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喷嚏图卦20120813】戳伤

以下内容,有可能引起内心冲突或愤怒等不适症状。若有此症状自觉被误导者,请绕行。若按捺不住看后症状特别明显,可自行前往CCAV等欢乐频道进行综合调理。其余,概不负责。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证原文的完整性,请注明来源和链接。凡未经许可在原文基础上故意增删少量内容后,冒名改编者,谢绝转载。 每天一图卦,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个世界 【1】一届充满“快乐和荣耀”的奥运会 北京时间2012年8月13日凌晨4点,2012年伦敦奥运会闭幕式盛大举行,圣火静候熄灭的那一刻。 条条道路通米国:闭幕式的舞台是一个巨型的米字型舞台,下方的背景是黑白色调,代表着英国国旗 结束的时刻:在苏格兰女歌手艾梅丽·桑德的一曲“Read All About It”的动人歌声中,被艺术总指导金·加文(Kim Gavin)称为“一幅英国文化和生活的绚丽壁挂”的伦敦2012奥运闭幕式徐徐展开。 四海一家:各国运动员从观众席的四面八方走向了中心场地,这可以说是伦敦的一大创意,没有传统的走入,而是更加亲民的与观众为伴,从观众席走下来的运动员不断的与观众打招呼握手,进而走到属于自己国家的位置上。 爸妈,我这次没打酱油 最后的奖牌:当运动员入场完毕,站在米字旗中央的时候,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等官员为最后一日结束男子马拉松比赛的金银铜牌。时别40多年才再次得获奥运金牌的乌干达马拉松选手在国歌声中显得激动不已。 伟大的歌手穿越到现场:已故披头士主唱约翰·列侬的一曲经典“Imagine”录像,在清纯孩童们哑语伴舞中响彻夜空。曲终之时,在伦敦奥运闭幕式的舞台上,拼出了Lennon的面孔。 http://t.cn/zWjprth 辣妹组合出场了!1993年成立的少女组合,近20后在伦敦奥运会闭幕式重新出现。这是辣妹组合时隔12年后重新组合,她们站在五辆出租车上,演唱的是《想要》和《辣进你生活》。贝克汉姆的夫人维多利亚,当然也出现在了舞台上。 再见伦敦!相约里约!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森把奥运旗帜交还给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罗格再把旗帜转交给里约热内卢的市长佩斯。现场升起巴西国旗,奏巴西国歌。奥运会第一次来到了南美洲。 《里约八分钟》:最开始出现的是一位清洁工,他手里拿着扫把,但随后一位类似巴西“城管”的人物出现,他想要驱赶这位清洁工。但是,清洁工却教“城管”跳起了舞蹈。 巴西独有的土著文化表演 贝利也登台桑巴,还好他没说什么 圣火熄灭的方式居然是凤凰涅盘。 今夜无人入睡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伦敦奥运会,这是一届充满“快乐和荣耀”的奥运会。罗格称赞志愿者是真正的英雄,运动员们则用表现赢得了尊重。最后,罗格向全世界运动员发出邀请:4年后在里约再见! 【境外最好】刘鹏:截至目前,中国代表团共获得38枚金牌27枚银牌22枚铜牌,排名金牌榜第二和奖牌榜第二,取得了境外参赛奥运会的最好成绩,其中62%的运动员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环球时报:伦敦奥运照出的中国不是歪的】奥运会使世界看中国和看只有几块奖牌的印度心态截然不同。对这个国家妄自菲薄显然很蠢,但我们如果觉着自己真牛了也许更糟。奥运会就是世界各国的一面真实镜子,它不是哈哈镜,我们不应把从中看到的中国都当成是歪的。 【2】戳伤 【靖江一公务员因纠纷砍伤人】靖江市靖城街道虹兴社区居民缪某与邻居臧某因琐事发生争吵,并互相殴打。缪某之子陆剑波回家见状,持刀将臧戳伤。目前,臧某左手拇指处肌腱及神经断裂。据悉,持刀行凶男子陆剑波今年31岁,系共青团靖江市委公务员,其父系靖江市公安局副政委陆胜民。 11日,网友 @费煜昱 上传了一段男子挥刀砍人视频。靖江公安官方微博已证实,行凶者是该局副政委陆胜民之子陆剑波,已在接受调查。目击者称,陆剑波在袭击中喊:“公安局是我家开的;跟老子干,我要你的命”。 @费煜昱 :求关注! 持刀者是江苏靖江市公安局陆胜民之子、市政府公务员陆建波 http://t.cn/zWlO5M0 @靖江公安 : @费煜昱 8月10日晚7时30分左右,靖江市靖城街道虹兴社区居民缪某(市公安局副政委陆胜民之妻)与邻居臧某因琐事发生争吵,并互相殴打。此时,陆剑波(缪某之子)刚刚回家,见状即从车中取刀将臧戳伤。   @慕容雪村 :陆剑波砍人事件, @靖江公安 发布信息,“戳伤”二字引来无数神评:哪里是戳?明明是点到为止。哪里是戳?明明是持刀自卫,伤者自己撞上前来。哪里是戳?分明是被剑气所伤。哪里是戳?分明是中了劈空掌。哪里是戳?分明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有人质疑上述评论:怎么不是戳?人在戳国,分明处处是戳。 【3】除非自己放弃,除非你习惯了没有话要说 @导演娄烨 :祝贺应亮电影《我还有话要说》获 65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65th Festival del film Locarno)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女演员奖。任何人都有拍电影和放映自己拍的电影的自由,除非自己放弃,除非你习惯了没有话要说。 《我还有话要说》是一部中文电影,取材于2008年造成6人死亡的杨.佳袭警案~~~ 我還有話要說 一分鐘片段: http://t.cn/zWiRaST 【4】杭州吴斌今天我们也遇到了 @友近玩喵喵 :杭州吴斌今天我们也遇到了,我们坐旅游大巴车去宁波玩,结果快到溪口了,在高速上,突然飞来一个铁条,从前面挡风玻璃穿进来,砸到了我们前面副驾驶座上的导游,赶紧报警送医院,现在都不知道她怎么样了,让我们为她祈祷吧! 12日,一辆旅游大巴在甬金高速溪口附近,遭遇惊魂一刻。一块四五斤重、铅笔长的铁块破窗而入,留下矿泉水瓶底大小的洞。副驾驶座上的女导游被击中,导致锁骨骨折、肋骨骨折,目前生命体征稳定。初步判断,铁块可能是千斤顶的构件。 【5】去歌乐山“淘宝” @沙玛阿迪 :【去歌乐山“淘宝”】警方高额悬赏通缉令发布后,重庆苦逼的屌丝男携带弹弓、菜刀、绷带、云南白药、方便面、矿泉水、手机快捷键设置为110,冒着43度高温奔向歌乐山一带转悠蹲点守候…..支撑他们这样做的精神动力只有一个:击毙悍匪,我要赏金,改变命运的第一桶金就靠他了! @凹凸吅 :【外强中干】三万警察加几万解放军,长枪短炮,装甲车,直升飞机三层包围,居然斗不过一只手枪。现在终于明白他们为什么怕索马里海盗,为什么怕越南,菲律宾,为什么怕日本韩国。 城管再不来只能出动二炮了 ( @轻松家朱时毛 ) 【6】11岁男孩发布10岁女孩裸照敲诈100Q币 今年7月,女孩依依在QQ上认识了11岁的男孩豆豆,在豆豆一再劝诱下,依依便与对方开始裸聊。二人聊天快结束时,豆豆要求依依为其充100Q币,否则便会将其裸照在网上公开,依依未理会,晚上发现自己的3张裸照在网上。依依母亲事后报警,但豆豆因年龄太小被免于处罚。 【7】小叶飞牌 @那点红 :【民间自有高人在,南京校车司机苦练十载终修成小叶飞牌】叶同信,今年48岁,苦练这项绝技超过10年,近日正打算申请吉尼斯纪录。白天同信是江苏南京的一名校车司机,而到了晚上他扔出的飞牌速度比高铁还快。据同信介绍他的飞牌在半秒内可以飞过50米,差不多也就是360km/h。 【8】对不起我不能给你 @还是石扉客 :北京北站排队购票 队伍一侧有一拿手持终端的女警,挨个找购票乘客索要身份证插机检查。到我头前了 问她这是做甚 答治安检查 我说那对不起我不能给你。女警气恼地说查了这么久头回碰到你这种!我笑答您以后要多碰几个像我这种愿意热情帮助你们提高执法水准的,就会明白多了! 【9】中山大学教授倡议奥运裸体 日前,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翟振明在一篇英文短文中倡议,允许运动员在奥运会裸体比赛。“古希腊人认为,人的身体(包括性器官)是神赐予的。强制要求运动员对身体进行任何掩盖是与奥运会的初衷相冲突的。”翟振明谈到:“把裸露当色情是一种病态心理。” 【10】一声叹息 ( @弗洛拉一直在吐槽 ) 【11】奥运会结束,菲尔普斯回到水族馆他的个人展厅——洋葱新闻 @糗事百科 :我说范大叔,您还有这一重身份呀!以后可不敢黑您了。 【12】韩国球员伦敦赛场上打政治标语被禁领奖 周五(8月10日),伦敦奥运男子足球决赛韩国队以2比0战胜日本队获得铜牌之后,韩国队的中场球员朴钟佑突然打出“独岛是我们的领土”的政治标语。事后,韩国奥委会说,朴钟佑从一名球迷手中拿到这个标语,并强调,此事并不是计划好的。 国际足联和国际奥委会都禁止运动员在比赛中发出政治性声明。国际奥委会已经要求国际足联对朴钟佑纪录处分,并表示,晚些时候可能决定对他进一步制裁。国际奥委会表示,在国际足联审视此事之前,将扣留朴钟佑的奖牌。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对记者说,之后将就如何处理奖牌做出决定。 【13】博尔特:让我来帮曼联阻击曼城 博尔特说他的愿望就是不想让曼城队再次获得英超冠军:“我不知道弗格森是否会给我机会试训,不过即便不能,我也会像帮助C罗那样去尽力帮助曼联的进攻球员们,任何能够阻止曼城夺冠的事我都愿意帮忙!” 【14】看到我的兄弟输球,我知道他心里很难过 伦敦奥运会男篮决赛,西班牙最终还是没能撼动美国梦十在这项运动上统治,比赛终了科比深情走向加索尔,两位湖人队的核心球员拥抱在一起。 “西班牙队的实力很强,很荣幸能与他们完成一场决赛。幸运的是,我们赢得了胜利。”科比赛后用流利的西班牙语接受了塞尔电台的采访,他还谈到了自己在湖人的队友加索尔,“是的,加索尔肯定会留在湖人,和我在一起。拥抱他的时候说了什么? 我跟他说,‘我爱你’,他打得非常棒,看到我的兄弟输球,我知道他心里很难过。” 【15】索罗斯82岁生日宣布再婚 8月11日,美国对冲基金大鳄索罗斯在自己82岁生日的聚会上,正式宣布与女朋友多美子(音译)·博尔顿订婚。这将是索罗斯第三次婚姻,也是博尔顿的第二次婚姻。博尔顿现年40岁有迈阿密大学商科硕士学位,现经营一家网上瑜伽培训机构。 【16】台湾女同性恋首次举行佛教婚礼 8月11日,台湾桃园县,同为佛教徒的女同性恋情侣美瑜和雅婷,按传统佛教仪式举行婚礼。二人都30岁,约200名亲戚朋友及同性恋权利活动者参加了的婚礼。在台湾同性婚姻尚未合法化,但相恋7年的她们不想再当社会的隐形人。这是台湾佛教界主持的首对同性恋婚礼。 主持婚礼的昭慧法师,同时也是台湾玄奘大学的教授,她表示,“佛教并不禁止同性恋,人与人之间维持关系已难矣……不管性倾向是什么,我们为何还要如此吝啬去嫉妒两个想结婚的人。” 【17】请你不要影响现代文明社会 【18】正常的社会应该是这样的 【19】贫贱不能移 @壹读 :【精英移民地图】经济学人报道说,超过16%的中国富人已经或正办理移民,44%准备离开。他们去了哪?美国虽然“名声差”,但绝对是中国移民最爱去的地儿,加上澳洲和加拿大,三国拥抱了80%的中国投资移民……但大多数人还是决定永远和祖国在一起,因为,贫贱不能移。壹读视频第三发 http://t.cn/zWjEHGr 【20】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在人生路上总是会遇到很多人,听到很多声音,不断地告诉你,这件事情你根本不可能做得到。如果听到这种说法,那么,别听他们的。记住我的话,你必须百分之百地了解你自己真正想要的,笃定地相信你自己,然后就是放手去做。 ——阿诺·施瓦辛格 http://t.cn/zWjlE1q  ( @喷嚏意图 ) 一次社交活动上,张召忠和贝利亲切交谈,并举起酒杯,互祝对方身体健康。第二天凌晨,在医院的急诊病房,他俩又见面了。(xie107)   不管翔飞人参不参加里约奥运会,我们都会一直打折到2016:正品耐克、阿迪达斯、喜得龙等夏装限时特卖低至1.5折/19元起,首次下单送10元! http://zhulituan.com/index.php   来源: 喷嚏网 综合编辑 友情提示:请各位河蟹评论。道理你懂的 喷嚏新浪围脖: http://weibo.com/dapentizk   、 @喷嚏意图 (新浪)、  喷嚏意图 (腾讯) 喷嚏官方淘宝店: http://shop58267249.taobao.com/ 广告联系:dapenti#dapenti.com (# 换成 @) 喷嚏电影频道(beta): http://www.dapenti.com/v/index.html     打喷嚏链接: 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65219 用手机上 喷嚏网 :m.dapenti.com        每天网络精华尽在【 喷嚏图卦 】        喷嚏网官方新浪围脖

Read More

他短暂的一生就是世间一个罕见的传奇

  ——纪念澳华经济学家杨小凯教授      作者:何与怀       二零零四年七月七日,有一位华人在墨尔本家中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今天的中国,大概没有很多人知道这位离世的华人曾经名叫杨曦光,他们大概不清楚这位华人是世界著名的大师级的经济学家,不明白这位华人短暂的一生就是世间一个罕见的传奇——他不到二十岁时就以一篇文章震惊中国大陆的权力中心;他坐过十年冤狱却自学成才;他没有上过大学却创立了国际性学派;在当今中国大陆的政治语境中,他大概也要归为“持不同政见者”,但他的经济学、政治学,甚至神学的观点可能不容正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精英所忽视……      二零零四年七月七日清晨七时四十九分,有一位华人在墨尔本家中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今天的中国,大概没有很多人知道这位离世的华人曾经名叫杨曦光,他们大概不清楚这位华人是世界著名的大师级的经济学家,不明白这位华人短暂的一生就是世间一个罕见的传奇——他不到二十岁时就以一篇文章震惊中国大陆的权力中心;他坐过十年冤狱却自学成才;他没有上过大学却创立了国际性学派;在当今中国大陆的政治语境中,他大概也要归为“持不同政见者”,但他的经济学、政治学,甚至神学的观点可能不容正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精英所忽视……      这位华人可惜英年早逝,只活了五十五岁,留下一大堆未竟事业。“天妒英才”这一句被用滥了的悼词,用在这位现名叫杨小凯的教授身上可能并不合适,因为他生前已经是一位基督徒,但我对他的过早谢世,真是感到万分的痛惜和悲怆!      〈中国向何处去?〉:一篇文章震惊中国权力中心      小凯原来是他的乳名,他的学名是杨曦光。一九六八年初,在那个荒唐混乱险恶的年月,这个名字曾经流传一时,为中国大陆许多人——从最高层到最底层——所知道,虽然于不同的人揭示的是不同的意义。   当时,随着“文革”汹涌而诡谲的铺开,杨曦光,一个十几岁的湖南长沙一中的学生,竟然过于早熟地严肃认真思考中国深层的政治与社会问题,包括“文革”的实质、对毛泽东思想的新理解、对中共组织本身的结构、对中国的前途与发展方向,等等。在他写出的那批在当时左得出奇却又大逆不道的论文中,最具震撼力的是那篇近一万八千字的〈中国向何处去?〉。文章写于一九六八年元月六日。元月十二日,文章以“省无联一中红造会钢三一九兵团‘夺军权’一兵”的名义油印刊出。   这篇文章刊出时加有一注:“这是一份徵求意见搞,现在公开发表是否适宜?是否能代表〈“极左派”公社成立宣言〉?怎样进一步修改?请阅后把意见详细写在每页右边空白处,请于廿日前将本稿退还发行者。”然而,这份印了八十份、只发出去二十份的不定稿不胫而走,数天之内便以各种方式传到全国各地。杨曦光立时在湖南以及其他省份成为如雷贯耳的风云人物。   在当时神州大地浓重弥漫的“巴黎公社热”中,杨曦光也从“巴黎公社”经验里找到了灵感。他在文章中指出:   引起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基本社会矛盾是新的官僚资产阶级的统治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个矛盾的发展和尖锐化就决定了社会需要一个较彻底的变动,这就是推翻新的官僚资产阶级的统治,彻底砸烂旧的国家机器,实现社会革命,实现财产和权力的再分配——建立新的社会——“中华人民公社”,这也就是第一次文化大革命的根本纲领和终极目的。   ……   在巴黎公社式的新社会中,这个阶级将被推翻,这已被一月革命、八月风暴出乎庸人预料的巨大的变动以铁的事实证实了,起而代之的是在推翻这个腐朽阶级的斗争中革命人民自然形成的有真正无产阶级权威的干部,他们是公社的一员,没有特权,在经济上与一般群众一样的待遇,可以随时根据群众的要求撤换。   “巴黎公社热”的始作俑者正是“伟大领袖”毛泽东——杨曦光当时也是毛泽东个人崇拜的受害者(〈中国向何处去?〉正是以“毛泽东主义万岁!”的口号结尾的)。但另一方面,杨曦光所运用的“揭露用革命誓言欺骗群众的行为最好的方法”——“分析在这些革命发生了的和正在发生的阶级变动”(这也是按列宁的思路),而且断然提出“推翻新的官僚资产阶级的统治”的战斗口号,对当权者显然是太过危险太过可怕了。这岂仅是一株“大毒草”?这亦可能变成一场足以冲破神圣庙堂的滔天洪水!   镇压发生在一九六八年元月二十四日。当天晚上九点起,江青、陈伯达、周恩来、康生等大批中央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内接见包括华国锋在内的湖南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成员与湖南省一些造反派组织代表,就宣布镇压湖南“省无联”问题,作了一些很严肃、语气很重的讲话与指示。   有着“党内头号理论家”桂冠的康生,在其讲话中,几次点到了杨曦光与〈中国向何处去?〉一文,说那是“反革命的‘战马悲呜’”。康生还断言说:“我有一个感觉,他(指杨曦光)的理论,绝不是中学生、甚至不是大学生写的,他的背后有反革命黑手!”   一声令下,全国展开了对〈中国向何处去?〉的大规模批判。   一九六八年二月,杨曦光作为要犯而被抓进监狱,关在长沙市公安局左家塘看守所。母亲被怀疑就是康生所谓的“黑手”“陈老师”(她刚好姓陈),受尽批斗凌辱后悬梁自缢,身为高干的父亲则被关押,一个妹妹下放到山区,另一个妹妹去投靠亲戚,哥哥也被开除公职赶到乡下去了。此外,杨案还连累一大批不相干的人。   一九六九年十月,杨曦光经一年零八个月的拘留后转为正式逮捕;十一月,被以反革命罪判刑十年,押往岳阳建新劳改农场“服刑”。   杨曦光当时年仅二十一岁。      从中学生红卫兵思想家变成经济学家:杨曦光在十年冤狱中自学成才      十年冤狱,自然是杨曦光一生中一段最黑暗、最苦难的岁月。但他没有被暗无天日的牢狱生活摧毁,没有放弃对中国命运的探索以及自觉的责任感。他选择知识,选择学习,以极大的毅力完成入狱时作出的人生规划。十年里,杨曦光做了五六十本读书笔记,还写了一个电影文学剧本。如人们所说,学习知识的途径与方法,一般人大致差不多。但杨曦光以一个中学生水平的文化起点,又背负异常沉重的人生压力,并是在一个荒唐险恶的时代与不具任何人权条件的劳改队里,却一步步用自学方式读完了哲学、英语、数学、机械与经济学等大学课程,这绝对是寥若晨星,甚至绝无仅有!当然,杨曦光也万幸地碰到一个难得的机遇——监狱里充满了各式各样学富五车却因政治问题入狱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成了杨曦光的老师。   杨曦光的质疑精神与生俱来,个人又经历这种不平常的际遇,他自然不相信当时流行的、只能顶礼膜拜的政治经济学。在没有西方新古典经济学的训练之下,他开始了与世隔绝中的自由思考。他在狱中甚至自己推导出了戈森第二定律、层级理论、纳什议价模型以及劳动分工理论。他后来不无自我打趣地说:“我以为这些都是自己的伟大发现,但当我能看到更多书时,才发现这些思想早就被西方经济学家发展成数学模型。不过,可庆幸的是,这些是自己想出来的东西,‘英雄所见略同’,我也是英雄之一了!”   杨曦光读罢《资本论》之后,心中便期望未来成为一个经济学家。他当时有三个想法:一是把使用价值在价值论中的重要性搞清;二是把分工问题糅合到价值理论中去;三是把价值理论数学化。   牢狱经历使杨曦光发生巨大转变。他日后说,“以前我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这个世界应该怎样’。在监狱里我问的却是:‘这个世界会怎样发展?’”杨曦光已完全没有坐牢前的理想主义了。他转而相信人判断自己所追求的价值标准会随历史而变化,所以历史会怎么发展远比理想的目标更重要。“最坏的事也许就发生在我们一生的时间内,因此关于好坏是非的主观判断没有任何意义,如何适应环境生存下去才是重要的事情。”——这是他当时在狱中的真实感受。   ……   一九七八年四月,杨曦光刑满释放。   此时,四人帮倒台已一年半,但还是没有一个单位敢录用这位著名“反动”文章的作者。他在家闲居了一年。   也是在这一年,他决定埋葬“杨曦光”,恢复使用乳名“杨小凯”。   杨小凯后来找到工作,但只是在湖南新华印刷二厂当一名校对工。   一九七九年,杨小凯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实习研究员,但被拒绝参加考试。一九八零年,他再次报考,终于获得参加数量经济学考试的机会,后被录取为实习研究员。   所里安排杨小凯住在一栋宿舍的小房子,除了一张床和一张小桌子之外连个转身的地方都没有。可他却处之泰然。他总说,这里比监狱条件好多了。杨小凯在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美其名曰“工作”了两年,实际上在那个地方没有人瞧得起他,也没有人管他,他被迫独来独往。就是在这里,孤独的杨小凯开始展示了他过人的才华,他出版了《经济控制论初步》,并发表了若干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经济问题的文章。   一九八二年,在时任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的全力帮助下,杨小凯被武大聘为助教,一年之后,又被提升为讲师。这个期间,杨小凯出版了《数理经济学基础》和《经济控制理论》两本著作。这时,他又碰到人生一个机遇。他估计的一些计量经济模型未能在国内引起反响,却获得了当时来武大访问的普林斯顿大学邹至庄教授慧眼赏识。于是开始了他人生另一条新的历程。   杨小凯生命后二十年的轨迹,记录了他新的奋斗新的成就:   一九八三年,考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一九八七年,论文通过答辩,之后在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做了一年的博士后;   一九八九年,任澳洲莫纳什大学高级讲师;担任数家美国与澳洲一流经济学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一九九二年,成为莫纳什大学正教授;出版专著《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书;   一九九三年,被澳洲社会科学院选为院士;   一九九四年,出任美国路易维尔大学经济系教授、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客座研究员;   一九九五年,出任台湾大学客座教授;   一九九六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一九九七年,任美国《发展经济学评论》编辑;在中国出版《当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一书;   一九九八年,任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出版了令国际经济学界关注的《经济学原理》一书;   二零零零年,升任莫纳什大学讲座教授……   就这样,这个当年中学生红卫兵思想家、一个曾在黑暗囹圄中艰难地度过了十年光阴的青年人,现在以其成果已成为国际经济学界中有开创意义的“第三代”的一位代表。      “超边际经济学”:没有上过大学却创立了国际性学派      按照国际经济学界内行人的说法,杨小凯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极有可能成为第一位为澳大利亚赢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他学术上的成就怎么形容都不过份。他在整个经济学的历史上将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影响既深且远,今日尚无法充份估计。   当年《经济学原理》出版时,便被国际经济学界认为是自马歇尔、萨谬尔森以来的第三代经济学教科书的代表作。该书的匿名审稿人这样评论:这一研究激动人心,令人屏息以视。杨是世上少有的几个可以思考这类问题的人之一,他更是世界少有的能解决这类问题的人之一。这一工作具有原创性和新颖性。他正在迅速建立起他作为主要理论经济学家之一的国际名声。      一九八六年诺贝尔奖得主、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最赞赏杨小凯了,特别是杨和他的同事黄有光教授这几年所作的叫做“超边际分析”(infra-marginal analysis)的研究。两年前布坎南到莫那什大学访问,当着校长的面就说,这是当今全世界经济学最重要的、最有意思的研究。他认为杨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经济学家之一。   的确,按照国际经济学界不少人的意见,超边际分析是杨小凯此生最主要的、可惜也是最后的贡献。杨小凯自豪地把他的新框架称之为“超边际经济学”(有别于超边际分析)。如以黄有光的话来形容,这个新框架对他像是亲生孩子,是与患难结发妻子生的唯一孩子。   市场和分工互为因果的关系,以及分工的发展对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亚当.斯密早已指出。可是分工理论难于数学化,因而难以结合到新古典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或增长理论中去。因此,到了现代经济学家手中,除了在国际贸易等有限的领域,一般不再强调分工及其对效率和增长的意义。在讨论增长的源泉时,大家注重的是劳动、资本、技术进步,或人力资本等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数学化的因素。而杨小凯,作为新兴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把经济学回溯到亚当.斯密的分工和交易理论并把其发扬光大。他运用新的超边际分析和最新发展的数学方法,在新框架内,统一地推导和阐释目前所谓的微观、宏观、贸易、发展、产权等各种分支经济学。   内行人评论说,超边际分析是理解杨小凯学术思想的钥匙。它高于边际分析又包含着边际分析。它首先研究的是分工水平和制度方向的问题,然后再涉及到某一制度框架下的资源配置均衡。反映在数学上,边际分析只考虑内点解(只涉及数量消长)的最优决策值,而超边际分析还要比较角点解(涉及到不同制度方向)的最优决策值。也可以说,边际分析描述的是经济均衡,而超边际分析描述的是经济均衡的跳跃。   可见,超边际分析的解释能力和应用范围远远优于边际分析。但因为处理角点解的数学工具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发展起来,所以传统经济学的局限迟迟没有突破。也许是出于机遇、勤奋和天才,杨小凯首先找到了寻求最优角点解的方法,因而能够在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下运用超边际分析阐释所有的分支经济学。   在杨小凯看来,自由市场的最主要功能,不在于寻找资源的最优配置,而在于寻找最有效率的分工水平,以此决定市场网络大小、人们购买力高低、生产力高低、商业化程度以及贸易依存度。而市场发挥这一功能的两大条件是择业自由和价格自由。   杨小凯还指出,随着分工的发展,人们必须交换越来越多的商品,因而交易费用也会增加。所以,他认为,交易效率的提高非常重要,否则会限制分工的深化。进而,在此问题上,杨小凯涉及了产权理论、企业理论、信息的透明、内生交易费用的减少、道德风险的规避、城市化、技术进步、保险的发展,直至宪政的确立。这里呈现一条清晰的逻辑——好的政治-经济制度能大大提高交易效率,因而大大促进分工的发展和深化,带来经济的长期繁荣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显然,杨小凯的经济学思想极其丰富,或者说跨越了一般经济学范畴。当然,杨小凯有些思想还有待更严谨的证明;也并非所有经济学家都同意他的所有观点。例如,张五常对杨小凯的超边际分析就尚未信服。但这位很少钦佩别人的教授也说杨小凯是他遇到过的最有预感天份、能够知道什么是重要思想的中国学子。正是聪明者易找,有预感而又知道何为重要者难求也。他深有感触地说,只有上帝知道,如果杨小凯没有坐牢十年,老早就有像他张五常那种求学的际遇,杨在经济学的成就将会是怎样?!拿个诺贝尔奖不会困难吧。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一场具有经典意义的论争      人们都说,就全球华人经济学家而言,对中国的政治变迁和经济改革有切身体验和真知灼见者,是少数;能对现代经济学做出理论性突破或挑战现有理论体系者,是极少数;而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者,更是稀缺得如凤毛麟角。杨小凯,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华裔经济学家,却有幸成为其中之一。   正如他们指出,杨小凯的经济学思想有着强烈的处境意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是他的理论的真实背景。   在本世纪初这几年,杨小凯和林毅夫关于“后发优势”“后发劣势”之争在中国大陆兴起,并大大开阔全国经济学家的眼界和思路。这个论争可谓具有经典意义。   林毅夫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传奇人物——他从当年一个叛逃过来的台湾军队的连长变成为今天能够影响北京经济政策的智囊人物。这位智囊的核心观点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具有后发优势。这一后发优势来源于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中国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摹仿西方的先进技术,从而避免为技术创新付出昂贵的代价。林毅夫进一步认为,以私人所有权为基础、以自由民主为本质的宪政民主体制,既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甚至也不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不符合中国当前的国情。   落后国家的后发优势正为中国大陆许多经济学家所津津乐道。正是针对这种情况,杨小凯利用前几年在上海经济全球化研讨会和在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演讲的机会,特意提醒人们同时也要注意后发劣势,尽管这个观点不太适合很多人的口味。   据了解,后发劣势理论在西方研究的人也不多。这个概念是一位在政治经济学、在财政联邦主义等领域很有建树的、已经过世的马里兰大学经济系沃森(Olson)教授提出来的。   沃森使用的英文字眼是“curse to the late comer”,就是“对后来者的诅咒”。他的意思是,落后国家由于发展比较迟,有很多东西可以模仿发达国家,由于模仿的空间很大,所以可以在没有好的制度的条件下,通过对发达国家技术和管理模式的简单模仿,而取得发达国家必须在一定的制度下才能取得的成就,甚至可以在一个时期里实现快速发展。为什麽说“诅咒”呢?杨小凯指出:“落后国家模仿技术比较容易,模仿制度比较困难,因为改革制度会触犯一些既得利益,因此落后国家会倾向于技术模仿。落后国家这样做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取得非常好的发展,但是会给长期的发展留下许多隐患,甚至长期发展可能失败。”   此时,杨小凯不但是一位经济学家,还俨然是一位历史学家、一位社会政治学家、一位宗教文化学家。   他让人们看到苏联的教训。苏联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用专制制度、国有企业和中央计划,通过模仿资本主义成功的工业化模式和技术实现了工业化。今天可以看到,这种短期的成功,同时也使俄国的宪政和法治制度基础设施至今没有稳固建立起来。大半个世纪以来,俄国民众为此付出极高代价。   还有南北美洲发展的对比。南美洲资源很丰富,但一直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北美洲资源贫乏,却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原因何在?北美国家实行的是联邦制;而南美国家实行单一制。北美国家地方权力都很大;而南美各国只是把地方看作一个个税源,地方自治性很弱,所以就很难发展起来。另外,北美是新教文化,南美是天主教文化,文化的差异也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同。这也涉及到“好的资本主义”和“坏的资本主义”的区分。坏的资本主义除了官商勾结、政治垄断等之外,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收入分配不公。而后发劣势跟坏的资本主义有很大关系。   中国也有许多例子。清朝持续三十来年的洋务运动,想在不改变政治制度的条件下,用国有制(官办)、合资企业(官商合办)、承包制(官督商办),通过模仿技术来实现工业化。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中国,很多乡镇企业也是相当于洋务运动中的官商合办和官督商办。杨小凯感慨地说,这种极落后的制度,在今天却被很多人说成是“制度创新”。从苏联的教训可以看出,这种短期的成功,可能最后又变成“对后来者的诅咒”。   中国后发劣势的具体例子还包括家电行业、电子商务、股市和期货市场,等等。杨小凯回忆,中国五十年代也自认在电子工业中有后发优势,结果超英赶美的豪言壮语成了历史笑话。当年在电子工业方面与中国差不多的日本,反而靠老老实实的学习成了工业大国。日本和中国的比较说明,要获得后发优势,一定要先做个学习成功制度的好学生。   中国到处都有“科教兴国”、“教育兴国”的口号,并为许多国人所称赞所认同。可是,杨小凯从中看到的是后发劣势的表现。他认为,真正要利用后发优势便应该提倡“制度兴国”、“民主宪政兴国”。   显然,在杨小凯看来,“后发”当然可以有优势的,问题是你是否清楚优势在哪里;如果你舍弃最根本的优势,便不可避免地受到“诅咒”,变成后发劣势。   制度!此时此地,这是一个敏感的字眼。什么叫制度?制度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群体的游戏规则,但往往反映了既得利益者的习惯行为方式。制度里面有非理性主义。这是“诅咒”得以发生的原因。   杨小凯知难而进,尽管费力不讨好。      一个“持不同政见者”:杨小凯教授的宪政理念      林杨之争看似经济问题实质是政治问题,其背后有着一个宏大历史叙事,并关系到未来中国发展走向。   有学者认为,中国大陆九十年代至今的种种论争,种种问题,如国学和新国学、亚洲现代化(或“亚洲价值”或“新儒学”)、人文精神、现代性、全球化、后现代和后殖民、自由主义和新左派等等,都同知识分子所感知或追求的某种层面上的“国族认同”(national identification)有关。林杨之争也是如此。林毅夫算是洋务派精神的传人。杨小凯的后发劣势观也是危机感的体现,近于康梁,要求进行变法。   学者还认为,林杨之争,不管结论是后发优势还是后发劣势,最后的落脚点都在于中国大陆如何宪政转轨。   当今,宪政理念已经成为海内外华人的一个热门话题。杨小凯是倡导宪政最早也是最力者之一。早在八十年代,他就对英国光荣革命称赞不已,强调权力的分立与制衡,强调私有财产制度的巨大政治功能。他提出修改宪法,设立人身保护法案,取消反革命罪,禁止政治迫害,等等。   杨小凯成名之后,利用接受採访、回大陆讲学的机会,不断表达他严肃的政见。例如,中共十六大允许老板加入中共,一些自由派知识份子也认为这是好事情。但杨小凯指出这恰恰是糟糕的转捩点:官商勾结制度化,利用权来赚钱,再用钱来操纵政治——“这是典型的坏资本主义”。   中国人大代表几乎全在兼职(或者说参政只是副职),而在美国甚至在台湾,类似职位却是严禁兼职的。杨小凯建议人大和政协代表“要有足够的在职收入,不准兼职,才可能使参政议政专业化,水平才能提高”。他表示,中国的制度改革可能要从此做起。杨小凯还指出,中共现在当务之急是必须学会搞选举,从基层开始,再逐级往上发展,这样的直选越早越好。他说,东欧和苏联的共产党之所以丢失政权,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会选举。直选在中国是迟早要发生的事,学会选举是一切执政党在宪政民主新时代保持继续执政机会必须走的一条路。   关于“依法治国”,杨小凯指出,这和“法治”是有区别的。所谓“法治”是指有一个独立的司法系统,它对违背宪法的立法是可以否定的。“依法治国”的弊端是,政府制订法律可以不受制约。回顾五四运动,中国人要有反省精神。五四讲民主和科学,而在杨小凯看来,最应该讲自由和宪政。   关于宪政,杨小凯指出,其实这也是中国当权者真正的自保之路。杨小凯回顾国共之争。他认为:共产党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当年把国民党给消灭了。要是国民党不被消灭,跟共产党平等竞争,是对刘少奇、彭德怀他们的最大保护。有国民党,毛泽东怎么会这样无法无天,他的行为就比较规矩,彭德怀、刘少奇,包括林彪,都不会死得这么惨。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杨小凯的灵感来自这句英国格言。他分析道,民主政体中控制“控制者”的结构基于:既然人都有天生的弱点,找不到十全十美的控制者,那就让几个“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的人平等竞争吧。不过,这实行起来却不易,因为人都有征服的本能,都想打倒对方。怎样才能保证他们和平共处、平等竞争?唯一的办法是依赖历史提供各派平衡、谁也吃不掉谁的局面。他殷切希望中国跳出“革命产生暴君,暴君产生革命”的改朝换代逻辑。   不过,“革命”这个东西很复杂。杨小凯后来亦觉得革命理论也有其合理性。革命对统治者总是一种威胁,没有这种威胁,政府为民众服务的承诺就不可信;有威胁,其行为就不会太离谱。美国宪法明确指出:民众的权利是天赋的,而政府的权利是民众给的。所以美国人普遍认为:你要统治我们,就必须得到我们的同意。要是你搞得不好,民众就可以革你的命。如美国的弹劾制度,就是民众表达革命权利的一种方法。   回顾杨小凯在文革时写的〈中国向何处去?〉,回顾他当年那么简单地、激进地鼓吹革命手段,而现在倡导自由,倡导宪政,对许多复杂的问题给以反复、认真、深刻的思考——这是多么巨大的思想飞跃!   到了生命最后岁月,杨小凯的宪政理想更已发展成为基督教宪政。他信仰基督教的心理历程有三个阶段。首先,从经济学、社会科学的角度看,他觉得基督教在经济史上起的作用不可等闲视之;然后,他开始克服对社会科学理性的迷信,但尚未能相信永生和神;最后,由社会科学追究到基督教成功的根本,那就是信。   杨小凯指出,实现宪政最困难的不单是有权影响政治游戏规则的人能替政治竞争中的失败者着想,而且是竞选失败者能够自愿认输。政治竞争往往是零和对策。竞选失败者自愿认输,从理性而言并非其最优决策。一九一七年俄国和其他很多国家宪政失败都是因为竞选失败者输了不认输,发生革命。而基督教信仰,对竞选失败者放弃个人最优决策,为社会牺牲个人利益,输了认输,能起关键的作用。   他启发性地问道:   为什么信基督教的国家都这样长治久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如果你不在灵的基础上想问题,一定要在唯物论的基础上想问题,你永远无法解释这个东西。因为这个差别是跟信仰有关的。   检阅世界发展史,宪政最初无疑是植根于西方基督教的信仰体系之中。但自由立宪政体的生成是否以基督教的广泛传播作为先决条件?这个问题似乎不好武断下结论。杨小凯去世前两年,即二零零二年七月,在上海作题为〈资本主义不等于经济成功〉的演讲时,也是在阐述他“凡是成功的资本主义地区莫不以基督教为精神支柱”的观点。赞同的人说,这次演讲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和布什总统在清华大学的演讲相媲美。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杨小凯的演讲或是布什的演讲,他们阐述的这个西方思想在汉语文化的神州大地似乎是反应不大,起码眼下的情形是这样,尽管据说现在中国基督徒已有数千万,而且内中有众多的知识分子(德国之声引述梵蒂冈廣播电台《IDEA》称,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基督徒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庞大的七千多万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这个数字包括中国一般所说的基督教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大部分是没有在官方登记的地下教会的成员)。   中国宪政建设的历史已有一百多年。为什么尚未成功?答案何在???   不管怎样,杨小凯是以他生命的极终体验,得出他这个答案的。      逝世突显价值:感悟杨小凯教授的命运和思想      无论从哪种意义来说,杨小凯逝世太早了,太令人惋惜了。      杨小凯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还向友人详细描绘他今后的各种雄心勃勃的打算,包括要继续写书,要去世界各地开会,要讲学,要带学生,要将自己的经济学发现向中国向世界广为宣讲……。他旺盛的生命力、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以及对自己的经济学成果的充分信心,使他的友人深深感动。听着这样一个才华横溢、思维活跃、却已患上绝症的人如此滔滔不绝,友人暗暗心酸,只能一再要他量力而行。   真是真是令人无限痛惜和悲怆的英年早逝!杨小凯就这样留下一大堆未竟事业去了。   不过,杨小凯天上有灵,一定也感到相当宽慰。   杨小凯谢世的当天,噩耗便马上传到他梦魂萦绕的祖国,而第二天,也就是七月八日,上午九时三十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就第一时间举行了悼念活动。“艰辛求索宏图初展曦光何以顿逝?!心系神州壮志未酬鹤驾几时归来?!”——各位教授、学者怀着深深崇敬而又惋惜的心情缅怀了这位传奇人物一生的事迹。   “纪念首位冲击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中国大陆经济学家杨小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平的悼词这样定位。   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则说:“杨小凯……一生坎坷,却奋斗不息,多年潜心治学,博大精深,是少数几位对经济学基础理论做出贡献的中国出生的当代经济学家,也是一位一生关注中国命运、为了中国人的福祉而无所畏惧的爱国者。他是我们这一代中国经济学者的骄傲与楷模。”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海闻悼诗云:“平生风云惜师友,岁月蹉跎志弥坚。魂如有灵励相知,智遗千秋鉴世人。”   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这样表达他对杨小凯的悼念之情:“不屈之魂,求索之灵,一代楷模,永存吾心。”   …………   悼念座谈会由杨小凯学术对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主持。林毅夫的悼词说:杨小凯以五十五年的岁月走过充满传奇的一生,就时间来讲他的人生不长,就成就来说,他的人生非常丰富。他一生以真挚的心,执著追求自己的学术和理想。道路坎坷,却从来不妥协,不放弃。他的成就已经在国际经济学界闪闪发光,是华人经济学家的骄傲。   林杨认识是在创办留美经济学会之时,前后算来已经将近二十年。他们最近这几年在学术观点上,特别如前面所述在所谓后发优势还是后发劣势问题上,时有冲突。但是,“众士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林毅夫充分认识到不同观点的不断砥砺和切磋的价值。   杨小凯的价值似乎由于不幸逝世一下子突然呈现在中国大众面前,而尤其显得珍贵。那一段时间,中国大陆的重要报刊对杨小凯的去世和生平成就进行了突出的报导。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人,第一次知道了他的名字,并对他传奇的身世和思想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感觉到了:在杨小凯学术成就背后,是他对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的执着追求,而这和中国大陆某些知名学者形成了强烈对照。   的确,应该让中国大众充分明瞭杨小凯的价值。   应该在中国二百年来的大变局中去感悟杨小凯的命运和思想,并从中看到一个大变革、大转型的时代里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历程,和一个古老民族精神信仰的命运。   杨小凯九十年代中出版了一本记录他的难友的非同凡响的书,书名叫《牛鬼蛇神录》。书的最后一页回忆他一九七八年四月刑满释放走出牢房的心情。他告诉自己:   不管将来发生什么事情,我一定不能让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种种动人心魄的故事消失在黑暗中,我要把我亲眼见到的一段黑暗历史告诉世人,因为我的灵魂永远与这些被囚禁的精灵在一起。   二十六年来,杨小凯从中国漂泊到美国,又从美国漂泊到澳大利亚,但他一直心系神州,心系那些被囚禁的精灵。   他以先知般的睿智,始终在探讨他的祖国如何立足于世界之林,始终在探讨中华文化再度复兴的可能性。   当年那个惊天动地的设问——“中国向何处去?”几十年来,仍一直萦绕於他灵魂的每一个角落。   有人把杨小凯和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联想起来,毕竟这三位具指标意义的改革派领袖也在杨小凯的人生道路上(报考研究生、平反冤狱、出国留学)留下印记。也许杨小凯一生追问“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也顽强地萦绕于这三位中共领袖的心头?也许他们都有著类似的执著,有着某种理想主义情怀?也许杨小凯在这个社会的底层有更持久的历炼,又有其学养优势,因而这“一介平民”对中国命运的思考更无束缚,更有突破?也许杨小凯与他们在立场、观点、思想方法以至背景、地位差别太大,彼此并无多少可比性?   中国向何处去?答案自然需要千千万万仁人志士不懈的探索和亲身的实践。但就杨小凯个人来说,像人们所预料那样,这位经济学大师和中国赤子,一旦进入历史,便会形成他不朽的圣徒地位;他生前种种,他的苦难,他的追寻,他的成就,将会升华为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强大的实践动力,将会有助于他的祖国健康发展。      但愿杨小凯教授在天之灵,可以得到慰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5febc9010127lx.html

Read More

东西德的政治犯交易

  东西德之间曾存在秘而不宣的交易:直至1989年柏林围墙倒下为止,西德向东德赎买了上千名政治犯的自由。西德出于人道因素参与买卖,东德则是为了经济考量。      德国前总理阿登纳亲自批准了一项充满着政治爆炸性的决议。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1963年10月2日首次有8名东德囚犯重获自由。他们搭乘巴士穿过德国境内的瓦塔-赫勒斯豪森边境检查站。共产党政府向载满数百人的货车收取20万5000德国马克的赎金。这段东西德时期的历史首次在一个单一主题的展览中被展出。主题为”赎来的自由:逃离东德监禁”的展览将在柏林的马琳菲尔德避难营纪念馆展出至2013年3月底。      展览叙述了六个因为政治因素遭到囚禁的家庭或个人的命运。其中包括在1973年试图从捷克斯洛伐克逃往奥地利、来自德累斯顿的科尔贝(Kolbe)家族。科尔贝家族的计划最终失败,父母被逮捕入狱。1975年5月,西德买下他们的自由,两人又经历了四个月的等待,最后终于在西德与两名儿子团聚。参观展览的民众可以透过访谈视频,深入了解科尔贝夫妇是如何克服这段希望和恐惧交织的日子。      律师出面交涉囚犯的自由      东西德的民众对双边政府的政治犯交易并不知晓,因此被赎买的犯人有义务对此保持缄默。虽然不时有流言传出,但官方不曾确认此事。东德律师沃格尔(Wolfgang Vogel)和西德律师史坦格(Jürgen Stange)是交易的幕后重要推手。据柏林马琳菲尔德避难营纪念馆纪录,他们曾长年保持通信。      信件中的措辞平淡,有如一般的商业往来信件。信件背后却暗藏着许多人的命运,阅读这些历史信件令人感到抑郁。沃格尔在一封1973年8月20日写给史坦格的信件中说:”提交的名单正在审查阶段。目前无法公布准确数字。”这样的字句意味着双方正交涉东德囚犯的赎金价格。马琳菲尔德避难营纪念馆负责人埃弗纳尔(Bettina Effner)解释说,犯人的家庭关系、健康状况和职业在交易中起着重大作用。她分析东德政府的逻辑称:”医生和工程师更有价值。”      两次身陷囹圄的韦维克      若囚犯是东德政权迫切需要的专业人才,通常较难以被列入交易名单。来自柏林的女医师韦维克(Renate Werwigk)便面临上述情形。1963年,她试图追随已经逃跑的兄弟,穿越一条帮助囚犯逃跑的人士所挖掘的隧道前往西德。东德秘密警察听到风声,韦维克和她的父母因此被判处多年监禁。      在她获释后,韦维克联络了律师沃格尔。韦维克告诉德国之声,沃格尔起初认为她前往西德的希望渺茫。最后,沃格尔想出了办法,他要求韦维克再次被囚禁。在她尝试用一本假护照从保加利亚前往土耳其失败后,她在1967年再次被判刑入狱。一年后,西德释放了一名东德间谍并支付10万马克,终于将韦维克赎出。      新教教堂参与其中      为了避免暴露出政治犯交易的情形,联邦政府委托新教教会的执事工作会对东德囚犯赎买一事进行财物管理。由于西德的教堂自1957年起便在东柏林提供物资,因此被西德用以掩饰政治犯交易。      当时的西德全德事务部负责处理此事。法学家雷林格(Ludwig Rehlinger)表示,赎买政治犯一直是一门利益丰硕的交易。他在展览会的一份详细视频采访中谈及了自己作为谈判代表的经验。      直至1989年柏林围墙倒下,共有8万7000名东德市民入狱,原因是他们曾试图逃跑、或被东柏林的掌权者视为在政治上”不可信赖”的人物。西德赎买了将近3万4000名”社会主义之敌”。只有1963年的第一次交易是以现金付款,之后则转变为以囚犯交换物资。交换的内容完全视长期经济短缺的东德当时的所需而定,由联邦政府向东德提供粮食或石油,有时钻石也是交易品。      ”现在是联邦公民”      展览会策展人哈尔德(Lucis Halder)形容赎买囚犯是”创造货币的一种形式”。东德获得价值超过30亿马克的货物,这是东德人自由的价格。他们来到西德后第一站是前往黑森州吉森的”联邦接待中心”。该中心的负责人多尔 (Heinz Dörr)对初来乍到的人们的欢迎词是:”女士们、先生们,你们现在是联邦公民了。”      作者:Marcel Fürstenau 编译:张筠青      责编:李京慧   

Read More

【喷嚏图卦20120812】她说自己最爱航行在海上时风一般的自由

以下内容,有可能引起内心冲突或愤怒等不适症状。若有此症状自觉被误导者,请绕行。若按捺不住看后症状特别明显,可自行前往CCAV等欢乐频道进行综合调理。其余,概不负责。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证原文的完整性,请注明来源和链接。凡未经许可在原文基础上故意增删少量内容后,冒名改编者,谢绝转载。 每天一图卦,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个世界 【1】重庆剿匪 @小强的门与窗 :歌乐山 @柴非法 : #特别提醒# 经求证,还未捉到周克华。网传“据重庆最新传来的消息,周克华已经在歌乐山脚下被捕,自杀未成,大腿被特警打伤。被捕时候藏在一溪水的水草深处,一年经的特警发现了其中的一只脚掌,顺而激战捕获。”此消息不实,请勿信。还是继续呆在家里凉快吧。。 @鮑志恒 :周克华家 村口的通告 没有一个字 @康少见 :所谓系列抢劫杀人嫌疑人“军人出身,具备很强的野外生存能力”等说法,可能靠不住。因为此人根本没当过兵。 @雷军在路上 : 周克华曾经想应征入伍,但在体检时因血压问题未能通过 @鮑志恒 :在周克华家,三五名民警已与周克华母亲陈世珍同吃、同住半年多。因为民警的到来,贫寒的周家装上了空调。 【重庆1名铁警搜捕枪击案嫌犯时中3弹身亡】重庆警方昨日证实,1名铁警在搜捕枪击案嫌犯时身亡。据新京报报道,接近重庆市公安系统的人士称,这位警察是在铁路沿线执行任务时中枪牺牲的,尸体两小时后在草丛中找到。牺牲的铁警30岁,刚结婚两年,在其身上发现三个弹孔。 @鮑志恒 :重庆殡仪馆,牺牲铁警朱彦超追悼会正在举行,为阻止媒体拍照,"沉痛悼念朱彦超同志"的黑底白字横幅被挑起盖住。在沙坪坝覃家岗镇一个叫窝凼的地方,身着便装的朱彦超与8.10嫌犯周克华相遇。当时周克华在铁路线上奔走,引起朱的注意遂上前盘查,不幸身中三弹遇难。 @小强的门与窗 :歌乐山布控强度依旧,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数十辆武警卡车开进 貌似收队了 【重庆数千军警围捕周克华 发现疑似藏匿山洞】昨日下午,歌乐山山洞村碑口社,警方发现一处疑为8.10血案嫌犯周克华藏匿过的山洞。该山洞位于密林深处,四周被蜘蛛网覆盖,警方在其中发现了两个香烟盒、一件男式T恤、新鲜的排泄物以及剥皮的电线。目前周克华仍处于在逃状态。(东方早报记者 @贾代腾飞 独家现场图) @范炜 :【爆头哥真实姓名身份到底是什么】南京案发时警方告诉我们:此人名叫曾开贵,四川人。如今告诉我们他又改名了,叫周克华,户口也迁到重庆去了,就连身份证号码都换了!尼玛,2012最严重的坑爹在此!我瞬间凌乱(图中上面是南京案发后的新闻,下面是昨天重庆案发后的新闻) 【2】女子实名举报:派出所所长伙同地痞逼我吸毒后将我轮奸 @李洪娜0111 :我叫李洪娜。女。今年24岁。身份证:150430198801112141。是内蒙人。自幼因是超生的,出生几个月就被亲生父母遗弃……几个凶手不知去向,剩下一个睡着了,我这才偷偷摸摸穿上衣服逃出杨东家。 http://t.cn/zWlRweO @小阳-Andy :网上采访受害人李洪娜男朋友蒋德明。蒋德明,男,38岁,广西桂林人,在盘锦跑业务。6年前认识李洪娜后发展为对象关系。蒋说:他做生意中,杨东、张风水曾经想敲诈他,被蒋辱骂后怀恨在心。2010年12月10日被闺密王月打电话骗至辽河宾馆洗浴洗澡,发生了这件骇人听闻的强迫吸毒和强奸案。 【3】封乌坎的人今天登报了 @WK张建兴 :【封乌坎的人今天登报了!】前陆丰市委书记陈增新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在12月13日乌坎封村期间,带1000多武警、特警24小时待命,准备镇压的正是他,还指名道姓想抓我,好吧,等确定他被判刑,全陆丰一定要放烟花!锦波叔,你看到了吗? 【4】重跳 英国本土名将戴利第一跳极其失败,并溅起很大水花后仅得75分,戴利抱怨看台上照相机的闪光灯影响了他的发挥。在申诉获准补跳后,戴利顺利完成第一跳动作。重跳戴利发挥出色,成绩91.8分。 戴利在接受BBC现场采访时表示,他“非常高兴”。他说,一直以来,他都“非常希望在伦敦家门口争夺奖牌”,此次终于“梦想成真”。 “我简直无法相信我能夺得奖牌。这一年对我来讲,实在是太艰难了,我父亲去世、比赛出现失误,总之我夺取这枚奖牌太高兴了!要是我爸爸能在现场看到就好了!” 中国银牌 英国铜牌 【5】邹市明卫冕 周六(8月11日)晚,在伦敦奥运拳击男子49公斤级决赛中,中国选手邹市明以13比10击败泰国名将彭布莱恩,赢得金牌。赛后,31岁的邹市明对记者表示,他与对手都打得很好,两人势均力敌,并表示,感觉自己比对手稍微好一点。这场冠军争夺战再次因裁判评分的争议引人关注。前两个回合结束后,邹市明以6比4领先对手。第三回合,邹市明曾经被罚1分,但是对手很快也被罚分,最后他以13比10取得胜利。邹市明被宣布获胜之后,泰国对手彭布莱恩跪地流泪。 BBC的解说员在评论本场比赛时,直言邹市明虽然是第一个在奥运会轻量级拳击赛场上卫冕的拳手,但是泰国选手的表现同样出色,一样配得上金牌。 【6】巴西男足无缘金牌 五届世界杯冠军巴西队一直都想拿到一枚奥运会男足金牌,这次他们派出了阵容强大的队伍。然而,墨西哥队在决赛中以2-1粉碎了巴西的梦想。 【7】没有一个不变态的 不是单亲就是… @脊梁in上海 :【央视解说跳水:没有一个不变态的 不是单亲就是…】8月11日傍晚,央视解说员在解说奥运跳水比赛时忘记关话筒,女解说员称:「我估计戴利没啥机会了!哎唷!没有一个不变态的,不是单亲就是那啥…」网友猜测「那啥」暗示卫冕冠军小马修是同性恋 http://t.cn/zWleVGf 【8】最后一名 本次奥运会女子马拉松比赛最后一名爱尔兰人詹宁斯,3小时22分比冠军慢了近1小时,比倒数第二名也慢了20分钟,观众纷纷为这位孤独的跑者加油,她边哭边挣扎到终点,与教练抱头痛哭。生活中她并非专业选手,只是普华永道的一名金融服务-税收实务高级经理。 http://t.cn/zW0nohv 【9】同一班机回国 国乒坐公务舱女排坐经济舱 不同于来时有8个公务舱座位轮换休息,回程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则只能栖身于经济舱——因为此番有在伦敦奥运会再次包揽全部金牌的乒乓球队同行,中国女排队员没能获得任何一个公务舱座位!姑娘们说,怎么坐都好,能回家最开心。 【10】男子开车门一脚踏入无盖井 司机以为遇到鬼 8月10日18时许,一辆出租车停在长春市天光路与九台路交会处,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年轻小伙付过车费,打开车门,之后人就“消失”了。司机可能也被这种“灵异”事件弄傻了,匆匆离开了现场。 这名小伙醒来后,拨通了朋友的电话后获救,所幸无大碍。 【11】陈光标下月将卖新鲜空气 每罐售价四五元 陈光标表示,9月17日,他首批生产的10万瓶“陈光标新鲜空气”易拉罐将正式亮相北京,之后将在北上广三地同步销售。据他称,只要吸了他的瓶装新鲜空气,可以一天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每罐售价在四五元左右。 【12】唐慧回永州 8月11日13时许,湖南永州“上访妈妈”唐慧在长沙踏上回乡的中巴车。上车前她向在场的记者鞠了一躬,并表示自己一定会好好生活,培养乐乐健康成长。 唐慧说,“相信调查组会给我一个公平公正的结果。” 【13】自古二楼出真相~( @无节操神吐槽 ) 鼠标垫神马的弱爆了 【14】伊朗6.2级强震灾区航拍 据伊朗法斯社,伊朗西北部东阿塞拜疆省发生的两次里氏6级以上地震目前已造成1500人受伤,逾180人丧生。搜救行动已经展开,并计划搭建3000顶临时帐篷安置1.6万灾民,目前已分发上万份应急食品、毛毯等物资。预计伤亡人数仍将不断上升。据CNN消息,伊朗地震遇难人数已达250人,受伤人数升至2000。 【15】香港保钓船今日驶往钓鱼岛 据日本新闻网,香港保钓人士计划于今日时间中午12时驾船离开香港,前往钓鱼岛。香港保钓委员会呼吁香港当局不要阻拦他们,成就他们爱国守土的愿望。迄今为止,香港保钓船已经多次出港前往钓鱼岛,但是每次都遭香港海上警察中途拦截。 共同社消息,为配合香港“保钓行动委员会”登岛行动,中国大陆和台湾保钓团体计划从福建厦门和台湾也派出船只前往钓鱼岛。若各船未遭到当局阻拦,三方汇合后将一同登陆钓鱼岛。 【16】回眸一笑百媚生 嘿嘿,我就是赖上你们了——1963年刘少奇访问平壤,在此前夕,因朝鲜方面“急需”,中国将位于邯郸已建成但尚未使用的两个大型纺织厂的全套设备整体拆往朝鲜。( @济善园之三慎斋 ) 【17】真假大圣 @深夜猫一只 :真相的特许经营权,将可控的人民日报微博公知化,将南方系封嘴边缘化,好一出真假大圣。 【18】此围脖经CCAV反转处理(图: @朝日新闻社官方微博 ) 【19】她说自己最爱航行在海上时风一般的自由 【曝闭幕式中国旗手锁定徐莉佳】中国代表团在伦敦奥运闭幕式的旗手很可能是帆船激光雷迪尔级冠军、上海运动员徐莉佳。25岁的徐莉佳一只眼睛几近失明,一只耳朵几乎失聪,12岁时在训练中死里逃生,又因为偶然发现的恶性肿瘤错过雅典奥运会,她本人本身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最好诠释。 @许纪霖 : 真是了不起,她的英文也是十分了得,在央视采访时表演了同步翻译。 @天水一色共蔚蓝 : 看过一个采访她说自己最爱航行在海上时风一般的自由,也不觉得自己的听力视力问题是多大的一个限制,因为反而让自己更加专注当前要做的事情。喜欢这样的女子。 【20】那是他们平时认真训练的结果 @袁飏先生 :在男子10米台双人决赛中,当两位选手身高、体重和年龄差异都很大的选手齐齐入水之后,电视解说员认真地请教旁边的嘉宾:“按道理说,自由落体运动中,质量轻的落得慢,质量重的落得快,他们是怎样控制一起下落呢?”那位嘉宾想了想认真地回答:“那是他们平时认真训练的结果!” 【21】更快、更高、更强、更帅 爱拼才会赢 风萧萧兮易水寒~~~ 什么样的节奏是最呀最摇摆 嘘,我来自火星 老娘跟你们拼了 猜猜看,一共几个球? 妈妈是冠军 跃出我天地 【22】生命就是我们忙着做其他计划的时候,所发生的一切. 当我们忙着做“其他计划”时,我们的孩子忙着长大,我们所爱的人在渐渐远离,死去,我们的身体不知不觉地变形,我们的梦想也偷偷溜走. 换句话说,我们错过了人生! http://t.cn/zWlQ2ng  ( @喷嚏意图 ) 中午和老妈吃饭,发现桌上没有放筷子,换了不锈钢西餐具。我问:“今天怎么不用筷子吃饭?”。嘘,老妈低声的说:“不能用了,木制用品要伐木许可证,怕罚款”。嘘,我也低声的说:“老妈,我们也没有矿业开采证,那餐具是钢的,用了罚款更狠”。老妈泪奔,手一挥,“撤,罢饭”。   slip down是失足摔倒,slip on又是个啥呢?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6374083125   来源: 喷嚏网 综合编辑 友情提示:请各位河蟹评论。道理你懂的 喷嚏新浪围脖: http://weibo.com/dapentizk   、 @喷嚏意图 (新浪)、  喷嚏意图 (腾讯) 喷嚏官方淘宝店: http://shop58267249.taobao.com/ 广告联系:dapenti#dapenti.com (# 换成 @) 喷嚏电影频道(beta): http://www.dapenti.com/v/index.html 打喷嚏链接: 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65177 用手机上 喷嚏网 :m.dapenti.com        每天网络精华尽在【 喷嚏图卦 】        喷嚏网官方新浪围脖

Read More

调适与彷徨:转型时代的启蒙思想者严复

    被误解的“会通中西”者        □书评人 张炳剑        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变革中,严复是一个难以破解的谜。一方面,他深通西学,撰文译书,倡导“自由、民主、法治、科学”等先进理念;另一方面,他生活保守,抽鸦片、纳妾,列名“筹安会”支持袁世凯之复辟,肯定“孔教会”、“宗圣会”的尊孔读经之举,以及撰文附和“上海灵学会”的“鬼神观念”与“灵魂不死”之说。        这种“现代型”与“传统型”或说“启蒙”与“反启蒙”在一个人身上交织并陈,实不多见。而正是这种集于一身的悖论和矛盾,让他在历史钩沉中饱受世人的误解和批评。        影响最大的观点当属周振甫的“退化论”,在《严复思想述评》中,周振甫把严复一生分为“全盘西化时期”、“中西折中时期”和“反本复古时期”三个阶段。该观点影响颇为深远,此后严复被许多人描写为一个早年西化、激进,晚年保守、落后的人物,远如胡适和鲁迅,近有李泽厚和余英时。        但是,黄克武先生却并不赞同此类观点,他认为严复的一生几乎都在中国近代的“转型时代”中度过,具有时代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而他所做的诸般努力,皆是为了如何在传统之基础上,接引他认为有价值意义的西方思想及学术,是一个长期被误解的“会通中西”者。        在《惟适之安——严复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中,黄先生另辟蹊径,从历史的边角料出发,考察了严复生平中与传统思维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一些活动,如以吸食鸦片、纳妾、参加科举、用古语译造新词、参与灵学会等事迹为主轴,描绘了一个多元、复杂、纠结的严复,借以呈现出其思想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严复的失败,也是时代的挫败        黄先生认为,严复并没有一个从西化、经折中到复古的激烈转变,而且他也不是一个如史华慈所述的“两面人”。他所提出的政治理论或现代性方案,与其终极关怀是相配合的,他早年并未全盘扬弃传统,晚年也未曾放弃西方的自由与民主。而“会通中西”始终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希望进而能替中国未来找到一条合适的现代道路。        严复的保守面有相当的部分是从柏克、穆勒肯定传统的看法,赫胥黎、斯宾塞的“不可知论”,与欧战后反科学的时代气氛而来的,并非单纯的复古;而他的启蒙面,正是源于他的“会通中西”的文化理想。        事实上,像严复思想这样的奇异组合,在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中,绝非孤案。在《异性情缘:性别关系与思想境界》一章中,黄先生就考察了严复、梁启超与胡适三人的“婚姻观”。他们都是近代中国几位提倡自由主义的先驱,照理应该是认同婚姻自由是一项很基本的个人权利。尤其是后两者,不论在政治取向上,抑或是对待传统的态度上,都要激进得多。        然而,他们却都在此“跌回传统之中”。严复与梁启超并未遵守西方式“一夫一妻制”;而胡适的多情爱恋,却又坚守着传统嫁娶制下的江冬秀。由此,从几位思想家私人情感世界所展现之“矛盾”可看出,传统儒家思想对于家庭伦理的强调,是贯穿于他们一生的思想与生活的。        因此,黄克武认为,在讨论严复与近代其他思想家的差异时,不能将其视为“传统”与“现代”的不同,而是中国现代性内部自由与保守之争、反传统与肯定传统之辩。而当我们审视严复身上奇异的结合时,或许只有把他放回那个“转型时代”下,才能重新反省当传统与现代相碰撞时应该采取的态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严复的失败不是他个人的失败,也是时代的挫败,他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反映出中国转型时代知识分子深感无奈的人生际遇。我猜想,黄先生撰写此书的立意正在于此。如黄先生所言:这些研究虽然多限于“一人之事”,不过更重要的关怀则是希望“知人论世”,能从严复一个人的经历延伸,进一步地观察清末民初之际“文化动态之整体”。        ■ 对话     黄克武:重解严复的“调适型启蒙”        媒介 严复思想的传播弱势        新京报:作为思想界先驱之一,严复在当时未能达到梁启超、胡适后来在文化界、思想界的地位和影响,其中原因何在?     黄克武:关于思想之“影响力”的课题,我们需厘清一位思想家,其言说、文字在他所身处的时空环境是如何传播的,而其传播方式的实际效应又如何?     以严复来说,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在于译介西方新思潮。从这个角度来看,严复是清末民初引介近代西方思想的启蒙者。但是我们仍应进一步追问,严复的作品对哪些人有影响?     在这方面严复与梁启超、胡适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对比。这牵涉到近代中国“转型时代”下,新式传播媒体之兴起,以及运用新词汇与新文体所构成的新语言来讨论各式问题。对此,梁启超和胡适皆拥有庞大的媒体资源。     任公手下的《时务报》及《新民丛报》成为梁启超宣传其思想、论述的最佳平台;而胡适,其时之《新青年》、《每周评论》,及后期的《新月》、《独立评论》均是他论述的主要园地。     反观严复只有和夏曾佑创办了《国闻报》,但却是一份相对短暂的报纸。相较之下,严复所能依据的舞台,就显得薄弱许多。他的思想的传播主要是依赖商务印书馆等书局为他刊印的严译名著。     思想传播亦涉及语言的问题,而关于“新语言”,严复与梁、胡二位,恰好是古典汉语和白话文的对比。严复对古文的坚持,显示他认为汉语语汇背后丰富的文化底蕴、情感,必须与其所承载的思想交织在一起,缺一不可。     梁、胡二位,认为语言文字为传播思想之工具,利于传播是最重要的。而严复对于传统汉语之爱惜与肯定,明显和胡适否定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态度相去甚远。严复对古典汉语使用的坚持,便影响了其译作论著之内涵,与传播上的难度。     简言之,影响力的问题,牵涉其传播实质力度的问题,而在这点上,严复在三位知识分子中,无论是使用的文字语言,或传播平台:报刊杂志,都显得较为弱势。     思想影响力的问题,牵涉其传播实质力度的问题,近代中国“转型时代”下,新式传播媒体兴起,与梁启超、胡适相比,严复所依据的思想传播舞台,就显得薄弱许多。     潮流 被摒弃的调适型温和启蒙     中国近代思潮有一种激进化的走向,难以接受偏向保守、一点一滴改革的政治思想,反而是倾向于“拔本塞源”的转化型、革命的政治主张。因此调适型温和启蒙不易被主流接受。     新京报:严复对于后来的梁启超、胡适在思想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黄克武:严复对梁启超与胡适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后两者对于严复译介之西方学术知识的承继,以及三人在中西思想内涵、价值的取舍上。三位知识分子对于中国传统思想资源,以及现代西方学术的看法,都显露出某些共通的特质,交织在“中国式自由主义”、进化观点以及他们对知识及宗教信仰之上。     至于进化观点,是以严复译介的天演思想为基底,三人的进化概念,不但肯定天演,还特别强调“人本精神”,肯定人的意识能推动历史潮流的发展。     而关于知识和宗教信仰牵涉他们对知识范畴、形而上学以及佛家轮回观的想法。梁启超的观念与严复类似,承接赫胥黎和斯宾塞的“不可知论”(unknowable),相信人类生活中有一“不可思议”的领域,这部分并非完全能以科学知识来掌握,而必须仰赖“人心”或直觉来把握。胡适对宗教与科学的看法则与严、梁不同,具有“科学主义”的色彩。     合而观之,严复所译介的自由主义、进化论、不可知论等西方思潮,皆与传统儒家、佛家道家思想交织在一起,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较偏向调适、保守取向的自由思想。     新京报:调适型启蒙,难敌彻底转变的转化型启蒙,该如何理解?     黄克武:他们都和思想史研究的“思想因素”和“非思想因素”有关,需关注思想潮流所处的社会环境。     换言之,或许并非严复提倡的思想内涵本身的问题,而是当时的政治、社会氛围较难以接受这种偏向保守、一点一滴改革的政治思想,反而是倾向于“拔本塞源”的转化型、革命的政治主张。     此亦涉及李泽厚所谓“救亡压倒启蒙”,与余英时所谓中国近代思想的“激烈化”。此一历史现象,亦如上世纪20年代胡适与李大钊广为人知的“问题与主义”的辩论,最后显然是强调有一整套思想体系的“主义”,战胜了针对零碎点滴的问题来从事改革的胡适。     质言之,中国近代思潮有一种激进化的走向,而此便反映在人们对一整套“体系”的向往与追求上,致使严复调适渐进的改革方案较难以为人所接纳。     近代中国,现代思想与传统之间有部分连续性,亦有部分的断裂性。严复的一生,就是在此一时代下度过,他部分地接纳了西方诸如自由主义、民主制度及科学思想,却又在私领域上,实行着传统保守。     矛盾 转型时代的彷徨     新京报:严复批评吸鸦片,自己却无法戒除;他提倡自由、民主、平等新价值,却实践多妻制,反对婚姻自由;他鼓吹科学,又相信命定、占卜、果报、鬼神等……如何看待严复身上的这种思想与行为实践等方面的背反?     黄克武:严复并非唯一的特例。应该这么说,身处于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或多或少都有此特点。这些“矛盾”,很奇妙地在严复身上结合,其所反映的实为“传统”与“现代”交织在一起的现象。它们部分相合,部分却又相斥。     换言之,现代思想与传统之间有部分连续性,亦有部分的断裂性。严复的一生,就是在此一时代下度过,而他所做的诸般努力,皆是为了如何在传统之基础上,接引他认为有价值意义的西方思想及学术。     我在《惟适之安》中指出,从严复对英国自由主义者穆勒(John Morley)撰写的《柏克》(Burke)一书的阅读与批注来看,他应该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引介柏克式保守主义的先驱。英国保守主义者柏克,以及引介柏克思想进入中国的严复,都反对激进的革命理念,也都尊重传统。     他部分地接纳了西方诸如自由主义、民主制度及科学思想,却又在私领域上,实行着传统保守的,甚至会被认为是“迷信”的行为习惯。致使严氏思想和生活上的各种实践,产生了延续与断裂的情形。这是他试图贯通中西,所开创出的道路。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方面也反映出严复内心存有的彷徨和矛盾。但换个角度看,他所开创出的路子,是一种温和渐进的“中间路线”,他既批评传统,却也反对人们激烈地反传统。或许把严复放回那个“转型时代”下,审视他身上奇异的结合,我们才能重新反省当传统与现代相碰撞时应该采取的态度。     严复始终反对激烈革命,提倡渐进改革,认为民主政治无法快速地在中国实现。所以他同情袁世凯的“开明专制”,这与他一生的终极关怀关系较深,那就是“中国该往何处去”的问题。     回归 执着会通中西     新京报:严复早年传播西学,翻译西方经典名著,晚年却回归中国文化传统,还支持袁世凯复辟等行为,那么,严复的“回归传统”,应当如何解释?     黄克武:严复认为,中国现行的体制,是在岁月中不断成长进步而逐渐成熟的有机体,如完全扬弃过去,便无法在固有的基础上建设一伟大的国家。此外,受进化论和斯宾塞社会学的影响,他主张循序渐进,培养人民的“民品”,才能逐步实行民主政治。     因此,我认为,严复对于皇权、专制的态度,应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较为公允。     严复之所以同情袁世凯的“开明专制”,仍是深受他早年所吸收的斯宾塞式的渐进进化论、以及社会有机体的概念,以及他偏向保守主义的倾向,让他十分珍视中国各项传统所积累下的资源。因此,严复支持袁世凯的行为,与他始终反对激烈革命,提倡渐进改革,认为民主政治无法快速地在中国实现等观点有关。     所以,我认为严复晚年在政治上的行为,其实仍与他一生的终极关怀关系较深,那就是“中国该往何处去”的问题,而他所怀抱的解答,也一向是反对转化式革命思想,采取渐进温和的“中间路线”。     新京报:在严复拥袁世凯称帝的前后,其思想是否存在激烈转变?

Read More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