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中共媒体连续"丑化"艾未未

新闻报道  | 2011.04.15 中共媒体连续”丑化”艾未未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2009年,艾未未在德国慕尼黑作”So Sorry”展览时,在街头为孩子们签名 4月14日,《大公报》、香港《文汇报》推出几乎相同内容的报道,引用不具姓名的”知情人士”消息,指艾未未”开始交代问题”,指艾未未涉嫌偷税漏税等问题。4月15日,《文汇报》又发揭批艾未未的署名文章,对此,艾未未家人直指当局对艾未未进行抹黑。   距离4月3日,艾未未被警方从北京机场带走已经有十二天的时间,中国当局除外交部在例行记者会上对外正式公布消息,指艾未未”涉嫌经济犯罪”,其官媒《环球时报》曾发表两篇文章意指艾未未”特立独行”、触及政治等。 2011年4月12日,司马南在”四月青年”网站,指艾未未用艺术反华;近期亦有大批被称为”五毛党”的中国”网络水军”连续在多家网站和微博上发布关于攻击艾未未的文章,及编造大量关于艾未未的隐私。 4月14日,《大公报》、香港《文汇报》对艾未未的报道如出一辙,引用”知情人士”消息”艾未未涉嫌经济犯罪证据确凿。大量证据证明艾未未涉嫌偷税漏税,并且数额较大,为避免调查还试图销毁会计凭证。””税务部门掌握了有关旁证、书证、人证,证据充分。”等。另外的指控涉艾未未私生活。 4月15日,香港《文汇报》发出署名”柳颐衡”的文章,指艾未未是”五毒俱全”的艺术家,内容与中国网络”五毛党”曝出的内容相一致。 消息一出,多家媒体采访艾未未家人,艾未未的姐姐高阁指中国当局在违反法律程序的背景下,利用媒体对艾未未进行抹黑,这些罗列的指控使家人更加确信艾未未无罪。她同时向德国之声表示,不会再回应这些关于艾未未隐私的问题,而是要求中国当局必须依法办事。 “利用媒体转移人们对艾未未被非法拘禁一事的关注” 对此德国之声采访了旅居荷兰的时政评论人立里,他首先认为这两家报纸根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媒体:”他们是中宣部操控下的宣传机构,两家采用口径一致的新闻通稿,属”揭批”性质,而中共这种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人们是否相信,而在于很多媒体转发传播这种谎言,受众由于信息不对称,可能就会先入为主的接受这些片面的信息,他们甚至没有时间或能力去探究是否真实。另外其它媒体在这样的御用宣传工具捏造的事实基础上去采访艾未未的家人,是不符合基本的媒体职业道德的,真正有价值的应该去追问放出信息的这些人,向《大公报》和《文汇报》去求证,对于秘密侦察阶段的案情如何得知的?” 立里同时认为:”对于中共常用的’泼粪术’,要考虑一个基本问题,就是从公领域侵入到私领域的问题,私领域的事情即使去做澄清,也已经被侵犯自己的权利了。还有一点,中共常常用这样的报道来转移注意力,人性中是有一些弱点的,有些猎奇心理,甚至愿意体验站在道德高地的优越感,中共利用人们的这些弱点,来转移人们对艾未未被非法拘禁一事的关注。真正的媒体应该先去质疑强权的一方,公众在有限的中文舆论空间内应该关注真正的法律症结问题等,人们应该去盯紧当局的违法之处,就象艾未未当时就’豆腐渣工程”上海大火’等事要求信息公开一样。” 立里也认为中国公众应该在当局炮制的宣传后,更加有清醒的判断力,艾未未是中国公众面前的一个标尺,他并未触及政治,只是在履行真正的公民责任,如果他不得自由,中国人也将无人拥有真正的自由。 “中共当局应该对官媒报道进行说明” 德国之声也采访到香港支联会副主席蔡耀昌,他早已获悉这几篇报道 :”我想我们了解中共政府,他们把一些反对他们的人,在舆论上进行丑化,这是中共一贯的作法,我们对这些作法感到很气愤,现在他们把人抓起来,当事人没有机会出来声明和辩解,政府利用公权力控制下的媒体,在这些维权人士等没有辩驳机会的情况下,把他们丑化,这种舆论毫无道理,也不是一个政府应该有的所为。” 蔡耀昌又直指中共在艾未未一事上严重违背法律:”现在中共当局在对艾未未一事上根本没有遵守法律,扣留本身就已经是违法,整个过程也没有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通知其家人被扣留人在什么地方,触犯的法律?法定最长的扣留时间都已经过去,也没有检察院发布正式的逮捕令。政府的所为必须要合法,也要向公众交代凭据什么法律,可中国政府完全没有,很奇怪的是,家属去追问时官方称没有消息,反而是官方的媒体,他们称从没有明确来源的渠道得知消息进行发布。” 蔡耀昌再次强调,作为政府至少要按照自己制定的法律来办事,官方对官媒的报道应该出来进行说明。如果是真的,应该要拿出证据;对透过官方媒体报道的事情不予回应不是一个合法合理的政府应该做的事情。 作者:吴雨 责编:黎京     意见反馈  »  |  电子邮递  »  |  打印  » 更多文章   Share this article What is Social Bookmarking? 反馈 意见反馈 RSSリーダーで見るために変換しています まるごとRSS

阅读更多

艾未未被拘留是一个分水岭

新闻报道  | 2011.04.05 艾未未被拘留是一个分水岭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艾未未去年曾前来德国出席文学节活动。右是其翻译。 西方国家、人权组织关心艾未未现在的处境。美国、法国、德国、英国连同大赦国际等组织呼吁当局释放艾未未。艾未未的妻子路青及律师于本周二告诉法新社,对于艾未未的下落依然一无所知。   魁梧的身材、一脸留有胡子的直率脸庞,作为中共政府具影响力的挑战者之一,艾未未将其思想融入作品《葵花籽》,千千万万颗陶瓷瓜子喻意个体的独立,也暗示了艾未未对川震死者名单的执著。 2010年10月,艾未未在英国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涡轮大厅,展出其作品《葵花籽》。厅内一亿颗陶瓷瓜子,民众可以将之踩在脚下、捧在手心,该”感知和模拟装置作品”吸引了爱好艺术者的目光。 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艾未未作品《葵花籽》曾在英国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涡轮大厅展出。 这个作品隐喻深长,能解读成数百万人在网络上进行的连接,也像对人口稠密却无独立个体的中国作出的控诉。艾未未长期以来一直为艺术与政治作斗争。这名53岁的艺术家遭到政府拘留的消息似乎折射出一个分水岭。 艾未未去年对路透社表示,无论身处中国还是国外,他感觉总是无所适从。他认为,祖国与外国是迥然不同的,对身处两者之间感到尴尬。”中国没有言论自由,因此民众不能进行客观的辩论;而海外对中国的了解却又不足,造成了许多限制的存在。” 2008年12月5日发生的大地震让大约8万人丧失了生命。多所学校相继倒塌,但周围的其他建筑却完好,引发各界对”豆腐渣工程”的质疑。当时,艾未未曾在网络上号召,率众编写了受难小孩的名单,致使政府关闭其博客,并公布政府相关的统计数字。 艾未未是最广为人知的现代艺术家,曾在1979年为艺术自由支持抗议行动、90年代中期大胆更动中国古代艺术品的设计、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馆”鸟巢”的设计者之一。与其同辈人的不同之处,艾未未不怕争论,深入政治讨论,去年曾声援受到中国多方限制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刘晓波,认为政府”拒绝理性的思考,拒绝聆听民声。” 艾未未将他所拥有的一切归功于其父艾青,其他部份原因来自于其小心的人权斗争,其作品也为他带来了财富与海外的知名度。但现在他的运气似乎已用光了,他于最近几个月在法律边缘地带游走,于星期日终被警方拘留,当局对此没有作出解释。 综合编译:蔡庆晖 责编:李鱼     意见反馈  »  |  电子邮递  »  |  打印  » 更多文章   Share this article What is Social Bookmarking? 反馈 意见反馈 RSSリーダーで見るために変換しています まるごとRSS

阅读更多

中国媒体对日本和云南地震报道大不相同

普通话主页 > 亚太报道 中国媒体对日本和云南地震报道大不相同 2011-03-16 日本的大地震和海啸造成的核电站事故引起各国媒体的关注。中国官方媒体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报道。而较早前云南盈江发生的地震,虽然也造成人员伤亡,却没有中国媒体进行详细报道。这引起了不少中国网民的关注。请看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 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的两三天,中国大陆媒体开始进行全面报道。有报纸以三四个版面,对日本地震的灾情、救灾情况、当地华人的安全等进行跟踪报道。电视台也增加新闻时间,以现场连线的方法报道日本灾情的最新发展。 一些细心的中国网民注意到,日本大地震前一天,云南盈江发生的地震,却未见有大量中国媒体进行报道。网民丁咚在博客中写道,按照常理,中国应该对发生在国内的自然灾害更为重视,起码应该给予和日本地震同等程度的重视,如果连本国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不看重,却热衷关心别国的灾害,岂不是虚伪。 北京一位媒体人士韦先生表示,中国云南的盈江地震因为发生在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官方下令限制国内媒体的有关报道。 “云南3月10号地震出来的时候,各大报刊都见不着。在某报的最后不知什么版上,用那么百十字的小消息一报道,这就算他们报了。大家也不能随便报,这得有通稿嘛。如果没有通稿它也得有角度。新闻还有做媒体的在大陆肯定必须要做的,不能越位,不能离题。离了党中央的题肯定就是不行了。” 韦先生表示,时逢中国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期间,中宣部对媒体下达了严格的规定,国内的事件报不报?如何报?以及什么时间报等,都有一定之规,国内媒体因此不可能自行采访报道。但他也认为,云南盈江地震只有五点八级,有二十多人死亡,虽然也造成了很多伤害,但从新闻媒体的角度看,重要程度不能和日本地震以及随后的核事故相比。 不过韦先生也表示,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全球关注,国内媒体的报道与这次对日本地震的报道相比也非常不同。 “这个事情捂不住嘛,四川人口那么密集,但是它一定要选取角度。一个要说中央怎么重视,多少多少领导怎么怎么关注,电视上播的那些镜头一定要出现领导这是第一;其次,一定要出现那些战士。不管他们用多低级的手段多晚去救;其次就是灾区情形稳定,人民感谢国家、感谢党。这几个新闻点是必须要有的。不管是发出来的照片还是电视新闻。像人家日本这样每天电视还有网络都通着,告诉大家要怎么做,不要到哪个地方去,你要打什么电话,这些细节的关怀统统不会见到的。” 韦先生透露,今年二月以来,国内各大媒体都收到正式和不正式的通知,要求对新闻报道小心谨慎,特别是对中国发生的事故、群体性事件,拆迁案件,维权事件、以及中东革命的报道都有严格的限制。 在美国的中国事务网站主编伍凡认为,中国各大媒体对日本地震进行详细报道,是中国当局转移视线的方法。 “它想转移目标。把中国的地震灾害的消息全部淹没了,转移到看外国人的动向。中国地震它全部抹杀,全部掩盖。这就是让人们看到,让老百姓造成这个错觉,还是中国好,比日本还好。” 伍凡认为,中国媒体对外国灾害事故的报道尺度,和对中国同样事件的报道完全不同,这其实是延续了中共文革之前一贯的宣传传统。但他认为,很多中国网民,从国内媒体对日本大地震的详细报道中,也看到了两国的不同之处,开始对中国的现实进行反思。 “你欺骗老百姓,你欺骗乡下的农民,可是你能欺骗到那些网民吗?欺骗不了吧?有的人可以把过去的纪录片跟现在的新闻对比,怎么样报道,人家是达到什么目,人家是会分析、会看,大家都有对比。并且那些人的脸谱都在里头,你这样的宣传很清楚是没有用的。” 中国GDP号称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中国政府对媒体仍然严厉控制,显示出中国当局缺乏自信心。但媒体控制在网络时代已经无法奏效,反而会增加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 Copyright © 1998-2011 Radio Free Asia. All rights reserved. 打印本文

阅读更多

今年中国“两会”:政治体制改革成为禁忌

每年一次的中国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简称“两会”)本周开始在北京举行。“两会”已经成为中国每年三月的一道菜肴,用中国古人的话来说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过,今年“两会”却呈现出与往年不同的一些特点。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