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南方周末 | 师道沦丧 还是被沦丧?

他找到自己的学生,将课题经费以劳务收入的形式打到学生的账户,给学生一点提成后,再收归己有。 制度的缺陷,将老师普遍置于违法违规的危险中。“就是先逼良为娼,再抓嫖,导致知识分子斯文扫地。” “科研为什么不能是承包形式呢?就像国家承包工程修路,我把路修好,各方面都符合要求不就行了?” “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混乱,违规现象突出。”2014年7月,中央巡视组对复旦大学的点名批评,将“科研腐败”这个中国学术界经久不衰的话题,又推到了舆论的前台。...

阅读更多

中国学术界的逆向淘汰案例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的两篇文章举了中国学术界的逆向淘汰的案例 解剖“逆淘汰”社会现象的一只麻雀 高于院士水平的北京副教授 我很高兴看到一些优秀的华人科学家归国,作出优秀的成绩,并且为推动学术的公正进行努力。这样的努力和方舟子们的学术打假努力相得益彰,后者坚持的是学术不能够是假的,前者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要求真的优秀学者应该得到公正的待遇。 上次回北京也和几位回国的年轻助理教授聊天,有的说不公平的体制是现实,也觉得体制不好,但如果回到了体制就得按照体制的(潜)规则做事,不然就会被淘汰。国内的好大学都是公立的,所以回国基本上就算是进体制内了,对于刚起步的年轻科学家的确很受制约。饶毅教授是有成就的学者,所以在打压面前抗压能力更强,并且他也善于使用网络空间,这是两个很有利的方面。科学上的自由公正其实也最终溯源到政治上的自由公正,没有后者,也很难得到前者。科学研究领先的国家无一例外的都是自由民主的国家。由于科学研究的国际化以及本身的相对纯粹性,使得科学研究成果的好坏更容易分辨和比较,所以在这个空间上努力推进自由和公正是非常有前途的。 相关文章: 中国大学.科研文化 科研的一点经验

阅读更多

中国大学.科研文化

今天Google Reader上读到一则新闻: 新华网北京11月8日电 科技部新闻发言人8日表示,今年9月,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中国的科研文化”一文,涉及中国基础研究科研经费分配问题,科技部认为与事实不相符合。 文章是9月3日发表的,而这个回应是2个多月之后11月8日。这倒是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按照中国政府部门的办事规律,出来辟谣反而说明事情的真切性。于是我找来科学杂志上的原文China’s Research Culture (摘要,全文),认真读了一下。文章是由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联合撰写。

阅读更多
  • 1
  • 2

CDT/CDS今日重点

【CDS词条】梅大高速塌方事故

【文章总汇】哥大学生抗议风波

四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顶端新闻|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