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质量

没有权利的建筑必然短命

最近,又有中国建筑出奇短命的报道。记者还开列了一个短命 建筑目录,其中许多地标性的现代化建筑,居然建了十几年就被炸掉。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中国是世界年建筑量最大的国家,年新建面积达 20 亿平方米,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 25—30 年。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耐久年限为 100 年,一般性建筑为 50—100 年 。百年大计的地标建筑,居然活不过 15 年,浪费是何其惊人! 以中国城市化发展太快、建筑的设计和规划难免跟不上时代为理由,是无法为此辩解的。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纽约的帝国大厦都是什么时代的建筑?如果这些建筑到中国,怕是早就不存在了。面对建筑短命的现实进行道德说教、或让政府“加强管理”,也属于言不及义。关键还要从制度上找问题。 制度上的根本问题,在于老百姓的权利没有得到充分保护,进而造成拆迁的成本过低,区域规划缺乏。 拆迁是困扰中国社会多年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有些主流经济学家和自由派知识分子的立场又十分投机。他们一方面提倡保护私有产权,一方面又提出对拆迁户不按市场价值进行补偿。为什么会如此矛盾呢?保护私有产权,是自由派的核心意识形态。但是,面对现实,他们又不愿意将这一意识形态原则坚持到底,觉得对拆迁户保护太多,会导致漫天要价、没完没了地拖延,影响了经济发展的效率。既然是“效率有限,兼顾公平”,当然就要先保效率了。可惜,正牌的自由主义,从来不会如此套机取巧,从来都是把公平放在效率之上的。坚持了公平的原则,从短时段看也许有失效率,但从长时段看则因为捍卫了市场的公正性而获得更好的效率。 这在建筑问题上体现得非常清楚。你到美国大城市看看,十九世纪的建筑比比皆是,大部分重要的地标性建筑甚至还没有出现过更新换代。为什么呢?首先一条,就是私有产权得到充分的保护,政府权力受到严格限制。开发商看中一个建筑,“拆迁户”可以合法地“漫天要价”。这就大大提高了拆迁成本。当你花了那么大本钱和时间精力拿到一块地时,当然必须精打细算。你这里要是呆十几年就走,走到哪里去呢?你买不下别的地,就没有去处。所以,这就逼着你百年大计。可中国的开发商,拿到块地很容易也很便宜,随便盖个房子,不满意在拆,或者到别的地方再盖,如同搭积木一样。 另外,区域规划也很重要。这种区域规划,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当地居民的权利。你即使买到块地,也不是想建什么就建什么,要合乎当地的法规,顺应民意。比如,我所在的萨福克大学地处波士顿市中心,买下一栋建筑,契约上写得很清楚,要拆掉此建筑盖新宿舍楼,也通过了审批,但当地居民有意见,成交的买卖被否决。周围居民提出的问题,不仅有建筑对周围居民采光等等的影响,还有新宿舍带来的那么多学生对环境的影响等等。经过讨价还价,限制了高度,甚至限制学校的招生人数,最终才算通过。中国的老百姓如果看到家门口平地而起一栋庞然大物,又有什么办法呢? 不久前《波士顿环球报》上发表一篇从中国访问回来的教授的文章,称他的中国朋友开玩笑说:在上海的写字楼里连续埋头工作几天,再出门就不认识路了。这叫中国的速度。这玩笑自然夸张,但也颇为传神。不过该教授也坦言:从上海回来,才能体会到波士顿的可贵。在这里每盖一栋房子,都是经过各方面的反复博弈,考虑到方方面面。所以,这城市虽然看上去很老,但设计之周到,几乎是无懈可击,既保留了传统,又有便利的现代功能。当然更不用说,这样的城市建设不知道节省了多少经济资源。 我们衡量市场效率,必须有把长尺子,不能看眼前的得失。追求公平如同追求利润一样,是人之本性。违反这种本性来设计制度,不仅扭曲了市场,而且会使经济在种种不和谐的冲突中丧失效率。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阅读更多

中国因卖地利益驱动等原因频现短命建筑

1.“青壮年”建筑为何“非正常死亡” 使用不足30年,短命建筑频出现 2006年10月,青岛市著名地标青岛大酒店被整体爆破,建成仅20年; 2007年1月,曾经的西湖边最高楼浙江大学原湖滨校区3号楼被整体爆破,建成仅13年; 2009年2月,曾经的亚洲跨度最大的拱形建筑沈阳夏宫被整体爆破,只有15岁的夏宫2秒钟内变成一堆废墟; 2010年2月,南昌的著名地标五湖大酒店被整体爆破,建成仅13年; 2010年5月,位于北京建国门黄金地段、建成刚20年的地标凯莱大酒店宣布将停业拆除; …………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而与亮丽景观相伴的,却是高楼大厦出人意料的“短命”。 翻阅近年来的新闻报道,记者整理了这份并不完整的建筑的“死亡名单”。除了这些引人关注的地标性建筑以外,还有大量普通住宅,在建成后不长的时间内就因为各种原因被提前拆除,其数量无法统计。这些正处在建筑寿命“青壮年”的建筑非正常“死亡”,越来越引起各方关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不久前表示,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建面积达20亿平方米,建筑的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25―30年。而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100年。 短命建筑造成巨大浪费,城市记忆随之流逝 “建了十多年或几年的房子被炸掉,有的建成后还未使用就被炸掉,这些仍然能够长久使用的建筑变为废墟,无疑对资源和环境都是一场灾难。”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表示。 以南昌五湖大酒店为例,据估算,酒店拆除后将留下4万吨建筑垃圾,将占用大片垃圾填埋场地。 正是在这场“拆了建、建了拆”的运动中,我国创造了两项世界第一――在消耗了全球最多的水泥和钢材的同时,我们也生产出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每年高达4亿吨,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垃圾总量的30%―40%。“短寿命”与资源高消耗并存,已成为我国建筑产业的一大通病。 同时,“短命”的建筑也造成大量投资付诸东流。建设花钱、拆迁花钱,重建更是花钱,如沈阳夏宫当年投资即超过2亿元。而就在2008年 北京奥运会 前,作为奥运会官方接待饭店的凯莱酒店还投资了上千万元对酒店进行了重新装饰和布置。 建筑过于“短命”也造成了城市记忆的缺失。“我们现在能找到的历史悠久的建筑,全部是古人留下来的文物,建筑寿命这么短,我们怎样靠建筑来保存民族发展进步的记忆?”中国房地产协会会长刘志峰说。 而反观欧美等发达国家,其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同为50年,但平均使用寿命却长得多。如英国、法国、美国的建筑统计平均使用寿命分别为125年、85年、80年,城市里“百年老屋”随处可见。 经济发展可能导致建筑短命,但寿命仍偏短 “土木之工,不可擅动”是我们自古以来的重要建筑思想。为什么如今的建筑用不了多久,就面临被拆为废墟的命运呢? 质量往往并不是这些建筑提前被拆除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一些投资巨大、引人关注、建设过程中屡屡获奖的地标性建筑,极少因建筑质量出现问题被拆。 如南昌五湖大酒店,1999年还被评为南昌市优秀建筑,担任该爆破工程的指挥员薛峰松也认为,“房子修得相当牢固”,离设计寿命至少还有37年。 客观上,我国当前处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建筑的新陈代谢速度快有一定的合理性。 “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发生了转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刘燕辉告诉记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多数建筑尽管在当时很不错,但以现在人们的需求来衡量,在功能、舒适度上已经比较落后。 同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旧城改造扩建,也成为部分建筑短命的重要原因。刘燕辉介绍,在城市化进程中,面对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及其生活居住需求,城市不得不拆除一些旧城片区,重新建设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在项目涉及的区域内,不可避免的要拆除一些建成时间不长的建筑。 即便如此,我国现在的建筑寿命依然偏短。专家认为,建筑功能不完善,并不一定要拆,可以通过改造、维修完善建筑功能和舒适度。之所以选择一拆了之,其背后还有很多深层次原因。 (本文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阅读更多

建筑业人士自曝住房质量内幕 监理似稻草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火爆,“楼脆脆”、“楼歪歪”等有关住房质量的重大事件相继曝光,住房质量问题引发国人高度关注。专家指出,监督机制的缺陷与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均是导致建筑商对质量重视不够的深层次原因,房地产质量法律体系亟待完善。 业内人士自曝建筑业 …

阅读更多

劣质保障房是公然欺负弱势者

从楼脆脆 、楼歪歪再到楼薄薄,主角多为保障房。日前,大兴区建设部门在督察保障房项目时发现,明悦湾经济适用住房项目6栋住宅工程,被检出混凝土强度不达标。该工程已被责令拆除重建,昨天正式开拆。 “混凝土试块强度不达标”听起来很陌生,实际上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CDT关注】“没有一条藏语评论,任何藏语的评论都发表不出来”(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