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昼工作室|郑州夏天里,以桥为家的日结工
有老去的第一代民工抢不到活,就住在烂尾楼旁便宜的毛坯屋里。有人做工受伤后不能动,无处可去,几个月都躺在大桥下。那是仅有的阴凉处,还有女人抱着孩子等丈夫做工归来,甚至自己也要与男人们争抢一份活儿,而只能被给到更低廉的工钱。
阅读更多发布者unknown | 8月 14, 2023
有老去的第一代民工抢不到活,就住在烂尾楼旁便宜的毛坯屋里。有人做工受伤后不能动,无处可去,几个月都躺在大桥下。那是仅有的阴凉处,还有女人抱着孩子等丈夫做工归来,甚至自己也要与男人们争抢一份活儿,而只能被给到更低廉的工钱。
阅读更多发布者温都尔汗空管 | 2月 16, 2023
真正的惠民举措还是太少了,一方面是淹没在《南方周末》等媒体新年献词里的宏大叙事,一方面是基层经济困难下的矛盾多发、频发。生产过剩了,分配也出问题了,蛋糕也做不大了,就连作为最大生产力的劳动人口都不愿生孩子了。
阅读更多发布者unknown | 10月 21, 2022
大理式的梦想,是属于文艺青年的,说到底它依然是一种“梦想”,而鹤岗则是“反梦想”,只有物理意义的“远方”,没有诗。
阅读更多发布者既要又要还要 | 10月 6, 2022
现在的穷人,好像越来越“隐形了”。真有人用不起十几块一包的卫生巾吗?真的有人在看200块钱买的一台电视吗?很遗憾,这样的剧情,恰好就是现实的样子。
阅读更多发布者既要又要还要 | 9月 27, 2022
这部题为《隐入尘烟》的让人不忍看下去的电影,如果发生在万恶的旧社会,或许人们还能理解,但是编导似乎在反复特别强调,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大力提倡扶贫脱贫的新时代。这样,我们就不能不怀疑创作这样一部戏的是什么一种用心。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