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衣布不踢球|李承鹏: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尊严
我做不出南史氏手捧竹简沿着青石板路直迎上去那犹如彩虹挂天穹的壮丽景象,只是低头琢磨寻常巷陌一些故事、小小的常识。这些故事和常识,全世界人民都知道。只不过我们曾经丢失,或假装丢失了……我一直偿试给这些事和常识找出统一的特征,后来才明白,这其实是尊严。
阅读更多发布者既要又要还要 | 7月 11, 2022
我做不出南史氏手捧竹简沿着青石板路直迎上去那犹如彩虹挂天穹的壮丽景象,只是低头琢磨寻常巷陌一些故事、小小的常识。这些故事和常识,全世界人民都知道。只不过我们曾经丢失,或假装丢失了……我一直偿试给这些事和常识找出统一的特征,后来才明白,这其实是尊严。
阅读更多发布者既要又要还要 | 6月 25, 2022
思想怎么可以定于一尊呢? 一个人怎么可能字字都是真理?如果理论到某某人就是顶峰了,别人说的都不对,唯有他是正确的,别人都得听他的。那么,人类思想、人类社会就不会有进步了。
阅读更多发布者一朵后浪 | 10月 31, 2020
陈泽珲违反政治纪律,私自从国(境)外购买、携带有严重政治问题的书刊入境并长期阅看、私藏,与他人串供,销毁、转移涉案证据材料,对抗组织审查
阅读更多发布者大号冲塔 | 10月 27, 2020
《二十一世纪》1990年创刊号第一篇文章,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时任所长陈方正博士的〈为了中国的文化建设〉。这篇文章不仅反映了方正先生及编委会创办这本刊物的抱负,同时寄托了他们对中国知识人的期望。弹指间,三十年过去,杂志也已出到第181期,值得我们回顾一下当初的想法。
方正先生的观点有三。一,现代化是中国过去百年的目标。所谓现代化,是指将中国从传统社会转型为现代国家。二,现代化要成功,不能急于一时,也不能只停留在经济和科技等实用层次,而必须在文化层面作出根本转变。“只有在社会已经渗透了新的观念、意识、思想、行为模式之后,它才有可能稳定和持续地进行。”中国的未来,系于读书人能否做好文化建设。三,这本刊物立足香港,有这样的责任也有这样的条件来从事这项工作。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