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之许:中国压制反对人士的新手段
8月2日到8月6日,—胡石根、周世锋、翟岩民、勾宏国颠覆国家政权案—在天津上演,最终,在官方指定律师、拒绝家属旁听、精心安排境外媒体等措施之下,当事人认罪悔过,官方媒体大书特书,一场公开的秘密审判,一...
阅读更多发布者小熊维尼 | 8 月 9, 2016
8月2日到8月6日,—胡石根、周世锋、翟岩民、勾宏国颠覆国家政权案—在天津上演,最终,在官方指定律师、拒绝家属旁听、精心安排境外媒体等措施之下,当事人认罪悔过,官方媒体大书特书,一场公开的秘密审判,一...
阅读更多发布者老子到处说 | 1 月 4, 2013
刘云山周五在北京出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 《南方周末》与《炎黄春秋》事件引发热议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周五(4日)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树立政治意识。 刘云山称,对于党的基本政治路线、重大原则问题及重要方针政策,要有正确立场、鲜明观点及坚定态度。 此前一天,《南方周末》新年献辞被广东省委宣传部撤换修改一事引起议论纷纷,而北京《炎黄春秋》杂志网站随后突然被关闭则又引发各方质疑中共新政府政改的诚意。 除了树立政治意识,刘云山当天在北京出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时表示, 在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宣传工作还要树立服务意识和问题意识。 他说,十八大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 另一方面,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周五也在会议上强调,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刘奇葆并说,要提高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早些时候,中国人大通过法律推出实名制,加强网络控制,中国网民担心政府再次企图限制互联网言论自由,以及防止网民泄露官员贪腐和行为不检。 去年11月中共新一届常委亮相后,许多中国网民担忧前中宣部长刘云山成为七名政治局常委之一,对中国网络自由前景是一个险恶标志。 中国异见作家戴晴曾说,网络治安是刘云山颁布的新政策,当局为此花费大量开支,来控制网络。
阅读更多发布者老子到处说 | 7 月 10, 2012
发生在四川什邡的抗议事件在政府宣布停建钼铜项目后落幕。不过,这次因环境为题引发的群体事件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地所谓“90后”的积极参与有关。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如何从什邡看中国“90后”的政治意识。
阅读更多发布者12742440 | 5 月 12, 2011
青年政治意识的觉醒 (2011-05-12) 早报导读 陈惠华宣布不再参选 下届大选结局如何 取决于很多因素 不及杨荣文受欢迎 陈惠华不感失望 刘程强将负责勿洛蓄水池榜鹅区 海外选民投票趋势 与国内选民一致 2011年国会选举已经结束,选战期间硝烟四起的激情也在逐渐冷却。本届国会选举与往届大选比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在1965年以后出世,跟着新加坡共和国一起成长的选民,占了选民总数的将近一半。这群年龄介于21岁至46岁之间的新一代选民,被称为“后65世代”。 长期以来,新加坡青年普遍对政治冷漠。可是,在这次大选中,他们或是通过包括Youtube和Facebook等社会媒体在内的不同渠道积极关注选情,或是担任不同政党的辅选义工,对政治表现出空前的热情。最直观的就是有不少“后65世代”以执政党和反对党候选人的身份,直接参与政治。 由于“后65世代”在合格选民人数中占了将近五成,他们手上的神圣一票投给谁,绝对足以左右大选结果。事实上,从大选伊始甚至更早以前,执政党和反对党都在以“后65世代”为开拓票源的主要对象之一,积极寻求他们的支持。 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去年11月,行动党主席林文兴就已公开呼吁各支部召集更多年轻党员进入竞选委员会,让他们多吸取大选备战经验,显然是着眼于党内基层的新陈代谢。而行动党在这次大选中推出的24名新候选人,除了王瑞杰、颜添宝和王金发以外,都是“后65世代” 行动党推出以“后65世代”占绝大多数的24名新人,主要是为了培养国家的第四代领导团队。这24人中有半数年龄都在40岁以下,其中的任梓铭(29岁)和陈佩玲(27岁)还不足30岁,可以说是一个“青年团队”。而以“青年团队”来争取青年的支持,相信也是行动党除了实现执政团队更新换代以外的另一考量。 执政党如此,反对党也不例外。以工人党为例,在它所派出了23名候选人当中,“后65世代”就有14人。其他的反对党候选人,除了民主党平均年龄偏高以外,其余都有不少“后65世代”候选人。其中,有的还是名副其实的青年,例如人民党外借给革新党的陈智祥(23岁)和国民团结党的佘雪玲(24岁)。 由此可见,朝野政党在这次大选中都出现了候选人普遍年轻化的现象。与执政党通过“品茶选贤”主动吸纳青年参政不同的是,在野阵营的青年候选人大多数是主动参与反对党政治活动的。至于这个现象会不会发展成为一个趋势,尚待观察。 我国青年逐渐走出政治冷漠,开始走向热心政治的真实原因,有待学者去深入研究与分析。不过,从表面看来,不外三个原因:一、在大选期间,除了新媒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议政舆论空间以外,传统媒体有关朝野政党竞选活动的报道和评论的质与量都有显著提升,例如与陈佩玲和佘雪玲有关的信息就吸引了许多年轻人;二、执政党和反对党都在进行更新换代,吸纳新血,使有志从政的青年有了用武之地;三、就业、交通费、组屋价格等民生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后65世代”的切身利益,迫使他们不能继续对政治冷漠以对。 套用毛泽东有关青年的名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老一代国人建设成就的现代新加坡,以后要发展成什么样子,只能由新加坡青年一代来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年政治意识的觉醒无疑是这次大选的最大收获之一。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发布者xiaomi2020 | 7 月 21, 2010
原文:China’s Political Awakening? 译文:外交官杂志:中国民众的政治意识重新觉醒了 ? 作者:裴敏欣 发表时间:2010年7月14日 刊于 《外交官》杂志 译者:s0mk Becky 校对:@xiaomi2020 本文参考了 中选网 上Becky翻译的同来源译文 近来频发的劳资纠纷看似没有政治意义,其实不然。 但也不能期望中国的专制统治能立即出现转变。 摄影:Peter M 中国时下的劳资纠纷在许多人看来,只是劳动力市场对外企薪酬过低的反应。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事实。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输往沿海出口加工区的超廉价农村青壮劳动力减少了,因此他们议价能力也更强了。 但是,仅从经济角度看待最近中国出现的这些自信的工人,就会忽略其背后更宏观,也是更有意义的政治语境。因为,中国公民社会的政治意识正在广泛地重新觉醒,而劳工运动仅仅是冰山一角。 多年来,西方观察家们一直为中国政治变革的停滞而感到沮丧。现代化理论预言:快速的经济增长应有助于政治制度的自由化,但1989年以来,这没有在中国应验。直到现在才有了改变。 除了那些冒着失去工作和人身安全的危险参加罢工的打工者,其他形式的公民运动以及草根阶层的政治自信也在中国出现了。 这一次方兴未艾的政治觉醒,其有趣之处在于其表面上的非政治化。参与者在这些行动中没有呼吁民主和自由,而是把目光集中在与他们切身相关的经济利益、财产权和社会公正。举例如下:他们反对政府建立污染企业、无偿强占农民土地、强行拆迁城镇居民的家园。在中国的平面和网络媒体中,批评政府的政策以及它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正义方面的表现,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当然,这些公民运动表面上的非政治性使得中共更难对它们实施暴力打压。 激发政治意识的重新觉醒得益于几个有利因素。很显然,信息革命——经济现代化的直接结果——推动了社会价值观的转变,并降低了组织集体行动的成本。它还放大了这些行动的政治影响力(甚至鼓舞了他人的模仿行为):倘若没有网络和手机的帮助,最近这些劳资纠纷的传播之快将是难以想象的。。 人口流动性的加强是另外一个因素。随着普通民众有更多机会比较中国各地的差异,他们越发意识到自己身边的政治与社会不公,并越来越难对这种不公忍气吞声。 从某种重要的意义上说:中共自己的平民化说辞提高了中国社会的期望值,而且,讽刺的是,1989年以后北京政府的许多曾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政策也因此而丧失了合法性,比如讨好外国企业、为增加投资减少社会开支、迫使数千万中国百姓做出了巨大的个人牺牲(低薪,丧失土地、住宅,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如今,中国政府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它抬高了人民的期望值,另一方面满足这些期望要以经济上的高成本(更高的再分配和社会福利)以及政治上的高风险(民众更多地参与政治)为代价。 中国公民社会这一迟来的政治觉醒将将造成深刻的影响。在经济上,这将导致中国政府更难以继续推行为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惜一切代价的“后天安门战略”。 在政治上,这也许会加剧精英间的分裂,因为他们中一部分人可能试图利用日益高涨的民粹主义实现其个人政治利益。 精英间的团结对一党制政体至关重要,最高领导层内部的任何分裂都可能造成连锁反应,破坏稳定。此外,如果中国国当局不能平息近来外资企业里的劳资纠纷,不满情绪就可能会蔓延到其他行业的工人当中(最有可能的是建筑业和采矿业,这些行业的工作环境危险,且工资极低)。 虽然政治觉醒的到来令人欣喜地应证了”经济发展带来政治革新”的理论,但我们还不能认为这一新兴的现象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专制政治秩序。由于天安门事件以后政府的打压,中国的公民社会缺乏独立的公共道德核心、组织网络和有效领导。大多数挑战政府权威的行动都缺乏协调、组织不利,成了昙花一现。 但如果中共觉得它可以继续用老方法统治中国,那就大错特错了。当下的劳资纠纷以及中国社会中价值观的重大变迁都表明:党治理下的是一个不一样的国家,过去的规则已经不再适用。 作者裴敏欣是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兼职高级研究员、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政治学教授。 相关阅读: 译者频道—热点专题— 成长中的中国工运 更多 裴敏新的文章 来源说明:本文原文来自文中标明的出版公司,译文1.0版本来源译者团队。 收录说明:本文已经收录到“译者文集”中,同时进入“ 译者频道—时事评论”、“ 译者频道—热点专题—成长中的中国工运”、 “外交官”、“裴敏欣”、“译者@s0mk”索引。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 CC协议2.5 您可以自由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创作演绎本作品。惟须遵守下列条件: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