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

肖雪慧: 针对孩童的凶案频发凸显的是怎样的社会危机

肖雪慧   一 3·23南平惨案以来,一个多月间,连发六起校园血案。就在各地开始对校园严防死守,甚至警察持枪护校的态势下,5月12日,陕西省南郑一家幼儿园再起血案,9死11伤,死者中7个儿童,是数起血案中死伤最惨重的。   几乎跟数起校园血案同时段,富士康自今年以来员工已经“八连跳”,后两起跳楼自杀,分别是5月6日和11日,仅间隔5日——这篇文章正要结稿,14日又发生一起,跟第八起仅隔两天。近日港报一则关于四川地震灾民精神状况的消息也令人震惊:震后到四川作心理辅导的香港慈善组织“灾后心理辅导协会”,得悉官方数据录得有严重自杀倾向的灾民比率,由去年3月的12%,急升至去年底的34%。这些之外,还有近年不断发生却一直在刻意回避的大中小学学生自杀现象。   一边是高频度的自杀和高比例自杀意向,一边是幼童成为凶徒袭击、残杀对象。如果说自杀现象,当局还可以通过对媒体的控制作淡化处理,很多人也可以当于己无关而继续抱漠视态度,可接连发生针对幼童的凶案,足以令最麻木者也惊觉到这个社会危机四伏,每一个有孩子的家庭更会感到危险逼近身旁。过去轻车熟路的淡化处理也好,把事件忽悠成个案也罢,都不再行得通。泰兴幼儿园的血腥一幕之后,从高层到地方当局都在采取应对措施,所以有了警察护校、钢叉校卫队等等。然而,并没能阻止新的悲剧发生。于是,南郑惨案一发生,警界高层随即强硬表态“严打”,要“打得不敢对孩子下手”。可是,这些针对儿童的屠戮,行凶者就没打算还想活下去,对这样的人来说,问题根本不是敢不敢下手,而是怎么寻找机会下手。何况,七起血案的凶手在行凶前都不属于警方视野内有危险倾向的人物。人们心里明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杀童血案背后是深层次的、积累已久的社会矛盾。温家宝总理日前的讲话正视了这一点。不从根本点着力,再多、再严格的防范措施都防不胜防。而且,某些措施只可短时间使用,长期使用,势必产生新的严重问题。   二 震惊之余反思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时,人们不约而同聚焦到社会不公、贫富两极分化上。这其实是一个早就不容回避的要害问题,尤其我国的社会不公和两极分化始终有制度安排,这个体制因素步步将我国推向高风险社会。几年前,曾论及这一特殊情况:   “我国的两极分化不像其他同样受这个问题困扰的国家那样,一般经历了相对长期也相对自然的分化过程。我国私人财富积累的自然过程,经由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对私有财产的全面否定和大规模没收,早就彻底中断。后来发生在转轨时期的两极分化非常特殊:没有经历数代人的长期积累过程,而是很短时间内通过社会财富迅速向极少数人手里集中发生的。这是一个很不自然的财富分化过程,始终有制度上的安排在起作用,有公权力的渗透和参与。这中间,最容易触动社会神经的公正问题格外引人瞩目。”   对相对自然形成的财富分化,人们可以有较高容忍度,但形成过程充斥着对公正的漠视和践踏的两极分化,人们的容忍度非常有限,即使一向“大肚能容难容之事”的中国人!——不过,中国很多人的“能容”,是在大问题上,甚至基本权利上。鸡毛蒜皮事,一触即发却是很具代表性的反应。   真要致力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解决这个问题宜早不宜迟,越拖,矛盾积累越深,也越难解。可实际走向相反。强势集团、包括掌握公权力的部门利益肆无忌惮绑架公共政策,不仅税收、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大的公共政策方面反向倾斜,加剧不公,就连城市道路资源分配也越来越挤压弱者空间。近年还发展出两种使人产生强烈被剥夺感、极易引发事端、激起民变的做法。一是凭借公权力进行的掠夺,比如,卖地财政下对农民土地的掠夺;政府与开放商联手拆迁狼烟四起,许多市民也成掠夺对象。二是病态的城市理念支配下对底层谋生者、特别是针对小贩的打击、堵截和抢掠。   对一个正常社会来说,公正是凝聚社会伦理、政治、法律共识的一个基点。立法和施政是否灌注着公正的精神,对社会能否良性发展至关重要,对人的心理、精神状态也有着无形而有力的影响,这也是公正为什么成为政治学、法学、伦理学交汇点的原因。但在我国,公正遭到了粗暴的践踏。   社会不公以及大量人为制造的对立、冲突甚至仇恨背后,是权力乱象。无制约权力可能有的最夸张、膨胀、野蛮、疯狂的特征,既通过“算个屁”、“板针刀上肉,想怎么剁就怎么剁”……之类官员言辞表达出来,更由行动直接演绎给全社会看。已然形成的社会不公酝酿了严重社会矛盾,权力的嚣张则既把矛盾催化成冲突,又不断酿出新事端。制造了事端和冲突,不反省冲突缘由,却强力维稳,这种维稳路径代价极为高昂,称“天价维稳”绝不为过。它一方面成吞噬国民财富的无底洞,另一方面,习惯性的滥用警力、截访、非法拘禁之类方式堵死一切说理和宣泄渠道,不啻在一个密闭而脆弱的巨大容器里蓄洪,也不啻为了营造稳定假象把矛盾冲突封闭到去掉气阀装置的高压锅内。“中国人没有发泄途径”这一事实,连一位来华没几年的尼日利尔留学生也注意到了(5月13日南方周末)。   一个存在体制性不公、又人为制造对立、分裂,令许多人产生被歧视感、排斥感或被剥夺感①的社会,再四处堵塞表达诉求的渠道和发泄途径,人的精神被负面情绪侵蚀,情绪无从释放,心理无法调适,出事是早晚的事。而且,当下很多情势足以把一个很热爱生活、很平和的人也逼得精神失控,这种情况在各处拆迁中就不少见。   如此状况下,自杀和凶案高发,几乎是这个社会的宿命。然而,连发的凶案专选孩子为对象,却极为罕见。   三  无论有怎样的冤屈、怒火,滥杀无辜、而且杀的是孩子,令人惊悸莫名,不可理喻。然而,这里确实存在诱发这种恐怖事件的因子。仅举两点:我国曾长期强力灌输的意识形态中包含了鼓励反人性、轻看个体生命价值的内容,现实中人们随时可感的漠视生命现象,无疑也对人的心性产生不良影响。   可能现在很多人不知道,我国曾经对人性、良知、人道主义进行了长期批判和排斥,包含在人道主义之内的人类基本价值共识被贴上政治标签。直至八十年代,思想界试图在这个问题上突破禁区,也几次招致整肃。人道价值夹缝求生、动辄得咎的思想理论环境,使得思想界在建立伦理共识上难有作为;而持续批判和排斥传导给全社会,是要对整个民族精神和心智产生影响的。   尊重每个个体生命是人道主义的基本伦理精神。即使不说这种伦理精神具有的引导人突破狭隘认同的开放性,仅就消极意义方面,它具有的抑制暴戾之气、克服麻木的力量,就是任何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可或缺的。对人道主义长期的批判和刻意排斥,破坏了在全社会建立尊重生命伦理共识的条件。而且几十年间,批判排斥所传递的价值信息跟漠视个体生命的现实互为对应、强化。近一二十年,人道主义不再是禁忌, “尊重人”、“尊重生命”也时时出现于媒体和官员之口,然而,现实的力量远胜于言辞。别的不说,被人祸夺去大批生命的事件隔三岔五的出现,一批批死者连姓名也被隐匿掉就湮灭在冷冰冰的统计数据中。这中间,对生命没有丝毫尊重。   发生在成人身上的灾难是这样,孩子呢?不管政治制度、文化背景有怎样的差异,孩子受保护是通例。在这里,孩子却成了不断遭受伤害甚至杀戮的高危群体。疫苗、奶粉、水污染、校舍……孩子频频受害,家长投诉受阻、维权被打压。这一切,向社会传递出令人悲哀的信息:孩子的生命在这个国家被极度轻看,尤其当一次次孩子伤亡惨剧发生后,高官照旧出现在各种庆典场合,电视照旧一派歌舞升平,这种感受更强烈。   文明社会的规范在这里遭受挫败,人类共享的道德在这里常常失效。这种状况,对任何社会都很危险,对一个被各种矛盾、冲突困扰的社会,就更加危险。   当已有的矛盾、冲突演化到强势一方气焰嚣张、肆无忌惮,无所凭籍、在权力不轨面前深感无奈的弱势一方同样无所顾忌时,由以下元素共同铸就的最劣质一面就活跃起来:不良政体在培植奴性的同时对部分人天性中穷凶极恶的一面的刺激,由此导致的人性沦落——冷漠无情、蔑视生命,服膺于强权却睥睨弱者、施暴弱者,加上宣传、反教育的教育以及现实中对生命的轻看等等。整个社会不得不面对很不堪的情景,而最不堪的是,后果落在幼儿头上。   四 屠戮儿童事件和其他血案不断发生,根源固然是深层次社会矛盾,但对社会公众来说,最直观、影响最直接的,是政府部门和官员无底线——对人的生命毫无敬畏,语言、行动充满暴戾之气。可以说,整个社会弥漫的暴戾气息,这是主要发散源。尤其已成常态的暴力拆迁和对底层民众滥施暴力,这种由公权力演示的暴力,有任何个人暴力行为无法比拟的示范作用和扩散力。这类行为已经到处激起反弹。如果说深层次社会矛盾的解决需要过程,但遏制最刺眼、对社会有最直接暴力示范的行径,不能等待。   但现实中,权力滥用没有丝毫收敛,血拆在加快步伐,对底层谋生者照样围堵,广州近日因收缴上路电动车发生暴力冲突,当局一味抓人、放狠话,“绝不姑息”云云,这种霸气表明毫无反省,更无收手迹象。然而,一个不给底层留活路的社会,没有谁是安全的。   至于保护儿童名义下采取的措施,有些可能遗祸无穷。其中,把一些人群贴上标签,这无助于孩子和公众安全,倒可能无端伤害很多人、制造出新的矛盾。   ①如,清除所谓无业人员、堵死底层低成本就业和正当谋生路   2010年5月16日星期日   全文刊上海理财一周报5月28日

阅读更多

苗蛮子:每个人都不能置身度外

作者: 苗蛮子  |  评论(1)  | 标签: 所见所闻 纷纷扰扰的2009年即将逝去,在跨入新年的门槛前,我却有一种莫名的惶惑和无力感,以及有种说不出的淡淡的抑郁,这并非杞人忧天,尽管我也原非是一个多愁善感之人。而这种无力与惶恐,又因近日在听了孙立平教授在岭南大讲堂•公众论坛发表的讲演,以及12月30日南都对王帅的报道后,感受愈益真切。 孙教授在公众论坛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现今诸多社会冲突和矛盾的病症,他表示,绝大多数的社会冲突和矛盾,实际上是源于利益的矛盾和冲突,而非政治问题,更不是意识形态的问题。他认为这才是解决当前社会冲突和矛盾最基本的基调。而目前的实际情况却是,“稳定压倒一切”的这种僵化的维稳意识,使得当局在处理社会冲突和矛盾时走入了一个死胡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要维稳,就得压制正当的利益表达,正当的利益得不到表达,利益关系就会失衡,而利益关系越失衡,社会矛盾就越是尖锐,社会矛盾越是尖锐就越需要维稳。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终致形成社会问题治理的“地上河”:社会冲突和矛盾并没有得到彻底地根治,反而更加严重,而逐年升高的天价维稳成本则成为沉重的额外的包袱。 孙教授的这种观点,我相信并非他个人的新见,只要是一个有社会良知,对中国的现实有过深入思考的人,就能大体觉察出这种问题。可以这么说,这几乎是一个常识,有些问题也并不见得是件难事,譬如孙教授在论坛中所说的,建立现金管理制度,再加上开放媒体监督权,中国的腐败问题也就不至于弄得像现在腐败遍地开花、按下葫芦浮起瓢的难堪境地。然而,为什么这么一些常识性的容易解决的问题,当局却避而不谈或认为不可行呢?正如许多论者所指出的,其中的秘密就在于既得利益集团为了维护现有的利益格局。孙教授甚至在一些文章指出,中国精英联盟、寡头统治、赢者通吃的社会结构已经定型,一种影响、左右社会发展进程的机制,甚至扭曲改革的机制已经在开始形成。 一个社会的肌体细胞正逐渐坏死,功能正逐渐失效,但主政者却有意或无意地视而不见,而就像媒体近日报道的一些地方出现用胶水糊桥、垃圾填桥的现象一样,在做一些表面的工作。而至于个别有良知的媒体、知识分子所起的监督作用则是有限的,像胶水糊桥、垃圾填桥这样的事,并不是监督的结果,而是桥面断裂自动暴露出来的。虽然在西方被称之为“无冕之王”的媒体,能够以独立的姿态成为与立法、行政、司法并立的“第四权力”,然而中国的媒体的处境却是尴尬的,一方面因中国下情上达的渠道的逼仄,媒体由此起着沟通政府和民意的桥梁作用,而使其难以职业化;另一方面,由于媒体委身于党的领导,所谓的独立的舆论监督也就寸步难行。总之,在诸多的限制条件下,即便是那些自命“关注公共利益”、“具有责任感”的中国媒体,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极其有限的,而不是无限责任。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现实,那天孙教授在演讲完毕时,我脑际突然闪过一丝悲观的念头:即便如此,又能怎样呢?这句充满着无奈和无力感的话或相类似的话,是很多人都想过或说过的。为了自保,作为舆论高地的媒体,很多时候都不得不要看新闻宣传处的脸色行事,或自觉“自宫”;一些很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的言论也只能在江湖之远的地方被当作牢骚发发而已。而至于像我之类的“屁民”们,所谓的无奈与无力显然是自作多情、自作自受了。 的确,在中国,从对死已麻木的煤矿工人,到在遗书上说“我不想死”的武冈市副市长杨宽生,以及自焚的成都女企业家唐福珍,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群体,不管是底层人还是社会的精英阶层,都不可能超然于社会现实之外,都可能成为体制的受害者。身处社会的精英阶层的杨宽生、唐福珍等人都未能幸免于难,何况如草芥之“屁民”?因在网上发帖揭露当地政府违法征地,随后遭跨省追捕被拘8天的河南青年王帅,从“拯救家乡的英雄”到“灵宝的汉奸”的转换,面对乡人的敌意和冷眼旁观,这个中国版的“堂•吉诃德”,有的只是挫败感和对人性的怀疑:“我再也不做举报的事了,因为代价太大。”“删除所有年轻的记忆,不再胡言乱语,抒发感情。” 王帅等人的遭遇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遭遇,王帅由一位热血青年到对世态的“彻悟”而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他的这种变化何尝不是这个社会的悲哀和损失! 唐福珍、王帅等人所选择的自焚或沉默,我们常常会不假思索理直气壮地把矛头指向那个让人诟病千夫所指的“体制”,而忽略了其中也有着自己的一份“功劳”。甚至用连岳的话说,“我们自己就是体制的一部分,这体制的存在,有我们的不作为”。“这些都是体制的问题”“没用的”“那不关我的事”等等话语,我们不是耳熟能详么?捷克思想家哈维尔曾说:“我们大家都多多少少对这部极权机器得以运行负有责任。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仅仅是这部机器的受害者。要知道,它之所以能运行,我们每个人都曾出了一份力。”从社会精英到平民百姓,从职业记者编辑到社会公众,只不过我们出的力大小不同而已。“余自问为记者若干年,亦一大作孽之事也。以今法作报,可将一无辜良善之人,凭空诬陷……至于凭臆造论,吠影吠声,败坏国家大事,更易为矣!”民国初年一代名记黄远生在其《忏悔录》中的这段对他所从事的职业的忏悔,足以让所有远离或漠视良心的新闻人心灵震颤、无地自容。作为在被定义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的中国媒体中混迹的一员,我们不也曾或正在为极权出过一份力么? 想及此,我就为我那种莫名的无奈和无力感,以及那突闪而过的念头而深感羞愧。的确,面对让人诟病的体制问题,以及其他诸如社会道德下滑诚信缺失等社会问题,我们是应该清点一下我们的“功劳”了。我们且不说宏大的体制问题,单说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譬如一个小偷正在菜市场一肉档前用剪刀剪一位女士挂在手腕的钱包,肉档老板虽然眼睁睁地看着小偷在自己摊前行窃,却沉默不语而把视线转至一侧;而相隔一条过道的摊主也选择了远观和沉默;至于行人,所表现出来的仍和摊主们保持高度一致的沉默。摊主们选择沉默是怕被小偷报复,而行人选择沉默是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世故心理。正是这种集体性沉默,才使得小偷敢在众目睽睽之下明目张胆地行窃。这样的事就时常发生在我们身边,为了不让小偷得逞,不管你用何种方式,但请别选择沉默、视而不见!否则,不仅难保小偷下一次光顾的不是你,而且你也是一个有罪的人! 所以,小至对待小偷的问题,大至庞大的体制问题,请别说“和我无关”“中国没救了”之类的话,它们都有着每一个个体的一份责任。“位卑未敢忘忧国”,推动社会前行的力量更多地来自于无数普通、平凡的“位卑者”,而并非只是社会精英们的事。在公共领域发表个人的言论,尽管“屁民”们的影响微弱,甚至根本不起作用。但有声音总比没有声音要好,有多个声音要比只有一个声音要好。当然,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发出自己的声音时,力求保持冷静的态度而不至于粗暴蛮横。其实,能影响一两人固然是好事(其实这就算赚了),即便是自说自话,我觉得这也是作为一个现代公民理应自觉去做的日修课,而非把它当成一件很崇高的事,其实它只是个人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我们还得努力工作,赚钱养家糊口。而在日常生活中,哪怕是你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善意的举动,就给人带来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和信心。虽然我们无法预知沉疴已久的体制病何时才能够治好,然而我们只要力所能及地用行动去见证、去改变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就问心无愧了。至于变化,也许就藏在日复一日的时光里。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1 个评论 苗蛮子的最新更新: 从拆迁到征收不应只是概念的置换 / 2009-12-19 23:02 / 评论数( 3 ) 黑色阅读· 异端与极权·媚俗的艺术 / 2009-10-30 10:57 / 评论数( 2 ) 教师进城背后的乡村教育困局 / 2009-09-20 10:34 / 评论数( 2 ) 广东“代转公”之耻亦是中国教育之耻 / 2009-09-14 22:27 / 评论数( 6 ) 警惕潜伏中的“抽象愤怒” / 2009-09-10 21:28 / 评论数( 1 )

阅读更多

郑永年:朝鲜问题要通过“大谈判”来解决

郑永年专栏   如果不能够给朝鲜构建一个至少能够保证其最低限度安全的国际环境,那么朝鲜问题就没有任何希望得到缓和,更不用说解决了。   “天安号”事件不仅加剧了本来就已经很紧张的朝鲜半岛局势,而且也使得中国面临无比巨大的国际压力。美国、日本和其他很多国家,都要求中国站在韩国一边来求得问题的解决。不管这个事件的真相如何,也不管这个事件最终会以何种方式结局,半岛局势的不断升级正要求各方非常严肃地来看待半岛问题,尤其是中国。   中国一直被视为是解决朝鲜问题的关键。多年来,中国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可惜效果不佳。这次天安号事件发生之后,海内外的一些人已经在谈论“放弃朝鲜”。“放弃朝鲜论”并不是没有足够的理由。中国已经花费了巨大的经济财力来帮助朝鲜。实际上,中国是唯一一个不断给朝鲜提供经济帮助的国家。在外界看来,中国所给予的帮助维持了朝鲜在国际孤立情况下的最低限度的生存;如果没有中国的帮助,朝鲜经济难以为继,政权的生存就会成问题。再者,中国在朝鲜问题上也花费了无可比拟的外交资源。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正在面临越来越多的外交挑战;而朝鲜问题已经搞得中国外交疲于奔命。因为中朝关系属于传统友谊关系,朝鲜问题往往涉及到最高领导层。不管事情的大小,每当发生,高层领导必然卷入。 增加中国的外交成本   但最重要的是朝鲜问题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和信用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第一是道德层面。在国际社会,朝鲜被看成是另类的,是违反人类道德的。这种道德判断尽管是从意识形态出发,主观性很强,但因为中国对朝鲜的支持,中国也被国际社会视为和朝鲜一类。第二,朝鲜问题被视为是中国的国际责任。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对中国的国际责任寄予着越来越大的希望。所以,尽管朝鲜问题并非中国引起,但如何处理朝鲜问题却成为了中国是否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标志。第三,朝鲜问题也是对中国的实际国际能力的测试。在朝鲜问题上,中国似乎已经动用了一切可以动员的资源,尤其是六方会谈。但很多年下来,没有取得可见得到的成效。相反,朝鲜在发展核武器方面则似乎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使得国际社会越来越怀疑中国的实际能力。外界并不怀疑中国要解决问题的决心,但对中国所采用的方法的有效性则抱有很大的怀疑。中国如果没有能力解决类似的问题,如何能够成为大国?   很显然,不管外界怎么看中国,中国不可能也不会放弃朝鲜。地缘政治决定了朝鲜问题处于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一环。不管朝鲜发生什么都会对中国产生重要的影响。人们所能想象的各种结果,包括朝鲜发展成为核武器国家,朝鲜解体和内部动荡,或者另一场朝鲜战争等等,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些结果都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当然也不符合其他一些国家的利益。总体上说,朝鲜的无核化、维持现状对所有方来说都是最大的利益。 解决问题需要新思路   那么,为什么在解决朝鲜问题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如有人所说,六方会谈涉及到当今世界的几个最主要大国,但为什么这些国家都是被朝鲜牵着鼻子走?   解决朝鲜问题需要确立另一种新的思路。各国外交政策思路如果有问题,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恶化问题。自从朝鲜核武器问题开始以来,各国都在谴责朝鲜。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没有朝鲜的举动,也就没有现在这些问题了。但在谴责之余,所有相关国家是否也应当反思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解决朝鲜问题是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核武器问题,需要的是一揽子计划。今天的朝鲜问题似乎是从核武器问题开始的,但实际上核武器问题只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   如果从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观来看,朝鲜问题实际上并不复杂,其核心就是朝鲜的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有两个互相关联的方面,即朝鲜的政体安全和国家安全。   在这两方面,朝鲜所处的国际环境使得朝鲜深度不安,不断地要作出一些被外界认为是极不理性的举动来证明自己。美国、韩国、日本和朝鲜的关系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导人下具有不同的特点,但这些国家总体的战略是和朝鲜对立的。至少在朝鲜看来,这些国家最“善意”的政策,其意图是为了消化朝鲜。在布什政府期间,美国把朝鲜列为“邪恶轴心国”。鉴于美国有能力推翻世界上很多政权这个事实,朝鲜的那份过度的担忧甚至恐惧并不难理解。   韩国和日本经常在声称受朝鲜的威胁,但它们毕竟有美国的军事保护。不过,朝鲜则没有。无论是政权的安全和国家的安全,朝鲜没有任何外在可靠的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朝鲜做了其所能做的(包括发展核武器)来保障其安全和生存。当然,有人说朝鲜这样做因为增加了自身的孤立和外界对它的敌视,反而是增加了不安全感。这也是有道理的。但这就是国际政治的现实。在无政府状态下,陷于高度忧虑和恐惧感的朝鲜,如何能够像一个正常国家那样行为呢?   如果不能够给朝鲜构建一个至少能够保证其最低限度安全的国际环境,那么朝鲜问题就没有任何希望得到缓和,更不用说解决了。 解决朝鲜的安全顾虑   谁来构造?毫无疑问是大国政治。中国必须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但这并非是中国一国所能做的事情。已经有人在说,所有相关国家之间需要有个“大谈判”(grand bargaining),才能构造这样一个安全环境。这种安全环境主要有两条途径。一个需要美国的作为。这是朝鲜所希望的,那就是美国和朝鲜的关系的正常化,减少美国(和其盟友日本和韩国)对朝鲜的安全威胁。这一点似乎不太可能。美国在亚太地区拥有越来越大的战略利益,不会减少在这个区域的战略投入。另外一个需要中国和俄罗斯的作为,就是说,中国或者中国和俄罗斯为朝鲜提供类似于美国为韩国和日本所提供的安全保障。在冷战期间,中国和朝鲜之间有类似的协议,但自从中国和韩国交好之后,协议已经名存实亡。   那么,中国的作为或者中国和俄罗斯的作为是否会导致冷战的局面,即朝鲜在中国/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而韩国和日本在美国的势力范围?这种情况不太可能会出现。主要因素是因为中国和美国现在同处一个结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事实上的G2结构。在朝鲜问题上,中国和其他国家是有共同目标的,否则的话就不会有六方会谈的出现了。至少,半岛的无核化是所有相关国家的目标。当然,如果中美两国之间不能理解,也可能演变成对势力范围的争夺。这种理解从哪里来?这就需要所有相关国家之间的“大谈判”。六方会谈可以作为“大谈判”的舞台,只不过是有关国家的外交政策思路要改变。   在保障朝鲜安全的基础上,相关国家就要施加足够的压力,要求朝鲜按照国际规则行事。尤其是,朝鲜要像中国和越南一样,加快进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只有这样,朝鲜才会慢慢找回自信,成为一个正常国家,结束孤立,融入国际社会。   朝鲜问题的升级表明相关大国外交的失败。以往那种就事论事的方式已经不足以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大国就必须反思以往的失败,改变外交思维。而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当扮演一个主要角色。这符合中国本身的国家利益,也的确是中国的一份国际责任。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文章来源: http://www.zaobao.com/yl/yl100608_001.shtml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 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

阅读更多

之三:最神秘的继任者金正云

金正日访华的一大悬念是,被传为即将世袭的三子金正云(Kim Jong-woon)是会被带来中国“认亲”,寻求支持。 访华录像可见,金正日看上去脸色憔悴,头发稀疏,身体状况欠佳。作为朝鲜唯一强者,金正日的身体状况,令立储问题显得更加急迫。 中央党校朝鲜问题专家张琏瑰认为,“金正云来华认亲”这件事几乎完全不可能发生。朝鲜一直非常在意与中国拉开距离,并曾公开表示中国对其没有任何影响力。当然不可能带着“储君”来华认亲。而中国也绝对不会就此发表任何意见,或是为其世袭背书。对中国来说,不论是支持或是反对其世袭,对自身都毫无益处。1980年,中国《人民日报》还曾连续发表社论抨击世袭制,被认为是在批评金正日的世袭。 金正云果然没有在中国出现。此前他也从未公开露面过。这个年轻人依然保持着最高级别的神秘。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在人类活动中,对于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却仅有极少人知道极少一点情况,这实属罕见……对于这位将掌控朝鲜核设施的人,外界几乎一无所知。” 甚至没有人知道金正云长什么样,除了金正日家曾经的厨子藤本健二。1989年起,藤本健二担任了13年金正日专门厨师。他所认识的也仅仅是一个爱打篮球,有些早熟的男孩。   【无法确认的年轻人】   2009年3月5日,瑞士杂志《L'hebdo》的报道《见习独裁者能说伯尔尼地方德语》爆料称,金正云在瑞士瑞士伯尔尼国际学院(International School of Berne)就读时曾化名“朴哲”,还有一个负责保镖任务的同学“文光哲”。 这一迅速传遍全世界的报道通过“朴哲”当年同学的回忆,详细描述其读书时的经历、个性,并附有清晰的照片。但遗憾的是,这一报道随即被认为是错误的,“朴哲”很可能是金正云的哥哥金正哲。 当年6月底,日本N-TV公开了疑似金正云在留学瑞士公立学校时期与同学们一起演奏乐器的视频。视频拍摄于1998年2月。视频中,一名面无表情的东方少年打着手鼓,与同学们一起唱歌、奏乐。这名当时被称为‘朴云’的少年被认为就是金正云。 由于仅有藤本一人知道金正云的长相,最后也只能由他来确认视频的可靠性。 “是金正云大将。我还记得他睁大眼睛时的样子。可能性为99.9%。”藤本健二观看视频后称。这也成为第二次尚未被推翻的金正云影像。 第一次,同样出自藤本健二之手。2009年2月,藤本健二公开了一张金正云的照片:一个微笑着,胖乎乎,单眼皮,整齐刘海的11岁男孩。这张照片至今仍是是全球通用的金正云唯一标准照。而如今被宣传为已经36岁的金正云面貌如何,依然是谜。此后媒体有关金正云的多次报道,就因为完全不认识金正云而弄错了对象。 2009年6月,日本《朝日新闻》曾经报道称,金正云在朝鲜两位实力派人物张成泽、赵明录的陪同下访华,并宣布自己继任者的身份。 该报道令中国外交部不得不一次次予以否认。韩国情报机构也认为不太可能。被认为是金正云的,可能是朝鲜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金永春。 2009年 6月,日本朝日电视台公布了号称独家获得的金正云的近照。但此后韩国媒体指出,这只是韩国一家网络社区网管的照片。 2010年4月,一张金正日视察金策钢铁厂的照片再次引发猜测。这张照片的独特之处是,出现了一位身着西装,表情严肃的年轻人,正手拿本子和笔,记录金正日的言论。 或许是太想确定金正云的身份,这个年轻人被众多机构猜测为金正云。韩国世宗研究所朝鲜政治专家昌晟昌分析,照片中此人的脸庞正处于镜头的焦点上,甚至比金正日本人还清晰。因此极有可能是金正云本人。但此人随后被确认,是金策钢铁厂高级官员。 高度的神秘,令对金正日家族的研究被称为是“金学(Kim-inology)”。 藤本健二的回忆录于2003年出版前,甚至无人知晓金正云的存在。 由于金正云可能在瑞士读书,西方情报机构或有金正云的详细记录。但对于公众而言,所有有关金正云的个人信息,只能是来自藤本健二的回忆录:颇具进攻性,尤其是在篮球场上。 有关金正云出生年份的说法,从1982年—1985年各不相同。甚至金正云名字的翻译方法,有金正银、金正恩、金正云多种版本。   【这个星球上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时至今日,朝鲜官方媒体从未谈论继承人问题,也从未提及金正云的名字。但朝中社关于金正日访华的报道称,金正日在与胡锦涛会谈中提到,中朝友谊不因“时光流逝,新一代接替上一代”而改变。胡锦涛则在国宴上说要“世代相传”。此前朝鲜国内报道也出现了“世世代代”的表述。 张琏瑰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将要继续世袭的暗示。与此同时,进入2009年后,各种为金正云造势的消息密集地从朝鲜传出。 《今日朝鲜》报道,2009年5月,会宁市党干部全员会议上,市党责任秘书进行了题为“学习金正云同志的无限忠实性”的演讲。 消息人士称:“讲演的主要内容是:发射光明星2号和成功实施核试验都是金正云同志的业绩,最能体现金正日将军领导思想的人就是金正云同志。” 演讲中,虽然并未直接提到金正云是继承人,但这一暗示显然已被领会。 另一次宣传中,金正云被宣传为“天才中的天才,他已经被上天赋予了众多特殊才能。在信仰、意志力和勇气方面,这个星球上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有消息称,朝鲜当局正在推广赞扬金正云的歌曲《脚步》。平壤人士证实,朝鲜为“金正云青年大将”创作了进行曲。其世袭的可能性超过85%。该人士称,金正云目前领导着劳动党中央组织计划部。 罗津的中国商人也证实,1月8日是金正云生日,广场上出现许多“老娘们穿大裙子跳舞,集会庆祝”。 金正云显然已经世袭了金氏家族独享的高规格偶像化包装。许多包装手法,模仿自金正日甚至是金日成曾经的包装手法。 无数的功绩被暗示是由金正云创造:成功指挥了一场节焰火表演、熟练驾驶各种军车等等。2009年,朝鲜展开运动式生产“150天战斗”。这被认为是对金正日“照葫芦画瓢”的“功绩速成法”。  1974年被推举为接班人之后,金正日也曾“发动并亲自指挥了”“70日战斗”。 另一普遍的看法是,如果货币改革没有失败,或将也被算作是金正云的功劳。 各种宣传中,金正云被介绍为“36岁的年轻将军”。参考藤本健二的回忆,外界普遍认为金正云的实际年龄不到30岁。虚报年龄被认为是为了弥补金正云过于年轻而显得与各种“功绩”不相称的缺憾。 这一难题金正云的爷爷金日成也曾经遇到过。被苏联筛选为朝鲜领导人之后,传说中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金日成被隆重地介绍给朝鲜民众。但是面对年仅33的将军,台下民众纷纷质疑其为“假货”,险些令包装计划流产。最后不得不用新闻报道以及安排金日成回家乡等手法予以挽回。 金正日的出生也被怀疑进行了篡改。朝鲜官方介绍称,金正日1942年2月16日生于三池渊白头山密营。但根据苏联的记录,金正日1941年2月16日生于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附近的一个村庄。金正日把出生年份说小了1年,是为了显示自己是父亲30岁那年生的。 另一被继承自金正日的手法是,官方的媒体和宣传不透露任何信息,仅用“世世代代”等词汇予以暗示。个人及其低调和神秘,偶像化宣传却紧锣密鼓地进行。 金正日在权力继承的早期,甚至驻平壤的情报专家都未曾注意到他。 前东德驻朝鲜外交官巴特鲁曾经撰写的绝密报告写道,金日成有个弟弟金永柱,是最可能的接班人。报告中也简短地提到,金日成有个儿子是金日成的秘书,也是金日成警卫部队的队长,连金正日的名字都没有写明。又过了一年,巴特鲁才注意到了金正日这个名字,第一次将他的得势写入报告。并认为他的职位将会越来越高有可能成为接班人。 1973年9月,金日成提拔金正日担任对造神运动极其重要的党宣传部负责人。但金正日本人所有活动对外一切秘而不宣。1974年2月14日,朝鲜《劳动新闻》报上出现了一个从未使用过的词汇“党中央”。 这个词和代表金日成的“领袖”一词并列。东欧的外交官们对这个词汇感到费解,完全没有料到指的是某个具体的人。 此后“党中央”开始发布党的重要指示,但东德依然没能察觉到政权继承的动向。 黄长烨称,使用词汇代替而不直接宣布继承,这是因为顾忌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反应,标榜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竟然把政权世袭给自己的儿子。这完全是封建主义的做法,所以就不能公诸于众。 1980年,平壤即将召开相隔十年的党代会。平壤的外交官们观测,金正日将就任劳动党总书记,正式宣布成为接班人。 党代会召开一个月前,中国《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两篇社论,抨击世袭制。“在共产党内部,由某个领导人说了算,是封建主义作风,完全违背马克思主义。而个人指定接班人制度那就更不可思议了。” 大会上没有选任总书记,也没有公布接班人。匈牙利情报员写道:共产主义的第一个世袭政权金氏王国成立的预测落空了。没被任命为总书记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人民日报宣称政权的世袭违背马克思主义。 但金正日通过大搞对金日成的个人崇拜工程,越发牢固金日成在朝鲜神的地位,同时也将各种功劳聚集到自己身上。 1982年,赞颂金日成主体思想的,高达170米的石塔主体思想塔建成。两万五千五百块石头代表了金日成活过的天数。70岁的金日成称赞儿子说:金正日同志发挥了出色的领导才能。 1992年朝鲜修改宪法。“马列主义”被删除,将主体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 1997年金正日将公元纪年改为“主体纪年”。将金日成的出生年1912年定为主体元年。 黄长烨证实,两年后的1985年,金正日的地位超越了金日成。金日成开始把金正日称为是“我国的最高领导人”。 金正日逐渐获得与金日成同等的偶像包装。金正日两次被授予“共和国英雄”称号,一次共和国元帅称号以及三次被授予金日成勋章等各种勋章、奖章和称号。 朝鲜阅兵式背景乐曲则包括《金日成将军之歌》以及《金正日将军之歌》。父子俩还拥有超过1200个封号。包括自天而降的英雄、万民的天、21世纪的太阳、地球守护神、哲学巨擘等等。金正日的封号还包括“专家也叹服的电脑天才”、文学艺术及建筑大师、人类音乐的天才、世界大文豪、思想理论的英才、领导艺术大师等。 1994年金日成去世。金正日在整整守孝3年后,才于1997年10月正式就任朝鲜劳动党总书记。此前他已经获得了国防委员会委员长和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这两个军队最高职务。朝鲜所有权力全部集于一人。 与金正日前后长达20多年的偶像化包装操作和逐步继位相比,对金正云的包装尚处初级阶段。想要达到金正日接班时的高度,还需继续努力。   【继承权的斗争】   韩国媒体对朝鲜接班人问题的关注,已逾十年。金正日的三个儿子,都曾经一度被认为是接班人。 朝鲜政权权力分配通常被认为是劳动党、人民军、内阁三大部分。目前朝鲜的数百商贸会社,也基本上分属上述三大体系。亦有观点称其为最高人民会议、金正日(党、军)、内阁(政)三元权力结构。但对于继承人选的猜测,却从来只仅仅是金正日个人的事情。所谓的朝鲜权力结构,很少被提及。 张琏瑰认为,朝鲜实行的是领袖体制,所有权力都在金正日一人手中。不论党、政、军三大系统谁强谁弱,也不论官员们权力和地位多强,真正掌权者也仅有金正日一人:没有金正日的信任,那就什么都不是。 曾经在金正日身边工作的人接受日本NHK采访时回忆,金正日曾经说,“你们这些人要是没有我的信任,只不过是行尸走肉”。 但在金正日家族内部,继位也并非易事。与金正日的继位一样,金正云的继位需要克服同一个问题:父亲妻子众多,使其面临不同生母的兄弟间竞争。 金日成共有两位妻子,金正淑(两子一女,金正日、金万日和金敬姬)、金圣爱(两子一女。金英日、金庆真和金平日)。 金正日的生母金正淑早在1949年就已经去世。但金正日击败了其他兄弟,最终继位。金正淑在如今的朝鲜享有崇高的地位,被称为“金正淑母亲”。她的画像时常和金日成、金正日父子并排挂在一起。 综合韩国媒体报道,金正日有5任妻子。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洪一茜(育有长女金惠敬)、成惠琳(长子金正男之母)、金英淑(育有次女金雪松)、高英姬(次子金正哲、三子金正云、三女金英顺之母),以及现任妻子金玉。三个儿子之间的竞争同样激烈。 长子金正男最早被猜测为金正日接班人,并且是金正日家族中曝光度最高的一个人。成惠琳的姐姐成惠琅、成惠琅的儿子李翰永等人的记述都显示,金正日非常喜欢长子金正男。李翰永在自己的手记《大同江皇族》中记载,金正男从小就从父亲金正日那里接受了“帝王教育”。金正日把年幼的正男放在劳动党办公楼自己的办公桌上说:“这是你以后要坐的位置”。 但家庭出身令金正男的继位逐渐变得不可能。金正男的母亲成惠琳来自南朝鲜,患上神经过敏症后去莫斯科疗养,并默默地死在那里。成惠琳的死被当作机密隐瞒,其在莫斯科的墓碑和死亡登记,用的都是假名。直到2009年7月,才被媒体发现2005年已由金正男将其墓碑换成了成惠琳的真名,并确定其去世时间是在2002年5月。 因为对朝鲜制度不满,1982年起成蕙琅全家开始出逃。其子女十年中先后逃离,成蕙琅也于1996年2月逃离。1997年,成蕙琅的儿子李翰永被特工暗杀于韩国。 这一事件显然对金正男的地位造成了威胁。2001年5月,金正男因为使用假护照试图从日本成田机场偷渡到日本而被捕。这一事件立即轰动了全世界,也被认为是金正男彻底失宠的转折点。 此后数年间,金正男都在中国大陆、俄罗斯、澳门等地定居或旅行,很少回到朝鲜。并被普遍认为是某种形式的“海外流亡”。这也令其经常被媒体拍摄或提问。对于继承人问题,金正男始终保持低调,并曾明确表态“继承问题是父亲决定的事情。我没有任何关心,也没有消息。” 金正男失势之后,继承权的焦点被集中到次子金正哲身上。与金正男生母的默默离世不同,朝鲜国内的宣传可见金正日对金正哲、金正云生母高英姬的信任和宠爱。这是兄弟俩与金正男相比的巨大优势。 大陆有媒体报道称,1999年起,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在给各部队的指示中将高英姬称为“平壤妈妈”,有步骤地在军队内部开始正面宣传“平壤妈妈”的功绩。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还组织军队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妈妈和战士们在一起”、“亲爱的妈妈”等歌曲,,甚至有部队将高英姬的画像挂在军营里。2003年9月,韩日媒体纷纷传出高英姬病逝的消息,但难以证实。 2008年11月,《朝鲜日报》引用刚刚脱北的人民军军官的话称,在人民军高层长官级内部,已开始传出有关“金正日的继承人是金正哲”的传闻。 但与金正男相比,金正哲在朝鲜高层被认为不具备组织掌控能力和继承人资质。藤本健二回忆,金正哲有些“女性化”,从不发火,可能是为了运动和演艺服用过多的肌肉强化剂。金正日评价金正哲说:“他不行。像个丫头似的。”,更宠爱的是外表最像自己的金正云。 不过金正哲、金正云兄弟最大的爱好或许是打篮球。金正哲在瑞士留下了穿着NBA公牛队队服的照片,金正云则在藤本健二的回忆中“在打篮球时求胜心很强,他会指挥身边的队员,就好像自己是他们的教练一样。” 尽管后来很熟,但与哥哥不同,金正云与藤本健二的第一次见面显得很不友好。藤本健二还回忆,金正云曾经看着窗外的夜景说,“我们打篮球、骑马,每天都非常快乐。普通的人民是怎们生活的呢?” 2001年,藤本健二因为发现电话被窃听,借口采购最好的海胆而离开朝鲜。此后,再也没有人知道有关两兄弟的任何信息。 但即使是金正云,继位也并非毫无悬念,考虑到金正日的身体状况,金正云的继位之路可能与金正日差别巨大。 1994年金日成去世之前10多年,金正日就已经被列为法定继承人。在父亲的支持下,金正日有足够的时间和手段去积累功绩,树立威信,并清洗异己。而从未公开露面的金正云却过于年轻,对他的偶像化塑造,也才仅仅1年。如果近年内继位,且金正日去世,金正云能否顺利清除或降伏潜在对手,尚有悬念。 金正日的妹婿,劳动党行政部长张成泽,劳动党中央组织指导部第1副部长李济刚等实力派,都被认为可能是潜在的威胁。张成泽最为显眼。 尽管更多的人认为张成泽只不过是傀儡,绝不可能被允许成为政治强人,但依然有迹象表明张成泽的地位近年有所上升。可能性之一是,张成泽被授予了辅佐金正云的职责。 此次金正日访华,张成泽陪同前往,在宴会和会晤中张成泽名列第三位的座次,被认为是高于他的职位。 此前的2009年4月9日,朝鲜第12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张成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新增的5名委员之一。两个月后,张成泽的夫人、金正日的妹妹、原劳动党轻工业部部长金敬姬消失6年之后复出,也以‘党部长’的职务恢复公开活动。 张成泽在政治生涯中多次遭清洗。1978年末到1980年初,张成泽下到钢线制钢所作为工人接受了“革命化教育”。 被暗杀的李翰永回忆,张成泽接受“革命化教育”是因为“对自己的权力自满”。1970年代末,张成泽效仿金正日开亲信晚会。金正日大为恼火并呵斥:“你算什么?敢模仿我开晚会?在这个世界上能耍腕的只有我。” 1989年之后,张成泽地位逐渐升高。担任党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组织指导部第一部部长等职。大哥张成宇是第三军团司令,担任防卫平壤的主要任务;二哥张成吉是军团政治委员,兄弟三人在朝鲜权力层形成了强大的势力。 2004年张成泽又被革职。当时在劳动党内被认为是“张成泽的人”都被撤了职。两年后,张成泽再次复出,担任起了劳动党勤劳团体及首都建设部第一部部长,主管检察、人民保安省、国家安全保卫部等,重回权力核心。 一次次清洗表明,即使是张成泽这样的实力派,实力也完全来自金正日本人的信任。一旦失去信任,清洗随时到来。 张琏瑰认为,张成泽是有野心,有能力的人,并且具有很强的个人魅力。“但是隐藏的很深,现在还丝毫看不出来。” “至今朝鲜还没有出现对金正日父子形成挑战的人,如果有,一定会被清洗掉。真正有能力的人,也必定隐藏起来,绝对不可能抛头露面。但在金正日死后形势如何,很难预料。” 美国和韩国也都对金正日身后作出了多种设想。 2009年2月,美国外交学会(CFR)报告《为朝鲜的剧变做好准备》设想了三种可能的政权更替局面: “可控的政权更替”:由张成泽,金正日现任夫人金玉,以及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委员长金永南等组成看守政府或是集体领导制,政权平稳交接。 “斗争的政权更替”:产生激烈继承权斗争,最终会出现的新政权合法性并非来自金正日家族。 “失败的政权更替”: 类似于1989年的东欧剧变,但会造成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报告认为,最后一种情况带来的挑战最大。最多可能需要46万外国大军进入朝鲜才能控制局面,“这样的状况美军和韩军将无法独自应付”。 但报告同时说明,整个1990年代,朝鲜多次被认为随时会崩溃,结果却与专家的设想大相径庭。 韩国统一研究院报告也认为:“金正日死后朝鲜有可能发生军事政变等权力领导层的变动、居民骚乱和暴动、大屠杀、难民潮等剧变状态。” 统一研究院《统一大计探索研究》报告书中,将金正日世代朝鲜的权力结构划分为:世袭、军队为中心的集体领导体制、军队核心人物力压其他后独揽大权等。报告书还预测:“若政治精英之间无法形成权力结构的共识,就会很有可能引发剧变。” 在权力交接尚未得到稳定之前,一旦发生金正日的变故,“金正日的直系家属将遭到排挤,很有可能形成以国防委员会为中心的集体领导体制或以党为中心的指挥体系,权力层内部的矛盾和明争暗斗将进一步加剧。”   【控制力不断减弱的朝鲜】   除了要战胜所有的潜在竞争对手,作为集权国家的下一任世袭君主,金正云还需要面对的另一问题是,集权制度对国家的操控、国民的思想控制到底还能维持到何种程度?国民对领导人及其家族的忠诚,是否依然高涨? 货币改革失败后,一些脱北者媒体和韩国对朝媒体曾认为,朝鲜政府已经失去了对人民的控制。民间的不满一触即发,甚至随时有可能发生动荡。但另一些分析认为,这样的分析是放大了脱北者带来的信息,过于夸张。 2007年,尼泊尔眼科医生桑达克?卢特(Sanduk Ruit)博士小组访问朝鲜,10天内为1000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做了复明手术。美国国家地理跟踪拍摄了纪录片。 最精彩的场面出现在所有患者拆线复明的这一天。大礼堂里,每一位患者复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金日成、金正日画像前跪拜或是鞠躬,流着热泪,一遍一遍地感谢伟大领袖、伟大将军的关怀,并保证连子女都将千秋万代效忠他们。 他们高举双臂,浑身摆动作舞蹈状,高呼“万岁……万岁……万岁!”身后的其他患者全体起立,热烈鼓掌或是同样举起双手摇摆。 万岁之声此起彼伏,在整个礼堂里循环往复地不断响起。桑达克?卢特医生显得无关紧要。 摄制组对朝鲜人将一切归功于将军感到惊讶。“我们看到上百人鞠躬道谢,说出完全相同的话,一遍又一遍,重复又重复。我们纳闷哪些人是出于真心实意,哪些人又是出自恐惧和假装?最后我们终于明白,世代经过集权统治、彻底洗脑,真正的信仰与真正的恐惧可能并无二异。” 如今在平壤市中心的万寿台,高耸的金日成大铜像脚下,依然没有任何朝鲜人敢路过而不鞠躬。上午,许多妇女提着小桶,自发前往铜像广场,为其除草、擦拭台阶。随处可见的巨大金日成、金正日父子画像,显示了这绝对是金氏家族的国家。 但变化依然悄然发生。不论集权的洗脑如何奏效,市场和商品如水银泻地般在朝鲜民间渗透所带来的信息,完全无法阻止。况且民间的资金和商品都在体制之外流动,朝鲜人如何活下来,与政府无关。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对朝鲜粮食危机的分析认为,朝鲜经济和PDS(配给制度)的垮台对政府是严重的挑战:劳动力  从国有单位流入市场活动。结果他们不仅逃离工作地点,还摆脱了意识形态的灌输和繁多的税目,包括义务劳动。 长期在朝鲜内地经商的人士介绍,朝鲜人的思想并非想象中铁桶一块,抱怨之声已经不断能听到。对朝鲜人来说,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既然朝鲜的制度这么好,中国那么坏,为什么朝鲜人用的所有商品都是中国生产的,朝鲜人自己连明太鱼干都生产不出来? 由于不担心会被告密,熟悉的中国人有时成了倾诉的对象。有朝鲜人在沙子上画画,配以手势向中国人倾诉对饥饿的不满,然后用脚将画抹掉。另一些人则不点名地咒骂金氏父子为“两个混帐玩意儿”。 2009年底,一名平壤人士对于有关1990年代朝鲜大饥荒饿死100万人的传闻的问题,回答说,“不止。”并承认自己家里也有人被饿死。 货币改革之后,韩国媒体有关朝鲜人反抗或是表达不满的报道明显增多。包括纵火、对保卫部人员的报复甚至枪击事件。 在罗津经商的中国商人也发现了变化:关闭市场后,有个别商贩找到地方政府公开表达不满。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而在熟悉的中国人面前的抱怨,也迅速增多。 该商人认为,朝鲜远远落后于外国这一信息,已经通过中国商品传遍了朝鲜全国,并且不可逆转。想要扭转这一局面,除非立即彻底关闭国门,从此拒绝来自中国的任何商品。 朝鲜政府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对改革开放拼死抵抗。朝鲜劳动党中央机关报《劳动新闻》2008年11月21日社论《帝国主义者阴险的“改革开放”圈套》声称,“东欧国家社会主义的瓦解绝不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军事力量、经济实力的不足,而是这些国家中了帝国主义者“和平演变”战略的诡计,接受“改革”、“开放”阴谋的恶果。” 货币改革也被认为是针对于此。但已被证明彻底失败,无力回天。 更加严重的是,货币改革失败后金英日、金正日的疑似道歉,是强大了60多年的集权政权首次在民众面前的退缩。观察人士认为,这有可能打开了以后民众继续表达不满甚至闹事的潘多拉魔盒。 朝鲜政府对民间控制力削弱的另一方面来自官员惊人的腐败,这令集权的力量大打折扣。从人民军到海关、边防、基层官员,几乎所有能够控制人口流动,以及商品流动的环节,都大量收取贿赂。 从罗津到朝鲜内地,虽然也有海关,但对朝贸易人士估计,至少有70%以上的货物是通过海关走私进入内地的。贿赂或和关长瓜分关税即可。朝鲜国内人员流动、农村获得更好的位置做生意、小贩非法贩卖工业品或是外汇等,都能通过行贿解决问题。而非法越境来到中国、偷渡或是向朝鲜国内传递财物,也都能通过贿赂得到边防军人的帮助。 一度令中国商人不习惯的是,朝鲜官员索贿、受贿普遍不需要避讳他人,可公开进行。官员需要的高档物品或大米等物资,直接开口就要。行贿之时,当着官员同事的面搬进其办公室就行。“可能这样他还会觉得有面子。”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报告认为,与中国的边境贸易行为不仅是意识危机,也损毁朝鲜的政权,与东欧情形相似。   【被期待的继任者】   尽管没有人见过金正云的照片,也没有人听过他的声音,甚至无法确定这个人是否真的存在,金正云依然被一些人期待。 丹东对朝贸易人士称,如果领导人更换,朝鲜改革开放或许有点可能性,否则毫无希望。金正云曾经留学瑞士的说法则令另一些中国商人感到些许的振奋:或许他能带来西方式的变化。 自从金正云有可能继位的消息传来,罗先的各种变化就被猜测为是金正云带来的:此前的10年间,变化极少发生。 一个被观察到的变化是,军队对贸易的控制力有所下降。中国货物过海关时,以前朝鲜边防军全程随车检查。如今边防军退到了海关的两头,检查主要由海关负责。 保卫部和政府被认为可能地位有所提高:罗津政府门前岗哨,由民兵换成了持枪的士兵。 2009年,罗先更换了新的市委书记。尽管不知道新书记的名字,但他被许多人认为应该是“金正云的人”。 新书记带来了一些新变化。比如罗津市场开放时间由下午4点提前到上午10点。中国人犯些“小错误”,被“收拾”的也少了些。 一个尚未实施的传闻是,罗津将有新政策,对中国商人的邀请函由每月申请一次延长到半年申请一次。这将为中国商人提供更多方便。 但许多朝鲜会社的领导者和官员显得紧张了起来。他们开始到处筹钱,或是向中方伙伴寻求帮助,希望用钱能在即将到来的人事大清洗中保住位置。 张琏瑰认为,与金正日上台后,对金日成的人大清洗一样,金正云上台后,也会对原金日成人马进行清洗:听话的留下,不听话的处理掉。 美国国会研究处的报告认为,金正云上台后还需要理清之前一直代表金正日履职的张成泽的关系。报告列举了金正云将要面对的复杂国内形势:金融危机负面影响不减、国内经济形势严峻,除了上层外的大众仍受饥饿威胁、朝韩关系恶化、中国出口增加等等。 走在平壤街头,令人感到这依然是金日成的国家而非金正日的国家:金日成画像的数量远远超过金正日。金正日的很多画像,也都是跟随在他父亲的身旁。再加上全国各地耸立的写着“金日成永远和我们在一起”的永生塔,金正云那想必还有些许稚气的脸,将挂在何处,如何悬挂,难以猜测。 直至今日,朝鲜人胸前佩戴的领袖像,只有金日成而没有金正日。平壤人士介绍,朝鲜也曾经制造金正日的像章。但在金正日获得消息后,当即下令停止了生产。 金正日的策略是,通过优先维护金日成的绝对权威和全方位神话,来获得自身执政的权威和合法性。金正云依葫芦画瓢,进一步神话爷爷、父亲,从父辈的权威中获取自身的权威和合法性,或许难以避免。 中国商人们却寄望于金正云否定爷爷和父亲,打开他们严加防范的市场经济大门,看来希望渺茫。市场可以不要,执政仍能继续。一旦高耸的画像、铜像和高塔受到冲击,执政或将就此结束。

阅读更多

陈志武:从茅于轼先生的视角谈“剥削”

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交易有多少是非自愿、非自由的?户口制度、城乡差别、私人从事金融权利受限、自由工会权利受限、集体工资议价权利受限,等等,这些都是对权利的限制或禁止。在这些权利被限甚至被禁的情况下,还有多少契约自由?雇用关系还有多少自愿成分,有多少是强制?非自愿的交易可能存在剥削。 — 2010.6.10.   从茅于轼先生的视角谈“剥削 ” 陈志武/文  《经济观察报》2009.1.15.   茅于轼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