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热点

Slideshare获得成就:GFW认证

月光博客:全球最大的幻灯片分享网站SlideShare今被关键字屏蔽,无法从中国访问,SlideShare拥有近2900万独立访问用户,具有大量专业的PPT文档,专业人士可以在里面找到大量高质量的PPT,是流量最高的专业内容分享网站之一。今年5月,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斥资1.2亿美元将其收购。 相关日志 2012/07/02 — 360与GFW的前世今生:搜索引擎安全管理系统 2012/07/02 — 奇虎360成功加入GFW防火长城 为国家安全保驾护航 2012/06/17 — 月光博客:日本co.jp域名疑被中国屏蔽 2012/06/16 — 后缀是.co.jp的网站全灭 2012/06/16 — 日本报道中国屏蔽.co.jp网站 2012/06/16 — GFW发威,后缀是.co.jp的日本网站全灭 2012/06/02 — 有人在Skydrive上传了六四图片,结果.. 2012/05/08 — 中共加大封网力度 公安部下令封掉HTTP代理 2012/04/29 — 「连接被重置」的黑手是北京启明星辰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专利“一种阻断TCP连接的方法和装置”是派什么用的? 2012/04/28 — 方滨兴透露GFW目前已交给一家叫”启明星辰”的技术公司负责

阅读更多

南方周末 – 我渔政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

资料图:2012年3月16日,中国海监50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航行。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图) 新华网 报道,2012年7月11日2时,中国渔政202、204、35001船编队在执行中国专属经济区护渔巡航任务过程中,巡航至钓鱼岛附近海域。 2010年开始,中国渔政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附近海域的护渔巡航纳入常态化,目的是维护中国海洋渔业权益和渔业生产作业秩序,保护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据《 南方都市报 》报道,2010年11月20日早晨6时,中国渔政310船抵达钓鱼岛海域,在与东海渔政201船会合后,护渔编队开始围绕钓鱼岛及周边岛屿进行巡航护渔。编队的工作重点包括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护我国渔民合法生产权益和履行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等。 据 中央电视台 报道,2012年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访问华盛顿时说,东京都政府决定从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而据《 读卖新闻 》报道,7月7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对钓鱼岛“国有化”问题正式表态,称会加快与东京都政府之间的调整协调,尽快将钓鱼岛“国有化”。 钓鱼岛所在位置示意图。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局/图)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7月7日在 新闻发布会 上指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方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中国的神圣领土决不允许任何人拿来买卖。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 《读卖新闻》 评论 称,如果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实行“国有化”的话,势必会引起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弹,因为中国政府目前正在积极寻求确保海洋权益。野田政权的如此做法,不仅将背负与中国摩擦进一步激化的危险,而且也将使得日本外交更加困难。 台湾外事部门发言人夏季昌7月9日则表示,会持续坚定对钓鱼岛的立场,正如马英九日前所主张“一寸都不能让”,将坚持“无所退让、无可妥协”的立场。

阅读更多

韩寒诉百度侵犯著作权案未达成调解,当庭未判

北京,中国——7月10日下午,韩寒诉百度文库侵权案一审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开庭。原告韩寒方面要求百度文库停止侵权,关闭文库,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被告方称百度文库不存在过错,不应承担侵权责任。双方最终未达成调解,合议庭宣布休庭,该案当庭未予宣判。 据人民网在现场的直播,原告诉称,青年作家韩寒并未授权任何网络机构发表《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像少年啦飞驰》、《零下一度》三部作品。百度文库用户上传该三部作品,百度文库审核并放行、将作品放到推荐文档中推荐,间接帮助用户传播,存在侵权行为。据此,原告要求百度停止侵权行为、关闭百度文库、持续7天在百度网站首页道歉、赔偿经济损失合计75.4万元、合理费用合计1.2万余元。 被告辩称,百度文库是一个信息储存空间,按照国际惯例,对网民上传的作品没有审查、主动积极查找侵权事实的义务,但百度出于自律,自行研发DNA反盗版系统,通过和后台上传的正版文档进行比对,防止侵权文档上传。百度文库称推荐文档部分并非人为操作,而是机器根据关键词进行匹配呈现,百度文库并未将韩寒的作品设立专门的推荐栏目推荐。被告认为,百度文库具有实质性非侵权用途,属于信息存储空间,百度为防止作品的侵权,作了多种措施,而且,百度公司在接到韩寒投诉后,已及时将投诉作品纳入文库反盗版正版资源库,百度文库作为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者,应该受到避风港原则的保护。所谓避风港原则,是指只提供空间服务、并不制作网页内容的网络服务商,被告知侵犯著作权后,履行了删除的义务,则不视其为侵权。如果侵权内容既不在服务器上存储,又没有被告知哪些内容应该删除,则网络服务商不承担侵权责任。 据悉,经过约4个小时的庭审,双方最终未达成调解。庭审结束后,双方对庭审均未予置评。 FMN 引用: 中新网

阅读更多

许国申:请杨振宁博士来普高体验生活一天,好么?

  30多年来,中国教育一直为中国人诟病。这下好了,杨振宁博士出来说话了:   “中国的教育不比美国的差,而是比美国的好,我坚持认为是这样的。在中国不是念得最好的小孩,到美国中学、大学去念书,都会变成佼佼者,这说明中国的教育不错,确实压力很大,可是有效果。所以这些孩子去到美国的任何一所中学、任何一所大学,好的、不好的,所有的中国学生平均起来都比美国学生好,这就证明中国的教育是成功的。”(见附文)   于是,那些一直受人诟病的中国人手舞足蹈地奔走相告了:   杨振宁博士都说中国教育比美国好,你们那些批评中国教育的人还有什么话说?!   中国的应试教育应该“坚持100年不动摇”!   但是,我还有话要说——   请杨振宁博士来普高体验生活一天,他还会坚持说“中国教育比美国好”么?   如果杨振宁博士来普高生活一天,他还是坚持说中国教育比美国好,人们也许就有权力怀疑杨博士说这话是别有用心了:   一天10多个小时关在教室里听课做作业,睡眠严重不足;理科基本不进实验室,文科完全不进图书馆和阅览室;双周或四周才休息一天,还要带作业回家去做;先前每周一节的班团活动课没了,每天午后20分钟的“读、写、唱”没了,仅有的两节体育也常常改作自修,学生连上体育课的兴趣都没有了,到了体育课,都说只想歇歇,不相活动。教育变态到如此程度,真的比美国好么!   杨博士说中国教育比美国好,无非两个论据:一个是说“清华本科生比哈佛本科生好”,一个是中国学生比美国学生“有更扎实的知识”,“有更稳扎稳打的学习态度”。光有这两个论据,怎么就以偏概全,一叶遮目,不见泰山,说“中国的教育并不比美国的差”呢?   第一,清华本科生与哈佛本科生没有可比性:中国有13亿人口,美国才3亿;中国在哈弗有多少学生,美国在哈弗有多少学生?13亿人口中的数十百位顶尖人才,怎么能与3亿人口中的成千上万的“尖子生”相比?更何况美国教育一向尊重学生的自由,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而中国,却一直鼓励读死书,死读书,把读书期间的所有时间一古脑儿投入到做题应试上。   两者,如果杨博士的论点成立,我就可以说“外省的本科生比北京的本科生好”。外省的本科生进清华差不多万里挑一,北京的本科生进清华差不多百里挑一:万里挑一与百里挑一,有可比性么?如果杨博士的论点成立,我还可以说“说外省的教育比北京的好”:   请问北京人能接受这个结论么?   第二,“扎实的知识”有多大用处?“稳扎稳打的学习态度”是怎么来的?搞清这两个问题很重要。“扎实”说白了就是记得“牢”,换句话说就是记得“死”。这些记得“牢”、记得“死”的知识,除了考试,到底有多大的用处?在中国,知识最“扎实”的大概非“两脚书橱”或者“活字典”莫属,他们的知识再“扎实”,也还比不上一部在线辞典。就拿语文来说,能背字典、词典,能按“答题公式”答阅读题,能写应试的“八股文”,但却不能写心中所想,这样“扎实的知识”,有什么用?至于“稳扎稳打”的学习态度,美国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己主动地养成的,而中国学生,则是教师通过“一、二、三、四”反复地进行整齐划一的训练固化得来的。前者善于变通,后者呆板僵化。美国学生富有创造力,而中国学生却缺乏创造力。为什么?激发创造力要靠兴趣,美国教育重视兴趣培养,而中国教育却把学生的兴趣扼杀殆尽。兴趣要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培养,中国的学生,哪有培养兴趣的时间与空间?   为什么美国能出比尔?盖茨,而中国不能?为什么外国有那么多的人获得诺贝尔奖,而中国(除了华裔)却不能?最重要原因就是教育——中国的教育是扼杀兴趣的教育,扼杀兴趣的教育就是完全失败的教育。   其实评价学校教育的好坏,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及其家长。美国的学校如天堂,令人心向往之;中国的学校如监狱,让学子恐惧不已。一个年纪不大的孩子,要么“在家上学”,要么“出国留学”,都是被迫无奈的逃避,因为中国教育不把孩子当人看。那些支持孩子逃避中国学校教育的家长,难道不都是为了满足孩子过正常学习生活的愿望么?!   上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曾经感慨:“十年改革的最大失败是教育。”20多年之后,教育有从根本上改观么?以我从教40年的经历看,当下的教育远远不如上世纪80年代。   说中国教育好,意谓中国教育应该照现在这样搞下去;说中国教育糟,是说中国教育必须从根本上着手改革,不能继续像现在这样被应试教育绑架下去了。“好”与“糟”的争论持续时间越长,中国教育的局面越不可收拾:   “九州生气恃风雷。”——暴风雨,你快来吧!    附:   杨振宁:中国教育并不比美国差   杨振宁先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王冰冰摄。(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90岁的老人在做什么?   来看看杨振宁先生的日程。即将迎来90岁生日,又赶上他一手创办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15周年庆,这几天,他的身影活跃在清华园中——   6月28日、29日,连续两个上午的清华高研院院友学术交流会,杨先生从9点坐到12点半,精神矍铄,目光炯炯;6月30日,清华为他举行庆祝90华诞学术纪念会,又是从9点到12点半,他依然神采奕奕,不时插话;晚上6点至8点半,庆祝晚宴宾朋满堂,杨先生兴致盎然,满怀对清华、对高研院、对后辈学人的期许和热望。   而去年,也曾在这个时段,89岁的杨振宁在南开大学,以向同行讲述他在冷原子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迎接自己的生日。   他是华人世界无人不知的一代学术大师,被称为20世纪下半叶贡献最大的物理学家。今天,令人惊叹的是,他的学术活动依然旺盛,他的爱国情怀愈加深邃。   7月1日,清华园青藤掩映的静谧一角,杨振宁先生在家中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谈教育、谈科学、谈创新。    “中国的教育并不比美国差”   记者:您时常说自己很幸运,“能够以最好的方式学习知识”。而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在对您的教育中,您说“父亲的哲学是不要着急,慢慢来”,所以作为中国第一代数学博士,他没有急于向您灌输更多的数学知识。但我想告诉您,今天中国的家长很着急,因为他们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们现在很辛苦,很累,要提前学习很多知识,您怎么看这样的现实?   杨振宁:我知道有你讲的这个现象。从整个国家的立场上讲,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把经济搞上去。从个人,也就是家长和孩子们的立场讲,我能讲的就是对于孩子的要求太多不一定是有效的办法。   (杨先生曾说,他的父亲当年发现他有数学方面的天分,不但没有极力地把他向那个方向上推,反而找人来教他念《孟子》,扩展他历史古籍方面知识的层面,是使他终生都大为受用的一件事情。——记者注)   记者:您对中美教育也发表过一些评论,认为“东方的小孩从小就学会要安静,要学习才有进步,但他们会因为守规则而比较胆小,不善于做出有想象力的跳跃。相反,美国小孩不太愿意坐下来学习,但他们会更大胆”。现在很多人对中国教育有抱怨,甚至急于“逃离”,于是掀起了所谓的第三次“出国潮”,而其中的显著特征是低龄化倾向。您受益于两种体制,对保持中国教育哲学的优点同时引进美国教育哲学的可取之处有什么想法?   杨振宁:你这个问题很复杂,我分两个不同的方向来讨论。一个方向是你讲的这个“出国潮”,确实是有,而且恐怕还会扩大,我是认为,第一,“出国潮”很难阻挡,第二,这不一定是坏事。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孩子出去了减少了国内竞争的压力,这个其实是有一定好处的。当然有人会说,这样非常好的人才可能就流失了,我不认为这是正确的。因为现在国内的发展也很快,所需要的是一些高端的、有能力的人才,这些出去的人里面有一些高端的、有能力、有眼光的人,他们会看清楚国内有很好的机会,所以会愿意回来的。   这两天我们在庆祝清华高研院成立15周年,在清华就看得很清楚,清华的这个基础科学班最近这十几年出去的学生,在美国做得非常好的人都来参加了院庆,他们中愿意回来的很多,我相信,我们会在以后5年、10年之内把这些最优秀的人招回来。   你如果要我讲穿了的话,“出国潮”中还有很多不是念得最好的小孩,我认为放他出去可以减少国内的竞争,而且他出去站住脚了,如果做得特别好的话呢,会有心回来;做得不特别好的,他就在那儿毕业就业。所以我认为“出国潮”不是一个大坏事。   记者:但是从另一方面说,这是不是代表了对中国教育的逃离与失望?到底应该怎么看待今天中国的教育呢?   杨振宁:这个我跟大家一般的看法也不一样。这些小孩出去不是因为他们在中国的教育不好,外国的教育好,这个看法完全错误。   中国的教育不比美国的差,而是比美国的好,我坚持认为是这样的。在中国不是念得最好的小孩,到美国中学、大学去念书,都会变成佼佼者,这说明中国的教育不错,确实压力很大,可是有效果。所以这些孩子去到美国的任何一所中学、任何一所大学,好的、不好的,所有的中国学生平均起来都比美国学生好,这就证明中国的教育是成功的。    “解答‘钱学森之问’不能急”   记者:您的观点确实引发了争议,就是您曾经说清华本科生比哈佛本科生好,后来您解释说是着眼点不同,是平均学生和特殊学生之分。但现在无论是清华还是北大,以及其他众多中国的一流大学,都在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而苦恼而努力,我想您知道“钱学森之问”,破解“钱学森之问”您有没有好办法?   杨振宁:确实不错,美国创新的本领特别大。可是这并不代表哈佛的教育体制比清华的教育体制来得好。假如我现在有一个孩子要念本科,你问我他是在清华念好,还是在哈佛念好,我的回答非常清楚:在清华念本科比在哈佛念本科好。可是如果他是要念研究院的话,那么他在哈佛比在清华好。为什么呢?因为哈佛最前沿的研究工作要比清华领先。   我认为是这样:一个八九十分以下的孩子,在中国受教育要比在哈佛受教育来得好,他可以有更扎实的知识,他可以有更稳扎稳打的学习态度;一个九十几分以上的学生,到哈佛去念研究院要比在中国来得好,因为哈佛的前沿研究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记者:这正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把那些九十多分的精英人才培养好?   杨振宁:要把我国最高的研究水准提上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现在国内太着急了点。我想再举个例子。高研院这两天来了很多人,有十几个是现在在某个领域我们特别注意的,这些30岁左右的年轻人在美国都是佼佼者。如果我们把这些人多招回来几个,我们前沿研究就进一步了。这样进一两步之后,我们就达到世界的前沿了。换一句话说,为什么还没有达到研究的前沿?因为中国拥有的达到世界前沿水准的学者还不够多。   学问是要有传统的,这个传统是要一步一步坚持下来的,所以你刚才讲“钱学森之问”,我觉得他问得好,我的回答就是不能着急,学术的前沿、第一流学术的发展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成功的,在外国是200年,至少是100年累积起来的。中国要想在一二十年内就赶上去,你着急也没用,所以就是要慢慢来。    “科学研究不像奥运会”   记者:最近十几天,中国在科技领域又创造了两个纪录,“神九”升天,“蛟龙”入海。记得您在1999年曾经说过,“中国人的土地上发展出得诺贝尔奖的工作,应该是20年之内的事”,现在已经过了13年,您还坚持这样的信念吗?   杨振宁:我还坚持。不过你现在只给我7年来兑现,我不敢讲一定能成功,你要说17年之内,那我相信一定会成功。当然,十几年前我讲20年,这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个大概的时间。   讲起这个事情,我还可以从另外一个立场来谈,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十几年,就已经派人出去了,当然数目没有现在多,可是当时也有很大的争议,说我们这些最精英的人都派出去了,这不是人才外流吗?现在看,这些人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你看现在中国的大学校长,多数都是那个时期派出去的,他们对中国今天的教育有决定性的影响。可是他们出去的时候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了,他们学到的知识不能和一个年轻人比。因为你想接触到近代的科技前沿,得二十几岁出去,就好像一个40岁的人要和一个20岁的人跑百米,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呢,从现在看,当年派出去的人是发生了作用,可是他们没能在科技前沿走上很高的位置。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这十几年出去的年轻人都是跟美国的学生同一个年纪的,跟美国的同龄人在科技前沿竞争,他们就很成功。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不能急,可以说头15年是为了下个15年做准备,从这个角度来说,底下的15年是收割的时候了。   记者: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谈创新,科技领域更是如此。但不得不说,急功近利、浮躁之风仍然盛行,您说过“做科学研究要成功,有三个必要条件:眼光、坚持、动力”,现在中国的科研体制,哪些有助于成功,哪些会阻碍创新,阻碍成功?   杨振宁:科研体制是有很多问题。这个我想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可是我要讲的是照现在这样发展下去的话,中国的前沿科技的研究能力是在稳步成长的。像我刚才说的,我认为17年之内肯定是能有最好的成绩的,比如说现在的“千人计划”,这些都能发生很大的作用。   记者:您认为在环境和制度方面能够有什么样的改善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平台?   杨振宁:中国尖端科技的发展,一个非常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质跟量的把关不够。现在比较普遍的现象是,拿了很多科研经费,招了很多人,而在这个过程中对量比较重视,对质不重视。这样会后患无穷。因为人太多了,变得很臃肿。有一年我到新加坡去,看见他们的教育部长,他问我,杨教授,你在中国好几年了,你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说,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重要的机构人太多。

阅读更多

1400余名新任公安局长进京集训,维稳是重点

北京,中国——新京报报道称,6月26日至7月31日,公安部将分三期对2010年以来新任的1400名市县两级公安局长进行集中轮训,这是继2009、2010年以来又一次针对全国新任公安局长的培训。 报道中称,这次培训的主题是:“提高一线执法者能力,维护地方稳定发展;课程设置包含如何提高执法能力、应对网络舆情、驾驭基层复杂局面与促进警民关系建设等;培训形式为专家讲授结合学员相互交流,由数位部委领导与知名国际政治、法学、行政管理、经济学专家授课。” 据悉,此次培训的授课者包括9位公安部及相关部委领导,以及十多位全国知名国际政治、宏观经济、司法行政专家。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广东省委副书记朱明国、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赵秉志、著名刑法专家陈光中等“重量级人物”都先后出现在讲台上。 另外,近期中国的中山、什邡等地频发群体性事件,表明在中国“稳定压倒一切”的执政模式同人民的真正诉求之间仍存在很大距离。类似这样的培训是能够真正对提高地方行政执法能力,亦或只是毫无意义的培训浪费,答案有待时间揭晓。 FMN/ S.X. 引用: 新京报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