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

环保将逼迫政府承认错误

政府要勇于承认“环保错误” 冯永锋 河北涿州市党政一把手最近肯定烦恼得够戗。几十个身家亿万的采砂业老板频繁地“越级上访”,不怕被当成“社会敌对势力”,也不怕被影响亲友的官场前程。由一大批富豪们持续制造的这次“社会不稳定因素”,据报道是由于涿州市过去在河道采砂业上的政策失误造成。涿州市政如今出台新规新矩,似乎是想改正错误,而且似乎充满了智慧,有勇于担当责任的气概。 然而细细追究起来,涿州政府这责任担当得仍旧不够,至少这烦恼的源头,不是因为环保,而环境保护,却正在逐一让各地政府低头错误。按照《新京报》的报道,有人跑去计算了一下,政府从采砂业中只得到不到10万元的税金,而修一条被采砂大军压坏的道路,至少有4000万元。这中间天坑地陷似的大窟窿,得由政府动用其他的民脂民膏去填补。而修路只是显性成本,政府由于在政策上的无能、动摇和混乱,让社会丧失了对政府的信赖,这窟窿有多大?如何才可能摆平填实?没有人知道。而把一条条河道完全当成“砂石矿藏”,任意进行采掘,导致这些河道生态系统的紊乱和被阉割,这将需要花多少钱去进行“生态补偿”?没有人敢去计算。万一再发生洪水,造成“人为天灾”,房屋倒塌,桥梁坠毁,公众死亡,财产损失,又该如何去填补?我想没有人敢去计算。 因此,涿州市政府如果要写悔过书,只写到当前这个简单取缔采砂业、脑中还妄想着未来进行“规范开采”的程度,那么,其承认错误的能力仍旧需要进一步提高。换句话说,即使当前政府愿意为所有的政策失误买单,其检讨书的深刻程度,也仍旧不够。饱受伤害的环境和饱受困扰的公众,完全有理由把这检讨书“发回重写”。至少,追加上一条要求:请把生态成本彻底地计算入内。 对于那些善于犯错误的政府来说,有些疏忽似乎是可以理解的。涿州市政府把河道当成砂矿,有可追溯的历史原因。几千年来,由于森林持续的砍伐,河北成了中国森林覆盖率比较低的地区之一。平原或者低山一带的人,对农耕有一种奇怪的迷恋,因此喜欢开垦土地,用来种植各种农作物。然而农民自古以来就是最低贱的行业,农业是自古以来产出最低廉的行业,因此,无论种地的人如何开荒,无论开荒的人如何的拼命播种和深耕,农业仍旧没有给人最基本的希望,农民仍旧是最被社会生态系统盘剥的底层。他们唯一的出路是对生态发难,把自然开垦得一荒不留,把土地种植得只允许庄稼生长。其结果是,自然生态系统在河北一带,已经被逼退到了最无可退却之地。 农地的扩张、森林的丧失、荒野的消亡,似乎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胃口,几十年来,全国人民一起在河道里大修水库,结果自家的库容是蓄满了,而下游的人民却断绝了取得上游来水的希望,只能拼命地就地打深井修窖池,其结果,是著名的“华北大漏斗”把中华文明繁衍地搅得干旱无比,处处平地起烟尘。 其结果,就是河道成了永久的干涸之地,成了戈壁、沙漠,成了周边群众的采砂地和挖土场,成了玉米地和放羊场,甚至成了高尔夫球场和赛车场。河道管理部门成天想的不是防洪,而是“治理地表裸露”,是“防治沙尘暴”;河道两岸竖立的“禁止游泳,禁止钓鱼,禁止洗衣,禁止滑冰”之类的禁止牌子,成了人们的笑柄。人们把垃圾倾倒在河道中,人们把建筑废弃物倾倒在河中,人们驮走了石头运走了沙。留下的河道狼藉一片,只有天荒地久的自然界,才可能修复它们的创伤。 有了这样的河道作为“资源基础”,或者说,发现整个大地上只有一条条河道还可能帮助当地人发家致富,涿州市政府想要成为“京津砂石建材基地”,似乎也是情有可缘。由于大量的砂石被卖到北京天津保定等“比较大的城市”,涿州市政府想出向这些城市讨要“生态补偿费”之类的念想,也似乎是在生态经济学家的预测视野之内。 当前,涿州市政府想得最多的估计是让砂石费涨价这个简单招数,妄想通过提高价格来给自己的政策失误埋单。把政府失误成本转移给社会,是所有政府自觉最聪明的办法。但涿州政府要想清楚,把困难转移给社会之前,自己该承担多大的责任?那些当初制订各个不合理政策的人,到底该为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然后,还要召开公听会,召开论证会,召开行业专家研讨会,听一听社会的声音,听一听自然环境的诉说,大家一起商讨:到底资源值多少钱,到底生态伤害成本有多大,到底未来的灾难防范成本有多高,到底社会动荡的“消炎药”需要费多少心血去煎熬?只有把所有的成本都纳入了计算程序之内,政府出台的措施才可能比较符合社会的潮流和公众的认可,只有把所有的成本都纳入计算程度之内,我们才会知道一个项目是不是真的有预算中的“利润”。 很多地方的政府其实都处在涿州市政府同样的高危状态。因为有太多的政策没有把基本社会成本和自然成本纳入计算程序之内。有些环保专家呼吁应当出台政策影响评价法、法律影响评价法,就是这个道理;有些社会学家呼吁任何一个项目除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还应当进行社会影响评价,也是基于这样的担忧。 按照道理,政府是最应当把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当成要求企业的基本成本,也当成协助社会的基本考量。可惜的是,我们的政府经常为一些太过易得的胜利所迷惑,我们的政府经常为不愿意承认某些成本而沾沾自喜。然而所有的成本都是要泄露出来的。它们像砂石一样呈现在这个世界,硌着社会的神经,不许任何人忽视和绕道。 过去,我们解决社会苦难和自然苦难的办法,是让这些成本由公众来担负,通过拖延时间来让受难者更长久地受难。而如今,受难者不再像过去那么好说话,受到了欺负的人有能力开始讨要他们的尊严,受到了欺负的自然界也有了代表他们发言的“民间公益机构”,因此,政府发现,想要通过镇压、扑杀、掩盖、拖延、撒谎、躲避、欺骗等办法来缓冲自己的罪恶和过错,已经不再像过去那么便利。因此,迟早都要像涿州市政府一样,来一次对前面错误的“武断取缔”。 武断中止过去的许可,不承认过去发放的一切通行证,当然不是理想的承认错误、修正错误的办法,但至少给了涿州市政府一个改正错误的可能。不管涿州市这次出台的砂石新政,是两个一把手执政思维斗争的牺牲品或战利品,也不管未来的政府部门中谁敢出来承担错误施政的责任,他们要面对的将是来自整个社会的共同声讨,来自自然界的群体追债。一个政策失误有可能带来更多的失误,一个不承认成本的“招商引资”策略,将可能给未来埋下更深的隐患。 那些天天拿“发展经济”、“扶贫济困”来给自己率性制定荒谬政策提供理由的各地政府们,该从涿州市政府的高昂执政代价中,取到真经了。发展经济不等于招商引资,不等于鼓励社会盲目开发,不等于不管环境成本,不等于不需要生态保护。恰恰相反,只有照顾环境利益的经济发展,只有照顾当地社会利益的发展,才可能是可持续的发展,才可能是不需要频繁地救急、缝补和修正的发展。(2010.8.2)  

阅读更多

中国-生态: 绿色和平:大连泄油危害超过官方所报道

环保组织称,大连泄油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官方所报道的。 Reuters/Jiang He 法新社北京报道,根据绿色和平组织指出,大连港油罐爆炸污染事件的危害比中国官方报道的情况严重很多。据悉,7月16日,大连港两条输油管线爆炸口储油罐爆炸,导致至少六万至九万吨原油流入黄海,比中国政府所公布的一千五百吨原油数量多了六十倍。 中国当局在油管爆炸的十天后,也就是本周一宣布,污染已经控制住,而大连港的港口作业也回复了正常。但绿色和平组织人员说 :“在海上及沙滩上仍存留有石油,清洗工作八月份应继续下去,直到今年秋天。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当地的环境才能从这起油污染事件中恢复过来。” 另外,原油码头爆炸发生大火后,为了紧急救火,当局动员当地全体渔民捞油。法新社报道指出,由于缺乏救火人员,缺乏设备,紧急打捞原油时,许多平民百姓是赤手空拳地直接接触原油。当局以每桶报酬计算鼓励大家打捞漏油,许多渔民可说不分昼夜地拿桶捞油,但直接接触有毒的原油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阅读更多

化学桶冲入松花江吉林市民不敢用水

中国东北地区在洪水将7000只化学物料桶冲入松花江后,吉林市切断了全市供水。目前,吉林市大部分地区已经恢复供水,而且官方称可以安全饮用,但是,一些民众称水仍然有些浑浊,不敢饮用。 *洪水将数千化学桶冲入松花江* 中国吉林省永吉县境内28日发生特大洪水,永吉县经济开发区新亚强化工厂约3000只装有化学物的原料桶以及4000只装过化学物的空桶被冲入松花江中。尽管吉林省各级政府快速组织拦截打捞,但由于水流湍急,漂浮物多,打捞进展不大,到目前为止共打捞上400只装有原辅料的桶及空桶。 同时,吉林市环境监测站在松花江吉林江段设立7个监测断面,对水质进行检测。吉林省官方网站中国吉林网的公告称,尽管江水中测出微量的化学原料桶上的两种化学物,但是化工原料桶对松花江水质影响极微,最新监测松花江水质符合标准。 *官方:饮用水安全* 另外,中国吉林网称,吉林市28日停水是由于电力部门停电检修,导致一水厂停水,与当前汛情无关。目前,吉林市其他4个供水厂都正常运转,不会影响正常生产、生活供水。经检测,目前不存在水质污染问题。 吉林市委宣传部新闻办一位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饮用水水质安全,可以饮用。 记者:“政府这方面怎么定的,是可以正常饮用吗?” 官员:“啊,可以。另外那个具体的消息咱们在中国吉林网上通稿都有,您可以看一下那个。咱们已经有通稿报导了。” 记者:“上面说现在到目前为止这水可以安全饮用了吗?” 官员:“啊,对,可以。而且上面说水质检测,咱们这边儿那个,都有公告,咱们上边都有。” 记者:“现在打捞上多少个桶了?” 官员:“上边也有,大约是400多。” *供水水质浑浊 市民被迫买水* 记者电话采访的一些吉林市民和商家都说,虽然29日恢复了供水,但是水质有些浑浊,都不敢饮用,继续购买和饮用瓶装水。 记者:“家里停水停了多长时间呀?” 居民:“昨天停的,今天停的。但现在有的地方停,有的地方没停,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现在一般都买矿泉水那啥的,可能这种水不能饮用,现在。” 记者:“做饭呢,都得用矿泉水,买去呀?” 居民:“对呀,因为那水现在放出来特别浑。” 记者:“放出来特浑哪?” 居民:“嗯,不那么太清。” 记者:“有没有味道呀?” 居民:“那味道倒没有太大味道,没人儿饮用,没人儿敢用。” 记者:“有没有政府部门向你们说这个水怎么样怎么样呀?” 居民:“到目前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呢,好像是。” 记者:“到超市买水,这水有吗?瓶装水?” 居民:“昨天挺缺的,都达到50块钱一箱矿泉水。但现在,今天好像没什么那啥的,一般店都有卖水的。” 记者:“那价格呢?” 居民:“价格,25吧。” 记者:“一般市民都认为这水质肯定有问题,是吧?” 居民:“那关键是,那一浑,谁能喝,谁能饮用呀,没人儿饮用。” 记者采访的一家餐馆的员工称,由于停水,她们的生意受到很大影响。 记者:“水质怎么样呀,好些地方我拨的说水质有点浑哪?” 员工:“上午的时候比较混,好像这会儿比较清亮点了。” 记者:“生意受影响了吗?昨天?” 员工:“受影响了。” 记者:“今天好一点吧?” 员工:“今天有受点影响,因为我们的水不能用,上午,都是用昨天的矿泉水。” 记者:“昨天就根本就没水,是吧?” 员工:“对。” 记者:“今天上午是来水了,比较浑,也不敢用?” 员工:“对。” 记者:“现在自己用水都怎么办呀?” 员工:“我们自己用水都喝矿泉水。”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表示,环保部已加大水质监测力度,将及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以确保市民饮水安全。 另外,有报导称,哈尔滨市出现松花江被污染、全市可能大停水的传言,对此,哈尔滨市供排水集团回应称,居民饮用水与松花江水没有直接联系。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