民主之声工作。HlaHlaWin曾经是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的一名成员,从她自己的政治信仰上来说,她相信必须通过和军政府的对话才能达致对缅甸问题的真正解决。后来HlaHlaWin离开了全国民主联盟,不过依然保持了对其政治主张的信仰。   2009年,HlaHlaWin在一座寺庙中被捕,当时她正试图采访几名参加了反政府示威的僧人。一开始HlaHlaWin被判处了7年有期徒刑,理由是使用了“未经登记的摩托车”,然后又被判处20年有期徒刑,这次的理由是往互联网上“上传了危害国家机密的资料”。   2012年1月13日,HlaHlaWin终于走出了监狱,和其他四名缅甸民主之声的记者。不过几乎就在不久以前,另一位她的同事,刚刚被判处18年徒刑,而且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10年。   变革大门甚至朝许多过去的流亡媒体比如伊洛瓦底通讯社、缅甸民主之声等等打开。伊洛瓦底通讯社的编辑AungZaw20年来第一次回到自己的祖国。尽管,这些流亡媒体还没有打算进一步在缅甸开设办公室或者办事处,但是至少他们现在可以回家了。    国有报纸将接受市场考验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需要想办法扩大新闻自由,同时在政府和反对派之间保持政治平衡。”七新闻集团的主席ThanHtutAung表示。《七周刊》和其他一些报刊隶属于这家传媒集团。   目前在缅甸,如七新闻集团这样的私人媒体正在兴起,尽管面临着政府的一些高压政策,但是它们还是蓬勃发展起来。“在改革以前,缅甸所有的报刊都是官方的,不允许私人办报。现在开始出现私人办的报纸,一般都是以经济报道为主。”林锡星表示。   “目前有超过400份以周或者月发行的刊物是由私人运营的。这些私人媒体或者出版物基本得不到政府补贴,主要依靠广告收入来生存。有些也依靠一些根本不在乎烧两个钱搞传媒玩玩的有钱人。目前,缅甸媒体的广告市场正在蒸蒸日上中,而且私人媒体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不过政府还不允许任何私人介入日报这块。”M先生透露。   许多在仰光的传媒集团,已经预计到了将来政策一旦放宽以后的市场机遇,他们正想尽办法获得新的执照来办报纸和杂志。特别是日报这一块,长期被《缅甸新光报》(《NewLightofMyanmar》)把持,很多人已经迫不及待想投入竞争。   在缅甸最大的日报就是《缅甸新光报》,是缅甸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创立于1914年,但是在1963年被国有化。1993年,另一份创立于1963年的报纸《缅甸劳动日报》被重新命名为《缅甸新光报》。该报目前被认为是缅甸政府的主要宣传喉舌,其国内新闻主要来自国营的缅甸通讯社而国际新闻来自路透社。   “在缅甸,日报全部都是官营的,而且质量都很差。政府需要提供大量的补贴才能让它们生存下去。”M先生指出,“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私人办的日报,而且我预计缅甸传媒业会迎来大规模的兼并重组,那些有竞争力的媒体会生存下来而且壮大,弱者如果不改进质量面对竞争,只能接受关门或者被吞并的命运。缅甸人民有着非常优良的文化传统,而且他们对新闻有着很浓厚的兴趣,我有信心缅甸出版传媒业将在5年内迎来大发展。”   据知情者透露,下个月将会有6张新的媒体执照能够得到批准,而且信息部已经承诺,将会在这方面给予更多方便,搞得更“灵活些”。   “在过去的军政府统治下,由于专政,国家媒体的作用仅仅就是用来宣传政府的政策。”觉山说道,“而现在不同了,我们走了民主的道路,所以媒体也必须写那些吸引读者的题材了。”   《缅甸日报》的采编人员也士气高涨,准备更多地报道一些过去不敢触及的敏感题材,大干一场。“包括国内政治、基层腐败和环保问题。”M先生透露。  原文: 点击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