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传媒 | 曾金燕:中国女性终其一生承受的暴力
生为中国女性,你难以有尊严地活成一个人,更不用说活成一个优雅的女人。 从娘胎到坟墓,中国女性随时面临生死攸关的暴力。这些暴力威胁,不能不说是她所处的社会、制度、文化结构造成的。...
阅读更多2012年情人节,“受伤的新娘”用视觉符号“带血的婚纱”来传达家庭暴力信息
根据联合国的定义,家庭暴力是指任何关系中用于获得或维持对亲密伴侣强力压制和控制的一种行为模式。“暴力”是指以身体、性、情感、经济或心理等方式影响他人的行为或威胁采取此类行为。家庭暴力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肢体暴力、言语攻击、性暴力、经济控制、精神虐待等。
家庭暴力不仅对受害人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还会对其家庭、社会和经济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在家庭暴力的关系中,受害人常常感到孤立无助和无助,因为暴力行为往往由亲密关系中的人发起。
在中国,家庭暴力也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2010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25.6%的受访者表示曾经受到过家庭暴力,而据2020年中国人口流动和就业调查数据显示,近一年内有9.9%的受访者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其中女性受害者占大多数。中国知名的家暴案件有拉姆被害案、杭州杀妻案资阳行李箱藏尸案、合肥男子捅女友后藏尸冰柜案等。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支持我们
发布者亚克蜥 | 11 月 6, 2015
生为中国女性,你难以有尊严地活成一个人,更不用说活成一个优雅的女人。 从娘胎到坟墓,中国女性随时面临生死攸关的暴力。这些暴力威胁,不能不说是她所处的社会、制度、文化结构造成的。...
阅读更多发布者Sandra Severdia | 7 月 31, 2015
艳敏的故事昭示着一个残酷的事实:对于一些女人来说,生活中从来不存在什么“更好的选择”。
郜艳敏也并非没有走出去的机会。她曾可以外出工作,但最终留了下来,作为“整个村子文化水平最高的人”做起了教师。在这看似“顺从”的背后,是郜艳敏的“抗争”。这不是懦弱和屈从,恰恰是女人能动性和力量最大的体现。
到现在,“下岸村的外地媳妇已经跑掉了一半”。当然,这些女人出逃之后的命运,没人知道。
阅读更多发布者Sandra Severdia | 3 月 26, 2015
【按】作为国内反暴力运动领导者之一的方刚教授,近日由于在山东开展教师性教育培训,而遭到了反对者的暴力威胁。反对者认为方刚的《中学性教育教案库》一书在中学推广会“毒害、摧毁下一代”,号召山东中学生家长们共同进行抵制,并向性教育者泼粪。在只讲防性侵的贞操教育都尚未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国,方刚主张的对受教育者赋权增能而非规训的性教育理念,也许有些超前。但他依然坚定地反对仅将防性侵作为性教育的唯一内容,因为在他看来,这种看似保护青少年、实则在灌输性耻感的教育理念...
阅读更多发布者你懂的 | 3 月 4, 2015
收听或下载声音文件 在北京,一年一度的中国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开幕。人大发言人称,中国正在制定第一部反对家庭暴力法,法律草案的征求意见稿已向社会公布。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大陆家庭暴力问题很多,主要问题是对家庭暴力的观念应该改变。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傅莹在3月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家庭暴力是一个社会隐痛,应该说,所有的现代政府都应该面对这个问题。”中国官方新华社报道说,据中国全国妇联统计,中国大陆2.7亿个家庭中,有30%的已婚妇女曾遭受家庭暴力。2004年以来,中国妇联受理家庭暴力投诉量每年都在4至5万件左右。目前,中国大陆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反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规,但由于没有国家层面的专门法律规制,防止家庭暴力工作缺乏力度。美国纽约的中美科技文化交流协会负责人谢家叶认为,中国大陆早就该出台专门的反对家庭暴力法律了:“在美国,法律对家庭暴力是零容忍态度,触犯这一法律,可能会受到严重惩处,包括坐牢,孩子被社会抚养机构带走等等。”报道说,中国大陆史上首部《反家庭暴力法》已进入正式立法程序,有望在2015年北京世妇会20周年之际通过。中国的公检法司4部门3月4日联合出台了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明确规定,家暴虐待可按故意杀人罪定罪,对家暴中的“正当防卫”有确切认定,长期遭受家暴后杀害施暴人可定为故意杀人“情节较轻”等。这意味着家暴不再是家庭私事,受害者可以寻求法律帮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谢家叶博士认为,中国大陆即将出台反对家庭暴力的专门法律虽然是件好事:“但是执法上还有一定难度,因为在中国农村,很多人认为,父母打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打是疼、骂是爱。他们并不认为这触犯什么法律。”谢家叶指出,此外家暴案件的司法实践表明,举证很难 ,家暴性质也比较难以认定:“比如夫妻吵架,或者成年的子女和父母打架,以前都是邻里调解,现在司法如何介入是一个问题。”中国大陆近年来社会暴力现象日益严重,这也是中国全国人大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谢家叶说,“家庭暴力是社会暴力增多的一个反映.人们动不动暴力相向,比如医患问题、城管和小贩的对立。如何减少中国社会暴力相向的倾向,增加人们依靠法律解决问题,中国政府还需要做很多工作。”记者:高山 责编:嘉华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