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纽约时报 | 我有幸成为文科状元

 6月23日高考成绩揭晓,得知我成为了今年北京市的文科高考状元,我并没有如想象中那样手舞足蹈,也并没有自此觉得高人一等,心情反而很平静。我发现我依旧是我,那些我在意的人、我坚持的追寻也未曾改变。 我并没有第一名的故事。我想我的故事大致与北京7万多名考生一样,在17年中我们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并对人生有了大致规划,而高三一年是背水一战。相比于“出国党”,我们“高考党”的心境应该是更为专注、也更为豁达的。无论成绩好坏,在这一年中必将尽自己的全力,只为6月能够完满地绽放。 在备考阶段,我没有刻意关注过高考状元,然而当曾得过状元的四中学姐回校讲话或给我们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时,我也和别的同学一样,难掩一脸钦佩的神色。虽然知道我就奋斗在学姐曾经的教室,穿过她也许曾背书的长廊,但她于我依旧是神一样的存在。 在网上搜索时,“历届状元”总与“历届高考状元现状”相联系。总会有评论说高考状元们普遍建树不大,因此应该给“状元热”降温。其实这不免有偷换概念之嫌。状元,除了“殿试第一”,还有“本行业最突出者”的意象。高考仅为学业成绩的竞赛,更何况很多时候有幸运在加分。就我自身而言,我一直羡慕班里的话剧社社长,他可以导演编排达里奥·福的话剧作品《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我也羡慕将西方哲学史如数家珍的同桌。 我认为,“状元热”的偏执在于对状元的过高期望,而高考作为一种选拔制度本身无错处,只是给予其太大的重要性,而其他选拔方式还不够成熟。 作为一个文科生,来说说高考带给我的益处。 首先是学习方法方面。高考的考试范围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而教材往往不能把知识系统性地连成整体,历史尤甚。我选择通过大事年表、不同朝代国别、不同革命性质、不同类别成就、不同制度发展史等多个角度总结,虽然费时但也终于达到成效。大部分科目在高三上学期就完成了知识点学习,余下的时间怎样分配,怎样做到有效率是需要每个人自己摸索的。而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是自我了解的很好途径。 其次是思维方法方面。在历史学习的各种系统架构中我学会用横纵结合的史观看待问题,并逐渐运用到日常生活,提升看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而对于文科生普遍最头疼的政治,大概记得最深刻的就是老师强调的答题方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记得一次面对毫无头绪的语文材料作文,我索性将这条政治答题策略用上,按“现象-探究原因-如何解决”的线索写下去,竟也得了好评。后来发现老师强调的3W实际上就是一个解释说明-深挖论证-自我反思-推论的过程,亦即批判性思维。 我认为一些关于高考抑制学生思维广度的说法是有纰缪的,如果单从试题答案以及答题套路等方面看,确实会有自主意识全无的印象,但高考仍可给学生带来附加值——虽然是以答题思路的形式强加,确实催促我们以一种更成熟而理性的方式看待社会,并逐渐获得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不可避免的,对于高考,我也有一些困惑。 即使再博学的文科生最后也不得不承认,要想考高分,背书是硬道理。正如政治老师强调的,如果将四本必修教材、两本选修教材一字不落地通背下来,分数一定不差。相信随便一个文科生都可以准确地背一遍商业银行的优点,但如果问“是什么导致目前银行的钱荒”,也许很多同学会沉默,反正我是这样的。虽然强调关注时事,但仅仅以时事热点作为背景出题,答案仍是一成不变的套路。从简单经济概念的学习到理解讲明白当今的经济热点问题,之间仍隔着一道深沟,是课本知识无法填补的。 每晚7点四中有收看新闻联播的传统,而复习到最后,文科班的人总能边听边笑。因为频繁出现的“转方式调结构”、“收入分配改革”、“城乡一体化建设”之类属于高考考点的名词我们都太过熟悉。以致于当主持人说出“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时,我们会下意识地接出“……和支付保障机制”。只是如何将这些术语转化成为具体实在的措施,我们仍一知半解,也没有深入了解的渠道。 在我身边,高考似乎仍是大多数学生唯一的出路。 的确在高考之外,存在艺考、特长生、自招等多种途径。班里我后座的女生就是顺利通过艺考进入北京电影学院,但并非所有人像这个出过两本书和一部纪录片的女生一样幸运。另一个班中的男生,属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类型,在课上可以纠正老师口中的史实错误。而他的成绩不够考入心仪的北大国际政治系,只能选择北师大。他曾很认真对我说起成为一个政治家的梦想,我尊重这样一个有明确人生目标的人,也坚信他有能力沿着他给自己的规划一步步走下去,然而还是会为他与理想大学的错失而惋惜。 包括他,我们班许多人文素养很高的同学去参加北大自主招生,都因为数学的惨淡分数止步于初试。“其实如果让我去参加面试,一定可以惊艳的,”那男生惋惜道。 既然高考以成绩为准绳,自主招生更应让被压抑的异才绽放出来。而现状却是自主招生相当于模拟版的高考,获得提档线降分的大多是成绩较优的学生,这难道不是资源的重复分配?既然多样性的选拔制度已经建立,让考生达到真正的平等,给那些有明确人生规划的人拼一把的机会,让每个人真正绽放,才是我们共同的祈愿吧。

阅读更多

金融时报 | 媒体札记:大学生了没?

通过高考,便是大学生。 同济算是名校,不过,昨天丢了脸。因为在贝克汉姆造访时发生踩踏情况,导致多人受伤、活动取消,这家上海高校的名字在昨天下午传遍互联网。尤其是那些显示小贝身陷“壮观”重围、维持秩序警察血流满面、现场粉丝挤压变形的照片,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追个星,何必呢”的感叹。...

阅读更多

奇闻录 | 盛世一景 6-19

2013年6月10日,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开幕式在嘉兴大剧院举行,演出结束后,参加表演的孩子们跪在第一排与站在其后的领导、主持人等合影。 据悉,照片中有文化部副部长董伟、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文化部副司长马盛德、文化厅厅长金兴盛、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冯志礼等人……   猜你喜欢 祖国花朵是淋大的 肖像中国:一个非京籍考生的华丽逆袭 子女不教 父母有过 不能写的心里话 报告 这里有人搞校园传销

阅读更多

纽约时报 | 中国高校毕业生面临艰难求职季

香港——在未来几周,创纪录的700万学生将从中国各地的高等院校毕业,但他们的就业前景却一片黯淡——这是中国经济陷入困境的最新迹象。 企业表示,由于经济增长开始放缓,虽然简历铺天盖地而来,它们却无法提供多少岗位。国内与Twitter类似的微博站点上满是就业前景黯淡的毕业生的抱怨。 中国政府十分担心,认为这一问题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已要求学校、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至少在短期内多雇佣毕业生,以帮助减轻失业压力。“他们担心低技能劳动者的失业,唯一比这更让他们担心的是受过教育的人失业,”哥伦比亚商学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经济学家魏尚进说。 由政府支持的精英机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在本月的一次讲话中承认,迄今为止今年毕业生中找到工作的还不到一半。 除了几所顶尖高校,中国所有大学的毕业生都表示,在他们认识的人里,没有几个人找到了工作,那些的确在冬天收到了录用通知的人,由于近几周经济形势的低迷,他们又眼看着机会失去。 “许多公司根本不招人,当公司意识到,它们根本支付不起这些工资的时候,我有一些同学在一个月里找到工作,又失去工作,”北京理工大学劳动与人力资源专业的毕业生闫爽说。 闫爽表示,冬天的时候,一家体育服装公司答应给她一份工作。但随着经济下滑,这家公司在三月份取消了所有的雇用计划。 在过去10年,中国各级高等院校的招生人数翻了四倍。但是中国经济仍以制造业为驱动,多数工作为蓝领岗位。5月15日,总理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并产生了针对学校、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的通知,要求它们雇佣更多毕业生,这一策略的使用频率近年来持续增加,用来吸收没有工作但受过教育的年轻人。 香港大学华正中国教育研究中心(Wah Ching Center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 in China)主任白杰瑞(Gerard A. Postiglione)称,“任何一个国家,中产阶级不断扩张,失业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都会遇到麻烦。” 去年冬天发布的一项全国调查发现,在21-25岁年龄段的人群中,失业的大学毕业生占16%。 但其中只有4%的失业者是小学毕业,这也表明企业最迫切需要的始终是蓝领工人。过去四年中从农村到城市工厂工作的工人工资激增了70%;而白领阶层年轻人的工资勉强维持不变,甚至还有所减少。 经济学家很久前就预测到,中国经济需要每年以7%或8%的增速增长才能规避大规模失业。但这一经验法则在最近几年随着劳动力市场分裂而变得不那么可靠。 相对较慢的增长依然在为中国的蓝领工人制造足够的全职工作机会。但是要为大量大学毕业生创造白领工作或许还需要更快的增长速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预测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为7.75%,虽低于2008年以前10%到14%的增速,但却依然比西方快。中国的主要问题在于大学毕业生的增长;美国每年有300万毕业生,而中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在短短10年间就增加了500多万。 一项得到国务院支持的应对措施是,呼吁更多毕业生到小型私人公司就业。然而事实已经证明,这一代在政府“只生一个”的计划生育政策下成长起来的人是不喜欢冒险的,不情愿加入或者创立新公司。 闫爽说,“我不会去私企工作,没有安全感,只想去国有企业。” 看到就业机会有限,许多大四生选择了考研。而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正在迅速扩大。北京理工大学应用经济学专业的大四学生杨怡说,一冬天找工作未果之后,他准备考研。 他说,“希望两年后我研究生毕业时经济能恢复过来。读个硕士怎么说都比在小公司工作强。小公司可能朝不保夕。” 有些专业学术要求不高,但是可能能让学生进银行工作。中国学生对这种专业趋之若鹜。经管及经济学专业的激增,跟中国众多的新私立学校认为这些专业的教学成本低有关。而工程及其他科学学科,由于需要昂贵的实验室,增长较缓慢。 和近年来西方世界的情况一样,金融服务业极受大学毕业生的欢迎,他们纷纷求职于银行、经纪公司及该领域的其他公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银行职员的平均年薪为1.45万美元(约合8.7万元人民币),两倍于卫生及教育等领域的薪资水平。 名校毕业生仍然很好找工作,尤其是当他们为自己设定的目标不高时。在北京的名校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贸易专业就读的毕业年级学生林印毕(音译)说,他获得了一家供暖公司及一家超市连锁公司的工作机会,但是仍然在申请报酬丰厚的银行工作。 他说,“问题在于,是什么样的工作?专业对口吗?薪水高不高?员工有发展前景吗?” 中国知名主持人王志安在微博上有逾20万粉丝。今年春天,王志安建议大学毕业生去作搬运工,此言论引起震动。 他说,“如果毕业暂时找不到称心的工作,先干两年搬运工。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讲,先生存、再谋发展、不靠父母,这应该是非常基本的价值观。”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