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网文

周杉:美國人對過去的中國更感興趣

明鏡記者柯宇倩/1849年,在淘金熱潮下,中國人首度大批抵美,然而直到1990年代,美國的華裔文學才開始獲得發展。即使在美國定居多年,華裔作家筆下寫的仍是中國、主角也多為華人,研究美國華人作家的紐約市立大學巴魯克學院(Baruch Colleg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英語系教授周杉(Eva S. Chou)對《明鏡》分析,在美國華裔作家的作品中經常能見到作家自己的成長背景,而或許這些人都有份對於中國歷史的責任感,因此作品有著濃厚的中國味。 50至90年代兩代表作家:黎錦揚、Louis Chu 不過從1950年代晚期至1990年代,仍有兩位值得注意的華裔作家。一位是黎錦揚(C. Y. Lee),他是二次大戰後最早以英文撰寫中國人題材並成功打入西方西方文壇的華人作家。 黎錦揚1917年出生於湖南,1941年畢業於西南聯大,但他並非淘金熱時期到美國的移民。1943年,黎錦揚為了逃離二次世界大戰而赴美,1947年取得耶魯大學戲劇碩士,畢業後,黎錦揚為舊金山的一份中文報撰寫英語專欄,因此搬到舊金山中國城。 1957年黎錦揚出版了第一部英文小說《花鼓歌》(Flower Drum Song),這部作品以舊金山為背景,描述華裔移民與第二代的觀念衝突,此書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且被改編為百老匯音樂劇及電影。 黎錦揚尚有自傳《躍登百老匯》、《憤怒之門》、《太平天國》、《金山》、《中國外傳》等共11部作品,其中有描寫六四天安門事件的、描寫太平天國洪秀全戀愛故事的,都充滿濃厚的中國味。 第二位華裔作者為 Louis Chu。Louis Chu 1915年出生於中國台山,後移民至新澤西,在紐約大學取得社會學碩士。1961 年 Louis Chu出版了《吃一碗茶》(Eat a Bowl of Tea),這也是他唯一的一部作品。剛開始,此作品並未發揮影響力, 1979年重新出版後作品才受到關注,只是 Louis Chu於1970年逝世,來不及見到《吃一碗茶》獲得的成功。 《吃一碗茶》在1989年被改編成電影,故事的背景是紐約中國城,主人翁則來自廣東人,故事探討了美國的移民法與華裔移民的“單身漢社會”現象,至今仍是研究華人移民者的重要參考作品。 美國華裔文學90年代起飛 1990年,華人英語文學開始快速發展,這時期發跡的作家也較為現代人所熟知,這些作家的作品經常登上《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華爾街日報》的書評版。如黎錦揚、Louis Chu般,之後的華人作家也多以中國、移民作為書中人物的背景,周杉在會後接受《明鏡》記者採訪時表示,如今的美國華裔作家約有一半在中國出生、一半在美國出生,當然,每個作家的寫作方式都不同,如任璧蓮(Gish Jen,本名Lillian Jen)的文章很有個人風格,她將本身的幽默感融入對話中,但就算是美國出生者,如華裔第二代的任璧蓮,其作品也經常與中國移民有關。 任璧蓮的父親是一位被國民政府派到美國的水利工程師,母親則是來自上海富裕家庭的美國留學生。後因共產黨掌控大陸,任璧蓮一家便留在美國。她出生於紐約長島,目前居於波士頓。任璧蓮1977年畢業於哈佛大學英文系,幾年後,任璧蓮進入愛荷華大學作家寫作坊學習創作。任璧蓮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為1991年出版的《典型美國人》(Typical American),該作品入圍美國書評小說獎(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for Fiction),獲得很大的反響。 受到父母成長背景的影響,《典型美國人》以幽默、諷刺的筆調,描述1950年代來自上海上流社會的張家三口,在追求“美國夢”時的奮鬥歷程。故事探討了價值觀的衝突、身份認同,而張家從一開始對“典型美國人”提出質疑,到最後自己卻成為其中的一份子,令讀者反思所謂的美國夢、物質主義、自由等概念。任璧蓮的作品經常探討少數族裔的身份、認同問題。 周杉對《明鏡》表示,對於不是在美國出生的華裔作家,如哈金、裘小龍、李翊雲來說,受到中國的影響更大,如1989年對此三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時間點,也或許因為這些作家都有份對中國歷史或文化的責任感,因此作品中多透露出中國氣息。 華裔作家哈金(Ha Jin)的本名為金雪飛,1956年出生於中國遼寧省,父親是一名軍官。哈金14歲時曾加入解放軍,並在朝鮮族村落駐紮過半年的時間。1985年哈金赴美,隨之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也使得哈金決定留在美國。哈金曾於麻州波士頓大學寫作班學習寫作,如今他是這個寫作班的授課教授。 哈金的小說曾獲眾多文學獎項,其特點在於能僅用幾頁的篇幅,便創造出一個虛構的世界,哈金也擅長描寫細節,其小說多以中國為題材,有從軍經驗的他,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好兵》(Ocean of Words,1996)、長篇小說《戰廢品》(War Trash,2004)都以軍隊為背景,小說外,哈金也出版詩集。 李翊雲(Yiyun Li)則是1972年出生於北京的華人作家,2000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免疫專業碩士,但隨後發現自己對寫作感興趣,因此2002年進入愛荷華大學作家寫作坊,2005年獲藝術創作碩士學位,目前居於加州屋崙市。 李翊雲2005年時出版英文短篇小說集《千年修得共枕眠》(A Thousand Years of Good Prayers),故事背景多為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描述社會中各行各業人物的足跡。2009年出版長篇小說《漂泊者》(The Vagrants),述說中國文革時代的背叛故事, 2010年則推出短篇小說集《金童玉女》(Gold Boy, Emerald Girl)。 在華裔作家中,裘小龍(Qiu Xiaolong)較特別,他的寫作以偵探小說為主,其上海刑偵隊長陳超探案系列小說已被翻譯成法、德、意、瑞典、丹麥、挪威、中、日等語言出版,並獲得多項小說獎。 裘小龍1953年生於上海,父親在文化大革命時因為因經營香水生意被打成右派, 裘小龍自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後,1988年進入密蘇裡州聖路易斯市的華盛頓大學,獲比較文學博士,後留校任教至今。 裘小龍80年代曾以中文創作詩歌,1989年六四事件後裘小龍決定移居美國,並開始用英語寫作,他的第一本長篇英文推理小說《紅英之死》(Death of a Red Heroine)在2000年出版,背景設定為六四天安門事後剛過、1990年代的上海,故事追查一名女勞模關紅英之死的背後案情,其中的陳超探長企圖改變西方人對中國人的形象:知識份子,喜愛陸游、蘇東坡,裘小龍將他命名為“詩人大偵探”,在陳超的探案下,陸續揭發了性醜聞、貪污等問題。 用英語寫作,對母與非英語者來說,首要克服的就是如何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至於在美國讀者心中,作品原本就以英語寫成或是翻譯來而,差別不大。周杉對《明鏡》指出,美國人對於翻譯過來的華文作品,或是直接用英語寫成的華人作品,接受度都一樣,實際上讀者自己也分不太清楚,只會因作品類型不同而有不同的市場,如裘小龍寫偵探小說,符合大眾口味,其他華人作家的成績也不錯,但比較文學性的作品接受度可能低一些,因此用哪一種語言書寫,更大程度取決於作者自己。 “比如馬建住在英國居住多年,仍然堅持用中文寫作,他認為只有中文才能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他的太太是懂漢語的英國人,給他的作品翻譯。”周杉說。 與中國有關的小說,不只海外的華裔作家在寫,身處中國的作家也在寫。周杉對《明鏡》表示,在美國寫中國,或許能從一種更客觀的角度來書寫,這也是海外作家的優勢。不過,許多美國華裔作家筆下的中國,都非現代的中國,周杉指出,裘小龍曾說,他必須回顧更早時期的歷史,才能更瞭解現在的中國,例如要探討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就該回到50、60年代,檢視當時的歷史事件是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 另一方面,周杉表示,美國人也對過去的中國更感興趣,例如哈金背景年代較現代的《落地》一書,獲得的反響就較不如他的其他小說。 不過,從幾位華裔作家的身上,能看出他們試圖在題材、人物上做轉變。周杉對《明鏡》舉例,如上述的《落地》,就可感受到哈金已開始嘗試一些可能沒那麼受歡迎的寫作方式和題材。“《落地》講的是美國的事,每篇都很短,不太像小說,如果不熟悉這種文體的讀者,就比較不能接受。” 此外,周杉指出,任璧蓮的最新小說《世界與鎮》(World and Town),主角孔海娣(Hattie Kong)便不純粹是一個華人,而是一名中國父親與美國傳教士母親生下的混血兒,孔海娣因丈夫逝世搬到新英格蘭河湖鎮(Riverlake)後,認識了一個柬埔寨移民家庭,故事便圍繞在孔海娣與柬埔寨家庭的新生活與世界的變遷上;由此見到幾位華人作家正跨出嘗試性的一步。 周杉表示,任璧蓮(Gish Jen,本名Lillian Jen)的文章很有個人風格。圖為任璧蓮。

阅读更多

陈希同在新书中否认对其贪腐指控

陈希同在新书中否认对其贪腐指控 陈希同在新书中否认对其贪腐指控 前中共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在一本即将出版的新书中挑战对他的指控。 路透社得到了该书的新书样本。 今年82岁的陈希同1995年被指贪污被撤职,并在1998年被判监禁16年。 在今年薄熙来被撤职前,陈希同案是中国发生最大的政治丑闻。有观察家说,陈希同反对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成为中共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在1989年北京发生学生抗议以及六四镇压时,陈希同正好担任北京市长。 据路透社报道,在六四事件23周年前夕陈希同在一部即将出版的新书中否认对他的腐败指控以及他在1989年六四镇压中的作用。 这可能引起争议的书将在香港出版。陈希同在书中提到对他的腐败和滥用职权指控说,那时文革以后涉及高层领导人最严重的不公平审判。 虽然陈希同关于1989年六四事件以及其被整肃的说法将会引起争议,但能让人看出诸如陈希同和薄熙来这样的高层领导人受指控几乎都和更广泛的政治斗争有关。 陈希同说,在权力斗争中,任何事情均会发生。对手会用一切卑鄙手段去夺取权力。 他否认自己参与了权力斗争,否认参与策划反对江泽民。 这本即将在香港出版的新书包括陈希同接受曾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员的姚监复的一系列采访。 评论说,陈希同显然认为他在六四镇压中的作用被夸大。

阅读更多

中共十八大常委十六人候選名單

任慧文/ 《信報》 今年中國政壇最受注目的是,中共將於今秋或秋後召開十八大,進行最高領導層換屆,產生第五代接班人,亦即新的政治局常委班子。 據北京消息人士透露,雖然中共十八大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已對十八大常委班子候選人進行兩次考察、考核、評議,但黨政軍內部對新一屆常委班子人選仍然存在分歧,真可說是組建十八大常委班子波折重重。 不過,中共黨建專家認為,十八大籌備工作領導小組不會忘記鄧小平1992年南巡發出的政治囑託:「中國問題的關鍵在於共產黨要有一個好的政治局,特別是好的政治局常委會」;「要選拔德才兼備的人進班子。真正關係大局的是這個事」。籌備小組應會再對政治局、政治局常委候選人進行考察,力求把最好的人選送進十八大。 入常「民意」 仍有分歧 消息人士說,去年10月在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上,中央政治局已草擬一份十六名十八大政治局常委候選人的名單,依次為習近平、李克強、李源潮、王岐山、令計劃、張德江、張高麗、劉延東、劉雲山、汪洋、胡春華、周強、孫政才、俞正聲、孟建柱、薄熙來,由出席的中央委員和中央候補委員共三百六十五人進行模擬選舉;選舉結果以得票多寡為序,前八名為王岐山、習近平、李源潮、劉延東、薄熙來、令計劃、孟建柱、胡春華。 今年3月至4月,由現屆中央委員、中央紀委、現屆全國人大常委、國務院國防委員、中央軍委、各民主黨派中央和省級委員等六個方面,對中央草擬的一份三十五名十八大政治局委員候選人進行第二次考察、評議,評為優良、及格的,除軍方的四名候選人外,還有八名:習近平、李克強、李源潮、劉延東、王岐山、令計劃、孫政才、孟建柱;對中央草擬的一份十五名十八大政治局常委候選人(薄熙來已不是候選人)進行第二次考察、評議,評為優良、及格的只有三名:習近平、王岐山、李源潮。 中共黨建專家指出,從內部選舉和考察來看,黨內外對常委人選分歧較大,認為最有資格當常委的只有習近平、王岐山、李源潮三人;其次是李克強、劉延東、令計劃、孟建柱、孫政才、胡春華六人。相信中央對六方「民意」會作參考,但不會完全認同。令中央感到意外的是,傳統可望入常的張德江、張高麗、劉雲山、汪洋、俞正聲五人的「民意」竟然都在九名之外。可見,組建常委雖然已排除薄熙來的干擾,仍是波折重重。

阅读更多

台灣出版薄熙來案書籍 在美熱銷

記者張凱勝/綜合報導 充斥性、謊言、權力的薄案,其謎樣般的內幕總是吸引讀者想一探究竟。而與薄熙來家族有關的書籍,近來在美國熱銷,一時洛陽紙貴,許多大陸團到中文書店搶購,當作「另類伴手禮」。而其中一本由台灣出版的書籍,運抵洛城僅兩天即銷售一空。  《東方日報》報導,洛杉磯一家中文書店經理表示,近期每天都有大陸旅行團專程前來購買與薄熙來有關的圖書及報章雜誌,陸客一進門就問「薄熙來今天怎麼樣?」由於大陸難以買到與薄案的相關書籍,他們只能趁赴美遊玩之便順道購買。  另一方面,有關外傳谷開來先前精神狀態不穩,並於去年11月英商海伍德死後幾天,突著少將軍裝出席由重慶警方主辦的一場會議。香港《臉譜》雜誌引述消息指出,有大陸記者已取得谷著軍裝照片,但不敢公開。消息又稱,谷若被認定有精神問題,對其量刑是一大利多,不排除是薄家的支持者故意放出風聲,藉此讓谷開來得以減刑。 台灣 中國時報

阅读更多

南京姑娘“姑娘忒高兴”火了

南京姑娘“姑娘忒高兴”火了 南京姑娘“姑娘忒高兴”火了 南京姑娘“姑娘忒高兴”火了 作者不详 (转自 《麻辣社区》2012年5月21日 )   从外面看,你很难相信“姑娘忒高兴”是个网上的“愤怒”青年 自4月10日菲律宾海军试图在黄岩岛抓扣中国渔民,中菲黄岩岛之争已经沸腾了一个多月。5月9日,网友“姑娘忒高兴”发了一条微博,问:“只要想一个问题,就算黄岩岛、钓鱼岛全打下来了,上面开采石油所得利润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相反你交的税里面要多一项战争税,你出去加油还是那么贵,你还要打不?” 这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有人说她说得在理,但更多的人骂她“卖国贼”。姑娘很不解:“我们这么多年,丢掉的领土那么多,他们似乎从来不知道。平时他们从不关心民生,一个黄岩岛瞬间让他们高喊‘保护领土完整’,表现得比谁都爱国。” 第二天,气愤之下的姑娘写了一篇三千多字的长微博:《致爱国者》。3天时间,这条微博转发量超过4万,在网上掀起了一股讨论“爱国”的热潮。随后,这条微博就再也看不到了。 “爱国癫” 戴着遮阳帽,穿着短裙,嘴上一抹鲜艳的口红。习惯了“姑娘忒高兴”在微博上的粗口,现实中反倒觉得她有些过分礼貌。 来到咖啡厅坐下,她三两下点了几个熟悉的菜,语速飞快,干净利落。就在钢琴声和闲谈声中,这位时尚性感的、看起来似乎和严肃的公共事务完全不挨边的姑娘,开始就爱国、民主和公民社会侃侃而谈。 说起自己过去的爱国行为,这位82年出生的姑娘笑了笑:“真的就是那么狂热。” 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美国飞机炸毁,三名同胞罹难,那时我还在上高二,全班哗然,大家要求罢课上街示威,学校未批,大家就罢上英语课,认为学英语是汉奸是卖国,英语老师站在讲台上不知所措。 校门外的天桥上,一群抗议的青年,呼啸从身边经过,其中一个人夺过一个女路人正在喝的百事可乐,愤愤然道:‘美国都炸了我们大使馆了,你还喝美国的饮料……’说罢,把那杯可乐重掷在地,一伙人丢下一脸惊恐的女路人,又喊着反美口号离去; 南大(南京大学)门口的肯德基的玻璃窗给砸开碗大的洞,被迫停业;晚上的鼓楼广场,南大的学生,头扎白布条,手里举着燃烧的美国国旗,他们沿着北京东路方向走着,一路全是叫好的围观者,这其中就包括泪流满面的我。 美国留学生躲在宿舍不敢外出,其他西方国家的留学生,见人先说自己不是美国人;电影院所有的美国电影无限期延长放映时间,作为一种无声的抗议;连续多日新闻联播里义正辞严的谴责,和满耳恸哭声,让我坚定地相信,美国是这个世界上最坏的国家。 作为一名南京人,因为75年前发生在这座六朝古都的那场残忍的大杀戮,我对日本有着一种刻骨的仇恨。上大学的时候,我开始接触互联网,认识了一群反日人士,我们自己花钱建了一个反日货的网站,我们把可以收集到的反日信息全部放在那个网站上,并且打印出来发给路人。 那时我的网名叫热血女青年,我真的很热血,把钓鱼岛的宣传资料在自习教室挨个发,学校的公告栏里,日本留学生吃饭的地方,都是我宣传的阵地。在讨论关于用日本还是德国技术的高铁的时候,我和朋友带着宣传抵制日本高铁的横幅在南京火车站收集民众签名,我们把日本首相小泉的头像PS在一只猪身上,然后传到网上,看到的人都大声叫干得好。我仰慕那个在靖国神社喷红漆的男子,心想若是自己一定也会这样做的;甚至对于强奸了日本女人的中国男人,我都觉得他是在为民除害,而从来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犯罪。那个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很爱国…… 英语专业毕业后,姑娘开始从事外贸工作,从而接触到很多外国人。刚工作时,她连“人权”为何物都不知道,只有一种出于本能的爱国心理——“外国人只要一说中国不好,我可以气得跳8米高。”说着,她激动地往空中挥手比划,“那时我的思想就是,中国再不好,也轮不到你们外国人说三道四。” “卖国贼” “但是,后来我醒了。”姑娘写道。 促使她“醒悟”的,是在了解一段每个人都缄口不言的历史后,觉得“一些东西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比如,上世纪80年代青年学生的反腐败运动,虽然有老师在上课时稍稍提了下,但语焉不详。 长辈们讳莫如深的态度在姑娘的心里豁了一道口子,这促使她后来不断地去找寻真相。“人就这样呗,你知道一点以后你就会追,然后就去了解很多东西。” “当你了解很多真相以后,你真的就会觉得你以前很SB,就是这种感觉。”她摇了摇头,声音低了下去。 在《致爱国者》中,她写道:“当你面对一群作恶却相安无事的人,这种醒悟会让你有种心碎之感……个人很难改变这一切的时候,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就会袭来,而此时重新睡去,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已经醒了的姑娘发现,微博开始成为大家“了解真相的地方”,逐渐取代官方媒体的地位。眼下,她把带着粉红色保护壳的手机凑到眼前,不停地移动手指翻阅微博,俨然一个“微博控”。 2010年8月就开始使用微博的她,真正在微博上关注公共事务,是因为钱云会案。“当时很多人关注这个案子,我就开始看了。”之后,她不断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去,南京护树行动、“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基本上热点都有关注”。 中菲黄岩岛争端发酵后,为黄岩岛不断高声呐喊的人们让她看到了“甚嚣尘上的民族主义”:“这个小小的黄岩岛,迅速准确地找到了你们(爱国癫)的G点,配合注射下爱国主义这大剂量的春药,让你们马上高潮,甚至呻吟……” 实际是,“这些高喊者,大多数连黄岩岛在南海的哪个位置,长什么样,怕是都不清楚。” 在讽刺高喊者为黄岩岛较劲并“号召”大家用脚投票、离开中国之时,姑娘被网友骂作“卖国贼”。 理性公民 由于《致爱国者》引起的关注,姑娘特地发了一条微博“澄清”:“一篇吐嘈长文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既然大家粉了我,那我的掰持一下,别以长文的风格去判断我。我是个典型的双鱼座,感性大于理性,直肠子,爱骂娘,有些自恋,时不时臭美一下,有点好色,说话有点黄,女流氓,小清新,二逼女青年,就是个分裂体,还有我是个话痨……” 现实中,姑娘说起公共事务,更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意味。抑扬顿挫的语调,情绪化的措辞,不是冷静地谈论,更像是发牢骚。“不要因为我写这个东西就觉得我是每天说很多正经话的人。”她笑了笑说,“其实不是。该生活的时候生活,该说话的时候说话。” 写出被她戏称为“大吐槽”的《致爱国者》,姑娘是为了表达她认为正确的东西,发出自己的声音。“我写这篇文章是想让大家回到一个理性思考的角度:我最应该关心什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对她而言更加重要。在超市买牛奶的时候,她看着别人手里牛奶的牌子说“不要买”,那个人听完她的话,就把牛奶放下了。 很多人并不肯定姑娘平时批评政府的言论。“为什么不能批评?”姑娘一拍桌子,“政府拿了纳税人的钱,是纳税人在养活政府。我没有制定决策的权利,那么决策出来以后,我觉得不好我就表达自己的看法,为什么不能批评?” 在姑娘看来,权利的维护与争取特别重要。她举了个例子:“英国有个男孩所在的学校规定,男生夏天不能穿短裤。那男孩就把妹妹的校服裙穿学校去抗议。很多男生都支持他,举着横幅‘BeCoolNoPants’(不要长裤,要清凉的短裤),其实这就是孩子们在维护自己的权利。权利是要靠人去争取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如果每个人都在乎自己的权利,每个人都喊‘我要我要我要’,上面有压力就会动了。动一点点就好。”她特意强调了“一点点”,“一个人不能撼动任何东西,但一群人就不一样。” 对她而言,微博的可贵之处在于放大了权利诉求,不同声音的汇聚与扩大为很多事情创造了解决的途径。比如姚晨姨妈拆迁,“姚晨她妈妈找到她,问她有没有办法。她也不知道怎么办,只能发条微博。姚晨的微博有多少粉丝啊,马上大家就都知道了。虽然她后来把它删了,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个事了,政府就有舆论压力了。” “说白了,爱国是最简单、最无害、能表现一个人正义感的东西。”姑娘说,“很多人一听‘岛’就觉得是很大的一个区域,甚至连黄岩岛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就高喊‘保护领土完整’。他只要用嘴巴说就行了,动了嘴就能表现出他的正义感。如果要他去为一个遭遇强拆的人呼吁,他会去吗?” 现在,你问这个曾经狂热执迷的姑娘“你爱国吗”,她想了想,说,“我觉得我挺爱国的,但不是盲目爱国了。”对她而言,爱国“与其说是呼吁保卫遥远的三平方米岛屿,不如说是保护自己脚下的三平方米土地”。 本台选刊网友来稿及网上时评类稿件。所刊文稿为一家之言,期望大家评头品足,也希望大家推荐稿件。摘选文稿以文明、理性、独立、多元为准则,本栏以此自励,并同大家共勉。 —法广编辑部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