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

飘扬的长发与人生的幸福

——毕淑敏 接到一封读者来信,是一个名牌大学的男生写来的。他说恋爱过程连战累挫,女友抛弃了他,他很痛苦,简直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他问我拯救自己的方式是否马上进入下一场恋爱?以前的每一位女友都有飘逸的长发,都是一见钟情。他说,我还要找一头长发的女孩,还要一见钟情。  通常的读者来信,我是不回的。但这一封,让我沉吟。他谈到了一个我不能同意的救赎自我的方法,我想对长发谈点看法。因为长发对他成了一种绝望与新生的象征。 早年间,看到很多女孩留长发,司空见惯了,也不去寻找这后面所包含的信息。后来,我偶然发现一位已婚女友的发式常有变化,有时是长发,有时是短发。刚开始我以为这是她出于美观或是时尚的考虑,后来她告诉我这和她的婚姻状况有关。如果这一阶段与她的丈夫关系不错,她就梳短发;如果关系很僵,她就留长发。我说,哦,我明白了,头发和爱情密切相关。她笑话我说,亏你还是个作家呢,难道不知头发是人的第三性征?    后来,我见到她稳定地梳起了马尾巴。说实话,那一头飘扬的长发(她的头发不错),和她满脸的皱纹实在是有些不相宜。好在我明白了头发的意义,对她说,你是下定了离婚的决心,要重新寻找新的伴侣了。    她有些惊奇,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你,你怎么就知道了?    我说是你的头发出卖了你。她抚摸着头发说,这是爱情的护照。    从那以后,我就对长发渐渐地留意起来。    女性的头发的样式表示她的婚姻状况,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已经深深地刻在我们的骨骼上了。女孩子为什么要留长发?首先因为一个人的头发是一个很好的晴雨表,可以反映这个人的健康状况。在中医学里,称”发为血之余”。一个人的头发是否健康,表示着他的血脉是否丰沛充盈,生命力是否蓬勃旺盛,服饰可以调换,颜面可以化妆,但一个人的头发,是不能全面颠覆的。血自骨髓来,骨髓是一个人先天后天的精华之府。在骨髓的后面站着–肾。”肾主骨生髓”,这才是关键所在。众所周知,在东方人的文化中,”肾”并不仅仅是一个泌尿器官,而是和人的生殖系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逐渐捅到了问题的核心。长发在某种意义上,表达的是这个人”肾”的健康状况,也就是间接地反映着他的生殖潜能。当你以为只是展示你飘扬的长发的时候,你其实是在暴露你的健康史。    所以,一般说来,未婚的和期望求偶的女子,爱留长发。如果一个未婚女孩梳个短发,大家就会说她像个”假小子”。女子在结婚的时候,会把头发来一个改变,正如那首著名的歌曲中唱到的:”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穿上嫁衣?”    如今,对女子头发的要求,是越来越苛刻了。君不见某些品牌的洗发水广告,拍出的长发美女,那头发的长度已经到了一挂黑瀑的险恶境地。画面曲折表达的意思是–你想赢得性感高分吗?请向我看齐。潇洒到形销骨立的刘德华干脆说:我的梦中情人,有一头长发。潜台词即是:你想成为著名歌星的梦中情人吗?此处有一个绝好的机会–请用我们这个牌子的洗发水吧!    这种要求渐渐全方位起来。比如近年来的男性歌手合事”F4″的走红,除了种种因素之外,我觉得和他们形象中的一统长发有相当的关联。不单男性需要知道女性的健康和性征资料,女性也有同样的要求。女性的潜在的平等诉求被察觉和被满足,于是”F4″蓬松长发油然而生并一炮而红。    不厌其烦地就头发讨论了半天,是想说明”性”这个因素是仅次于”食”的人类基本本能之一,它的影响力不可低估。它在很多时候,渗入到我们生活的种种缝隙中,以”缘分”甚至是”思想”这类面孔闪亮登场。    再来说说一见钟情。我是医生出身,见过若干关于”一见钟情”的生物学分析。在那些神话般的境遇之中,很可能是男女双方的体味在相互吸引,要么就是基因的配型有着某种契合,还有免疫互补……甚至,童年经验也在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我们。不要把”一见钟情”说得那么神秘,那么不可思议的权威。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很多以为虚无缥缈的事件背后,有着我们今天还不能彻底通晓的物质基础。    在我们以为是天作之合的帷幕下,有时埋伏着的不过是人的本能这个老狐狸。我在这里绝没有鄙薄本能的意思,但作为主人,知道有乔装打扮的本能先生混在客人堆里一个劲儿地劝酒,觥筹交错时就要提防酩酊大醉,以防完全丧失了理智,被本能夺了嫡。    本能这个东西,很有意思,魔力就在于我们能否察觉它。它习惯在暗中出没,魔法无边。我们被它辖制而不自知,它就是君临天下的主宰。但是,如果把它揪到光天化日之下,它就像雪人一样瘫软乏力。假设那位来信的男生,知道了他期望找到一位长发女友这一先入的标准,不过是要查询和检验一个女子的生殖系统潜能和最近若干时间以来的健康状况,那么,他在考虑长发因素的时候,可能就有了更多的角度和更宽容的把握。    本能是很会乔装打扮的,它不狡猾,但它善变。能够识出它的种种变相,不仅要凭一己的经验,也要借助他人的心得和科学的研究。    如果有人现在对那个男孩子讲,你选择女友的标准只是看她如何性感,我猜他一定要反驳,说根本就不是那样浅薄,我们情投意合,我们非常默契,我要找到的就是和她在一起的这一份独特的感觉等等……    其实在婚姻这件事上,绝对的好或是绝对的坏,大约是没有或是极少的,有的只是常态,只是平衡,只是相宜。单凭某个孤立的条件来寻找爱人,只怕是不够成熟的表现。你是一个什么人,你可要先认清,才好去寻找一个和你相宜的人。我很喜欢一个词,叫做”志同道合”,人们常常以为这句话是指事业,我觉得写予婚姻更妙。    有的年轻朋友会说,我找的是伴侣,火眼金睛地把对方认清了不就得了,干吗先要从自己开刀?    理由很简单。忠诚的人只能欣赏忠诚,而不能欣赏背叛。诚恳的人只能接纳诚恳,而不能接纳谎言。慷慨的人可以忍受一时的小气,却不会喜欢长久的吝啬。怯懦的人可以伪装暂时的勇敢,却无法在无尽的折磨中从容。谁想用婚姻改造人,只是一个幻彩的泡沫,真实只能是–人必然改造婚姻。    恋爱、婚姻是一个寻找对方更是寻找自己的过程。你整个的价值和思想体系,都在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中得以延伸和凸现。    如果你把金钱当做人生的要素,你就不要寻找一个侠肝义胆的爱人。因为你即使在危难中曾受惠于他,但那是他的禀性,而非对你的赞同。当有一天你祭起”金钱至上”的大旗,无论你怎样娇姿百媚,还是挽不回壮士出走的决心。    如果你荆钗布裙安于寡淡,就不要寻找一个鸿鹄千里的爱人。即使你以非凡的预见知道他会直抵云天,也不要向这预见屈服,把自己的一生押了出去。否则他的翅膀上坠着你,他无法自在遨游,你也被稀薄的空气掠得胆战心惊。    如果你单纯以色相示人,就要准备在人老色衰的时候被厌恶和抛弃。如果你喜欢夸夸其谈,你就等着被欺骗的结局吧。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失恋男生喜欢长发和一见钟情,他就不断地被这些吸引。他把恋爱当成了一道算术题,当一个答案打上红叉的时候,他赶忙用橡皮擦掉笔迹,在毛糙的纸上写下另一个答案,殊不知他早已将题目抄错。    不要把长发当成惟一,一见钟情也没有什么神秘。我手头就有若干个例子,某些离散的婚姻,往往始于绚烂无缺的开端。比起开头来,人们更重视过程和结尾,这就是”创业难,守成更难”。这就是”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涵义。    我在一个有鸟鸣的清晨给这位男生回信。因为我已心境沧桑,而对方是一位青年,人在清晨的时候心脉比较年轻。我说,不要把人生匆匆结束,不要把恋爱匆匆开始,你把一件事做完再做另一件事好吗?    他很快给我回了信。他说,不是我没有做完,而是事情已经被女友提前结束。我复信说,为了你一生的幸福,你要把爱的前提好好掂量,为此花费一点时间是值得的。没想清楚之前,旧的就不算真正结束。我明白你想用新鲜替代腐烂,想把新发丝粘结在旧发丝上让它随风飘扬……可你见过馊了的牛奶吗?如果你不把酸奶倒掉,不把罐子刷洗干净,便把新牛奶倒进去,那么,只怕很快我们就又要捂起鼻子了……    他已经久未来信了。我不知他是生我的气了,还是已酝酿了清新的爱情? 因为盗链严重,而我们服务器带宽有限,所以图片设置了防盗链,请见谅。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26671/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飘扬的长发与人生的幸福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2/06/29, 20:44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欢迎网友 投稿 、推荐文章。 c5d85dad8496c5aa16731e645eaa0010

阅读更多

三联生活周刊:你的爱情是什么故事

核心提示:在爱情中,你是警察、王子、外星人,还是一个殉道者? 爱情是什么? 一个有趣的断桥实验是这样的:当一个实验对象走过摇摇晃晃的吊桥时(此时难免都会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心理学家称之为生理唤起),如果旁边有一位迷人异性相伴,他就会倾向于把这种生理唤起与异性的存在联系起来,以为自己陷入了情网。 这个实验让我想起阿兰·德波顿的《爱情笔记》,两人在飞机上相遇,谈到如果飞机出事,可能的死法。当取好行李,通过海关检查时,他们已经彼此相爱了。 爱情的毫无道理,由此可见。尽管如此,心理学家仍然努力为我们提供一些关于爱情发生的线索,比如我们会被外表的魅力迷惑,被熟悉感吸引,被喜欢自己的人吸引,被得不到的人吸引,我们的大脑还经常错将危险信号当做爱情。 还有一种“依恋理论”认为,一个人在成年后拥有什么样的爱情,与婴儿时代与母亲的情感模式有很大的关系。早期的研究将母婴之间的情感模式分为三种倾向:安全型、回避型和矛盾焦虑性。安全型的人对亲密关系感到安全,通常是温暖而有爱心的人;焦虑型的人渴望亲密,但过于投入,总是担心对方能否回报同样的爱;逃避型的人将亲密视为自我独立性的丧失,总是试图与对方划清某种界限。 爱情是一个故事 在所有关于爱情的答案中,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斯坦伯格的答案大概是最简单的:“爱情是一个故事。” 和所有的心理学家一样,斯坦伯格曾经追问爱情的本质,而且给出了非常精确可靠的心理学模型——爱情三角理论。 在这个模型中,爱情由三个元素构成:亲密、激情与承诺。亲密包括热情、理解、交流、支持和分享等内容。激情指性的欲望,以对身体的欲望激起为特征。承诺是爱情的最后一个成分,指自己愿意投身于与所爱的人保持并且主动维持这种感情。斯坦伯格用激情来形容爱情的“热度”,用亲密来形容爱情的“温暖”,而承诺则反映了一种认知上的内容,带有一定的理性思考。 斯坦伯格认为,这三种成分的不同组合构成了千姿百态的爱情关系,而完整的爱情必须是三者的组合。他还归纳了爱情的八种类型:一、喜欢:只有亲密部分;二、迷恋:只存在激情成分;三、空爱:只有承诺的成分;四、浪漫之爱:结合了亲密与激情;五、友谊之爱:包括亲密和承诺;六、愚爱:激情加上承诺;七、无爱:三种成分俱无;八、完整的爱:三种成分集于一个关系当中。 但是,这个模型并没有回答一些更关键性的问题:是什么使一个人爱上这个人,而不是那个人?是什么决定了他/她爱的方式?为什么有些情侣可以白头到老,另外一些却如流星闪过?为什么我们在感情中一次次犯同样的错误,就像不同的人,不同的地点,却遵循相同的剧本,就好像爱情的命运,从求爱到终结,从一开始就已经写好了? 最后,他放弃了心理学上的概念与分析,说,爱情在本质上不是分析性的,而是叙事性的。所以,理解一对情侣的思想和行为的最佳方法,是看他/她如何讲述关于爱情的故事,以及他们对于爱情理想的描绘。 有人相信亲密关系是合股关系。这是商业故事。 有人喜欢吓唬自己的伴侣,或者被自己的伴侣吓到。这是恐怖故事。 如果我的伴侣离我而去,我的生活将是一片空白。这是成瘾故事。 爱情是一场游戏,输赢的不确定性才是游戏的好玩之处。这是游戏故事。 还有人觉得伴侣就像外星人一样不可思议,难以理解。这是科幻故事。 爱情是一个故事,只不过作者不是莎士比亚、马尔克斯,而是我们自己。通过大量的访谈和实证研究,斯坦伯格一共总结了26个故事,包括童话、商业、收藏者、恐怖故事…… 每一个故事都引导着对于一种爱情关系的描述。这与认知疗法中的“自动思维”道理相通。被访者甚至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持有这样的观点,或者意识到这些观点与他们的爱情故事如出一辙。 有一些故事比另外一些故事更加深入人心,比如“旅行”(我相信爱情的开始就像一段旅程的开始,充满了兴奋与挑战)、“园艺”(我相信爱情不加照顾就会枯萎)和“幽默”(我认为在感情上太严肃了会毁掉感情)。 有一些故事则幸福前景黯淡,比如“恐怖”(当我感觉到我的伴侣让我感到害怕时会有兴奋的感觉),“收藏家”(我喜欢同时约会不同的对象,每个对象符合某种特殊的要求)和“独裁政府”(我认为在一段感情中由一个人掌控绝大部分重要决定更有效率)。这些故事里的人物经常很快分手,缺乏长期的持久性。 1996年一项对于43对夫妻的调查(Mahzad Hojji)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喜欢旅行故事,而男人更欣赏艺术故事(外表吸引力是寻找伴侣最重要的标准)、收藏家(伴侣被视为收藏品)和色情故事(满足伴侣的性需求和性趣味非常重要)。此外,男人还喜欢牺牲故事(我相信牺牲是真爱的关键部分)。最后一点很让人意外,但男人的确为女人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些需求做出了牺牲。 此外,故事还与文化有关。文化总是支持某些故事,而反对另外一些故事。在今天的主流文化里,婚姻是一个关于真爱的故事,历史上大部分时候却并非如此。在一些文化里,通奸的故事会招致杀身之祸,在另外一些文化里却不值一提。 爱情的预设 从故事的理论看,我们之所以爱上某人,只是因为这个人身上的某种特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你的故事对爱情的预设。 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关于爱情的预设,它不仅内化了我们对于爱情的理想,并受到我们的个性特征、成长背景,与父母、朋友、兄弟姐妹的相处方式,青春期的交往经历等等。对我们影响最深的主题,往往是那些最个人的体验(通常是痛苦的经历)。如果你曾经有过被拒绝的历史,对于拒绝就会特别敏感,即使对方并无拒绝的意思。于是,拒绝就成为你的爱情故事中的一个主旋律,并编织到每一个情节之中。或者,你曾经遭遇过感情的背叛,即使在一段新的情感中也会不自觉地寻找对方不忠的迹象——欺骗已经成为你的故事的一个主题。 在感情的语境中,事实与虚构之间不可能划出一条清晰的界限。所以,我们的爱情故事不是历史学家的严谨之作,更像是虚实难辨的小说,其中既引用了真实生活中的事件,又加入了个人诠释,以强化戏剧效果。 正如康德所说,一切客观事物的本质都是不可知的。我们所能知道的,只是现实的表象。在爱情中,这个表象就是故事。你的故事不仅决定了你在爱情中的思考和行为模式,而且很可能是你了解自己最重要的工具。 可是,我们大部分人对此一无所知。常常有人抱怨自己情场不走运,总是遇到同样类型的坏男人/女人,却没有意识到,是他/她自己下意识地寻找相同类型的角色来扮演他/她一直以来所预设的爱情故事。时间久了,故事经常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 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初相识的爱情都是幻觉或误会?——我们希望自己的故事能成真,所以,当你遇到一个在某种程度上与故事相符合的人,故事本身就会变成一个玫瑰色的滤镜。滤镜映照下,他的言行举止处处符合你的爱情理想。 斯坦伯格的病人丽莎总是被强大而沉默的男人吸引。当她第一次遇到拉里,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猜测他在想什么。拉里不经常恭维女性,所以每一次小小的赞美都能令她陷入狂喜。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对丽莎来说,理想的爱情故事是一切尽在不言中,平淡外表下隐含无限深情。但结婚3年后,丽莎才突然意识到,在拉里的沉默后面,不是神秘,而是空白。 我们在爱情的选择上经常让外人大跌眼镜,因为是故事,而不是事实,在影响我们的选择。更确切地说,我们不是爱上一个人,而是爱上一个关于这个人的故事。直到幻象散去,激情消失,你才发现自己原来活在一个自以为是的故事里,或者你不再喜欢自己正在演绎的故事。然后,我们开始创造种种分手的理由,诸如对方脾气不好、要求太多、交流不畅等等,就像我们一开始创造种种相爱的理由。 为什么一个人可以同时爱上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因为一个人的爱情故事不止一个。你可能同时想要做王子和警察,而且无法分清到底哪个角色对你来说更有满足感。 所以,爱情永远面对考验和诱惑,不仅因为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而且我们永远都有可能遇到一个更符合故事的人,或者前方可能有更好的故事在等待。在人生的某个点上,你必须决定,到底是继续寻找最完美的故事或伴侣,还是满足并珍惜当下已经拥有的情感。 在这一点上,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听起来就是一个园艺故事。一段爱情的成功与否,不在于找到那个完美的另一半,而在于长久不断的浇灌与抚育。这与弗洛姆的观点是一致的,爱情首先是“给”而非“得”。这种“给”不是以交换为条件,更不是“自我牺牲的美德”,而是一种丰沛的生命力的展现。“给予”最重要的不是在物质财富的范围内,而是同别人分享他的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和悲伤,即把他身上一切有生命力的东西赋予别人。 了解自己的故事 罗伯特·斯坦伯格曾说,故事理论给世间情侣最大的启发在于,一段感情是否幸福,能否维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男女双方关于爱情的故事是否相匹配。 同一个故事中的互补角色最容易相处,比如童话故事中的公主与王子。或者,两人的故事足够相似,可以融合成一个新的统一的故事。比如一个童话故事与一个园艺故事可以结合,一方渴望被白马王子拯救,而另一方希望照顾一个人、精心培育一段感情。 一对恋人,彼此的故事不兼容,就像两个角色在同一个舞台上演出不同的剧目,表面看起来也许很相配,但一方渴望灰姑娘式的拯救,另一方在投资回报率上纠结,爱情不可能走太远。相反,一对《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式争吵不休的夫妻可能在外人看来难以长久,却因为对于战斗的共同需求而保持爱情日久弥新,白头到老。 所以,你想有一段幸福的感情,就要从理解自己的故事开始。你到底想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故事的主题是什么?在过去所有的感情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样的人,那些你最终失去兴趣的人是什么样的特质……然后,寻找那些与我们的故事相符合的人。当然,你也可以修改自己的故事,毕竟你是自己故事的作者。 但是,心理学上有一种叫“确认偏差”(Conformation Bias)的认知偏见——人们总是倾向于寻求与自己确信的事物相符的信息,而尽量避开可能与之抵触的信息。爱情也一样。我们总是尽量避免对已经预设好的爱情故事加以变动。 改变故事是一件伤筋动骨的事情。它涉及重新组织大量的信息,承认自己的错误和对感情的不确定,重新评估对另一半的感觉和信任。比如一个丈夫有了外遇,被妻子发现后,很快承认并结束了外遇,从此没有再犯。但对妻子而言,他们的感情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为她的爱情故事变化了:他曾经是罗密欧,如今却成了唐璜,他的一个正常举动在她眼里也可能变成对别的女人的勾引。除非这位妻子改编一个更可行的故事,否则只能陷在唐璜的故事里痛苦。 事实上,很多试图改变感情的努力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只想改变认知、感觉或者行为,而不触及影响这些所有体验的根基——故事。 在一段感情的成败中,故事既是因,也是果——它影响我们的感情生活,也被感情生活所改变。比如一些最初并不现实的故事,比如童话、神秘故事,在现实的压力之下(抚养孩子、支付账单)可能会逐渐变成商业故事。有时候,心理治疗也能帮助我们从一些危险的故事(如恐怖)转移到更有前景的故事上(比如旅行)。 当我们发现伴侣身上越来越多的优点时,故事会变得更好。但如果一个人的故事一直停滞不前,找不到任何新鲜的内容,则倾向于往消极方向发展。这与心理学上两个普遍现象有关。第一个叫“负面信息效应”。在对一个人的评价上,一则负面信息的效果比100则正面信息的效果更强大。第二是“基本归因错误”,即人们在考察一件事情的因果关系时,常常低估行为的情境因素,而高估人格因素。比如夫妻双方都是急脾气。一方却认为自己之所以发脾气,是因为对方的行为不可接受,而对方的脾气则是基本的性格缺陷。 因为盗链严重,而我们服务器带宽有限,所以图片设置了防盗链,请见谅。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22491/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三联生活周刊:你的爱情是什么故事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2/03/25, 14:10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欢迎网友 投稿 、推荐文章。 c5d85dad8496c5aa16731e645eaa0010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爱情故事 这就是爱情,希望你不要太介意 拉环与拉罐的爱情 小年轻的爱情 组图欣赏:遇见爱情 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爱情并不靠意志 (@zhi) 李一凡与燕儿的乐天爱情 (@zhi) 这年头,不是缺少爱情,而是缺少敢于为爱情买单的人 (@zhi) 爱情的开始 (@zhi) 我一直很守时,除了爱情 (@zhi) 无觅

阅读更多

去见你想见的人吧!

[一] 去见你想见的人吧! 趁现在还是那句话, 当我们想念一个人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去见他。 [二] 去见你想见的人吧! 趁阳光正好。 趁微风不噪。 趁花儿还未开到荼蘼。 [三] 去见你想见的人吧! 趁现在还年轻, 还可以走很长很长的路。 还能诉说很深很深的思念。 [四] 去见你想见的人吧! 趁世界还不那么拥挤。 趁飞机现在还没有起飞。 [五] 去见你想见的人吧! 趁记忆还能够将过往呈现。 趁现在时光还没有吞噬你们的留念。 [六] 去见你想见的人吧! 趁现在自己的双手还能拥抱彼此。 趁我们还有呼吸。 [七] 去见你想见的人吧! 不必去幻想相见的场景。 不必去焦虑如何的言语。 [八] 去见你想见的人吧! 不要去在意两地的距离。 趁月老还仁慈的让你们相惜。 [九] 去见你想见的人吧! 趁自己还活着。 趁他还活着。 [十] 去见你想见的人吧。 为自己疯狂一次。 就一次。 足矣。 [十一] 去见你想见的人吧! 趁你还爱他。 趁他还爱你。 [十二] 如果我也想你。 我会走十里路, 翻五座山, 趟两条河。 去拥抱你。 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742681254&owner=336178584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11751/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去见你想见的人吧!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1/07/27, 22:00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欢迎网友 投稿 、推荐文章。 萝卜网官方论坛“第八区”公测进行中!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我的爱情在一百个形象中 如果爱情也能吐出来的话 张晓风:一个女人的爱情观 爱情何处过夜 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爱情 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告诉你2014年的未来生活的创意视频~ (@i-oo) 最新的创意生活元素!令你更兴奋的生活! (@i-oo) 强人推出恋爱约会指南!单身男女青年必备~ (@i-oo) 生活服务类手机软件评测:口碑网vs大众点评 (@yixieshi) 国外的创意冰箱贴。很创意的生活小点滴~ (@i-oo) 无觅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三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顶端新闻|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

更多文章总汇……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