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 | 激进主义的土壤
事情原本不该如此收场。直到不久前,人们还一直认为中国领导层换届会按部就班进行: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将分别出任下届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务院总理;中共最高决策机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将更换七名成员,其中一位新进者应该是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 薄熙来大张旗鼓地试图在政治局常委会中谋得一席之地,但近日中共出人意料地宣布免去他的职务,为他的这一努力画上了句号。薄狼狈地退出权力舞台,引得各界大声叫好。自由派人士为薄的倒台击掌相庆,因为他发动的“唱红”运动让人回想起极左时代的疯狂——这一运动的特点是全民歌唱毛泽东时代流行的歌曲。谨慎而又紧张的官员们长出了一口气。他们憎恶薄,因为薄无所顾忌地争取“上位”,打破了中共一向反对公开争夺最高领导层席位的禁忌。薄让他们感到惊恐的原因是,他很擅长独树一帜:他没有安静谦卑地在中共体制的权力走廊里排队前进,而是擅自打造了极具魅力的公共形象、向党施压。民营企业家们也在庆祝薄的倒台,因为他的言辞充满民粹主义味道,而且在重庆高调的“打黑”运动中采用可疑司法手段没收商人资产,这一切都让民营企业家们深感不安。 考虑到薄熙来很少掩饰的野心和剑走偏锋的招数引起颇多争议,人们很容易把他的倒台当作一场政治道德剧来看待。如果真是如此,那人们就错了。不管薄多么不招人喜欢,这起事件揭示出的问题都远比个人政治蠢行更为深刻。 对中共而言,薄熙来这位政治冒险家可能已经成为过去,但是此人浮沉引起的麻烦却远未消散。首先,薄熙来事件揭示出,中国最高领导层在权力分配和中共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薄公开挑战中共长期以来的人事晋升规则,表明他——以及中共体制内的许多人——不愿继续遵守这些规则。他们认为,这些规则偏爱那些不愿承担风险、毫无生趣的官僚。就目前而言,党内当权派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压制住了这些党内的反对派。但是,现行这种通过暗箱操作在各“山头”间分配权力的体制,有朝一日必会招致像薄熙来这样有野心、爱冒险、且自认受到该体制不公正对待的党内人士的反抗。如果此类愤恨增强,备受中共珍视的党内精英团结——即1989年天安门事件后把党内各派维系在一起的凝聚力——将受到侵蚀,危及中共生存。 薄熙来能够轻而易举地以其左倾民粹言论和荒诞的举措调动民意,这一点也应引起中共的担忧。中国领导人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他们早已把毛泽东的幽灵赶走——毛是唯一一位能够召集群众来恐吓号令党的共产党领袖。薄非常有效地利用了群众对社会不公和腐败的不满情绪。这表明,只要中共的政策继续维系权贵资本主义,未来就还会出现薄这样的政治冒险家,还会利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不满情绪来实现其个人野心。如果说中共从中有什么要吸取的教训的话,那么首要的不是防止再次出现毛泽东式的人物,而是务必解决滋生左倾民粹激进主义的社会经济问题。在实践中,这要求开展自由的经济和政治改革,把中国建设成一个更公正、更民主的社会。 这整出闹剧中展露出的唯一一线希望是,中国社会已表现出自己的成熟和影响力。如果可以的话,中共原本会把家丑严严实实地捂起来。但是,在这个信息革命的时代,公众的警觉性之高前所未有,家丑不外扬已经很难做到。甚至在薄熙来的左膀右臂、前重庆市公安局长王立军企图叛逃前的2月初,就已有中国媒体在激烈争论薄大肆吹捧的“重庆模式”。许多自由派人士质疑重庆模式的成就、合法性和可持续性。当近日王立军在成都美国总领馆短暂寻求避难时,民众的反薄情绪在网络上急剧增长。中国老百姓对一名高官(王立军是副部级)做出如此叛国之事义愤填膺,此情无可非议。老百姓更加愤怒的是,文革结束35年后,让人回想起臭名昭著的“林彪事件”(1971年,这位毛泽东指定的接班人企图逃往苏联)的政治阴谋再次成为举国谈论的焦点,而他们却在选择自己的领导人方面没有任何话语权。 在这场“完美”的政治风暴中,薄熙来的命运已定。现在的问题是,中共能否把这出丢人的闹剧转变为机会,来实施变革。 本文作者为美国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政治学教授 译者/何黎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