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推荐

Solidot|空气污染让外国人远离中国

根据求职网站SinoJobs公布的一份有关中国空气污染对职业生涯和生活计划影响的调查报告,鉴于中国的空气污染日益严重,近半数居住在中国的欧洲受访者因为空气污染而考虑缩短停留时间。而中国的空气质量也是让许多欲前往当地工作的欧洲人裹足不前的原因。空气污染不仅降低外国人赴华工作或居住的意愿,前往旅游的外国游客人数也明显下降。中国媒体周六报道称,2013年上半年度前往北京的游客同比2012年减少了14.3%至214万人次,其中日本游客同比下降54.5%,韩国游客则减少22.3%。这是继2008年来入境人数首次出现下降情况。报道援引市旅游委主任鲁勇称,上半年较频繁的雾霾情况是入境过夜游客人数减少的原因之一,而外国媒体对于中国空气污染的大幅报道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阅读更多

法广|江西“气功大师”王林的「王府」招牌被拆

目前遭到大陆媒体围剿的江西“气功大师”王林,其在江西萍乡老家的豪宅「王府」,日前遭网民发现招牌已经被拆下。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认证为“新闻评论人”的赖俊兵3日上午10时许在腾讯微博上发帖说:“今日上午,王林大师在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住所门前搭起脚手架将‘王府’镏金二字拆除。据邱武林介绍此举系主家意愿。”邱武林据称是王林的弟子。 江西“气功大师”王林在江西萍乡老家的豪宅 网络 DR

阅读更多

白衬衫 | 梁文道:不忍而已

导语:有时候写作并不是为了什么可见可计算的目标,就像那些监督滥用政府汽车,反对无理扩建地铁,独立报选人大代表的普通广州市民一样,公明大哥只不过是用上了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工具来行动而已;不知行动后果,不计行动代价,他只是出于不忍。这原是一切评论的动因,没有他人以为的那么复杂。 书名:《不对》 作 者:李公明 著 去年,一位任教北京某大学的老同学在香港出版了他的评论集子,与原来的内地版本相较,自有少许不同。于是他很欣喜又很无奈地为香港版本撰写新序,喜于有些话终于可以摊开来讲了,无奈他心目中的原始读者到底不易看见自己的坦荡。这种困境,我们一点都不陌生,光是二十世纪,这世上就有数不清的作者遇过同样的问题。是要沉默,还是要毫无顾忌地冒险发言呢?终于就发展出一套顾左右而言他,把意思埋藏在字里行间的“隐密写作”,久而久之甚至成了一门学问。写的人要有技巧,看的人也要懂门道,大家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 公明大哥(我一向如此称呼李先生)这部新集,艺评和书评占去其中四成,另外六成则是正面直接的时论,很能反映他多样的写作状况,更能表明他的功底能耐。然而,表面上看,这样的组合又实在古怪,似乎硬把扯不上关系的东西搅在了一块;明明该是几本书的内容,偏生凑成一册。不过,只要略微翻阅,便能发现那些关于宪法学论著的书介,以及几帧柏林奥运的图像分析,其实都是意有所指,与书里头谈时事的文章呼应出同一种怀抱。这类藉着书评艺评指点江山的事,我也干过不少。有时候朋友们开玩笑,自嘲大伙练的是《葵花宝典》。然而,首先自宫之后,神功却未必大成。大家苦修“隐密写作”多年,又曾修出什么正果? 昔日的时事评论人,今号“公知”;而“公知”没多久就成了一个贬义词,贬值之速,犹如“人民”等其它新中国常用语。有人讨厌“公知”,是为了意识型态的不同,说他们是汉奸,是“带路党”,妄图以西化中。有人讨厌他们则是为了他们的姿态不好,老是一副什么都懂的模样,这个也评,那个也议,好像任何领域都少不了他们的份。我们还可以用今日最流行的视角抨击他们,说他们是为了抢眼球,霸占“话语权”。说了什么不要紧,说得有没有道理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时常公开发言。公开发言,而听众不少,那就叫做“炒作”了。 写得辛苦(或曰“技巧”),写完了还要遭受上头和下头的双重不满。这又何苦? 关于政论,最常见也最古老的批评大概就是“空谈”二字。无论写了多少,人家一句“光说有什么用”,就能把一切都顶了回去,就能取消你所有的苦思和努力。的确,光说是没什么用的,特别是在中国。公明大哥集子里有篇文章谈到近年各种“公共话题”的兴衰,“黑砖奴”也好,“拆迁钉子户”也好,甚至大到像温州动车事件那样的事故,几乎无一不是烂尾收场。事情一出,大家义愤填膺。骂完一通之后便悄无声息,彷佛一切不曾发生。 但我又想到了一句老话:“莫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小时候我看这句话只算知其字义,直到开始在大陆写作,这才有了点体会。原来这个世界竟有这样一种衡量写作意义的标准,不是看你写的东西影响了什么、改变了什么;而是看你这个作者得到了什么后果;如此具体,如此切身。当然今天因言杀头的事是没有了,但余此之外呢?前阵子另一个写评论的朋友来港演讲,他笑着说在观众席上看到几个“熟悉的面孔”,惜他们一路辛苦跟到了香港,台下会意者当堂大笑。笑声背后便是这书生的后果,这类后果从稿子被审查被删改开始,到专栏被停,到媒体封杀,到人格抹黑,一路去到想象力的边境。 困顿疲乏之际,不妨聊以自慰,把这些后果当成“自己一定做对了什么”的证明;如果只是空谈,如果没有意义,人家又害怕些什么呢?要用这种方式来体会写作的意义,是我以前只在香港发表东西时所想象不到的。写作果然还是得看“背景”,看你在什么地方写,看你给什么地方的人看。 “如果说管理部门‘睬你都儍’反映出权力的傲慢,那么‘打死不回应’就只能说明权力的心虚和恐慌。但是,为什么傲慢与心虚的结果总是公共话题的‘烂尾’?为什么公权力敢于‘睬你都儍’?道理太简单了:我就是不理你,你能怎么样?公众的无奈和挫败感也正是因为这样:你能把他怎么样呢?这无非说明,如果人民手中没有握着真正的选票,权力必然是不受约束的”。这是我在这本集子里头随手摘出来的一段话。再翻几页,又看到一篇抨击广州市拆迁一段百年老骑楼街的文章,他说:“在恩宁路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是有关方面当面说好话,背后搞阴谋,完完全全表现出没有诚信、没有廉耻,没有政治文明的最基本道德的嘴脸”。这全是公明大哥平常在广州报刊上发表的文字,难怪当年许多外地人来到广东都得经历一段适应期。他们初来到埗,翻开报纸一看,便会惊讶地说不出话,忍不住要问本地帮:“你们平常看的东西都是这个样子吗”? 或许这就是我们南蛮广东的开明。当年第一回和公明大哥联络,不知就里地先用普通话问候。他就豪爽地在电话里笑道:“喂,我地讲白话就得啦!”自此便别有一番同声同气的亲切,也更能明白他那多隐密的写作也隐不去的直率。再看省城广州,这几年的公民行动简直是风起云涌,就像公明大哥在书里所说的,从单枪匹马抗议政府形像工程的少年,到一个关注本土文化保育的组织,尽见草根市民的觉醒。第一个在家里做好标语拿出路边示威的人或许还要莫大的勇气,但当第二个、第三个也开始前仆后继地站出来之后,冒险便成习惯,甚至对当局而言也都是个习惯了。尽管前路漫漫,可这第一步到底是踏出去了。 不,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公共知识分子启蒙的功劳,写评论的人没有这么了不起(甚至包括公明大哥在内)。有时候写作并不是为了什么可见可计算的目标,就像那些监督滥用政府汽车,反对无理扩建地铁,独立报选人大代表的普通广州市民一样,公明大哥只不过是用上了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工具来行动而已;不知行动后果,不计行动代价,他只是出于不忍。这原是一切评论的动因,没有他人以为的那么复杂。 —–白衬衫

阅读更多

BBC|西藏一公路桥垮塌致四人失踪

通麦大桥的垮塌导致川藏公路南线无法通车 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一条重要公路桥星期五(8月2日)夜间垮塌,导致四人失踪。 发生事故的通麦大桥是川藏公路318国道上的一条重要桥梁,被誉为“咽喉工程”。 新华社报道引波密县官员称,星期五23时27分,为悬索桥设计的通麦大桥因铆索脱落致使桥面垮塌。 新华社记者称,四名失踪者分别是两名波密当地的藏族居民和两名徒步入藏的内地旅游者。 新华社公布四名失踪者身份分别是:波密县易贡乡贡仲村村民扎西群培、其美多吉、24岁女子周乐和25岁的男子苏磊。 新华社报道称,扎西群培和其美多吉在通麦大桥垮塌时正驾驶一辆货车通过大桥,货车落入易贡藏布江。 报道没有说明周乐和苏磊是否是因在货车上而落入江中失踪。 目前当地正在展开搜救。 铁索桥 曾被誉为中国景观大道的318国道是由上海至尼泊尔边界的横跨中国的重要交通干线,在四川新安至西藏部分就是川藏公路南线。 通麦一带是因泥石流塌方频发,是川藏公路上最危险的路段,被誉为“天险”和“死亡之路”。 发生坍塌的通麦大桥长258米,是2000年原钢筋水泥结构的通麦大桥被滑坡引发的山洪冲垮后抢修建成的“临时保通桥梁”。 这条临时桥梁为架铺木板的铁索桥,中央电视台称,大桥每次限过一辆车,限重20吨,限速5公里。 有曾驾车通过通麦大桥的人称,车辆在桥上行驶时可以明显感到桥梁的晃动。 中央电视台记者在西藏称,目前正是入藏旅游高峰,但通麦大桥垮塌导致川藏公路南线无法通车,呼吁准备入藏旅游特别自驾人士暂缓入藏。 (撰写/责编:伊人) fullrss.net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中房原董事长呼吁小产权房征房产税!网友:柿子捡软的捏,怎么不提议去征收豪宅税?

【翻车现场】“从厉害了我的国,到砸锅卖铁,一路征程一路高歌”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