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刊推荐

一五一十 | 华人之光让世界更美

作者: 纪硕鸣  |  评论(0)  | 标签: 所见所闻 媒体与华人精英相约北京大学,颁出今年度影响世界的华人终身成就奖与大奖共十一项,表彰华人的重要贡献。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今天,遍及全球的华人融入全球,在不同领域成为世界的佼佼者。来自世界各地各界、生活中极普通行业的十二位华人精英,登上星光熠熠的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当这些打球的、演戏的、做鞋的,还有数学天才、日本福岛核辐射区的救援者等揭开了新一年「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的序幕时,座无虚席的北大百年讲堂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全场为华人的骄傲鼓掌。 由凤凰卫视联合海内外《联合早报》、《星洲日报》、《明报》、《亚洲周刊》、中新社等十多家媒体主办的这一盛典,与全球年度华人精英再度相约北京大学,颁出「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和「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共十一樽大奖。集中展现了过去一年,华人在「世界因你而美丽」中的重要贡献。一年一度,历经六年,如此盛典已有五十余位被全球华人公认的、成绩卓越、成就非凡的华人精英先后欣然赴约。 今年的获奖者包括来自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带领团队发现迄今最大两个超级黑洞的美籍华裔女天文物理学家马中佩教授;在癌症治疗领域取得卓越成绩的两位科学家、也是师徒二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他们共同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作为成立九十四年的全球最大民间慈善组织狮子总会第一任华人会长谭荣根;在日本福岛核辐射下勇敢救援的新潟华侨华人总会、福岛华侨华人总会;让艺术丰富生活的中国国家大剧院都因在自己平凡的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而获奖。 史上第一位集奥运、世锦赛、世界杯、亚运会、亚锦赛、全英赛以及多个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冠军于一身的「全满贯」球员林丹,他的名字一响起,全场便爆发热烈的欢呼声。面对荣誉,林丹一如既往地淡定,他说,这个奖项于他来说太重了,他虽然拿了许多冠军的奖杯,但获得这个影响所有华人的奖,还是头一次。 林书豪用中文致谢 在美国及亚洲掀起「林旋风」的华裔NBA球员林书豪因为赛事的关系,没有办法到现场领奖,但他的身影在影屏上出现时,同样迎来全场的欢呼。主办机构为林书豪录制了一段获奖感言,他用流畅的中文感谢大家对他的支持和鼓励。主持人胡一虎介绍,虽然感言只有短短的十五秒,但也非常不易,也许这是林书豪「第一次在全球公开场合说出这么长的普通话」。 林书豪委托了他在中国内地活动的联系人张莅政代表他上台领奖。张莅政说,来之前,林书豪特别嘱咐他转告大家,他会继续努力,让「林来疯」的故事续写。林书豪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影响年轻人,有更多的人能让这个世界更美丽。另外,张莅政透露「在七月下旬,林书豪到国内会有两三个礼拜的时间。」 凭借《桃姐》横扫多个影后奖项的叶德娴虽然「拿奖已经拿到手软」,但拿到「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她觉得这才是锦上添花。祖籍广东梅县的国际知名华裔设计师、英国帝国勋章获得者周仰杰为世界各国名夫人设计鞋子,如今最大的愿望是想为中国领导人的夫人设计舒适的鞋子。全场最年轻的获奖者是近年被评为中国最年轻的正教授级研究员的中南大学学生刘路,他庆幸坚持了自己的兴趣,一直把自己的爱好放在首位,把它延续了下来,没有动摇。 航天员王赣骏获奖 今年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是第一位登上太空的美籍华裔科学家王赣骏。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九日到五月六日那几天,王赣骏在太空中翱翔,那一年王博士四十五岁。主持人陈鲁豫还爆料,在太空,王赣骏做实验时遇到仪器故障,他要求给他时间,修复仪器,重新做实验。固执的王赣骏最后赢得了时间修复了仪器,成功地完成了实验。 站在地球发表获奖感言时,王赣骏激动得「几乎要流眼泪」,他说,当他听到自己获颁终身成就奖时,心里就有个疑问,主办方有没有弄错?在他的记忆里,所有的终身成就奖都是送给老前辈们的,而他觉得自己还是个少壮派,仍后生可畏,没有想到自己就已经变成「老年派」了。在照照镜子之后,他觉得自己既然荣幸地被「戴了高帽子」,那就借机送给年轻朋友几句话。他对年轻人说:「我觉得你们现在是很幸运,处于黄金时代,国家经济繁荣,发展很快,给了你们很多机会,可以发展自己的才能。」 过去的一年,是华人世界为全球作出重要贡献的一年,天宫神舟交会对接成功,中国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无畏的探索精神再攀航天新高峰;日本大地震海啸的救援、班德气候大会上的担当;以经济高速增长继续对全球经济作出贡献。中国以宽广博大的胸怀与从容豁达的自信履行自己作为世界公民的职责和使命。 华人盛典也会以重墨,缅怀离世而去的华人大师的成就,对以他们为代表的华人精神致最崇高的敬意。黄苗子,一位艺术风格独特的漫画家、书法家和大文人,他用手中的笔随时记录国家各阶段的变化;王大珩,一位被誉为「中国光学之父」的奠基人、开拓者,他的殚精竭虑给中国的光学事业带来曙光;蒋英,一位名扬海内外的声乐教育家和高音歌唱家,她在丈夫钱学森背后无私奉献,也把爱献给了自己钟爱的音乐和学生;凤飞飞,一位用歌声打动无数歌迷的「帽子歌后」,她的歌为一代人留下了纯真美好的回忆。他们相继离去,留下世人对他们永远的敬仰。主持人提议,全场起立,为华人的骄傲,为华人的贡献,为身为华人的自豪送上长时间致敬和掌声。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在致词时表示:「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东方的世纪,是华人崛起的世纪。的确在这些影响世界的华人精英身上,我们看到了炎黄子孙对这个时代的贡献和担当。」全球华人正以自己的努力、实力与魅力,将中华民族和谐包容、勤勉奋进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留给世界,演绎的是世界因华人而更美丽的风采。

阅读更多

香港独立媒体 | 大马净选盟3.0

作者: 香港獨立媒體  |  评论(0)  | 标签: 马来西亚 , 选举 , 净选盟 , 阿蔼 文:阿蔼(oiwan) 在面书上看到马来西亚将于四月廿八日发动第三波净选游行(Bersih 3.0),以争取一个更公平公正的选举制度。正值梁振英当选特首,不少社运的朋友认为香港的公民社会将进入寒冬,然而相对马来西亚来说,香港面对的政治压迫,虽日益严重,但仍有动员的空间,当大马的朋友在“紧急法令”及“内安法”夹击下,仍能发动大规模的净选运动,我们的悲观,似乎显得有点妄自菲薄。 去年“当今大马”和“独立新闻在线”的朋友杨凯斌与陈慧思,在净选盟七月九日第二波动员后到港,介绍了当天的状况。尽管大马政府利用所有软(强制学校举办活动使学生不能参加)和硬(于游行前几天搜捕组织者和示威者)手法阻止游行,最后仍有两万人在吉隆坡示威,期间警察以暴力驱散示威者,甚至向医院发射催泪弹,最后拘捕了一千六百多人。 事实上,过去两三年,多个承袭殖民专制制度、图具形式民主的亚洲国家,其执政党均面对反对党的挑战。 在第一波净选盟运动下,马来西亚的反对党于2008年的大选已取得了82个议席,占总数222个议席的36.9%,虽然没有取得多数,但亦使报政国阵自1969年来,第一次没有取得条宪所需的三分之二议席。此外,国阵之所以取得多数议席,是因为它控制了选举的划界和每区选民的数目,使其首112个议席仅来自22.75%的选民。 为了走出特首选举民间社会无助感的阴霾,我向面书上马来西亚的朋友Ah Lye请教他们的运动经验。 他指出,净选盟的策略是把“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对垒变成“腐败制度”与“人民”的对决,以争取更多市民的支持。 目前大马选举的制度性舞弊包括: 一.不让海外公民投票; 二.利用选区划分,控制选民人数,制造有利执政党的选区,譬如说,最细的选区只有六千个选民,而最大的选区则有十一万二千选民;而执政党在细选区里有压倒性的胜数; 三.透过每年续牌的方法,控制主流媒体,不容许它们报导执政党负面新闻,亦不容它们宣传在野党的政策理念; 四.把选举时间缩短,于选举期发放不利在野党的新闻,蒙蔽选民; 五.恐吓公务员,要他们不得支持在野党; 六.幽灵选民 七.利用混乱的选民登记册,让一些人能在不同选区里重复投票; 八.不透明的选民名册,并透过控制公民资格,如让一些外劳成为大马公民,成为支持执政党的选民; 九.年满廿一岁的不会自动成为选民,要自己主动登记,而很多已登记为选民的没有被编进选民登记册。 自2007年开始发动的净选运动,使本来对政治冷漠的公民,慢慢形成一个推动政治改革的共识,以下是 Ah Lye 对上两次净选运动的回顾: “大马过去几十年来,都没法突破瓶颈来挑战执政党“国阵”的垄断,而且很多社会运动,华人都甚少参与甚至冷漠。在2007年发动的第一次Bersih 1.0里,对2008年的大选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导致在野党第一次以非常接近的选票数量和执政党抗衡,虽然没有把联邦政权换掉,却把三个主要州属的州政府换下来了(槟城、霹雳、雪兰莪),开始了很微妙的政治气候的转变。这样维持了一年,执政党在这个阶段为了夺回失去的那三个州属政权,采取了更暴力和更残忍更舞弊的管理,间接令民怨不降反而提高了。 到了2011年7月9日那一天(简称709),公民组织Bersih 所发动的第二次大聚会, Bersih 2.0,在完全预料不到的情况下,不同种族的公民都涌上街头,参与那次反抗运动,进而把整个马来西亚的种族隔阂的困境开始冲破,华人与马来人在那一天互相帮忙互相接纳,因为我们突然很清楚,原来我们的敌人不是对方,而是这个制度和其背后的政权,开始因为这个选举舞弊的课题而得以全民不分肤色联合起来。因为一向来华人在这片土地上因为被执政党长期歧视和分化,对其归属感都不大强烈,也对马来人抱持怀疑。到了Bersih 2.0之后,因为被大家同时上街的热情感动了,现在情况出现决定性的变化。而公民组织Bersih 扮演了重要角色,配合整个公民社会持续给政府压力,到最近因为国会选举改革小组没有再给到什么实质性的立法改变,Bersih 便决定再发起反抗运动,而有了4月28日Bersih 3.0 静坐抗议,直到当局妥协为止。我们下一次大选就在不久的几个月内,所以发动这个运动是占有很策略性的时间点来终止这一切腐败。” 这次动员,净选盟提出了多个改革选举的诉求,包括:重整选民名册,把一人多票和过身的人名移除;改革邮寄投票;以不脱色的印章防止一人多票或代投的情况;把举选宣传期延长至21日,让所有候选人有公平的媒体时段等。 其实在面书上,Bersih 3.0 的官方页面,支持者只6千多(较我们的反双非和反D&G远远的少),但它却成功地制造了一个政治改革的共识,建立一个不分种族宗教与阶级的统一战线。大马新一波的大选将至,这次动员也许真的能成为当地政局又一次的转泪点。 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变革,与全球宏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形成区域性的趋势,1980-90年代的苏联解体东欧变天是如此,过去两年阿拉伯国家也是如此,回到亚洲,星加坡、马来西亚和缅甸的政治已分别出现了变局,香港也难免卷进这大潮,问题是民间是否有更阔的视野去面对这潮流,而不是把自己想象为一群在围城内的困兽。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時務論壇第八期】居住正義與地產霸權(影展 X 論壇)

(早在2011年8月,王家戶外已經掛起不賣不拆的條幅) 我們在現場、在臉書、在電視上看著推土機將士林王家推成 一片瓦礫廢墟。 這一幕讓台灣社會徹底思考這是「都市更新」,還是「地產 霸權的不當擴張」?我們開始反思,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城市 發展?這是一場關乎居住正義與城市記憶的保衛戰,不能只 有一種聲音。 而在香港,從2004年保衛利東街開始,到保衛天星碼頭 、皇后碼頭,再到反高鐵、保衛菜園村的抗爭······ 這一系列主張社區保育、反對地產霸權的社會運動,挑戰了 香港的發展主義,並喚起了八零後世代的社會參與。 《陽光時務》在最新出刊的第17期製作了台灣和香港經驗 的比較,並和「台灣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合辦本次影展/ 論壇,讓我們更深刻地思索如何在國家暴力與地產資本的推土 機前,實踐居住正義。 時間:4月26日晚7點,5月2日晚7點 地點: 台北市泰順街60巷9號B1 永樂座書店 主辦單位: 《陽光時務》 http:// www.isunaffairs.com/ 台灣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  http://www.tajur.org.tw/ 第一場:拆了一個王家之後:對都市更新的再思考 紀錄片:國家暴力影展三部曲(關於強拆士林王家的那一夜 ) 主持人:張鐵志 與談人: 王耀德 (士林王家) 李昭玫 (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成員) 黃瑞茂 (OURs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理事長、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郭冠均 (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參與者、台大學生) 時間:4月26日(四) 晚上七點 ————————————————————————————————————————————————————————————————————— 第二場 :消失的永遠存在——從利東街看香港的社區保育與社會運 動 紀錄片:黃幡翻飛處(關於香港利東街的拆遷與保育) 主持人:張鐵志 與談人: 鄧小樺(香港作家、文化評論人) 張立本(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成員) 時間:5月2日(三) 晚上七點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于建嵘:中国改革的必由之路

于建嵘:中国改革的必由之路 进入专题 : 改革    ● 于建嵘 ( 进入专栏 )       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提出中国的改革已到攻坚阶段,“改革只能前进,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并重申政治改革的重要性。此番关于改革的表态,与民间对改革的吁求相呼应。     两会前后,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建嵘教授提出了“未来十年中国改革纲要”,在网上引起不少关注。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他详细地描述了他心目中的改革蓝图,即从民生政策抓起,保障民权,在公民社会逐渐培育成型后,进行司法体制、新闻体制、社会组织管理方式的改革,最终实现转型目标。对改革的动力问题,于建嵘亦不悲观,他认为虽然社会矛盾突出,但社会矛盾正是继续改革的动力所在。           有路线图才能有方向          时代周报:您最近在网上提出“于氏”改革路线图,勾勒出您心目中未来十年中国社会和政治发展的路径,能不能详细分享一下您的想法?     于建嵘:我研判的未来十年“改革路线图”是从十八大开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12年到2015年,以民生政策调整为前提、以民权保障为基础,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和正义;第二阶段是2016年到2022年,以政改为前提,以公民权利发展为基础,推动国家转型。之所以以2016年为分界线,是因为2016年是县级政府选举之年,我们在县人大代表的选举上应该有所突破。     在第一阶段,首先要调整基本的民生政策,包括进行农村土地确权,落实物权法,调整基本的社会福利政策,养老、低保、医保等向社会低收入者倾斜,彻底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异地无差异的义务教育和高考机会平等。其次,要建立司法制衡制度,树立司法权威。基层法院和中级法院的人、财、物脱离市县,实行省级垂直管理,法官任命终身资格制并实行严格流动与错案追究,以司法清理历史陈案,确保公民人身权利。再次,要保障新闻言论自由。实现政务信息公开,官员财产等信息公开,禁止因言获罪。最后,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发育民间社会。做到规范社区管理组织,大力发展社会公益组织,通过公益重塑人文精神。     第二阶段主要做到两点:一是实行县级政改,具体而言,开放县级人大代表选举,实现人大代表非行政化和专职化;实现县行政长官差额选举;将乡镇一级政府改为派出机构。二是开放社会,包括制定新闻法,开放媒体,以及制定政党法,开放社会政治组织。     时代周报:“路线图”的想法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还要配上时间表?     于建嵘:因为我发现最近几年,关于中国社会的政府改革,悲观弥漫。实际上我认为大家对改革的方向存在误解,我们往往很容易把改革看成是国家宏观的、大面的改革,而实际上是要搞清楚中国改革的方向性的问题。     路该怎么走?既然方向已经确定,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要寻找这条道路,要给人民以信心,分阶段达到目标。政治改革不是要不要改的问题,也不只是执政者的决心问题,而是一个方向和路径问题。现在都说要改,问题是往哪个方向改,具体从哪里入手。     实际上,根据现在的政治和经济形势,超越左右意识形态之争,提出具体的政改路线图和时间表非常重要。一方面,通过向社会鲜明地表达我们的看法,可引起讨论而形成共识。在政治决策中,共识性压力是十分有效的。另一方面,让执政者认识到多种可选择的方案,减少决策盲区,增加改革的可能性。     “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需要有一个更为明确的方向及实现路径。有路线图才能有方向,有了方向才有动力,有时间表才有压力,才有紧迫感。提出这样的路线图与时间表是一个公民和学者的意见表达,以期引起讨论,中国现在不能再“不争论”了。     时代周报:这张路线图是否可以概括为从民权、民生过渡到最终实现民主宪政的目标?这种顺序是基于何种考虑?     于建嵘:差不多可以这么说,解决任何社会政治问题,特别是体制性问题都有一个时间顺序。当前中国社会问题尖锐而复杂,这其中因分配不均所产生的社会冲突最为突出,因此,选择民生问题作为突破口,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紧张,为政治改革创造必要的社会环境,也容易为民众及执政者所接受。     政治问题是解决当前社会分配不公及社会紧张关系的最为关键性因素,也就是说,社会问题特别是因权力垄断的掠夺性体制所产生的分配不均问题,要获得最终的解决需要进行政治改革。因此,在民生问题有所缓解后及时推进政改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阶段。政改有渐进式改革和突发性变革的区分,从理性的角度上来看,渐进性改革需要从基础性政治环境开始,进行到一定的程度后再推进全面的政治转型才能有效地防范和减少社会动荡。     中国县级政权改革应是进行基础层性改革的关节点。根据当前的政治形势和制度性环境,以下一届县级人大选举为阶段,为全面启动政治体制性改革的时间窗口较为现实。当然,这种阶段性划分是以当前政治形势为前提的,如果发生突发事件,就有可能完全改变相关顺序和时间窗口。           群体性事件出现了新情况          时代周报:近年来,中国社会的利益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维稳的成本不断攀升,但地方冲突仍然不断,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于建嵘:总的来讲,近些年群体性事件在增加,到了去年,情况又不一样了。原来大多是针对个体的维权,去年以来,出现了一些特别的情况,就是农民工的骚乱引发的族群矛盾,这些事件表现了社会的容忍度在降低,老百姓缺乏安全感和方向感,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情绪越来越需要宣泄。这与去年的经济形势有关,去年整个股市低迷,社会没有一种往上走的感觉,由经济原因引发社会心理变化。     尤其是农村问题突出,过去农民的抗争主要是抗税,取消农业税以后,矛盾的焦点集中在土地问题上。总体而言,国家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在改善,但在城市周边地区,政府与被征地农民的关系在恶化。而税费与土地对农民的意义是不一样的,税费只是拿走农民的一部分财产,而土地却是拿走农民的命根,所以土地问题闹得越来越严重。另一个问题是环境污染,农村的环境问题在恶化。还有一个值得担忧的现象是利益格局的变化,取消农业税之前,冲突当事人只有农民与政府,而现在还有企业加入,更为严重的是涌现了大量黑势力。过去为了收税虽然也有一些地痞流氓,但不是黑社会,现在为了征地和拆迁,出现了许多黑恶势力,所以整个农村出现了利益交织的局面,农村问题占了群体性事件的80%以上。地方政府与大公司联合,结果就是弱势者利益受损,利益集团获得超额利润。           要把土地权利落实到农户          时代周报:农村已成为中国社会冲突的集中爆发点,尽管政府三令五申要保障农民的权益,但他们的土地和房屋等还是不停地受到侵犯,其根源是否在于农民对土地没有所有权?     于建嵘:没错,中国农村最关键的问题不是发展问题,也不是选举问题,而是财产确权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特别是小岗村改革以后,农村发展已经走上了自我发展道路,全世界农业都是这条道路。今天中国的农业问题与其他地方不同之处就在于财产关系,包括土地、林地、矿产等,现在农民的土地被卖,出现贪污腐败,都可以归为财产权得不到确认。假如财产关系非常明确,选谁不选谁,大家不会争,腐败问题也就不存在了,选举问题也没有那么重要了。对农村集体财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通过制度性安排量化村民各种权利特别是财产权利,严格限制村委会集体财产处置权。     把这个问题解决以后,再来考虑乡村社会的建设,突破村庄公共生活过度政治化误区,逐渐削弱村委会行政职能,充分发挥其社区治理功能,并培育村庄社区组织的多样性和服务性。之所以要建立乡村组织,一是政府为了控制农村,不要乱,二是所谓“提供公共物品”,管理好实体财产,当实体财产不存在的话,那就主要是社区生活问题,比如修路、打扫卫生等,在台湾地区,村长就是做好事的人,当了村长就带领大家一起搞卫生。而我们这里,当了村长之后,政府要发工资,村长还可以卖地,一旦有利益之后,大家肯定会去争夺。所以要把社区生活与政治生活分离。     时代周报:但土地确权是否与《土地管理法》等上位法,对土地进行国有和集体的划分相冲突,上位法不进行改革,土地权利改革如何改得动?     于建嵘:实际上,去年11月中央政府已经讲了,很多人没注意。国土资源部和中央农村工作小组联合下发文件,讲到包括宅基地、耕地、建设用地都要确权,只不过是确立到村小组,没有确立到个人,虽然还不够,但是起码进了一步。实际上,确权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复杂,我到了江西所有的林权确权改革点,林权已经确认到农民家里,老百姓自己就分了。他们也不叫“所有权”,搞得很模糊,就是使用、占有、收益、处分权都归农民,但实际上所有权就是这四大权力,可以转让、抵押、买卖,这就可以了。     其实,现在在意识形态上已经没有阻力,我们要把土地权落实到农户,但不提私有化,因为一提就有意识形态的争议。在操作手段上我们也有经验,法律的依据也有,只不过现在中央规定确立到小组,而我主张确立到农户。现在农民的土地为什么卖不起价格?就是因为地不是农民的,如果地权确立到农户,那价格自然就会变高。台湾的农村改革就是这样开始的,很多农民把地卖了,就到城里开工厂去了,而另一批人农地就增加了,最后种地的种地,当工人的当工人,而不是把过多的劳动力捆绑在土地上。     实际上,只要中央下决心,地方就没有办法。只要老百姓不同意卖地,地方政府就没权力去抢夺农民的财产,这样农村的矛盾就解决了,这项改革会有困难,但是已经有林权改革的操作经验,政府只需做好裁判,定好划分规则,让老百姓自己去分就好了,农民可以做好。           用司法监督地方不乱来          时代周报:您曾多次提出改革要从县级政府开始,县政改革要如何改?     于建嵘:县政改革需培育地方政治家。现在县乡干部异地为官存在很大问题,其中经济成本、政治成本、政治资源分配不公平、反腐败成本等都在增加。其次,司法地方化是当前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司法机关成为了某些地方党政搞地方保护主义的工具,甚至成为了地方主要领导人打击异己,巧取豪夺的工具。县级法院要改为由省直管,人、财、物脱离地方,这是可以做到的,县委书记、市委书记犯了错,法院要敢判,这样判决下来老百姓还不相信司法吗?县委书记要到省里去开后门,难度大了。而且法官不要是本地人,而要实行流动制,还要实行终生责任追究,不管到了什么地方,追究到底。     用司法监督地方不乱来,减少腐败,侵害老百姓权益的事情也少了,然后慢慢走向平稳,平稳后进行下一步改革。即放开社会组织、放开媒体,媒体现在也不可能完全放开,但起码要保证不因言获罪。10年内要制定《新闻法》,这是历史潮流,中国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媒体的开放,不过最核心的东西没有。     时代周报:现在有一个流行说法,即改革进入转型陷阱,既得利益集团企图固化现有利益格局,改革动力已经丧失,您是否认同?继续改革的动力何在?     于建嵘:我认为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正确。到今天,一方面社会利益固化,另一方面社会矛盾增加。这么多的社会矛盾实际上就是不同的利益表达,所以并不完全固化。现在维稳的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想把这种秩序固定下来,这实际上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维权活动给社会统治带来一个挑战,为了应对这个挑战,就必然要采取措施。     这种挑战本身就是不同的利益表达,就是一种改革的动力,农村之所以要免除农业税,不是因为突然的开明,而是当时的社会压力,湖南农民出来搞农会,导致征税成本增加。改革的动力就包括统治者管理成本的增加,因为管理成本增加、社会反抗增加,就必然要寻找一条新的出路,社会矛盾就是改革的动力。     总而言之,对当前尖锐的社会矛盾我提出的应对之策是:推进县级政权改革,放开人大选举,解决司法地方化问题,维护公民法定权利。我称之为“必由之路”。不管有钱或没钱的,都不愿意社会动荡的爆发,博弈的本身就是力量,力量的中间可能产生一种新的方向性问题,所以一定要对中国充满信心。(徐伟 巫秋君) 进入 于建嵘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改革    文章分享到 :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抽屉网 腾讯微博 豆瓣 百度搜藏 更多 本文责编: frank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5264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时代周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阅读更多

维权网 | 西安市发生因强拆市民魏宝民被烧死惨案(图)

(维权网信息员张洪报道)48岁的西安市民魏宝民虽然经过一夜的抢救,但是仍于2012年4月21日凌晨5点左右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西京医院院方宣布其死亡。据魏宝民家人介绍,魏宝民是4月21日因为拆迁问题发生冲突,被人用汽油活活烧死的,情景极其残酷。魏宝民膝下一女一儿,家中80岁的白发老母亲送了黑发儿子。魏宝民去世后,家人在西安文昌门口为魏宝民搭设了灵堂,亲朋好友送来了几十个花圈。 魏宝民去世后,他家的律师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够和魏宝民家人沟通联系,更不能出现在现场。西安媒体遭封杀,都不敢报道。而其家人遭到西安市碑林区政府的压力和干扰,魏宝民女儿魏新迫于无奈在其个人微博上,得到西安网民的高度关注。 据魏宝民女儿魏新介绍:“4月22日凌晨两点多,父亲的灵堂来了一批所谓的“工作人员”欺负我和妈妈!要求撤销灵堂拿走花圈,我祈求父亲的在天之灵来帮帮我们啊!” 据魏宝民家人介绍:“政府没有批文拆我家,具道路红线还有四米,大家看看开发商墙在那里?谁规定道路红线影响居民门面房可以给别人门前扎墙?”“温家宝总理说不能随便拆民房!!为什么我家半面墙,还有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拆除?总理的话没有用?为什么媒体不让我说建设局的事,说报不了?为什么不让说拆迁!没有见政府任何批文!” 现在西安市碑林区政府相关单位正在和魏宝民的女儿沟通商谈善后解决方案。而对这起因强拆而发生的中国公民魏宝民惨死的事件,本网将密切关注。 如需要采访的新闻媒体可向本网索取魏宝民家人电话。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