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图党:要的差不多
详见图
阅读更多中国住房一直因为价格高昂难以负担而为人诟病。因此,高昂的房价使得中国居民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房价也是中国舆论场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然而,2021年随着恒大等房地产商的债务暴雷,引发了一系列对中国房价能否继续维持高位的质疑。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6 月 29, 2010
房租上涨不是房价下挫惹的祸 2010-6-21 地产画报 在商品房成交量下降后,有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房租上涨,多个重点城市的住房租金明显上涨,北京、天津、大连、沈阳、杭州等城市的房租涨幅超过10%。北京四五月间住房租金价格同比上涨20%以上,部分地段好、交通方便的房源涨幅更高达50%,租赁均价达到每月3000元,使北京租售比回落至1∶565。 有人认为是房价下跌惹的祸,楼市新政后房屋租赁需求提高,从而导致租赁价格提高。次要原因包括进入大城市人员增加、动拆迁周转户增加,CPI上升预期使房东提价等。 认为房价下挫导致房租上涨的看法极其错误。 房租反映的是住房的刚性需求,与实体经济、收入与通胀等因素挂钩。当某个城市的刚性需求居高不下,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员能够或者愿意承受高房租在城市居住,这说明该租房者的收入可以弥平高房租。房屋租金的高低与收入密切相关,通常而言,租金占据收入的10%到30%,极端者可以高达50%。一旦超过极限,租房者无法承受高租金,有两个选择:一是转向低租金住房或者隐性降低租金,这些城市群租、胶囊公寓等低租金房将大行其道;二是租房者离开高租金城市,使这些城市空心化。 房屋租赁市场由消费者的收入主导,而不像商品房能够由投资者的收益预期主导。在消费品市场在高中低端要求,租赁市场同样如此,不同的租赁房满足不同收入人群的要求,一旦房屋租赁高高在上,消费者只能闻风而逃。 这与商铺较为相似。虽然商铺价格民也会产生泡沫,但泡沫远不如商品房大。原因就是商铺价格最终要与实体经济相连。开发商当然可以为商铺开出天价,但最终要由商铺的购买者或者承租者买单,如果城市、区域的商业不发达,或者商铺区域位置不佳,就会沦为死铺,乏人问津,投资者不得不自认倒霉。 投资商铺者需要的是对于某区域未来实体经济、商业生态发展的把握,需要经过实体经济的考验,而不能像商品房一样,卖弄增值预期忽悠接盘者。如海宁皮革城发展势头旺,隔年商铺租金翻番,以至于产权拥有者惜售,但租金超过承租者出售皮革的毛利时,或者皮革产业下挫时,商家便不再进入该商业领域。 与单纯的资本市场泡沫不同,房租也好,商铺也好,最终与实体经济相连,与收入挂钩。 目前一线城市房租价格上升,是房东对承租者承受能力的试探。如果房东上涨30%,而租房者依然趋之若鹜,就说明以往低估了承租者的承受力,此时以往的商品房投资者就会转型成为寓公,靠收租弥补商品房投资成本。如果房东上涨10%,问津者了了,房东提高租金的如意算盘就会落空。目前调查的情况是,大部分承租者无奈承受租金上涨的压力,这既说明我国法律缺乏对承租人的保护,也说明上涨幅度在承租者的临界点以内。 房租上涨成风,承租者大多无奈接受,这就说明在商品房投资主导的时期,租金价格被人为抑制,我们有可能低估了部分高收入者的承租能力,低估了承租人希望在大城市发展的意愿,也低估了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通胀情况。 在房地产市场价格体系的常犯错误相辅相承,或者把商品房当作一般的消费品,认为跌30%就能止住。事实上,房地产作为最重要的投资品,一直以风险与收益预期作为定价依据,只要银根浸水、融资杠杆长、接盘者多就能涨上天;或者把租赁房当作资产泡沫的源头,要知道,租赁价格是人们收入与经济环境的体现,不可能脱离实体经济的环境涨到天上去。 北京租赁价格上升,实在是因为太多的人希望在资源过度集聚的大城市或者发展,以承受高租赁价格的不公待遇为代价。而与房屋成交量下挫、房产新政毫无关系。相反,房产新政出台,倒是让真正的需求与租客承受力水落石出了。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 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imes | 6 月 29, 2010
中国沈阳一个住房建筑工地。 照片来源:路透社 作者 肖曼 中国一线大城市地方政府从今年五月开始,出台一系列遏制房地产市场火爆,房价暴涨的政策,两个月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交易量下降,一些新推出的楼盘甚至出现“零成交”,但普通老百姓等待的房价下跌,还没有真正出现。今天公布的最新调查显示:98%的北京居民认为房价过高,54%的家庭不打算买房,其中部分家庭认为房价已高过承受能力。 中国一线大城市房地产商和等待买房的老百姓之间的“房价博弈”正成为时下中国大陆社会经济领域正在“演义”中的看点。一方面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新推出的房地产楼盘,不仅不再有两个月以前的种种“风光”,而且遭遇冷遇,“零成交”越来越多,今年6月以来,上海456个楼盘中有66个楼盘“零成交”,其中曾经涨幅较大的外环外楼盘佔7成。除了普通住宅「零成交」,针对高端客户群的豪宅也开始面临「零成交」尴尬。数据显示,均价在每平方公尺人民币5万元以上的上海豪宅共有9个楼盘「零成交」。甚至二手房的部分仲介中,也出现「零成交」。截至上周,上海新房的库存面积为578.91万平方公尺,创下今年以来新高。 但“零成交”的压力尚未足够大,还没有促使房价出现明显的下降。而从消费者来说,现今的房价仍然是高不可攀。北京市统计局、中国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今天公布调查结果,98%的北京居民认为房价过高,54%的家庭不打算买房,其中部分家庭认为房价已高过承受能力。另外,在中央政府出台抑制房价高涨的「国11条」和北京市出台「实施意见」后,中低收入居民家庭期望房价下降后再购房。 这次调查发现,北京市拥有房产的居民家庭占72.8%,租屋和借住亲朋好友住房的家庭分别占24.4%和2.8%。但只有22.5%对目前的住房表示满意。对北京市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总体满意和比较满意最高值仅30.1%, 71.3%的受访居民建议增加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房源,扩大供应量。 调查显示,北京居民对开发商囤房捂盘、哄抬房价等违规行为深恶痛绝,近九成受访者建议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和违规处罚力度。 北京市统计局6月中公布的数据还显示,目前北京六环路以外住宅期房每平方公尺约1.2万元,四环路内住宅期房均价每平方公尺近3.5万元。 tags: 社会 – 经济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staff | 6 月 19, 2010
人们猜测,中国房地产新政会因为实体经济紧缩戛然而止,地方政府出台的温柔新政加剧了这一预期。但6月13日中国七部委联合出台政策,加强公共租赁房建设,使另一种猜测更加接近真相,中国的房地产改革绝不会停止,在经历了权贵与市场的结合之后,中国房地产试图转向以保障房与普通商品房为主。 经历了8年的时间,中国房地产转向市场化之初的目标,以保障房与普通商品房为主体。根据中国《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要求,主要目标是抑制高房价。建立保障住房体系抑制高房价需要前提,即各地区的保障房建设达到本地的30%以上,最终与普通商品房联合达到70%的比例,使消费品定价成为市场的主导,使投资主导的定价体系彻底边缘化。 保障房建设可以挽救突然消失的钢铁、家具等行业的订单。大规模建设保障型住房还有支撑实体经济的作用,通过保障型住房消化钢铁、水泥、家具等行业的生产能力,如此一来,与房地产相关连的60个左右的实体经济行业不会随着房地产新政一跌到底。 保障型住房的建安成本要比高档商品房低得多,这也就意味着,钢材、水泥等价格将在去年基础上大幅回落。这正是中国经济所需要的效果——与其让资源出口国坐享中国泡沫财富,为什么不主动挤除泡沫压低价格,让中国的中低收入阶层享受到价廉物美的商品? 建设保障型住房一直在经济适用房与公共租赁房之间纠结,许多中低收入阶层希望得到拥有产权的经济适用房,但事实证明,经济适用房是各方寻租的渊薮,在信用度极差、寻租不断的市场,推出经济适用房是致命的,经济适用房最终可以拥有产权,成为国有企事业单位福利分房的大好借口,是对诚实的低收入阶层的致命掠夺。 围绕经济适用房的丑闻从未断绝。 一直被视为中国经济适用房失败标本的北京天通苑小区,6月初又被曝光,4-5年前建成的房屋大量空置,几次倒手、补足综合地价款可以从经济适用房转为商品房。新的案例是新华社报道的陕西眉县首批分配的610套经济适用房中,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占了绝大多数,而分配给城区两个社区居民的名额只有22套。《南方都市报》报道深圳7000套保障房拟以每平方米4800元的低价分给公务员,2009年侨香村和深云村两处住房项目已经基本竣工,600多套经济适用房用户已经入住,7000多套福利房却至今未见处理。而延安市宝塔区的很多经济适用房单套面积大大超出国家有关规定,一些经适房单套面积甚至达到270多平方米,当地中低收入家庭只有“望楼兴叹”,高收入者高价倒卖获取差价。 就冲着经济适用房从诞生以来丑闻不断,冲着丑闻主角从未被惩处,就可以推断经济适用房将来依然会是寻租之源,是官员利益渊薮,是无耻的高收入者虚开证明占用社会廉价资源的大漏斗。 建设公共租赁房可以提高保障效率,最重要的是,公共租凭房租用者不可能拥有产权,他无法到市场上以商品房价格进行套现,这是目前中国最重要的暴利来源之一。没有产权,寻租者就失去了大部分兴趣。 当然,寻租者可以得到公共租赁房的租用权转租获利,但此时,他们获得的只是租金收益,与商品房出售的资本利得不可同日而语。从激励机制上切断了大寻租者的兴趣。寻租者租金减少而风险增加,由于公共租赁房的居住者均为低收入阶层,会自然形成民间监督,而不是像北京天通苑这样的经济适用房,寻租者、失信者可以轻松在其中找到同道中人,可以毫无羞耻感地获得不当收益。 经济适用房与公共租赁房的不同在于,政府可以通过经济适用房收回成本,但公共租赁房无法收回成本。 必须首先清楚基本概念,通过保障体系收回成本甚至赢利的想法就是可耻的,保障品是公共产品而不是商品; 其次,通过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土地收入与税费,可以解决政府预定的保障房建设规划——按照住建部2009年5月颁布的《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的通知》,2009年要解决26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其中,新增廉租住房房源177万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83万户; 最后,目前江西等地通过降低地价让开发商配建公共租赁房,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何不能推而广之? 保障住房一度退出历史舞台,被证明是个极大的错误,而保障住房体系以经济适用房为主体,同样是个错误,在经济适用房身上结合了官商勾结、权力寻租的影子。在人口众多、信用不彰的国家,提高住房保障效率,减少监管层级,让低收入阶层有起码的尊严,比什么都重要。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 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
阅读更多发布者xzh333wzxc | 6 月 10, 2010
房价调控只是利益集团的博弈 到底是谁推高了房价,又到底是谁从中获益了,这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公众,磨破嘴皮也说不到一块去。 在这种情形下,有一位专家泄了密,密级当可定性为“绝密”。 在6日召开的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成立大会暨2010北京房地产论坛上,社科院工业经济所研究员曹建海说,我国房屋严重过剩,我国经济发展前景需要把房价打压下来。“我国的房价90%由政府决定,10%由市场决定,既得利益集团必须做出让步。”(新华网) 曹建海研究员的这番话传递这样几个重要信息: 1、房价的决定90%在政府手中,因此是政府推高了房价,对高房价产生的恶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既然房价90%由政府决定,高房价中至少90%的利益让政府拿去了,换一句话说,政府是中国房市的最大既得利益集团。 3、目前政府调控政策的绝对对象不是政府自己,而是拥有房价10%决定权的群体,那就是买房人和炒房人。理由1,从宏观上,曹建海认为,我国房屋严重过剩,我国经济发展前景需要把房价打压下来。理由2,从微观上,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并不是价格问题,而是财富转移机制出了问题,现在的状况是把未买房人的财富转移给了买房人和炒房人。(没有流入政府腰包) 4、90%的决定权PK10%的决定权,必须做出让步的是买房人和炒房人。 5、这次调控与既得利益集团有关,是既得利益集团内部的利益再调整,是一次把“10%由市场决定”纳入政府轨道的“暴力”的行动,因此这不仅与既得利益集团之外的人没有任何关系,而且既得利益集团之外的人也别梦想从这次调控中获得任何好处。 6、综上所述,这次房产调控只调整了利益格局,对高房价不构成任何威胁。原来有能买房炒房的人照样有能力买房炒房,原来买不起房子的人还是买不起房子。 如果曹建海研究员透露房价决定权比例数是真实的,那么大多数中国人就别再瞎起劲了,房价调控只是利益集团的博弈。两个既得利益集团,一大一小,一个官方一个非官方,分歧是暂时的,利益是永恒的,得以成为既得利益集团,就是成功地把大部份中国人排除了在外。 2010年6月8日 附专家:中国房价90%由政府决定 利益集团必须让步 “十几天前我还担心此次国务院的房地产新政无法推行下去,但现在看,新政能够推行下去。”在6日召开的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成立大会暨2010北京房地产论坛上,社科院工业经济所研究员曹建海这样说。 曹建海认为,我国房屋严重过剩,我国经济发展前景需要把房价打压下来。“我国的房价90%由政府决定,10%由市场决定,既得利益集团必须做出让步。”曹建海甚至做出了到2012年北京房价要有50%左右回落的预测。 与会的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也对房地产市场看空。他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并不是价格问题,而是财富转移机制出了问题,现在的状况是把未买房人的财富转移给了买房人和炒房人。如果新国十条能真正落实,房地产市场将发生根本性转变。本报北京6月6日(新华网)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