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崇拜

【旧闻重温】澎湃新闻|《平安经》值得一读

CDT编辑注:该文原文已被删除  原文发布时间:2020-03-28 19:00 混江湖|博士学历领导写了本小学生水平的弱智书竟得到疯狂吹捧 这现象太可怕了!   一 《平安经》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众生个体命运,放眼人类命运、世界命运、宇宙命运,进行全新探索与尝试。 反映时代呼声。世界要和平,国家要稳定,各业要安全,人民要安宁。 服务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压倒一切,为改革创新、发展福祉创造前提和条件。...

阅读更多

混江湖|博士学历领导写了本小学生水平的弱智书竟得到疯狂吹捧 这现象太可怕了!

《平安经》为中国吉林省公安厅中共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贺电所著之书,全书内容为各种名词加上平安组成的“XXX平安”造句。2020年7月27日,该书部分内容流传至网络,引发网民热议。7月28日吉林省公安厅表示《平安经》的创作系贺电业余时间的个人行为。同日出版方群众出版社表示该书已经出库6000多本。同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社交媒体账号“侠客岛”对此书评论说“我1天写10万字!”同日人民出版社发布声明,声称从未与任何单位联合出版该书。上海东方网评论说,“《平安经》只是简单的语句重复,完全没有逻辑和主题,甚至连小学生的水平都不如”,“是一本典型的歪经”,“官员写《平安经》,跟着一群捧臭脚的马屁精”,“因为官员出的不是书,而是权力。”7月29日,中共吉林省委成立联合调查组,对贺电所作《平安经》有关问题进行调查核实。 @维基百科

阅读更多

连鹏 | “政治神童”黄艺博:变形价值观导出的官样童年

2011年05月05日 06:52:07    连鹏     最近,一组关于“少先队武汉市总队长”的图片在网上突然走红,主人公名叫黄艺博,照片上的他戴着红领巾和“五道杠”队牌,神情泰然,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      质疑官僚化价值观     黄艺博的走红并不令人“意外”,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如今,黄艺博已在全国重要报刊上发表过 100多篇文章。长得有些“官相”,文字有些“官腔”……这些与多数孩子迥异的成长史,经过舆论的放大,引来潮水般的批评甚至辱骂并不令人意外。喧嚣的背 后,则是民众对畸形教育价值观的不满和“官僚化”日渐戕害青少年的质疑。     不难想象,像黄艺博这样的孩子在中国恐怕不只是一个。真正应该反思的,不是黄艺博,而是我们的教育观和家长们的急功近利。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从来就是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一整套儒家理论。不过,虽然国人非常重视教育,却是把教育作为手段和工具来用的。家长鼓励孩子好好学习的功 利性很强,读书是为了出人头地,为了升官发财,为了将来有份好工作。这种钱权功利化的价值灌输,几千年来摧残着孩子们的心智,把他们所有的天性都扼杀殆 尽。     我们无法否定黄艺博的天赋,但如果要让大家相信2岁的孩子就能看《新闻联播》,7岁就能每天坚持读《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而且还是“天性”形 成的,恐怕就有点“天方夜谭”了。这种“每天坚持”与“顺其自然”的教育自相矛盾。当黄艺博的父母在接受媒体采访中炫耀孩子的“天赋”时,或许并未意识到 早已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官瘾儿童的被设计人生     正如很多奥数少年、钢琴少年一样,“官瘾”少年也正在走着被设计的人生。家长将未完成的心愿,疯狂地强加到孩子身上。不可否认的是,父母的出发点都 是好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但往往事与愿违,也容易天才变庸才。因为他们总以自己的主观来决定,而不是从孩子的角度,制定人 生的规划和教育的目标。     佩戴“五道杠”的黄艺博,其神情神态已经成人化、官员化,难以找到与年龄对应的童真,完全是将社会、官场投射在一张稚气的脸上。网友对其 的炮轰,也下意识地反映出对当下官僚作风行为的不满。更令人忧虑的是,学生热衷当官的怪现象已变得越来越普遍,反映出了成人世界的官本位风气,影响了不少 孩子原本稚嫩的心。     前两年美国也出现了“官瘾少年”乔纳森,他从9岁开始研究政治,并加入共和党阵营。14岁时就成了共和党的“政治神童”,不仅出书阐述其政治立场,而且四处发表演讲,敢于叫板总统奥巴马,成为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     美国并不缺乏乔纳森这样“另类”的孩子,但西方对孩子的教育指导思想与中国不同,并不将孩子模式化发展,而是鼓励每个学生的创造精神,人人都要体现自我价值,敢于改变世界、敢于创造新的事物,不要墨守成规。     美国的政治教育也并不涉及党或政治意识形态的内容,而是将政治融入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上,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无论出身、教育和背景如何,都可 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甚至可以当总统。敢于表达,不畏权威,这也是当年14岁的乔纳森敢于挑战总统奥巴马的原因之一,这不仅仅是媒 体的炒作。     中国并不具备这样的环境和土壤,所以成长往往容易歪曲。      媒体不应忽视未成年人保护     孩子的追求不一定要模式化,不一定非要每天快乐地享受无忧的生活,追求宏大的理想没错,但黄艺博的表现被套上了中国官场式的用语和模式,特别是那几张照片和简介,以及两岁看新闻联播,七岁读《人民日报》。这种夸张的确让人难以接受。     事件的背后,媒体也应该反思,在报道时是否应该适度,避免围堵式的报道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伤害。有网友说得好,媒体“狂欢式”的报道,标榜着“拯救被 残害的孩子”的崇高理由,迎合大众对教育制度的不满,忽视了对孩子的保护。我们也不能过分指责黄艺博和其父母,因为这种现象在中国绝非个案。真正值得追问 的是教育政策的缺失,以及反思权力的膨胀对社会和下一代的戕害。     也许,在黄艺博引起的争议中,不应该简单地怒骂,把对现实的不满发泄到某个特定事件或特定人物的身上,而是应该经过思考后发表自己的言论,传达不同 的声音,为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奠定基础。“静坐常思己过”,在谈论完黄艺博后,我们也应该反思和教育自己。轻易指责他人是容易的,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更重 要。     时代周报 上一篇: 芮成钢和中国崛起综合症   下一篇: 缺乏“常识”的时代 一个尴尬的时… 阅读数(3150) 评论数( 7 ) 7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