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和飞花 | “离岸人民币”考
关于背井离乡,网络上有一个新解释,莘莘学子背着井,离开家乡,出国求学,无论走到哪里,还是看到井里的那片天。用这个来嘲讽那些离岸爱国主义者,真是绝妙。
Read MorePosted by 小熊维尼 | 9 月 16, 2019
关于背井离乡,网络上有一个新解释,莘莘学子背着井,离开家乡,出国求学,无论走到哪里,还是看到井里的那片天。用这个来嘲讽那些离岸爱国主义者,真是绝妙。
Read MorePosted by CDT aggregator | 7 月 4, 2010
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未来有三大可能。第一,在美元与欧元保持均衡的情况下,人民币继续上升。虽然美欧对于重建全球金融秩序的立场不同,但在逼迫人民币汇率上升这一点是相同的,因为人民币与日元这两大债权国货币上升,是美欧减轻债务的最好办法。 有了人民币这个撬动的支点,美元与欧元开始移位。美国出台一系列消极的经济数据,糟糕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再成为全球投资者的关注焦点,相反,欧元区核心国家漂亮的经济数据成为关注点。 德国5月零售销售月率如预期一样数据由负转正,法国5月生产者物价指数月率有所降低,6月采购经理人指数降低0.1个百分点。意大利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并没有像预期那样下降,而是略微上升。德国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好于预期0.3个百分点,制造业前景乐观。欧元区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和前值保持一致,显示欧元区的制造业复苏情况较稳定。由此,美元上涨趋缓,而欧元不再大幅下降。 6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今年一季度全球央行增加其他货币的持仓,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欧元和美元比重都出现下降。一季度全球外汇储备总额达到8.295万亿美元,高于去年四季度修正后的8.165万亿美元。其中,美元在今年一季度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重从上季度修正后的62.2%下降到61.5%,为10多年来最低。另外,欧元的比重也由27.3%下降到27.2%,加元、澳元和挪威克朗等其他货币的比重略有上升。央行力求资产多元化,但目前资产可选择余地很小。 6月19日,人民币重启汇改,两周内升值0.61%。7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7720,与上一交易日相比大幅上升138个基点,再创5年新高。人民币实际汇率将上升到20%以上,也就是说,目前还有4个百分点以上的升值空间。随着中国国内保障成本提高、外汇储备减少、经济数据下降,人民币升值压力不会一直维持在高位。 第二,中国国内一场基于消除过剩产能、提高效率的重组并购高峰到来。 6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听取对中央企业监督检查和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情况汇报。会议定下了大力推动兼并重组的基调,下决心改变目前存在的地区分割、行业垄断、内幕交易等弊端。 企业的并购重组达到以下目标,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消灭高污染行业减少过剩产能,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政府鼓励的行业、参股国有企业。 未来至少将有数千家企业退出市场,对于高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将越来越大。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着力缓解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日前联合发文,要求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7月1日,媒体从央行获悉,为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央行要求银行确保对小企业信贷投放的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且增量要高于上年;同时取消符合条件的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准入数量限制。 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由于民间资金的补充,投资率不会下降太多。转折点是今年5、6月份前后,无论是房价环比、还是采购经济人指数等,虽然还在高位,但环比增速下降。 反映规模以上企业情况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PMI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1%,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虽然该指数已持续16个月保持在50%以上,但最近两个月一改之前波动上升态势,呈现连续回落。其中新出口订单、积压订单、进口和就业等分类指数均出现回落,尽管并未全部跌至临界点以下,而生产分类指数仍位于临界点上方,从5月份的58.2降至55.8。反映中小企业情况的汇丰(HSBC)采购经理人指数指数从5月份的52.7降至50.4,仍位于临界点上方。其中工厂产出分类指数降至49.6,与生产指数的轻微回落相吻合。今年初该指数达到60.6,此后一路下降。 整体经济从高烧状态逐渐回归正常温度,会有轻微紧缩,PPI等数据已经开始回落而库存上升,正如笔者所说,今年通胀压力不大,不是经济主要矛盾。随着成本上升与产能削减,明年可能出现一定的通胀压力,目前有待继续观察。 第三,资本货币市场维持震荡格局不变,空方略占上风,而行业仍然存在机会。 估值业已出现中枢下降,房地产与股市出现的是行业性、重组性与概念性机会,在实体经济稳定、生产效率上升之前,不可能出现整体上涨的格局。 注:出差,到深、广,航班大规模延误。无话可说。 参加威廉姆森中国行最后一站的活动,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对中国企业有话要说。 这两天市场变化,欧美市场换位,美国的经济数据糟糕,而欧洲不再是落水狗。到了汇率均衡点,开始有所逆转。 PMI以及PPI的下降,使人民币适当宽松有了空间。刚以为通缩,货币又来,这就是今年调控的常态。 高盛预期上海到2020年成为亚洲金融中心,也就是说,到时人民币将彻底市场化。留给中国转型的时间不算多。高盛预言总是在最后关头出错,而在前期趋势中应验。 继胡祖六等人离开国外金融机构后,蔡鸿平离开瑞银,而在香港市场已聚焦了索罗斯、国内各家机构、还有地下资金,粮草先行,调兵遣将,形势业已明朗。人民币资本项下兑换可能规模不大,但势不可挡。 周末到了,祝各位有愉快的周末。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 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
Read MorePosted by CDT aggregator | 6 月 22, 2010
@heqinglian:我个人认为人民币应贬不应升,期待“愤青”们出手抨击,考验你们的爱国热情的时候到了。 中国央行烽火“戏”白宫? 正文 评论 (21) 更多 编辑荐读 的文章 » 投稿 打印 转发 MSN推荐 博客引用 发布到 MySpace.cn 字 体 刘罡 中国央行上周六宣布将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此举在国际上被普遍理解为 中国将重新允许人民币逐步升值 ,因而一时间好评如潮。美国总统奥巴马随即发表声明说,中国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是迈出了建设性一步,这将有助于确保全球经济的复苏,并为实现全球经济更加均衡地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报导 中国推进汇改 开启结构调整新篇章 美英报纸热议中国央行汇率声明 实用主义促成中国汇率决定 中国政府承诺汇改防G20发难 但中国央行在周日又似乎杀了个回马枪,它再发声明称,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当前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波动和变化的基础。这一表态立即被批评中国汇率政策的人当做把柄抓住。美国参议员舒默说,就在举世欢呼中国终于改变了其汇率政策仅一天后, 中国就在开倒车 了。截至目前,白宫方面对中国央行周日的声明似乎尚无正式回应。 如果舒默参议员的“开倒车”论能够成立,中国央行这一前一后的举动看上去确实有点“烽火戏白宫”的味道。一段时间以来美国白宫和国会在压人民币升值方面总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但这种局面最近好像起了变化。美国财长盖特纳6月10日向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发表讲话时说, 中国汇率造成的扭曲远远跨越了中国的国境 ,对我们所需要的全球再平衡是一种妨碍。盖特纳还说,人民币汇率问题将在本月底的20国集团多伦多峰会上被提出。鉴于在压人民币升值方面美国白宫和国会有“合流”的危险,北京似乎确有必要给白宫一个台阶下,好把它拉离国会的制裁战车,而中国央行上周六关于将增强人民币汇率灵活性的声明则恰好是这样一个“台阶”。中国方面的好意白宫似乎也心领神会,马上作出了积极回应。 可现在,如果真像舒默先生认为的那样,北京在它“骗”来的白宫那张笑脸上又扇了一巴掌,那么中国央行此举还真有点大师级功力。您想,鉴于北京和白宫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已进行了多轮高级别磋商,美国财长盖特纳不久前还曾信心满满地说,他相信中国最终将允许人民币升值,中国央行上周六就人民币问题作出重要政策表态时,与白宫应该是有某种默契的,这从白宫对央行声明迅速作出积极回应上也可见一斑。现在北京方面如果真把跨出去的那只脚又往回小收半步,只要私底下再对白宫好言安抚几句,料想奥巴马“君臣”不会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马上对北京疾言厉语起来。而鉴于20国集团多伦多峰会本周末就要召开,恐怕就在白宫犹豫着要不要对中国央行周日的后续声明表达一下不满之际,峰会已经开完了。这样,北京既可通过央行上周六的声明在人民币问题上给国际社会一个交代, 避免使自己成为多伦多峰会的众矢之的 ,又可通过周日的后续声明小吃白宫一把豆腐,平息一下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至于以后的事嘛,那就听天由命了。 但从中国政府历年来的行事轨迹看,笔者不倾向于认同这种看法。首先,中国的外交政策一贯强调建立互信,因此不大可能对美国这样重要的国家耍这种不太入流的外交手腕。其次,经过中美两国高层的多轮沟通,中国大体何时会重启人民币升值进程、中国最多能容忍人民币升值到何种程度,北京和白宫应该已经有了某种共识,这种情况下北京犯不着用一些看似矛盾的行动来跟白宫打哑谜。笔者因此认为,中国央行周六和周日的声明本质上并无区别,只不过是分别针对国际和国内两个受众罢了。细心的读者或许已经发现,在中国央行网站的英文版上,只有周六(6月19日)那则声明。此中之意,读者或许不难判断。 (本文作者刘罡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编辑兼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本文内容归道琼斯公司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