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权阶层

特权集团全面阻挡中国社会的进步

在他们的“维护社会稳定,防止西方敌对势力的阴谋”借口下,让人民都被强拆、被代表、被下岗、被国有、被结石、被地震、被三聚氰胺、被精神病、被没收、被法制、被城管、被“访贫问苦”,最后使人民都被唐福珍、被孙志刚、被赵连海、被杨佳、被邓玉娇;他们也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长期绑架,并盗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名义,以从事一切为他们谋取封建特权利益的不法勾当,并永远把人民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 —— 作者:宣昶玮...

阅读更多

政改难,中南海来信!

小斯:   首先,收到我的 EMIAL ,不要震惊,我们也是人,不是神,西谚说,离群索居者,不是天使,就是魔鬼,而我们不是,我们是有生活圈子的。正如我以前公开说,我也上网看东西。即使不上网,周围讨论政改的人也不少,毕竟,我们才是当事人。在局外的人都讨论政改的必要性,很多都是基于破的角度,似乎,一改就一了百了。但是,没有考虑到政改的困难。我们看过社科院某些人的方案,也听过体制内学者的分析,最后自己权衡再三,发现,当下政改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你们的想象。你的文章我也读了,似乎能摸到一点点门道,然而,在民间的人,即使有多少名望,有多少才华,却找不出一个人具有治理国家的实际经验,最优秀的也不只是空谈理论的人。 ( 伯克语 ) ,当然,你不必沮丧也不必高兴,你不是前者,却恐怕属于后者。   民主是个好东西,我们其实也承认。但是,走向民主的过程,是一条崎岖的山路,不小心,是要翻车的。给你打个比方吧,中国是一辆在高速公路上疾驰的车,学者基本上是刚考完驾驶理论的人,而我们这些人 ( 你可以称我们为老朽 ) ,却是开了多年车的人,你们可以告诉我们一些道路情况,却无法代替我们驾驶。这驾驶技术,不是说出来的,是练出来的,可惜的是,你们没这个机会练习,因此,可以告诉你,不管政治局面如何改,驾驶员只能在我们这些局内人中产生,你想想叶利钦吧。即使那个得奖的人,今后的作用,也无非是反对派的精神领袖之一,而已。   第一个难题,历史障碍。   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共产党统治的国家搞政改成功的。因为这种体制很难改革。这其中的理由之一是,欠债太多,积重难返。第二个理由是,宪法难题。第三是,意识形态。   历史欠债   先讲第一个问题,你看一下建国以后的历史就知道了,不必多说。即使,当下,也是因为建设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得益了大部分人,得罪了不少人,就其总量,后者数量是不小的。从这六十年的历史,积累起来得罪的人,这债务不小,要是容许他们自由要债,结果是什么 ? 大部分得益的人,或许还因为分配不公等原因,基本上算沉默的大多数,不改,他们也沉默,改了,债主逼债,他们也沉默。前人积累的旧帐要我们这些人还,似乎不公平,击鼓传花,让后人去面对吧,后人或许比我们有智慧。   宪法难题   离开宪法谈政改是不可能的。毕竟,在任何国家,宪法是神主牌。西方有人说,以不合乎宪法规范的手段更动宪法,是革命。显然,我国已经是革命过度的国度,谁也不想革命。所有的共产主义国家,最大的问题是,在变革前,没有一个可以供和平解决争端的宪法,以及宪法下的机构设置。之前是一党领导,谁也没有想用宪法来制衡自己,因此,不可能有可行的宪法机构。导致有争端时,靠武力解决问题。苏联俄罗斯坦克上街,炮打白宫,都有这个因素。   其次,宪法不是设计出来的,本身是各派实力的平衡,然后反映在文本上。而在政治改革前,宪法是虚拟的,不能反映实力平衡,而当开始政改时,各方的实力浮上水面出来后,往往会过于自信,误判自己的实力,导致要价过高,达不成一个新宪法的合意,于是,大炮代替了谈判,军队支持谁,谁就是宪法制定者,一旦他不是通过合意达成的宪法,往往会设计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宪法,于是,这又不是宪政,甚至可能是军政。至少是,精英统治。无量头颅无量血,换得一个假共和。你觉得,这样的政改值得吗

阅读更多

刘晶瑶:不除特权思想,撤了这个牌又会冒出那个牌

在治理交通拥堵的社会大讨论中,社会各界对“特权车”问题反应强烈。为顺应民意,河南省委常委会决定取消“特权车牌”豫O号牌。同时,郑州市政府也做出决定,取消市委市政府专用车牌号段“豫AAA”。省委常委会的决定下发后,卢展工书记还第一个带头更换了自己公车的豫O号牌。(9月1日大河网) 近年来,全国各地为了整治特权车,想出了不少办法。其中之一,就是取消特权车牌。就在河南省取消“豫O车牌”的同时,陕西省、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也纷纷将本省的“某O车牌”取消,换发成普通民用号码。按照河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的说法,如果今后在河南境内发现“豫O”牌照,可以立即报警,交警部门将对其进行查扣。 不可否认,全面取消“某O牌”对于整治特权车有着一定的积极效用,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第一个带头换车牌的举动值得学习。但即便换了民用车牌,恐怕不少领导特别是高级别领导的新车牌号还是会被很多人记在心上。因为,“O也好,A也罢”,人们在意的显然不是那几个数字,而是数字背后的权力。 “某O牌”的车到底有多牛,这方面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当你拎着大大小小的行李挤在人潮中的时候,却发现“某O牌”的车已经开上火车站站台接人了;当你老老实实地缴纳高速公路费的时候,人家已经被列在“免过路费名单”之上了;只要挂上了“某O牌”,人家不怕红灯,不怕摄像头。去年年初,重庆一辆警车违章停车,被辖区江北区交警贴了罚单都成了热议的新闻,因为众口交赞这位贴罚单交警“太有胆量”。可见人们对特权车横行的无奈。 不少地方的道路执法部门手里都有“花名册”,上面列满了各级大小领导的车牌号,这些号码都被人打过招呼“不要为难他们”,也“不要处罚他们,免得撞上枪口”,即使有个别“不开眼”的交警开了罚单,也是领导“大笔一挥”就免罚了。在种种“潜规则”的纵容之下,“某O牌”车屡屡违章,对于社会道路交通秩序破坏极大。 如今,撤掉“某O牌”就能对特权车起到“釜底抽薪”的效用?这个结论恐怕下得太早。因为,驾车者大可手持特殊通行证,或一亮证件表明“特殊身份”,也能畅通无阻;而且这样一来,“特权车”更加隐蔽难觅其踪,更难监督。 取消“某O牌”是为了让公车的外形看上去与普通车无异,而另一种为了防止公车私用、防止耍特权、便于监督的做法,恰恰是给公车加贴“统一标识”──这些取消了“某O牌”的省份,会不会回过头来又给公车加贴“统一标识”呢?这看似相互矛盾的做法,背后都是围绕一个“权”字做文章,都是力图遏制“公权私用”;而看似相互矛盾的做法,也折射了体现在公车上的“公权私用”整治难度之大。 只要有特权及特权思想存在,就会寻找各种机会在路权上有所体现,至于哪种牌照哪种标识,可能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而已。因此,如果仅仅在形式上取消特殊牌照或者加贴统一标识,而内核上仍是“特权”意识作祟,依然对权力缺乏更有效的约束,那么整治就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说到底,根除特权意识、规范权力运行、完善监督机制才是治理的关键。其实,如果建立有畅通的监督渠道,对耍特权的人,不管官多大、级别多高、钱有多少,都能及时公开曝光,坚决严肃处理,那么,公车有无挂着“某O牌”,是否加贴统一标识,都并不重要。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刘晶瑶的最新更新: “眼馋”巨额赔偿金,对人对己都不厚道 / 2010-09-02 22:24 / 评论数( 1 ) “最幸运倒霉哥”,为何被困井下仍乐观 / 2010-08-31 23:09 / 评论数( 1 ) 方舟子被打,但愿不是为真话付出代价 / 2010-08-30 22:28 / 评论数( 0 ) 我们这一代 / 2010-08-29 22:24 / 评论数( 0 ) 开发商买“野鸡奖”更显楼市调控“骨头硬” / 2010-08-28 22:27 / 评论数( 0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