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

寻正: 中国2010年普种麻疹疫苗问答录:持续更新

【按:由于热心网友追问关于麻疹疫苗的事情,我特地编撰一个问答录,在此以享读者,如果你有特别问题,请致信 xun.zhengxz@gmail.com ,我可以考虑加入此问答录中。】 问:麻疹是一种什么病? 答:麻疹是一个令人恐惧的传染病,因为它有极强的传染性,如果你缺乏免疫力,与麻疹患者同处一室后你被传染的几率达90%,在疫苗产生以前,到了20岁,几乎人人都感染过麻疹。麻疹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因此同其它病毒性疾病一样,一旦发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只能依靠患者自愈。如果患者不存在营养健康问题,死亡率为0.3%,在不发达国家,如果有营养不良及医疗条件差,死亡率可以高达28%,在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中,死亡率达30%。在中国,麻疹死亡率为0.08%左右。 问:麻疹如果发生,会引起什么后果? 答:麻疹往往引起多个系统的并发症,包括耳部感染、气管与咽喉部的炎症、肺炎、脑炎、与血小板减少症,在妊娠妇女,它引起流产、早产、及婴儿发育不良。在美国麻疹患者中,并发症达到30%,20%的人需要住院治疗。在1999年,全球估计因麻疹死亡人数接近90万人,2001年,美国红十字会联合其它国际机构在全球开展了“麻疹行动”,要在2010年将全球麻疹死亡人数减少90%,至2008年,全球因麻疹接种减少了78%的麻疹死亡。中国在2009年新增麻疹病人5万多人,其中死亡39人,从发病率上说是第七大传染病。 问:麻疹疫苗接种有什么效益? 答:麻疹疫苗针对贫困人口具有最大的效益,可以降低总死亡率的30-86%。单剂麻疹疫苗预防效果达95%。 问:麻疹疫苗有没有风险? 答:任何疫苗都有风险,麻疹采用的减毒活疫苗,Merk公司于1963年开始生产(Attenuvax),于1971年与腮腺炎、风疹疫苗合并成为三联疫苗(MMR),因此,现在的大多数资料都是关于三联疫苗的风险。减毒疫苗在理论上都存在变异毒株引起欲预防的疾病的可能性,要么再次变异产生毒性,要么存在着对低毒性病原的人群易感性差异。脊髓灰质炎由于其预防疾病已基本消失,发生疫苗诱发原疾病时可以清楚识别,如果发生在麻疹就很难判断了,疫苗本身也可以导致麻疹,但一般症状较轻。 问:麻疹疫苗具体有什么风险? 答: MMR三联疫苗会在20%左右的人发生不良反应,包括高热、急性关节炎与关节肿胀、轻度皮疹等,不到万分之1发生严重过敏反应,低于百万分之1的人发生脑炎脑病。1991-2001年间,美国共接种326万次麻疹疫苗,1.46亿次三联疫苗。国家不良反应报告系统登计麻诊疫苗有387次不良反应报告,占总数的万分之1.2;三联疫苗2.4万次,占总数的万分之1.6。疫苗损伤赔偿麻疹疫苗共有161份申请,54例赔偿;三联MMR疫苗共有749份申请(其中50例死亡),获赔247例。台湾77-98年麻疹疫苗有1次申请没有赔偿,MMR疫苗有13次申请5例赔偿。 问:我需要接种麻疹疫苗么? 答:中国是麻疹高发国家,故而强烈推荐进行有效的麻疹预防接种。 问:我孩子以前患过麻疹,他需要接种么? 答:如果有确切的麻疹病史,患者需要自身免疫系统清除病毒,必然发生免疫应答,因此,有麻疹病史者不需要接种。在美国如果有麻疹病史,医生不推荐后续接种。 问:为什么中国专家推荐有麻疹病史的人仍然要加强接种呢? 答:这个问题应当问中国的专家。减毒疫苗诱导的免疫力都可以持续多年,未减毒的感染应当产生不弱于疫苗的免疫力,一定会有免疫应答,提供持续终身的免疫保护。我不知道卫生部专家是否考虑了中国医生的诊疗水平,如果此前的诊断不准确,那就应当接种,因此,如果是疑是诊断,应考虑补种,但如果确诊过麻疹,就不必要接种及承担其相应风险。麻疹并不属于易于误诊的疾病。 问:最早应于什么时候开始接种? 答:美国、香港、台湾均推荐在1岁至1岁零3个月期间接种MMR,其后于4-6岁第二次接种。两次接种间隔时间起码1个月。美国疾病预防中心提供资料说,如果在1岁以内接种,由于婴儿有来自母体的抗体保护,疫苗会被抗体中和,而不产生免疫应答。另有资料把母体抗体保护的时间延长到18个月。婴儿6个月内受到绝对的保护,此后减弱,可以持续到18个月。中国要求在8月龄接种第一剂,于1岁半到2岁接种第二剂。中国不是唯一推荐此种接种计划的国家。 问:哪些人不宜接种? 答:孕妇、重病患者、输血及血制品者不宜接种或宜缓种,免疫功能障碍者仍可接种,但需咨询医生。 问:麻疹可以被消灭么? 答:理论上可能可以。麻疹只在人类传播,偶见其它灵长类动物感染。如果人群免疫率极高,比如达到95%以上,可能可以消灭它,但麻疹传染性极强,还有动物宿主,彻底消灭它也可能不切实际。 问:为什么WHO 提出消灭麻疹这个目标呢? 答:WHO的目标不是要完全消灭麻疹,而是在全球范围内从2000年到2010年减少麻疹90%,阻止其爆发。有专家认为这一目标都很难实现。 问:如果我的孩子接种了2 次,需要第3 次接种么? 答:不需要。即使是你的孩子遵照中国的接种计划,在2次接种后,其产生抗体的几率已经达到99%以上,第3次接种完全没有效益,因此是不必要的。 问:为什么WHO 的专家说不管以前病史与接种史,小孩都要接种呢? 答:这样的说法不太负责,也不符合WHO的推荐与原则。对于群众性普种,WHO的原则是让人群接受起码一次麻疹疫苗接种(即所谓的给予第二次接种机会Second Opportunity for Measles Immunization),而不是所有人都必须接种。对于不应当接种的人进行接种,是一种浪费卫生资源与引发反对接种情绪的做法,不应提倡。 WHO专家提到1994年英国实行普种,不管以前的接种史,那是因为那之前英国麻疹接种只接种1次,跟中国的两次接种计划没有可比性。而跟中国有可比性的,是香港1997年的普种,香港已经实行2次计划免疫,如果学生证明有过2次接种,就不再进行第3次接种。无论是英国,还是香港,都是根据流行病监测发现可能出现人群暴发麻疹而采取的紧急措施,跟中国目前采取的行动完全不相同,英国与香港都成功地扼制了麻疹暴发,说明了普种对遏制麻疹爆发的效益,香港的成功,证明了第3次接种是不必要的,纯属无稽之谈。 对于中国来说,唯一可能让WHO考虑接受第3次接种的情况是此前疫苗的无效性,如果有一次接种无效,或者中国疫苗有效性达不到第1次85%,第2次95%,比如,两次只有60%,那么两次合并,效果只有84%,于是进行第3次接种也就合理了。即使中国疫苗效果差,两次都只有80%的效果,综合效果也高达96%,不需要进行第3次接种!如果真是这样,卫生部需要公开诚实地面对公众。如果本身是劣质疫苗,再种1次,又有多可靠呢? 我注意到中国2009年麻疹发病率比2008(当年中国有14万多人发病)大幅下降,降幅几乎达到2/3(从每10万9.95降到3.95),多半是计划免疫的效果,在此时执行全国普种,似乎时机并非那么恰当,很有中国为了WHO的政治目标而蛮干的味道。因此,WHO的专家似乎让政治主宰了科学,是不适当的。 问:网上流传王月丹博士质疑此次麻疹普种的行为,你有什么看法? 答:王月丹博士敢于质疑卫生部的行为,是值得赞赏的,他质疑的方向也是正确的。中国的官员要习惯于被人质疑,不要动辄说人造谣,尤其是对方是专业人员的时候。没有人质疑就很危险,很容易搞大跃进,因为科学不等于盲目蛮干。王月丹博士作为免疫学专家,其质疑是有道理的,卫生部不应,也不能回避,应当向公众出示国内疫苗产品有效性的技术证据,有多少,出示多少,以释公众之疑。国外疫苗有效,并不标志国内疫苗就有效,前一批疫苗有效,并不表示后一批就一定有效。王月丹博士关于死亡率的计算并不完全对,但他提醒我们麻疹在中国的死亡率并不可怕,进行麻疹接种一定要平衡效益与风险,接种疫苗是有实实在在的风险的。 问:方舟子批王月丹,认为卫生部的举措不容置疑,你有什么看法? 答:蚂蚁批评骏马不会吃草。一个外行批评内行,不值一提。 问:你认为卫生部做法是否妥当? 答:中国的确在此前就向WHO承诺进行人群普种,以大幅减少麻疹的发生率与死亡人数。但中国卫生部的做法似乎从科学上有欠妥当。第一,普种范围过宽,要求此前已经按接种计划完成了麻疹接种两次的人第三次接种,乃至于有麻疹病史的人仍然要求接种,是不科学的;第二,没有哪个国家会强制国民接种,即使是免费的,仍然属于侵犯人权,卫生部应当采取柔性的措施,而不是刚性的强硬措施;第三,普种范围缺乏科学指导,中国在麻疹接种上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如果只着眼于儿童,无疑会丧失大局观。第四,时机似乎不恰当,中国目前麻疹流行趋势不支持一次大规模的普种,因为现有趋势是大幅下降,普种后几乎无法判断普种是否有效,将会极大地防碍以后的相关免疫工作。 阻断麻疹传播的是人群免疫力,不是儿童免疫力,诚然,儿童多发病,但不排除未获得免疫力的成年人不会携带病毒进行传播,当麻疹流行时,成年人都会因为儿童时期的感染而产生免疫力,这是为什么麻疹在成年人少见的原因,但中国执行人群麻疹免疫已有30-40年,麻疹流行规律被打破,而各地执行免疫计划参差不齐,这就会导致很多的成年人因为某种程度的群体免疫而从未被感染,病毒可以籍着他们传播。中国需要针对成年人进行血清学研究,看他们是否有足够的免疫力,能阻断病毒的传播,否则,在普种计划中,要包括成年人。 从人群免疫力的角度来说,如同WHO所表达的那样,如果所有儿童都接种起码一次,产生85%的人群免疫力,就可能阻断了病毒的传播。卫生部的重点应当是那些一次都未接种的也未患过麻疹的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儿童。在儿童中间强调每人必须接种,是属于想当然的蛮干。 问:我是成年人,需要接种麻疹疫苗么? 答:如果你从未接种过疫苗,也未患过麻疹。你需要接种,尤其是女性。如果你身内没有抗体,产生的婴儿就谈不上有母体抗体的保护,中国仍然是麻疹高发国家,所以最好执行接种计划,怀孕后不能接种,所以要考虑提前接种。美国免疫计划推荐年轻成年人(低于40-50岁),接种1-2次,中老年人,接种1次。 问:你对中国即将到来的麻疹普种计划持什么态度? 答:我支持WHO与卫生部的相应努力,但也希望WHO与卫生部的专家做好基本功,普种本身从来都不是目标,强制要求适龄儿童人人接种,既不现实,也违反科学原则,加大了疫苗副作用的发生几率。 普种的目标是让本身没有免疫力的易感人群产生免疫力,在中国条件下,说不定还包括成年人,这一切需要细致的血清学研究,而不是一味地蛮干。婴儿不是同一天生的,易感人群是在源源不断地增加的,期望一次普种就打断病毒传播,而缺乏人群免疫力具体研究,属于假科学之名实行的想当然执政。如果我的猜测属实,中国人群中未有免疫力的成年人起着宿主作用,中国的这次普种效益将比较有限,远不如英国1994年与香港1997采取的行动所取得的成功。而中国现有的流行趋势,将使普种的效果无法判定。 把疫苗浪费在已经有免疫力的人群是不适当的。那些已经接种过2次的人或者有过麻疹病史的人纯属浪费,而绝大部分接种过1次的人都属于浪费。把这些浪费用于从未接种也未患过麻疹的人,效益将是非常显著的。 问:你对家长们有什么建议? 答:家人的健康,自己要负责,医生与政府从来只有建议权,而作为监护人有最终的责任。如果你的孩子在规定的年龄范围内,此前未接种,或者只接种过1次,距此次接种1个月以上,你应当高高兴兴地带孩子去接种,并对医务人员表示感谢。 如果你的孩子此前已经接种2次以上,你需要拒绝接种,并向医务人员的好意表示感谢。 如果你的孩子此前确诊过麻疹,你需要拒绝接种,并向医务人员的好意表示感谢。 如果你的孩子有不适于接种的疾病基础,请不要误种,导致严重后果。 如果你家里成年人中有未有过接种史也未患过麻疹的,尤其是未来母亲,需要主动寻求接种。 公众需要支持王月丹博士的义举,习惯于向官方问责,要求卫生部出示疫苗安全与有效的技术资料——不是泛泛而谈我们的疫苗有多好的效果多么的安全,而是要具体的实验与检验资料。 问:你对卫生部与WHO 专家有什么建议? 答:没有哪一个国家实行强制免疫,中国也要遵守相应的底线,尽管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但那的确是你们的工作。免疫接种是需要签知情同意书的,是遵重人权的表现,希望看到中国政府把人权落到实处,而不是空口白话。 针对中国高发疾病进行人群普种有效疫苗,是一件利民护民的好事,如果让不科学的做法把好事变成坏事,那无疑就是最低能的表现了。中国政府的行政决策,应当更加公开透明,提早产生预案,给予公众更多的知情权,而不是象现在那么被动。 WHO专家需要学点政治,不要立足了狭窄的技术层面,忽略了促使成员国加强公共决策能力与民众认受度。另外还要加强业务水平,一个国际机构被人嘲笑,就不好意思了,损伤威信,不利于未来的工作。 问:如果这次我的孩子在普种中是第二次接种了,她(他)需要继续执行预定的计划免疫么? 答:不需要。计划接种的目的是给孩子接种两次麻疹疫苗,如果这一次是第二次接种,那她(他)就是提前完成了计划接种的目标。因此以后用不着接种第三次。计划接种把时间分开得大一些,免得把孩子打针打怕了。 问:有没有办法检查我的孩子是否有了抗体有了免疫力呢? 答:是的,可以检测抗体的。我在文中说做免疫血清实验,就是指随机抽查人群中成人,看是否90%以上人都有抗体。抗体检测虽然贵,已经是常规项目了。在北京,肯定有医院能做这样的检测。现代疫苗研究,早就是抗体时代了,检测疫苗有效不有效,过去看是否防病,现在都看血清中有没有抗体以及抗体滴度的高低。 问:我儿子出生5个多月的时候忽然脸上开始出现红点,第二天全身布满密密麻麻的红疹,妻子很着急要去医院,我说先不急,观察一天再说,果然第三天开始消退,第四天就彻底消失,皮肤又回到光滑白嫩,一点儿痕迹都没有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出麻疹,如果是,这算不算自身免疫系统发生过免疫应答? 答:麻疹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因此,在疫区的大部分人成年之后,都可能已经获得了免疫力,如果你太太曾经打过麻疹疫苗(中国自1978年开始大规模麻疹免疫,因此可能你太太可能有过接种史),那么她也有免疫力。在婴儿出生后,来自母体的抗体保护着他们不患麻疹,在6个月内,几乎受到绝对保护,此后保护能力逐渐减弱。因此,WHO在麻疹高发区建议从8个月开始接种,来自母体的抗体是为什么8个月接种效果不如1岁才开始接种更好的原因,打入的疫苗如果被抗体消灭了,就不会诱发自身的免疫应答。 如果缺乏母体抗体保护,婴儿一样也会发麻疹,最近香港学者陈伟明等总结的一份报告中,最小的麻疹患儿只有2个月大。小婴儿患麻疹,其恢复时间较快,发热之后出疹子也快,但其发热时间也平均有5天,开始发热后两天内出疹子,而更大的婴儿则有7天发热时间,4天后才出疹子。除了发热,婴儿还会有上呼吸道症状,比如鼻塞,咳嗽,90%以上的婴儿都会有。综合考量,我认为你儿子5月大时患的不是麻疹。如果是的话,你们不大可能不去医院就这么轻松地过去了。 我知道你下一个问题多半会问,如果你的儿子患的不是麻疹,那会是什么病?根据有限的病史资料,可以有很多的可能性。我给你两个选择,一个是我认为最大的可能性,另一个是一种有趣的可能性。 你儿子可能患的是德国麻疹——正式学名叫风疹,也就是MMR三联疫苗中那个R要预防的疾病。顾名思议,德国麻疹是德国人发现的一种麻疹,它远不如麻疹历害,但临床表现象麻疹。对大多数儿童来说,德国麻疹象感冒一样,甚至不如感冒那么严重,很多人甚至注意不到发疹子就过去了,病程也比麻疹短得多。德国麻疹发热不历害,所以你不提发热,其疹子先从脸上发,然后扩散到全身,一般3天后消退(所以又叫三天麻疹)。德国麻疹对儿童损伤不严重,但为什么又要做成三联疫苗呢?保护未来母亲,如果母亲在妊娠中发感染德国麻疹,有严重后果,引起流产或者风疹婴儿(先天畸形),故而儿童免疫计划中要加入德国麻疹。同样的道理,MMR中的另一个M,是保护未来的父亲,儿童发病不严重,但对未来的父样就损伤大了,引起不育。那么你的儿子需不需要继续风疹免疫呢?需要,尽管他极大可能患的是风疹,但很难确认,能够引起类似表现的因素太多了。 另外,如果你夫人大量饮酒,然后给孩子喂奶,那么小家伙也会醉的,小家伙醉了,说不定就会起那么些疹子,表示抗议。如果母乳喂养,小孩对某些食品过敏,也可以出现过敏性皮疹,妈妈一旦停那些食物,就很快恢复了。 问:我的孩子在 8个月接种了一次麻疹疫苗,然后在XX时候又接种了一次MMR(麻风腮)三联疫苗,现在需要接种么?如果多接种几次,具体有什么危害? 答:不管是几联疫苗,其中必然含有足量的麻疹疫苗,你接种两次就够了,再多种一次,并不具有什么效益。如果没有效益,为什么你要让孩子白挨一针呢?跟孩子商量一下吧。 麻疹疫苗的危害我在前文中具体提及过,不过,那是国外的资料,中国的疫苗,我查不到具体的资料,因为疫苗的严重危害,需要极大样本,只有市场后监测与研究,才能发现,而中国没有这一环节,很大程度上是不知道的。你的孩子既然已经有99%以上的把握对麻疹有了免疫力,为什么还要冒搞不清楚的风险呢? 中国需要加强市场后研究与监控。1999年,美国唯一上市的轮状病毒疫苗,轮盾疫苗(RotaShield)被发现显著增加小儿肠套叠的风险。小儿肠套叠,在正常人群只有0.03-0.05%的几率,即使轮盾疫苗增加其风险3-7倍,也要多达万人接种才能增加1-2个病例,所以前期安全性研究根本无法探测到这样的风险增加,只有靠疫苗上市大规模使用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才能发现,而美国疫苗副作用汇报系统在其中就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一系统是美国政府组织的,让人们针对疫苗使用后发生的副作用进行自愿汇报的体系。在轮盾上市后,大量的小儿肠套叠引起了关注,随后研究证实了疫苗的确引起肠套叠,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随即发出警报,取消对它的推荐,该产品随后撤出市场。 WHO就有针对疫苗副作用的国际汇报机构,中国尚未加入。如果中国政府持续地忽略疫苗的副作用监测,无疑是对人民的健康不负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间的力量应联合起来,创造一个民间的疫苗副作用监测体系,事实上,即使中国官方创建疫苗副作用监测体系,中国民间力量仍然需要一个监测体系,以形成互补作用。在美国,监测市场后副作用的体系就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互相补充。 问:我的孩子在 8月大接种了第一次麻疹疫苗,不久将计划进行第二次的MMR(麻风腮)三联疫苗,那么我是否应该放弃这次加强免疫呢? 答:这一次加强疫苗只有麻疹疫苗一种,如果你考虑给孩子接种三联疫苗,就不必进行这次接种,因为你随后接种三联疫苗让这次接种变得没有意义。相对而言,选择这次单种麻疹,而放弃随后的三联疫苗,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因为这一次麻疹普种提供的是单一的麻疹疫苗,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更应该按计划接种接种多联疫苗,可以减少孩子的不适与疼痛。否则,你这一次接种了麻疹,其后还得寻求风疹与腮腺炎疫苗接种,如果再打三联疫苗,这一次就多余了。 问:我的孩子已经接种过两次疫苗了,我能不能在北京找家医院查一查他有没有抗体? 答:在国外,麻疹抗体检测已经是医疗常规了,国内可能只查对于急性感染有意义的IgM抗体,而不查IgG抗体,后者才是鉴别孩子是否有长期免疫力的指标(但对临床诊断也还是有意义的,只是中国医院不查而已)。如果你的孩子接种过2次,那么他(她)有抗体的几率超过99%,用不着查了。 如果你实在想查,在国内其实大医院都有能力查,只是成本很高而已,如果你能找到一批人一起查,找在医院内工作的朋友帮忙,定购相应的试剂盒,你在医院的朋友还能出研究论文。目前国内大部分针对麻疹IgG抗体都是研究中查的,大学医院都应该有此能力。 IgG抗体的滴度,国外认为120mIU/mL以上就有保护价值,其实低于此值可能也有部分的保护价值。 问:我的孩子在 8个月刚打过麻疹疫苗,如果这次打,她(他)只有9个月,我应该打么? 答:如果你现在打,孩子仍然能得到足够的免疫力,但我不建议现在马上又打。在1岁以内最好只打一针,第二针留到1岁以后。来自母体的抗体可能对1岁以内的婴儿疫苗起作用,减少免疫应答的机会,因此最好把第二针留到1岁以后。 问:我娃娃查出鸡蛋过敏,网上都说不能打,但医院说只要以前打过就可以打,对吗?但是以前打麻疹疫苗是不知道鸡蛋过敏啊。 答:由于麻疹疫苗是用鸡蛋胚培养的,因此医务人员曾经认为对鸡蛋过敏的人不能打,但后来的研究证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对鸡蛋过敏的人也可以打麻疹疫苗。如果以前打过都不出问题,印证了这一说法,因此可以放心地去打。 问:我儿子4 周岁,去年这个时候得过高热惊厥,在医院打的消炎针之后就好了,一直到现在也没在发生高热惊厥过,请问我们家宝宝可以打麻腮风吗?高热惊厥在不在禁忌范围内。还有我儿子这周感冒了,好了以后要过多少天去打麻腮风针呢? 答:你儿子的情况,可能是某种细菌感染引起高热,随后发生高热惊厥,经抗细菌治疗治愈。因此,不存在什么禁忌。感冒会诱发身体处于免疫反应状态中,影响到疫苗的效果,有研究证实,在感冒后一个月内打麻疹疫苗,不能诱发免疫应答者比例显著增高。因此,你应当等儿子感冒好了一个月后再考虑接种相关疫苗。 问:为什么这一次免疫称为强化免疫呢?麻疹免疫能强化么? 答:强化免疫的说法是错的。一个典型的强化免疫疫苗是乙型肝炎,一般乙肝疫苗要求3-4次免疫,如果仅仅是一次免疫,即使部分人产生了免疫应答,其抗体滴度很低,免疫效果不好,其后的加强免疫,可以显著提升这些人的免疫应答水平。以健康成人为例,在给予10µg疫苗后,第一次免疫只有31%的人产生高于100mIU/mL的抗体滴度,而第二次后提升到42%,第三次提升到89%(所以有人建议免疫四次)。 在麻疹免疫,没有强化免疫一说,因为抗体滴度的提升,只在6个月内有效,其后降至第二针以前的水平。麻疹免疫的第二针,叫补种,按中国的计划免疫,第一次接种后,有15%的人不产生免疫应答,而第二针是针对这15%的人去的,由于检测抗体对于补种一次的成本要大很多,所以其他85%的人就为这15%的人牺牲一次,多接种一针。由于第二针往往达到95%以上的效率,所以最后只剩不到1%的人不产生免疫应答——其中说不定有的人天生就难以产生免疫应答,因此,再叫99%以上的人为不足1%的人牺牲,还不知道这牺牲是否能使他们产生免疫应答,是不必要的,第三次接种是不必要的。 免疫能力并不单看抗体水平,麻疹免疫后抗体水平会持续下降——道理很简单,身体维持与产生这些抗体是有代价的,如果无用武之地,就浪费了,因此身体在发现麻疹入侵的风险很小时,会自动减少抗体的产量。免疫过程中要产生记忆细胞,如果再接触病原,身体迅速恢复抗体的生产,提供相应保护。即使你身体内抗体水平降低到有保护效力的120mIU/mL以下,也能得到免疫保护,就是这个原理。 麻疹免疫应答几乎是全或无的,如果应答了,就产生了足够提供保护水平的抗体与记忆细胞。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你感染麻疹,野生的麻疹病毒毒力更强,你的免疫系统反应要激烈得多,必然产生免疫应答以消除病毒,产生的抗体水平可能四倍于麻疹免疫所能产生的抗体,你的身体会更加“深刻”地记住这些病原,这是为什么确诊了麻疹,你就根本不需要考虑接种麻疹疫苗的原因。

阅读更多

一劳永益的疫苗离我们还有多远?

人们一直为发明一种一针就能应对所有类型流感的疫苗而努力,而迅速变异的流感种类让研究者精疲力尽。但是西奈山医学院微生物系的主任解释说最新的研究可能提供一个合成方案。 终身免疫的一针 :新技术已经有助于辨明流感病毒的各部分,这可能也是一种疫苗的普遍目标。一群研究者研制了一种合成疫苗,也许能够预防任何目前存在的流感——或者任何将出现的流感。 一年一度的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已经开始了。打针吓坏了小孩子,也让大人们开始琢磨每年往胳膊上戳一针是否是对的。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注射过各种流感变种和得过感冒的人能够在几十年后非常相似的流感类型爆发时有一定的免疫力。例如:1950年代中期(那时开始H1N1病毒不再流行)之前出生的人对最近的H1N1病毒都更强的抵抗力。但是因为这种病毒能够通过变异非常老练地逃过身体的免疫系统,每年都产生许多新的变种。在最近的一次和H1N1较量之后,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委员会在2月份建议超过6个月大的任何人都应每年接种疫苗。这一措施应该改善对未来的大流行和季节性流感的免疫力。 寻求一劳永逸的流感疫苗——打一针就能终身免疫的努力已经进行了几十年。许多研究团队都致力于此。进展情况很复杂,因为有大约16种重要的表面蛋白(血凝素)有助于 这种病毒附着上主要细胞,此外还有几种重要的病毒性唾液酸酶蛋白。(这些蛋白质就是H1N1里面的H和N代表的东西。)流感疫苗通过导入一种杀死的流感病毒变种起作用,来训练身体的免疫系统识别这些变种并在将来遇到类似的入侵者时作出反击。这种病毒中的蛋白质的变异有助于它逃过免疫系统的识别。 不同的研究团体的一系列发现都集中在这种病毒非常保守(不变异)的部分。而10月18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网站上发表的一项新的研究应用这些发现来研制合成疫苗,合成疫苗有效地阻挡了在老鼠身上的几种不同的流感病毒。它是怎样起作用的——在人身上也有作用么? 《科学美国人》和这项研究的合作者之一纽约城西奈山医学院微生物系的主任Peter Palese进行了对话,来发现受用终身的流感疫苗的进展。 我们为什么要年年打流感疫苗? 一些病毒——比如麻疹、腮腺炎、风疹还有小儿麻痹症病毒——不会随时间变化。因此打一次疫苗就行了,就算不能管一辈子,起码能保证很长的一段时间。流感病毒的区别是它们每一到五年就会有很大的变异。这种病毒的变化就是因为我们所说的抗原漂移或是抗原更换。 但是这使得疫苗的生产和施行都变得复杂。监督程序必须每年使用——而且要基于选定的变种。我们通常每年在疫苗中采用三种变种。 每年,两种变种有时是所有三个变种都需要变化。每一年对疫苗的需要是根据每年流感病毒中这些抗原的变化决定的。 以前打过的疫苗或是得过的感冒能够防止你得上季节性或是流行性的变种么,像一些老人似乎对H1N1有一定的免疫力? 新的流行性的H1N1实际上已经变得和以前的流行的变种有关系。所以老人比年轻人受到更好的保护,这种情况是很罕见的。很鲜有的年纪大的好处之一。 我们能够发明一种对所有的流感变体都免疫的受用终身的流感疫苗么? 对可能存在普适疫苗的新理解的前提是包括我们的研究小组在内的几个研究团体能够区分并分离单克隆抗体。在过去的一年半中有一些进展,因为人们能够识别可交叉反映的单克隆抗体——能够预防多个变种的抗体。人们以前不知道这一点,这要归功于技术的进步。 我们能够区分这一抗体识别什么。这种抗体认识保守区域,长得像一个蘑菇,叫做这种病毒的血凝素的保守柄。 抗体对抗这个蘑菇的柄,只利用这个蘑菇的柄,我们生产出合成肽。在老鼠身上显示出这种病毒能够引发一种可交叉反应的免疫反应。 另一件让人激动的事是,这是一种合成肽,很容易采用。 这种合成疫苗怎么会比在鸡蛋里生长的传统疫苗更容易生产呢? 我们只需要提供病毒的血凝素中的保守柄——也就是不变的那部分。而这只需要大约60个氨基酸那么长的肽合成就可以了,而那注入老鼠体内,就能够引发可交叉反应的免疫反应。 既然流感病毒这么容易变异,它们有没有可能进化后适应这种疫苗呢? 它的杆——柄状部分可能不太会容忍这些变异,当然不能说绝对如此,但是病毒的这些部分已经超过50年或是80年没有变化——当然我有些夸张,大体上它们没有变化,这表明病毒不能改变这些部分。因此对病毒不会克服这种疫苗可以报一定希望。 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大约5%的老年人注射了流感疫苗。所以病毒的这部分不可能很快变异。有点像抗生素:只有你大量服用抗生素的时候,抗药性才变成一个大问题。 那么一个普适性的疫苗能够预防像H1N1甚至是H5N1的大范围流行么? 应该能够预防的。我们将提供一种应对所有变种的群体免疫效应。即便不能百分百的预防,也会减弱这种新的变种在流动性和死亡率上的影响——就是患病和死亡。 这些发现能够应用于其他病毒的疫苗呢? 很多病毒不产生变异,所以如果这些病毒的疫苗有很好的作用的话,不需要做任何改变。但是有些很出名的例子,例如艾滋病毒和肝炎病毒都会产生很多变种。发现保守部分,并将其应用于疫苗的想法已经有了,只是还没有生效。对付这两种病毒也有可能有类似的解决方法,只要有人能够识别出他们的保守部分。我们不能用流感病毒的保守部分来预防艾滋病和肝炎。 研究现在进展如何?什么时候我们可能看到一种普适性的流感疫苗? 我们现在只在老鼠身上实验成功,还需要扩展到更多的动物样本上——白鼬、雪貂和天竺鼠。只有当所有这些实验都成功了以后,我们才能考虑扩展到人类。 要保护老鼠要容易得多。你知道癌症的实验——你能治愈老鼠身上的癌症,但是在人类身上,就没那么容易了。人们必须验证同样的方法在人类身上依然有效。 这是我们首次想到一种普适性的流感疫苗。显然我们的研究只是一个开始。   添加新评论 相关文章:    新型X光机揭开神秘面纱    调查显示:药商重金买通医生    热爱运动可以防范精神疾病    欧盟监察部门裁定益生菌饮料没有兑现承诺——改善你的健康    研究表明:乳癌后进行母乳喂养——安全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