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

《华尔街日报》中国慈善组织面临的挑战

核心提示:”人们想要伸出援手,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华尔街日报》访问”微笑行动”组织,一个进入中国已经20年的医疗慈善机构的创始人,请他谈谈在中国进行非赢利的慈善活动面临的挑战。 原文: China’s Charity Challenge: ‘People Want to Help, They Just Don’t Know How 作者:Josh Chin(@joshchin) 发表:2011年8月5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图:美联社的Chitose Suzuki拍摄 微笑行动的微笑大使成龙(左)正在观看Dr。Bill Magee(右)对一名半岁大的孩子进行唇部手术。后者是微笑行动的创始人。2009年11月5日,周四,他在越南河内的越南-古巴医院进行这一手术。】 在最近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在937名全球最富有的人中,中国人占了64名。中国一直在与贫富差距的鸿沟在不断扩大而斗争,慈善问题已经开始若隐若现地笼罩着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那些从国家发展中获益的人们是否感到有义务要帮助那些被甩在后面的人们?政府已经从许多社会服务中撤了出来,它又是否在鼓励其他人参与进来,伸出援助之手方面做的足够多呢? “微笑行动”是一个拥有大量经验、在中国不确定的非盈利组织领域有引领能力的致力于治疗唇裂及裂腭综合症的医疗慈善组织。它成立于1982年,在1991年首次来到中国。在那时,它已经给2万多名中国儿童提供了免费手术,并计划运行26项附加医疗行动,在全国范围内每项行动致力于为100-300名儿童提供医疗服务。 “微笑行动”的共同创办者Bill Magee医生和他的妻子Kathy 最近再次来到北京,在当地一所大学举办了一场青年会议,同时也是庆祝该组织进入中国的20周年纪念。Magee医生对《华尔街日报》谈到了关于中国的官办慈善机构,和外国非营利性组织仍然要面对的挑战。以下是节选: 到现在为止,到目前”微笑行动”在中国已经运行了20年,在这段时间里,在中国运营一个慈善组织有什么改变吗? 我第一次来上海是1991年,我开了5小时的车来到杭州,在西湖附近只有一个旅馆。看看今天的杭州,这儿已经是个现代大都市了。现在上海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可能也是最好的外科手术医院。所以医疗基础设施相当不错,而实际上,像巴西、印度等其他国家一样, 中国还有大量的地区仍然很贫困。 挑战就是中国怎样提供一个人人皆可得的医疗服务?因此,能让医疗社区和商业社区都落地生根的话,这是令人激动的。例如Marriott(美国著名连锁酒店)已经接受我们作为明年其在北京的慈善组织,这就非常有帮助。 在中国,你们有多少资金是来于自像Marriott这样的跨国公司,又有多少资金来自中国企业呢? 说实话,大多数都来自于跨国公司。这是可以理解的,公司需要有社会责任感,这已深深地植入于这些跨国公司之中。我认为中国公司需要培养这种需求。和跨国公司比起来,他们在这一点上还没有跟上。 那么个人捐赠又如何呢?自从去年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在中国进行了一场慈善之旅后, 随着中国人变得越来越富裕,围绕着中国的捐赠文化和行动已经出现了很多讨论,你对此又有什么经验之谈呢? 很有趣。像其他人一样,我们也一直在努力, 在中国非盈利组织很难得到正当的授权,可以让人们捐款给你。 但是如果举越南的例子, 我们在那儿已经有22年,你真的能看到他们逐渐成熟的过程。 我认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如果你回头看看美国10-20年前的的非营利组织――从那以后的进步非常显著。 我的乐观的猜测是随着中国变得越来越成功,它也会不断地成熟和进步, 他们将以同样的方式成长起来。拥有大量财富的人们将不得不与穷人分享部分财富。这儿有很多人想帮助别人,但是现在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去做。 法律必须有所改变, 并且对慈善的认可也必须有所改变――表扬那些愿意付出的人的方式也要改变。 作为中国的一个慈善机构, 你被要求与民政部合作。这对你在这儿从事的工作,和别的地方相比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我们不能为了筹资来进行推广, 但是我们将在杭州成立一家慈善医院, 我想这是中国第一加完全免费的慈善医院。 因为中国人已经颁发了证书,我们可以在这里收到[捐赠的]钱。 在中国做慈善很困难。例如我们不能带进来消耗品 (像手术用的针线纱布)我们不得不在这儿购买。 通常我们在美国得到捐赠,然后带到当地, 但是在中国这不被允许。这就要花掉大约2万美元去现买。 你对放宽政策,允许你们更积极地在这儿工作抱有多大程度的乐观? 在过去的20年, 毫无疑问一直是在逐步放宽。 很难预测其发展的步伐。 并且我认为如果你去问政府官员”到底节奏有多快? 今后的计划又是什么? ” 我怀疑你能否得到任何清晰的回答。 事情发生了。你就不得不顺势而为。这不是一个你来了,就可以提出要求,让改变一夜之间发生的事。我认为你所要去做的是极为尊重地展示出来,你是可以被信任的,并且你来此不是出于什么不可告人的动机,而是有正当的理由。因为我们不是一个宗教或者政治组织, 这就让我们更容易以引人注目的方式展现出这一点。 相关阅读: 新共和 为什么中国的百万富翁如此吝啬? 友情提示:您可以到 这里 看到推友们对该篇译文的评论和转发;欢迎参与!如果您的电脑可以翻墙,请到 这里 的左栏参加我们的一个小调查

阅读更多

韩寒:没希望工程

人类没有任何理由为一个不愿公布审计报告并压迫传媒践踏新闻自由的机构捐款,无论它救助的是什么样的对象或者获得了任何的成就。

阅读更多

“不作恶”比“行善”更重要

最近,舆论围绕“中国首善”陈光标有一些激烈的争议。对陈光标先生本人,我素无了解,不敢妄评。不过,对“挺陈派”的一些观点,我倒是有话想说。“挺陈派”有两种常见的支持意见,其一是:不要管别人的钱来路如何,只要他捐了就是好事。某位著名的电影导演甚至说出这样的话:“就是黑社会,能把黑钱捐给穷人,也是干了件好事。”其二是:捐钱的人比不捐钱的人道德更高尚,多捐的比少捐的道德更高尚。一些挺陈派常说:你批评陈光标

阅读更多

红十字会万元大餐让慈善伤不起

上周,一张近万元的餐饮发票将上海卢湾区红十字会和红十字会系统推上风口浪尖。记者经过调查后却发现,作为一个非纯粹意义上的公益组织,中国红十字会的经费基本来自于政府,其接待费超标严格意义上说属于行政违规,而与滥用捐款没有关系(据4月18日《京华时报》)。 红十字会万元餐的问题到现在基本上说清楚了。其实伴随这个新闻始终的还有其他类似新闻,比如中石化购买天价酒的新闻,但在网友的关注度来看显然不如红十字会“万元餐”来得猛烈。有网友发起一个“是否再给红十字会捐款”的投票,其中仅有4%的网友选择了“会”。为什么会有这样一边倒的民意指责?究其原因还是由红十字会的性质决定的。红十字会是一个慈善组织,它身上寄托着捐赠者的道德和善心。因此我们不会把它和企业相提并论,对于红十字会,我们有着更高的道德要求,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遭到猛烈的抨击,这多少有点儿“爱之深责之切”的意味在里面。 激怒网友的不仅仅是万元餐,还包括事后处理。事后处理主要是两点,一是退回超支的费用,二是对卢湾区红十字会通报批评。这算是问责吗?我觉得这比罚酒三杯的伤害还小。我们又要老调重弹地提到违规成本问题了,这样轻飘飘的问责,不客气地讲,这不是鼓励工作人员行政违规吗?即便这次万元餐不是滥用捐款,那也属于三高消费范畴。这样的处罚起不到任何震慑作用。 红十字会在澄清事件的时候一直在强调就餐使用的是财政拨款,不是捐款,这里我倒想反问一句,你从来不说我们怎么知道?无论是财政拨款还是慈善捐款,我们对于红十字会各种款项的使用情况一无所知。很多时候误解源于无知,而如果这种无知是由被误解者人为制造的,那就是咎由自取。对于红十字会来说,公开行政支出是义务,公开捐款使用情况更是本分,否则任何的款项支出都逃不了瓜田李下之嫌。 日前,温家宝总理发言表示对道德滑坡深恶痛绝。那么对于一个以良心为旗帜的慈善机构,道德滑坡更是不能容忍的,因为这是对民众物质和情感的双重伤害。也是对刚刚起步的中国慈善信用的巨大伤害。万元餐说起来不是一件大事,但却因为红十字会的性质而得到了异乎寻常的关注。我们希望红十字会能够以此为契机,加强内部监管,接受社会监督,从制度层面化解民众的心结,而千万别像网友恶搞的那样,让神圣的红十字变了色、走了样。 不久前,李连杰创办的壹基金终于领取了公募基金的“身份证”。在整个争取的过程中得到了网友、媒体、政府以及企业家的广泛支持。壹基金的运作一定比红十字会要好吗?未见得,我想民众对二者的褒贬也许仅仅是因为一个原因:有没有公开透明的财政报告。 相关日志 2011/04/19 — 徐达内:“吃的是饭还是血?” (0) 2011/04/17 — 一顿饭吃掉9859元,捐款到了谁的餐桌上? (0) 2011/04/16 — 上海红十字会通报高额餐费事件称非救灾救助款 (0) 2010/11/02 — 乌有之乡:揭秘西方富豪“裸捐”的幕后潜规则 各种势力在博弈 (0) 2010/10/05 — “巴比”慈善晚宴,发生在“波将金城” (0)

阅读更多

徐达内:“吃的是饭还是血?”

一 作为一桩奢侈消费的“铁证”,“天价酒单发票”正在成为近两年来中石化(及其背后的中国油价决策者)面临的最大一场公众舆论危机。《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悉数加入,机关报、都市报不分你我,城市民众对中国石油企业积累的新仇旧恨,找到了新的宣泄口。他们似乎可以就此“顺藤摸瓜”,“坐实”罪状,推测、想象天价茅台与高涨油价的关系,甚至明斥暗讽中国发改委与垄断企业沆瀣一气、与民争利。 在过去的这个周末,中石化非但没能等到舆情平缓,反倒等来了“深喉”现身。周六,身处广东的《信息时报》在用头版头条宣告中石化广东公司总经理停职的消息后,又引用天涯网帖,称那位贴出发票照片、引爆本轮话题的报料人“周筱赟”继续发帖:“有一个在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担任领导职务的人,主动找到我,愿意充当‘深喉’……这次‘天价酒’事件之所以曝光,是源于中石化内部政治斗争。报料人背后就是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的非常高的高层领导。” 当晚,央视加力,新闻频道播出周筱赟受访录音,称“天价酒”事件曝光后,中石化广东分公司曾开会要求追查泄密人,“怀疑肯定是内鬼,一旦查出要严惩”,并要求“任何人未经同意情况下不得接受媒体采访”。 事情到此还没完。周日,中石化又遭当头一棒,包括《经济参考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内的各路媒体接力报道,称在北京郊区一处森林公园中,隐匿着一家由中石化投资8亿元兴建的和园景逸大酒店,“但在地图上找不到名称,入口处也没有标志……就像是世外的‘桃花源’一般。”据计算,中石化购买这块地时的平均价格仅为每平方米1050元。有报道称酒店工作人员如此应答:“这片地是发改委给的,旁边四合院是发改委的培训中心。” 因为一张购酒发票而被步步挖出的这些故事,汇聚在了今日各门户网站的首页上。在新华社发布的一周网络热词中,“天价酒”的热度已达最高。时评家的主流意见是,一定要保护好那位揭发中石化丑闻的“深喉”、“内鬼”,保护公民举报权(刊于《新京报》《扬子晚报》等)。《广州日报》发表评论称:“在公众眼中,如果这种人也算‘内鬼’的话,这种‘内鬼’是‘益虫’,多多益善。而国企的真‘内鬼’,恰恰是那些一掌遮天,为所欲为,为满足私欲而损害了人民利益的‘蛀虫’!”。新华网推荐盛大林的文章,建议“对中石化广东分公司抓‘内鬼’的做法,相关调查部门同样应该进行查处。对这种行为,要像地方政府瞒报事故矿难一样,罪加一等!” 对比这些充满激愤的评论,央视评论员还表现出了对能源大局的忧心忡忡。在周日晚间的评论中,杨禹批评中石化现代企业制度缺失:“我们不能要求公众把这两件事(‘天价酒’和上涨油价)分开考虑……公众若能理解成品油定价等国家能源战略,是一件有益的事情,但承担职责的具体企业在管理问题上出现这样的硬伤时,就不太容易使公众对能源战略形成共识。” 《扬子晚报》今天将这幕丑闻连续剧形容为“中石化领衔主演”,将那位泄露天机的“深喉”形容为谍战剧中的“余则成”,版面中加注了一句“别忘了这一幕”——温总理与网民交流时说: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二 红十字会身上应该流着慈善的血液,现在这一点也遭到了怀疑,原因也是一桩“奢侈消费”的铁证。 上周五下午,一张上海市卢湾区红十字会餐饮发票的图片在微博上开始流传。发票显示,2011年2月28日,这家公益组织机构在一家名为“慧公馆”的高级餐馆内付款9859元。那些原本就隐藏在官办慈善组织背后的阴影这时尽数显现。网民指责:“你们吃的是饭还是血?”谴责声浪一时联手天价酒单风波,成为民众抨击社会不公的双行线。 周六,根据上海媒体报道,该市红十字会通报“卢湾红十字会高额餐饮费”调查及处理情况,称资金开支渠道为工作业务经费,非救灾救助款,并已责成对超过公务接待标准部分的7309元人民币由个人承担,予以退回。 但这次善后并未平息风波。在《南方都市报》上,刘洪波将整件事形容为“区红十字会胡吃海喝,市红十字会不了了之”:“发布信息遮遮掩掩,开支定性模模糊糊,追回超标部分,更是曲线认可其‘商洽吃请,吃请顶格’的合法性。与事者可得保护,相关机构可得平安,但难道人们真的傻到不知你们在窃笑?”《长江日报》评论员更是直接要求“有进一步的严厉措施”:仅仅是系统内通报批评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向公众公开道歉,除此之外,机构相关负责人需不需要引咎辞职,机构本身需不需要改组和整顿,都不能排除在处理措施之外。 《京华时报》头条评论得到了新浪推荐,作者呼吁“对公众有个彻底的交代”,并批评红十字会作为官办慈善机构的“官气”:“面对公众的质疑,只一句‘超标准公务接待’这样倨傲的解释,恐怕并不能弥合高额餐饮费对自身公信力的伤害”。搜狐推荐的评论亦感叹“高额餐费一退了之是对爱心的再次亵渎”:“当红十字会的工作业务经费可以变成‘天价宴’发票时,等于又一次无情践踏了公众的善行与爱心。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再顶一下高调善捐的陈光标,尽管他不无作秀成分,但他的每一次捐款总是落到实处的,一笔笔都送到了被捐者的手里,没有被什么‘中间环节’回扣、截留、挪用、私分、挥霍等后顾之忧。” 根据今日《山东商报》引用的统计结果,“天价饭费致信任危机”,因为有调查显示,已有九成网友不信红十字会。不过,在记录网友“一边倒指责”的同时,《京华时报》也试图还原事件:“作为一个非纯粹意义上的公益组织,中国红会的经费基本来自于政府,其接待费超标严格意义上说属于行政违规,而与滥用捐款没有关系。”对于此事对中国公益界造成的信任危机,出面专家则呼吁网友保持理性,并希望尽快解决体制问题给中国公益透明化工作和努力带来的困难。 三 无独有偶,一群民间公益人士的行为也在这个周末成为公众辩论焦点。 亦是上周五下午,一辆从北京开往吉林的满载500余只待屠狗的货车被志愿者拦截,警方和动物卫生监督部门闻讯前来,调查后称,该车持有真实有效的检疫运载证明,但志愿者坚持要求解救。经过15小时僵持,这500余只狗被一家名为“乐宠控股”的公司与上善基金会各自出资5万元买下,并送往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基地救助。 但事情远远没完。在央视上出镜的志愿者强调,这些狗一看就不是“合法来源”,但在高速公路上强行拦截货车是否妥当,对此问题的争论已是沸沸扬扬,这些爱狗人士被指责为“严重威胁交通安全”、“侵犯他人合法财产权利”(《新京报》:《救狗事件:讲爱心也要讲法律》;《北京晨报》:《“拦车救狗”:岂能乱施道德私刑》)。而后,因为有消息称,被解救下来的这500只狗大多数并非宠物犬,而是“土狗”,不太会有人来领养,这些志愿者的行为更加被评价为“爱心泛滥”、“以爱之名行更大伤害”。 根据昨日《北京晚报》头版的说法,“520只被救狗引发大争论”:爱狗人士对520只狗的获救欢欣鼓舞,另一些人则谴责志愿者在救狗过程中做出的违法、危险的行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家畜贩卖运输”的言论,也不乏支持者。最终,一切争论的焦点都指向了“法律”:在高速路阻拦运货车涉嫌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围堵限制货车活动涉嫌强迫交易罪,但当虐待动物、偷盗宠物这类事发生时,却找不到法律这个靠山了。而根据《山东商报》引述腾讯网和凤凰网调查,支持“拦车救狗”的人数与反对者大体相当,且双方观点针锋相对。 事实上,包括一些名人在内,两派人士在过去两天里使用非常激烈的语言,在微博等网络平台上互相抨击,代表论调是“你连狗都不爱,你还会爱人么?”和“只看到你们爱狗救狗,怎么不去救人?” 《南方都市报》今日引用网友言论,称还有一些参与救狗者正在怀疑乐宠和上善基金有“贪功”之嫌,因为“当时现场很乱,是有动物保护协会和义工团的人在收钱,但也没说是借钱还是募捐,可能是留名的就算借款,没留名的就算募捐了。”一篇反思帖《救狗24小时》得到摘录,作者承认当时“情感大于理智”:“当时微博上流传的是这车狗有很多宠物狗……后来发现,整车的狗里除了网络上的那只小哈士奇以外几乎全部是土狗……这些狗如何安置?这样的狗收养几率有多大?这些狗存活几率有多大?没有人愿意去面对500条狗的未来。” 除这些讨论外,亦有媒体重点探讨动物保护主义。腾讯“今日话题“栏目昨天主持“有关吃狗肉的虚拟辩论”,提供五轮观点交锋。《东方早报》今发表评论《动物保护主义不应是偏好》,称“本来占据道德优势的动物保护主义,以这个事件为标志,在某种意义上已陷入合法性危机”。《南方都市报》亦刊专栏文章,建议“狗是狗非面前,请淡定”:“作为个人,我希望法律能有所作为,对狗权给予特殊关照。不过我也知道,其中将牵涉极为复杂的伦理和文化习俗问题,短期内无望解决。当此之际,爱狗者与普通人最好各退半步,多一份理解和容忍,淡定些。” 另一些评论员赞扬救狗者的善良一面,如《长江商报》所说的“过可议,情可悯”。在这500只狗原本要命丧厨房的吉林,《新文化报》今天发表评论,称赞双方的交涉与碰撞可普及常识、巩固多元价值理念,同时对救狗者的“偏激行为”表示理解:“因为不如此就不足以引起公众的关注。” 相关日志 2011/04/18 — 南都社论:身陷丑闻,中石化以何自证清白 (0) 2011/04/16 — 上海红十字会通报高额餐费事件称非救灾救助款 (0) 2011/04/17 — 一顿饭吃掉9859元,捐款到了谁的餐桌上? (0) 2011/04/15 — 上海卢湾区红十字会万元餐饮发票曝光 (1) 2011/04/14 — 南方日报: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巨额公款购茅台拉菲 (0)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S词条】梅大高速塌方事故

【CDTV】“目前社会上也有一些人对城管工作是有一些偏见和误解的”

【翻车现场】35岁的“老年青年人”被优化,60岁的“青年老年人”再就业

四月之声(2024)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