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

别向这个操蛋的世界投降

我妈常常喜欢念叨:人家又不喜欢你,你干嘛还要去喜欢人家。以前我一直想不出什么话反驳,只好简单粗暴地回应:一边去,你一老娘儿们你懂什么你。 我 见过很多人,换男女朋友比换内裤还勤快的那种自不必说,还有像我们宿舍的闷骚青年,追女生,人家不睬他,他郁闷一阵子,提枪掉马就直奔下一目标而去了。我 在旁边看的目瞪口呆。你要问他,他保准振振有词:人家又不屌我,我喜欢她有什么用。是的,有什么用。然后还会反过头来劝我:没用的,我跟你说……这仿佛是 如此的天经地义,如此的不证自明。 昨天,我仔细地想了想,终于想通了这个问题。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你究竟是喜欢一个人本身,还是喜欢一种预期,一种前景,喜欢一种未来对方有可能和你上床睡觉结婚生子的可能性? 这个年龄很多人都急吼吼地寻找另一半抱团取暖。要我说,其中有多少是真的喜欢对方本身,这很难说。我这么说可能一来打击面太广,二来没有调查取证,所以显得不那么令人信服。其实这很好判断,那就是扪心自问:换一个人行不行? 这 样多少有点神经质。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存在一个绝对不可替代的the one。否则的话,这个世界会麻烦许多。小的时候,小到我才第一次思考爱情这回事的时候,我就对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你喜欢一个人,而这个人在茫茫人海 中又恰巧喜欢你,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巧合啊!而幼小的我放眼望去,这个世界上充斥着不可胜数的一对对巧合。 要解释这样一件事,只能说明,在大多数人眼里,另一半绝不是不可替代的。而每一个个体的特质,很大程度上是相异的。换句话说,要追溯这种可替代性的载体,那可能就是每个个体作为伴侣所能为对方提供的“服务”了。 比 如说,深夜陪你聊天,闲暇陪你娱乐,工作学习相互鼓励,人情冷暖相互慰藉,生理需要相互解决。然后买房结婚,构筑家庭,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老了之后相互 扶持,终了一生。这些都只是些伴侣给你带来的效用而已。这个过程中,肯定会产生感情,不过这个感情的基础来自于这些过程当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而不是来自于 对方本身。换句话说,换一个人,你照样可以和他她积累起深厚的感情。而关键就看谁最开始和你开启这段旅程。 所以,少不更事的时候,我们总以为只有某个特定的对象才能给我们带来这一切,只有他们才能给我们幸福感。而后长大了我们知道并不是这么回事。“好女人多的是的,何必呢。”我无数次地听见这句话。这就是所谓的成熟吧。 这一切,也很美好。但这不是我想象中的爱情。 就 像我那个倔强的困惑,如果不存在将就凑合的心理考量,如果每个人都是固执的完美主义者,那么怎么可能你喜欢的人也正好喜欢你呢?但是,一旦喜欢,那便是雷 打不动的定格。爱情所投射的对象本身基本不会产生多少重大的变化,除非她人品突变,性格突变,样貌突变,而这一切绝对是小概率事件。爱情对象在那,那么爱 情本身便随之恒定。她不喜欢我,那么我也就不喜欢她了,这作何道理?我喜欢的是她这个人,而不是“她可能喜欢我”“我们可以像情侣一样生活”这种期盼。 所 以真正着眼于对象本身的爱情——我不敢说这是真正的爱情,但这是我理解的爱情——是这样的:她不认识我,我会喜欢她;我们点头相交,我会喜欢她;她拒绝 我,我会喜欢她;她反复拒绝我,我还是喜欢她;她不回我信,不听我电话,不回我短信,我还是喜欢她;她和别的男人谈恋爱,我还是喜欢她;他和别的男人上 床,我还是喜欢她;她和别的男人结婚,我还是喜欢她;她死了,我还是喜欢她。 因为我喜欢的是她本人,她本人不变,感情就不会也没有理由变。这一切都不会随着她对我的态度,她自身的选择而变化。 但是,这有什么用呢? “我想学哲学,我想学艺术。”“学这些有什么用呢,能当饭吃吗?” “我就是喜欢她”“她又不喜欢你,有什么用呢?” “这个社会为什么这么不公平?”“这个社会就这样,你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是的,有什么用呢。我们每当面临内心的召唤的时候,这个问句都会鬼魅般如影随形。有时甚至不用父母亲友耳提面命,我们自己就习惯性地自问自责:有什么用呢?有什么用呢? 那要是追问到底,我们生于世间,百年来往,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生命是有意义的,那么我们内心的召唤就是有意义的。午夜梦回想到她时那满心酸楚难言的悸动,铺开信纸秉笔夜书时那字斟句酌的计较,经年再见面对佳人时那喷薄欲出的情意,这一切都是爱情原本的意义所在,这一切都是生命本身赋予的。 这有什么用?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 我 们年轻时那些美丽的梦,它们往往敌不过这坚硬的世界,我们要将就,我们要放弃,我们要隐忍。比如爱情,谁年少时没有些洁白的向往。但我们敌不过现实的无 奈,父母的唠叨,亲朋的压力,甚至敌不过我们自己本身内心的虚弱和不耐烦。然后我们就将其掩埋,扭头它寻,只有等到回首前尘时才泪满衣襟。 我知道,很多人笑我幼稚。就连身边很好的朋友也常常对我说:“我保证,XX年之后你就不这样想了。”当然了,他们一再看着我过了XX年,还是一如既往地这么幼稚。这算幼稚吗?我只是觉得大家的理解不同罢了。 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不会放弃。就像我08年在《等死你》当 中写的:“也许有一天我会放弃,但是我绝不会像那些自以为看透了的人那样,等到将来自己的儿孙后辈面临这种类似的境遇的时候,傻逼哄哄地嘲讽他们,说一些 “别犯傻了,爱情这东西,就是……”之类的屁话。我会对他说,儿子,老爸当年也等过,但是老爸比较没种,没有坚持到底,就向这个急躁的世界缴械投降了。希 望你比老爸有出息。去吧,坚持你自己的内心,老爸支持你。” 是的,虽然自知终须一败,但请再多坚持一会,别向这个操蛋的世界投降。 原文: http://blog.renren.com/blog/235008536/479370161 因为盗链严重,而我们服务器带宽有限,所以图片设置了防盗链,请见谅。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1125/ 本文小编:兽兽 标题: 别向这个操蛋的世界投降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1/09/14, 20:54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欢迎网友 投稿 、推荐文章。 c5d85dad8496c5aa16731e645eaa0010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有一种人生状态,叫:大四 两条道路,两个人生 人生的三十个定律 迷途老外博客:从Peking到Beijing:一段漫长而又崎岖的旅途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无觅

阅读更多

新浪微博:蓝精灵体 (2)

@爱美网围脖:网友疯狂吐槽之蓝精灵体职场晒苦版 http://p.pomoho.com/t_iiigjal/15408654 @胡德维:【太有才了!网友蓝精灵体讽刺中国官员热衷读博士】在那山的这边、海的那边,有一群领导人,他们没日没夜迷失在无垠的酒席里,他们只有上 班、没有上学,照样读博士,他们从来不知道啥叫做学问。噢,可爱的领导人。噢,可恨的伪博士。他让下属齐心合力开动脑筋,写出了好论文,成就了新一代官员 加博士。...

阅读更多

新浪微博:不看电视的十大理由

东莞四戒:不看电视的十大理由:1.好剧被禁,呕像剧泛滥;2.真实新闻看不到,除非偷渡香港;3.打开电视看广告,90%是骗人;4.娱乐节目愚弄观众;5.相声小品专辱残疾人;6.选秀选美是给领导选情妇;7.读报读网就是脱掉裤子放屁;8.抗战片简直比科幻还科幻;9.休闲中被无形洗脑;10.网络相对自由。(别删!自己人!)...

阅读更多

新浪微博:蓝精灵体 (1)

@ 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疯人院举办的世界上最大的夏令营,夏令营,它坑爹又无情,它伤财又劳命,只有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害苦了老百姓,但是它却令媒体只报喜。 @o0王思学0o: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个红政权,他们当官不贪钱,他们食品很安全,他们自由平等人大代表都是人民选,他们官方媒体绝对不瞎编。噢,可爱的红政权~噢,可爱的红政权~他们医疗便宜教育便宜从不乱拆迁,他们物价不涨人命不变贱...

阅读更多

和平、性爱、救中国(上)

许多人开玩笑的说,互联网之所以能够成功,要归功于色情网站。虽然古人(孔子、孟子或告子)说过“食色,性也”,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创立以来,就严禁情色物品,近年来甚至利用“打击色情”为借口,进行网络审查。一名女性学者研究了中国互联网与性的关联,认为在网上讨论性议题,是一种和平抗争体制的手段。 在比利时出生长大,在美国受高等教育,并游历过亚洲各国,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媒体观察家以及性研究专家的余幼薇(Katrien Jacobs),以一个白人女性的独特视野,研究“性与色情”在中国互联网上的发展,以及其中的政治意涵。她的新书“人民色情:中国互联网的性与监控”(People’s Pornography:Sex and Surveillance on Chinese Int

阅读更多
  • 1
  • ……
  • 6
  • 7
  • 8
  • ……
  • 14

CDT/CDS今日重点

【CDS】六四馆

五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主因是什么?主因就是您啊主席!

【网络民议】“今年夏天,你想收到什么礼物?”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