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

图片来自路透社

环境保护长期以来是中国舆论场中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中国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北京空气pm2.5事件,湖南“毒大米”事件等环境问题频频登上媒体版面,也让中国民众质疑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此外,随着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也将环境污染的问题带到其他国家,比如缅甸“毒矿山”问题。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公民馆
人物馆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译者:图集:2010国际环保摄影奖获奖作品选

在长野 Yaenkoen 公园,猕猴一家过着惬意的生活,不仅得到保护还能像人类一样享受温泉。此照片获得 2010 国际环保摄影赛野生动物类一等奖,该全球性的摄影大赛旨在激发世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国际 环保 摄影奖评委、平面设计师辛西娅·霍尔评价道:“这张照片完美地展现了猕猴一家互相关爱的生活场面。猕猴父亲歪着脑袋,一副陶醉的样子,小猕猴用小手触摸父亲,而猕猴母亲则流露出满怀深情,这一瞬间立刻就会让人喜欢上。” 图 2

Read More

自由亚洲藏语:仁青桑珠的那些被毁的电脑资料

仁青桑珠用十多年抢救的经书,其电脑资料也成了被没收、被毁损的违禁品。在康地藏人嘎玛桑珠被冤判15年之后,那把杀人不见血的快刀也落到了哥哥仁青桑珠的头上,他被判了5年,而所谓的罪名,持刀的刽子手竟不知羞耻地说得出口,指控在仁青的网站上转帖过一篇有关达赖喇嘛的文章。仁青当庭否认自己有罪,并讽刺道,他所犯的错误只是没有尽快删除这篇文章。 在此需要介绍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原文发在官方的一个藏文网站上,作者并非仁青桑珠,也非他转帖,并不长的文章中有段话的大意是,许多人都认为藏人野蛮,藏人社会落后,不文明,但事实上,在荣获全世界最为知名的诺贝尔和平奖的行列中却有一位藏人,这让身为藏人的我们可以自豪地站立在大地上。就是这样一篇连尊者达赖喇嘛的名号都未有提及的文章,居然就成了仁青桑珠获“煽动分裂国家罪”及5年刑期的缘由,实在荒谬。 仁青桑珠之所以蒙难其实另有他因,就跟嘎玛桑珠获罪的理由与早在12年前就已经了结的一桩文物案有关,都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其真实内幕是嘎玛兄弟们冒犯了上上下下的恶官所组成的利益集团。一个个贪赃枉法的恶官既不体恤民众,也不顾及要求长治久安的政权,所作所为只图个人的私欲与利益,为此沆瀣一气,构成庞大的权力联盟来构陷所有揭露其黑幕的平民百姓。嘎玛兄弟们的事例即非常典型。 嘎玛兄弟们蒙受的苦难乃当今西藏真实现实的缩影。然而正如嘎玛在法庭上所说:“因果报应,我深信不疑。”中国古训也说多行不义必自毙。无人相信,恶人们会在深夜里睡得安详,在白日里醒得安稳,在所有的时刻里都会活得无愧无疚。即便其本人可以若无其事地作恶多端,心安理得地享受生活,然而这人世间的规矩不是这样的。在人类的历史上,大到国家民族,小到个体生命,其生生死死之间既有客观规律,也有因果报应的法则。 令人尤为心痛的还有一件事,即仁青桑珠与家人付出极大心血抢救大成就者香曲多杰所传下的宝贵经书。多达上万页的经书包括佛法与藏医药著作,因遭1950年代末对藏地的镇压以及“文革”的破坏,多有残损。这十多年来,仁青想尽各种方法予以保存,甚至特意学习电脑技术,希望把经书输入电脑中,永久保存。然而这所有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输入电脑并珍存的光盘、硬盘,在被恶官们指示警察搜查之后,全被没收,据悉已尽毁! 我不会忘记六年前在拉萨嘎玛衮桑的一幢藏式院落里与仁青一家成为邻居的往事,亲眼目睹了全家人是如何夜以继日地沉浸在抢救经书的工作之中,也多次听过仁青讲述卷卷经书的宝贵价值,以及在历次劫难中是如何被乡间藏人艰难不易地珍存下来,为此我在博客上贴出那年所拍摄的照片,为的是让世人见证藏人及其文化在这个国家的命运。 一位国际藏学家看到照片后,通过Skype联络了我。他难过地说:一直以来,我们都听到在西藏所发生的各种不幸,一个个无辜的、优秀的藏人不断地被迫害。而仁青桑珠的故事更具有象征性,说明西藏文化在今天面临的危险甚至超过文革。文革对西藏文化的摧毁是不加掩饰的,视之为必须要彻底扫除的垃圾。而今天这又一场对西藏文化的革命很无耻,因为它百般掩饰自己的破坏行为,厚颜宣称自己在保护西藏文化,然而事实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灭顶之灾正降临于西藏。 2010/7/6,北京 (本文为RFA自由亚洲藏语专题节目,转载请注明。)

Read More

破局:中国颠覆性创新的启示 (1)

对创新的盲目追求,导致已有的技术被当作新发明一样追捧,田大卫、金珺和陆泰来认为,这有可能夸大我们对抗气候变化的能力。 大型水力发电、大型太阳能光伏、大型风能……说起中国的低碳技术, 通常关注的焦点 就是这些。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截然不同的创新,从云南的农业合作,到北京农村的刨花秸秆,再到杭州和深圳只用盐和水的空调。对于中国乃至世界低碳经济和社会的构建来说,这是更加光辉的范例。 中国的低碳创新是一个具有全球性意义的问题。这不仅因为中国经济整体的碳足迹 规模巨大且日益增长 ,而且也因为中国惊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意味着低碳创新发展和推广的独特良机。中国的科学和创新能力也在迅速提高,而且由于2008年的金融风暴,中国日益扩大的地缘影响显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中将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 然而,我们决不能忘记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知道,美国 经济 (更不必说军事了)相对其它国家仍然占有压倒性优势,经济规模是中国的两倍多,而人口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小心,不要夸大中国目前的科学和创新力量。 尤其是高技术创新能力,这一能力无疑正不断提高,但在大多数部门仍然 相对低下 。尽管(或者说正是由于)能力低下,中国目前的低碳创新相关政策大力强调的是高技术创新。当然,这种强调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比如中国的 全球性太阳能光伏企业 和先进的 煤燃烧技术 。但只靠这些,即使在已经广泛采用的地方(况且中国90%的光伏都用于出口),也无法实现 所需 的低碳体系整体性转型。 有一种形式的低碳创新能带来无法想象的机会,这就是经常遭到忽视的“ 颠覆性创新 ”。颠覆性创新挑战着我们关于创新的许多常识。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管理学教授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提出, 英国国家科技艺术基金会 (NESTA)在一份报告中将其用于低碳创新。根据他们的定义,颠覆性创新即“更经济、更易于使用的现有产品和技术的替代品,通常由非传统主体向以前被忽视的客户提供”,并/或在全新的背景和组合下使用,与技术发展的既定轨道相反。颠覆性创新的效用可能达不到既有定义中的“最尖端功能”,但却具有截然不同的用途,服务于被忽视的用户。 英国皇家工程院 3月发表的一份 报告 指出,由于必需的低碳转型时间的极度急迫,“只有已知的低碳技术才能为 2050年目标 的达成作出巨大贡献,它们已经进入市场、接近市场或者接近大规模应用”。简而言之,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已有的技术。 但是从只是利用既有技术的颠覆性创新角度来说,这个气候影响的最大化不能被局限于对这些技术的现有利用和熟悉的行业定义。颠覆性创新提供了一条切实提高低碳技术社会影响的潜在路径,不需要依赖根本性的技术升级。 这一观点在中国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因为中国的高技术低碳创新尚未得到充分发展,主要低碳技术的知识产权 仍然掌握 在OECD国家(或者说发达国家)的企业手中;而且因为中国企业已经在通过其低成本的颠覆性创新改变全球竞争的版图,就像管理学者曾明(音)和彼得·威廉姆森所 指出 的那样。 比如,海尔通过相对低技术的调整开发出一系列针对小规模高利润市场(包括学生宿舍和酒窖)的冰箱。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 (CIMC)通过低成本战略赢得了无与伦比的全球优势地位。其它的低成本颠覆性创新成功例子还包括 奇瑞 汽车、 珠江 钢琴、 TCL 电气、 曙光计算机 和 振华港口机械 。类似的企业还有很多。 曾明和威廉姆森列出的上述和其它例子并非低碳创新者(至少不全是或者还不是),但中国低碳创新者的光辉典范正在不断增多。 比亚迪汽车公司 利用其在电池生产和技术上的全球领先地位,开发低成本的电动汽车,已经吸引了投资界的传奇人物 沃伦·巴菲特 的关注和资金。 皇明太阳能集团 现在已经成为太阳能光热方面的全球领军者,这一行业整个被中国企业所统治。 通过针对中国市场的低成本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企业所掌握的技术开发优势不仅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全世界其它发展中国家。由于总成本可以减少 70% 以上,而且到2050年全球的低碳投资将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服务于这个市场不仅仅可以名利双收,获得间接资源和需求,还将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 如果能出台一项政策,大力支持中国在颠覆性低碳创新上的竞争力量,也能加速中国低碳体系的转型,以应对时间上前所未有的紧迫性。反过来说,由于体制、社会和文化情况的改善很难找到实现的捷径,资金主要用于提升高技术创新能力的话,将大大延缓低碳转型。 类似的,把颠覆性创新上升为政策可以促进公众对低碳更广泛的再认识,脱离必须有昂贵设备的现有认知。这可能在低碳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埋下一个可以感知的对立,从而导致前者的减速,但很清楚,二者都必须实现低碳转型。我们不可能也不可以强迫中国在“环境”和“经济”之间进行选择,颠覆性的低碳创新是绕过这一错误抉择的重要途径。 最后,颠覆性创新为世界性企业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最有希望的路径,仅仅简单地沿着既有道路追求高技术改进只会带来永无尽头的“追赶”。要想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技术公司,与其专注于高技术本身,不如开发颠覆性低碳创新更加有效。这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经营战略一样具有重要意义,而它对中国的低碳转型也至关重要。 下一部分:从范例中学习 本文为报告《破局:来自中国的颠覆性低碳创新启示》的概要。该报告由 英国国家科技艺术基金会 (NESTA)发表,作者为田大卫(兰卡斯特大学)、金珺(浙江大学)和陆泰来(牛津大学)。本网站的概述和使用经过授权。 首页图片来自 bzuberi

Read More

法广:2009年中国人均碳排放偏高

荷兰环境评估局7月1日发表年度全球环境研究最新报告指出,2009年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增长,中国等开发中国家碳排放量抵销了已开发国家的减排量。环保人士说,随著中国持续经济成长,人均碳排放量还将居高不下。 报告指出,2009年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偏高,达6.1吨,比2008年增加9%,而1990年中国人均碳排仅2.2吨。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工业化国家2009年人均碳排放量都比1990年下降,其中欧盟15国人均碳排放7.9吨,1990年9.1吨;美国2009年人均碳排放17.2吨,1990年19.5吨。 除中国外,印度2009年人均碳排放量1.4吨,在快速成长的开发中国家里仅次于中国。 全球环境研究报告说,2009年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和2008年持平,但没有达到国际能源机构提出的2009年碳排放总量比前1年减少2.6%的预期。 另据报道,在墨西哥坎昆年底举行联合国气候大会之前,全球最大排污国中国将在10月份在天津举行有关气候问题的会议。  

Read More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