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

图片来自路透社

环境保护长期以来是中国舆论场中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中国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北京空气pm2.5事件,湖南“毒大米”事件等环境问题频频登上媒体版面,也让中国民众质疑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此外,随着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也将环境污染的问题带到其他国家,比如缅甸“毒矿山”问题。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公民馆
人物馆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美国之音 | 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

华盛顿 — 当人们谈论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问题时,空气和水通常是重点。但今年的泰勒环境奖得主指出,我们也应当关注土壤。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生物学家戴安娜·沃尔曾远赴南极研究南极土壤中的生命。   她说:“我们很少考虑土壤中的生命给我们带来的很多好处。当人们捧起一把泥土的时候,他们不知道里面有许多随着时间而进化的生命,有食物网,有时时刻刻在进行着的相互作用,这些都改变着我们在地面上看到的东西。”   沃尔过去20年一直在研究土壤中各种成分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个复杂和脆弱的生态系统对气候和生物多样化的影响。沃尔的开拓性研究为她赢得了2013年泰勒环境奖。   沃尔强调指出,我们脚下踩着的不仅仅是土壤:“土壤中所有这些有机物在为我们提供着土壤肥料,促进植物生长的养分,还能控制各种植物寄生虫。土壤中有机物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帮助净化空气和水源。”   沃尔介绍说,科学家们开始考虑躲藏在土壤中这些生命对食物安全以及二氧化碳释放的影响:“土壤中的有机物要呼吸,它们释放二氧化碳,也储存二氧化碳。如果这个周期被打乱,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突然增加,气候变化会更明显,这也反过来影响到土壤。所以这是土壤有机物和空气间的相互作用。”   沃尔说,在人们保护环境的努力中,土壤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是“缺失的一环”:“气候变化,以及沙漠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丢失,所有这些东西都是相互关联的。我们必须考虑如何经营我们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命。这样我们才能经营好我们自己。”   沃尔指出,健康的土壤不仅对可持续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对减缓气候变化也至关重要,而这些关系到我们所有的人。 fullrss.net

阅读更多

纽约时报 | 长江患重病,江豚临灭绝

狄雨霏 报道 2013年05月02日 北京——在中国,它被称为“江猪”。这种江豚在长江水系已经生活了约30万年,但有可能在十年内灭绝。原因是什么? 根据中国媒体的多宗报道,长江生态在人类活动的冲击下处境堪忧,这些冲击包括过度捕捞(比如击昏或杀死江豚的电子捕鱼)、采砂、重度污染、改变水温并影响繁殖模式和阻断迁徙的大坝工程,以及不断增长的内河运输引发的水生物伤害和死亡事件。 按图放大 Michel Gunther/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称,如果想要避免江豚和六年前的白鱀豚一样灭绝,就需要采取紧急的环保行动。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首席执行官彭培德(Peter Beaudoin)在环保网络杂志《中外对话》(chinadialogue)刊载的一篇文章中写道,“长江是哺育着4亿人口的母亲河,同时也是中国四成经济总量的动力之源。” 他问道,“从经济上说,至少在目前长江流域的发展蒸蒸日上,但代价如何呢?从生态上说,长江已经患了重病,如果是一个人类患者的话,已经进了重症加护病房。” 一名中国环保人士兼科学家质问道:“长江的变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一个GDP消耗了多少物种啊!”这个问题是由铜陵淡水豚保护区科学家陈燃在《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中提出的。 环保人士说,实际上,以中国的环境承受压力之大,已经很难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加以保护。 六年前,同样也生活在长江中的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彭培德写道,“看上去,它们的近亲江豚极有可能也会走上同样的绝路。”江豚看上去和海豚相似,但是没有背鳍。 农业部于近日宣布,长江、长江支流及其毗邻湖区中只剩大约1000只淡水豚,这种豚是世界上唯一的淡水豚类。农业部称,这种淡水豚的数量正在以每年约14%的幅度减少。一小组致力于保护江豚的科学家创建了中国环保网站——“拯救长江江豚”,试图增强人们的意识。 彭培德表示,江豚还有救,并给出了拯救方法: “一个解决方案是进行迁地保护,将一些动物迁移至部分河段,进行隔离,并为它们提供一个安全的栖息地,以便繁殖,”彭培德写道。 他说中国政府必须将江豚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他表示,“这会确保重点在于保障江豚的长期生存能力。” 还必须推动在长江主干保护江豚。他写道,“由于压力非常大,此举极具挑战性,但必须这么做。” 否则江豚将会消失,标志着长江生物多样性保障工作的又一次失败。传说中渔民的保护神也将一同消失。 “江豚长期以来也被尊为河神,当暴风雨来临时,它可以告知渔民,”《南方周末》报道称,“在暴风雨前,江豚会频繁跳出水面‘拜风’。” “看到江豚‘拜风’,”渔民们就知道要拴紧他们的船。 狄雨霏 (Didi Kirsten Tatlow) 是《国际先驱论坛报》 (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驻京记者。 翻译:张薇、许欣

阅读更多

刘鉴强:中国环保十年:虎头蛇尾

纵观中国环保部10年的作为,用“虎头蛇尾”足可概括之。这其中核心原因是全国上下的“GDP崇拜”,所谓“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还只是口号;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关部门、官员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思作为。

阅读更多

21世纪经济报道|江苏启东10余冲击国家机关嫌犯月底受审

启东处理“7·28”事件打砸抢嫌犯十数人月底受审 本报记者 陈承 上海报道 备受关注的启东“7·28”群体事件,在事发半年后,将迎来最终结局。 本报获悉,10多名在2012年7月28日针对王子纸业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中进行“打砸抢”或冲击国家机关的犯罪嫌疑人,将于1月底集中受审。在受审的犯罪嫌疑人中,还包括在群体性事件当天,将标有环保和抗议图案的T恤,套在启东市长徐锋身上的朱宝生。...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