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

OhMyMedia | 凤凰周刊:讲政治的新浪

微博崛起 在理想国际大厦参观新浪微博的办公场所时,记者看到,新浪副总裁、新浪微博事业部总经理彭少彬掌舵的这个部门,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很多其他部门的标牌还没有来得及更换,就已经坐满了微博的工作人员。 由于人员不断增加,一层的办公场所已经不够使用,新浪不得不把微博部门的员工安排在两个不相邻的楼层办公。不过他们很快就可以告别这种不方便了,“整个新浪微博部门马上就要搬到理想国际大厦旁边的一个大楼里去,到时候就宽敞多了。”彭少彬的助理指了指窗外,告诉本刊记者。 没有人预料到新浪微博会以如此迅猛的速度扩张。两年半前,当新浪酝酿自己的微博战略时,社交网络在国际上如日中天, Twitter成为2009年最热门的英语单词。同期,大陆互联网界变故频生:Twitter、Facebook等境外网站大陆被禁止访问;中国版“Twitter”“饭否”无限期关停;随后同类网站“叽歪”也遭相同命运;腾讯“滔滔”也因“复杂原因”突然关闭…… 这些意外给尚处在研发阶段的新浪微博蒙上了一层阴影。不过,新浪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曹国伟(微博)最终还是拍板继续微博战略。彭少彬在那时即坚信,“微博一定会成为最受欢迎的新的信息传播和人际交往的工具,这是大势所趋,不可改变。” 新浪微博大戏的序幕由此拉开。曹国伟亲自上阵,作为新浪微博的总负责人,他将微博作为新浪第二次创业的基点,要求全公司各个部门配合微博的工作。 有人将新浪微博的推广策略总结为“名人推动+群众运动”,曹国伟等一干高管各尽所能,遍寻名人,说服他们在新浪微博开博。在微博发展的前期,新浪把自己在名人博客上的理念和资源优势移植到微博中来,还专门在搜索引擎上购买这些名人名字作为关键词,推广微博。 当时新浪的800多员工,也全部被定下了“拉人”的任务。新浪的“群众运动”是硬性规定,任务每周完成一次,每人定额完成一个名人和两个记者。而且,光注册不算,必须要保证“拉来”的用户足够活跃,同时通过实名、上传头像以及发7条留言的要求,方算合格。 越来越多的名人入驻新浪微博,这些名人又为新浪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新用户。新浪编辑请来比尔·盖茨开微博,有关编辑奖励了一万块。新浪甚至请来了在大陆颇具人气的日本AV女优苍井空开微博,尽管由于“扫黄”风暴而推迟了一段时间。 新浪网执行副总裁、总编辑陈彤说:“这是新浪第一次集中全部力量去做一件事情。为了做好微博,新浪的技术、采编、运营三大部门同时出击,付出了很多努力,才有了今天的这个产品。”  监管压力 微博是一柄双刃剑。随着注册用户的增长,微博在扩大民意表达空间、推动社会民主化的同时,其消极影响也给社会造成一定的干扰。2010年12月25日,浙江省乐清市蒲岐镇虹南公路寨桥村原村委会主任钱云会被一辆工程车压死,在事件调查结果出来之前,微博舆论一度与政府部门完全对立,挑动公众情绪,引发警民冲突。 类似的社会情绪,在日本地震后的抢盐风波、江苏响水化工厂爆炸谣言、“我爸是李刚”等事件中,一再被微博引爆。业内人士对此深感忧虑,因为微博产品本身并没什么秘密和核心竞争力,决定其成败的,除了企业的经济实力,还有企业自我约束监管、恪尽社会责任等软实力。当初“饭否网”之所以无限期关闭,就是因为公司监管不到位,网络主管部门要求“饭否网”处理一些有关新疆问题的不当言论时,发现网站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 为避免前车之鉴,新浪微博成立之初,就建立了专门的信息过滤和监控部门,每天通过机器智能加人工的方式对用户发布的微博进行管理。据公开报道,新浪微博目前已经有近百人的监控团队,每天24小时进行信息监控。微博小秘书在用户注册微博时,就会悄悄告诉每一个用户:“为了共同维护微博内预期的良好气氛和今后良好的发展,请不要谈论不宜的话题。” 曹国伟把微博信息安全的任务交给了陈彤。陈深感任务“光荣而艰巨”,坦言新浪微博刚上线时,“战战兢兢,不知道会是什么态度。”曹本人尽管一改往日的低调,公开场合不遗余力地宣传新浪微博,但涉及监管问题,他从未对媒体吐露过心迹。仅有的一次,是2009年大年三十,当天下午3点多,酒喝得有点多了的曹国伟回到办公室,无意中和助手刘运利聊了起来。其中几句话让刘印象颇深—— “很多事情一定要乐观地去面对,你越是着急,越是疯狂地去追求,不见得能得到。更多的时候,要学会享受过程,你只要认真去面对它,至于结果,成也好,败也好,都不是你可控的。” 当时,新浪微博战略刚刚启动,官方对于微博的规限仍不明朗。曹国伟这几句话尽管没有明言所指,刘运利仍能从中体会到他的复杂心境。 曹国伟深谙大陆民众对于话语平台的需求,也很清楚微博对于新浪未来的重要性。凭借对中国政治与局势的洞悉,他相信,不久的将来,微博必定会影响并改变中国。 这份自信心和洞察力成就了新浪微博。接下来的两年,新浪微博顺风顺水,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网易、腾讯、搜狐等竞争对手迅速跟进。“尽管腾讯是林子里起得很早的鸟,但当时因为信息安全和政府监管的困扰,并没有吃到果子,而新浪把这个市场做起来了,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震撼,我对老曹感到很敬佩。”腾讯总裁马化腾对曹国伟不吝溢美之词。 网易丁磊也公开称赞新浪“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找到微博这个突破口,改变了中国4.8亿网民获取信息的方式。作为互联网同行,我非常尊重他们”。 “微博用分布式表达,扭转了网民在言论领域的空间,使监管者面临新的,而且是更大的困难。”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永刚在分析新浪微博的成功后断言,新浪的尝试拓展了整个微博行业的生存空间,但随着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来自当局的监管压力将成为微博的新挑战。  新浪平衡术 果不其然。2010年7月,四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及腾讯的微博,有的转为测试版,有的甚至短暂关闭。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援引本港《明报》报道说,这是因为当局发现,部分微博出现过激言论而且没有屏蔽敏感词,要求关停整顿。但这些网站都出面否认,声称没有受到官方审查压力,强调是网站升级需要。 “测试版”引发了网民的广泛担心,被认为是官方强化微博管理的先兆。直到今天,这三个字仍像是悬在各个微博运营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它在告诉你:‘我没有关闭你,但我随时可以关闭你’。”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慨叹。 “我从来没有想过会有100%自由的媒体。”曹国伟说,新浪一步步走过来,不管门户也好,博客也好,微博也好,我们很清楚,应该怎样才能做到既有一个包容的媒体发展环境,又有一个良性的发展空间。 新浪相信自己正在公众期待与政府接受度的底线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对于官方的监管,新浪一向默契有加。早先,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十多家内容提供商曾共同签署《博客服务自律公约》,鼓励博客用户实名注册,自觉履行对博客内容的监管义务。2010年9月,新浪正式聘请十名自律专员监督网站内容,成为互联网首家试点运行网络媒体内部监督机制的互联网公司。他们创设的自律专员制度,后来在官方推动下,推广到各大网站。 现在,为了满足官方新的监管要求,同时又尽量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新浪微博开发出诸多技术手段限制敏感信息的传播,并对用户设置分级管理,有“普通用户、初级用户、敏感用户、高级用户、绿色用户、封杀用户、危险用户、冻结用户”等详细分类,在内容审核上还有“左派言论”和“右派言论”的区分。有外媒报道说,有些敏感人物的新浪微博被加上了三层过滤,包括延迟显示、双重敏感字词和暂时隔离功能。 但其实他们发布的很多敏感信息并没有被新浪屏蔽。曾在新浪供职过的人士说,有些人已经和新浪达成一种默契,“如果你们觉得确实有必要删,那你们就删,但是如果你们觉得能晚一点删,就多给我们争取一点时间。其实从新浪的角度来说,还是想让大家能够有一个更自由的环境去推进社会的发展的。” “我们在做的事情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上述人士说,“我们不希望民众跟政府变成一个对立,民众需要一个渲泄的渠道跟出口,政府需要得到信息安全的保障,如果任由一些敏感信息过分传播,就会激化两者之间的对立。而这恰恰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转世党”网络攻防战 新浪的良苦用心并没有得到部分用户的理解,知名微博用户张鸣等人就曾因为新浪微博的“自律”愤而退出。部分人士在离开新浪微博时发表公开信,指责其屏蔽制度。 新浪微博被指责最多的就是“自我审查”。2011年11月,一封公开信呼吁新浪的投资者通过减持新浪股票,间接给新浪网及新浪微博施加压力,迫使其回到明确的审查规则上来。 “我只能说,我们很难让100%的用户满意,但我们会尽力让尽可能多的用户满意。”陈彤遗憾地表示,尽管他们很努力,但真的很难让100%的用户满意。 令新浪始料未及的是,他们为了降低运营风险而做的努力,催生了一个给自己带来更大风险的特殊人群——“转世党”。由于发表过激内容的微博用户会被注销账号,一部分人便选择重新注册账号坚持发声,并在用户名后标明“二世”、“三世”、“十世”等转世次数以示抗议。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萧瀚被认为是“转世党”的发起者。他“转世”多达100次,最终还是因为无法忍受新浪的审查制度,在2011年6月删除了新浪微博主账号上的全部信息,随后离开了新浪微博。这个过程耗时将近8小时,点击鼠标近18000次。 萧瀚离开了,“转世党”这个群体并没有消失。由于微博平台的开放性,用户重新“转世”后,系统就会自动推荐数十人可供批量关注,“转世党”很容易找到自己人。 “新浪‘转世党’一两天就能把‘粉丝’数增加至500名以上,除非新浪用人盯人方式管理“转世党”的微博,要不然他们想达成有效控制“转世党”信息流的目标绝非易事。”“转世党”中的另外一位重要成员温云超说。 为了联合更多成员,也有人建立“转世党总部”、“中国转世党”、“转世党总动员”等账号,专门用于“转发各‘转世党’成员的微博及对转世账号进行推广”。不过,和那些“转世党”的个人账号一样,这些账号最终也难以逃过被删除的命运。于是,他们建立QQ群、Skype群,在Facebook建立“新浪转世党俱乐部”,在Google的社交网站Google+交流信息。 “转世党”经常从“墙外”搬运信息进入“墙内”,言论大多非常敏感,有些甚至很极端;他们还往往就一些敏感事件发起网络行动,如果管控不好,很有可能威胁到新浪微博的生存。 这个群体令新浪颇为头疼,而且束手无策。2011年12月16日,北京市出台微博管理新规,要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注册微博客账号,都应当使用真实身份信息”。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温云超很快就在Google+发帖告诉大家:“对付的办法很简单,到网上搜索或直接说自己是海外用户,让运营商无法比对。” 没有硝烟的网络攻防战还在继续。微博实名制对控制“转世党”有一定作用,但效果如何,仍有待继续观察。  微博辟谣与自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敏感信息之外,虚假信息的泛滥成为决定微博生死的的又一个突出问题。 2011年“7·23”甬温线动车事故之后,网民对事故真相的渴求,使得微博上各类流言迅速扩散。8月22日,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视察新浪公司,敦促他们要“确保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坚决杜绝虚假信息”。 刘淇视察后第四天,新浪在26日首次以系统通知的方式,向旗下微博用户发出两条“辟谣公告”——“无偿献血被红十字会以一袋200元卖给医院”说法不实、“武汉少女被杀,疑犯被有权势的父亲保释”说法不实。这两条信息的发布者,还被新浪暂停使用账号一个月,力度之大,引发诸多争议。 随后不久,曹国伟表示,“微博上有很多虚假信息和谣言,给在这个平台上的政府和商家构成很大的挑战,新浪微博正在通过各种途径建立更多辟谣机制。” 10月1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国国家互联网资讯办主任王晨在一次关于微博管理的经验交流会上,再次表示,希望“微博网站加强信息发布管理,不给谣言提供传播渠道;对捏造事实、编造谎言在网上传播,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新浪迅速呼应。两天后,陈彤即表示,新浪正在筹建微博信用体系,以达到用户自律、他人监督的双重效果;新浪还拟对低信用用户以图标形式公示,并限制其部分使用功能,从而达到抑制谣言传播、惩戒谣言发布者的目的。 对比此前陈彤对于网络谣言的态度和处理方式,陈彤此番表态几乎转了一个180度的大弯。他在2010年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曾说:“我们极端重视微博删帖这件事。我们的原则是尽可能地少删。微博和其他产品不一样,是实名制的个人媒体,我们没理由去轻易侵犯个人舆论权,除非真违反了法律,或是散播色情类内容。” 现在,陈彤亲自负责新浪的微博辟谣小组,通过新浪各个部门去核实消息的真实性,官方辟谣账号的每一条都要经他亲自审定。为了保住微博这块阵地,新浪可以说是殚精竭虑。 新浪微博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三层监控体系,第一层是运用成形的技术手段进行敏感词过滤,第二层工作人员则针对没有出现过的新内容或新形式进行处理,并将信息上传到第三层,最后再由第三层的工作人员针对不同类型的事件进行总结,并制定策略下发到前端,再交由第一层工作人员按同样的处理方式执行。 事件发生的重要程度不同,新浪响应级别也有所不同。新浪有一个六百多人的团队可以随时调动,一旦发生像“7·23”动车故事这样重大的紧急事件,这六百多人便同时上阵投入监管。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中不仅包括新浪现有员工,曾经在新浪网工作过的编辑也可以临时上岗,另外还有新浪招聘的自律专员。“虽然是无偿的工作,但这方面热心人士很多,号召几百人帮忙做事并不难。”彭少彬说。 这些自律专员是新浪通过公开邀请等方式向社会招募来的,他们“平时就是在微博上维护网络稳定和安全的热心人士”。新浪每月会通过举报数据,发掘一些积极参与举报的网友,并汇聚这些网友加入微群,这些网友便是新浪自律专员选拔的后备力量。 新浪对于自律专员机制“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负责自律专员机制的落实和运营。”记者联系到一位新浪微博的自律专员,但对方称“由于公司有规定,谢绝接受任何形式的采访”。新浪此举,使其成为北京市首家运行网络媒体内部监督机制的互联网公司。  政务微博全覆盖 新浪以其高超的平衡技术,游走于官方监管与公众需要之间,社会影响日趋强大。2011年4月21日,曹国伟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11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时代》周刊称他在形势并不是十分有利的情况下抓住机会,推出新浪微博,成为一项极具影响力的服务,“尽管存在内容审查,仍不失为中国最为开放的网络平台之一。” 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微博被关闭的风险也日渐式微。微博上线第一年,也是其风险最大的时候。现在,新浪微博管理团队政治上日益成熟,陈彤甚至在自己的微博中肯定地说:“20年内新浪微博被关闭的可能性是零。”前不久,有传言称新浪因“未获微博运营牌照”而导致股份大幅下挫,新浪除了利用其辟谣官方账号称“此说法纯属谣言”之外,并没有过度紧张。 “其实政府最看重的,是我们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在这方面他们希望我们起到更好的作用。”彭少彬说,在舆论监控方面,现在的新浪不再完全被动地回应政府,反过来开始有意识地引导政府,试图说服他们对一些信息不必过于敏感,“政府现在对我们的意见也听得进去。” 2010年底,新浪推出政务微博,开始将微博开拓的重点转向政府部门及官员群体。他们最初的考虑仍基于风险防范,“越多的官员入驻,意味着新浪微博越安全。”此举得到官方的积极回应。在当局的推动下,新浪微博中经过认证的政府和官员微博,到去年底已经发展到2万余个,覆盖大陆所有省级行政区域,“政务微博从局部尝试走向全面应用。” 这是新浪打出的一张极为出色的政治牌。现在,大陆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开始利用微博来作为宣传工具,跟网民互动。通过官方参与,更为广泛地占领微博舆论阵地,被认为是大陆官方管控微博思路的一大转变。 2011年12月12日,由新浪与《中国改革》杂志联合主办的“2011政务微博年度高峰论坛”上,面对来自大陆20余个省市的180余名代表,陈彤谦虚地表示:“今天的主角并不是主办方,而是在座的各位嘉宾。” 与此同时,曹国伟走进中央党校,录制电视专题,教官员们如何使用微博,如何利用微博来做好社会服务和管理工作。除此之外,他最想讲的是“微博作为社交媒体,改变了社会信息透明度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阅读更多

张鸣 | 焦虑制造业

2012年03月09日 09:10:10                                                       焦虑制造业                                                             张鸣 人说,眼下是是浮躁的时代,浮躁的标志之一,就是人人焦虑。买股票担心被套住,买房子担心降价,买东西吃担心食品安全,看病的话,焦虑最重,开始是担心挂不上号,然后就担心医生乱开药,动手术的话,不给红包不放心,给了红包也不放心,因为不知道给的是不是足够的多。另一个最大的焦虑,是入学。只要有孩子,从幼儿园入托就开始焦心。开始是发愁入不了好的园,入了之后,开始发愁怎么给老师送礼。这样的忧虑一直延续到孩子进了大学,选择出国受教育则已,如果不出国,忧虑则仍在继续。 自打中国有了新式的教育,谁曾见过家长和孩子为了受教育遭过这样的磨难吗?没有过。民国时,只要家里有钱,孩子能考上,上学就是。没钱的孩子,可以上师范。新中国的教育,学了苏联,但好像也没听说过择校这回事。唯一的遗憾是出身不好的家庭,孩子上大学有点麻烦。眼下,虽说教育的投入还不够充足,但教育资源已经今非昔比,至少在城里,从幼儿园到大学,不是资源不足,反倒是有些过剩。但是,家长们的奔走竞争,却愈演愈烈,好似没头苍蝇,东撞来西撞去,神经高度紧张。 自从“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问世以来,不管有识之士怎样批,都极大地撩拨了家长们的心弦,人们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从幼儿园开始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一场战争,把所有有孩子的家长都卷了进来。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当然有师资的差异,教学条件的优劣。但是,我作为一个农村长大,没见过幼儿园,小学和中学都是在条件极其恶劣的农村度过的人,好像考上大学之后,也没感觉跟城市里的同学有太多的差异。只要喜欢读书,具有自学能力,以后的造化,实际上是你自己的事情。进城工作之后,也见识过一些地方最好中学的教师,感觉他们也没有点石成金的本事。所谓名牌中学的名牌招数,说白了无非就是魔鬼训练,练习,练习,再练习,没有休息,没有节假日。训练出来的学生,也无非就是会考试而已。考试的压力,已经从高中,弥散到了幼儿园。人们之所以幼儿园择园,小学择校,初中择校,考高中甚于高考,都是一个高考指挥棒给折腾的。害的连国外的大学,在录取中国学生的时候,都受到了影响,英语成绩节节提高,别的都不看,就看英语成绩。尽管他们明明知道,高分的学生,入学之后,学习未必优秀。 其实,中小学的教育,只要能给孩子们一个基本的尺度的教育就可以了,天才根本不是学校里能教出来的。至于幼儿园,就是该以玩为主,把本该小学学的东西挪到幼儿园,根本就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事。做老师的,最要紧的本事,就是有爱心,有包容心,有责任心。只需有了这三个条件,相信大多数孩子,都会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接受良好的教育。而我们现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特别的照顾,接受特别的教育,而学校也有意营造这样的气氛,结果是,不仅孩子本该接受的正常教育没有了,人们所期待的特别,也不过是一厢情愿,更多的成为教师接受贿赂(实际上是保护费)的借口。 中国的教育,需要降温,需要人们把心态放平,主管教育的部门和学校,不要跟不良商家联手,凭空制造紧张空气,多给老师一点工资和福利,不要让他们把精力都放在如何从学生身上谋利上去。而我们的家长们,也要明白,让孩子接受教育,本身不是一场战争,最大的竞争,在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上,太紧张了,只能戕害孩子的心灵。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戴建业:再谈微博

戴建业:再谈微博 进入专题 : 微博    ● 戴建业 ( 进入专栏 )       去年刚刚玩微博不久,就碰到了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我差不多整夜都在微博上关注事态进程,那些最新也可能是最真的消息都得自微博。当时我觉得微博不仅改变了新闻的发布方式、传播方式、接受方式,甚至预想微博可能改变我们的交往方式、写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很快便写了一篇《谈微博》,对微博这种新文体表达了由衷的喜爱和热情的赞美。这篇杂文简直就是对微博的一首“抒情诗”。     现在,我已度过了与微博的“蜜月期”。     有些美人猝然相遇可能对她一见钟情,相处时间一长便难以容忍,同样,我刚玩微博时兴奋不已,没想到不到一年便对它意兴阑珊,有点想彻底关掉微博掉头而去了。这是因为对它认识越深,便发现它的缺点越多,甚至觉得它有点功不掩过。     我至今之所以还在上微博,是觉得它有极强的平民色彩和草根特点——准入门槛低,写作难度小,发布很容易。它使很多潜在的读者成为潜在的作者,它使许多社会看客成为社会演员,它使很多像我这样无官无职的平民,不再只是一味地洗耳恭听,还可以随意地评头品足。在微博上,每一个人都可以发表自以为是的“高见”,也可以看到你认为荒谬绝伦的怪论;一个仅识“之”“无”的半文盲,可以对一个学富五车的名流嗤之以鼻,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子,可以对一个超级明星死劲吐槽。今天高兴了就成为你的粉丝,明天老娘不高兴就“取消关注”;关注与被关注的互动,主要不是由一个人的权力而是由于一个人的魅力。尽管有些人因社会地位或出镜机会而受到更多的关注,但很多平民也可以成为“微博达人”,甚至可能通过自己在微博上的“倾情演出”引来无数喝彩,通过自己的机智才华博得无数掌声。总之,在微博这个平台上,比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大家有了更多的平等,更多的自由,更多的主动性。     对于普通个体,微博还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不同地域不同国度的人,可能因意见相同而结成松散的联盟,可能因情趣相投而成为“知己”,前者在这次方韩之争中表现得特别充分,后者则在无数的微博群中有所体现。微博能让我们更广泛地结识新友,还能让我们更紧密地联络故人。我在微博上的确“结识”了不少朋友,如果不上微博绝大部分“博友”肯定终生都是路人。     对于商人,微博可能提供了营销商机,轻轻在键盘上敲几条微博,商品信息很快就可能传给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对于网站,微博可能聚集许多人气,不仅迅速提升网站的知名度,更可能将知名度转化为印钞机;对于政府,微博可以了解民情,可以宣传政策和政绩,还可以在微博上尽情做秀……     尽管微博有种种优点使你留恋,但它有更多的缺点让你生厌。     从一个读书人的眼光来看,我觉得微博最大的问题是:一个人假如长期逛微博的话,可能造成他思想的平面化,知识的碎片化,感觉的迟钝化。     造成思想平面化,是因为140字符的微博,只能“端出”观点,只能宣泄情绪,只能插科打诨,只能滑稽调笑,根本没有办法阐述任何一个严肃的观点,更别说对一个论点进行逻辑严谨的论证了,所以,在微博上见到最多的是“立场”和“表态”,最好的情况下也只能见到一些“思想火花”——如果说微博上还有什么“思想”的话。我个人认为微博上见不到“思想”,充其量只能见到一些孤零零的结论。由于微博没有办法呈现一个人的“思想过程”,我们无法检验这一观点在逻辑上是否自洽,所以也就无从判断它的对错。审视一个主张是否合理,我们主要是看它的论证过程是否逻辑严谨,看一个观点是否成熟有效,我们还要看它的论据是否充分。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的导论中曾说过,思想的运动过程比思想结论更加重要,也更有价值。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只是“偶触之思”,他不再诉诸逻辑证明,不再进行有效论证,他的思想就只停留于浅表层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没有“深入思考”。微博上表达的非逻辑性,使它不能给我们提供深刻思想,这倒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更危险的是养成人们思想的浅表化和平面化,养成人们“一句话管总”的坏习惯,只负责言论上的“表态”,而不计较思想上的明晰和严谨。我们不妨看一条名人微博——     “@易中天: 所以,方舟子值得尊敬,不宜效法。韩寒应该呵护,不必同情。出来混,是要还的,何况他这回的表现还那么差。这个烂摊子,当然得他自己收拾。而且,如果事实证明他确实有人代笔,那就更得他自己埋单。包括他过去的张狂、草率、漫不经心和花拳绣腿,其实都已付出代价。”     如果“值得尊敬”的人“不宜效法”,难道要去效法那些让人作呕的坏蛋?如果连“同情”就大可“不必”,“应该呵护”又从何说起呢?你看了这条微博后知道易中天在说什么吗?易中天先生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这是一种只有外星人才会明白的玄妙“逻辑”,这是一种只有中国人才能运用自如的圆滑。天下的“公知”要是都像易中天先生这样说话,十三亿中国人都要去上“猜谜学习班”。在这样的微博中玩久了,思想的平面化倒在其次,可怕的是思维的严重退化。     导致思想平面化的原因,除微博文体“表达的非逻辑性”之外,还在于微博的“一过性”和“流动性”。随着每条微博在不断移动,接触的对象也在不断变化,你根本不可能专注于一个对象进行思考,微博本身这种特性导致思考难以深入。在微博上斗的是机智和敏捷,看哪个出言更迅速,看哪个说话更俏皮,人们不会在意你的思维是不是严密,也不太在乎你的说理是不是充分。微博上的争论有点像平时斗嘴,大家只图嘴巴一时痛快,语带机锋就会招来观众,说到极端就不愁没有掌声,因而,偏激常常被误认为“犀利”,尖刻更往往被当作“深刻”。这会养成微博上“斗嘴者”的劣质思维,也会造成围观者对思想评价的价值混乱——发微博的人没有“优质思维”,围观者不知道什么是“优质思维”。     微博上知识的碎片化显而易见。微博传递的海量信息中,内容上是五花八门,形式上是零零碎碎,你刚才看到的是天上日蚀,转眼就可能看到日本地震,过一秒钟可能又是明星丑闻。这里时政评论、经济要闻、文化视点、感情八卦、海外奇谈、鬼魂迷信、小道消息、流言蜚语轮番轰炸……你如果在微博上逛的时间长了,天上的事知道一半,人世的事无一不知。然而,这种情况套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就是“熟知并非真知”。微博上获得的知识只能作为夸夸其谈的材料,只能当作炫耀“博学”的资本。且不说微博上的信息无法确定其真假,即使这些信息全部为真,它们提供给我们的也是支离破碎的知识。首先,对任何一个信息都难以进行全面的了解,你只能在这方面略知一二,七嘴八舌中更可能前后矛盾,你不知道到底要信哪一种说法。其次,微博的知识极不系统,这些乱七八糟的信息越多,你的头脑一定会越混乱,你在微博上看到的这些知识只能浅尝辄止,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你难以对这些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再次,微博的信息流动极快,这条新闻给你带来的兴奋还没有过去,那条消息就可能让人沮丧得想要跳楼,同时接受反差极大的各种信息,你无法对它们进行冷静的处理。从微博上下来,吹起牛皮别人觉得你无所不知,到真正要用知识的时候你就一无所知。这种碎片化的知识不能扩展你的知识结构,反而会将你的知识完全“解构”; 这种碎片化的知识不能开拓你的胸襟,只在你的胸襟中填满垃圾废料。要想成为一个有真知有学问的人,尤其是要想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你的知识就必须系统化和条理化,古人说求学的要诀是“入门须正”,读书的要诀是循阶而上渐入渐深,不知门径终生是外行,信手翻书难以成学。正因为这样,清代一位学者说要学有所成,既要善记也要善忘——就是说要学会过滤掉许多无用的知识,使那些对自己有价值的知识变得很有条理。     为什么微博容易造成感觉的迟钝化呢?刚上微博时你一定对花样翻新的信息感到十分新奇,对有些海外奇谈感到非常震惊,但这样的刺激太多太频繁,你慢慢就从新奇变为乏味,从震惊变为麻木,对任何一种传过来的信息和知识,你都会认为它们“似曾相识燕归来”。天天接触一些爆炸性的信息和稀奇古怪的知识,久而久之对什么都不敏感,好像有一种“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自然”的“淡定”,有一种“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的漠然。要是对什么新鲜事都不觉得新鲜,对任何变化都没有“感觉”,这种迟钝和麻木比没有知识还要可怕。知识贫乏尚可弥补,感觉迟钝便无药可医。     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眼光来看,年轻人沉湎于微博或成了微博控,和网络成瘾一样有百害而无一利:它虚掷了你黄金般的青春,它养成了你为人的任性,它让你和世界更加隔膜。     据相关单位报告数据表明,现在微博成瘾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每天泡在微博上六七个小时,先由微博爱好者变成“微博达人”,再由“微博达人”变成“微博病人”,要不马上戒掉微博,最后就由“微博病人”变成“微博废人”。在微博上看到大量稀奇古怪的信息,有刺激性和娱乐性,在微博上可以找到“情投意合”的“知音”,发两句议论偶尔还能引起共鸣。现实生活中被冷落的朋友,在微博世界里可能被热捧,微博成了他逃避现实的“有效”途径,这容易使他在喜爱微博——依赖微博——沉迷微博的路上越滑越深,一回到真实世界就烦躁不安,一打开书本就魂飞天外,一干正事就注意力失控。     在目前尚未施行网络实名制的情况下,许多没有经过认证的博友,人家不知道他们是何方神圣,他们发言完全不负责任,这使有些人发言随心所欲。几个月前在新浪微博上,一个化名博友骂人大教授张鸣先生是“不学无术的白痴”,我点开他的微博看了一下,在几年之内他只发了十几条微博,每条微博只寥寥几字或十几字,也没有找到他开的博客,而张鸣教授这六七年来,差不多每隔二天就写一篇杂文,他的专业领域估计这位博友一窍不通,我不知道他有什么底气骂人家五十多岁的教授是“白痴”。这一二十天我连续写了10篇“方韩之争随感”系列文章,可能有些微博朋友觉得我触犯了他们的偶像,开始一段时间把我骂得狗血淋头,很多粉丝纷纷取消了对我的关注,骂我是“白痴”,骂我是“混蛋”,骂我是“淫棍”,更恶毒的是诅咒我“一出门就被车压死”,“一吃饭就被毒死”。大概有十几个同样是化名的网友盯着我骂,我一发表博客文章就说我的文章极臭,我一发微博就说我胡说八道。这些随便骂人的化名网友都没有开博客。博客和微博有很大的区别:博客上要学会以理服人,你的任何一个论点必须进行充分论证,微博上只是发泄一下自己的怒气,晒一晒自己的感情,博客上你必须注意自己言论的影响,化名微博上你不必顾忌自己的形象,所以在博客上要“穿皮鞋”,在微博中可以“?拖鞋”,在博客中你要“穿西装”,在微博上你可以“穿三角裤”,甚至可以赤身裸体。这样“隐姓埋名”的时间一长,你可能越来越不能控制自己,一个不能高度自律的人,开始是在虚拟世界里张狂,后来便是在真实世界里任性。出口成“脏”固然十分得意,最后受到伤害的不是咒骂的对象,而是你破口大骂的本人——除了骂人之外,你还会点什么呢?     沉迷于微博好像让你与世界很近,其实你与世界一直隔着厚厚的玻璃。微博的世界不是现实世界的原样复制,你在微博中骂人可以不负责任,在现实生活中骂人就可能挨拳头;你在微博上走极端可能有人喝彩,在社会上走极端必定碰得头破血流。最后,你可能像那个童话中的孩子,只想呆在虚拟世界里享受温暖的春天,不想再回到日常世界面对生活的风雨。     我要是只逛微博而不写文章,就会感到非常空虚,我发的很多微博往往是草拟的文章提纲,所以在微博上特地标上1、2、3等数字序号。就自己的感觉而言,读书比逛微博更加沉静愉快,写文化随笔和社会评论富于激情,摆弄学术觉得最为充实。     我们不可能永远躲在虚拟世界里,就像我们不可能生活在天上宫阙中一样,现实世界的确非常残酷,但现实世界的确非常真实。在这里,成功了可以开怀大笑,失败了也不妨抱头痛哭;在这里,干得出色你能听到噼噼叭叭的掌声,有了成绩你可以得到现实的回报。虚拟世界里的捧场是不能充饥的画饼,微博上的恭维又岂能当真?     朋友,不能只在微博上找感觉,回到现实世界来拼搏吧!          2012/3/7于台湾      进入 戴建业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微博    文章分享到 :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抽屉网 腾讯微博 豆瓣 百度搜藏 更多 本文责编: frank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学术 > 新闻传播学 > 新闻传播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51002.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    

阅读更多

讲政治的新浪

  内容摘要:在中国特色的网络环境下,新浪微博堪称互联网时代的又一个奇迹。他们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政治要求,游走于自由与管制的边界?最近,阳光卫视杨澜与新浪掌门人对话,把新浪微博比喻成“婴儿期”,曹国伟纠正说“应该是少儿期”。杨澜说,“这意味着开始上学了,要学习很多规矩了。”曹国伟笑着点头称是。这拈花一笑的深意,或许可以解读为六个字:讲政治,有饭吃。   微博崛起   在理想国际大厦参观新浪微博的办公场所时,记者看到,新浪副总裁、新浪微博事业部总经理彭少彬掌舵的这个部门,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很多其他部门的标牌还没有来得及更换,就已经坐满了微博的工作人员。   由于人员不断增加,一层的办公场所已经不够使用,新浪不得不把微博部门的员工安排在两个不相邻的楼层办公。不过他们很快就可以告别这种不方便了,“整个新浪微博部门马上就要搬到理想国际大厦旁边的一个大楼里去,到时候就宽敞多了。”彭少彬的助理指了指窗外,告诉本刊记者。   没有人预料到新浪微博会以如此迅猛的速度扩张。两年半前,当新浪酝酿自己的微博战略时,社交网络在国际上如日中天, Twitter成为2009年最热门的英语单词。同期,大陆互联网界变故频生:Twitter、Facebook等境外网站大陆被禁止访问;中国版“Twitter”“饭否”无限期关停;随后同类网站“叽歪”也遭相同命运;腾讯“滔滔”也因“复杂原因”突然关闭……   这些意外给尚处在研发阶段的新浪微博蒙上了一层阴影。不过,新浪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曹国伟(微博)最终还是拍板继续微博战略。彭少彬在那时即坚信,“微博一定会成为最受欢迎的新的信息传播和人际交往的工具,这是大势所趋,不可改变。”   新浪微博大戏的序幕由此拉开。曹国伟亲自上阵,作为新浪微博的总负责人,他将微博作为新浪第二次创业的基点,要求全公司各个部门配合微博的工作。   有人将新浪微博的推广策略总结为“名人推动+群众运动”,曹国伟等一干高管各尽所能,遍寻名人,说服他们在新浪微博开博。在微博发展的前期,新浪把自己在名人博客上的理念和资源优势移植到微博中来,还专门在搜索引擎上购买这些名人名字作为关键词,推广微博。   当时新浪的800多员工,也全部被定下了“拉人”的任务。新浪的“群众运动”是硬性规定,任务每周完成一次,每人定额完成一个名人和两个记者。而且,光注册不算,必须要保证“拉来”的用户足够活跃,同时通过实名、上传头像以及发7条留言的要求,方算合格。   越来越多的名人入驻新浪微博,这些名人又为新浪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新用户。新浪编辑请来比尔·盖茨开微博,有关编辑奖励了一万块。新浪甚至请来了在大陆颇具人气的日本AV女优苍井空开微博,尽管由于“扫黄”风暴而推迟了一段时间。   新浪网执行副总裁、总编辑陈彤说:“这是新浪第一次集中全部力量去做一件事情。为了做好微博,新浪的技术、采编、运营三大部门同时出击,付出了很多努力,才有了今天的这个产品。”   监管压力   微博是一柄双刃剑。随着注册用户的增长,微博在扩大民意表达空间、推动社会民主化的同时,其消极影响也给社会造成一定的干扰。2010年12月25日,浙江省乐清市蒲岐镇虹南公路寨桥村原村委会主任钱云会被一辆工程车压死,在事件调查结果出来之前,微博舆论一度与政府部门完全对立,挑动公众情绪,引发警民冲突。   类似的社会情绪,在日本地震后的抢盐风波、江苏响水化工厂爆炸谣言、“我爸是李刚”等事件中,一再被微博引爆。业内人士对此深感忧虑,因为微博产品本身并没什么秘密和核心竞争力,决定其成败的,除了企业的经济实力,还有企业自我约束监管、恪尽社会责任等软实力。当初“饭否网”之所以无限期关闭,就是因为公司监管不到位,网络主管部门要求“饭否网”处理一些有关新疆问题的不当言论时,发现网站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   为避免前车之鉴,新浪微博成立之初,就建立了专门的信息过滤和监控部门,每天通过机器智能加人工的方式对用户发布的微博进行管理。据公开报道,新浪微博目前已经有近百人的监控团队,每天24小时进行信息监控。微博小秘书在用户注册微博时,就会悄悄告诉每一个用户:“为了共同维护微博内预期的良好气氛和今后良好的发展,请不要谈论不宜的话题。”   曹国伟把微博信息安全的任务交给了陈彤。陈深感任务“光荣而艰巨”,坦言新浪微博刚上线时,“战战兢兢,不知道会是什么态度。”曹本人尽管一改往日的低调,公开场合不遗余力地宣传新浪微博,但涉及监管问题,他从未对媒体吐露过心迹。仅有的一次,是2009年大年三十,当天下午3点多,酒喝得有点多了的曹国伟回到办公室,无意中和助手刘运利聊了起来。其中几句话让刘印象颇深——   “很多事情一定要乐观地去面对,你越是着急,越是疯狂地去追求,不见得能得到。更多的时候,要学会享受过程,你只要认真去面对它,至于结果,成也好,败也好,都不是你可控的。”   当时,新浪微博战略刚刚启动,官方对于微博的规限仍不明朗。曹国伟这几句话尽管没有明言所指,刘运利仍能从中体会到他的复杂心境。   曹国伟深谙大陆民众对于话语平台的需求,也很清楚微博对于新浪未来的重要性。凭借对中国政治与局势的洞悉,他相信,不久的将来,微博必定会影响并改变中国。   这份自信心和洞察力成就了新浪微博。接下来的两年,新浪微博顺风顺水,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网易、腾讯、搜狐等竞争对手迅速跟进。“尽管腾讯是林子里起得很早的鸟,但当时因为信息安全和政府监管的困扰,并没有吃到果子,而新浪把这个市场做起来了,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震撼,我对老曹感到很敬佩。”腾讯总裁马化腾对曹国伟不吝溢美之词。   网易丁磊也公开称赞新浪“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找到微博这个突破口,改变了中国4.8亿网民获取信息的方式。作为互联网同行,我非常尊重他们”。   “微博用分布式表达,扭转了网民在言论领域的空间,使监管者面临新的,而且是更大的困难。”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永刚在分析新浪微博的成功后断言,新浪的尝试拓展了整个微博行业的生存空间,但随着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来自当局的监管压力将成为微博的新挑战。   新浪平衡术   果不其然。2010年7月,四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及腾讯的微博,有的转为测试版,有的甚至短暂关闭。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援引本港《明报》报道说,这是因为当局发现,部分微博出现过激言论而且没有屏蔽敏感词,要求关停整顿。但这些网站都出面否认,声称没有受到官方审查压力,强调是网站升级需要。   “测试版”引发了网民的广泛担心,被认为是官方强化微博管理的先兆。直到今天,这三个字仍像是悬在各个微博运营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它在告诉你:‘我没有关闭你,但我随时可以关闭你’。”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慨叹。   “我从来没有想过会有100%自由的媒体。”曹国伟说,新浪一步步走过来,不管门户也好,博客也好,微博也好,我们很清楚,应该怎样才能做到既有一个包容的媒体发展环境,又有一个良性的发展空间。   新浪相信自己正在公众期待与政府接受度的底线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对于官方的监管,新浪一向默契有加。早先,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十多家内容提供商曾共同签署《博客服务自律公约》,鼓励博客用户实名注册,自觉履行对博客内容的监管义务。2010年9月,新浪正式聘请十名自律专员监督网站内容,成为互联网首家试点运行网络媒体内部监督机制的互联网公司。他们创设的自律专员制度,后来在官方推动下,推广到各大网站。   现在,为了满足官方新的监管要求,同时又尽量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新浪微博开发出诸多技术手段限制敏感信息的传播,并对用户设置分级管理,有“普通用户、初级用户、敏感用户、高级用户、绿色用户、封杀用户、危险用户、冻结用户”等详细分类,在内容审核上还有“左派言论”和“右派言论”的区分。有外媒报道说,有些敏感人物的新浪微博被加上了三层过滤,包括延迟显示、双重敏感字词和暂时隔离功能。   但其实他们发布的很多敏感信息并没有被新浪屏蔽。曾在新浪供职过的人士说,有些人已经和新浪达成一种默契,“如果你们觉得确实有必要删,那你们就删,但是如果你们觉得能晚一点删,就多给我们争取一点时间。其实从新浪的角度来说,还是想让大家能够有一个更自由的环境去推进社会的发展的。”   “我们在做的事情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上述人士说,“我们不希望民众跟政府变成一个对立,民众需要一个渲泄的渠道跟出口,政府需要得到信息安全的保障,如果任由一些敏感信息过分传播,就会激化两者之间的对立。而这恰恰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转世党”网络攻防战   新浪的良苦用心并没有得到部分用户的理解,知名微博用户张鸣等人就曾因为新浪微博的“自律”愤而退出。部分人士在离开新浪微博时发表公开信,指责其屏蔽制度。   新浪微博被指责最多的就是“自我审查”。2011年11月,一封公开信呼吁新浪的投资者通过减持新浪股票,间接给新浪网及新浪微博施加压力,迫使其回到明确的审查规则上来。   “我只能说,我们很难让100%的用户满意,但我们会尽力让尽可能多的用户满意。”陈彤遗憾地表示,尽管他们很努力,但真的很难让100%的用户满意。   令新浪始料未及的是,他们为了降低运营风险而做的努力,催生了一个给自己带来更大风险的特殊人群——“转世党”。由于发表过激内容的微博用户会被注销账号,一部分人便选择重新注册账号坚持发声,并在用户名后标明“二世”、“三世”、“十世”等转世次数以示抗议。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萧瀚被认为是“转世党”的发起者。他“转世”多达100次,最终还是因为无法忍受新浪的审查制度,在2011年6月删除了新浪微博主账号上的全部信息,随后离开了新浪微博。这个过程耗时将近8小时,点击鼠标近18000次。   萧瀚离开了,“转世党”这个群体并没有消失。由于微博平台的开放性,用户重新“转世”后,系统就会自动推荐数十人可供批量关注,“转世党”很容易找到自己人。   “新浪‘转世党’一两天就能把‘粉丝’数增加至500名以上,除非新浪用人盯人方式管理“转世党”的微博,要不然他们想达成有效控制“转世党”信息流的目标绝非易事。”“转世党”中的另外一位重要成员温云超说。   为了联合更多成员,也有人建立“转世党总部”、“中国转世党”、“转世党总动员”等账号,专门用于“转发各‘转世党’成员的微博及对转世账号进行推广”。不过,和那些“转世党”的个人账号一样,这些账号最终也难以逃过被删除的命运。于是,他们建立QQ群、Skype群,在Facebook建立“新浪转世党俱乐部”,在Google的社交网站Google+交流信息。   “转世党”经常从“墙外”搬运信息进入“墙内”,言论大多非常敏感,有些甚至很极端;他们还往往就一些敏感事件发起网络行动,如果管控不好,很有可能威胁到新浪微博的生存。   这个群体令新浪颇为头疼,而且束手无策。2011年12月16日,北京市出台微博管理新规,要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注册微博客账号,都应当使用真实身份信息”。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温云超很快就在Google+发帖告诉大家:“对付的办法很简单,到网上搜索或直接说自己是海外用户,让运营商无法比对。”   没有硝烟的网络攻防战还在继续。微博实名制对控制“转世党”有一定作用,但效果如何,仍有待继续观察。   微博辟谣与自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敏感信息之外,虚假信息的泛滥成为决定微博生死的的又一个突出问题。   2011年“7·23”甬温线动车事故之后,网民对事故真相的渴求,使得微博上各类流言迅速扩散。8月22日,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视察新浪公司,敦促他们要“确保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坚决杜绝虚假信息”。   刘淇视察后第四天,新浪在26日首次以系统通知的方式,向旗下微博用户发出两条“辟谣公告”——“无偿献血被红十字会以一袋200元卖给医院”说法不实、“武汉少女被杀,疑犯被有权势的父亲保释”说法不实。这两条信息的发布者,还被新浪暂停使用账号一个月,力度之大,引发诸多争议。   随后不久,曹国伟表示,“微博上有很多虚假信息和谣言,给在这个平台上的政府和商家构成很大的挑战,新浪微博正在通过各种途径建立更多辟谣机制。”   10月1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国国家互联网资讯办主任王晨在一次关于微博管理的经验交流会上,再次表示,希望“微博网站加强信息发布管理,不给谣言提供传播渠道;对捏造事实、编造谎言在网上传播,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新浪迅速呼应。两天后,陈彤即表示,新浪正在筹建微博信用体系,以达到用户自律、他人监督的双重效果;新浪还拟对低信用用户以图标形式公示,并限制其部分使用功能,从而达到抑制谣言传播、惩戒谣言发布者的目的。   对比此前陈彤对于网络谣言的态度和处理方式,陈彤此番表态几乎转了一个180度的大弯。他在2010年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曾说:“我们极端重视微博删帖这件事。我们的原则是尽可能地少删。微博和其他产品不一样,是实名制的个人媒体,我们没理由去轻易侵犯个人舆论权,除非真违反了法律,或是散播色情类内容。”   现在,陈彤亲自负责新浪的微博辟谣小组,通过新浪各个部门去核实消息的真实性,官方辟谣账号的每一条都要经他亲自审定。为了保住微博这块阵地,新浪可以说是殚精竭虑。   新浪微博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三层监控体系,第一层是运用成形的技术手段进行敏感词过滤,第二层工作人员则针对没有出现过的新内容或新形式进行处理,并将信息上传到第三层,最后再由第三层的工作人员针对不同类型的事件进行总结,并制定策略下发到前端,再交由第一层工作人员按同样的处理方式执行。   事件发生的重要程度不同,新浪响应级别也有所不同。新浪有一个六百多人的团队可以随时调动,一旦发生像“7·23”动车故事这样重大的紧急事件,这六百多人便同时上阵投入监管。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中不仅包括新浪现有员工,曾经在新浪网工作过的编辑也可以临时上岗,另外还有新浪招聘的自律专员。“虽然是无偿的工作,但这方面热心人士很多,号召几百人帮忙做事并不难。”彭少彬说。   这些自律专员是新浪通过公开邀请等方式向社会招募来的,他们“平时就是在微博上维护网络稳定和安全的热心人士”。新浪每月会通过举报数据,发掘一些积极参与举报的网友,并汇聚这些网友加入微群,这些网友便是新浪自律专员选拔的后备力量。   新浪对于自律专员机制“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负责自律专员机制的落实和运营。”记者联系到一位新浪微博的自律专员,但对方称“由于公司有规定,谢绝接受任何形式的采访”。新浪此举,使其成为北京市首家运行网络媒体内部监督机制的互联网公司。   政务微博全覆盖   新浪以其高超的平衡技术,游走于官方监管与公众需要之间,社会影响日趋强大。2011年4月21日,曹国伟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11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时代》周刊称他在形势并不是十分有利的情况下抓住机会,推出新浪微博,成为一项极具影响力的服务,“尽管存在内容审查,仍不失为中国最为开放的网络平台之一。”   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微博被关闭的风险也日渐式微。微博上线第一年,也是其风险最大的时候。现在,新浪微博管理团队政治上日益成熟,陈彤甚至在自己的微博中肯定地说:“20年内新浪微博被关闭的可能性是零。”前不久,有传言称新浪因“未获微博运营牌照”而导致股份大幅下挫,新浪除了利用其辟谣官方账号称“此说法纯属谣言”之外,并没有过度紧张。   “其实政府最看重的,是我们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在这方面他们希望我们起到更好的作用。”彭少彬说,在舆论监控方面,现在的新浪不再完全被动地回应政府,反过来开始有意识地引导政府,试图说服他们对一些信息不必过于敏感,“政府现在对我们的意见也听得进去。”   2010年底,新浪推出政务微博,开始将微博开拓的重点转向政府部门及官员群体。他们最初的考虑仍基于风险防范,“越多的官员入驻,意味着新浪微博越安全。”此举得到官方的积极回应。在当局的推动下,新浪微博中经过认证的政府和官员微博,到去年底已经发展到2万余个,覆盖大陆所有省级行政区域,“政务微博从局部尝试走向全面应用。”   这是新浪打出的一张极为出色的政治牌。现在,大陆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开始利用微博来作为宣传工具,跟网民互动。通过官方参与,更为广泛地占领微博舆论阵地,被认为是大陆官方管控微博思路的一大转变。   2011年12月12日,由新浪与《中国改革》杂志联合主办的“2011政务微博年度高峰论坛”上,面对来自大陆20余个省市的180余名代表,陈彤谦虚地表示:“今天的主角并不是主办方,而是在座的各位嘉宾。”   与此同时,曹国伟走进中央党校,录制电视专题,教官员们如何使用微博,如何利用微博来做好社会服务和管理工作。除此之外,他最想讲的是“微博作为社交媒体,改变了社会信息透明度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阅读更多

张鸣 | 皇家宫苑里的艺人

2012年03月06日 13:40:03    皇家宫苑里的艺人 张鸣     京剧的历史,一般都算到乾隆年间徽班进京作为始点,但京剧的真正成气候,其实是在慈禧太后当政的时期,慈禧实际上是京剧的第一功臣。在慈禧之前,但不过属于花部的乱弹,登不了大雅之堂。而宫里上流社会,兴的是昆曲,这种雅部的玩意儿,曲调悠扬,唱词典雅,很适合士大夫浅斟低唱口味。而花部的诸曲,虽然高亢悠远,但唱词却鄙俚不堪,为了找辙押韵,甚至话都说不通,只有在民间才有市场。     然而,慈禧太后是个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女人,出身也不是诗礼之家,大权在握之后,闲暇依然不少。没什么文化的她,不大可能欣赏雅部的昆曲,只能把心思花在花部的乱弹上,所以正在形成中的京剧,就有了自己的恩主。按规矩,宫里观戏,多半是宫里的太监演。只有乾隆破例,招外面的艺人进宫演戏。乾隆之后,几位皇帝都相当拘谨,这个例子也没怎么延下去。太监演戏,虽是专门的御用班子,水平有限。那里能满足得了慈禧胃口?于是招外班演戏,就成为同光之间的家常便饭,时间一长,宫里的内班,反倒成了点缀。虽说,清室家法,男女授受不亲,虽然是太后,但年纪并不大,招些外来的男性艺人进来,面对面演戏,似乎有碍礼法。但是,太后说了算的时代,有谁敢计较这个?     那个时代有名的京剧艺人,几乎没有不进宫演戏的。谭鑫培、王瑶卿、侯俊山、杨月楼,杨小楼、孙菊仙等等,都是宫里的常客。其中谭鑫培最红,而杨月楼杨小楼父子两代供奉。进宫演戏当然有好处,每月有四两银子的俸禄,十口人吃的白米,制钱一串。每次演戏,还有十两八两的赏钱,如果太后或者皇帝高兴,赏的就更多。但是,更大的好处,却还是宫外的市场。有进宫演戏的经历,在外面就会得到更多王公贵族和大权显贵的青睐,名声大,包银多,机会多。     不消说,慈禧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她迷戏,也懂戏。王瑶卿曾说,西太后听戏,很善于挑眼,但挑得令人心服。经常“降旨”,批评艺人的表演,如果艺人唱腔发言不准,尖团字不清,平仄声有了差池,该唱30分钟的唱了40分钟,某个动作做得不到位,眼神错了,着装有问题等等,都会遭到批评。但是,批评归批评,断不会因此挨板子或者杀头。像雍正处罚戏子那样,一句话说错,脑袋就没了。孙怡云演《玉堂春》,因没有人事先告诉他慈禧属羊,唱到“羊入虎口有去无回”一句,没有改口,结果西太后老佛爷大怒,也就是被赶出宫去而已。而比较得宠的孙菊仙,在外面唱戏经常偷工减料,有外号叫“孙一捋儿”。到了宫里也犯老毛病。老佛爷假托皇帝降旨:“凡孙菊仙承戏,词调不允稍减。莫违。钦此。”不过是要他下次注意。唱得不好挨批,但改好了却受表扬。王瑶卿当年属于改革派,经常换换点花样,过去老旦唱戏,没有身段,就是捧着肚子唱,王瑶卿改了,加了身段,别人替他捏把汗,但是慈禧说好。至于像谭鑫培这样的乖巧人,在宫里演庆典戏,《战太平》一出,有句唱词是“大将难免阵头亡”,临到他唱出来,就现改了“大将临阵也风光”,后面对得上不对得上不管,但老佛爷听了高兴,得了重赏。     艺人们进宫次数多了,老佛爷又净给好脸,未免就有点放肆。据王瑶卿回忆,说他们有次在颐和园演戏,歇着的时候在乐农轩聊天,有的仰着身,有的架起腿,放肆地说笑。这时候,偏偏此慈禧冲这边走过来,由于这几个人说笑声太大,根本没听见太监们例行的回避口令,如果这个时候慈禧进来,几个艺人这个样子,属于不敬,按规矩至少得挨四十板子。据说一次一个名角儿到肃王府演戏,大热天在后台光着膀子乘凉,被肃王善耆发现,还打了四十。但是,这回明明慈禧已经听见这些人的说笑,临到乐农轩门口,突然拐了个弯,走到别处去了。显然,老佛爷故意放他们了一马。     位于最高位的帝王和太后,对社会身份低贱的艺人特别高看一眼,甚至特别的宠爱,这是有传统的。传说中的梨园之祖唐明皇,不仅创造了梨园这个概念,而且确实对供奉的艺人青眼有加。后唐庄宗李存勖(李亚子)自己下场演戏,还容忍戏子当众批他的耳光。而专横跋扈的明武宗朱厚照,优人也可以在他面前讽刺当朝的权宦,没有任何风险。帝王们对诤谏的大臣,可以怒目而视,大加催折,但对于优伶,却总是笑脸相迎,优待多多。甭管儒臣们如何抱怨,只要优伶能给帝王带来欢乐,他们就一直会享受别人所享受不到的特权。喜欢谁,宠谁,就得惯着谁。     只是,这样的宠爱,并不等于他们之间真的有交情。对于帝王或者太后来说,这样的宠爱,跟喜欢小动物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太后待他们再好,他们自己知道,自己也不过是玩意。当年谭鑫培初入宫供奉时,西太后看见他的名字,说到,一个金还不够他花的,要那么多金干嘛?于是,在管艺人的升平署的名单里,谭鑫培就变成了谭金培。        上一篇: 中国向何处去?(10个月前的文章,…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 ) 评论数( 0 ) 0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