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

21世纪经济报道:发改委要求食用油企业再限价两月 补贴难掩亏损

杨颢   继方便面、日化产品、白酒等消费品企业后,食用油企业也传出被“招呼”暂缓提价的消息。   日前,丰益国际发言人Au Kah Soon在接受外电采访时称,中国政府已经要求其位于中国的子公司益海嘉里推迟涨价。益海嘉里在中国主要销售“金龙鱼”品牌食用油等产品。   “这位发言人所说情况属实,政府有关部门要求我们延迟两个月考虑(调价)。”4月11日,益海嘉里方面回复记者称。   这已经是益海嘉里第二次被要求不得涨价。2010年11月底,国家发改委就曾约谈了中粮集团、益海嘉里、中纺集团和九三粮油集团四家大型食用油生产企业,要求企业在4个月内不得上调小包装食用油价格。   在4个月大限之后,第二道限价令再度发出。   作为当时被约谈的另一家企业中粮,对此消息也不否认。“我们目前还没有得到(政府关于限价)正式的通知,但已经听说了。”中粮食品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宋含聪对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记者也从多方证实,近期内,政府还将启动第二轮针对这几家被限价企业的定向补贴,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成本倒挂的压力。   二度限价与二度补贴   据一家被约谈的企业人士介绍,2010年11月底,国家发改委约谈四家食用油企业的时候,要求是企业在4个月内、即2011年3月份“两会”之后,不得再上调小包装食用油价格。   如今,“两会”已经结束了半月有余。   根据商务部4月6日晚间发表的最新商务预报称,在3月28日至4月3日一周内,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油零售价格上涨0.1%,其中花生油、豆油、菜籽油零售价格均上涨0.1%。而在此前的3月份,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食用油类与肉类、禽类等五个分类价格指数都出现了环比持续上升的态势。   不过,包括中粮、益海嘉里在内的企业均表示,自去年11月底以来,其生产的食用油价格一直没有上涨。   “事实上,‘两会’结束后发改委就又约谈了这些企业,希望价格能继续维稳。”上述企业人士同时表示,政府已经在考虑向企业定向投放一定的补贴。   宋含聪也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压力很大,但相信政府会有相关补贴考虑,让企业能基本维持正常经营。   按照益海嘉里的说法,政府此次对企业暂缓提价的时间要求是两个月。   据《中华油脂网》主编郭清保介绍,目前小包装食用油的成本与终端产品的价格倒挂现象极为明显。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小包装豆油的出厂价约为每吨9400元-9500元,但目前进口散装豆油到港价格均在每吨1万元以上,豆油经过精炼、包装成为小包装食用油,价格倒挂每吨超过千元。   今年1月中旬,国家粮食局就已经召集中粮集团、益海嘉里、中纺集团、九三油脂、汇福五家粮油企业开会,宣布将对上述企业定向销售共计约50万吨食用油,以缓解食用油加工企业困难局面。其中,中粮集团、益海嘉里两家粮油企业获得定向销售食用油的比例最大,均为22万吨。   “被增长”与被淘汰   而在此次约谈限价之后,新一轮的定向补贴也将随之而来。此次补贴也是采取前一次定向销售的方式,但销售时间、数量以及品种等目前还未最后敲定。   一位行业内资深人士透露,第二轮定向销售目前没有明确消息的主要原因,是“争吵很厉害”。一方面,未获得补贴的企业怨声很大,另一方面,被补贴企业也有不满之声。   一家上海当地粮油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一直处于价格倒挂的困境之中,每加工一吨大豆,就面临300多元的亏损。但企业不敢涨价。原因在于,发改委对四家主要食用油企业进行了限价的要求后,类似他这种企业如果涨价,就更没有竞争力了。   有数据称,仅中粮和益海嘉里两家企业,就合计占据了中国小包装食用油领域超过50%的市场份额。   在该负责人看来,政府在今年1月给予五家大企业定向销售的食用油价格低于市场价,就更让中小企业难以抵抗他们的竞争。据悉,定向销售的菜籽油每吨8900元,比市场价每吨低1000元左右;定向销售的大豆油每吨3500元,比市场价每吨低200-300元。   “我们只能是赔钱!”他无奈地说。   一家获得补贴的企业的内部人士却告诉记者,尽管此前企业被“分配”到了低于市场价格的食用油,但数量很少,不够企业半个月的生产量。   2010年12月中旬,曾有媒体报道“食用油企业大面积停产已现先兆”,对此,发改委紧急澄清表示“中粮、益海等小包装食用油企业正在开足马力,全力组织生产”。当时即有消息称,为了保证调控要求的稳定物价、保证供应,四大粮油企业集团不仅不能擅自提价,还必须开足马力生产。因此,有说法形容大型食用油加工企业在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份额是“被增长”。   “我们的确是被动地增长。”这位企业内部人士笑称。而加工越多,面临亏损也就越多。   郭清保告诉记者,目前以小包装油价格来计算,食用油肯定是处于全行业亏损状态。原因除了政府的限价,还与目前供大于求的市场状况有关。仅以豆油为例,目前全国大豆压榨产能为1亿吨,而实际市场需求为5000万吨左右,过剩产能超过一半。   在此之前黑龙江国储大豆几次流拍,也有市场需求不旺的缘故在其中。   “这段时间的限价,会对产能过剩的现状产生一些影响,一些产能,一些中小企业会被淘汰。”郭说。而这样的结果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宋含聪就告诉记者,央企中粮作为稳定市场供应的一个主体,最近几个月“反而增加了市场供应的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而前述上海粮油企业的负责人则告诉记者,因为亏损,自己企业的产量则减少了30%。 相关日志 2011/04/08 — 邓聿文:请发改委对油价超出历史高点给以解释 (0) 2011/04/07 — 一周两会商 发改委批评白酒行业涨价风 (0) 2011/04/06 — 叶檀:中国重回行政定价时代? (0) 2011/03/29 — 叶檀:日化巨头涨价:谁之过? (0) 2011/02/21 — 调控后一线城市房租猛涨 (0)

阅读更多

邓聿文:请发改委对油价超出历史高点给以解释

发改委终于上调成品油价了,汽柴油每吨分别上调500元和400元,提价后的93号汽油已接近每升8元,这是发改委年内第二次上调成品油价。   对于此次调价,发改委给出了三个理由:一是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纽约市场已达到每吨108元的近三年新高;二是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和引导作用,鼓励企业节约用油;三是有利于缓解成品油市场的供求短缺,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单纯从解释本身来看,这三条理由都有道理。但我想问的是,发改委能否给我们解释清楚为什么中国当前的汽油价格高过美国,更高过燃油税改革前的2008年国际原油处于历史高点时的汽油价格?如果发改委解释不清楚这一点,或者解释不能说服人们,对不起,它对上调油价的所有辩解统统都站不脚。   我不反对上调油价,按照现在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也的确应该上调,而且上调的幅度比现在还大,然而,调价必须合情合理,有说服力,必须考虑到通货膨胀背景下多数百姓的价格承受力,不能仅仅从石油企业的利益出发。但现在的上调油价,发改委完全是反着来,为了照顾两大油企的利益而置多数民众的利益于不顾,从网上的骂声一片足见发改委是多么罔顾民意。   我不是说民意在任何时候就一定是对的,但在油价问题上,民众的不满并不是瞎胡闹。比较一下就可知人们为什么要愤怒了。2008年年中,当国际原油价格创下147每元的历史高点时,国内93号的汽油价格也就在每升6.1元左右,即使加上1260元的养路费,也不过7.2元左右,而现在国际原油价格离历史高点还有近40元,93号的汽油价格达到7.8元,照这个速度涨下去,届时还不超过每升10元,比2008年最高点高出一半?另外,今年以来的国内油价也超过美国。但中国目前的人均GDP也就是人家的1/10,即便考虑有车族基本属于国内的中上收入水平,这个价格也还是太贵。   高油价的后果其实还不在于使得很多人买得起车养不起车,大不了减少开车的次数,更严重的是会导致恶性通胀,因为油价是基础性产品,油价的上涨必然会通过价格的传导机制扩散到所有的商品,尤其是农产品。现代农业是高耗能产业,从生产、加工到运输,要消耗很多石油。这必然会催高农产品价格。因此,一旦物价因油而涨,深受其害的首推穷人。尽管国家为此给穷人及相关受影响较大行业增加了补贴,但根本不足以抵挡高物价而来的损失。   发改委似乎还有一条理由,即按照改革后新的成品油调价机制,当在22个工作日国际原油价格调整幅度超过4%时,就应该调整国内油价。如果不调价,则是对市场和规则的不尊重。但这也没说服力,首先,对这个新的成品油调价机制,从它产生以来,人们就颇多非议,认为它远非完善,需要改正,而且据说也正在修改。退一步而言,即使严格按照规矩办,在新的成品油调价机制中,也还有一个规定,即当国际油价达到每捅80美元时,价格主管部门有权根据各方面的情况,综合权衡,也就是说,不是达到4%,就非得上调油价不可。为什么不按此规定实行?   就转变中国的发展方式而言,长远来看,资源和能源的价格的确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有一个大提高,但是,涨价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不等于马上就要涨,它必须考虑到价改的后果,如是否会引发严重通胀?是否对弱势群体和微观经济主体会带来较大不利影响?还要考虑资源市场本身的竞争状况,否则,贸然涨价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然而,我们看到,自2009年燃油税改革和新的成品由定价机制出台后,国内油价涨多跌少,尽管这有着国际油价总体上涨的因素,但根本还是为了石油公司的利益而置民生和社会利益于不顾。事实上,发改委的第三条理由一不小心就泄露出了过去市场上经常发生的“油荒”现象乃是两大垄断油企故意为之,目的是逼政府提价。在两大垄断油企的“要挟”和游说面前,发改委全面“投降”,已经沦为它们的帮手。   为什么这样说?两大油企不是私企,虽然也要讲究利润,但不能唯利润至上,因为国民需要国企,不是要它们为自己找麻烦,而是排忧解难的。也就是说,当国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冲突时,前者应该也必须让位于后者,否则,国家为什么要给予它们垄断地位?何况,这些年两大油企通过垄断攫起了巨额利润,少涨几次价根本无撼其发展。但由于两大油企垄断了关键的资源和能源供应,作为一个事实上具有“企业”和“基础产品供应者”“双重人格”的资源垄断企业,只要政府监管不严,它们就会根据不同的市场形势频繁地切换角色,用“纯粹趋利的市场行为”为自己谋取利益。例如,当资源能源价格高涨时,利用“企业”身份鼓吹市场化;当资源能源价格下降或遇到竞争时,拿出“基础产品供应者”的身份不再追求市场化,双面通吃。而基于信息劣势,价格主管部门并不一定清楚它们真实的财务状况。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深入推进的重点领域改革时,指出资源能源价格改革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承受能力。因为在现实中,此类价格改革最容易破坏民众的幸福感,让人们对未来倍觉担忧。但至少在成品油价方面,发改委没有遵循这一原则行事,一再挑衅民众脆弱的承受力。所以,民间把发改委叫做涨价委一点没错。   如开头所说,油价并非不能调,但前提是,必须打破两大石油企业对市场的垄断。如果能源价格改革只解除对油价的行政管制,而又关上市场竞争的大门,那么,这些本身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就会倾向于强化其特殊利益,攫取大部分甚至全部价改的收益,导致民众不得不为其高价格买单。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所以,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发改委对成品油的涨价行为。   邓聿文为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 相关日志 2011/04/07 — 一周两会商 发改委批评白酒行业涨价风 (0) 2011/04/06 — 叶檀:中国重回行政定价时代? (0) 2011/03/29 — 叶檀:日化巨头涨价:谁之过? (0) 2010/10/10 — 牛刀:房价没有降水电汽价格不能涨 (0) 2011/04/01 — 发改委悍然蛮横干涉市场充分竞争的日化、食品行业 (0)

阅读更多

一周两会商 发改委批评白酒行业涨价风

【财新网】(综合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等部门日前提出对酒行业的五点要求,提出不集中搭车涨价,不超过成本上升合理幅度涨价,尤其是上半年必须保持价格稳定。   据中国酒业新闻网消息,在日化等消费品行业出现涨价传闻后,相关部门一周内两次召开酒行业会议,强调维护价格稳定。3月31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协同发改委价格检查司、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公室约谈了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及华润、青岛、燕京、百威四大啤酒集团相关负责人。   通报称,发改委价格司对啤酒企业受成本上升较多,适当提高部分产品价格表示理解;对成本变化不大但价格轮番上涨的白酒行业,在当前形势下不妥当的定价行为提出了批评,并对酒行业提出了五点要求:   一、认清当前形势,包括经济和社会形势,以及通胀预期可能带来的问题的严重性,充分认识管理好通胀预期,维护市场价格秩序的重要性。   二、正确认识保持物价稳定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当然包括每个企业和行业组织。   三、充分认识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相关性,国家经济和社会不稳定,企业必然难以长久生存发展。   四、充分认识企业行使自主定价权一定要服从国家大局。   五、协会和企业一定要配合政府做好稳定价格的工作。要做到保证市场供应,不能人为制造短缺;共同维护良好的价格秩序,一定不能搭车跟风涨价;确实需要调价一定要和协会、政府沟通,不集中搭车涨价,不超过成本上升合理幅度涨价,不提前散布涨价信息,更不能串通涨价。   据财新网报道,三家白酒品牌3月底集中发布了提价公告。3月19日起,古越龙山将白酒产品再提价约7%;古井贡酒从3月21日起将旗下产品价格上调3%-25%;3月30日,山西汾酒发布公告称,对30年青花汾酒系列产品售价上调20%左右;对40年青花、20年青花、20年老白汾酒系列产品售价分别上调10%。 ———————————— 4月2日上午发改委价格司再次会同发改委经贸司、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约请十七家协会负责人,召开了重要消费品行业协会座谈会。再次阐明了目前的形势及党和国家对保持稳定的重视。 我们认为,发改委价格司领导提出的要求,代表了国家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充分说明了保持物价稳定对现阶段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必须引起每个协会和生产、流通企业最高领导的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直接部署。按照政府的要求做好检查落实。 黄酒、葡萄酒行业也必须充分认识此事的重要性,必须做到防患于未然。 31日下午我们已与茅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剑南春、水井坊、汾酒等企业的高层领导进行了沟通,他们均表示坚决支持拥护政府决策,态度十分积极,充分反映了这些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各地协会和酒厂要加强对经销商的指导和约束,经销商也要自觉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共同防止价格波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们更加希望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行业的龙头企业能够站出来,以适当的方式公开表达近期不调价和保持市场稳定的意向,做好与媒体的沟通配合,在这个时候更加积极地发挥行业龙头的重要作用。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                                           2011年4月2日 相关日志 2011/04/06 — 叶檀:中国重回行政定价时代? (0) 2011/03/29 — 叶檀:日化巨头涨价:谁之过? (0) 2010/10/10 — 牛刀:房价没有降水电汽价格不能涨 (0) 2011/04/01 — 发改委悍然蛮横干涉市场充分竞争的日化、食品行业 (0) 2011/03/31 — 最低工资上调 物业公司无法承受出现大量抛盘 (0)

阅读更多

叶檀:中国重回行政定价时代?

从日化品到电煤,中国发改委控制价格之手从生活用品转向上游资源性企业。 4月2日,发改委称,已下发紧急通知,将会同有关部门对2011年重点电煤合同履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严格履行合同和合同兑现率低的企业予以通报批评。发改委要求,相关企业要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涨价。此前,发改委已经约谈主要日化企业。 日化企业顾全大局,3月的最后一天,联合利华中国公司发表声明称,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公司已决定暂缓原定于4月1日执行的价格调整。与此同时,北京一家大型超市已经接到了联合利华、立白、纳爱斯和宝洁部分产品延后提价的确认函。其他部分超市将自行暂缓涨价。日化涨价潮被推迟。 没有理由为企业的讲道德与顾全大局而欢呼。 企业要讲市场责任与社会责任,市场责任最重要的是维持盈利、保障就业、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营;社会责任最重要的是按法善待员工、保障产品质量。在食品企业屡屡成为化学企业的背景下,让企业讲道德不涨价,不过是以行政手段应对通胀压力的卸责之举。 如果发改委不设法降低通胀压力,日化产品的涨价潮不可能被长久抑制。这次日化企业涨价的根本原因,是通胀链条已经传递到终端产品,属于通胀较为后期的表现。 一组原材料数据就可以印证在通胀压力下企业生存之难。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3月底公布了洗涤用品8种主要原料价格上涨幅度,从2010年6月份到12月底半年间,最低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48.7%,最高达到100%,加上员工成本上升等因素,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成本上升25%左右。下游终端企业挣扎在生死线上,尤其是缺少资本与存货的中小企业已经处于越卖越亏的境地,离破产不远。 行政控制价格手段一旦应上瘾,就会酿成一连串事件,直至中国市场价格体系回到行政调控时代。 事实正是如此。考虑到上游原材料价格是下游企业涨价的重要原因,发改委进而要求上游资源性企业尤其是煤炭企业的电煤供应保持平价。 价格扭曲已经让企业彻底偏离正常轨道。在电煤市场化、而电价受控的情况下,中国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五大发电集团(占全国火电装机容量的54%)2010年合计亏损137.19亿元。从2008年开始,五大发电集团火电三年合计亏损602.57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100%处于破产境地的企业有85个,占全部火电企业的19%。 火电企业因亏损而享受补贴,其实质是把表面上的涨价异化为纳税人的总体成本,成本还是由全体纳税人承担。与明确的产品涨价不同的是,如此行事,无法以优胜劣汰的方式筛选出能够抵御通胀的优质企业,反而让企业的行为更加扭曲:一边亏损一边享受补贴,一边却在大力增加装机容量,并且把资金以高于银行贷款的价格用于拆借。任何一个正常的市场都无法理解这种亏损与高投资并存的局面,只能说火电企业完全不从市场出发进行投资。不管盈亏、不管价格涨跌,这些以大为美、贪图垄断价格或者政府补贴的企业的经营要诀就是规模扩大、再扩大,大到拥有一切政治与市场资源。现在政府又抑制电煤价格,电煤厂家必然要求相关的成本下降,或者要求政府补贴,由此,补贴与行政调控价格的循环没完没了,中国的价格不是更市场化了,而是更行政化了。 政府补贴与行政调控价格如影随形,是恶化市场的两大法宝。 通胀压力加大之时,本该成为理顺市场价格体系、紧缩货币之时。由于身处充分竞争性行业,下游企业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涨价,在涨价潮出现之前,首先出现的现象是把无品牌、低质量、现金流与资产不充分的中小企业淘汰出局,而后其他企业将产品价格提高到成本线之上。 紧缩货币对通货膨胀犹如釜底抽薪,除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外,我们没有看到央行有太多的紧缩货币诚意,其中有欧美主要央行尚未加息的因素,最重要的原因是贷款企业与政府、与必保的大大小小的重点工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重要的企业不市场,倒逼发改委用更多的行政命令,行政命令催生出更多的非市场企业——我们正在向计划经济的时代急行军。 不可忽视的是,社会舆论对这股潮流推波助澜。 在日化企业涨价声起时,那些不懂经济或者略懂经济的评论人大声疾呼,让政府出手把涨价的歪风打下去,把日化企业的涨价称之为大型企业的价格串通行为,他们让企业讲政治、讲道德,唯独不让企业讲市场。这些希望得到低价商品的人,正在亲手扼杀优质企业的生机。 企业听话就讲道德了吗?如果没有市场定价机制,如果没有对行政手段的控制,如果没有对真正的垄断体制的所有制,市场将剩下两种怪胎:一是计划手段下的百业萧条;二是政府补贴下的大干快上。 可以肯定,如果全球过剩的流动性得不到消化,如果中国国内的投资热不回落,价格怎么压下去的,还会怎么起来。 相关日志 2011/03/29 — 叶檀:日化巨头涨价:谁之过? (0) 2010/10/10 — 牛刀:房价没有降水电汽价格不能涨 (0) 2011/04/01 — 发改委悍然蛮横干涉市场充分竞争的日化、食品行业 (0) 2011/03/31 — 最低工资上调 物业公司无法承受出现大量抛盘 (0) 2011/03/14 — 订单猛增发货延迟 部分日本代购商开始涨价限购 (0)

阅读更多

最低工资上调 物业公司无法承受出现大量抛盘

东方网记者袁家福3月31日报道:最近东方网记者调查发现:随着实施最低工资标准日期的临近,出现了不少物业公司集中“抛盘”撤离,使不少居住小区出现了“无人管辖”的真空地带,居民生活不便,影响社区和谐,给社区稳定带来影响。   何为最低工资标准   4月1日起,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将从1120元调整为128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9元调整到11元。有关部门特别提醒,最低工资标准指的是职工净到手的钱。不含加班费、保险及福利。   而要达到职工净到手1280元最低工资标准,所在企业则必须承担支付2000元以上费用。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都在盘算劳动力成本增加后所带来的压力并寻求”对策”。   物业公司纷纷撤离   由于难以消化人力成本和物价上涨的因素,沪上许多著名的物业公司如中星集团申城物业公司、绿地集团上海科瑞物业公司,诚成物业公司、陆家嘴 (17.45,-0.25,-1.41%)物业公司、同涞物业公司等,近期纷纷出现了集中“抛盘”:即对现有合同期满的物业小区主动退出不再续签,对合同期未满的小区正在梳理准备清退。   据了解,上海目前有各类物业公司2400多家,从业人员30多万人,服务面积五亿多平方米,其中一级和二级资质的物业公司近90家,承担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物业管理。   据中星集团申城物业公司沈杰总经理介绍,由于入不敷出,今年他们公司的一大任务就是“压缩战线”集中“抛盘”以制止亏损:目前已经退出的有天星公寓等 6个小区,面积达282474平方米;已发函通知准备退出的有铭晖西郊苑等2个小区,面积150761平方米;另外由于亏损,企业准备退出但政府干预暂时没退出的有15个小区,面积506403平方米。   绿地集团上海科瑞物业管理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一民对东方网记者说,他们承接了40多个物业,其中居民小区有23个。近年来由于入不敷出,单“上海春天”“绿地南桥老街”两个小区,每年纯物业费就亏损30万元以上,目前靠绿地集团总公司输血补贴来维持生计。   在上海享有一定知名度的陆家嘴物业公司近二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年年亏损,先后从40多个居住小区撤出,面积达600万平方米。   居民生活受到影响   物业公司大规模撤离,使不少小区处于无政府状态,居民正常生活秩序受到影响:供电供水电梯运行难保障,各类设施故障不断,小区安全存有隐患,垃圾没人清理,绿化无人维护,居民反响强烈。   据这些“抛盘”的物业公司介绍,他们迫不得已撤离的主要原因:现物业管理费近10年没有上调,而员工工资年年增长,收到的物业管理费远不能抵上日常开销。有的为了维持生计,采用的办法是削减人员和降低服务水准。而服务水准的下降又激起了业主不满,收缴物业管理费变得难上加难,如此恶性循环,危及小区安全。而市内大批售后公房小区由于物业管理费低廉,此类情况尤为严重。与此同时,物业条线在每年的社会满意度指数评比中始终处在末位,众多从业人员积极性也受到较大挫伤。   多渠道缓解费用不足   在现有体制的框架下,众多物业公司呼吁,在CPI年年增长情况下,适当提高物业管理费和对物业公司的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将两项工作同步实施,做到“质价相符”(服务质量与收费保持一致);另外,对目前有些居住小区内的经营性收入如电梯内广告,停车费等收入,建议提高分配比例,从目前的3:7分成(物业留3,业主维修基金留7)适当提高到4:6甚至5:5,以此补充物业费不足的尴尬局面。 – 物业公司会亏损? – 物业管理分几大类,亏损的都是指管理低档小区的物业管理区域,那些大公司抛盘的也都是低收费物业管理小区.管理高档物业以及商务楼盘当然不会亏损. – 我们小区听说今天18点也要撤走了~~~~~~~~~~~ – 目前基本工资上涨压力最明显的就是–配套商品房小区以及05年之前建造的小区的物业管理。 水电费人工工资年年上调,特别是人工工资,从02年的500左右调整到今年的1280,而物业费一直没有变。 高档小区、商务楼宇物业费较高,所以上调基本工资的压力尚不明显,但也已逐步显现。 更夸张的是配套商品房小区的物业费审批至今还是用06年发布的标准。 – 撇开无良公司不谈,如今上海的物业公司承担了太多的社会责任。 – 恶性循环了 你不管我不交 你不交我更加不管 – 保安、保洁都可以外包给街道,绿化更是笑话了,各种设施的维修费更加是么捞捞,还会亏?本事蛮大的,穷庙富方丈。 – 最后就会把物业管理费涨起来了。这是先埋下涨价的伏笔呀。。懂伐啦? – 开征房产税,政府就因该拿出来补贴物业公司 – 物业公司开始为涨价造势了么,想去发改委吃咖啡么。 – 搞个机会闹下,为了增加小区物业费准备的。 大家看着,马上物业费都要集中上涨。。可能翻倍。。 国家也可以堂而皇之的收物业税了。。 – 其实我很想知道经济适用房以后物业谁来管理,那种一个月几块钱物业费都不肯出的居民,要他出几十块上百块岂不是要了他的命?然后国家继续补贴?没钱还买房,买了房还要国家继续补贴? – 外包不要钱吗,自己管理成本更大,用上海人要缴3金,用外地人要缴综合保险,外包了,他们就可以卸责。 管理有标准的,管得不好居民也会用脚投票,物业费收不到,这就是恶性循环。 现在好多小区已经出现抛盘潮,而且都没有下家接盘,试问有利润,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政府应该直面这个问题。 – 上海有几个小区应为找不到物业公司DIY了,但结果更差,每个月电费都收不到,电力公司和业委会的矛盾都闹到法院了。有物业公司好歹物业公司先行垫付。 – 现在人工费是涨的很厉害的,而且综合保险什么查的越来越紧,企业成本上升是肯定的,大点的小区还好,那种老式小区一个月几块钱肯定是赔本的 – 我们几个小区的物业却是想赶都赶不走 – 开征房产税,政府就因该拿出来补贴物业公司 – 上次 不是爆光过吗. 几个老阿姨去 物业 闹事, 说 我们每个月 20块 的物业费 都交的, 为啥物业不负责.不看门了. 那个小区 好象只有 几十户. 一个月加起来不到 1K 块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