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

爱思想 | 吴敬琏:中国腐败已深入基层

吴敬琏:中国腐败已深入基层 进入专题 : 反腐败    ● 吴敬琏 ( 进入专栏 )       现在有两个很强烈的有影响的意见,一种意见,国家资本主义,强政府,大国企来解决这两个问题,解决增长模式的转变,解决贪腐的问题。另外一种观点,还是要按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这是更明确的。到了80年代末期,90年代中期,已经形成了大体清楚的目标,是不是按照这个目标。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今年面对一个什么样的形势,我们怎么回避风险,抓住机遇。2012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     首先,回顾2011年,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各种矛盾暴露。从资源的短缺到生态的灾难,到宏观经济,不动产价格居高不下和泡沫破灭的可能,到通货膨胀压力的凸显,一直到社会问题上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各方面暴露出来的麻烦是非常多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些人觉得它是一个偶然的现象,据我观察,多年积累下来的矛盾到了一个临界点。小平同志1992年讲话以后,大力推进经济改革。2003年,党政领导意识到我们在20世纪建立起来的体制还有很多的问题和缺陷,离我们原来在80年代设立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所以,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一个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这个决定在一些重要方面提出了改革的任务。     主要有几个问题,一个问题,所谓经济转型,十七大以前叫做增长方式的转变,十七大以后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个转变说的很笼统。特别是2010年党中央专门组织了学习班,胡总书记提出刻不容缓,这一年下来,投入很多,有些地方力度也很大,但是效果不是那么好。主要原因还是在体制方面,还是联系着一个所谓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包括转型也是政府主导的。2011年年末,好几个重要的新兴产业都爆发危机。     前两天一个无锡的朋友跟我说,他们那儿的光伏。还有物联网,等等。当然,我们有些方面有进步,可是成本太高。要持续的用这样的办法实现我们的转型,转型上一个大台阶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可是增长的方式,成本太大了。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腐败,腐败的程度深入到我们的基层。大众对于这种状况是很有意见的,甚至表现出一种愤怒。面对这种形势,在大众层面上都认识到不改变不行了,可是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改变?这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大众,另一方面是领导。从大众来说,各界人士,从普通农民工一直到知识界的人士,对这个问题看起来意见很不一致。问题的症结在哪里,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有很不同的认识。     另外一方面,理性的深入的讨论不足,互联网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可以让所有人都能随时随地发表意见,参与讨论,可是他也不利于人们做深入的思考,而且容易浮于表面,造成一种形式化的讨论。特别是这些年来,不管是有意图的还是自发的形成的民粹的或者狭隘民族主义的情绪,很容易阻碍问题的深刻思考。     至少在我们这个组织,50人论坛应该更多的开展,一个是切实的,不是做一些空洞的,煽动性的讨论,而是密切结合实际的,另外是深入的,而不是就现象发表一些感想,要理性的去分析和讨论,因为现象和本质还是不一样的。     看看美国的情况,西方国家它主要的问题是在20世纪以后,扭转了它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状况,出现了一种大众的消费热。这个状态就造成了寅吃卯粮,美国的表现形式就是美元是国际主流货币,所以,它就发货币。     我们也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对我们来说,最主要的问题,是劳动者的收入比重降低,储蓄主要是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并不是居民储蓄。为什么是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分配的结构是由生产的结构决定的,如果不能改变我们增长的模式,这个问题无法解决,提高储蓄率就提高了政府的收入。让劳动力变成有知识有技术的劳动力,让他们的收入提高,他们的收入增加,他们的储蓄率提高,这样才能扭转过来。所以,怎么转变增长方式,减少贪腐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领导到底准备怎么办?现在有两个很强烈的有影响的意见,一种意见,国家资本主义,强政府,大国企来解决这两个问题,解决增长模式的转变,解决贪腐的问题。从生产上说,高铁就是个例子。从地方政府可以看到,现在全国普遍的是提高投资长度,报刊上说温州模式破产了,因为他们现在这个模式不是温州模式。全国增长最好的地方,强政府,大国企这个战略应该到了极致,这是一种观点。     另外一种观点,还是要按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这是更明确的。到了80年代末期,90年代中期,已经形成了大体清楚的目标,是不是按照这个目标。     这两种意见现在争论不休,不知道以后的领导会采取什么样的方针。采取什么样的方针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来说,我们50人论坛的同志们,可以在形成我们国家总的方针、方向上有所贡献。 进入 吴敬琏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反腐败    文章分享到 :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抽屉网 腾讯微博 豆瓣 百度搜藏 更多 本文责编: frank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专题 > 专题文库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50128.html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丁元竹:2012年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

丁元竹:2012年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 进入专题 : 社会管理    ● 丁元竹       2011年,笔者参与了多次社会调查,对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难题进行研究,总结出了一些问题①,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②。岁末年初,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对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对策措施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2012年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至少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 认识社会体制,夯实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基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而不仅仅是应对当前出现的各种棘手的社会问题。建立稳定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管理体制必须深化对社会体制的认识。如果说,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核心问题是明晰产权和建立价格体制,那么,中国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体制的核心问题就是建立合理的利益格局和公众参与机制。回顾历史和关注现实,在明晰产权和建立竞争环境的过程中,由于历史原因以及个人禀赋、受教育程度等差异,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消除这种不平等需要政府建立合理的利益格局。价格机制的建立为市场主体参与竞争提供了体制环境,但是过度竞争容易导致社会过分关注金钱和利益追逐,忽视社会生活。引导公众关注社会生活需要政府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等参与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追逐利益最大化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政府如何创造条件,完善规章制度,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财富的创造,确保逐利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政府要帮助市场把蛋糕做大,更要指导市场把蛋糕切好。在个人、企业,甚至包括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中央政府要最大限度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这就是宏观社会调控,也是社会管理的最顶层设计。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供需关系受价格规律和市场机制影响。市场经济会激励经济增长,也会导致通货膨胀,经济在高速发展之后又会出现停滞倒退,这种周期波动会对社会资源及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于是,就需要经济的宏观调控着力于整体的经济运作,通过人为调节供应与需求,来实现经济平稳发展的目标。同样,在社会生活中,受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个人行为、组织行为也会出现越轨,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甚至社会动荡。这种失序和动荡同样会对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这就需要宏观社会调控着力于整体社会的运作,通过人为调节个人和群体的行为,来达到社会进步、社会有序、社会和谐的目标。社会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发展规划、公共财政、社会规范以及行政手段。总体来看,中央政府在社会管理上的责任是确保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制定地方政府、基层政府、社会和企业参与社会事务的制度框架。地方政府则负责社会组织、慈善事业、基层组织、公民参与等社会事务。     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要在正确认识社会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基础上明晰当代中国社会的微观治理主体。在当代中国,所谓微观治理主要是指事业单位、企业、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基层组织的自我治理。事业单位,在去掉两头之后,中间部分进入社会组织,就要按照社会组织的规范,对服务对象、资助机构问责,同时考量其投入产出。企业,在社会管理领域要承担社会责任,包括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如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制度,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保护弱势群体等等。人民团体,包括工会、妇联、青联、残联、学联、青年团、台联、工商联、侨联、科协、文联、记协、对外友好团体等,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它们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些人民团体,既是人民群众自己的组织,又是中国共产党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有的还是一种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要进一步发挥它们在微观治理中的作用。社会组织和基层组织在此就不展开论述了。          (二)把“用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与“边发展边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各地发展不平衡,不能套用统一的发展模式,必须把“用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与“边发展边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面对严峻的经济社会形势,要通过发展,通过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不断改善人民的福祉。2012年,尤其要围绕弱势群体、农村地区、边远地区以及农村流动人口的利益关系协调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文章,以协调利益关系为核心改善各种社会关系,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各类人群的基本权利,把社会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定经济政策和发展规划,在实施建设项目和工程的过程中,及时解决涉及人们利益和生活的基本问题,如住房、就业、基本公共服务等,把就业、社保、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项目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例如,天津滨海新区在小区开发中及时为农民工建立起板房居住小区及其相应的服务设施;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的同时为蓝领职工建立起住宅小区及其配套服务和培训设施;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过程中及时为白领人员建立高档住宅小区的做法,就充分说明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是完全可以同步进行的,关键在于领导者和实施者有没有这样的理念、意识和意愿。     要加强政策的协调性和连贯性。一方面,部门政策之间要协调,同一地区和部门的政策也需要保持前后的一贯性,不可差异过大。要彻底改变政出多门现象,尤其对涉及民生的土地、社保、收入分配等问题,要加强社会听证、部门协商等制度建设,避免由于政策之间的冲突引发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要提高前后政策的连贯性和可持续性,避免由于人事更迭造成政策前后不一致而带来社会问题。另一方面,要把社会发展尺度纳入到经济发展中,在社会公平框架内平衡社会压力与人力资源的关系。进一步说,要把教育和培训、劳动力市场建设、协调劳动关系、加强社会对话和社会保护等工作纳入到发展过程中,努力开发一套可以检测社会管理效果的指标体系。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从解决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出发创新社会管理理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力解决好理论滞后于实践的问题。不断提高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水平,着力建设适应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 的社会理论,并把社会发展理论真正纳入到干部教育中去。          (三)用全球化、动态性、阶段性视野来分析社会形势          绝不能把2011年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和经济事件简单地视为一连串的偶然事件,它们可能预示着深层次的经济社会变革。同样,在这一年,发生在我国沿海地区因产业升级和企业经营困难带来的群体事件,也不要简单视为地区性治理欠妥善的结果,其必定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我们需要从历史长河来审视2011年以来发生的一切。20年前苏联解体引发的苏东区域性变革,打破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两霸对峙局面。之后10年,人类充分分享着经济社会繁荣带来的“和平红利”。10年前,苏联解体后单打独斗10年的美国遭遇了惨烈的“恐怖主义”袭击,全球也跟着美国进入了“到处寻找恐怖分子”的时代。人类见证了美国这10年的变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对新兴经济体尤其是迅速崛起的中国越来越表现出高度敏感,尽管中美两国提升了对话的层级和频率,但双方互信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在逐渐从伊拉克、阿富汗抽身之后,美国加大对东亚的战略部署,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     2012年国际局势变化会直接影响国内的社会形势。2011年,世界持续不断地经受着各种挑战,一波一波地冲击着各国社会。这些挑战始于一直以来持续低迷的世界经济,蕴涵在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在发展乏力的前提下,各国繁荣时期积累下来的社会不公正更加激发了相关社会群体的不满情绪,先是西亚北非出现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继而在伦敦发生了向英国其他城市扩散的骚乱,在美国发生了“占领华尔街运动”,随后,俄罗斯又掀起反对普京的示威游行。2012年,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不能不关注这些事件背后的关联性。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对我国制造业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高科技含量的企业不多,我国出口正在受到成本增高和加薪工潮增多的多重压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深受其害。20多年前形成的沿海制造业产业带,目前正遭受成本持续上涨、劳动力紧缺、利润率下滑以及海外订单锐减等因素的冲击。过去一年来,发生在这些地区的群体事件不能说与这个国际大环境没有关系。甚至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些问题也在国内社会有所反应。2012年,要密切关注公众的情绪和各种社会问题的动向。 另外,2011年世界各国的社会事件多是归因于快捷的、低成本的信息传递,新媒体降低了社会的组织成本。面对这些新情况,创新社会管理首先要突破传统的治理模式。          (四)完善体制机制,避免形式主义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部分干部和群众担心自己所在地区开展的社会管理创新流于形式。一是一些地区的干部对于本地实施的“大走访”等面向群众问题的工作还存有疑虑。二是体制机制的束缚使实际问题的解决程度大打折扣。如欠发达地区由于镇街经济指标压力大,根本没有时间关注社会管理;由于各地社工晋升机制不完善,导致社工流动性大,不利于本地人才种子的培养。街镇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是当前的重点,但由于面临经费、人力不足的难题,许多工作流于形式。     避免形式主义,亟须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一项制度建设来落实。要坚持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政策制定要慎之又慎,一旦付诸实施,就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通过“潜移默化”,形成内在秩序和制度。避免形式主义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提高解决各类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用什么样的方法对待群众,核心是要满足群众的合理诉求,避免激化矛盾。赢得人民的信任是提升社会管理实效的基础性工作,这就要求各级政府真正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决避免把社会管理当做运动来搞,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其结果是不仅不能彻底解决社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反而会引起老百姓的反感,导致新的社会矛盾。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的政绩考核体系。问责制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谁来问责,如果仅仅是上级对下级问责,就必然出现造假、损害人民利益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上问责还会产生群众被服务问题,导致群众缺乏积极性。最好的方式是建立上下问责制度。要紧紧围绕百姓生活推进社会建设。老百姓最期待的是:逐年增长的收入、舒适的住房、拥有体面学校的安全社区、良好的社会保障、闲暇时间、子女进入大学的机会等等,社会管理不能离开这些来展开,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来创新社会管理尤为重要。          (五)实现责权利的统一,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社会管理体系          2011年,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部分基层干部感觉压力太大,面临很多难题:一是无限的辖区属地责任与有限的行政资源之间存在矛盾;二是行政体制改革要求实行大部制,但基层事情多、人员少,很多事情做不了;三是基层自治组织责权利不统一,导致治理作用非常有限等等。     政府机构如何设置更有利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问题的实质在于,如何把政府相关部门的力量调动起来,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形成合力,实现维护社会秩序、激发社会活力与夯实民生的统一?是在现有部门之间探索建立有效合作机制,还是成立新的机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笔者认为,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比较现实,但需要各个部门统一认识,解放思想,敢于超越部门利益局限。在坚持社会管理属地管理的同时,应及时解决属地管理中的人事、财政、物资资源配置问题,着力实现属地管理责任与权力的统一,尤其要解决镇街小马拉大车问题,加大镇街行政改革力度。在一些发达地区,乡镇人口规模已经超过内地的一些县城或中小城市,这样的乡镇依然采用传统的行政体制显然难以适应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求。要对属地管理中的社会问题进行分类,凡是涉及中央或省级政府的社会事务要由中央或省级财政承担。          (六)建立完善现代社会的多元治理机制,确保激发社会活力与维护社会秩序的有机统一          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由于基层群众多倾向于通过信访解决矛盾纠纷——“信访不信法”,导致政府压力很大。此外,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基层干部还常常要面对大量缺乏规范的具体事务,处理起来非常棘手。     为此,应进一步完善司法体系,努力提高司法公正性,不断降低司法成本, 重新确立司法的威信。同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在公共事务和社会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以法治为基础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要相信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发现新思路新点子,并加以总结。战旗村提出的“把最棘手的矛盾和问题交给群众自己解决”的社会治理思路,足以说明群众的智慧。 同时,要不断完善多元治理机制,通过多元治理来减轻基层政府的维稳压力。公民社会的演进,是自治秩序建立的过程;同时,公民社会不仅是一个特定的制度结果,更是一种公民意识教育和公民文化培育的经历,它通过锻炼人的自治能力、形成自治纽带,增进个人责任、公民意识、社会自主性, 使得多元治理成为可能。当前已经显示出社会需求、公共资源、多元治理之间衔接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当然, 完善多元治理,需要进一步创造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公民文化素质和社会责任的培育,它是社会价值的基础,它的培育需要一个较经济发展更长的历程,甚至可能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但必须从现在做起。二是完善法治和政策环境,它是多元治理的规则基础,现阶段我们是可以做到的。三是个人权利保障,它是社会的理性基础,这还需要一个过程,它也需要每个人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以便能够承担起个人对社会的责任。     实现多元治理并不意味着不要现代冲突管理。2011年发生在英国和美国的一系列社会事件及其处理方式表明,建立和完善社会冲突管理体制机制是现代国家的基本制度建设。在人类历史上,社会治理因发展阶段、国家历史文化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异。20世纪20年代,法国曾针对城市犯罪,采用社会工作、心理支持和建设社会服务中心来进行社会治理,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其效果渐微。20世纪50年代,道德教化被引入社会治理,也曾在一个时期内发挥了积极作用。到20世纪后期,城市犯罪率不断上升,政府又开始介入。法国社会治理的历史说明,治理的工具不是一成不变和一劳永逸的,它们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从最初的社会治理,到后来的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介入,再到后来的社区特别是地方政府的介入,不同历史阶段,面对的问题不一样,采用的治理方式也大不一样。现代社会管理手段是多样化的。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教授)    进入专题: 社会管理    文章分享到 :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抽屉网 腾讯微博 豆瓣 百度搜藏 更多 本文责编: frank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学术 > 政治学 > 公共政策与治理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5025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共中央党校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阅读更多

联合早报 | 海内外商企关注重庆经济发展 市长黄奇帆去留也成风向标

海内外商企关注重庆经济发展 市长黄奇帆去留也成风向标 (2012-02-16) 早报导读 [中国早点] 习近平的新亮点 [中美关系] 奥巴马促中国遵循国际经贸规范 [台海局势] 接掌文建会 龙应台收起犀利风格 [预算案] 2012财政预算案本周五下午发表   坊间一般认为,黄奇帆留任重庆市长的可能性比较高,有助于该市领导班子及经济发展平稳过渡。 顾功垒 报道 重庆特派员   “打黑英雄”王立军事件近日不仅令重庆蒙上一层敏感色彩、使该市市委书记薄熙来成为瞩目焦点,而且这个中国西部唯一直辖市的经济发展引擎及策略是否能继续双位数增长,成为绝大多数在当地投资的海内外商企的关注热点。   而作为引导重庆经济发展方向及步伐的灵魂人物——重庆市长黄奇帆,他的去留也成为观察该市下一步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超过半数受访的新加坡商家和从事商务交流的机构高管相信,黄奇帆暂时不会调离重庆,但观望王立军事件的后续发展及留意重庆的投资及发展战略会否生变,是相当重要的一门功课。   也有观察人士指出,今年是重庆直辖15周年,它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目共睹,加之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不会改变,因此即使重庆市委或市政府高层领导班子有所“震荡”,估计公务员团队不会有太多变动,重庆的城市和经济发展政策不会开倒车。   上周爆发的“王立军事件”,确实让一些本在筹划商务交流活动及想对重庆扩大投资的商家们,产生些许疑虑。   不少新加坡商家坦言,中国的政治环境提供商业活动的“氧气”,在中国投资必须熟悉当地的政策导向和人事布局,地方官员的想法甚至可以直接影响投资发展方向和策略,重庆亦是如此。   具有上海浦东新区管理经验、素有“金融市长”之称的重庆市长黄奇帆,过去两三年来力求把重庆打造成为西部金融中心、长江上游的海陆空口岸中心、西部云计算中心及现代制造业基地。

阅读更多

BBC | 英国报摘:英国前大臣受审·中国严重缺水警告

英国前能源大臣休恩 英国各大报纸周五(17日)头版的新闻关注各有侧重。 《卫报》和《每日电讯报》头版都关注英国前能源大臣休恩和前妻普莱斯昨天在威斯敏斯特法院受审的新闻。 休恩在2003年驾车超速被罚,但他谎称是普莱斯开的车,而普莱斯也顶替他接受了处罚。他俩因此都被控妨碍司法公正罪,并受到起诉。 《每日电讯报》和《泰晤士报》头版都刊登文章,报道英国首相卡梅伦向苏格兰许诺,如果公投结果不赞同独立的话,他将给苏格兰更多自治权。报道称之为“卡梅伦的赌注”。 《国际先驱论坛报》的头版头条是关于英国年轻人找工作艰难、愤怒情绪越来越高的文章。 该报头版的另一篇文章则报道了阿富汗一种用绑架女孩来报复长辈恶劣行为的传统。文章说,一名8岁的小女孩的叔叔和绑架者的妻子私奔,小女孩就被半夜绑架,然后遭到毒打,长达一年后她才侥幸逃出。 中国挑战美国世袭世行行长的传统 《金融时报》国际版今天刊登一篇文章说,中国对世界银行行长总是由美国公民担任的传统提出挑战。 中国称,下届世行行长应该择优挑选,尽管中国没有提出具体的候选人,但此举被看作是对美国人世袭世行行长一职的挑战。 现任世行行长佐利克本周三宣布,将在今年6月他的五年任期届满时离开世行。 对世行下届行长人选的预测,目前都集中在现任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和前白宫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身上。 新兴经济体此前已经表示,由美国人担任世行行长的传统不符合经济原则,所以有猜测认为,此次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可能会推出自己的候选人。 文章引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的话说,中国希望下届世行行长能按照择优、公开、和公平竞争的原则选出。 在去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总裁上任时,中国也表示了同样的态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裁在传统上是由欧洲人担任的。 文章说,中国正在竭尽全力扩大自己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特别是那些与金融和经济管理有关的国际组织, 目前中国满足于在这些组织中担任次要的职务,这样能获得更大的话语权,但不需要承担最大的责任。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的林毅夫从2008年起担任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央行高级官员朱民目前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副总裁。 中国发布严重缺水警告 《金融时报》国际版今天刊登的另一篇文章说,中国日趋恶化的水资源短缺,影响了三分之二以上城市,中国当局为此发出严重警告。 文章说,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在竭力应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恶化。 星期四,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说,中国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情况越来越糟糕,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构成的威胁日益增加。 文章引述胡四一的话说,中国的可用水资源枯竭状况日益明显,许多地区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将难以扭转。 文章说,中国政府尝试用限制用水、控制污染和监控水源等方面的政策,来解决各地的严重缺水问题。 环保人士认为,政府应对缺水的政策是在朝着正确方向前进,但是仍未能控制不断增长的需求。 中国不仅在开发水资源方面几乎达到极限,水源污染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文章还举了最近发生的龙江河水受镉污染一案为例。 据中国官方统计,全国目前有三分之二城市缺水,近3亿农村居民得不到安全饮用水,三分之二的湖泊受污染。 环保人士说,由于地方政府把经济增长置于环保之上,导致中央政府的水政策在执行方面有困难,所以产生的效果有限。

阅读更多

联合早报 | 鲍盛刚:中东乱局会是亚洲的明天吗?

鲍盛刚:中东乱局会是亚洲的明天吗? (2012-02-17) 早报导读 [名家专评] 叙利亚动乱和什叶逊尼派之争 [中国早点] 他是哪里人? [中国政情] 任志强自嘲开发商是政府“夜壶” [预算案] 有了特别津贴 两百余户圆了买屋梦 ● 鲍盛刚   叙利亚动荡既是叙利亚的问题,同时又是中东的问题,因为它将影响到中东地区下一步的格局走向,不仅如此,由此还将影响世界的下一步格局变化,以及大国的关系,最后人们不得不关注中东今天的乱局会不会蔓延到亚洲,中东的今天会不会成为亚洲的明天。   目前美国和西方国家深陷债务危机,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他们不是急于解决国内问题,而是加紧全球干预,试图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挽回其经济上的衰退,重修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大国秩序。由于经济实力的有限,他们改全面进攻为逐个击破,从自己动手变为幕后推动;在锁定目标后,加以孤立围困,步步进逼,实施群狼战术;具体分四步走:第一步制造舆论,妖魔对方,第二步制造地区分裂,挑起地区矛盾与冲突,推行以夷制夷的方法,而自己在后面不断煽动,通过出售武器,军演使地区局势趋于紧张。第三步制造目标国内部的矛盾,扶植和武装反对派,推动国内的政治动荡和混乱。第四步利用联合国安理会,挟天子以令诸侯,对目标国进行武力干涉,导致政权的更迭。   这一方法在利比亚得逞后,正在被复制到世界其它地区,并成为美国和西方国家推行全球干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模式。因为它成本低,无须自己投入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其次在道义上不会受到指责,相反得分不少,美国和西方国家反而成为维护正义与和平的象征,另外美国和西方国家还可以由此出售大量武器装备赚钱,提振其衰退的经济,这与之前美国自己动手的“单边行动”,在成本与效益方面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中东乱局会蔓延到亚洲吗?   那么,今天的中东乱局会不会蔓延到亚洲?中东的今天会不会是亚洲的明天呢?   亚洲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许多人认为21世纪将是亚洲的世纪,但是随着美国重返亚洲,亚洲的局势正在趋于紧张,国家之间矛盾在加剧。美国将全球战略目标转向亚洲,锁定中国,目的就是遏制中国的崛起,重申其在亚洲的主导地位,加固以其为主导的亚洲秩序。   对照美国和西方国家在中东的政策,我们会发现有很大的相似性。在舆论上美国鼓吹中国威胁论,以此引起亚洲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警惕和忧虑,并挑起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将区域性及历史遗留问题国际化。政治与外交上,美国宣称其在亚洲的利益和大国主导地位,推行价值观外交,重新拼凑往日同盟,并拉拢印度、越南等国家以遏制中国的崛起,对中国形成从东、南到西的C形包围圈。经济上,推出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计划,以此排挤中国在亚太区域的经济主导作用与地位。最后,军事上,加紧部署,并联合相应国家轮番在南中国海,东海和黄海进行军事演习,制造摩擦和危机。   对照美国和西方国家全球干预新模式,我们不难看到美国在亚洲针对中国已经完成两步,即第一步舆论造势,目前在亚洲许多国家尽管没有明说,但是在心里或者潜意识中都已认为中国崛起会是一种威胁,所以希望美国能够重返亚洲,以平衡中国的崛起。第二步制造地区分裂,挑起国家矛盾,形成对中国围困之势,同时频繁军演,升级地区紧张局势,出售武器装备,加速亚洲地区的军备竞赛,对此如果不是中国步步忍让,顾全大局,亚洲地区的冲突早已愈演愈烈,由此21世纪还会将是亚洲世纪吗?事实上,美国与一些其它国家用意就是想以此激怒中国,使中国卷入没完没了的冲突之中,打乱中国和平崛起的步伐,而他们可以乱中取胜。至于第三步制造中国国内动荡,目前美国和西方国家正在煽动鼓吹中国崩溃论,好在中国经济发展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劲的,否则中国就会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 亚洲如何避免重演中东乱局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