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推荐

自由亚洲 | 2013年最后一天 北大教授贺卫方关闭新浪微博

中国知名法律学者、北大教授贺卫方2013年最后一天发文表示,他将关闭在“新浪网”的个人微博,并批评当局压制言论以及左翼人士对他的谩骂攻击。有评论认为,这是自由派学者对当局控制网络言论的无声抗议。 被视为中国自由派学者代表人物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在新年当天接受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关闭新浪微博与他所关注的一些学者先后在网络中消失,以及左翼人士的谩骂攻击有关: “有好多我比较欣赏的学者的微博,在过去的一年都消失了。再加上微博上讨论的层次越来越低,肮脏、暴力的语言越来越多,看到骂人的话心里感到很不愉快。我自己看不到一个左翼的人,能够讲道理提出不同的看法、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讨论,这是最让人不高兴的事情。” 贺卫方教授在12月31日下午2点40分左右,发布《祝新年》博文,表达对关注他微博网友的感谢。文章说:“三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鼓励,从评论中我也学到不少新知。但过去一年,眼看一个又一个我熟悉的博主从这里消失,心中不免怅然。于我,是将本微博告一段落的时刻了。再见!” 《零八宪章》联署者之一贺卫方在2013年最后一天宣布关闭新浪微博,显示中国当局收紧舆论管控后,目前在网络平台上探讨社会政治议题的公共知识分子正日趋减少。 贺卫方教授通过电话向本台记者表示,他坚持认为,中国最高法院去年九月有关整治网络“谣言”适用《刑法》的司法解释缺乏法律依据,是当局压制公民言论自由的最明显举动: “我觉得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其实是特别伤害了言论自由的空间。因为用一个次数统计,去说这个言论要不要发表,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这样的司法解释在我看来,也不是最高法院主动作出来的。我想还是更大、更高的层次,他们对言论自由压制的一个结果。” 在贺卫方宣布关闭新浪微博的前一天,中国《新金融观察报》发表了题为《他的思考不沉默 – 对话著名法学家贺卫方》的专访。在专访中记者认为,贺卫方是一位“敢于直面中国司法现状、不愿躲在书斋里不闻天下事只读圣贤书的学者。” 贺卫方因长期在学术领域推动民主进步,其姓名曾一度成为“敏感词”而被中国互联网屏蔽。作为《零八宪章》联署者之一,贺卫方去年10月4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公开发表《中国宪政之路》的长篇演讲,强调中国大陆民众的价值观念已经改变,最终能够影响体制,并认为在他“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宪政民主的中国”。 旅美中国作家余杰指出,中国网络平台“微博”近年信息屏蔽、删贴封号的问题始终没有任何改善,中国公共知识分子寻找其他更为开放的途径表达思想,也是对当局压制言论的抗议: “微博特别是‘新浪微博’,我觉得跟传统纸媒体的监控程度越来越趋同,上面的言论自由度越来越窄、受到的监控也越来越严厉。所以,我在离开中国前,就使用‘推特’和‘脸书’。尽管在国内能够翻墙出来(的人)与使用新浪微博的人相比可能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但我宁愿选择在一个完全有自由的空间和渠道中发言,而不愿在‘新浪微博’ 这种受官方严格监控和检查的地方发言。” 余杰认为,中国互联网平台上挑动民族主义及左派言论的狂热,应该引起知识界的警惕: “我非常理解贺卫方教授的顾虑和担忧,像现在(中国)微博这种新媒体上,民族主义、民粹主义还有毛主义等等的发言越来越多,而且有非常狂热的民粹主义的立场。这种立场我觉得跟上世纪三十年代,德国纳粹上台前很相近。他们陷入一种狂热、歇斯底里的侮辱和谩骂,没有办法与之心平气和、理性地讨论一些问题。所以,确实是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中国法律学者贺卫方在宣布关闭新浪微博的网页上,还配发了一副陶渊明饮酒图,显示一种博主隐居守志、淡泊世事的意味。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就此回复的帖文为“无言的结局”。有网友感叹,一个理性的声音离开了微博,认为“关了也好,用实际行动来代替语言”。另有毛左人士“欢呼”贺卫方逃离微博阵地。 网名“北风”、目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事人权研究的温云超则认为,中国网络意见领袖人物的退出,可能更有利于中国草根阶层直接在微博中表达观点: “在中国微博中的一些公共知识分子,不得不选择闭嘴或离开微博,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办法诚实地表达自己。来自于毛左人士的攻击,其实在微博诞生之日起一直存在。对于互联网微博来讲,如果能够去中心化,例如大V、精英们都离开然后更加扁平的话,其实更有利于草根言论的生长,这是因为草根言论已经跑在了‘共知’的前面。” 被“新浪网”认证加V的贺卫方微博帐号,截至周三有超过粉丝110万人,发博文共3279条。贺卫方教授表示,他对“脸书”或“推特”等更为简便的国际网络交流方式非常感兴趣,但由于上述网站在中国均遭到屏蔽,目前还无法尝试。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的采访报道

阅读更多

共识网|羽戈:法律人的救赎

2013-12-31 10:49:37 (共 识 网 配 图) 谌洪果先生写过一本《法律人的救赎》。他的辞职决定,恰好呼应了这一书名。 我与谌洪果的交往仅限于虚拟的微博。从他公开的言行来看,这绝不是一个激烈的人,不是一贯剑拔弩张的斗士、勇士,相反,以公民自命的他,温和、理性、严谨、守法度,与我所见的大多法学院教师并无二致。如果一定要找出他…

阅读更多

自由亚州|习近平担任“小组长”深化了什么?

中共总书记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星期一在辞旧迎新之际又有了一个新的头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 习近平走马上任以来一直强调中国改革发展已经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到了中国改革发展的“瓶颈期”。难道习近平要身先士卒,领导中国不仅“全面”而且还要“深化”改革?北京“后改革思想网”主编、律师陈永苗对此表示: “习近平以中共总书记的身份担当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能够很清楚地说明一件事: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不外乎都是党建活动,都是增强中共领导的活动,并不是往自由和民主的方向改革。 中国经济改革也好, 其它什么改革也好其实都是要服从党的利益”。 然而,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却说,习近平担任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彰显中共的改革决心, 决心要“啃”中国改革中已经出现的“硬骨头”。中国官方媒体虽然如此报道,但旅居瑞典的中国问题观察人士黎原野先生新表示,新成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其实与改革无关: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好像是借改革之名成立的一个行政管理机构, 是中央最核心的一个领导班子, 凌驾于原来的权力框架之上, 有助和有利于习近平集中权力于一身, 与改革无关。利用这一冠冕堂皇的构架,照比前一届中共中央常委的分工来讲,习近平比胡锦涛的权力更大、更直接、直接抓的事情会更多。” 中国官方新华社星期二报道说, 习近平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是“众望所归”,有利于突破深化改革过程中遭遇的阻力。星期二网上有评论引述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的话说,习近平担任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是因为“权力唯有集中,才能为接下来的中国改革进行顶层设计,相关工作才能超越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进而有效推进改革”。 不过, 陈永苗警告说, 外界不要对中国体制政治改革抱有什么奢望, 朝着民主自由方向的政改根本不可能: “要说在上世纪80年代他们可能还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渴望, 但镇压89民运的枪声和坦克使政治体制改革的渴望荡然无存,因为利益集团和政治已经联姻”。 中国官方星期二有报道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有四大职责;研究确定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改革的重大原则、方针政策、总体方案; 统一部署全国性重大改革;统筹协调处理全局性、长远性、跨地区部门的重大改革问题; 指导、推动、督促中央有关重大改革政策措施的组织落实。如此说来,不管将来发生什么,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习近平迄今担任的形形色色的“小组长”履历表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这个“小组长”看来是任务最艰巨而且权力也是最大的一个。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房屋养老金不要老百姓直接出钱,可不可以理解为‘要老百姓间接出钱’呢?”

【网络民议】“这种震耳欲聋的沉默何尝不是现在这个时代的写照”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