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中国官方释放治理微博信号

8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节目中,播出节目 “微博的伦理底线在哪里?”,还特别采访微博帐号”辟谣联盟”成员,指有些网民用微博造假。节目播出后,有多名网友指,”辟谣联盟”为”引导舆论舆论情”的一个网络团队,这样一个节目也释放出了中国官方治理微博言论的信号。 微博已经深刻的影响了中国社会 德国之声首先联系了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学者吴祚来,他告诉德国之声看到《人民日报》近日发表了一篇关于微博的文章,肯定了微博的作用,认为促成官员说真话和面对真正的问题;而透过中央电视台关于微博的节目,也表明中国政府面对微博并没有成熟的治理方案或是准备马上采取治理行动。但吴祚来认为官方面对日渐活跃的微博平台所发挥的作用,肯定会加强控制和管理:”这次的动车事件及其他一系更的事件,微博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有关部门肯定会恼羞成怒。前天一家网站编辑和我联系,他告诉我不要发’过激言论’、’要小心’,肯定是有关部门警告他们,所以他们会和活跃的用户进行沟通,希望这些用户有一些自我限制,但没有人知道自我限制的边界在哪里?政府肯定在想办法对付意见领袖,这是确定无疑的。” 但吴祚来认为中国官方目前已经很难对微博言论进行大规模的封杀:”很难对微博进行封杀,中国高层意见估计也不会一致,因为微博已经很深刻的影响了我们的社会,微博的意义是积极的,对腐败等产生了攻击力,我没有看到善良的人在网上受到攻击,正义的信息很快会得到传播,政府应该支持和利用这样一个平台,与公众多交流,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网络是洪水猛兽了,可以通过微博与公众形成共识。” 官方近期释放治理微博的明确的信号 在央视节目播出后,中国新媒体人北风也在网上率先发出信息,德国之声电话采访了北风,他认为这是官方释放出的一个对微博进行治理的信号:”如果我们回顾一下Google离开中国大陆之前,中央电视台的表现,我们会认为这是官方准备对微博动手的一个信号,从09年的反低俗运动,到去年的Google退出中国,我们能看到他们的操作模式几乎是一模一式的,先抹黑然后会有一些人出来表态,官方再假借民间的组织。但从’郭美美事件‘引发的红十字危机、到动车事故,微博已经起到了一个非常大的互联网舆论空间和平台的作用,并且这个舆论空间并不受官方所主导,既使中国政府前段时间用航母下水这样大的信息,也没有扭转微博上对动车事故的关注。” 北风也表示这两天获悉,很多深度调查记者和媒体从业人员都接到了来自新浪微博工作人员的电话,表示最近是关键时刻,要求这些人在发微博时要进行自我审查,他认为这些都是官方要整治微博很明确的信号。 当局要在政权存亡和微博存亡间作出选择 据北风介绍,最初中国官方放行国内微博,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围堵推特,国内互联网运营商当时也看到推特的形式在未来的生命,所以很多大的运营商纷纷投入微博,官方在最初对微博采取容忍态度,也缘于他们认为微博在官方管制下是可控的。很快他们就发现当微博以千万计的用户数量增加时,他们对信息根本无法进行控制:”他们完全无法以人工手段应付信息的传播,信息传播使得当局不能再制造谎言,这对他们的统治是一个很大的危机。” 对于中国官方未来可能对微博采取的治理手段,北风认为:”因为微博上有大量的港台中文用户,还有数以百万计的明星用户,包括一些外交机构、联合国也在微博上设有帐号,如果关闭微博就会造成很大的国际影响。另外新浪的首席运营官是胡锦涛的女婿,所以不仅仅是政治本身的考虑,还要考虑强大的商业利益,所以近期关闭微博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他们肯定会要求微博加强审查,采取技术性的措施,比如延迟转发功能等。” 北风强调,只要微博这种产品存在,中国当局想达到控制信息的目的就会非常困难,而最终,他们不得不在政权的存亡和微博平台的存亡之间作出选择。他也呼吁更多的网民不要作自我审查,网民应该在能够传递信息的平台上,把目标锁定在政府腐败、公信力缺乏等方面,加大力度进行质疑。 作者:吴雨 责编:邱璧辉  

阅读更多

焦点对话:微博能否催生中国公民社会?中国为何不允许独立候选人参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中国执政党对新闻媒体的严格控制,民众获得的信息已经被塑造、被扭曲、被过滤。社交媒体,特别是微博的兴起,迎来了“公民记者”的新媒体时代。微博成为一支社会动员力和组织力,成为一种能够使公民社会兴起和成长的催化剂。微博能否催生中国的公民社会? 借助微博等社交媒体,中国公民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地方人大代表的热情空前高涨。不过,中国全国人大高级官员表示,“独立候选人”在中国没有法律依据。中国有宪政学者和博客作家认为,全国人大的态度给中国公民积极参与选举的热情浇了一盆冷水,与中共提出的深入政治改革的精神背道而驰。中国为何不允许独立候选人参选? 我们邀请两位嘉宾谈谈这些话题:一位是非政府组织公民力量的创始人杨建利;另外一位是时事评论员薛海培。 视频第一部分: 微博能否催生中国公民社会? 视频第二部分: 中国为何不允许独立候选人参选?

阅读更多

魏武挥:微博上的记者

众所周知的是,包括社会化媒体在内的数字媒体在改变传媒业。但我想,它对传媒人的改变恐怕是更深远的。这种改变,目前我个人还看不到是好是坏,但改变已经在发生。 在过去,很少有读者会特地关心是谁写的文章(除非这篇东西实在太石破天惊),一般人的注意力只在内容本身。要做一个名记其实很难,因为这需要一个记者持续不断地写出漂亮的文章,才会给人形成那么一点点的印象。而之所以电视台出镜记者/主持人更容易成名(试想一下凤凰台的吴小莉),就因为人们不可能在看电视的时候只听到记者在说什么而完全不留意记者的那张脸。白岩松开玩笑说,把一条狗放他的位置上一段时间,一定是条名狗。玩笑归玩笑,道理是确然的:在电视上,谁(who)比说什么(what)重要。不过,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去做出镜记者的,这个岗位的名额,极其有限。 所以我大致可以这么说,在新闻报道领域,记者其实是幕后工作者。他们把所谓的事实真相推到前台,自己基本上处于一个“隐身人”的位置。成名的文字记者很少,而且一般需要很长时间的职业浸淫。 但随着博客、微博到来以后,记者正在走向前台。特别是微博,每一个文字记者,都有了这样一个机会:成为出镜记者。 在最近举国上下都在关注的动车事故中,一位记者(还不是新浪微博V字认证用户)在现场工作。他不断地用短信发送文字和照片来报告他的所见所闻。后来,他大概终于有了机会上了一下电脑,写了这样一句微博:“回到家里打开电脑,迎接我的是1114条新评论,5075位新粉丝,4463条提到我的微博……” 如果说那1114条评论、4463条转发,还是主要和内容相关的话,那么,5075个新粉丝,就主要和他这个人有关了。说得俗一点,他成名了。而按照他的自述,他所供职的报纸并非名闻遐迩的大报,而他本人,也一再说自己是“新手”,应该不是资深记者。 中国的媒体生态还颇有些大家都知道的规则:有很多话,并不适合由媒体发布。于是,自有了微博以来,在任何一个重大的社会事件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媒体人(主要是记者和编辑)在微博上极其活跃的身影。他们在用自己的账号发布各种他们认为可以和应该发布的消息,说的比自家媒体既多且快,引来的后果之一就是:有些媒体人的粉丝,比他/她所供职的媒体官方微博的,还要多。 一位网友提到了这样一个事实:“BBC的一位政治记者跳槽ITV带来的后果,就是BBC一下损失六万twitter粉丝,而且是白送给竞争对手。”媒体人正在比媒体更有大众传播力,记者,正在成为明星——我这里所谓的明星,指的是文艺圈那种经纪人+艺人的模式。 不可否认的是,微博是一种快餐式信息消费,140个字难以说明一个稍许复杂一点的事实。微博上的信息消费者也是一种“饥渴难耐”的心态。要在微博上做一个“名记”,需要懂得三个要诀:快、飞快、比别人快。 这其实是记者的看家本领:抢新闻。但媒体抢新闻到底还要过一个一个审核关,记者自己的微博,自己审核就够了。于是,微博上记者有时候也会说错话。一位知名媒体的知名女记者(14万粉丝)在这次事故中,就报错了一条消息。虽然事后予以更正,但影响已经由N多的转发传播出去了。这位女记者曾经是V字用户,不过也许想着重表明自家言论不代表所供职媒体的言论,故而自行去了V字——但到底,在事故现场的她,又是文字发布又是照片发布,很难讲究竟是职务行为还是纯属个人行为。 BBC记者跳槽所引发的BBC损失,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在催逼记者。未来的记者要求职时,媒体想看看其人有多少粉丝,应该不算过于荒诞。有时候我甚至会想,一个记者的价值究竟几何,微博粉丝会不会算变量之一?正如艺人是靠“知名”吃饭的一样,记者是不是也要靠“知名”吃饭?而这份知名,却是140个字打造的——这个就有点诡异了,吃文字饭的,结果靠140个字。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不会,特别对于专业媒体来说,还是要考察一下记者的某一行专业素质。但微博上如云的粉丝,成千上万的转发评论,会不会给一名记者带来一种“成名”的幻象?而这种其实殊无底蕴的“成名”,会不会给这个行当的职业心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就是:会。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魏武挥 © 推荐 for 互联网的那点事 ,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微博 你可能也喜欢: 微博之战 视频:微博核裂变 微博商业模式分析 中国微博用户市场图谱:2013年微博用户将突破2亿 如何制造“被疯狂转发的微博”? 无觅 Feed enhanced by Better Feed from Ozh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