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

OhMyMedia | 人物:怎么做一个既得利益者?

文/林天宏 张卓 谈奥运与体育 《人物》 :北京是上一届奥运会的承办城市,你刚从伦敦奥运回来,两者相比,你有什么感触? 白岩松:我觉得我不太愿意去对比,我很反感说北京奥运好、伦敦奥运会不好这样的说法。我觉得伦敦是一届很正常的奥运会。北京太认真了,所以非常高水准,很难被超越。但我觉得这也很正常,大部分第一次都这样,中国第二次办的时候可能也正常了。 但我还是要说,伦敦给北京上了一课。无处不在的运动的人,无处不在的运动场地。我从我们的记者站楼上往下看,下面由一个不太干净的河道,我每天都能看到小孩在赛艇,哐当掉水里面,爬起来接着划,我才知道人家赛艇为什么那么厉害,请问在中国你见过一个小孩或者是大人划过赛艇吗,除了在运动会上。 在伦敦我忽然看到一种渴望已久的球场,5人制的,各个小区周边都有。底下是5人制的球门,横梁上一个篮球架子。我突然明白这是一个城市完全处于人的需求建设的,羡慕得我啊,让摄像赶紧拍,在节目上播出去。 最后那天下午,我们跑到伦敦的摄政公园踢了一场野球,太舒服了,草地一望无际。我们请的英国司机,车后备厢里就有球门,到那组装,踢到半场的时候,来了4个老外跟着我们一起踢,那天是最愉快的一天。我一直说我要是北京市长,就赶紧把公园的墙拆了,再在我的城市里建100个这样的球场。 《人物》 :在伦敦还有什么收获? 白岩松:我在伦敦最大的一个收获,是我在伦敦发现一句话,“keep calm and carry on”。怎么满街,大街小巷全是这句话,各种纪念品,杯子,什么T恤衫,全是。 我开始一直没明白。直到有个哥们儿给我讲了背后的故事。二战时德军开始轰炸英国,英国已经做好了要沦陷的准备。沦陷了怎么办?怎么给民众鼓劲?政府私下印了300万张海报,就想一旦沦陷了之后人手相传,那种符合英国民族性格的含蓄,保持尊严,但是信念又在里面,保持冷静继续前行。由于没有沦陷,英国政府就把这些海报全部销毁,谁也不知道。但是前几年有一个出版商,在家里头莫名其妙翻到了一张海报,这哥们就不明白,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开始请历史学家钩沉,这个故事浮出水面。 这个故事一下子触动了我,我跟你说我现在手上鸡皮疙瘩都起来了,震动,感动,太感动了。我在那儿买到了海报,挂在我办公室里,也送给朋友,太牛了。此时的中国和我自己,太需要这句话了。从我个人来说不用说了,我觉得中国现在也处在一个急速向前走阶段,问题、成绩似乎都很多,你不要天天在那儿说成绩,也不要就被问题击倒了。如果中国此刻能够拥有一种保持冷静、继续前行的定力,作为其中一员,你会比现在更有安全感。 《人物》 :刘翔退赛这个事情,你怎么看? 白岩松:说白了,不就是一个比赛吗,回到体育。刘翔退赛那晚,我去安慰他爸妈,那个时候他们连刘翔都没见着。所以我去安慰,说是采访,但我30%是采访,70%是安慰,我想跟他们聊聊天,帮助他们缓解一下。看刘翔比赛的时候他妈妈号啕痛哭。他爸送走两个朋友之后在卫生间哭的。 我跟他爸爸抽了半天烟,聊很多事,包括我也受过伤,我给他看我骨折手术留下的痕迹,我说我这么一个非职业运动员副韧带撕裂,两条腿各半年,左腿骨折手术,我说我把所有专业运动员会受的伤都受遍了。再一个我跟他父母讲,我说你想过没有,每届奥运会110米栏冠军,第二届都摔倒在跑道上,2004年的时候刘翔的谦卑约翰逊摔了,眼镜都掉了,然后2004年的冠军刘翔2008年退赛了,2008年的冠军罗伯斯,这次摔了。我这么一说完,他父母说,哎,真是。所以他们就会好受一点。 刘翔受伤的消息早就公开了,看我不知道受伤的程度。网上关于刘翔退赛,有一种阴谋论。我不同意这种论点。我觉得在透明度上,将来也许会有更多的东西展现在大家面前。你觉得他不想好好比赛吗?哪个获得更大的利益?因为哪怕从利益的角度来说,人家也期待的是跑好。 《人物》 :说说羽毛球队消极比赛的事吧,事后你第一时间发表了一些观点,也引起了很大争议。 白岩松:没有人说消极比赛是对的。但有多少人去了解规则问题?坏的规则激活了人内心不好的那一面。英国《泰晤士报》的标题是《因为想赢,所以必须输》,英国最主要的五份报纸,有两份认为运动员就该这么做,另外三份批评了消极比赛,但是接下来全转到抨击规则。 当时我就觉得非常不合理,你制造了荒唐规则,最后把棍子打在了个人的身上,我当时就认为中国应该申诉。中国开始不申诉,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记得那届亚洲杯,在北京,决赛是中国对日本,日本进的第一个球是手球,但是我们运动员之前就被告之,因为中日对立情绪,尽量不要刺激观众,结果我们的球员非常冷静,没有申诉。如果那个手球不算,有可能中国夺冠了。 不要说我们是大国,要考虑大国形象,参加个奥运会,又不是选道德模范,跟人家比国大国小有什么道理。过去我们从来不申诉,结果这届奥运会后半程我们开始申诉了。金牌焦虑被2008年解决了,现在我们产生了一种巨大的道德焦虑,想在奥运赛场上也全部都是道德模范,不是,体育就是体育。 有好多人说李永波是一个只想赢的人。但在10年前,李永波接受采访时就公开对着镜头说,他不喜欢奥运会的羽毛球比赛,真正感动他的是他开车经过,看到路边有人打羽毛球,他会停下来看半天,他觉得这才是羽毛球最可爱的时候。 《人物》 :你怎么看待举国体制? 白岩松:中国太大了,必须有那种冠军期待,所以举国体制的确有它很合理的一面,比如说举重这种项目,丢大市场上就会彻底完蛋。 好在现在社会抨击和监督越来越有力量,我也看到很乐观的变化,新的生长点,包括体育商业化和职业联赛。比如李娜、丁俊晖,就是举国体制下裂变出来的新华多。现在很多多运动队越来越开始用市场化的方式去融资,用赞助商来打造产业化。这个东西它绝不会一年就立即带来改变,一定需要时间。 将来在举国体制下,必须借鉴很多市场环境下的选拔和竞争方式。我觉得到下一届,会有几个很重大的变化,将来我们的旗手,在我看来,身高身低,是男是女,都不重要了,列出一堆候选人来,个个不同。有的国家是运动队来选,就是这个代表团各个项目的人来投票,运动员自身选择。还有的是交给公众,还有像美国这种就选择有故事的人。我也认同就选择有故事的人,比如李娜。 这种体制的改变,不是一个乐不乐观的问题,去想明天会更好一点,它可能明天真的更好一点,如果你认为明天会更坏,那它真的更坏一点因为它改变了你的行为方式。 《人物》 :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英国人用了他们的音乐来串场。如果你是北京奥运会的导演,你会选什么中国的音乐? 白岩松:这不可能,做不到。英国的音乐确实有着全球化的影响,这是他们的骄傲。请问我们除了《茉莉花》之外,有哪首是全球化的?当然还有自由、民主,都是他们的骄傲,他们可以展示的东西,只是这次他们选择了音乐。 谈音乐与读书 《人物》 :我知道你在家总听音乐,是边听边工作吗? 白岩松:在家什么都有可能。有时在共组,但有时会一瞬间专注下来,音乐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它在什么地方等着你。 比如今年2月有一天晚上,我听傅聪的《夜曲》。《夜曲》我听得太多了,但那天晚上突然有一瞬间我就蒙了,我一下子就进去了。我听到了一首新的《夜曲》,一首属于中国人的《夜曲》,当时我就叫我的夫人注意听。后来我跟好多人交流这个问题,我觉得肖邦的《夜曲》,那是大多数人的夜曲,但是傅聪的《夜曲》是少数人的。肖邦的是夏天,傅聪的《夜曲》是冬天,这里头有中国人特有的血脉相通,中国人一直拥有月、夜这样文化中的意境,所以那一瞬间我毛骨悚然,起鸡皮疙瘩,这就是音乐可爱的地方。 我最早被古典音乐打动是1994年一个冬夜,当时我也是当背景音乐,但从来没有真正进去。那时我采访一群老先生,季老(季羡林)、胡绳、张岱年等人,我写了10万多字的采访笔记,结果那天晚上我在听《悲怆》,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我记得第一乐章,突然一个转折,最优美的旋律一起来,我瞬间泪流满面,一下自己就进去了。 这是因为心境。那段时间是我回忆中心最静的一段日子,你想想,我能用两个月的事迹去准备这个选题,10位学者,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这是我最幸运的一件事情。没有那一次的持续几个月专注安静地对这些老人的采访,我觉得我没有今天,那几个月时间,他们身上很多东西深深改变了我。 《人物》 :在你年轻时,中国的摇滚音乐,有崔健,有唐朝,有黑豹,为什么现在中国没有能与之匹敌的摇滚乐了? 白岩松:你说的这几个人,我恰恰都是某种见证人。崔健第一场音乐会1986年在工体,我是跟同班同学去买的票。唐朝录专辑的时候,我同宿舍哥们儿是副录音师,我跟他们天天滚在一起。我当时在北京交通台兼职,播他们的歌,在中国是最早的。我跟黑豹他们关系很好。当时在学校管广播站,我放了恨不得有一两个月的黑豹。 那个时候,中国的摇滚乐一片空白,在空白当中突然长出一棵树,会觉得非常打眼,就像你饿极了吃个包子,觉得好吃。当你饱了,给你吃什么都不会觉得好吃,但并不意味着现在的包子就不如你饿的时候吃的那么好。我也不认为现在就一定糟糕。我觉得现在我们越来越进入到一个正常的社会,完全多元化了,很难有谁的声音那么特别,全部被分化了,就像我始终在说,我也不过是万千声音当中的一个。你要有效地让自己汇入到这股力量中去,你怎么会愚蠢到去想自己会起多大多大影响,不会。 《人物》 :你说过,如果有机会,你会做一档音乐类节目。对这个节目,你大概怎么设想? 白岩松:回到最本质的东西。音乐是什么,或者度数是什么。现在我们总在说读书节目活不下去了,我不认为是这样。我觉得中国人真正读书的时代还没来呢。现在大家都在读人民币这本书,读完了之后可能就要回来。 不是读书节目没有市场,而是我们读书节目做得不好。这在我看来和音乐节目是一模一样的,归根到底是人,是人的情感和感受。将来我岁数大了,真有去做音乐节目、度数节目,会唠唠地咬住人和情感这两个最关键的词,这才能真正触动观众。而不是我介绍一本书,这本书有什么,全是理念,这不对。 比如说今天我要介绍的是崔健,那我的重点不是介绍他的歌,而是不同的人曾经在不同的状态下听到他的歌后,拥有不同的感动和触动,在他的成长中留下的痕迹,我觉得这才是音乐的本质。 就像这回在伦敦做《奥运1+1》,我每天都在选歌,后来我们的编导说,白老师,我还跟你学会了怎么选歌。孙杨拿了男子第一块金牌,我就正好想到了16年前的1996年,我采访蒋承稷,那是那届奥运会第一个向奖牌发起冲击的中国运动员,拿了两个第四,然后2004年的银牌,然后到这次的金牌,然后我就选了张行的《一条路》,配得上这16年中国游泳队的路程。然后刘翔退赛,我选的一个小MV,《对你爱越深就越来越心痛》,回头看那个歌词,太贴切了。 《人物》 :如果真有那一天,你的第一期音乐节目会选什么歌?读书节目呢? 白岩松:读书节目,我可以推荐《巨流河》,还有我最近在看的熊培云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我会让很多人去谈他们的故乡,他们的乡村。中国人现在是既没故居,又没故乡,我们的故居都被广场化了。 音乐节目的话,如果是流行音乐,我要从达明一派说起。那种末世的情怀,香港这一个城市的迷茫,在他的歌里面全有了,表达得非常清晰。 谈职业与央视 《人物》 :你如何看待自己这些年的职业生涯? 白岩松:40岁的时候,我写了12个字到《南方周末》上,“捍卫常识,建设理性,需找信仰”。我也给自己节目写了9个字,“有料、有趣、有种、有方向”。记得当初有人说,当评论员最重要的是有思想,我说思想就是真理,就几个,我们不会天天去说那种思想,思想不是最重要的。在我看来,敏锐、勇气和方向感是重要的,敏锐,你要非常敏感地看到很多问题,有勇气,还有方向感。我一直是用方向感来判断,而不是速度,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我从不想走当官这条路,我是知识分子家庭长大的,我妈妈告诉我,不开车,不当官。现在车开上了,所以当官就算了吧。我也不适合官场。 但是当你必须要承担责任的时候你要承担。各种机缘巧合,我必须要做制片人,到2003年赶上新闻频道,结果在这个组里创办了《时空连线》,然后创办了《新闻会客厅》和现在的《中国周刊》,但是我兼着这三个栏目的制片人,结果到8月份的时候都已经成熟了,都已经比较不错了,我就全闪了。一下子十来个人全提拔,多好。我们组的成才率现在是最高的,现在诞生了15个正副制片人、5个记者站的站长、3个副主任,还有柴静、张泉灵,没有哪个栏目能比。 一度,新闻评论部被撤销过,当时我很愤怒,说着是拍脑袋的决策,用不了多久还会回来因为《东方时空》毕竟是中国电视改革的发端。它不是一个部门的问题,它是一种理想,一种寄托。它依附在《东方时空》《焦点房态》等等,衣服在我们这一群人,衣服在一次又一次的年会过程当中,所以这个东西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你们在外面看到的只是一个部门的建制,但是在我们内部,一路走过来,当然清楚它不仅仅如此。 当年那个时候,这个社会的确需要的是平等,是尊重,是人文关怀,我们20年前最重要的使命是创造新的语态,用人性化的方式,我觉得这是对中国传媒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但是你不能20年后,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的时候,你还是强调这些东西,那你速度跟不上,死路一条。 但评论部式微是正常的,我个人觉得评论部的时代的确结束了,它现在应该是作为一种精神符号存在。它应该化为一种精神内核,蕴藏在所有的人或者栏目当中,这点很重要。但是就不必再去怀念什么。人不要因为怀念而成为时代的阻拦者,因为再往前走,就不会再怀念。 《人物》 :怎么看待工作过程中收到的束缚? 白岩松:我跟你说句实话,在这个领域我还真有点发言权。我觉得怎么着喜爱你在也比过去好多了。我太知道这20年路是怎么走过来的。所以这是一个方面。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我觉得还有两大问题。一个是我很少去抱怨这种所谓的体制或者怎么怎么着,因为暂满换一种角度去讲,每年我们的规定动作,也许有20%到30%,请问你把剩下的70%自选动作做好了吗?如果现在中国的媒体把自选动作都做好,早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我觉得中国的新闻人是世界上最痛苦又最幸福的。痛苦在于可能有很多的约束,但幸福在于我们立即就可以把所有没有做好的理由都推到体制身上。 《人物》 :怎么看待央视这个庞然大物? 白岩松:这就是一艘大船,铁打的盘,我们只不过是流水。我觉得要互相感谢,我感谢央视,央视也得感谢我吧。 我和央视是一种合作关系,我要妥协,也许我用5年能做到的事情,在这里得用7年或者8年。但你意识到这就是现状,它在美国在中国都可能发生,很正常。但另一方面它也要妥协,《新闻1+1》不就出来了吗。 而且央视要去接受现状,你做对了什么事情,不要指望别人真的能多表扬你,因为你是央视,如果你做错了什么事情,别人批评你很正常,因为你是央视就是这样。比如说,我已经算不错的了,表扬声不少了,但是骂我的人,你什么时候见我回嘴?你凭什么接受了表扬,甚至是夸张的表扬,就不能接受批评,甚至是夸张的批评呢?太不公平了吧。 谈官员和体制 《人物》 :你最欣赏的官员是谁?讨厌的官员呢? 白岩松:朱镕基。中国有几个领导干部有幽默感?自信、从容。他会给人更多信心。朱镕基来视察央视,我逗他:你可是我们女编导的偶像。他很开心。在他与我之间,没有级别横亘,他题词,他写群众喉舌,我鼓掌。他一回头,说:还有。写完之后(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在与《焦点访谈》栏目主创人员座谈后题词: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我问他,总理你是即兴的还是想了很久?他说:我一夜没睡着,今早起来,一量血压都高了。最后一节两会,他最后一次露面,我去送他,说辛苦。他叹口气,我辛什么苦?我说,政息人去后,人民会更多记住你。他说:不骂我就好了。(大笑) 还有龙永图。我视他为师长。他直率,语言有魅力,有个性,也不是传统官员那种1234、八股文。他对我影响很大。我对现代性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很多都是他教给我的。过去中国人谁接受双赢啊,革命下只有一方赢一方输;从龙永图开始,教会了中国人妥协。包括他最初跟我讲,为什么要入关?一定要让中国的革命不可逆啊。一个有理想的人。 我希望中国官员更外向、开心一点,多说人话。我还是喜欢有个性的领导干部,虽然他们在中国很难存活,但现在,越来越多,而且越是高层,反而觉得越容易打交道。我采访俞正声,他妙语连珠,跟我说,处理塌桥事件,总书记问我,赵州桥也是桥,怎么没塌啊。还有采访张百发,他说,都说我百发百中,奥运会我怎么没中啊。全是这样的,很多。从内心里,我觉得我和他们是平等的。 我讨厌的官员,我能跟你说名字吗?我不喜欢的官员多了。我最不喜欢的不是贪的,在坐在位置上不干事的人。我见过贪官但能干的,真有不少。我更讨厌好像也不贪,但从来不干事的官员。 《人物》 :你怎么评价官员这个群体? 白岩松:整体在往前走。20年前的官员总体比现在糟糕吗?我觉得不如现在。20年前,人民的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都不如现在。而且又了互联网。的确,现在有些官员不会跟老百姓打交道,不会和媒体打交道。中国官员一定有一天会意识到,他们错估了多少好的时机。 我现在更关注,我们究竟有没有继续改革的勇气。市场经济20年,可是我们看到了政府部门成为更加吃香的位置,国企在做大。20年前,刚市场经济的时候,要知道,政府部门的人往外走。现在考公务员被成为国考。这让我很担心。一场金融危机,让中国人得出结论:我们体质很好,比西方好。不会吧?我不希望得出这个结论。(笑) 我更担心,权力在市场经济过程中应该是被弱化,但实际上强化。说句良心话,这就涉及好多问题。“文化大革命”时,总理去广电部,没几个人知道,台里老员工在食堂碰见他,随便和他聊天。现在你靠近部长试试,处长进来恨不得集体站起来。我们现在是个人崇拜减少,权力崇拜增加。奇怪的是,这些东西也不一定是权力拥有者直接营造的,这个社会分为在发生变化,人人在骂,人人看到官员又都站起来,这太奇怪了。我看不懂。 《人物》 :你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怎么看? 白岩松:我们忧患中国很多事情,时间长了,甚至忘记中国的很多优点,好像所有责任都是别人的。那我们一起把它毁了好不好? 中国没在向前走吗?你愿意回到“文革”吗?还是愿意在现代呢?我们比“文革”时更危险还是更安全了?当然,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不安全的时代,这是前进必经的路。我感受过,经历过“文革”,我非常明白,稍微不注意,还会回去。往哪儿走?不往前走吗?甚至有人说怀念毛时代,在怀念集体权威,怀念那个混乱的时代,没有法律的时代,怀念一个人人都穷、人人都平等的时代,开国际玩笑! 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是中国最危险的时段。接下来要做什么?负责任的人是要避免悲观前景的出现,寻找药方。包括民主,包括透明,包括体制的健全,都要去做啊。我在这个位置上,只能做我该做的,而且你总要相信,每一个位置上都有人在做。 在我的新书里,谈到了我也是一个既得利益者,但你怎样做一个既得利益者?性质是不一样的。你能不能为年轻人铺路,你能不能有的时候牺牲自己所为的利益,你还没有没有勇气,你是当维持会会长,还是再继续往前冲,这都算。中国现在很大的问题,不就是要解决既得利益,还有动力向前走,并且敢于削减自己的利益。否则的话就很麻烦。改革为什么迟迟不推动,因为既得利益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谈改革与民主 《人物》 :怎么看待未来的改革方向? 白岩松:上午我们还在探讨这个问题,共产党要不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 中国一直在提两个改革,第一个是经济体制改革,现在又提政治体制改革,我同时在提第三个改革,叫心灵改革,中国社会必须要进行一次心灵改革,否则解决不了我们现在的问题。比如,要不要把中国文化中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将来写进党的理论中?这是一个看似非常荒唐的提问,但是很充分。 我们现在拥有全世界最高的道德期待,但是却拥有不断突破的道德底线,问题出在哪儿?今天上午我座谈的时候,特别谈到这个。我说要告别从道德上谈道德,事实证明这失败了,我们都把这口号化了,还是要回到人性基础。 中国一个最重要的接下来的变革,是心灵的变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所有的决策,都要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人性是什么?人性就是你我,我们都一样,既有好的东西也有不好的东西。关键看周围的东西是抑制我们的恶,还是抑制了我们的善,而不是你是好人我是坏人。所有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敬畏。敬畏是两个字,敬就是你知道什么是好的,要靠近它,畏就是你知道害怕了,你不敢突破它。 你比如说药厂,问题胶囊一查,28个省市自治区有问题,我们天天喊的口号少吗?为什么没用?为那我们说药监局你应该天天去查。差不过来?我去采访过美国药监局,美国药监局告诉我,人民,老百姓和媒体是他们机构的重要成员,它是透明和民主的,让媒体随时可以去查,民众随时有权力找第三方机构去检测,这样能增加他犯罪的成本,他就越来越不敢。当然美国也有干坏事的,但如果一个社会干坏事90%都抓不着,另一个社会是90%都被抓着,你觉得哪个道德水平更高? 有人说我们天天都在抓贪官,可被抓着具有偶然性,他不是在一种透明的机制下完成的,所以下一步中国绕不开的,必须让人民和媒体拥有更大的权力,通过民主的方式去解决。 《人物》 :改革和民主是什么样的关系? 白岩松:民主问题,中国回避不了。因为只有民主,才可以建立起更多的信任。否则的话民众觉得不信任你政府,改革也很难办,所以民主完全绕不开。 我反问你一句,你仔细研究了十七大报告吗?十七大是我做的直播,我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和嘉宾谈民主,因为十七大报告,前半本谈民主,后半本都在谈民主,为什么不谈?我谈了一个小时,直播的。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也要多谈。 现在我们犯的许多幼稚错误,都是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中,那是因为你制度没有完善,所以从媒体的角度来说,永远是透过表面发生的事情去看到背后那个东西。我觉得这十几年在变,我一直很认为很多事情都处在量变的积累过程当中,还没到质变的过程。只有将来更民主化了,才会让这些量变积累下来的东西,发生重要的质变。 我当然愿意期待将来的事,大家都有选举权,而且宪法里面也是这么写的。但是我知道它不会一夜之间就立即改变,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去冲击,然后才能慢慢改变,就像我们过去都会认为,好像党代会上,或者人大上投票,没有单独的投票房间、写票房间,很正常,现在已经觉得很不正常了,我们已经出台了投票法,我们已经明确用法律规定,这些东西将来都必须要有。总有一天可以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干吗呢? 我一直在提民主这个词,我也一直在说,要让这个词“脱敏”,如果我们都不提,那就更没人提了。 谈互联网与微博 《人物》 :听说你不会打字,也不开微博?这发生在你身上,好像是件蛮奇怪的事。 白岩松:也会打字,刚学不久,一指禅。我手机都是手写,我都很少用键盘。我觉得微博会碎片化你的生活。我做一件事,我就争取把它做好,可是我要开了微博,它反而影响控制了我,那能行吗?那不可以。再一个,我每天说的话不少,我再开一个微博,它代表是我个人,还是别人会解读成你代表央视的评论员?我觉得岁数大一点,还是让自己单纯一点,平静一点,要好的多。 但互联网和微博对中国来说来得太是时候了。它打开了一个声音的渠道,也告诉我们,你不同意别人说话的内容,可你还不给别人说话的权利吗?透过也像一面镜子一样,能照到我们自己。虽然网络上声音庞杂,有好有坏,但我们就要学着去接受它们,我发明过一句话,缺陷是完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现在已经非常清楚,在这个时代,我就是万千声音当中的一个,将来有一天被淘汰了,或者被自我淘汰了,OK,回去当老师不是挺好。 《人物》 :你怎么看待网上的左右派之争? 白岩松:我不关心这些。我看中的是方向,别人说我左?右?太不重要了,比人给我划线?中国这事儿,邓小平早就放在那里了,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而且,你认为真的有左吗,真的有右吗?我们被划分的左右,是真的左右?还是利益的左右?有多少人是站在左能得到利益?多少人是站在右能得到利益?如果真左,反倒是很可爱了。 站队从来是危险的,而你去划分站队更危险,因为这里面存在太多误判。有时,你不会有这种感受吗?他怎么会说这番话啊,这番话可以给他带来利益啊。他在骨子里都不信。 那些公共知识分子,我非常担心,他们在利益面前,只公共,却不知识分子。我一致认为,公知或者新闻工作者应该是啄木鸟,应该是叼出害虫,维护整个森林的健康和安全,而不是把害虫当食物,只是为了寻找食物。我们的天职是,在寻找害虫时要保证树木的健康。可有些公知,只为寻找食物,而不断生成寻找食物的梦想,最后忘记作为知识分子的最初天职。有时,我看到他们那么说,只能一乐。哈哈哈,好吧。 《人物》 :很多时候,互联网似乎成了中国人的战场,骂政府,骂这个,骂那个,相互攻伐,戾气十足。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白岩松:要懂得妥协,双方妥协才会共同进步。妥协这个东西在当下太重要了,跳开说,社会上这种暴力事件,群体事件越来越多,将来怎么去解决?如果要是非理性的情绪遇到了非理性的政府,那好得了吗?谁先理性下来,政府要先理性下来,不能总是这么无厘头。 可是另一方面,我们总是觉得责任都是别人的,从来不反省自己。我这几年谨谨慎慎、颤颤巍巍地在小声提议,一边反抗一边自责,不一定所有人立即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因为我们不缺乏反抗,我们缺乏自责。在这个团队内部,我已经明确了,要一边反抗,一边自责,我们也要自己约束自己。每个中国人既是原告也是被告,一样的。 《人物》 :你如何看韩寒? 白岩松:韩寒很不错。他能发出声音,而且这些声音不仅仅跟自己有关。我们不是韩寒多,是太少了。他起码独立,不依附权力、利益和父母。很重要的一点,他也在成长。比你想象的成长速度要快,扮演着他该扮演的角色,这就够了。 《人物》 :如何看木子美? 白岩松:木子美把社会容忍的幅度拓宽了,我自己喜欢不喜欢不重要,用自己的能力接着走人生的路,OK吧。没什么可做道德评价。 《人物》 :那方舟子呢? 白岩松:(沉默5秒)我们可以换一个话题吗? 谈教育和孩子 《人物》 :你曾经做过季羡林、启功的专题。那么现在中国,谁还能称之为先生? 白岩松:(沉默10秒钟)说出来你们未必知道。有的岁数太大了。我特别想对你说真心话,永远要相信,在很多角落有人在默默坚持伟大的事情,我们全家都是搞历史的,跳出眼前乱象,你看到社会没乱成那样,也没好成那样,永远有人在做事。 又一年“时尚先生”颁奖典礼,我不知道为什么把我弄进去了。后来我开玩笑说,经过30年艰苦不断的努力,我们毁掉了小姐这个词,同志也阵亡了,现在是教授、老师好像也废了吧,见谁都老师。我有一同事,一喊我白老师,我就喊他方教授,一块毁吧。先生硕果仅存。先生太高,为什么很多优秀女性,也要称之为先生,他不是称谓,是敬词。 你们看过《燃灯者》吗?看的我热血沸腾。所以我决定今年我要带学生。类似于私塾性质。我初步想法,在广院新闻系招三个,播音主持招两个,北大招两个,清华招两个,我想凑够一桌饭(大笑)。一个月有一天课,第一课是达明一派和世纪末的想干,一定不是课本里的(笑)。这个想法有5年了,跟一些学校沟通过,后来觉得还是自己干。 中国现在的教育有问题,但我们都是从中国教育中出来的。有些东西被妖魔化了。但起码我选择让孩子大学毕业后再出去。有问题,我也让他面对,受教育,不仅是学校问题,有大环境问题。他是学文科的,在没到20随迁,他怎么可能对我们民族的文化有更深了解?到了国外,同学天南海北,会有真正的友谊?我很难接受人的一生没有朋友,他将来怎么办? 我们一说国外就好得不得了,请问,也是那几所学校吧。中国现在的情况我就不愿意接受,最后的孩子和最不好的孩子,都送到国外。我在美国看到,隔壁一桌,七八个男女,抽烟喝酒,老板偷偷告诉我,父母有钱,送过来了。天天在这里吃。这些故事我听多了。 《人物》 :你和孩子怎么相处的? 白岩松:我期许是不考第一。绝不是开玩笑,他出生我给他写文章,说绝对不争第一。在任何一个时代,第一没用。第一太容易让人走向负面,这小子从来没考过第一,也没出过前十名。 他的球队这个暑假打百队杯,北京亚军。他踢后卫,左后卫,左撇子,我不纠正他。这是我对他的教育态度:平等。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当父母,还蛮拧巴,那还真该悲观。 我希望他跟别人说起我的时候就一句话:这哥们儿还行。如果有一天,他跟我彬彬有礼,客气,那完了。我经常推开他门说:哥们儿,干吗呢?比如昨天我跟他说,告诉你一个最新不幸的消息啊,我们跟皇马抽到一个小组了。他是曼城球迷。曼城上赛季最后一场比赛,我和他一起看的,88分钟哭,知道没戏了,90分钟扳平还哭,93分钟反超,又哭。我们两个高兴得满地打滚,都夜里一点多了,我允许一年有五六场比赛让他熬夜看,这个乐趣替代不了。有时候比赛池,我说你去睡两个小时,一会儿我叫你起来。放学回来跟我说,我们班就我看了。我说废话,谁家长让看。 我们之间吵架不多,我问他,我打过你吗?他说,我妈打过。但他有严重的自我的表现时,我得敲打他。1234讲道理,像做节目一样。5年前,上半个月,他妈给他50,下半月,我给他50,现在他一个月160.他手里有一点点钱,学会支配,自我管理,才不会又不好的想法。他的零花钱绝对不多。 他不会跟同学说我爸是白岩松。从小很平常,他的幼儿园的都取消了,小学是离小区100米的学校,已经倒闭了。从小我就告诉他,我的工作很普通,我在家里更多是自嘲。我也从来不去给他开家长会,这不是给人找麻烦吗? 有时候我会跟他聊恋爱问题。我会开玩笑跟他说:思想上可以很复杂,行为上要很单纯。他听得懂。其实我很羡慕他们这一代人的男女交往,周末约着看电影打桌球,有时,他也会成为别人的闺蜜,打电话聊天。我曾经尝试过和他聊聊性,结果他拍着我肩膀说:你有什么不懂可以问我。(大笑) 谈人生与自我 《人物》 :作为新闻评论员的身份,和您作为一个普通中年男人的身份,有没有在什么事情上的判断有过冲突? 白岩松:这个是我从来没想过的问题。会是什么呢?我真的从来没有想它是什么。真正要矛盾的是接下来可能要面对的,你的体力跟你的干劲之间的冲突,那我觉得会有。现在我还可以,但是再隔一些年,你也许体力就不如现在,那时候你就要调整你的节奏,不可能像现在这样高强度快节奏地运转。那个时候会有冲突,起码现在没有。 以前我老着急,一急就发脾气,但现在随着年岁的增长好一点了。去年央视内部足球赛,我们队夺冠,我居然连一张黄牌也没得。以前经常吃红黄牌,和裁判急,和对手干起来,很正常。但现在,队友跟别人发生冲突,我劝他,因为我是队长。 年岁渐长,过去很多东西你慢慢也会想得很开。我觉得年轻的时候,容易有一种焦虑,叫终极梦想。人类永远没有实现终极梦想的一天,永远没有。就是在这个阶段,现在心和肝有问题。你这代人的使命就是把心和肝治好。然后下一代人心肝没问题了,肺有问题,治肺。永无止境,所以这么一想你就坦然多了。你认为一百年后的知识分子不焦虑吗?倒退回去,在唐朝,盛唐时期,坐在酒楼里头的中国知识分子会不焦虑吗?都在焦虑,每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命题,解决好了,就可以了。 《人物》 :你去年的新书《幸福了吗?》的扉页上,引用了仓央嘉措的诗: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你隐藏过什么样的秘密? 白岩松:我更喜欢后半句: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我这有什么?我这不存在隐藏什么秘密。新闻就是记载历史,有的可以,有的不可以,想办法让它可以不就完了。 《人物》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敌人是谁? 白岩松:我觉得最重要的敌人是时间,来不及,太多的事要做。比如书民主也好,新闻自由也好,中国的改革步伐,或者很多很多其他的东西,多长时间你能实现?在你80岁的时候,还是60岁的时候,是不一样的。所以你真正的敌人,永远是时间。 但必须乐观,我说的必须乐观是,如果悲观,你还有力量往前去走吗?人有时候需要自己给自己一点支撑吧。如果不相信明天会变得更好的话,我今天还做什么。尤其做新闻,经常需要麻醉一下自己,如果你不能经常地麻醉自己,小小地骗自己一下,其实有很多东西你很难往前走。人生归根结底就是直奔死亡而去,那就不活了吗? 还是要寻找内心平静。每次做完一系列节目之后的那几天,是最开心的,因为觉得我有权利去享受几天生活。有时候我会回老家内蒙古,我很幸运能有这样一个对于全中国来说都很少见的故乡。你们要去过呼伦贝尔就知道了,你们就知道天高是什么样,空气是什么样。那几天我就会知道原来新闻没什么用,跟同学喝几顿大酒,喝完之后人家说你没变,那就很开心。 © 鬼怪式 for 新闻理想档案馆 , 2012/09/21. | Permalink | 光荣之路 Post tags: 人物 New:!我们建立了OMM人人公共主页!欢迎关注! | OMM通讯社@新浪微博 | OhMyMedia@Twitter | OMM通讯社@腾讯微博 | OMM通讯社@网易微博 加入我们,OMM通讯社志愿者招募!

阅读更多

信力建 | 信孚电讯(9.20)——“茫茫人海,人迹罕见”

作者: 信力建   1.深圳宝安一自闭症儿童在回家休息状态期间从五楼坠楼身亡。由于在校出现暴力,学校劝他回去休息。为了完成校方交代的“休息任务”,妈妈将孩子锁在家里。没想到到了下午上学时间,孩子背好书包见门无法打开,便打开窗户一跃而下。 2.日本驻华记者森安健称中日误解颇多,反日抗议越暴力,更多伤害的是中国的国际形象。而日资工厂被烧毁伤了很多亲华人士的感情,日企会明白,中国是机会之地也是风险之地,因而会把一只脚留在中国之外,而不是彻底融入中国市场。 3.一个网友吐槽说,用12306订火车票,非常不靠谱。感受不到铁道部在升级12306网站,新增的车票预约和排队出票功能都很坑爹。他质疑,铁道部是“有钱拍宣传片,没钱搞服务”。他说,中国人最难登的岛,一个是钓鱼岛,一个是12306,这个真的没说错。 4.正在美国访问的缅甸反对党领袖昂山素季星期二下午访问了自由亚洲电台位于华盛顿的总部,并发表演说。昂山素季认为,政治家在特定情况下应该放弃个人的骄傲,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做出政治让步。 5.欧洲独立研究公司Eurobrand发布全球品牌价值100强,苹果以1306亿美元高居榜首。可口可乐紧随其后,微软第三。苹果品牌价值为微软与谷歌之和。排名前十的公司都出现在美国。中国移动是亚洲最具品牌价值企业,全球排名第十一。 6.中国的人均图书阅读量是4.3本,韩国是10本,俄罗斯20本,以色列60本左右。以微博为代表的数字阅读,将传统阅读逼到了更为严峻的境地。阅读危机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二:一是心态功利化,二是文化娱乐化,两个原因都与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有关。 7.19日,五粮液、剑南春、水井坊、郎酒、沱牌以“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协会”的名义联合向国家商标局递交异议报告,反对“国酒茅台”商标注册申请。不过,川酒另一家代表泸州老窖未参与,分析称是担心殃及泸州老窖旗下的国窖1573。 8.中秋、国庆“双节”渐近,与“蠢蠢欲动”准备出游的消费者同样具热度的是国内景区门票的涨价声。据报道,四川省发改委近日正式宣布调整峨眉山风景区价格,其中旺季185元/人次,淡季110元/人次。 9.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 “宜家压榨代工厂”事件,又有了新动向——已经与宜家断绝了合作关系的数家代工厂“自立门户”,与多方投资人联合投资开办了嘉宜美家居连锁商超。 10.希腊拟出售在伦敦、贝尔格莱德和塞浦路斯的海外房产,推动私有化改革以获得现金和新一笔援助款。卫报说希腊将出售的资产包括岛屿、房地产、机场、道路等。每日电讯报称希腊正出售其在伦敦的外交公寓,Tatoi皇宫,布鲁塞尔办公大楼等。 11.【湖北20余名城管列队围观商户 用眼神治理占道】19日,武昌粮道街城管中队20余名城管队员靠“围观不语”,纠正辖区多家商户出店经营行为。对此,有经营户表示“吓死人,这么多人一围。”认为太夸张,也有经营户说“很有创意”,“文明多了。” 12.公安部6月起征集关于修改 意见,目前基本结束。拟定修改后,驾考在考完科目三将再考理论。另,一年内新手驾机动车上高速时,必须由持相应及以上准驾车型驾驶证3年以上的驾驶人陪同。 13.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19日表示,美方对驻华大使骆家辉座车在北京遭遇抗议人群并轻微受损一事表示关注,她同时重申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持立场,希望外界不要有美国在此问题上为日本“撑腰”的印象。她还说,美国主要担心的是当地局势高度紧张。 14.共同社报道,据多名日中关系消息人士透露,中国政府已通知日方,日中邦交正常化40周年纪念仪式将如期于27日在北京举行。 15.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昨天发布6000多字的王立军案纪实,首次印证网上盛传王立军曾遭中共重庆原市委书记薄熙来打耳光的传闻。受访评论人士认为,这等于公开确认薄熙来涉嫌包庇谷开来杀人案,他将难逃司法惩处。 16.微博已经成为社会运转的基本元素,像空气和阳光一样,很难想象哪一天突然宣布把大家都关到黑屋子里去。某种程度上,今天取消微博就像实行军事管制一样,执政者不会选择这样的下下策。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日前接受《南方人物周刊》访问时指出,人们不必担心微博未来会被取消。 17.问:如何看待韩寒?白岩松:很不错,他能发出声音,不仅跟自己有关的声音。我们不是韩寒太多,是太少,他起码独立,不依靠权、利和父母,他也在快速成长,这就够了。问:如何看待木子美?白:她把社会容忍度拓宽了,用自己的能力走路,OK吧。问:那方舟子呢?白:(沉默5秒)可以换个话题吗?(《人物》) 18.在惊涛骇浪的人生中,无论是好的或坏的境遇,都是造物主赐给我们的考验,幸运的际遇与不幸的灾难在本质上同样是考验。一个人如何面对这样的考验,将进一步决定他未来的人生会产生怎样的变化。——稻盛和夫 19.吴祚来:奥运会让人们天天迎接,毕竟还有一个倒计时,你现在这么伟大一个组织,开个会,跟九十年前开会一样,连个时间都暗暗的让人不知道,这是对国民的严重不尊重,也是不自信,你提前告之时间,别人好安排会议,宾馆,旅游呀,现在许多人都等着,等着,不就是开个会么,定个时间么,先进性在哪儿呀,亲,亲!

阅读更多

萝卜网 | 四娘体火了,网友无下限的能力再次释放

故事的起因是介样滴。。。。。 话说!曾经有一位名叫郭敬明的得道高人发布了这样一条状态: 你们就当我是中国的脑残粉好了。我就是曾经在天安门看升国旗哭了的人,我就是每次看奥运听见国歌就眼红哽咽的人,我就是曾经半夜看网上北京奥运圣火传递 时,中国人保护火炬的图片,看得嚎啕大哭的人。你们不用怀疑,这种人是存在的。我的祖国确实有很多问题,但这并不影响我毫无保留地爱它,为它自豪。 当此状态一出,各路网友出于对郭敬明的崇拜!纷纷模仿,就此四娘体火了! 1、你们就当我是张柏芝的脑残粉好了。我就是曾经为了柏芝夜不能寐然后哭了的人,我就是每次看浪莎丝袜广告就眼红哽咽的人,我就是曾经半夜在网上看柏芝绯闻时, 柏芝和贱男分手,看得嚎啕大哭的人。你们不用怀疑,这种人是存在的。我的柏芝确实有很多问题,但这并不影响我毫无保留地爱她,为她自豪。 2、你 们就当我是四娘的脑残粉好了。我就是曾经在咖啡馆看《梦里花落知多少》看哭了的人,我就是每次听见有人说四娘抄袭就眼红哽咽的人,我就是曾经半夜上网围观 方舟子咬韩寒时,看到四娘挺身救夫,嚎啕大哭的人。你们不用怀疑,这种人是存在的。虽然确实很难在合影里找到四娘,但这并不影响我毫无保留地爱它,为它自豪。 3、你们就当我是中国的脑残好了。我就是没车没房大骂日本抵制日货的银,我就是看到日本占领钓鱼岛痛哭失身的银,我就是曾经上街砸日本车的银,八路军抗日电视,看得嚎啕大哭的人。你们不用怀疑,这种人是存在的。我的祖国确实有很多问题,但这并不影响我毫无保留地爱它,为它自豪 4、你们就当我是80后的脑残粉好了。我就是曾经在看三打白骨精悟空被唐僧赶走哭了的人,我就是每次看那个年代的回忆就眼红哽咽的人,我就是曾经因为自己的选 择,让父母哽咽悲伤,一直忧伤的人。你们不用怀疑,这种人是存在的。我们80后确实有很多问题,但这并不影响我毫无保留地喜欢这一代,为它自豪。 5、你们就当我是火影的脑残粉好了。我就是曾经看到自来也老师沉入水底后嚎啕大哭的人,我就是听到雏田红着脸向鸣人表白时眼红哽咽的人,我就是想到鼬对佐助的无私兄爱就会感慨良多的人。你们不用怀疑,这种人是存在的。 6、你们就当我是苍老师的脑残粉好了。我就是曾经在天安门看苍老师作品哭了的人,我就是每次听苍老师声音就眼红哽咽的人,我就是曾经半夜看苍老师以一敌十的录像,看得嚎啕大哭的人。你们不用怀疑,这种人是存在的。苍老师确实有很多问题,但这并不影响我毫无保留地爱她,为她自豪。 7、你 们就当我是杨幂的脑残粉好了。我就是曾经看《宫》看哭了的人,我就是每次听《爱的供养》就眼红哽咽的人,我就是曾经半夜知道杨幂获得MTV内地年度最受欢 迎女歌手时,激动的嚎啕大哭的人。你们不用怀疑,这种人是存在的。我的杨幂确实有很多问题,但这并不影响我毫无保留地爱她,为她自豪。 8、你们就当俺是金日成的脑残粉好了。俺就是曾经看了用石头打飞机而激动哭了的人,俺就是每次看宣讲猪蹄思想眼红哽咽的人,俺就是曾半夜浏览网页看他英俊神伟左手叉腰右手指天而嚎淘大哭的人。你们不用怀疑,就有这样的人。它的祖国的确有很多不完美,但并不影响我对着它嘘嘘。 9、你们就当我是中国的脑残粉好了。我就是曾经在天安门看升国旗射了的人,我就是每次看奥运听见国歌就勃起的人,我就是曾经半夜看网上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时,撸管的人。你们不用怀疑,这种人是存在的。我的祖国确实有很多姑娘,但这并不影响我对着国旗勃起,为国歌高潮! 10、你 们就当我是中国的脑残粉好了。我就是曾经在天.安.门看拖拉机哭了的人,我就是每次听《龙的传人》就眼红哽咽的人,我就是曾经半夜看网上国家形象片时,中 国人在时代广场的图片,看得嚎啕大哭的人。你们不用怀疑,这种人是存在的。我的祖国确实有很多问题,但这并不影响我毫无保留地爱它,为它自豪 11、你 们就当我是MADE IN CHINA的脑残粉好了。我就是曾经在铸造厂看见钢水倒入模具哭的人,我就是每次看着厂长发财后改行盖楼眼红哽咽的人,我就是曾经半夜看邮箱里客户抱怨质 量时,厂长又换新车扣光工资的人离开,嚎啕大哭的人。你们不用怀疑,这种人是存在的。我的MADE IN CHINA 确实有很多问题,但这并不影响我毫无保留地依赖它,为它焦躁。 12、你们就当我是凤凰传奇的脑残粉好了。我就是曾经在KTV唱《荷塘月色》唱哭了的人,我就是每次听到别人的手机响起《月亮之上》就眼红哽咽的人,我就是曾经为 了买一张凤凰传奇演唱会门票半夜排队后来没买到委屈得嚎啕大哭的人。你们不用怀疑,这种人是存在的。我的凤凰传奇确实有很多问题,但这并不影响我毫无保留 地爱它,为它自豪。 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870440670&owner=368023188

阅读更多

<七星人物>第十二期: 毕业几年,我们走在各自的路上——瓢虫君专访毕业生

    毕业几年,我们走在各自的路上 ——瓢虫君专访毕业生     毕业,总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当我们试图描述它时,心中总会泛起种种涟漪,因为它意味着一种离别,一种对于分开的无奈,甚至是一种眼泪。从6月初到8月底,人人网上也逐渐没了那些觥筹交错、对酒当歌、或哭或笑、伤离别的场景,08届的毕业生如往届一样,会被时间被慢慢翻过,在这里慢慢淡去他们的痕迹。 就像每一个过来人都会或多或少觉得新人浅薄一样,08届和之前的毕业生对于现在“人人网”上的种种,表现出更多的是沉默或者转身离去,也许看着现在人人网上的各种吐槽和分享,他们只会唏嘘一句:当时这个地方还叫“校内”时,你们都不知道在哪呢。也像很多后来者不懂前人的世界一样,现在活跃在这个平台上的学生们可能不会懂他们之前的毕业生们,或是也根本不想懂那些毕业生。 他们都是从6月毕业,然后开始走向自己的世界,对08届而言,到现在可能是2个多月,而对之前的毕业生而言,可能意味着2年,3年。每个人在毕业后选择的道路不尽相同,但anyway,不管去哪,不管做什么,他们都相应有了自己的去处,或出国、或读研、或工作,也或结婚,等等。这一次,我们再看毕业生,不去追述大学兄弟姐妹间的情感,不去慨叹距离将爱情阻隔得太远,也不去赞颂那些勇于选择自己、坚持理想的青年,我们只想描述选择了每种道路的毕业生,他们的生活。这不单算是一种纪念,它更像是一种了解社会的方式,毕竟当公务员和去一般的民企工作在这个国家,差别还是很大的。本期北斗人物组,基于毕业生们不同的去处,大体将其分为9类:出国,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研究生,再考研究生者,北漂,一般民企就业者,知名民企就业者,外企工作者,军人,直接嫁人和其他(比如去gap year之类的),这只是我们做稿件时的一个大致分类,并不意味着最终的采访人物会完全对应上述9类,但我们会尽量选取不同的采访对象,也许他们没有那么的有话题性,不是那么的形而上,但这确实是这个社会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北斗本身也希望可以更多的用一种较低的视角来关注这个社会和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的事情。 本期北斗人物,带你走入他们的世界。     阅读提示:毕业生选题共分3期,第1期选取的三个采访对象分别是:考研成功者,再考研者和留学生。为了更好的展示每个人的生活,我们将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每个人和相应选择的简介,第二、三部分是采访问题,由General question 和 Specific question构成。其中8道General Questions是一样的,这些问题的答案会构成文章的第二部分,以“一个问题,四个答案”的方式给出,最后,是针对每个人不同的选择而设计的6-8个Specific Questions,为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们知道这样的分类可能略显粗糙,可能不够考虑每个被访者自身的经历,但我们总希望通过他们的答案看到一些一样、或不一样的答案,所以希望这次人物组新的采访和组稿方式,您能喜欢,也能包容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人物简介   考研成功者: 宁完美(化名)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在那里读完研后开始了自己在深圳“华为”的写程序之路。作为典型的工科生,他乐观谦虚,严肃谨慎。对于他们而言,生活有时候简单得如同ABCD的选择题,不到考试结束,永远不知道最后得分。 再考研者: 海波,男,1989年出生,辽宁人,本科为兰州大学地质学,连续两年准备考清华金融学的硕士,显而易见,这个硕士,对跨专业的人而言,更加难考。 留学生: 俞杰,1983年出生,本科毕业于上海大学,专业为机械工程。硕士与博士分别毕业于南京大学和巴黎第十一大学,专业为高能物理。现工作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二、 常规问题   Q1: 能描述一下你现在的生活状态么? 考研成功者:程序员啊,网上不是有个很好的词么,屌丝一个。现在只有工作没有生活,每天都是加班啊加班啊,加不完的班,跟想象中的差不多吧。来华为前就知道要天天加班,但是比想象中的更恐怖。公车,上班,吃饭,休息,上班,休息,很无趣的上班都是写程序——没有意思的工作。工作压力不算大,但是很累,每天上班的时候太长,早上九点半上班,晚上九点半下班。我们公司很单纯,只需要把事情做好就OK,不过计算机领域多,知识更新很快,需要不断地学习新东西。工作环境也比较单调,整个开发部就一个女的,上百号人,严重不协调,没有什么变化啊! 再考者:每天5点多起床,晚上12点睡觉,有午睡。周末起得会晚一点,下午会去跑步。我觉得还挺安逸的,比工作会轻松很多。 留学生:我们正在做的是粒子物理实验,这是一个几千人共同参与的大实验。简单来说,就是在地下挖一个管道,让粒子(此处是质子)高速运动(99:999%光速),然后碰撞,将得到的结果与理论相比较,以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我自己这一块儿是负责其中的一个project,和程序员差不多,每天对着电脑跑程序。我的生活比较规律,每天早上七点多去实验室,一般工作到晚上七点左右,其间除了跑程序,还有讨论和会议,忙的时候晚上和周末都要加班。我们工作时间蛮长的,超出8小时之外的部分不算加班,没有加班费,但工作时间和地点都很灵活,由自己安排,只要把分配的任务完成就行。我周末有时候去爬山、远足,一些户外活动,平常会在家看电视、电影。 Q2. 你以前对这个选择的想象是怎样的?当初这个选择对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呢? 考研成功者:其实我读大学前是什么也不知道,亲戚帮我填了个计算机,我就读了计算机。上大学前连电脑都没有摸过 ,那时QQ号还是上大学后申请的。 再考者:大学期间看了很多相关金融的新闻和书籍,就慢慢产生了兴趣。我还没有工作,对它的想象或许还停留在表层吧,我觉得金融可以涵盖其它任何一个行业,因为都要涉及到资金融通。如果能考上,应该会以实践为基础,理论上的东西学校学学也差不多了。也想在研究生期间,把各个行业都大致了解一下,看看各个行业之间有什么关联,做一下整理。 留学生:以前我把这个工作想象得很美,觉得能用一个方程式描述整个宇宙万物最本源的运动规律是件很美的事,对期刊上看到的那些课题会有很多idea;但真的学习了专业知识后,发现以前的那些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轮到学术上真的需要idea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没想法了。我觉得是因为自己天赋不够,加上对这个职业只是比较喜欢,不算特别热爱,投入的时间也就不是特别多,所以学术上没有太多idea。当初最吸引我的地方除了觉得能用一个方程式描述整个宇宙万物的最本源的运动规律很美以外,还有两点:一觉得物理学给人一种很纯粹的感觉,尤其是纯理论;二是很渴望了解这个世界,而物理学正是解释这个世界的一门学科。 Q3: 你选择这个方向,是自己的想法还是听取了他人的意见?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会后悔己毕业前做出的这个选择吗? 考研成功者:现在发现我的长处不在此,其实我很想读个师范大学然后当名教师,可是离这个梦想越来越远。准备再工作几年,就会朝自己的梦想改变;总不能做一辈子的程序员吧,再看吧,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再考者:是我自己的选择,爱上金融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不是心血来潮。我是在为自己的爱好而努力,当然是满意的。我没有什么关于家庭的压力,我想要继续念书,家里就会支持。所以我没有什么可后悔的,有的只是珍惜。 留学生:是我自己的想法。大学时期有段时间我受到了有关建立量子力学那段历史的影响,觉得物理学非常有意思,所以就被它深深吸引了。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对职业的选择没什么了解,但他们很信任我,支持我的选择。我也很满意自己的生活,毕竟物理吸引了我。 Q4: 对生活或现实有什么抱怨吗?有感受到什么压力吗?比如购车,生活压力,居住条件差,购房,恋爱,结婚,照顾父母等等。 考研成功者:购房吧,房价太高,吃不消,所以现在还不是房奴。购车啊,当然希望能购到,我九点半下班,坐公交到家就快十一点啦。至于父母,目前不需要照顾,以后他们也有退休金,应该还好吧。 再考者:第一次考研的时候会想得比较多,有时候觉得不知道自己在干嘛,就没动力了。第二次了就比较轻松一些。或许是因为那些知识点都已经大致掌握了,就不太会去太过于关注这些问题了。跨专业考研,原先本科完全没有知识积累,所以第一次会没有自信,也怕时间来不及,想要什么课程都学。 留学生:肯定有,以前有,现在也有,主要来源于工作,生活上倒没什么压力。对于买车买房,我没什么压力,并不是说我有钱买得起这些,只是我对自己的生活一直都没有很高的期望值,我是指房子车子之类的。这些都应该是我做喜欢的事情的副产品,如果没有这些,也没什么。没有车子我可以骑车,没有房子我可以租房子,小一点的。反正这些不会给我什么压力,我平常也不会思考这些问题。 但是赡养父母的压力还是会有的,主要是长期不在一起,我担心父母的健康,因为要工作,要挣钱,要养家,所以没时间陪他们。赡养父母的压力还来源于这个社会体制,这个社会是不提供普通老百姓一点保障的,父母虽然勤恳工作几十年,生病什么的还是生不起的,所以我会留出一部分钱给他们作保障。我这个工作工资不算高,但是也还可以,足够给他们养老。 Q5: 在这一段时间里(小于半年)遇到过的最大的挫折是什么?有没有思考过这个最大挫折的来源或者本质又是什么? 考研成功者:当然是嫌公司发的奖金少撒,觉得付出了,公司给的回报不理想。其他就没什么,至于来源啊,本质啊,我也没有深究。 再考者:那就是第一次考研失败吧,当时觉得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却什么都没有得到。很沮丧。不过也还好吧,也就几天,因为原先就准备好了考两年的,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也没有因为没考上而产生巨大心理反差,就是觉得不敢出去见人了。当时的我还是准备不够充分,这就是我会失利的原因。 留学生:分手是最大的挫折,当时很难受,很痛苦,不知所措,这让我的生活和工作几乎到了停滞的状态,每天醉生梦死,心态可以说是这几年来最糟糕的。我们是异国恋,她在国内,我在瑞士,导致分手的原因有几点,首先是我对感情这个东西不够了解,对对方不够关心,表达感情的方式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不够细致,没表达清楚,这样会导致很多误会;还有就是双方思维的差异,表达的差异,经历的差异,性格的差异等等。 Q6:从毕业到现在所有的经历对你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考研成功者:更加清晰的认真自己的兴趣所在。其实读工科的人到后来从事工科的工作,都是面对数据、电脑啊,做些很闷的工作,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熬下去的,工作后相比大学时更闷,所以比较清晰知道自己要什么吧。 再考者:对任何事情不会看得太重,不会再觉得一件事情没做好,未来就会万劫不复。目标性没有那么强,现在的生活态度会更随意一点。 留学生:这份工作让我更加沉稳冷静,做事情也更理智,能够独立判断一个问题,坚持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气馁。这些都是在长期的工作当中养成的,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天生的性格。 Q7: 如果能再做一次选择,你愿意改变吗? 考研成功者:回到高考,读个师范大学然后当名教师呗。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选择”,所以只要做好就好了,慢慢来吧,选择做了,就没有什么能回头的,乐观接受现实更好。 再考者:会选择同样的道路,当时选择地质,虽然我也不太了解,只是朋友推荐的。但我觉得,因为人生总是要经历这样一个阶段,才能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况且,我希望自己能多了解不同的专业和行业。 留学生:首先这个工作我蛮喜欢的,也许还不是十分热爱,但是肯定不讨厌。然后就是自由,虽然工作时间长,但是比较自由,有时候不想来实验室,也可以在家工作。然后也有一定的成就感,当自己做的事情发表在纸上的时候很开心。还有就是工作环境,大家都比较互帮互助,气氛蛮好的。若再做一次选择,如果我没有遇到更喜欢的事,我还是会选择这个职业的。 Q8:对于可能选择和你相似路线的后来人,有什么想说的吗?或,通过这个采访,你最想对他人说些什么呢? 考研成功者:Follow your heart!选择没有对错,选择了就认真的走下去;努力,终究会有回报的。 再考者: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呗!(笑……)好吧,因为我是一人北上,人生地不熟,因为不是本校的,所以常常找不到教室在学习。这样的话,最好能认识一些和你考同一个学,最好同一个专业,也在这里学习的人。或者学长学姐,也能给自己很多建议。我在这里学习也认识很多外校考清华的朋友,我们会经常一起聊聊。另一方面,跨专业考研的学生一般会没有自信,也是因为本科没有对此学科的积累的缘故,所以最好能提前准备吧。 留学生:我想对他们说,如果他们真的想做一件事情,那就去做吧,不要因为一些世俗的观念(比如房子,车子)而左右。只要自己真的努力去做,收获会很大,会帮助你认识这个世界,认识自己。       三、专门性问题   3.1 考研成功者:   毕业后继续深造的道路,除却申请留学,大部分都不得不走上类似高考一样狭窄的道路——考研。在读完研之后,很多人还是要回归社会,去寻找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工作。 Q1:你在大学时就读的专业是你喜欢的吗?你觉得自己合适这个专业吗? 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啊,谈不上喜欢吧,但是选择了主认真的去学,刚开始觉得不适合,后来觉得还是比较适合的。 Q2:所以你选择继续本专业的研究生,也是基于上面的原因了? A:是的,感觉还不错,我如果不喜欢,是不会勉强自己读研的,毕竟我可以直接就业。 Q3:网上有人说:害怕机械生活,害怕求职失败,害怕面对复杂的现实,不少人因为缺少一技之长而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所以到头来他们选择了考研这场“鸵鸟式的战争”。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A:首先我不是害怕求职失败才考研的。其实考完研后我签了一家不错的公司,但是由于后来要读研就没有去了;现在想来,其实不读研,我现在可能混得更好些吧。他们这种心态只是一种暂时逃避的心理,读完研终究还是要就业的,还不如早点面对。比如说读工科的女生,如果你怕这种机械生活,但又读本专业的研,到后来还不是找工科的工作?除非你换一个文科一点的读或者放弃自己的研究生所学,选择一份文科类型的工作。 Q4: 你当时读研是孤军奋战吗?媒体上经常有关情侣读研的报道,你怎么看呢? A:情侣读研我觉得很正常啊,两人有共同的目标,相互勉励。既然是真心想考研,就不需要回避什么情侣问题。我当时是跟我们班一个女生一起考研的,但是不是情侣!她每天给我在自习占位子,哈哈,所以就跟她混了。大家一起分享,一起讨论,然后最重要的是分工占位子! Q5:你有同学在国外读研吗?在国外读研是不是更有优越感?你觉得在国内/国外读研的差别在哪里? A:有同学在国外读研,也没什么优越感的。我当初也想啊,只可惜没有出得去。在国外读研当然也要看学校了,可以出去体验一下更好,毕竟国外那边可以学的东西更多!如果是国外的野鸡大学就算了…… Q6:在中国考研和读研中有不少“灰色地带”,而几乎所有学生面对这些只能默默忍受,你在之中是否受过不少委屈?会觉得失望或者有什么想说的吗? A:还好吧,我倒没怎么遇到过。付出后就有收获,虽说在灰色地带,但还是相对公平的。假的终究是假的啊,正规公司都会验文凭的。再说漏网之鱼也常有被揭发出来的,不是有方舟子嘛。 Q7:不少国内读研的人说研究生后的学习生活比本科时还要轻松,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你觉得大家是为了更好就业需要那一纸文凭,还是为了学到更多呢? A:最开始的初衷是想有真才实学,但是上着上着就变成混文凭了,可能跟大学的培养模式有关吧。一般啦,上面那句话说的是实话:满腔的热血,上到最后发现读研就是混日子……   3.2 再考研者:   考研失败的人,大多不面临两个选择:或就业,或继续坚持。大部分人可能会选择前者,因为花费两年的时间准备一场考试可能是一种浪费,甚至是对现实的逃避,但就有这么一群人,有一些东西在支撑着他们继续考第二次,这群人很勇敢。 Q1: 第一次考研时想考哪里?觉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次准备考研准备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吗? A:两次考研目标是一样的。只是情况有点不一样了,去年是招学硕,今年学硕一个都不招了,只能读专硕了,两年。由此就有一个学费的问题了。原本就准备两年考上的,因为是跨专业嘛。当时什么课都想学,时间安排不好,精神就很差,效率提不上去。现在完全只是看应试的东西了,不会像之前那样想太多。 Q2: 二次考研是大多数人不太会做出的选择,你是否有十二分强大的理由推动你去做呢?这个理由是什么? A: 主要还是想多学一点东西,也不是因为我不喜欢我的本科专业,地质我觉得也挺好的。不过我觉得金融覆盖面很广,我考研一般出于兴趣,一半出于现实考虑。还年轻呢,多做一些尝试吧。 Q3: 你觉得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差距有什么看法?很多人都认为读研究生是浪费时间,这个社会是实践经验大于理论的。两年考研加三年读书,五年时间倒不如从基层做起来得稳固? A:看个人选择了。实践中虽然能够积累,但是学校学到的是一个很完整的体系,很多理论知识无法都在实践中弥补。还因为我希望以后能在学校工作,学校对学历会有要求,也对理论有所要求。另外我想在读研期间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也算是读研的一部分原因吧。 Q4: 很多人第一次考不上会选择先工作再考,到最后可能就不考了;也有人会选择读在职研究生,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A:对我而言,如果这次还考不上,那我也会去找工作,毕竟人的青春有限,不能视考研成功为唯一目标。等到日后有机会,就会考虑再考研究生这条路。但是目前还年轻嘛,时间和精力也更充沛些,以后工作了再考,和现在的状态肯定是有不同的。 Q5: 会不会感觉到外界那种无形的压力,会不会觉得十分压抑或者很累? A:不会,已经第二次考研了,心态好了很多,没有必要过分给自己施压的。 Q6:毕业以后有什么样的打算?在这个行业中,最想做的是什么? A:如果考研成功,毕业后想投资银行,然后继续深造,最后还是想留校的。对投资银行方面还没有什么特别定位,因为我也只是大致定了方向,其实并不十分了解,况且如今让我做并购啥的我也根本不会。 Q7:如果这一次考研又失败了,你有什么计划? A:找份工作过先干着呗。因为我大学期间也没有什么实习经历,原本也没有考虑过就业,所以对就业市场其实很不了解。随便找一份工作,多了解一些之后再调整目标吧,现在也没太去想这个问题。   3.3 留学生:   大多数人在拿到硕士学位后会选择步入社会,但仍然有不少人因为专业需求或对因为怀着对知识的渴望而选择读博,甚至做博士后。他们历经了多年的读书生涯,不单要耐得住寂寞,更要有一份对知识的喜爱,读博、做科研远没我们说出这几个字时那么的轻松。 Q1:现在读硕士的人越来越多,但读到博士的还是少数,而且有些学生读研是出于逃避社会或者工作的考虑,你当初有这种心理么? A:当时我就是想做这个就做了。社会就在那里,没有什么好逃避的。就算进了社会,我也会尽量选择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生活左右。 Q2:你觉得在国内和国外做研究的差别在哪里? A:国外更加自由,思想也开放,和老师是合作关系,能学到很多东西;国内的博士硕士更像是一个打工的,负责科研生产,这种状况下,其实很难出成果。 Q3:有人说博士论文很难写,导致有些博士很难毕业,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A:还好,只要认真做事情,还是可以通过的,这个和学科有关,不可一概而论,我的经验不带有普遍性。 Q4:在研究所工作的压力是否也是很大呢? A:压力主要是,工作量大、时间紧张,而能力又不太够。我们每一次任务都有一个deadline,有时我们需要赶紧把手头上的工作做完,以发表文章,有时又需要赶在其它团队之前完成任务,之前我有提到,我们正在做的是一个几千人参加的大实验,里面有很多团队,大家都想争先完成结果,所以我常常在和时间赛跑,需要尽快的得到数据和结果,但我能力又不是很强,所以有时完成不了任务,那压力就很大了。 Q5:在国外生活的这几年,你所接触的东西相对来说可能更广,比如国外的社会体制等等,请问你如何看待当下的中国社会状况。 A:整体而言,我们的制度还很不完善,而且没有朝着好的方向前进。我们的制度总是朝那些不好方向去引导,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比如,这个社会引导人拜金,追求物质享受,这里我不说是某一个个体,而是社会的大方向。这和现行的制度有很大关系——这个制度的构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现象。政府带头新闻作假,鼓励物质享受,宣传各种所谓爱国的民族情绪等等。新闻不独立,司法不独立,军队所有权的问题,这些都导致这个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安定。这个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完,大致就是这样。 对社会个体而言,我觉得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很大的问题,只是少一点独立精神,比如说还是会更加倾向于成为一个不劳而获者,或者少劳多获者。这样是顺应这个社会的宣传的,但是实际上是对社会整体不利的。人人为己的结果是人人自危,整个社会也是会变得越来越冷漠。 Q6:在国外生活久了,如果回国会有不适应么? A:可能会有,有些习惯还是不同的,做事情的方式也不同,现在我更习惯国外的方式。国内存在太多体制问题,言论不自由,正如我刚刚提到的那样。这些都让我觉得没有安全感。 Q7:如果在责任和梦想之间选择,你会选哪个? A:如果不能兼顾的话,我会首先选择责任,不过我不会忽略梦想,只要有可能,我还是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未完待续)     编者手记:和这一期每一个被采访对象谈话的过程,就像是看一场由七八个片段组成的蒙太奇的电影,他们就是那么不紧不慢的播放着,让你看到他们各自的世界;是的,就那么不紧不慢、有条不紊“磨着”你对未来生活的看法,或把你拉回现实,或让你更加坚定理想。有些人的选择令人敬佩,有些人的生活则令人羡慕,但不管怎样,北斗人物组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找到各自的幸福,都会尽量在现实中实现自己的理想,best wishes!     (编辑:叶馨文,张森森 ,陶靓,孙娜,罗晓;责编:张正)     您可能也喜欢: <七星人物>第十期:大学生活千万种,有一种叫做自我放逐——瓢虫君专访上海交大陈若怡 <七星人物>第十一期:立人乡村图书馆:在乡村浇灌灵魂——瓢虫君的“立人乡村图书馆”之行 <七星说法>第四十二期:一条小河 <七星人物>第七期:刘文祥:记录也是一种改变——瓢虫君专访刘文祥 <七星人物>第九期:“白岩松:我所经历的北京,我所看到的伦敦”一文的真相——瓢虫君专访“原作者”陈行 无觅

阅读更多

Co-China周刊 | 李凯:如何去甄别一条网络传播消息的真假?

“ 简而言之,判断一条网络消息的真假可以遵循以下原则:根据消息的类型,选择对应的可靠消息源进行验证,如果一条网络消息不能判断为真,则基本可判断为假。”   作为所谓“网络谣言集散地”——新浪微博——的前运营工作人员,这个问题简直就是一个专业技能测试题。之前身在微博,身份所限只能写有所保留的写基础入门版《微博防伪手册》,离开之后便再无禁忌,可以写的更深入一点,因此有了现在的加强版《微博防伪手册》,还请继续参照执行,保你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百伪不侵之身。 简而言之,判断一条网络消息的真假可以遵循以下原则:根据消息的类型,选择对应的可靠消息源进行验证,如果一条网络消息不能判断为真,则基本可判断为假。   1 、重大的国际突发新闻   微博防伪要遵循从易到难原则,而最容易判断的就是国际突发新闻了。以天朝的实际情况而言,普通人可以接触到的验证渠道主要是几大国际知名媒体,比如CNN、BBC、半岛等。如果一件爆炸性大到让你瞠目结舌的新闻,比如说“美国轰炸机攻击了伊朗巡逻舰”之类,在CNN和BBC的视频直播或者网站首页上没有头条或者滚动新闻播报,基本上可以判定100%为假。 当然,作为一名专业级的辟谣选手,要在第一时间判定消息真假,更专业做法是监测四大通讯社的稿库。这里提供一个网站,通过使用搜索可以达到监测四大通讯社乃至全球主流媒体的目的,地址在此: http://www.newsnow.co.uk/ ,英文四级水平应该就凑合着能对付了。 如果你实在是对英语一窍不通 ,那就安安心心等各大门户网站新闻频道的消息或者关注@微天下 账号吧。从消息在微博上爆出起计时,如果半小时之内门户网站还没有相关消息,也基本可以判定为假消息。天高皇帝远,至少在国际新闻方面,国内门户网站还是很少有禁区的。不管是Kind Fucing是死是活,对门户网站而言都是增加流量的绝佳机会,谁会傻乎乎的不报道呢?   2 、新奇的外国社会资讯   这类消息的判定比国际突发新闻要稍微难点,因为一般的官方通讯社很少会自降身价发布这类带有哗众取宠性质的消息,所以需要加入更多的技术手段来进行判断。 如果是纯文字的消息,一般可以直接选最离奇的部分,放到Google新闻或者百度新闻里面进行搜索(切记不是搜索网页,是搜索新闻),如果搜索结果为零,那基本可以确认为100%的假。如果搜索出来的结果都是些都市报或者晚报啥的,可信度大概可以提高到50%左右,如果结果里面还有来自新华社、中新社的消息,那么可以提升到70%。如果需要提升到90%的准确度,可以把几个关键词对应的英文单词放到Google News里面去搜索,只要有结果基本上就差不多了,如果有美联社、路透社的消息背书,那真实性上基本就没啥问题了。 如果是带有图片的消息,还可以有辅助的判定方法,先把图片保存下来或者取到网络地址,然后放到 http://www.tineye.com/ 或者Google的图片搜索中 https://www.google.com/imghp?hl=zh-CN&tab=wi 去搜索一下相似的图片,之后看看这些图片所在的网页上到底是些什么样的内容。对比一下原始的消息,也能够排除掉很大的一批虚假消息了。   3 、哗众取宠的历史知识   俗话说,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以历史的真实性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伪命题。对我们这种普通网友而言,对这些内容的判断只能也只应该有一个统一标准:真实性,尽量不要用左中右之分影响自己的判断能力。一方面,先动动脑子从逻辑上思考一下,尽量不要被一些明显的漏洞骗得团团转。另一方面,寻找到可信的参考源,对细节进行对照判断。 由于天朝的特殊性,国内的参考源可信度极其差,因此只能多参考墙外资源,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维基百科。现在维基百科中文词条已经突破了四十万,重大的历史事件基本上都覆盖的差不多了,完全可以满足日常防伪的需求了,至于英文词条那就更是包罗万象了,曾经有专门的学者做过研究,维基百科的准确度比《大英百科全书》还要高,完全可以作为可信来源引用。地址在此, 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 ,另外说一句,除了极个别敏感词条之外,维基百科在国内已经基本全面解封了,建议大家把它作为默认的资料参考源。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千万不要用百度百科和互动百科,由于运营过度和监管压力,那里充斥着各种类型的虚假消息集散地,一旦使用害人害己。 另外,对于近百年以来的中国历史,那更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真相往往隐藏在重重迷雾当中。作为一个有着特殊背景的杂志,《炎黄春秋》主要刊载中共党内元老的文章,集中在历史事件的亲历过程上,从这三点出发,算是目前在公开渠道上最为可信的参考源,不少的历史嘴仗也是从这个杂志上打响的。网站在此, http://www.yhcqw.com/ ,虽然不大全面好用,但是仔细搜索还是能够找到不少有用的信息。   4 、亦真亦假的科学信息   虚假科学信息往往是微博上最有欺骗性的内容,隔行如隔山让普通用户很难判断真实性。对于这种消息,只能更多的依赖微博上的一批科普性账号去做人工判定了。这方面工作做的最好的就是果壳网的@谣言粉碎机,以及归属于科学松鼠会的各位松鼠大人们。作为一个商业化的运营团队,果壳网的反应速度完全配的上“微博速度”这个词,从日本大地震的“谣盐”开始,果壳网和科学松鼠会就和微博官方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一直冲在科学辟谣的第一线,全面负责各种科学谣言的鉴别工作,是一个可信的信息参考源。此外,三联的@土摩托,物理学家@李淼在微博,也是在科学信息领域非常权威的专家。其实,如果@方舟子 老师不撒娇走人,在科学信息层面的真假鉴定上也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就是在人文学科上的判断力不敢恭维。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科学研究上是有自己的门槛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真正的判断力。最近一些知名微博用户以不尊重科学的态度,以价值取向为前提,肆意传播自以为是的扭曲的科学信息,实在是让人忍无可忍。强烈建议,各位老师该搞公益的搞公益,该写历史的写历史,不要跑到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里面去冒充专家,不要再继续降低已经很低的微博平均智商了。 所以当各位在微博上遇到自己无法判断的这种信息时,一定要到可信的参考源去验证,比如@谣言粉碎机,让正儿八经的科学青年来判定才是真正的王道。切记,千万不要@青年老黄历,那个团队的300个科学家研究的都是伪科学,指导泡妞没问题指导研究科学就是纯扯淡了。   5 、神奇的天朝新闻   不论什么时候面对神奇的天朝新闻,都难免会让人产生一种挫败感,毕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发生任何事情都是不让人惊讶的,防伪已然不是靠技术而是拼人品。面对这些个老革命遇到的新问题,目前可以采用的防伪办法比较有限,但是也并非完全没有办法,按道循之,至少能把可信度从零提升到对半开。 一方面,对于可以公开出来的消息,各家门户网站的信息还是有一定的参考性的。在现行的新闻管理体制下,各家商业门户网站的新闻从规范上来讲,只能采用规范稿源,也就是有资质的传统新闻媒体的内容(当然,也有各种各样的规避方法。)相比起微博上的传言,这些内容至少是经过传统媒体人的验证的,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能够确认其真实性的。在禁令还未出台,这些消息还没有变成不能说的秘密之前,追踪媒体报道基本能掌握最新资讯。尤其是最近大红的@人民日报 @新华社中国网事,往往尺度之大消息之迅速大大出乎人意料之外,非常值得关注。 另一方面,对于不能说的消息,只应该相信当事人以及可信媒体人的消息,重点关注有图片为证的消息。作为微博重大事件运营之本,新浪和腾讯都是高度关注当事人的,会在第一时间派人拉开微博,并且进行认证。总体而言,当事人账号所发布的内容可信程度还是非常高的,就是要特别注意当事人添油加醋的问题,比如当年的药家鑫案就明显的有这个方面的问题,最后也因此给所有相关人惹了不少麻烦。而在可信媒体人方面,微博上还是南方系的账号值得关注,比如@石扉客 @王星WX @徐达内 等等,他们这些人往往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微博消息引爆点,有进一步需求的用户还可以到他们的关注列表中去找找其他值得关注的人。甚至包括@胡锡进,在不考虑其观点背景的情况下,也有不少的消息值得关注,这次的日本大使馆外交车辆被夺旗一事应该就是由他率先确认的。 尽管开头说了能够通过各种手段提升可信度到对半开,但最终还是得说一句丧气话:天朝的事,信则有不信则无,当不得真的。   6 、微博的官方辟谣   从去年开始,新浪官方也大幅加强了对于谣言的管理和处罚力度。尽管一直背负着“辟民谣不辟官谣”的名声,但是平心而论,微博社区管理部门还是为肃清微博的言论环境做了不少的有益工作,可信度还是非常之高的。有兴趣的用户,可以到微博社区管理中心的页面上面去看看, http://service.account.weibo.com/ 。 更重要的是,新浪官方在产品层面上也做出了不小的努力。目前,凡是被官方认定为不实信息的微博,都会被标记上“此内容为不实消息,已处理。”以便在Feed中传播的时候能够被用户很显著的觉察到,而且在转发和评论上都做了相关的限制以免进一步扩散。但目前的问题是,为了确保100%的准确率,微博官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验证,往往在最广泛的传播结束之后才进行处罚,效果也因此打了大大的折扣。 尽管自己已经跟新浪没关系了,但是还是得为微博的前同事们说句公道话:请相信新浪微博运营人员的超强执行力和超强责任心,为了一句话去翻一整本书验证,这个都算是工作常态。因此一般而言,一个被广泛传是某某名人或者某某当事人的账号,如果在半天之内还没有被加上V,基本上就可以确认是假的。请不要再相信什么白岩松说了个什么话账号被封了,柴静批评了什么账号被封杀了这种毫无技术含量完全不懂业内情况的鬼话了。CCAV容得下,新浪容不下?怎么可能!另外,现在有很多的段子账号喜欢打一些擦边球骗粉丝,尤其喜欢改名冒充事件当事人,以受害人的身份挑战新浪的管理骗取同情。面对这种突然冒出来的所谓当事人账号,建议多翻几页所发微博,如果此前所发的微博全都是些无病呻吟的心灵鸡汤,八成就是段子类用户冒充的。  (李凯:新浪微博前内容运营主管,口袋购物运营总监。原文链接: http :// www . zhihu . com / question /19612457/ answer /13870918 ) 本文选入一五一十周刊第75期,周刊下载: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83986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