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亦武

瘦米中文网 | 廖亦武:走出中国

瘦米网摘导读 :标题改为出走中国或逃出中国,更加贴切。一份教你在身处监视和限制下,怎么逃出中国的指导手册。至于为什么要逃出中国,作者给出的理由是:只有逃离中国这个庞大而无形的监狱,我才可以自由地写作和出版。我有责任让世界了解经济繁荣的假象背后所隐藏着的真正中国——对老百​​姓一触即发的怨恨漠不关心的中国。 《纽约时报》 – 廖亦武:走出中国 来自四川成都的诗人、小说家和记者廖亦武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长期以来一直是渴望到国外开始新生活的中国人的出境点。在那里,人们可以经陆上穿过原始森林潜离中国,也可以走水路,沿澜沧江一路顺流而下,直到它变成了湄公河,绵延流过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因此,每当我踏足云南,看到在阳光下闪亮的红土地,就会变得不安分起来。我的想象力也会四处驰骋。毕竟,自从我写了一首诗谴责中国政府在1989年对抗议学生的残酷镇压、并因此被囚禁四年后,我已经有16次被禁止离开中国了。 我真的很动心。有没有护照或签证并不要紧。关键的是你口袋里的现金数量。你扔掉手机,切断与外界的通讯,潜入一个村庄。在那里你可以轻松地找到一个愿意帮你的农民或走私犯。谈妥价格之后,你就会被带上一条秘密小路,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中国。 直到今年年初,我一直在抵制着逃离的冲动。相反,我选择留在中国,继续记录着社会最底层人们的生活。然而,民主抗议活动席卷了整个阿拉伯世界,互联网上也开始出现呼吁在中国举行同类街头抗议的帖子。在二、三月份里的每个星期天下午,在几十个城市的繁华商业和旅游热点都有和平集会。政府惊慌失措,在全国各地一致严厉镇压。士兵们换上便衣,持枪在街道上巡逻,逮捕他们认为可疑的人。 与此同时,任何提及突尼斯茉利华革命(甚至只是茉理hua三个字)的言论,都会在短信和搜索引擎中被过滤掉。警方围捕人权律师、作家和艺术家。民主活动家刘贤斌曾因组建中国民主谠而被关了9年监狱,现在又被判了10年徒刑。艺术家艾位未在4月里彻底失踪,并且在6月中旬被放出来之后,一直在政府的严密监视下生活。 我是一个老派的作者,很少上网浏览。阿拉伯之春与我擦肩而过。但是,即使没有参与其中,我仍然逃不过警察的骚扰。当公安人员了解到我的书将在德国、台湾和美国出版后,他们便开始经常打电话给我,并登门造访。 今年三月,负责监视我日常活动的警察在我的公寓外常驻下来。“在西方出书是违反中国法律的,”他们告诉我。“狱中回忆录玷污了中国监狱系统的声誉,《上帝是红色的》歪曲了党的宗教政策,煽动地下教会。”他们说,如果我拒绝取消与西方出版商的合同,我将面临法律后果。 后来我收到萨尔曼•拉什迪寄来的邀请信,请我参加在纽约的国际笔会世界之声节。我马上联系了地方当局,申请离开中国,并预订了机票。不过,在我预定出发的前一天,一名警官叫我去“喝茶”,并通知我,我的申请遭到拒绝。那位警官告诉我说,如果我坚持要去机场,他们就会让我像艾味未一样失踪。 对于一位作家,尤其是一位渴望见证中国的作家来说,言论和出版自由比生命本身更重要。我的好朋友、诺贝尔合平奖得主刘X波,已为他的著作和政治活动支付了沉重的代价。我不想走他的道路。我不想回到监狱。我也不愿意被监狱高墙外的人当作”自由的象征”。 只有逃离中国这个庞大而无形的监狱,我才可以自由地写作和出版。我有责任让世界了解经济繁荣的假象背后所隐藏着的真正中国——对老百​​姓一触即发的怨恨漠不关心的中国。 我没有向别人透露自己的计划。我没有按惯例请求警方的批准,而是收拾到箱子里一些衣服、一只箫、一个转经钵和我珍爱的两本书籍——《史记》和《易经》。然后趁警方不注意的时候,我离开了家前往云南。虽然当地很热,但我仍然感觉就像冬天里的老鼠,静静躺着以节省能量。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与道上的人打交道。我知道,只要我在附近打听,最后就一定能找到出路。 揣着有德国、美国和越南有效签证的护照,我开始了行动。与我在西方的朋友(他协助我制定了这次计划)做简短的联系之后,我关闭了手机。几天后,我来到一个边陲小镇。在那里,我可以看到在水流湍急的河道对面就是越南。当地帮助我的人说,可以花钱雇人偷偷渡我到对面,但我谢绝了。我有一份合法的护照。我决定通过桥上的边境检查站过去。 在逃离之前,帮助我的人把我安置在边境附近的一家酒店里。阵雨时断时续,我也在半梦半醒之间。然而敲门声惊醒了我,我紧张地打开门,却看到一个妓女站在雨中发抖,她想要进来避避雨。虽然心有同情,我当时的情形实在是爱莫能助。 7月2日上午10时,我走了100码,来到边检站。我心中已做好最坏的打算,但奇迹出现了。边防人员检查了我的护照,盯着我看了片刻,然后在我的护照上盖了章。我一刻不停地前往河内,并登上了飞往波兰的飞机,然后又转飞德国。当我在7月6日上午走出柏林泰格尔机场时,我的德国编辑彼得·史莱姆正等在外面接我。“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他大叫着。他被深深地感动了,简直不敢相信我真的到了德国。机场外空气清新,我感到了自由。 安置好之后,我打电话给我的家人和女友,他们已被当局盘问过了。我逃离中国的消息传得很快。一个画家朋友告诉我说,他去见了仍被严密监视着的艾味未。当我的朋友提到我神秘地出现在德国之后,老艾的眼睛都瞪大了。他难以置信地喊着,“真的吗?真的吗?真的吗?” (来源:纽约时报 翻译: 南山 ) 查看评论(4)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AV,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AV,请移步原文页面享受 更好的阅读效果 FROM 瘦米中文网:做一个有态度的青年! | BY 瘦米网摘 | 查看评论(4) | 投稿 | 官方 新浪 / 腾讯 微博 | CC. 阅读完本文的她/他还阅读了… “中国模式”幻影折射的真实 (1) 《朱镕基讲话实录》到底在骂谁 (6) 杨恒均:911是美国政府干的 (4) 林达:9·11事件十周年回顾 (0) 柴静:因为如果是我 (3) 秋风:中国自由主义二十年的颓势 (3)

阅读更多

瘦米中文网 | “中国模式”幻影折射的真实

瘦米网摘导读 :一些官员和学者认为“中国模式”是存在的,它的组成/特点就是高度集权的政治+儒家文化+高速发展的经济。而更多的学者和一些官员认为,“中国模式”是个假问题,为这个模式正名,其实是在掩盖中国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是在为政府为党说话。也就是说,如果“中国模式”真的存在,那么它值五毛钱。这篇瘦米网摘是9月1日“中国模式座谈会”的专家发言,有很多熟悉的名字: “中国模式”幻影折射的真实 地点:北京  主持人:张剑荆 中国经济30余年高速增长,确是极大的成就。如何解释这一成就呢?从“北京共识”到“中国模式论”,强调中国道路的独特性成为一种流行的观点。虽然温家宝总理曾明确表示不存在“中国模式”,但争论依然不断。 那么,究竟如何认识中国的发展道路?有没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中国模式”?所谓中国模式,其特点如何,与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国家的发展模式有何不同?这一模式的经验和教训何在,是否值得其他国家借鉴?与中国经济成就伴生的诸多问题如何解决? 毫无疑问,这些问题关乎民众的幸福和国家的未来,均值得关注和探讨。本刊整理并刊出“中国模式座谈会”的专家发言,供读者参考。——编者 “中国模式”真与假 竹立家(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中国模式”是一个假问题。我一直以为,中国是一个正处于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经济体,具有现代性的制度和价值也正处于初步形成和发育的过程中,以制度和价值支撑的“现代社会结构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具有战略意义的社会体制改革才刚刚起步,改革正在步入“深水区”,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正在逐步显现,社会公正、贫富差距、特权腐败等诸多问题正在困扰着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谈“中国模式”,确实有些“奢侈”。 我们不能仅仅以经济的快速增长来界定“中国模式”。从历史哲学的高度来看,经济增长仅仅是发展模式形成的一个基本因素,而正确对待、处理好和分配好增长的社会财富,保持社会的公正、稳定、和谐、文明进步、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安排才是一种发展模式的根本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必须对“中国模式”这一话题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解析,并保持高度的清醒,不能文过饰非。要知道,我们自己正处于发展的“中国时刻”,不但要防止被他人“误读”,也要防止被自己“误读”,丧失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动力和方向。 蔡霞(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 : 应当把“中国模式”的问题放到一个大背景中去看,就是中国社会几十年来的变化,本质上是东方农业大国怎么走向现代文明。 在这个大背景下,世界可以分为两类国家:先发国家和后发国家。这样看来,30多年的改革开放其实并没有超越发展中国家追赶工业文明这个大范畴。 有学者概括“中国模式”的特征,就是以政府权力为主导,推动市场经济。这一步,其实发达国家都走过,我们也正在走。所以,从文明发展规律来讲,我们没有更特别的东西。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国情,就是人口多、规模大、国土幅员广,底子可能更薄。 所以,中国30多年的发展,恰恰是人类文明转型的规律在发展中的中国的表现。所有社会文明的变迁,都是从经济的变化开始的,中国的发展没有超越这个规律,也没有超越其他发展中国家采用的路径。因此,没有什么“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的鼓吹者试图把模式固定下来,这会在客观上掩盖我们中国现存的问题和矛盾。因为这些问题和矛盾不是光靠经济本身所能解决的,它需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一旦谈模式,便是要固化下来,使之变成静态的东西。 中国人要走向现代文明,这是个历史的进步过程,应该用开放的、发展的、过程的眼光去看待中国的变化。中国要走向现代文明,中华民族要强盛起来,我们是在探索一条发展道路,所以应该讲的是“中国道路”。 夏业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首先我要提一个问题,到底是不是存在“中国模式”?要形成经济发展中可借鉴的模式,它必须从理论上具备几个重要的构成要件,这样,既可以从理论上加以阐释,也便于其他国家应用或者借鉴。但是,我们看来看去,现在无论中国人说的,还是外国人说的“中国模式”,都含糊不清,没有很清楚的界定。 到底什么是“中国模式”?好像是把中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实践中取得的一些成绩都认为是模式的成功。但是,这个模式跟其他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或者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路径都不一样吗? 前些年,“中国崛起”这个概念提出以后,很多人就想能不能把中国发展路径总结成一种模式,比如说过去“亚洲四小龙”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国际上非常推崇的发展模式,叫“东亚经济模式”。 目前看来,无论从理论意义,还是从实践意义来说,所谓“中国模式”都没有真正超越“东亚模式”,没有比“四小龙”的业绩更加显著。 诚然,中国的经济总量大、人口规模大,但是,从经济发展业绩本身去比较,同样的30年跟人家相比较,未必比人家业绩好。从这方面讲,如果“东亚模式”都不能肯定为一个成功的经济模式,怎么能证明“中国模式”是一个更加值得赞颂的模式?这本身在理论上就难以成立。 如果以更广泛的方式看待“中国模式”,不单单看成经济模式,而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全方位的模式,它的特色在于“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 “摸着石头过河”,从理论上总结,其实就是经济学里面常说的“试错”。哪一个国家都是这样,在变革、发展过程中总会有试错过程,中国的试错是什么?一般先是发现一个典型,对这个典型展开调查研究,认为它值得肯定以后就开始试点,试点之后设立特区,特区之后再扩大特区,即模仿这个特区再建若干个特区。过去发展的30多年里面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秦晖(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中国确实发生了所谓的奇迹。这个奇迹是中性的,我并没有说这个奇迹是好的还是坏的。其中究竟是什么原因,是不是有某种特点,这个特点叫做模式? 中国近几十年的经济增长的确相当惊人,有人说这个数字是假的,有很多水分。 我要讲一个统计学常识,一个经济体假如以这么高的增长率增长了几十年之后,你可以怀疑它的绝对值,但是,它的增长率你就很难怀疑了。讲得简单点,改革之前不浮夸吗?一个浮夸的基数不断往上翻,假定说原来浮夸了一倍,第二年增长率翻了一番。你第二年的基数仍然是浮夸,你浮夸的量又翻一倍,第二年的基数等于是浮夸了两倍。如果我们30多年中国的浮夸是以几何级数往上翻,我们就会又看到“亩产13万斤了”。 大家知道,几何级数的浮夸是不能持续太长时间的,“大跃进”就是典型的例子。中国高增长率持续这么多年,到现在没有明显的“烂包”,所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确是事实,这个事实在历史上确实相当惊人。 东亚模式增长都没有真正长久,长达几十年的只有南非,也是一种很快上升的增长,而且,南非有很多经济指标非常惊人,人均耗电量居然跟英国差不多,高速公路占世界第三,而且它的制度设计跟中国很类似。 孙立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我认为有一个“中国模式”,不但有,而且“中国模式”接近完成,已经处于最后的完善过程当中。第一,这60年是一个整体。我们过去有一个框架,分改革前和改革后,实际上我们忽略了改革前和改革后的一致性。第二,这场改革叫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然后,本着这两点,我们看现在的问题,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最近,有两件事情非常有意思。一件是福州大学实行恋爱实名制,就是谁要恋爱,就要登记,谁提出,谁负责,然后,出现问题找组织解决。第二件事,北京准备用手机定位人们的出行和工作情况。这两件小事非常让人受启发,表明了这样一个体制的空间是什么,在哪儿,这个体制内能做什么事。 怎么看30年的变化?这30年其实是很有限的变化,真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这个东西确实有着创新的过程,用体制和机制来说的话,就是体制没变,机制创新。其实,模式不是其他人能不能学,能不能做。我说的这个模式需要有自洽的逻辑,只要满足这一点,它就有特点,也叫模式。 雷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模式”的概念有没有意义?比如说资本主义世界,别人可以总结出来,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东亚模式、莱茵模式。在中国,你可以说中国特色、“中国模式”,中国内部可以分成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现在又有了重庆模式、广州模式等等。 从2008年起,由于金融危机,一下子让人觉得似乎有一种中国模式。很多我认识的金融界人士讲,中国能避开金融危机,是因为中国还没有学会游泳,还没有下海,不可能被淹死,实际上中国处于很初级的阶段。所以,我们不要轻易认定存在一个成功的“中国模式”。 展江(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 :模式如果是个中性的概念,其实是可以使用的。当然,我们首先要界定“中国模式”。 根据我有限的了解,国际上对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最大的敬佩和中国人自己感觉的差不多,就是走出匮乏:30多年前吃不饱肚子,抽烟的人一个月就抽一包烟,现在不太匮乏了。 对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同方式,暂且用模式的说法,我觉得是中性的,这是可以的。先不说中国,现在世界上确实有一种另类的国家。哪类国家呢?特别是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那些国家,可能会有不稳定,比如利比亚;当然也有的国家多少年后才出现不稳定,如埃及;也可能靠石油超稳定,比如说沙特。东南亚还有一个特殊的国家,就是文莱,文莱人均GDP四五万美元,和西方是可以比一比的。我觉得可能存在一个依靠石油的模式。 中国最近对石油,包括官方和官商对石油的兴趣那么大,说哪里发现了油田,哪里发现气田,其实是对那种模式的一种向往。 另外提供一点视角。关于西方模式,我最近在翻译的一本书,它在欧洲和北美的范畴之内,把西方分成了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地中海模式,极化多元主义模式;第二种是中欧和北欧模式,叫民主法团主义模式;第三种是北大西洋模式或者自由主义模式。这是两个政治科学家,一个意大利人和一个美国人联合研究的结论,他们是研究媒介制度和政治制度的。 我现在特别关注地中海模式,觉得中国某种程度上接近地中海模式,但是跟它又有着很大的区别,这就是,它有一个极化多元主义,两个议政党,左的和右的。另外,他们这些国家相对来说和另外两个模式相比存在很多问题。问题之一就是少数人掌握资源,把资源送给老百姓,送给他的支持者,支持者反过来回报他。 茅于轼(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我认为所谓的模式是一个样本,大家都可以照着学,可以推广。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的发展,有些经验是别人可以学的,但是,大部分经验别人学不了。 首先,中国是一个转轨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我们的经验跟其他转轨经济不同,就是我们用了一个“双轨制”。我觉得这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经验,但对外而言就没什么好学的了,除了古巴。 中国道路的特点 茅于轼 :中国经济有一个特点,有共产党稳定的领导,所以,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领导人的过渡没有流血事件,这一点特别重要。我们看看别的发展中国家,暗杀、流血不在少数,我们没有这些问题。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对于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第二个特点,因为有一个党的领导,有很多事情市场做不了的,政府能做,或者市场做起来很慢的,政府做起来很快就能做成。最典型的如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公路、铁路、飞机、机场、电信,在全世界发展中国家里可以排第一。 但是,现在有点儿过头了,好多高速公路没有足够的车走。这30多年来,没有发生过长期缺电、电力供应不足之类的事情。印度、菲律宾,几十年缺电,总也解决不了。印度更不用说,连高速公路都没有。我们比他们强多了,原因是我们能有一个强大的政府做这些事。 还有一个特点,可以说是我们能做的,我们为了多数人的利益可以牺牲少数人。有没有这样的事?这可以讨论,我觉得应该可能会有的。按照市场的意义,多数人的利益是不容侵犯的。大多数人得益了,然后整个国家的发展就快了,这个道理看起来是有点对的,但是,违背了市场经济最基本的道理,即每个人的权利是相同的,任何人都同样受到保护。 但是,我们中国政府有时不太关心这一点。比如说三峡工程是好事还是坏事?现在有很大争论。在有些国家里头,要搞这么一个工程,根本就搞不起来,我们说搞就搞了。当然现在不知道是好还是坏?无法辩论。 另一个特点,即改革的开始是“文化大革命”的结束,那时,中国的情况非常糟糕,我们起点非常低,这个别人学不了。那个时候,农民吃不饱肚子。进城能吃饱饭,就谢天谢地。再有几百元钱,更是满足得不得了。我们现在积累三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是靠农民工打工赚出来的。30多年来,中国挖了200多亿吨的煤啊,死了很多人,但是没有因此出现社会问题。中国的农民工非常能忍耐,这个别的国家学不了。 现在情况已经完全变了,现在进城打工的不是吃不饱的农民了,而是“80后”、“90后”,他们没挨过饿,知识比较多,受教育比较多,懂得维权,会用计算机,会上网,知道全世界的事情,这是很不一样的。 中国改革成功主要的特点是财富的极大增加,财富的增加有什么经验呢?有一条,可能大家不见得同意,叫做“闷声大发财”,我想来想去,觉得这句话很恰当地归纳了中国财富快速增加的道理。 比较改革以前的30年,那个时候,中国共产党也想建立一个富强的中国,走的是一种什么道路呢?就是不许你发财。走工业化,要劳动创造财富,要学大寨、学鞍钢宪法,就是不让你赚钱,一赚钱就是资本主义。 现在看起来这些都错了,发财是对的。发财是什么?发财就是创造财富,有了钱,许多问题都容易解决了。搞“大跃进”“大炼钢铁”炼了1000多万吨钢,现在中国每年钢产量达6亿吨。 秦晖 :现在中国的发展当然是有自己特色的。中国人能不能学瑞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我也不是说福利国家是中国追求的目标,在这一点上,经济学界的朋友有强烈的不同意见。值得思考的是,所有的这些国家的政府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权力?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探讨的结论是,政府的权力大,责任也很大,这就是所谓福利国家;政府也可能权力小,责任也很小,这就是自由放任。因为老百姓有不同的诉求,有的老百姓对自己的权利看得很重,害怕政府过多地侵犯他,就不同意给政府太多授权;有的老百姓更多地需要政府提供的服务,他就更强调问责政府,因为要问责政府,所以要更多地授权于政府,但是,权力授得再多,也是可以随时收回来的。 在中国,权力不受制约,责任不可追问,这种权力无穷大,责任无限小的特点,和它的高速增长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今天,中国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政府手中可以自由支配的权力全世界最大。 现在最怕是两拨人说相反的话,一部分人说政府就应该多收点钱,扩大国家的汲取能力,另一派人说政府就不管公共服务,老百姓就应该自生自灭。如果是这样的话,一方面政府收了大量的钱,一方面又不承担任何责任,所谓的预算公开有什么动机呢? 孙立平 :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在于它为体制新造了一种机制,这个机制就是现在我们用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语言来表达的这些内容。中国的市场不是一个完整的体制,而是一个零散的机制。现在用这个零散的机制做了三件事: 第一,把地下的资源挖出来了。第二,盘活了土地。我们这些年有钱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把这么多地给卖了,卖了地还得建点东西。地还是那块地,实际上财富没增加,但是钱确实是增加的。第三,最充分利用了人口的红利。 蔡霞 :中国内外有两个“时空交错”,这是我们的一个特点。当我们工业文明这段路还没有走完的时候,发达国家已经走向信息文明了。这是外部的时空交错。 内部的时空交错,就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相当于工业化的后期,乃至于接近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比如广东、北京、上海等地;但是,往中部走的时候,到河南、安徽、山东,你可能看到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要是跑到云贵川的非省会城市,你就看到它处在工业化的起步阶段,然后你再往广西、贵州、云南的大山里走,完全是田园风光、农业文化。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权力对市场经济介入的范围和强度,比其他国家可能还要再强一些。 还可以再加上一条:我们用30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用将近200年走过的路子。反过来说,西方国家200年之内积聚的矛盾,我们30年当中全部遇到了。西方国家有200年的时间来回旋、解决问题,我们没有。 所以,今天我们遇到的问题是新老矛盾交织,各种矛盾借助先进的传播手段传播出来。 吴思(《炎黄春秋》副社长兼执行主编) :我认为是有“中国模式”的。在经济方面可以先从历史上谈起。中国经济历来就是多了一个权力要素,权力介入市场,而且分量非常大,除了税费之外,还有各种敲诈勒索、垄断的方式,这个东西是中国特色。 我们可以把它量化,可以说得很清楚,但是,不能局限在西方经济学的模式中,要引入新概念,真实描述中国经济的概念。 现在是不完整的市场经济状态,出现权力市场或者是按照古汉语所说的“官市”或者“杂霸市”。 在经济上,“杂霸市”、“官市”仍然有可能凭着自己的比较优势持续一段时间:第一,我们劳动力便宜,在国际上有优势;第二,我们向西方学习模仿各种新技术、新制度,还在学习过程中,可学的东西还很多。于是,在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还可能发展得不错,这仍然是“杂霸”模式经济的成绩。 现在中国存在的权力市场,不能长久持续,未来必须继续提高市场自由度。 中国的未来与对策 茅于轼 :中国的问题是现在钱无孔不入,当官可以买卖,踢足球可以买卖,文凭可以买卖,渗透到各个方面,这个社会现在一点原则没有了,完全被钱控制了。 改革30多年,我们往往看成一个阶段,其实30年是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代人的时间,里头的变化非常大,现在的情况跟改革开始的情况是非常不一样的。 比如,讨论财产登记问题。30年以前,领导干部刚刚从“牛棚”里放出来,什么财产都没有,要他们登记也没有必要,没什么财产,登什么记呀,一定要登记,也没有什么阻力。现在可不一样了,现在说了20年也登记不起来,阻力非常大。 最后,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宪法》上讲了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可以置身于法律之外,都要守法。大家看看,马路上的特权车就公然跟《宪法》挑战,交警不敢管,老百姓习以为常。这些事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中国是个特权社会,几千年没有根本改变。 中国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特权,特权的反面就是法治,有特权就没有法治。 竹立家 :中国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仅仅是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能不能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发展,关键还在于未来几年社会管理体制和政治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在于改革是否能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要求,真正有效地消除贫富分化和特权腐败的制度性根源,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约束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的幸福和尊严,让人民满意。 在统观中国社会发展战略全局的基础上,寻求重点突破的、关键性的“改革顶层设计”,是从制度和价值层面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深度思考的结果,对未来五至十年的中国社会稳定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社会健康,只有一个健康的社会才能有效地实现社会合作和社会团结,才是一个人民幸福和尊严得到保证的稳定和谐社会,也才有资格谈论所谓的发展模式这一“宏大叙事”。 未来,中国必须推进社会体制和政治行政体制改革,按照宪法原则实践社会体制安排,按照“民主、民生、公正、和谐”的“新发展共识”追求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把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引入一个更高的理论和实践层面。 “十二五”期间,国家面临非常艰巨的社会体制和政治行政体制改革任务,改革的结果直接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联,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相关联,当然,也与中国未来能不能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相关联。 吴思 :中共夺取全国政权的时候,邓子恢鼓吹“四大自由”——“租地自由、借贷自由、务工自由、贸易自由”。我们可以把土地看做资源,借贷就是资本,务工就是劳动力流动,贸易就是产品的自由。邓子恢想推动这“四大自由”,推动民间的市场经济的自由度。 改革开放后,“四大自由”都恢复了,租地自由是恢复成了大包干;借贷自由目前还是个半开放的市场,金融市场半开放,主要还是国家垄断,但是,民间可以部分介入;雇工自由基本放开了;贸易自由,现在处在半开放的领域,比如电信市场不能完全开放,有些资源还是国进民退,但是,绝大部分开放了。 凭着市场自由度的增加,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自由度增加多少?按照2008年美国传统基金会和《华尔街日报》的评比,世界平均自由度62分,排名最高的香港92分,最低的朝鲜3分,倒数第二是古巴27分,中国大陆是52分。 我们从得3分的朝鲜那个状态增加到52分,自由度增加了,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资源配置水平提高了,企业家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原因:市场自由度提高,财富自然就增加。 展江 :前几年,领导人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要善于发现和发掘各国的资源、模式、体制和机制。同时我们也看到,当今世界正在飞速变化,西方福利模式也好,自由主义模式也好,也都面临着一些危机,同时“中国模式”目前留下的后遗症也越来越多。 未来怎么做,我觉得秦晖的观点非常对:我们应该在两个维度上去努力,一是要求政府提供更多公共服务,营造更多的公平,另外一个是发展完善的市场经济,提高市场经济下的经济和社会自由度。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未经发言嘉宾审阅 (来源: 《中国改革》 ) 查看评论(1)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AV,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AV,请移步原文页面享受 更好的阅读效果 FROM 瘦米中文网:做一个有态度的青年! | BY 瘦米网摘 | 查看评论(1) | 投稿 | 官方 新浪 / 腾讯 微博 | CC. 阅读完本文的她/他还阅读了… 秋风:中国自由主义二十年的颓势 (3) 《朱镕基讲话实录》到底在骂谁 (6) 刘瑜:不知道与宁可不知道 (4) 廖亦武:走出中国 (4) 杨恒均:911是美国政府干的 (4) 林达:9·11事件十周年回顾 (0)

阅读更多

艾未自由 | 译者翻译:廖亦武-走出中国 (他们就会让我像艾未未一样失踪)

《纽约时报》 – 廖亦武:走出中国 核心提示:只有逃离中国这个庞大而无形的监狱,我才可以自由地写作和出版。我有责任让世界了解经济繁荣的假象背后所隐藏着的真正中国——对老百 ​​ 姓一触即发的怨恨漠不关心的中国。 原文 :  Walking  out on China 作者: 廖亦武 发表: 2011 年 9 月 1 4 日 翻译:南山 转载链接: http://yyyyiiii.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4809.html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长期以来一直是渴望到国外开始新生活的中国人的出境点。在那里,人们可以经陆上穿过原始森林潜离中国,也可以走水路,沿澜沧江一路顺流而下,直到它变成了湄公河,绵延流过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因此,每当我踏足云南,看到在阳光下闪亮的红土地,就会变得不安分起来。我的想象力也会四处驰骋。毕竟,自从我写了一首诗谴责中国政府在 1989 年对抗议学生的残酷镇压、并因此被囚禁四年后,我已经有 16 次被禁止离开中国了。 我真的很动心。有没有护照或签证并不要紧。关键的是你口袋里的现金数量。你扔掉手机,切断与外界的通讯,潜入一个村庄。在那里你可以轻松地找到一个愿意帮你的农民或走私犯。谈妥价格之后,你就会被带上一条秘密小路,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中国。 直到今年年初,我一直在抵制着逃离的冲动。相反,我选择留在中国,继续记录着社会最底层人们的生活。然而,民主抗议活动席卷了整个阿拉伯世界,互联网上也开始出现呼吁在中国举行同类街头抗议的帖子。在二、三月份里的每个星期天下午,在几十个城市的繁华商业和旅游热点都有和平集会。政府惊慌失措,在全国各地一致严厉镇压。士兵们换上便衣,持枪在街道上巡逻,逮捕他们认为可疑的人。 与此同时,任何提及突尼斯茉莉花革命(甚至只是茉莉花三个字)的言论,都会在短信和搜索引擎中被过滤掉。警方围捕人权律师、作家和艺术家。民主活动家刘贤斌曾因组建中国民主党而被关了 9 年监狱,现在又被判了 10 年徒刑。艺术家艾未未在 4 月里彻底失踪,并且在 6 月中旬被放出来之后,一直在政府的严密监视下生活。 我是一个老派的作者,很少上网浏览。阿拉伯之春与我擦肩而过。但是,即使没有参与其中,我仍然逃不过警察的骚扰。当公安人员了解到我的书将在德国、台湾和美国出版后,他们便开始经常打电话给我,并登门造访。 今年三月,负责监视我日常活动的警察在我的公寓外常驻下来。”在西方出书是违反中国法律的,”他们告诉我。”狱中回忆录玷污了中国监狱系统的声誉,《上帝是红色的》歪曲了党的宗教政策,煽动地下教会。”他们说,如果我拒绝取消与西方出版商的合同,我将面临法律后果。 后来我收到萨尔曼•拉什迪寄来的邀请信,请我参加在纽约的国际笔会世界之声节。我马上联系了地方当局,申请离开中国,并预订了机票。不过,在我预定出发的前一天,一名警官叫我去”喝茶”,并通知我,我的申请遭到拒绝。 那位警官告诉我说,如果我坚持要去机场,他们就会让我像艾未未一样失踪。 对于一位作家,尤其是一位渴望见证中国的作家来说,言论和出版自由比生命本身更重要。我的好朋友、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已为他的著作和政治活动支付了沉重的代价。我不想走他的道路。我不想回到监狱。我也不愿意被监狱高墙外的人当作”自由的象征”。 只有逃离中国这个庞大而无形的监狱,我才可以自由地写作和出版。我有责任让世界了解经济繁荣的假象背后所隐藏着的真正中国——对老百 ​​ 姓一触即发的怨恨漠不关心的中国。 我没有向别人透露自己的计划。我没有按惯例请求警方的批准,而是收拾到箱子里一些衣服、一只箫、一个转经钵和我珍爱的两本书籍——《史记》和《易经》。然后趁警方不注意的时候,我离开了家前往云南。虽然当地很热,但我仍然感觉就像冬天里的老鼠,静静躺着以节省能量。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与道上的人打交道。我知道,只要我在附近打听,最后就一定能找到出路。 揣着有德国、美国和越南有效签证的护照,我开始了行动。与我在西方的朋友(他协助我制定了这次计划)做简短的联系之后,我关闭了手机。几天后,我来到一个边陲小镇。在那里,我可以看到在水流湍急的河道对面就是越南。当地帮助我的人说,可以花钱雇人偷偷渡我到对面,但我谢绝了。我有一份合法的护照。我决定通过桥上的边境检查站过去。 在逃离之前,帮助我的人把我安置在边境附近的一家酒店里。阵雨时断时续,我也在半梦半醒之间。然而敲门声惊醒了我,我紧张地打开门,却看到一个妓女站在雨中发抖,她想要进来避避雨。虽然心有同情,我当时的情形实在是爱莫能助。 7 月 2 日上午 10 时,我走了 100 码,来到边检站。我心中已做好最坏的打算,但奇迹出现了。边防人员检查了我的护照,盯着我看了片刻,然后在我的护照上盖了章。我一刻不停地前往河内,并登上了飞往波兰的飞机,然后又转飞德国。当我在 7 月 6 日上午走出柏林泰格尔机场时,我的德国编辑彼得·史莱姆正等在外面接我。”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他大叫着。他被深深地感动了,简直不敢相信我真的到了德国。机场外空气清新,我感到了自由。 安置好之后,我打电话给我的家人和女友,他们已被当局盘问过了。我逃离中国的消息传得很快。一个画家朋友告诉我说,他去见了仍被严密监视着的艾未未。当我的朋友提到我神秘地出现在德国之后,老艾的眼睛都瞪大了。他难以置信地喊着,”真的吗?真的吗?真的吗?”

阅读更多

译者 | 《纽约时报》 – 廖亦武:走出中国

核心提示:只有逃离中国这个庞大而无形的监狱,我才可以自由地写作和出版。我有责任让世界了解经济繁荣的假象背后所隐藏着的真正中国——对老百 ​​ 姓一触即发的怨恨漠不关心的中国。 原文 : Walking out of China 作者: 廖亦武 发表: 2011 年 9 月 1 4 日 翻译:南山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长期以来一直是渴望到国外开始新生活的中国人的出境点。在那里,人们可以经陆上穿过原始森林潜离中国,也可以走水路,沿澜沧江一路顺流而下,直到它变成了湄公河,绵延流过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因此,每当我踏足云南,看到在阳光下闪亮的红土地,就会变得不安分起来。我的想象力也会四处驰骋。毕竟,自从我写了一首诗谴责中国政府在 1989 年对抗议学生的残酷镇压、并因此被囚禁四年后,我已经有 16 次被禁止离开中国了。 我真的很动心。有没有护照或签证并不要紧。关键的是你口袋里的现金数量。你扔掉手机,切断与外界的通讯,潜入一个村庄。在那里你可以轻松地找到一个愿意帮你的农民或走私犯。谈妥价格之后,你就会被带上一条秘密小路,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中国。 直到今年年初,我一直在抵制着逃离的冲动。相反,我选择留在中国,继续记录着社会最底层人们的生活。然而,民主抗议活动席卷了整个阿拉伯世界,互联网上也开始出现呼吁在中国举行同类街头抗议的帖子。在二、三月份里的每个星期天下午,在几十个城市的繁华商业和旅游热点都有和平集会。政府惊慌失措,在全国各地一致严厉镇压。士兵们换上便衣,持枪在街道上巡逻,逮捕他们认为可疑的人。 与此同时,任何提及突尼斯茉莉花革命(甚至只是茉莉花三个字)的言论,都会在短信和搜索引擎中被过滤掉。警方围捕人权律师、作家和艺术家。民主活动家刘贤斌曾因组建中国民主党而被关了 9 年监狱,现在又被判了 10 年徒刑。艺术家艾未未在 4 月里彻底失踪,并且在 6 月中旬被放出来之后,一直在政府的严密监视下生活。   我是一个老派的作者,很少上网浏览。阿拉伯之春与我擦肩而过。但是,即使没有参与其中,我仍然逃不过警察的骚扰。当公安人员了解到我的书将在德国、台湾和美国出版后,他们便开始经常打电话给我,并登门造访。 今年三月,负责监视我日常活动的警察在我的公寓外常驻下来。”在西方出书是违反中国法律的,”他们告诉我。”狱中回忆录玷污了中国监狱系统的声誉,《上帝是红色的》歪曲了党的宗教政策,煽动地下教会。”他们说,如果我拒绝取消与西方出版商的合同,我将面临法律后果。 后来我收到萨尔曼•拉什迪寄来的邀请信,请我参加在纽约的国际笔会世界之声节。我马上联系了地方当局,申请离开中国,并预订了机票。不过,在我预定出发的前一天,一名警官叫我去”喝茶”,并通知我,我的申请遭到拒绝。那位警官告诉我说,如果我坚持要去机场,他们就会让我像艾未未一样失踪。 对于一位作家,尤其是一位渴望见证中国的作家来说,言论和出版自由比生命本身更重要。我的好朋友、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已为他的著作和政治活动支付了沉重的代价。我不想走他的道路。我不想回到监狱。我也不愿意被监狱高墙外的人当作”自由的象征”。 只有逃离中国这个庞大而无形的监狱,我才可以自由地写作和出版。我有责任让世界了解经济繁荣的假象背后所隐藏着的真正中国——对老百 ​​ 姓一触即发的怨恨漠不关心的中国。 我没有向别人透露自己的计划。我没有按惯例请求警方的批准,而是收拾到箱子里一些衣服、一只箫、一个转经钵和我珍爱的两本书籍——《史记》和《易经》。然后趁警方不注意的时候,我离开了家前往云南。虽然当地很热,但我仍然感觉就像冬天里的老鼠,静静躺着以节省能量。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与道上的人打交道。我知道,只要我在附近打听,最后就一定能找到出路。 揣着有德国、美国和越南有效签证的护照,我开始了行动。与我在西方的朋友(他协助我制定了这次计划)做简短的联系之后,我关闭了手机。几天后,我来到一个边陲小镇。在那里,我可以看到在水流湍急的河道对面就是越南。当地帮助我的人说,可以花钱雇人偷偷渡我到对面,但我谢绝了。我有一份合法的护照。我决定通过桥上的边境检查站过去。 在逃离之前,帮助我的人把我安置在边境附近的一家酒店里。阵雨时断时续,我也在半梦半醒之间。然而敲门声惊醒了我,我紧张地打开门,却看到一个妓女站在雨中发抖,她想要进来避避雨。虽然心有同情,我当时的情形实在是爱莫能助。 7 月 2 日上午 10 时,我走了 100 码,来到边检站。我心中已做好最坏的打算,但奇迹出现了。边防人员检查了我的护照,盯着我看了片刻,然后在我的护照上盖了章。我一刻不停地前往河内,并登上了飞往波兰的飞机,然后又转飞德国。当我在 7 月 6 日上午走出柏林泰格尔机场时,我的德国编辑彼得·史莱姆正等在外面接我。”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他大叫着。他被深深地感动了,简直不敢相信我真的到了德国。机场外空气清新,我感到了自由。 安置好之后,我打电话给我的家人和女友,他们已被当局盘问过了。我逃离中国的消息传得很快。一个画家朋友告诉我说,他去见了仍被严密监视着的艾未未。当我的朋友提到我神秘地出现在德国之后,老艾的眼睛都瞪大了。他难以置信地喊着,”真的吗?真的吗?真的吗?” 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译者的音频博客已登录iTunes,到 这里 即可收听往期的译者音频节目;下载更新需翻墙。

阅读更多

译者 |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 2011/9/15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 《译者》 ( iyizhe@gmail.com ) 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 邮件组 、 Google Reader 和推特( @yigroup , @xiaomi2020 )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时政热点】 《纽约时报》: 走出中国 ——廖亦武发表的署名文章,记述了自己如何奇迹般经过边检离开中国的经历。 《卫报》: 中国法院判处四名维族人死刑 ——政府称此四人参与了喀什与和田发生的暴力袭击。但流亡的维族人团体称这四人被屈打成招。 美联社: 拜登访华期间,中国请愿者被拘留 ——六名四川农村妇女在拜登到成都前被警方收押,她们近日向省检察院提出申诉 中国听说博客: 中国治理地沟油背后的惊人秘密 ——近期中国警方高调查封了一些地沟油工厂。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次打击活动背后的原因并不象官方说的那么正当。 美联社: 上海市郊工业区的居民称孩子受到铅污染 ——汽车和电动自行车的普及,是铅酸蓄电池需求量上升,但制造与回收这些电池却容易造成污染。 《纽约客》: 中国来信:胡同经济 ——中国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日新月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到高速铁路,小到胡同平房,这种飞速的建设自有其问题。 MSNBC : 挑衅的中国记者调侃美国大使 ——有些人认为芮成钢代表着新一代更加自信的中国,但也有人认为他是个爱出风头的机会主义者。 《卫报》: 神农架小水电凸显中国水资源开发的轻率 ——小水电快速上马,缺乏监管,截断江河,破坏当地人的生路 亚洲观察哨: 中国的筑坝大军奔赴世界各地 ——中国的工程人员参与了全球 68 个国家中的 251 个筑坝项目,掀起了一股新热潮 国防技术: 美军非洲司令认为中国向非洲出售武器没关系 ——他表示非洲国家根据经济实力选择购武对象是件正常事   【国际外交】 路透社: 中国对欧洲的“友善勒索”这次可能会奏效 ——欧洲恳求中国出钱帮忙,而中国也有自己的条件:要对方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为什么这对中国很重要?   【经济金融】 《华尔街日报》: 中国的山寨经济:动力还是阻力? ——在世界经济论坛上,骆家辉和中国人民银行顾问李稻葵在保护知识产权问题上针锋相对 《华尔街日报》: 北京的经济学家批评中国的经济计划 ——张维迎在世界经济论坛上猛批发改委,称其为聪明人干蠢事。 《商业周刊》: 八月外国对华投资上升 11.1% ,达 84.5 亿美元 ——虽然欧美公司抱怨在华受到歧视,可是外资公司依然大力要进入中国 路透社: 中国银行改进服务,缩短顾客等候时间 ——随着政府紧缩银根,中国各大银行争相改进服务,以吸引更多顾客和存款   【生活百态】 彭博新闻: 当一个中国妇女敢于说出“他打了我” ——许多中国人不认为家庭暴力是个问题。然而近期李阳殴打妻子的事件可能有助于改变这种态度。 美联社: 中国的不良习惯导致慢性疾病发病率上升 ——慢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占中国死亡人数的 80% ,其背后是中国人吸烟、喝酒和吃油腻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 路透社: 许多视力不好的中国孩子不愿配眼镜 ——在世界视力受损的青少年中,中国青少年占了一半。但是中国 2/3 近视的孩子不配眼镜   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译者的音频博客已登录iTunes,到 这里 即可收听往期的译者音频节目;下载更新需翻墙。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年终专题】”崭新的算法,能否算出一个奴隶陈旧的命运”……2024年度之声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