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

BBC | 腾龙说事:英国校车安全琐谈

英国的校车不像美国那样统一规范,虽然在一些地方也引进了美式黄色巴士校车。但是,无论谁组织运营,有关校车的安全规章要求却是一致的。 儿童乘车的严格规定,是血的教训总结、避免流血的保障。 眼下上到中国的、英国的网上,议论校车问题的人都很多,情绪都很激动。 英国5-16岁的学龄儿童,如果家距最近的学校超过3英里,地方政府有义务提供免费校车服务。但是,英国近四分之三的地方政府正在考虑或已经开始削减校车经费。 原因很简单,没钱了。而在英国的乡村地区,校车服务是许多学生,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们不可或缺的。家长们在网上炸了窝,一场“保卫校车”运动方兴未艾。 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中国的一些网民,也在为一则有关校车的新闻愤愤然。中国外交部网站上图文并茂的展示了中国驻马其顿大使馆向该国捐赠23辆专用校车的捐赠仪式。 有网民比较两国的GDP,质疑向马其顿捐赠校车的真正动机;有网民气愤自己啃窝窝头,给别人蒸肉包子的“国际主义”义务… 其实都不是。别说23辆校车,就是23架波音飞机,国家也给得起。关键是给的时机:11月25日,距11月16日甘肃农村发生19名幼童因校车事故死亡的惨祸仅隔9天。 外交部网站上这个时候发布这样的消息,套用一句中国外交部常用的官话,叫“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但是,如果不是9天,而是9个月、19个月后发布同样的消息,网上反弹会这么大么?如果中国外交部网站上今天发布向某国捐赠23栋优质抗震的小学教学楼,大家会义愤填膺吗? 有关甘肃校车惨祸,无论是中国的网站上,还是BBC中文网的论坛上,有一点大家的观点令人悲哀的一致,即对中国全国规模的校车安全检查、清理整顿的成效没有信心。抓几个、判几个,撤几个,时过境迁,直到下一个惨剧发生… 英国校车的安全规章是哪来的 在英国生活多年,一个深切的感受是,绝大多数英国人对规章制度的态度是认真的,遵守是自觉自愿的。 作为一个学龄儿童的家长,孩子每次坐校车出行,我总是涅着一把汗。对甘肃校车惨祸的悲愤,形同身受。这里想谈谈有关英国校车的安全规章,特别是英国人对规章的态度。 英国的校车不像美国那样统一规范,有地方政府提供的、有学校从客车公司包租的、有家长自己组织租用的,在一些乡间也引进了美式黄色巴士校车。但是,无论谁组织运营,有关校车的安全规章要求却是一致的。 这些规章,不是官僚闭门造车,而是事故的教训总结,甚至是生命的代价换来的。英国发生涉及校车的交通事故相对是很少的,每一次发生了,都会成为全国新闻。 如果造成了学生死亡,不但要由地方法院甚至国家级的法医进行调查,提交调查报告,甚至会导致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听证。调查或许要数月、甚至数年。调查得出的结论,往往成为制定新的规章或修改现行规则的依据。 “这个悲剧的教训很简单:系上安全带” 举一个最新的例子。2010年5月24日,一辆行驶在坎布里亚湖区公路上的校车与一辆轿车迎面相撞。一名16岁的男生和一名15岁的女生被撞击的冲力抛出车窗,当即死亡。车上多名学生受伤。 两人都没有系安全带。车上38名学生多数也都没有系安全带。发生事故的瞬间,那位男生站在校车过道上,要打开车窗,那位女生双膝跪在他身边的座位上。 坎布里亚法医罗伯茨(D Roberts)的调查报告说,如果身亡的两名学生佩戴了车座上的安全带,或至少是坐在座位上,他们就不至于被甩出车窗。如果学生们佩戴了车座上的安全带,就可以减少受伤,避免死亡。 罗伯茨的报告结论:“从这个悲剧中应该汲取的教训很简单:佩戴安全带。” 正是像这样的事故和从中得出的教训,决定了有关法律规章,如《机动车辆规章》中具体细则的制定和不断的修订。比如儿童乘客不得在校车行进中站立、必须佩戴客车座位上提供的安全带、后排长座上不得三人挤在两人座位上等等。 规章是人制定的,还得人来执行和遵守 这起事故不能全怪学生。实际上,主要责任人是校车司机。《机动车辆规章》第15节B(2)中明文规定:车辆启动前,司机必须用声音和手势正式宣布演示,提醒每一个人系好座位上的安全带。违规者最高可以处以2500英镑罚款和法律追究。 这起不幸事故生动的证明,无论规则定的多么严格、具体,如果不遵守、不执行,就形同虚设、废纸一张。 值得宽慰的是,这样的例子是个别的。在英国生活多年,一个深切的感受是,绝大多数英国人对规章制度的态度是认真的,遵守是自觉自愿的。规章制度要想行之有效,不光靠法律或行政的约束,归根结底要靠每一个人的遵守和监督。 再举一个上个月刚发生的例子。一名12岁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后,给妈妈看他用手机拍下的一段录像。画面显示男孩乘坐的校车司机边开车,边玩填字游戏。孩子的妈妈震惊之余报告了学校和提供校车服务的公司。 客车公司立刻炒了司机的鱿鱼,弄得孩子的妈妈心里很过意不去,说她并没想砸别人的饭碗呀。但客车公司的态度很明确:没有下不为例。 回到甘肃校车惨祸上。导致事故的具体原因和责任人可以查出,但作为整个社会,对规章制度、安全意识,每一个人是否都应该反省? 与中国朋友一起聊天,常听到讥笑英国人的“憨”、“傻”、“不开窍”、“一根筋”。 “大智”可能“若愚”。“聪明”可能反被“聪明”误。 联络/荐言 * 须填写项目

阅读更多

美国校车一年要花多少钱

最近关于校车的议论特别多。为了孩子们去学校路上的安全,用合乎规范的校车接送孩子,加上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建立一套完善的接送学生的校车体系要花多少钱呢? 校车到居民小区接小学生上学(Jianan) 美国联邦政府对校车有严格的安全标准。校车大小和巴士相当,但是安全性绝对一流。车身采用整体式框架和铆接结构,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能,防脱落车窗在发生倾覆时可以避免学生被甩出校车,特别加固并抬高的油箱可以减少事故时泄漏起火的可能性。还有各种专用警示装备,包括前后8个极为显著的停车闪烁警灯、停车警告牌,有的还带有可以向外伸展的阻拦臂。所以美国的校车虽然座位没有巴士那么舒服,但是价格不菲。目前主要有四个校车生产厂家,分ABCD四种规格,价格在6万5千到12万美元之间。 小型校车主要是用作接送残障学生,或者作为教职员工乘坐用车,数量相对较少。据业内权威年刊《校车车队》(School Bus Fleet)2011年版披露,2010年AB两种型号校车的北美地区销售量为7101辆,和校车销售总量的31194辆相比,不到四分之一,所以我们在这里将校车的平均价格估计为10万美元左右不算离谱。 美国使用的校车数量,按照美国校车理事会(American School Bus Council)的估计为48万辆。《校车车队》年刊估计为46.2万辆(缺少俄克拉何马等3个州的数据)。据美国劳工部劳工统计局的资料,2008年美国有校车司机45.3万人,预计到2018年将增至48.2万人。我们姑且将美国校车的保有量估计为48万辆。 按照美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数据,在2007-2008学年,有2522万公立中小学学生乘坐校车,占总数的54.6%。在美国,凡是利用校车接送孩子上学的地方,为了节省校车开支,通常都是把小学、初中和高中上学和放学的时间错开,一般相差45分钟到1小时,这样至少减少了一半以上的校车需要量。否则的话,2522万学生要超过100万辆校车来接送。 下面我们来看看采用校车制度的日常性开支。 按照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发布的数据,2007-2008学年公立中小学校车的运营费用为215.36亿美元。为了验证此一数据,我用司机的工资、燃油消耗和车辆维护与折旧等资料进行了对比。 劳工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校车司机尽管有比较好的医疗、人寿保险等待遇,但是因为和教师一样寒暑假不必工作,所以他们的工资时薪大约14美元,折合为年薪只有2.8万美元左右,将福利待遇与行政开销加上,可以估计为每人3万美元。按照47万名司机计算,则每年支出为141亿美元。 美国校车理事会估计全年校车消耗8.23亿加仑燃油,校车使用得最多的是柴油,按照能源信息管理局今年9月的数据,每加仑3.87美元,全年校车燃油费大约为32亿美元。 校车的维护根据车辆的不同类型从每行驶1英里0.06美元到0.12美元。按大车小车平均,大约为0.10美元。校车理事会估计美国一年校车总行驶里程数为58亿英里,维护费用接近6亿美元。 据《校车车队》年刊的分析,C和D型等大型校车在南方地区的寿命为16.9年,北方冬季道路因为除雪要撒盐,寿命只有14.1年。A和B等小型车辆的寿命相应的为14.2和12.4年。如果我们取其中间值,并假设小型车辆只占四分之一,则校车的平均寿命为15年。也就是说每年要新添置大约3.2万辆校车。如果扣除旧车拍卖可以收回5%的购置费,则每年校车折旧需要大约30亿美元。 以上四项相加,与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给出的215.36亿美元运营费用相当吻合。由此可见,一件为社会所认同、造福于全体公民的社会公共品,通常都是非常昂贵的。

阅读更多

闾丘露薇 | 安全的校车

华商报专栏 没有发生前,因为违反了政府规定的细则,就已经受到了查处,从而尽早的避免出现意外的可能呢? 拿香港来说,九十年代前,接送学生的车辆是不在政府监管之内的,只要不超速,不超载,也就是遵守交通规则,那就可以了。说到超载,超速,其实没有针对某种车辆之说,这是安全驾驶的基本要求,在香港,超速要扣分罚款,甚至上庭坐牢,至于超载,只有公交大巴的下层可以站立乘客,其他的车辆,都被要求一人一座,首次定罪将处罚款5000港币及监禁3个月,如再次被定罪,可处罚款1万港币及监禁6个月。 甘肃幼儿园校车意外,造成二十一名幼儿死亡,超载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仔细想,原因并不是这辆车是不是非法营运,说到底还是因为超载。如果不加强对超载车辆的检控,那麽合法营运的校车,依然还是很危险。 九十年代初期的一起交通意外,使得政府意识到要承担起监管的责任。不管是校巴还是保姆车,必须拿到政府发出的“营运营业证”,学校才能够在这些车辆里面进行选择,提供服务。政府对于这些车辆的要求,随时进行调整,比如今年,就对车辆里面的座位结构制定了标准,这样可以在遇到交通意外的时候,减低学生受伤的程度。07年颁布条例,要求这些车辆的耐火装置,必须跟随欧盟标准。 进入运输署的网页,和校车有关的条例,虽然多,但是讲的非常的清楚,理清了责任,只要不符合规定,政府就不应该发放牌照,而如果无牌经营 ——————————–   女儿在香港读幼儿园的时候,坐的是学校小巴。每天只需要把孩子送到楼下街边固定的上车点,车上的跟车保姆就会下车来把孩子一个个带上车。不过在05年9月份之前,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只要是十六个座位以下的学校小巴,也就是保姆车,是没有规定一定要有跟车保姆的,政府只是在1997年2月规定,所有座位超过16个,接载幼儿园学童的大巴,需要配备跟车保姆。 ,那末自己就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当然,同一时间,政府需要加强在路面的执法检查。 但是对车辆的要求还不够,运输署透过教育局,在今年还向承办商,司机,跟车保姆,学校,家长发出了乘车指引,告诉大家各自的责任,比如承办商必须对跟车保姆进行专业培训,让他们懂得如何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司机必须保证营运的车上有灭火设备,学生要知道,上了车不应该和司机说话,家长有责任教育孩子,除了上车下车,都不要离开座位,不要霸占座位等,而学校,则必须选用拥有牌照的营运商。 政府对那些车可以上路成为校车进行规管,只是第一步,最起码的一步,但是说到安全,还需要做很多,由政府制定细则,让从提供校车服务的一方,到学校,到家长和学生自己,都清清楚楚知道,应该如何做,如果不做,那是会承担责任的。   之所以之后增加了要求,依稀的记得,那年发生了一起意外,一名幼儿园的学生在车上睡着了,于是被司机遗忘在车箱里面。还好没有出现意外,但是事件引发社会关注,政府检讨当时的监管措施,于是增加了这一条。到了07年,经过广泛的咨询,政府又把这个要有跟车保姆的要求,延伸到接送小学生的保姆车。   没有发生前,因为违反了政府规定的细则,就已经受到了查处,从而尽早的避免出现意外的可能呢? 拿香港来说,九十年代前,接送学生的车辆是不在政府监管之内的,只要不超速,不超载,也就是遵守交通规则,那就可以了。说到超载,超速,其实没有针对某种车辆之说,这是安全驾驶的基本要求,在香港,超速要扣分罚款,甚至上庭坐牢,至于超载,只有公交大巴的下层可以站立乘客,其他的车辆,都被要求一人一座,首次定罪将处罚款5000港币及监禁3个月,如再次被定罪,可处罚款1万港币及监禁6个月。 甘肃幼儿园校车意外,造成二十一名幼儿死亡,超载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仔细想,原因并不是这辆车是不是非法营运,说到底还是因为超载。如果不加强对超载车辆的检控,那麽合法营运的校车,依然还是很危险。 九十年代初期的一起交通意外,使得政府意识到要承担起监管的责任。不管是校巴还是保姆车,必须拿到政府发出的“营运营业证”,学校才能够在这些车辆里面进行选择,提供服务。政府对于这些车辆的要求,随时进行调整,比如今年,就对车辆里面的座位结构制定了标准,这样可以在遇到交通意外的时候,减低学生受伤的程度。07年颁布条例,要求这些车辆的耐火装置,必须跟随欧盟标准。 进入运输署的网页,和校车有关的条例,虽然多,但是讲的非常的清楚,理清了责任,只要不符合规定,政府就不应该发放牌照,而如果无牌经营 同类型的意外,在内地也时有发生,今年九月份,湖北荆州的两名幼儿园的小朋友,被遗忘在车箱里面,结果窒息而死。同样在三亚,也有一名三岁的男孩,被忘记在校车上,被发现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呼吸。   三亚在发生了这起惨剧之后,四十多家幼儿园签署了军令状,政府也开始彻查非法营运的校车,但是有点遗憾,对于合法运营的校车,具体的应该怎样做,政府并没有太多的细则,只是提出安全这样的要求。   但是如何才能够确保安全?是不是出了事故政府才介入?如何能够在事故没有发生前,因为违反了政府规定的细则,就已经受到了查处,从而尽早的避免出现意外的可能呢?   拿香港来说,九十年代前,接送学生的车辆是不在政府监管之内的,只要不超速,不超载,也就是遵守交通规则,那就可以了。说到超载,超速,其实没有针对某种车辆之说,这是安全驾驶的基本要求,在香港,超速要扣分罚款,甚至上庭坐牢,至于超载,只有公交大巴的下层可以站立乘客,其他的车辆,都被要求一人一座,首次定罪将处罚款5000港币及监禁3个月,如再次被定罪,可处罚款1万港币及监禁6个月。   甘肃幼儿园校车意外,造成二十一名幼儿死亡,超载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仔细想,原因并不是这辆车是不是非法营运,说到底还是因为超载。如果不加强对超载车辆的检控,那麽合法营运的校车,依然还是很危险。 华商报专栏 ——————————– 女儿在香港读幼儿园的时候,坐的是学校小巴。每天只需要把孩子送到楼下街边固定的上车点,车上的跟车保姆就会下车来把孩子一个个带上车。不过在05年9月份之前,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只要是十六个座位以下的学校小巴,也就是保姆车,是没有规定一定要有跟车保姆的,政府只是在1997年2月规定,所有座位超过16个,接载幼儿园学童的大巴,需要配备跟车保姆。 之所以之后增加了要求,依稀的记得,那年发生了一起意外,一名幼儿园的学生在车上睡着了,于是被司机遗忘在车箱里面。还好没有出现意外,但是事件引发社会关注,政府检讨当时的监管措施,于是增加了这一条。到了07年,经过广泛的咨询,政府又把这个要有跟车保姆的要求,延伸到接送小学生的保姆车。 同类型的意外,在内地也时有发生,今年九月份,湖北荆州的两名幼儿园的小朋友,被遗忘在车箱里面,结果窒息而死。同样在三亚,也有一名三岁的男孩,被忘记在校车上,被发现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呼吸。 三亚在发生了这起惨剧之后,四十多家幼儿园签署了军令状,政府也开始彻查非法营运的校车,但是有点遗憾,对于合法运营的校车,具体的应该怎样做,政府并没有太多的细则,只是提出安全这样的要求。 但是如何才能够确保安全?是不是出了事故政府才介入?如何能够在事故   九十年代初期的一起交通意外,使得政府意识到要承担起监管的责任。不管是校巴还是保姆车,必须拿到政府发出的“营运营业证”,学校才能够在这些车辆里面进行选择,提供服务。政府对于这些车辆的要求,随时进行调整,比如今年,就对车辆里面的座位结构制定了标准,这样可以在遇到交通意外的时候,减低学生受伤的程度。07年颁布条例,要求这些车辆的耐火装置,必须跟随欧盟标准。   进入运输署的网页,和校车有关的条例,虽然多,但是讲的非常的清楚,理清了责任,只要不符合规定,政府就不应该发放牌照,而如果无牌经营,那末自己就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当然,同一时间,政府需要加强在路面的执法检查。   但是对车辆的要求还不够,运输署透过教育局,在今年还向承办商,司机,跟车保姆,学校,家长发出了乘车指引,告诉大家各自的责任,比如承办商必须对跟车保姆进行专业培训,让他们懂得如何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司机必须保证营运的车上有灭火设备,学生要知道,上了车不应该和司机说话,家长有责任教育孩子,除了上车下车,都不要离开座位,不要霸占座位等,而学校,则必须选用拥有牌照的营运商。 ,那末自己就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当然,同一时间,政府需要加强在路面的执法检查。 但是对车辆的要求还不够,运输署透过教育局,在今年还向承办商,司机,跟车保姆,学校,家长发出了乘车指引,告诉大家各自的责任,比如承办商必须对跟车保姆进行专业培训,让他们懂得如何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司机必须保证营运的车上有灭火设备,学生要知道,上了车不应该和司机说话,家长有责任教育孩子,除了上车下车,都不要离开座位,不要霸占座位等,而学校,则必须选用拥有牌照的营运商。 政府对那些车可以上路成为校车进行规管,只是第一步,最起码的一步,但是说到安全,还需要做很多,由政府制定细则,让从提供校车服务的一方,到学校,到家长和学生自己,都清清楚楚知道,应该如何做,如果不做,那是会承担责任的。   政府对那些车可以上路成为校车进行规管,只是第一步,最起码的一步,但是说到安全,还需要做很多,由政府制定细则,让从提供校车服务的一方,到学校,到家长和学生自己,都清清楚楚知道,应该如何做,如果不做,那是会承担责任的。

阅读更多

法广 | 北京话题: 援马校车才真正是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11月28号上午,著名调查记者王克勤在微博中以“神奇的国家”为题写道,几万元的校车,要装六十多个学生;几十万的公车,才装一个领导干部。他们对医疗不重视,因为他们有高干病房;他们对教育不重视,因为他们的孩子已经留洋;他们对食品安全不重视,因为他们有特供食品;他们对堵车不重视,因为他们的出行有警车开道;他们对国家的未来不重视,因为他们的妻儿已经移民美国!对此,也有网友跟帖补充说,他们对维稳很重视,因为他们害怕失去这些特权;这就是我们的领导,能买光全世界的飞机,却买不起一辆校车;能把卫星送入太空,却不肯多建几所小学;一年能吃掉几十艘航母,却逼着孩子们捐出午饭钱。(转自Sina新浪微博)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28号作出回应称,这是中国的国际责任……。好一个国际责任!什么叫责任?这是中国政府一直没有搞清或者是故意混淆的概念。中选网上作者“残旧的萨克斯”的文章说,其实,援助马其顿国根本就不是中国政府的责任,充其量只是一项义务而已,相反,解决好国内的民生和公民权利等问题,才是一个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可是,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做得又怎么样呢?纵观屡屡发生的校车事故,和频繁发生的强拆事件等等,都足以说明中国政府没有尽到责任,而一个政府对国民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就应该下台。一个对自己的国民都没能尽到责任的政府,居然还敢厚着脸皮说什么“国际责任”!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国家对外援助是一个经常项目,只是外交部这次在一个敏感的时间,援助了一个敏感的项目,于是便成为了众矢之的,事实上,这不过是民众对国家内政不满的发泄而已。作者王安白的文章说,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的对外援助可以不经过民意,也从来不公开援助的理由,甚至就连援助金额也要保密。但与此同时,又总是高调宣传我们对外援助了多少多少,以表明我们是什么“负责任的大国”等等。殊不知,民众并不关心中国对其它国家的责任,他们更关注的是政府对自己国民的责任,政府面对贫困总是在强调什么“人口多底子薄”,却又总是喜欢拿着大把的银子往外撒,这自然引起民众的反感和愤怒。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样的定势:我们就喜欢打肿脸充胖子。 此外,也有网友回顾说,建国六十多年来,我们曾经为自己敢于反帝反修骄傲过,也曾经为了解放全人类而积极支援世界革命,但所有的这一切,都如同梦幻一场,以兴奋开始,以失望告终。作者邝伟的文章说,但传统的观念和习惯却并不容易改变,那种真正重视人民的呼声和利益的体制,也并没有由此而建立起来。只要是政府想干的事情,不管大事小事,都是那么少数几个人说了算,为了政府的面子,我们的官员可以公然置广大百姓的利益于不顾。比如说,日本大地震,我们政府曾大力捐款捐物,但青海玉树地震时,却让老百姓自发捐款,政府拨出的救灾资金也比捐给外国的少得多;再比如说,我们先后免掉了很多国家所欠的债务,但国内民生的改善却往往是捉襟见肘,上亿的贫困人口也没有外国穷人那样的福气,能够得到自己政府的现金救助。 邝伟的文章分析认为,我们之所以重外轻内,重面轻里,主要是出于下面几个原因:1) 执政观念有问题,中国能否永远屹立不倒,政府认为外国的认可比本国民众的认可更重要。2) 重视外国不重视本国,沿袭祖上崇洋媚外的特点。3) 中国是等级森严的国家,官员历来不把百姓放在眼里,民众只是权力下面的无声工具,从未真正成为主人。4) 敢于轻视本国人民的利益是因为权力不是人民给的,人民的选举不能决定官员集团的命运,各种事实证明,人民当家做主在中国只是一句口号而已。 为此,有网友公布了马其顿驻华大使馆的地址、电话和传真,呼吁中国人一人一信要回这批校车。网络名人北风转载了网友们的留言,并在致马其顿总统的公开信中写道:中国人家中失窃,被盗走校车23辆,并送予了贵国,请贵国以人道主义原则,念中国幼童因无校车而惨死,把它们还给中国人吧!另外,请不要再和代表中国人民的贼寇打交道,他们不是我们选的。也有网友提议,我们大家投个票,把我们政府捐给马其顿好不好?(来自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耐人寻味的是,据网友“残旧的萨克斯”披露,马其顿的学校都不敢要中国捐赠的这批校车。因为他们的学生家长联合抵制,并纷纷表示,让自己的孩子乘坐中国援助的校车,对不起甘肃刚刚死去的那19个孩子,以及所有那些挤在劣质校车里的中国学童们。 综上所述,有网友点评说,这件事才真正是“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网友ztsr)美国总统说过,我们不知道哪辆校车里的孩子将来会是美国的总统。所以校车安全性是中国的40倍。中国领导人知道,不论哪辆校车里的孩子都不会是中国的主席,因为领导的孩子根本不会坐校车。(转自Sina新浪微博)搞金元外交的后果必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先用金钱收买国内民心吧,这才是最要紧的呀!(网友新生人) 在该尽的责任面前装聋作哑,顾左右而言他;把收买它国人心的勾当揽为己任。你什么时候成了世界的救世主了?告诉你,政府,你每一个劣迹都被世人看得清清楚楚。如此赖活着,还真的不如早点死呢 ——丢人都丢到国外去了。(网友有话要说) 光着腚子拉磨,转着圈的丢人。(网友磐华)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何清涟 | 北京捐赠马其顿校车的前世今生

2011年11月,校车问题在中国两度成为新闻。 导致校车成为新闻的原因如下:11月16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的一辆校车因超载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一时间校车问题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批评指责声还未消散,11月25日,中国援助马其顿校车消息传出,正好外交部于10月下旬解密了一批档案,公布了1976年以前援助110多个国家地区的资料,于是网友用“援交部”来贬称中国的外交部,批评北京在校车问题上“宁赠友邦,不与家奴”。外交部倒也处之泰然,在11月28日的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发言人洪磊称中国援助马其顿校车是履行国际责任。 令中国人想不通的是:一个人均收入高于中国的欧洲国家为什么要中国援助?这“国际责任”之说从何而来?——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料,世界2010年人均收入榜上,马其顿排第90位,人均收入为4483美元;中国排第91位,人均收入4382美元。 其实,中国援助马其顿自有缘由,所谓“国际责任”倒也并非空穴来风。这事情的起源要追溯到台湾当年在李登辉与民进党执政时期,与势头甚旺的北京在国际上争取“国际承认”的这段历史。当时,台湾在北京的强势挤压之下,为了争取“国际承认”而不得不开展饱受北京诟病的“金钱外交”,马其顿当年就是台海两岸竞相争夺的一只“香饽饽”。 马其顿建国历史不长,1991年11月20日该国颁布新宪法,宣布自己为“独立的主权国家”,方才成为从原南斯拉夫宣布独立的4个共和国之一。1993年4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纳马其顿为联合国第181个会员国,国名暂定为“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 1993年10月12日,马其顿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其时台湾由力主“台独”的李登辉执政,李希望为台湾争取一些国际空间,于是向为摆脱经济困局苦恼不已的马其顿政府许诺,只要马其顿与台湾“建交”,台湾会立即援助马其顿政府3亿美元现金,另外还将在马建工业园,投放10亿美元长期投资。 马其顿政府遂于1999年2月9日宣布与台湾建立“外交关系”。北京绝不容忍这种双重承认(即承认“两个中国”),在马其顿宣布与台建交的同一天,中国政府即宣布与马断交。随后不久,中国罕见地使用了安理会成员国的否决权(大多情况下中国投弃权票),反对联合国维和部队在这个前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国延长驻军6个月。 马其顿与台湾建交后的两年,不断面临北京的威胁利诱。终于在2001年6月12日正式恢复曾中断的与北京的外交关系, 此后台湾对其停止援助。这两年当中,台湾共给予马其顿1.5亿美元的援助(另一说法是1.7亿)。 我对十余年前发生的这一“外交事件”之所以印像深刻,是因为当时世界上还有不少穷国用这种方法在台海之间渔利,先与台湾建交获取经济援助,尔后又在北京更大的诱惑下与台湾反目。马其顿当时之所以对台湾特别重要,估计源自这一因素:当时世界上共有28个小国承认台湾政权,它们大部分分布在中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以及非洲。但马其顿从地理上看则是欧洲国家。对台湾来说,是其在欧洲外交的“突破”性进展;对北京来说,则意味着欧洲“失守”。是以马其顿成了台湾双方出大价钱争抢的“香饽饽”。 比较搞笑的是马其顿对自己这种出尔反尔的行径还说得冠冕堂皇。在与台湾建交时期,马其顿国防部长保诺夫斯基曾于2000年10月30日率领代表团对台湾进行为期五天的访问,并在访问期间与台湾国防部长伍世文签订谅解备忘录和国防合作备忘录。等到与北京私下沟通就绪,并准备派员至北京签署“复交”备忘录之后,又为自己丢弃台湾找了个台阶:2001年 5月下旬,马其顿外长米特雷娃趁履新之际表示,两年前与台北“建交”是个错误。 中国到底给了马其顿多少外援?遍查不获,估计北京将此视为“国家机密”,也要求受援方马其顿保密。毕竟北京一直在义正辞严地谴责台湾的“金钱外交”,作为备位“世界领导”的中国,又岂能以“金钱外交”为手段,与台湾争抢其他国家的承认?但从中国一向的行事方式来看,那些从2000年以来先后宣布与台湾“断交”的国家,如哥斯达黎加、利比里亚、多米尼克、格林纳达、塞内加尔、乍得等国,肯定都因与台湾“断交”而获得北京的补偿。 根据以上事实推断,洪磊声称援助马其顿校车是中国在“履行国际责任”并非虚言。从策略上考虑,当年让马其顿与北京“复交”的援助不可能一次性给足,必须细水长流,中方先后向马方提供了人员培训、学校改建、电脑物资等多个援助项目,估计就是在履行当年复交时的承诺。

阅读更多
  • 1
  • ……
  • 3
  • 4
  • 5
  • ……
  • 15

CDT/CDS今日重点

三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顶端新闻|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

更多文章总汇……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