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网文

长平:怒火烤炙回归纪念日

本周的香港舆论,没有任何悬念,但是剑拔弩张,聚焦于香港政权移交15周年纪念的话题。《明报》刊发评论员的文章,指官方本来希望庆典搞得风风光光,岂料眼前却出现自2003年50人上街以来最紧张的气氛。 他分析港人怒火来自三个方面:”首先,必须看到现时香港人的怒火何来?可以说有三把火。第一把火是曾荫权管治7年劣绩斑斑,民怨四起,在他下台时爆发出来。第二把火是李旺阳事件,内地处理极差。第三把火是梁振英的僭建丑闻,加上他的强硬政治,导致火上加油。” 关于现任特首曾荫权,明报发表总结性社评《能力愿景品德劣,曾荫权辜负港人》”7年实践清楚显示,曾荫权论能力、愿景、品德三方面,都不及格,AO(政务官)治港神话破灭,楼市政策冥顽灵触发地产霸权质疑,贪腐丑闻更令香港公仆廉洁奉公形象蒙污。7年前,港人曾经满怀希望,7年后,曾荫权辜负了港人的期望。” 而候任特首梁振英,在竞选中高调谴责对手唐英年住宅僭建,丧失了基本的诚信,自己却在十五周年庆典这样一个重要的日子里,陷入同样的丑闻,舆论一片哗然。专栏作者小云在《苹果日报》的文章中说:”心术不正的政客,都爱玩弄语言,蛊惑人心。这种人一旦手握权位,必定颠倒是非,败坏社会风气,绝非社稷之福。香港人必须站出来,拒绝由谎话连篇的人领导香港。” 15周年纪念前的抗议 香港有问题,但根源不只在香港。《信报》有多篇文章,将视野放到十五年来的香港发展。习广思在《迷失的十五年》一文中说,”历史几乎都大家开住玩笑,阅读报章旧文,大家才恍然发现这十五年间,由冀盼到失望,由恐惧到捍卫,十五年的迷失,到眼下确切感到强烈的危机感,累积下来的民怨已到达到高峰。” 《苹果日报》也刊发台湾民进党主席苏贞昌的文章《香港回归十五年有感》。苏贞昌说,”当胡锦涛访港成为香港今年的治安大事,肃杀多于喜庆时,当年邓小平允诺的五十年不变,其实已沦为历史空洞的回音,对香港当下的现实更增添嘲讽意味。””十五年来,香港和中国的连结越来越深,但经济越深化,依赖越加重;社会越交往,冲突越增加。港人治港成了空话,在上有中央政府老大哥的情况下,从政治人物到商界领袖,甚至到传媒老板,人人心中都划有一道自我设限的红线,曾经生气勃勃的新闻自由与活力创意,只剩下更多的禁忌与消音。但正如历史的潮流,当划给人们的红线越多,反弹也就越大,当习以为常的自由被剥夺,人们渴求自由的动力也越强。 “ “七一”庆典变葬礼? 在很多香港人心中,”六四”人权人士李旺阳不明不白的死亡,使得”七一”庆典变成了一个悲愤的葬礼。香港《信报月刊》7月号呼吁《中央治港政策再检讨》,其中回顾”八九”民运说:”特区政府成立初期,由于经历过八九民运之痛,习惯生活在英国治下自由制度的港人,对回归一个极权的共产国家,必定诸多抗拒,不少人选择移民。一些民主派头面人物甚至有被抓去坐牢的最坏打算。” 《苹果日报》本周连发两篇文章评论哈佛教授傅高义的《邓小平》。第一篇的作者是”六四”学生领袖王丹,他指出傅高义在这本书中对邓小平下令开枪镇压民运充满同情和理解,是站在专制者的立场说话,颠倒是非,错得离谱,充分反映出部分西方的中国研究学者的误区所在。 另一位作者李福钟教授则认为,从学术的角度来说,傅高义这本书并没有太独到的研究创见,制造舆论、提供主流资讯传播媒体一个方便的思想懒人包,是这本书的真正目的。”它的深度讯息是,美国学术界的中国通们,已经迫不及待要利用其西方世界的学术光环,向中国当局索讨一些好价钱。” 不仅仅是涉及”六四”的大事令香港人愤怒,而且越来越多的内地新闻让香港人感到不安。专栏作者健吾在明报发表的文章《祝回归快乐》中,谈到陕西政府强制村民冯建梅堕胎的事件,提醒港人说:”到时,你还会说得出那种在亲子王国常见的港妈发难句式:’发声会让我有饭吃吗?发声会令我淘宝有八折吗?发声会让我生活更好吗?发声会让我儿子默书一百分吗?发声会让我老板发我烂渣吗?发声会让我跟朋友更友好吗?发声会让我老公更爱我吗?’各位港爸港妈,如果你觉得一国两制已死,那么你有心理准备,你的子女有可能要面对这些危机吗?” 相关日志 2012/07/01 — 蘋果日報:六四也不能問 你能啞忍嗎? 2012/07/01 — 路透社:胡锦涛场内奢谈包容 场外警方狂喷胡椒镇压 2012/07/01 — 商务部:供港物资特事特办 确保安全稳定 2012/07/01 — 香港《苹果日报》七一头版 2012/06/30 — 香港記者向胡錦濤提六四問題 被警員問話 2012/06/30 — 何仁勇:为什么香港的军车不乱来? 2012/06/29 — 闾丘露薇:十五年的变和不变 2012/06/28 — RFI:董建华呼吁港人容忍李旺阳被自杀 2012/06/28 — 无视香港现实 官媒纷唱赞歌粉饰太平 2012/06/24 — 舌尖上的香港

阅读更多

张云:重庆风波与中国民众的觉醒

张云:重庆风波与中国民众的觉醒 (2012-06-30) 早报导读 名家专评 贾斯旺星:来自西方的“逆风” 金融风暴 德法磋商打出“团结牌” 南中国海局势 美国盼制定南中国海行为守则 中国早点 大家闺秀的殖民印记 ● 张云 纵横天下 用神秘跌宕,迷雾重重,臆测无数,举世瞩目来形容重庆风波毫不夸张。6月18日上午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在市党代会上正面提及薄熙来问题,明确将王立军事件、薄熙来严重违纪事件和尼尔·伍德死亡案件同过去几年重庆取得的成绩严格区分开来。   这是4月中央对于该问题作出初步结论后,时隔两个月首次由高级别官员正面表态,虽然事件的原委还远没有明晰,但是这个表态可能预示最后处理结果公布可能不会很远了。深知薄熙来事件的敏感,而且来龙去脉信息严重不足,笔者仍然觉得必要记录下三个月来的反思和自问,下面的文字实属一家之言,但记录了无数关心中国前途人们中一分子的思考,因为这个事件的结局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将成为预示中国发展方向的风向标。 宫廷式政治悲剧的透明处理的希望   这个事件发生得过于突然,过于戏剧性,相信很多中国人同我一样没有心理准备。当外交部在2月初简短证实重庆副市长王立军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馆,当时最为直观的第一感受是这是国家的耻辱和法治的悲哀。一位副省级的高级官员竟然进入美国总领馆逗留24小时以上,虽然现在原因尚不明了,但是至少王立军的行动证明他认为美国领事馆比通过正常的法律和制度渠道对他更有安全感。3月中旬薄熙来停职,4月中央宣布薄熙来严重违纪,妻子涉及英国商人死亡案件,随后各种消息,谣言满天飞,有人欢喜雀跃,有人针锋反驳,我却开始感到失望和无奈,因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似乎是一场充满神秘、血腥、冷酷、变化无常宫廷政治特征的悲剧重演,尽管是地方版和现代版(涉及外国人)。   但是随着受到强烈冲击后的最初反应逐渐退潮,在静心整理心绪的时候,我又开始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闭幕后的记者会上正面回应薄熙来事件,非常坚定地指出要依法处理,非常坦诚地表达了对于政治改革特别是领导体制的改革决心。温总理谈话次日中央的正式定性,特别是4月初步公布调查结果,并且指明薄熙来妻子和家人涉及英国商人命案。这些在以往的高层官员严重违纪处理过程中没有的动作,看到了处理这场现代版宫廷政治中体现出来的从未有过的透明,也燃起了通过依法处理本次事件将会为消灭类似的宫廷政治式悲剧重演提供契机的一定的信心。我想很多关心中国前途的人在过去几个月也会有类似的心路历程。   薄熙来事件绝对不是一个重量级政治人物倒下那么简单,从有限的官方信息来看他的问题关键还不在于高级官员落马的常规理由——贪污腐化,可能最大的理由在于其以人代法的执政方式,以及维系这种方式的复杂的政治动员,以权夺利,舆论运作等一整套缜密的机制。而这种建立在绝对权力基础上的模式的背后却蕴藏着任何人都不安全,一切人都反对一切人的宫廷政治的内在危险。   美国著名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上个月撰写的文章中指出薄熙来的问题反映了“中国政治的坏皇帝的老问题”。他认为中国在几千年历史上发展了高度精致化的中央官僚体系,唯独没有发展的就是法治,当然儒家思想从道德上约束皇帝要考虑大众疾苦,但是却没有建立实际约束皇权的法律和制度,一旦遇到坏皇帝后果就是灾难。他把薄熙来事件比作是中央成功地阻止了一个可能将来成为坏皇帝的登基。福山的论断当然有些武断,比如中国在很早就建立了各种法典,在战国时期还有著名的法家思想流派。但是中国政治发展历史上,人治大于法治的情况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要消灭宫廷政治的悲剧,我们必须要让法治贯彻到一切领域,否则中国政治就不能完全摆脱霍布斯那样的自然状态,即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状况,每个人都处于不安全的心态之中,无论处于何种高位(可能进入常委才能算是真正地进入保险箱?)。

阅读更多

宪政共识依然有待建立(江棋生)

《炎黄春秋》今年第六期上张千帆的《宪政民主应成为基本共识》一文,是一篇坦率直言、认真说理的好文章。其中,尤以对“宪政社会主义”所作的梳理和评述,更具针对性和启发性,也更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文中最能体现张先生理性较真态度的是,他毫不遮遮掩掩地说:“关键问题在于,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而‘宪政社会主义’主张者恰恰对这个概念淡而化之、一带而过,只是笼统提到‘以社会所有制为根本经济制度’。‘社会所有制’是否就是国有制或公有制?如何实现所有制的社会化?如何防止政府在公有制经济制度下高度集权或滥用公权?这些才是必须回答的真问题,而宪政社会主义理论却恰恰在这些问题上语焉不详。”接着,张千帆先生尖锐地指出:“虽然‘社会主义’本身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但是至少按照马克思的经典定义,其本质在于‘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历史表明,实质性的公有制(譬如土地国有制或集体所有制)很容易造成政府集权(甚至极权);名曰‘公有’,实为无人所有,最后一概蜕变为政府乃至官员个人所有。因此,‘宪政’和‘社会主义’不仅不是一回事,而且存在内在的紧张关系。” 毋庸置疑,这句话里的“宪政”,当然是张先生心目中的宪政;这种宪政与“社会主义”存在内在的紧张关系,一点也不假。然而出乎意料地,张先生随后的论述却出现了本不该有的疏漏和缺憾。依我看,他本应先问一问,宪政社会主义主张者心目中的“宪政”到底是什么,然后根据这一考察,再给出自己的相应建言。令人叹惜的是,张先生疏于考察宪政社会主义中的“宪政”究竟是什么,就视为当然地将其等同于他的“宪政民主”中的宪政,并为具有“内在矛盾”的宪政社会主义指点摆脱困境的出路:由于“宪政民主完全可以实现‘宪政社会主义’建立在公民社会基础之上的公平、自由、平等、共同富裕等政治与社会诉求”,因此张先生主张来个痛快的,将显得有点累赘的“宪政社会主义”直截了当换为“宪政民主”,这样就齐活了。张先生并据此在文章中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宪政民主是当今中国社会的基本共识。” 在这里,我不得不坦率直言,张先生如此这般地“给出路”及得到上述结论,是颇有风险、很成问题的。试问:如果胡星斗、华炳啸真的心系和钟情于“社会主义”,因而他们的彼“宪政”并非张千帆的此“宪政”,并因而他们的“宪政”不仅和“社会主义”并无内在矛盾,且能担当拯救“社会主义”的重任,那么,张一片好心为他们找出路,要他们对“社会主义”忍痛割爱,是不是就显得不太靠谱、不太对路?进而,张的“宪政民主是当今中国社会的基本共识”这一结论,是不是也就站不住脚了?不幸的是,在我看来,事情正是如此。 接下来,我将考察究竟什么是宪政,考察“宪政社会主义”中的“宪政”究竟是什么,并将毫不遮遮掩掩地给出自己的结论。 究竟什么是宪政?如果只说“宪政强调民主、分权和资源的公平分配”(《炎黄春秋》2012年第6期第65页),或者如周瑞金先生那样,只说“所谓宪政,就是以一种宪法大于天的超然力量,对现存各种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炎黄春秋》2011年第3期第69页),似乎难逃对宪政这个概念语焉不详、淡而化之、一笔带过之嫌。关于宪政,我将用一个本质、两个要件来定义。宪政的本质是:限制权力,保障权利。两个体现宪政本质的必备要件是:一是出于对不受制衡的最高权力的零容忍,必须实行三权分立,以权力限制权力,以权力制衡权力;不管这种最高权力是一个人握有的最高权力,还是一群人握有的最高权力,抑或是人民握有的最高权力,乃至天使握有的最高权力。二是出于对任何垄断执政特权的零容忍,必须尊重公民组建反对党的权利,保障反对党的合法存在;不管拥有特权的党派被冠以何种美名,如无私党、公意党等等。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所有宪政民主国家都具有上述两个不可或缺的制度要件,不论它们的国情有何差别,也不论它们的模式有何特色,概莫能外。 谁都知道,无法无天决不是宪政。然而,有了一部宪法,未必就是宪政;甚至任何党派、组织和个人都能做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也未必是宪政——如果宪法允许存在免于制衡的最高权力,如果宪法规定某一党派拥有垄断执政的特权,则这种政制就不是宪政,这种宪法就只能被称作名义宪法,而不是合乎宪政精神的规范宪法。质言之,拒绝和反对三权分立的政体或政制,决不是宪政;确认和背书某一集团垄断执政特权的政体或政制,决不是宪政。 “宪政社会主义”中的“宪政”究竟是什么?首先我要说,“宪政社会主义”中的“宪政”,不是其主张者确有苦衷之下的策略性表述,而是凝结了10多年心血所获得的“开创性成果”;是所谓超越自由主义、具有中国气派、更为科学合理和更为可取的“宪政”。其次我要说,“宪政社会主义”中的“宪政”,是直言不讳拒绝和反对三权分立的“宪政”,也是维护和确保某一集团垄断执政特权的“宪政”。(见《超越自由主义——宪政社会主义的思想言说》,华炳啸著,西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无怪乎,这种“宪政”能与邓小平的四项基本原则相安无事,能与吴邦国的“五不搞”和平共处。 无需再多言,我的结论是:“宪政社会主义”中的所谓“宪政”,并不是宪政;处在大变革前夜的中国,基本的宪政共识依然有待寻求和建立。 在写作此文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极权和后极权政体都说过反对人权、反对市场经济的话,也一直在说反对三权分立、反对多党制和两院制的话,但不说反对民主的话,也不说反对宪政的话。然而,这类政体高唱建设“无产阶级民主”或“社会主义民主”已近一个世纪,从反对市场经济到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已20余年,却不知为何时至今日,仍然没给宪政行加冕礼,给它带上一顶“社会主义”的帽子,让宪政与社会主义实现“有机结合”,从而践行“社会主义宪政”之伟业。我猜测,他们不是谋定而待动,而是举棋不定。我进一步猜测,举棋不定的原因是,他们也在琢磨:这种反对三权分立和剥夺反对党存在权利的、一把手说了算的“宪政”,还能好意思称其为宪政吗? 2012年6月28日 于北京家中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阅读更多

没有巴神,欧洲杯该多无聊

网易体育:个人天赋,加上意大利队知人善用,使巴洛特利最终在本季欧洲杯上成为90一代的旗帜人物。同时,巴神也挽救了一届本来堪称“无趣”的欧洲杯。 [查看原文] 分享网易体育《 没有巴神,欧洲杯该多无聊 》的精彩跟贴  网易北京市网友 [DULionel] 的原贴: 1 德国好看吧?死了;荷兰好看吧?死了;英格兰好看吧?从来没活过! 你可以认为西班牙踢得不够激情。 但你不能否认西班牙踢得最保险,最有技术含量。不然那么多球队模仿不来? 不服气赢他试试,僵尸罗试了,两次都是赛前狂的一笔,赛后猫尿横流! 网易上海市网友 [gswb333] 的原贴: 2 C罗在对阵西班牙狂妄了?你妈的看球了吗? 西班牙是夺冠热门,卫冕冠军。 德国死了又怎么样,老子就是喜欢 网易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网友 [lie0203] 的原贴: 3 老子喜欢有P用啊,孔子不喜欢 网易北京市网友 [biguoting999] 的原贴: 4 孔子喜欢有P用啊,孟子不喜欢 网易福建省莆田市网友 [bemkham] 的原贴: 5 孟子喜欢有P用啊,庄子不喜欢 网易广东省广州市网友 [内裤超人无双] 的原贴: 6 庄子喜欢有P用啊,墨子不喜欢 网易四川省成都市网友 [皇帝诏曰0] 的原贴: 7 墨子喜欢有P用啊,竹子不喜欢 网易江苏省镇江市网友 [59956954] 的原贴: 8 竹子喜欢有P用啊,熊猫不喜欢 网易四川省成都市网友 [ggghg] 的原贴: 9 熊猫喜欢有P用啊,还不是给送出国了 网易广东省汕头市网友 [wangbo0606] 的原贴: 10 出国有P用,还不是又要送回来了 网易山西省吕梁市网友 [jkxrmyy] 的原贴: 11 送回来就送回吧,还给起尖阁 网易广东省深圳市网友(121.15.*.*)的原贴: 12 尖阁有P用,我们有城管。 网易广东省东莞市网友 [戏精嫔] 的原贴: 13 城管有P用,专踩自己人 网易广东省广州市网友 [我是美狗我骄傲] 的原贴: 14 自己人有P用呀,还不是翻垃圾。 网易哈萨克斯坦网友(82.200.*.*)的原贴: 15 反垃圾有屁用啊,还不就翻出个烟屁股 网易广东省广州市网友 [我是美狗我骄傲] 的原贴: 16 唉。楼倒了。没事就多看看新闻吧垃圾。 网易广东省汕头市网友(125.91.*.*)的原贴: 17 看新闻有屁用,还不如看AV! 网易广东省江门市网友 [江门擦干净了] 的原贴: 18 AV有个P用,还不是给种石油给日了 网易陕西省西安市网友 [野驴的围脖] 的原贴: 19 日了有屁用,还不是捡个破鞋 网易河南省郑州市网友 [美元比人民币值钱] 的原贴: 20 拣破鞋有个P用,刚补的膜出门一拐弯又被强奸了 网易辽宁省大连市网友 [dluttaiwan] 的原贴: 21 被强奸了有屁用,还不是要去医院 网易广东省广州市网友 [我是美狗我骄傲] 的原贴: 22 去医院有P用,还不是要排队 网易广东省广州市网友 [MHWGO] 的原贴: 23 排队有P用,还不是买不到火车票 网易河南省郑州市网友(61.163.*.*)的原贴: 24 买到火车票有个P用,买到了不是还是被轻度追尾了 被轻度追尾有啥了不起的,还不如轻度腐败 《没有巴神,欧洲杯该多无聊》的网易跟贴 http://comment.sports.163.com/sports_bbs/SPEC0005855BVVJM/85AU9T5I.html

阅读更多

揭秘毛泽东专用瓷:宁可打碎不许流入民间

来源: 学科网 核心提示: 这10箱瓷器的分配:北京中南海4箱、湖南省警卫接待处2箱、江西“828”(编者注:应为南昌“828”招待所,毛泽东来江西多下榻于该招待所1号院)3箱、×××1箱。试制过程中,每次烧制一窑大约是几百件,好坏加起来总共约有几千件。做完以后,我下令:1、人员撤回。2、试制过程中留下的残次品瓷器全部打碎一个不留。3、销毁图纸。 “7051”毛泽东专用瓷(资料图) 迄今为止,市场炒作过的毛泽东相关文物中,影响大、价位高、最神秘的莫过于“毛瓷”。只是因为没有官方的正式版本,这才给民间传说有了想象的空间。 毛主席在世的时候,并不知道为他定制生活用瓷这件事。当时中共中央也没有为此事下达过文件。然而,为毛主席定制生活用瓷确有其事。这件事在当时并没有名称、代号,为叙述方便,暂且称它为“7501毛瓷”(简称“毛瓷”)。 近日,江西省公安厅原副厅长黄庆荣披露了定制“毛瓷”的真相。 黄庆荣披露,与这件事联系在一起的关键人物有五个:当时的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江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黄庆荣、景德镇市委书记李克时、国家轻工部景德镇陶瓷科技研究所副所长罗慧蓉、南昌“828”招待所负责人吴成俊。 这项任务缘起于1974年12月,是汪东兴面对面亲口交代给黄庆荣的。以下是黄庆荣的回忆。 1974年毛主席身体不大好,有较长一段时间住在湖南长沙。12月份,汪东兴打电话要我去湖南,布置毛主席到江西的行程及警卫接待工作。在湖南省委警卫接待处,湖南省公安厅高文礼副厅长拿了一个瓷盘给我看,瓷盘上的图案是毛主席喜欢的红色梅花,说:“这是给毛主席用的。”我一看就觉得这些瓷器好粗糙,便说:“这个瓷红不红白不白的,不怎么样。我们江西造出来,肯定比这个好。”汪东兴说:“你能行吗?恐怕也难吧。”我说:“我可以试一试。”———这个被后人称为传奇绝作之景德镇烧瓷事件,就在如此平淡而轻松的气氛下确定了。 我从湖南警卫接待处得知,他们从醴陵定制了一些带梅花图案的家用餐具瓷器放在长沙毛泽东住处。1974年毛主席到湖南休息,用到这些瓷器时,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什么话也没有说。长期在他老人家身边的工作人员凭经验猜测,肯定是对瓷器不满意,却不知具体所指何意。 1975年1月份的一个晚上,我专程到景德镇,找市委书记李克时,与他商谈了为毛主席定做家庭餐具一事。我问:“你能做出最高水准吗?”于是他向我介绍了一些技术上的东西,表示景德镇完成这项任务没有问题。我与他反复商量,此事如果公开打着毛主席的旗号做,肯定要出大事,所以对外必须绝对保密,只能说是给上级领导做的,数量不多,要求很高。全部口头下达,不留任何文字材料。具体布置落实由李克时去办。 因为下达任务是做家庭餐具瓷器,所以每套并不是按通常那样以10个为单位,而是以3-5个为单位,供毛主席单独进餐或与家人共餐时使用,一套的总数大概有40-50件左右吧,具体数目我记不清了,但是绝不是像外面传说的一套有147件或200多件。 李克时找了国家轻工业部直属的景德镇陶瓷科技研究所。第一次做出来的画面有船、河流,无论从构思还是制作品质,一看就觉得不行。我提议,把景德镇的陶瓷技术高手调集在一起,成立专门班子来研究制作,李克时同意。这样就推荐了陶研所副所长罗慧蓉(女,共产党员),经我们两次政审没有问题,决定要罗来负责。李克时安排罗到招待所见我。为使气氛轻松一些,我们边吃晚饭边谈。我问:“你们现成的瓷器我们都觉得不太好用,能否另搞一个品种样式给我们?”罗说:“可以,我们这里什么样的人才都有,什么样的瓷器都做得出来。”我说了基本要求:“用料要最好的,绝对保证卫生安全,做出来要灵巧、好看、朴实、有个性特色,制作工艺要最好的,厚薄一样,不准有一点泡或一点疵。”罗慧蓉当即表态:“可以办。但是人手不够,工作忙不过来。”我笑着说:“人手不够你可以直接找李书记解决,钱的问题也找李书记。”此后为加强领导,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由我当组长,李克时当副组长。分工:李克时解决资金和人力保障,要什么给什么;罗慧蓉在技术制作上负总责。此时使工作走上了轨道,时间已经到了1975年的4、5月份。 在此后的两个多月内,试制组设计了很多种图案,陶研所推荐出“水点桃花”、“翠竹红梅”、“双面绘芙蓉花”三种,造型也搞了好几种。考虑到毛主席酷爱梅花,“828”招待所1号院毛主席住处客厅里所铺的手织羊毛地毯中央的图案就是一片盛开的梅花,于是就选定了“翠竹红梅”。 开始试验烧制了好多次,花费10多万元,都没有成功,也用完了库存的高岭土。为此专门到江西抚州地区临川县,组织老百姓上山捡了两天,我记得还付给当地老百姓5000元,凑集了两卡车高岭土。拉到景德镇,发动陶研所全所职工用手工的方法从中挑出两吨精料。烧了两窑,因釉下彩达不到要求又报废了。我立即赶到景德镇,找罗慧蓉到招待所,请李克时向她单位打个招呼,随后就把她拉到南昌。一路上我什么话也没说,罗以为我要抓她显得很紧张。直到南昌郊外的“828”招待所,带她参观了1号院毛主席来江西住的地方,我告诉她:“叫你们做的瓷器就是这套房子主人用的。到现在为止,你是知道这件事情真相的第三个人,回去以后谁也不准说。”这使罗慧蓉半天说不出话来,既害怕又高兴。随后她向我保证:“一个月完成任务,完成不了你就把我关起来。” 此后,罗慧蓉放下了其他工作。全所进入临战状态,认真总结前一段的经验教训,集中全力攻关,试了三次,又花了约十多万元,终于达到设计要求,时间大约是1975年8、9月份。从最后一炉中精挑细捡,好不容易才挑出了最好的10套精品分装成10个箱子。 这10箱瓷器的分配:北京中南海4箱、湖南省警卫接待处2箱、江西“828”(编者注:应为南昌“828”招待所,毛泽东来江西多下榻于该招待所1号院)3箱、×××1箱。 试制过程中,每次烧制一窑大约是几百件,好坏加起来总共约有几千件。做完以后,我下令:1、人员撤回。2、试制过程中留下的残次品瓷器全部打碎一个不留。3、销毁图纸。 后来罗慧蓉专门跑到南昌找我,请求:1、剩下的有些残次品比其他普通瓷器还要好,全部打掉太可惜了,建议不要全部销毁,一部分留在陶研所作科研用,一部分发给为此奋战了几个月的工作人员作纪念,保证绝对不说来由,也不卖。2、保留一套图纸。当时,我没有答应。后来我同意了,但特别强调绝对不准流入到社会上。最后他们究竟留了多少,我不知道,我自己是一件样品也没有拿。   行家指点“毛瓷”收藏与辨伪 1996年12月14日,毛主席用瓷在北京太平洋拍卖有限公司首次亮相,68件主席用瓷瞬间拍卖一空,总成交870万元人民币,平均每件12.2万元。“毛瓷”的珍贵开始为世人所知。据说,1996年文莱王室曾欲以550万美元的价格向一位中国收藏家购买300件毛主席用瓷,平均每件15万元人民币,但最终还是遭到这位收藏家的拒绝。 中国的收藏家有个习惯,都希望自己的收藏品能成套。实际上收藏“毛瓷”是很难成套的。一套完整的“毛瓷”有多少件,所包括的那些品种数量各是多少,这些基本的数据连“毛瓷”的作者们都说不清楚,一人一种说法,也无记录可考。当年陶研所送交中央瓷器的出库单据和资料绝大部分已丢失。目前所说的“套”都是商家为了销售需要编造出的谎言。 在市场上,假“毛瓷”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第一,用轻工部陶研所历年来生产的其他陶瓷产品冒充“毛瓷”产品。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用“7801”冒充“7501”。 鉴定:“7501”画工严谨、细腻,“7801”画工粗糙,而且两者画法也有所不同,以釉下彩茶杯为例,观其梅花图案中向左伸展的梅枝叉,“7501”向上收笔,“7801”向下收笔,区别较为明显。 第二,利用制作“7501”时剩余白瓷胎进行“后加彩”。此种赝品均为釉上彩产品。 鉴定:这类瓷器有一个最基本的要点,就是凡白瓷胎上有质量缺陷者,如黑点(铁点)、针孔、缩釉等。有的赝品为掩盖瓷胎上的质量缺陷,在彩绘过程中有意用桃花枝干图案等进行遮盖,必须仔细观察方能看得出。 第三,私窑新仿品。一些私营陶瓷厂垂涎于“毛瓷”的惊人售价和由此带来的丰厚利润,积极网罗人才研制仿品。 鉴定:这些新仿毛瓷的制作水平与真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别,无论是胎质、造型、色彩以及画工还不及“7801”,明眼人一看便知。  背景资料揭开“醴瓷”的神秘面纱 景德镇、湖南醴陵、广东石湾、广东潮州、浙江龙泉、江苏宜兴等处是中国最负盛名的瓷器产地地。至清朝末年,全国瓷业生产兴旺发达,景德镇窑、德化窑与醴陵窑并称南方三大名窑。其中湖南醴陵的实用瓷价格十分低廉,但因产量少,长期以来只供国宾用品,未为收藏者所熟悉。 传奇身世1915年,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工程竣工,在旧金山举行了“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湖南醴陵釉下彩瓷器,因瓷质细腻、画工精美获得最高金牌奖。1905年,清政府拨库银18000两,派熊希龄等人在醴陵创办湖南瓷业学堂。匠师在传统青花装饰的基础上,创造出今天名扬于世的“釉下五彩”瓷。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文革瓷”因造型和风格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独具魅力,而“主席用瓷”无疑是这一时期最高水平的代表。1974年,醴陵为毛泽东特制了一批瓷器,然后就没有再造了,这就是后来称作“毛瓷”珍品中的一部分。经瓷器专家鉴定,该批薄胎釉下双面五彩花卉瓷器晶莹剔透,似玉泥嫩肌般温润可人,各项指标皆展示出醴陵瓷的独特神韵和成就。醴陵在民间就有“红色官窑”之称,几代国家领导人对醴陵瓷的偏爱更令它蒙上了一层神奇色彩,也大大提升了其价值。 据估计,全国醴陵“官窑瓷”收藏品不超过400件,“毛瓷”绝大部分收藏于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南海丰泽园等处,流落于民间的不足200件。 走入民间1974年制作毛瓷时剩下了最后4吨未被使用的高岭土,封存了30年之久,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红色瓷典”中被特批使用。这批醴陵瓷器集中了多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进行创作,制成品率仅为10%(烧制了2万套才遴选出这2004套精品),极为珍贵。专家估计每套价值达到3万元以上。 广州市的收藏专家指出,瓷器的价格上升不但和产地、工艺与珍稀程度息息相关,而且也和社会情趣有关。艺术珍瓷在市场上的地位在于迎合了高端人群的需求,这些人群因为其身份地位的特殊而有得到珍瓷的可能与需要,在投资、购买、收藏与拍卖的过程中,珍瓷的价格具备了很大的上升空间。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版权声明 文章编辑: 冷眼 ( 点击名字查看他发布的更多文章 ) 文章标题:揭秘毛泽东专用瓷:宁可打碎不许流入民间 文章链接: http://www.cdig.info/18406.html 分类: 历史档案 , 历史纵横 . 标签: 文革 , 毛泽东 , 毛瓷 , 瓷器 相关文章: 2012 年 6 月 6 日 — 毛泽东时代是否重视食品安全? (0) 2012 年 4 月 6 日 — 南京伊村饭店为毛泽东而建 火车可通山洞隐蔽 (0) 2012 年 2 月 16 日 — 林立果《571工程纪要》究竟有何内容 (0) 2012 年 1 月 4 日 — 【视频】高华教授2006年在香港科技大学的演讲(共2集) (0) 2012 年 1 月 3 日 — 杨尚昆晚年评价毛泽东:讲过的话可以重新变过 (0) 2011 年 8 月 3 日 — 章士钊文革冒险写信调停毛泽东与刘少奇 (0) 2011 年 8 月 1 日 — 历史谜案:毛泽东弥留时叫住叶剑英想说什么 (0) 2011 年 6 月 15 日 — 茅于轼:对毛泽东的再认识 (0) 2011 年 6 月 7 日 — 如果让青年毛左回到毛时代? (0) 2011 年 4 月 26 日 — 茅于轼:把毛泽东还原成人 (3)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九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