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布朗大学校园中的“自由艾未未”
Brown University USA support ai weiwei , a photo by jiruan on Flickr. Via Flickr: twitpic.com/4sumk8
阅读更多艾未未是中国知名的艺术家、活动家和评论家。他以其大胆的艺术创作和对中国政治体制的批评而闻名于世。
艾未未是中国著名诗人艾青的儿子。他曾在中国电影学院学习,并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从事艺术创作。艾未未的作品涵盖了多个艺术形式,包括雕塑、摄影、装置艺术和建筑设计等。他的作品常常具有政治和社会意义,批判了中国政府的权力滥用、人权问题和社会不公。
艾未未的艺术作品和活动吸引了国际关注,他曾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艺术机构展览和举办个展。然而,他的政治立场和对中国政府的批评使他成为中国政府打压和监控的目标。在2011年,他因为对政府的批评而被拘留数个月,并受到持续的监控和限制。最终,他决定离开中国,目前定居在德国。
艾未未也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发声,通过推特等平台表达他对社会问题和人权的关切。他经常利用艺术和社交媒体来揭露中国政府的不公和违反人权的行为,并呼吁民主、自由和言论自由。
艾未未的作品和言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他被一些人称赞为勇敢的艺术家和人权捍卫者,但也有人批评他过于激进和偏激。无论如何,他的存在和艺术作品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对话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发布者Linjun Fan | 5 月 4, 2011
Brown University USA support ai weiwei , a photo by jiruan on Flickr. Via Flickr: twitpic.com/4sumk8
阅读更多发布者lili1963 | 5 月 3, 2011
丹麦“小美人鱼”雕像亮相世博会 2010年04月25日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4月25日电 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童话之城哥本哈根的象征小美人鱼铜像首次飘洋过海抵达上海,随着25日世博会丹麦馆揭幕,正式在世博会上亮相。由嘉士伯公司捐赠给哥本哈根市的小美人鱼铜像在丹麦馆中心的美人鱼水池内暂时安家,直到10月31日世博会结束。她将以其优雅的姿态为参观者营造丹麦馆“幸福生活,童话乐园”的氛围,诠释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作为丹麦首都的标志性象征的小美人鱼铜像于1913年由嘉士伯公司第二代创始人及著名艺术收藏家卡尔•雅可布森捐赠给哥本哈根市。1847年,“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啤酒”嘉士伯创始于丹麦哥本哈根。20世纪初的哥本哈根缺乏博物馆、公园等美丽城市的标志,而卡尔一直关注城市的美化,并热衷于艺术品的捐赠。1909年根据安徒生童话改编的芭蕾舞剧小美人鱼在哥本哈根上演,其中扮演小美人鱼的芭蕾舞者的优美姿态深深的打动了卡尔。此后,卡尔邀请雕塑家爱德华钒鹂松根据舞者的优美姿态创作了小美人鱼的雕像并捐赠给哥本哈根市,将这一刻与整个城市分享,使人们的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据悉,在小美人鱼铜像被安放在哥本哈根长堤公园的近一百年内,从未离开故土,此次是首次离开家乡。而在哥本哈根长堤公园内,原先放置铜像的位置将会暂时摆放上中国艺术家艾未未的视频艺术作品,在世博期间展示中国现代文化的风采。新华社记者 任珑 摄影报道 http://goo.gl/27efi
阅读更多发布者accepts | 5 月 3, 2011
艾未未博客炮轰钟南山 称收容无业游民无耻 新民晚报 2006年7月3日 17:44 艾未未博客原文: 2006.06.27 钟南山的价值几个亿的电脑和不可修复的人脑 事实部分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近来多事。 丢了手提电脑,广东省、广州市高度重视,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批示“尽快破案”警方出动了百余警察,历时10天破案。 在追查期间,警方“意外”地查获了被抢手机83部、手提电脑28部。 钟南山说 “要命的是,一些重要的学术资料也存在里面。” “要是里面的研究方案变成一种新药,那是几个亿的价值啊。所以简单地用钱来衡量太肤浅了。” “收容制度存在之时,尽管有不该收容的人被收容了,但一下子否定和废除收容制度,我有不同看法。” “偷窃与抢劫的人,和城市流浪人员只有一水之隔。” “我不是法律方面的专业人士,但现在,作为广州的普通市民,我还是想说说对广州治安的看法,尽管可能是外行的。” “广州、深圳这些城市,外来人口太多了”。“为什么打击了半天,(抢劫)还不少,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对这些人有没有恰如其分的、刑事上的处理。我感觉处理得太轻了,所以这些人能够这么猖狂!” “在设计法律制度方面,我们应以什么人为本?就是应以好人为本,而不是以坏人为本,对敌人的宽容就是对人民的残酷。” 国家废除收容制度,是文明征服野蛮的进步,是人的权力、公民的尊严的胜利,是法制改革的重要部分,尽管这一切在这片国土上都来得太迟,代价太大。 “收容制度存在之时,尽管有不该收容的人被收容了,但一下子否定和废除收容制度,我有不同看法。” 钟院士的立场如果是清楚的反映了知识界人士,至少是科学知识界人士的人文品质,修养,立场和法律意识,是否也反映了他们的总体能力和水平的低下。 是什么力量使一个人丧失基本的良知,丧失判断能力,丧失理性、是非观。丧失羞耻的能力。 是什么力量使一个人维护虚伪的秩序,维护不义的权利,维护野蛮的立场。 呼吁收容无业游民,无视法律上的上的最基本的进步,明知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却作一个普通人的扮相,动辄是国家利益,人民利益至上,那副中国知识分子的无望的嘴脸,跃然纸上。连丢一个手体电脑,也和国家利益挂钩。人可无知,不可无耻。 “我不是法律方面的专业人士,但现在,作为广州的普通市民,我还是想说说对广州治安的看法,尽管可能是外行的。” 钟院士丢了手提电脑,作为广州的普通市民,省委书记高度重视,调动大量警力,迅速归案,皆大欢喜。 是否问过,动用得是谁的资源,谁为此付出了代价,岂不知这个代价中就有那些流浪者的权利,先感谢那些被你暗中强盗了一把的人们吧,再去感恩他们的仆人,党和国家,这是良知。 话说所谓流浪者,若是半个世纪以前,就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坚力量,套句老话“没有他们,就没有革命,若否定他们,就是否定革命”你在要残酷之前,先掂量一下,清醒一些,不可过激。身居要职,装傻冲愣还好说,若是真傻真愣,国家危也。 在这个世界上,有明抢有暗夺。那无数流浪者,不是生来的流浪者,他们无非是明抢暗夺的普通受害者,他们的财产是在何时、何种情况下失去的,却是永远不会被追回的。这无疑是无人问津的最黑暗的罪行,您老人家好好享用吧。 “广州、深圳这些城市,外来人口太多了”。“为什么打击了半天,(抢劫)还不少,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对这些人有没有恰如其分的、刑事上的处理。我感觉处理得太轻了,所以这些人能够这么猖狂!” “偷窃与抢劫的人,和城市流浪人员只有一水之隔。” 确切的说,中国知识分子,教授与政治流氓也只是一水之隔。 “在设计法律制度方面,我们应以什么人为本?就是应以好人为本,而不是以坏人为本,对敌人的宽容就是对人民的残酷。” 保护人权是宪法的重要部分,是人道的基本精神。人权不是好人权,是天赋的每一个人权利,并无好坏之分。钟院士说;以好人为本,这样的智力水平,不但让人为学术担忧,更让人为这片土地上的人权现状担忧,若是让国际反华人权组织知道,岂不坏了事。自视为好人的钟院士,内心向往着一个怎样的世界。愿幼稚的观点和偏见不影响科学研究、医疗实践、教学工作,不影响你的社会实践。 那些善良的,无能的,被遗弃的,被忘记的,被伤害的,不幸的,无望的,冤屈的,没有可能的流浪者们,今晚,不会有人再碰你们,愿你们平安。 钟南山简介 钟南山,1936年10月出生。1960年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氧/低氧与肺循环关系研究。钟南山于1996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著名呼吸内科专家。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主任委员,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吸烟与健康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学会特别会员,亚太地区执委会理事。他是近十几年来推动我国呼吸疾病科研与临床医疗走向世界前列的杰出领头人之一。 艾未未简介 艾未未:著名的实验艺术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建筑、雕塑、绘画、家具、编书、策展等多个方面。他是著名诗人艾青之子。 简历 1957年生于中国北京 1978年就学于北京电影学院 1981年就学于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Art Student League, 美国纽约艺术家 1994年—1999年北京艺术家,1994年—2000年主编出版实验艺术刊物“黑皮书”(1994)、 白皮书(1995)、灰皮书(1997), 1998—至今“中国艺术文件仓库”艺术总监 展览 1979年第一届《星星画展》,中国北京 1980年第二届《星星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1982年个展,旧金山亚洲基金会画廊,美国。 1986年《七个中国艺术家》VorpalGallery,美国 《中国新表现》纽约市市立画廊,美国。 《中国前卫艺术》VassarCollegcGallery AlbanyUniversityArtGallery,美国。 1987年《TheStaratHarvard》FairbankCenter,HarvardUniversity,美国。 1988年个展《旧鞋•性安全》美国纽约。 1989年《TheStar:TenYear》HanartGallery,香港,台北,巴黎。 1990年国际版画展,HanartGallery,台北。 1994年《中国艺术展》东京画廊,日本。 《中国当代艺术展》哥德堡艺术博物馆,瑞典。 1995年《Configura2》,德国 1996年《彼得•路德维希收藏展》,德国。 1997年《交点》中、日、韩现代艺术展,韩国 1999年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 2000年《伊西双年展》,法国 1999年《创新》,北京艺术文件仓库,中国 《观念和抽象》,北京艺术文件仓库,中国 1999年柯隆艺术节,德国 建筑、景观作品 1999年7月-1999年9月北京艾未未工作室(建成) 2000年6月-2000年8月北京艺术文件仓库(建成) 2000年4月-2000年7月北京SOHO现代城景观设计(建成) 2000年6月-2000年11月北京SOHO现代城艺术馆总策划(建成) 2001年2月北京欧陆样板间设计(建成) 2001年3月-2002年6月北京长城脚下的公社景观(建成) 2001年9月-2002年11月海南蓝色博鳌单体设计方案 2001年9月-2002年10月北京“甲55”酒吧(建成) 2002年3月-2002年5月上海视觉艺术大学(方案) 2002年5月-2002年6月浙江金华施光南音乐广场设计方案(方案) 2002年5月-2003年3月浙江金华艾青文化公园(在建) 2002年5月-2003年3月浙江金华金东义乌江大坝(在建) 2002年7月-青岛麒麟温泉山庄景观、室内设计(在建) 2002年9月-2003年3月江苏安特汽车厂(在建) 2003年赫尔佐格&德穆隆事务所中国国家体育场方案艺术顾问 来源:http://goo.gl/dyjMO
阅读更多发布者wildduck | 5 月 3, 2011
艾未未的野路子 2009/01/08 北青网 青年周末 曲慧 ◎在展览现场,顾长卫(左一)也不请自来 ◎摄影/本报记者 吕家佐 ◎艾未未在草场地的大院子 ◎摄影/Syl Fei Lai 他被认为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却觉得自己什么家都不是。 他是鸟巢的中方设计顾问,却从不与鸟巢合影。 他是离群索居的隐士,但一出现在展览场合便会被人群包围。 他不在乎同辈人的评价,但愿意被80后喜欢。 ……所有的这些,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艾未未? 1月2日,艾未未国内第一次个人作品展,或许能揭开关于他的一个真实片段。 这个展,让一万张封存了20年的黑白照片得见天日,照片记载了他十年纽约生活的真实片段,这似乎能够帮助解释艾未未的过去,也能让我们看看艾未未的现在。 艾未未•展览现场 他是全场最大的亮点 1月2日的开展现场,没有仪式、没有邀请嘉宾、没有任何开场白,但仍然有很多名人不请自来,譬如顾长卫和叶锦添,而现场看起来最大的“角儿”,还是他艾未未。 ■始终像明星一样被包围着 开展的当天,艾未未是个十足的明星——闪光灯、粉丝、签名合影一样也不少。整个展厅的人群一直是“以他为核心,以一人间距为半径”缓慢地移动着,至于每个人都微笑地跟随着他打算做什么,没人能解释,但也没人想要散去。 大部分人像围绕精神领袖一样簇拥着他,周围的人拍他,他也拍周围的人,边拍还边开玩笑说,“我以为只有我有相机呢!” 三年前,艾未未就在博客上每天发表他的摄影日志,一个黑色小数码,走到哪儿都要带着。前不久,艾未未统计三年来他在博客里贴了将近10万张照片,没贴出来的还有更多。 围着他的人群“怪圈”从下午3点,他一到场就开始了,直到傍晚他的离开才算消失。与其他艺术家的展览开幕不一样,艾未未的展览,没有任何仪式,没有邀请嘉宾,没有一句开场白。从头到尾、起始高潮,都由他一个人的出现、动作和行为所左右。 于他自己而言,如果不是朋友邀请不好推辞,他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办这个展。 ■跟他“混过纽约”的顾长卫不请自来 顾长卫来了,作为“跟未未混过纽约”的朋友,也作为照片里的主角,“不请自来”。“未未从来不招呼我们捧场,我今天真是赶巧了。” 艾未未的照片里,有在地铁口拉小提琴的谭盾,有躺在床上留着大胡子的陈凯歌,有早起洗漱的顾长卫,有在拍《北京人在纽约》的冯小刚、姜文和马晓晴……所有的明星脸都定格在20年前的模样,在一起抽烟、吃饺子或者睡大觉。 “《北京人在纽约》的第一集,姜文和他老婆刚到纽约住的那个地下室,全是涂鸦的那个,那就是我住的地方。”艾未未和《青年周末》记者聊起那段生活,“那时候我是非法移民,无所事事,经常有点盲目,一边打工一边生活,说白了就是耗着。” 顾长卫也有同感,“我们也就是想出去看看,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干嘛。我有半年时间,每隔两天就得跟未未见上一面,那时候他可是“东村教父”(编者注:东村是美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发源地),天天掐个相机,什么都拍,哪儿乱他去哪儿。” 顾长卫说的“乱”,在艾未未照片里显而易见,有中央公园的露天派对,第五大道的群众游行,也有街头暴乱的武装冲突……总之,他总像摄影记者一样,能够有机会离得那么近。“能够走近,是因为有一两年时间,我参与了这些运动,说到底,我那时候是其中的一分子。” ■认识小记者,不认识叶锦添 艾未未会认识一起“混过”的无名朋友,能记住曾聊得不错的小记者,但不认得大众传媒天天念叨的“名人”。叶锦添在展览现场就受了冷落。 当艾未未指着一张老照片跟顾长卫回忆,拍这张的时候,老顾你是不是“憋着一泡尿”时,有人向他介绍了带着助理主动前来的叶锦添。 艾未未礼貌性地握手合影,前后不超过三分钟,他就转身去跟几个年轻大学生攀谈之后便不再理会这个知名度不比他小的名人。 事后记者访谈时问起这一幕,艾未未坦诚地说,我真不认识他,这人是谁啊? 无论如何,艾未未都算不上主流艺术家,似乎跟活跃在大众视野里的名人不是一个路子。 艾未未•草场地 离群索居,只做爱做的事 草场地,这个如今已经直追798的新艺术区,被称为“艾未未的地盘儿”,他是第一个入住到这里的人,就在这扎着,远离人群鼓捣自己的事情。 ■自己动手设计“灰色大房子” 艾未未是第一个入住草场地的人,他的入住改变了这个地方。 “我1999年刚来的时候,这地方是个村子,直到2005年,村里也只有我这一个做艺术的。”艾未未在草场地盖了2700多平方米的大院子,和一栋灰色的房子,据知情朋友透露,这所堪称庞然大物的院子,光青砖就用了13万块,另有80吨水泥、7.5吨钢筋和45方沙石…… “这些仅花一下午就完成设计图纸,60天就落成了。”而在此之前,艾未未没有学过一天的建筑,自己的家成了他的第一件作品。 之后这件“作品”成了当年德国和日本国际建筑杂志的报道对象,“那时候我才觉得,原来我有做建筑的天赋。”到现在,艾未未设计的建筑项目已经超过60个。 接下来的六年,艾未未一再被邀请,设计草场地的其他艺术空间,于是,草场地成了艾未未的建筑博物馆,也开始有人说,草场地是艾未未的地盘儿,鸟巢设计师赫尔佐格也曾经赞扬草场地的住宅兼工作室,简洁、老旧,深得建筑真谛。对此艾未未说,“随便说吧,但这跟我无关。” 如今,他家院子门口写着小小的字母“FAKE”,这是艾未未自己成立的公司品牌,叫做“发课”。有朋友打趣说:“你出着中国最正宗的产品,却叫自己FAKE (假)公司。” ■喜欢被年轻人拜访 艾未未守在这个大院子里,可以几年不进一次北京城,也不主动跟外界接触,“因为我从来不委屈自己,做自己不爱做的事情”。但每天拜访他家的媒体和艺术家,甚至崇拜者,络绎不绝。 “我每年要在这里接受100个以上的访问,我从来不把记者当作记者,他们只是可以聊天的朋友。每一个认真采访的记者我都会给时间,至于他们怎么写,我从来不看,因为我没有必要再去看我自己。” 艾未未没有车,也不会开车,家里没有电视,没有沙发。有十几猫,有露天的马桶,有两大缸珍珠——当然,两缸珍珠是他的作品之一。 来拜访他的人,年轻人居多,“我发现喜欢我的很多是80后,甚至还是大学在校生,这让我很高兴,生命、生长,这都是有希望的事情。同辈人怎么评价我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有年轻人喜欢,这是让我很高兴的,至少证明我不是正在消亡的一群吧。” 艾未未•自我评价 我什么“家”也不是 艾未未到底是什么人?当他被入选“2008全球当代艺术最具影响力100人”和被认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时,他心里有一个跟这些完全不同的答案。 ■一个经典的人格分裂的人 艾未未似乎是个始终愤怒,挑战传统的人。 不久前,在欧洲艺术界享有较高威望的英国《艺术观察》公布了“2008全球当代艺术最具影响力100人”,艾未未排名第47名,名列华人艺术家之首。然而,他却满不在乎地说:“我应该排在第一名。” 大学时,他一把摔碎学校的石膏像。在纽约,他脱光衣服站在帝国大厦前留影。他与张艺谋是同窗,却对张艺谋大加批评。他拒绝与鸟巢合影,尽管是鸟巢的中国顾问。作为“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说:“我什么家也不是……” 艾未未似乎更愿意用这样的基本信息来回答“艾未未是什么人”这个问题:“1957年生,男,金牛座,B型血,体重208斤,身高1米75,36岁以后开始发福……”而至于身后的评价,他也早就给自己写好墓志铭:“一个经典的人格分裂的人,他代表了那个时代所有缺陷……” ■一个积极的有创造欲望的人 我们试图把问题抛给艾未未自己来审视和回答,“这样一个艾未未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到了“知天命”年纪的艾未未,说实话很像一位和善的长者,他没有砸碎我们的采访机,也没有旁若无人地假装没听见,更没有批判我们的思路,而是深深地想了一下答案,然后娓娓道来:他的人生被分为三个阶段,前二十年在新疆,随家人下放;中间十二年在纽约,看了很多,知道了很多;最近二十年在北京,做自己每天乐于忙碌的事情。这三个地方,三种世界,影响了他的少年、青年和中年。 “所以,如果你是一块石头,待在平原上,一千年也不会有什么变化;但如果在山上,你就会风化,滚落,或者再到别的地方。我这颗滚来滚去三四次的石头,灰尘和沙子自然会更多些。生活经常会让我觉得不甘心,难道就是这样了吗?因此我的一生创造了很多的第一次,我也有这个欲望要创造各种各样的第一次。” “我是个积极的人,并且有幸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近乎于暴力的时代。” 来源:http://goo.gl/iIOC6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5 月 3, 2011
作者 法广 北京知名的《财经》杂志的实习记者张贾龙4月28晚,被自称北京市警方的不明身份者叫走谈话后,失踪至今(5月2日下午),已超70个小时。有业内人士称,张的被约谈与失踪,或与艾未未案有关。张贾龙是活跃的Twitter用户,曾为《财经》报道过艾未未在上海马陆镇的工作室被官方强行拆除的新闻,并关注和报道过赵连海等维权者。 北京《财经》杂志实习记者张贾龙网上照片 DR 通吃网blogspot.com 张贾龙的亲友在微薄上透露,4月28日晚,张贾龙用晚餐时,被自称是北京市警方的不明身份者叫走谈话。随即与外界失去联系至今。此后,张贾龙的亲友多次致电他的手机,一直关机,家人也没有接到警方的任何通知。目前《财经》杂志社同事及他的亲友仍无法联系上张贾龙。 杂志社包括执行主编在内的同事和领导,也在微薄客上透露,无法联系上张贾龙。他们除表示震惊外,还希望他尽快回家。张贾龙的一位同事在微博客上说,张贾龙生于1988年5月22日,还没满23岁,大学毕业参加工业,也不满一年,只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男孩,“所以,请对他宽容一点。好吗?” 张贾龙的亲友在微博客上发帖寻人,不久即遭到官方审查人员删除。有业内人士分析,张的被约谈与失踪,或与北京官方正在侦办的艺术家艾未未案有关。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