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宣办
环球时报:哈佛团队不了解“舆论引导”在中国体制中的正当性
发布者Sandra Severdia | 5月 20, 2016
哈佛团队的这一报告受到美国主流媒体的积极传播,在西方语境下狠狠“黑”了中国一把。然而做此研究的哈佛团队显然对中国的国情一知半解,他们既混淆了官方权威信息、官方媒体消息以及普通网上发言之间的区别,也不了解“舆论引导”在中国体制中的正当性。他们把西方舆论场的结构和机制当做了标准,中国舆论格局与之不同的地方都被他们归入了“五毛现象”。
中国的政治体制与西方不同,舆论生态自然也不会一样。西方舆论有他们自己的引导规则,与那里的政治形态和经济社会面貌相适应。中国的舆论体系不可能向西方看齐,中国舆论工作者对这个原则完全可以理直气壮。
阅读更多宋志标:网评员为何失效?为何失效了还用?
发布者Sandra Severdia | 12月 23, 2015
从简单的定义看,网评员不能是被称作是“人”的,这不是骂人的话,而是说网评员作为个体在接受统一指令,没有自选动作,极容易造成引导动作的呆板、僵化与教条,这是工具论的最大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话语规模,冲淡话题焦点,这是优点所在。
但弊端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导致网评员极容易被识别,它们因为持有单一的、一致性的观点,构成了活跃的舆论场中的“话语僵尸队形”,最明显的结果就是暴露在整个舆论场上。
阅读更多【异闻观止】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评选活动启动
发布者五月三十五日 | 9月 1, 2015
(1)优秀网络文章是指在网络上撰写发表的解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研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阐释师生关心关注的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厘清错误思潮和观点、普及网络法律法规、倡导网络文明等方面的文章,包括学术论文、时政博文、精要评论等。
(2)优秀“微”作品是指在开展网络育人过程中设计、拍摄、制作并传播到网上的视频短片,包括微课堂、微视频、微电影、微公益广告等作品。
(3)优秀工作案例是指各地各高校在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师生网络素养、开展网络文化建设、推进网络文明教育、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等过程中研究探索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包括网络教育管理服务系统、手机APP、网站栏目、网络公众平台、在线课堂、网络社团等。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