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异闻观止】环球时报 | 近半英国年轻人羡慕中印生活好

【环球时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英国一家民调机构近期对当地超过2000名年轻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40%的受访者相信,如果自己能在中国或是印度生活,日子会过得更好。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面对眼下的经济形势,自己除了继续节衣缩食,没有什么其他的好办法能够熬过这段紧缩时光。...

阅读更多

政见 | 中国科技创新能力:远远称不上领导者

□“政见”观察员 邵立     在政府“自主创新”政策的支持下,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如何?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在世界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牛津大学学者 Paul Irwin Crookes 在学术期刊 《China Information》 上发表论文,认为中国在世界科技创新体系里,只是扮演了一个挑战者的角色,远远称不上是领导者。 研究者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的整体创新实力。 第一个角度是“企业研发强度”(R&D Intensity,即一个公司投入的研发经费与其总收入的百分比)和“国民研发总支出”(Gross Expenditure on R&D)。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的研发强度尽管从1996年的0.5上升到2008年的1.44,但仍然小于欧盟的1.77、美国的2.77、韩国的3.21和日本的3.44。此外,中国的研发投入有自己的特点:一是以国家为主导,大多研究经费来自于国有企业及国家支持的研究机构,而美国有69%的研究投入来自私人企业;二是中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大幅落后于世界经合组织(OECD)其他成员国。 其次,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中国的研究能力,其指标主要是研究人员,研究论文和研究论文的引用。他发现,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只有不到10%,和经合组织的均值27%还有一定差距。在中国,每千人中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只有1.8人,少于欧盟的6.4人、韩国的9.5人,美国的9.7人和日本的11.0人。中国的科研文章在2008年虽然占据了全球总量的12%,仅次于美国的16%,但在主流英语期刊中,中国的论文被引用次数平均少于5次,远远落后于美国的14次。研究者认为,这个结果既和中国的同行评议中注重关系而非文章质量的风气有关,也可能来自欧美科学家对中国论文的偏见。 第三个角度是专利产出情况。2008年,中国在国家知识产权办公室登记的专利数目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年增长率达到惊人的18.2%。但是,研究者认为,中国大部分登记的专利过于注重实用主义,只要有一点点的改进就可以获得专利,很少真正的创新飞跃(innovative leap)。此外,专利审查的机制也比其他国家宽松很多。而在国外的专利登记情况中,中国每百万人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登记的专利数只有0.4,远远少于韩国的46.7、美国的52.6和日本的114.8。 第四个角度是中国经济环境的国际竞争力。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中国总体上还处于“效率驱动型”经济,而非“创新驱动型经济”。尽管中国在基础建设、宏观经济状况和教育等一系列条件上有长足的发展,为科技创新打下了基础,但其制度有效性、金融市场成熟度和技术准备程度仍然存在不足。总体而言,其竞争力只排在全球第29位。 最后一个角度是中国企业在全球研发网络中的位置。研究者认为,外国企业对中国研发创新活动的影响经历了政治主导、市场主导和知识主导三个阶段,现在已经呈现了全球化的研发趋势。他以微软和诺基亚在中关村设立研究基地为例,说明中国的技术创新必须在国际化的环境下才能发挥最佳的效果。 根据上述分析,研究者得出结论:一方面,中国的科技创新取得了很大进步,华为、中兴和腾讯等部分高科技企业已经拥有了巨大的资产和市场。但是另一方面,中国的科技创新发展依然存在着弱点——从硬件来讲,支持超级电脑的高性能芯片依然被美国公司垄断;从企业竞争力来讲,除了华为等少数着重创新的企业之外,大多数中国IT企业都是仿照西方公司的技术方案和商业模式,因此他们在中国本土的成功并不等同于在全球的竞争力。最能说明情况的数据是:全球250个顶尖ICT(信息、通信和技术)公司里,美国占75个,日本有52个,而中国只有4个。 另外,研究者认为中国的“自主创新”政策也会带来一些麻烦。中国并没有加入世贸组织的《政府采购协议》,而是采取偏向国内企业的采购政策,企图以此刺激国内企业的创新。这种做法不仅带来了国际关系上的重重压力,引起国际贸易纠纷,还让外国企业心生疑惧,减少他们转让核心技术的愿望。这种以保护主义刺激国内创新的做法阻碍了知识的交流,而国内不成熟的知识管理机制又与国际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相冲突。结果,原本是政策运用的技术问题,却容易被国际社会解读成中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据此,研究者认为,过于民族主义的自主创新政策,反而让中国自身蒙受最大的损失。中国科技企业的未来,取决于其研发创新能不能与国际多方合作的潮流成功接轨。 【参考文献】 Crookes, P. I. 2012. “China’s New Development Model: Analysing Chinese Prospects in Technology Innovation.” China Information 26 (2) (June 17): 167–184. doi:10.1177/0920203X12445257

阅读更多

这才是最真实的英国

自己亲身来到英国之后,总结了这些,觉得不全无道理,感觉很好。 这里并不是大家想象的到处是灯红酒绿、遍地黄金的大都市,有时候你甚至觉得这是农村。之所以他是发达国家,是因为这里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谐的社会情绪(不是政府的强制干预而和谐).如果把一个国家比作一辆车,这真的是一部运行优良的跑车。 在这里,你做很多事情都需要打电话预定,比如你去剪头发,去看医生。 在这里,一顿标准的会议餐不是山珍海味,大吃大喝,简单的几片三明治和果汁,红茶,咖啡或者水。 在这里,如果你搞科研需要买一个软件,需要一份详细的论证报告,少则几十页,多则上百页,经过专家和部门认定后才会为你购买。 在这里,坐公车不需要排队,因为大家都谦让地让彼此先上。 在这里,一栋普通2层小楼可能只需要不到100万人民币,如果你非要它变成童话里的小别墅,可能200万甚至更多,但是非豪宅(被称为palace)决不会贵过400万(除伦敦外),但是平均月薪有2000镑左右(2W人民币). 在这里,大部分人开的是二手车,除非你有着很好的职业,而且已经工作多年。 在这里,很多人都是租房而并非买房。 在这里,自来水是可以直接喝的。 在这里,你永远可以在你住的方圆500米内找到一个足球场。 在这里,花300块人民币剪一个头发是很奢侈的。 在这里,你的老板可能一身西装,穿着一双旅游鞋,背着一个书包,骑着自行车上班,而不是一辆闪闪夺目的大奔驰。 在这里,值得炫耀的不是你有多有钱,而是你有多幸福。 在这里,高速公路是不收费的,也就是你从爱丁堡开车去伦敦可能花费的只是汽油钱。 在这里,没有多少人有LV,Gucci. 在这里,没人会为你带病上阵而赞美你,你连自己都不珍惜让我怎么信任你。 在这里,你要为你忘记关灯或水龙头而感觉自己可耻,请留一些资源给子孙后代。 在这里,残疾人坐着残疾车,和普通人一样享受着蓝天,绿地和新鲜的空气,世界属于每一个人。 在这里,如果你的宗教信仰或者种族被歧视,你是可以报警的,除非你愿意忍气吞声。 在这里,希望大不列颠本土人以外都离开英国的政党获得不到任何的支持率,就算有也小到可以忽略。 在这里,大部分人开的是外形酷似QQ的小排量车,减低油耗,减低排放,生活环境第一。 在这里,50镑(合约500人民币)以上的东西是很贵的。 在这里,强制别人做不愿意的事情是很粗鲁的。 在这里,夜生活是很单调的,大部分英国人去的只有酒吧,少量富人也去赌场。 在这里,晚上7点以后,几乎看不到开业的商店。 在这里,国家首相只是一份很重要,薪水相对略高的职业。 在这里,法律面前,万物平等。 在这里,如果你受人喜欢,很多英国人很希望跟你学习你的母语。 在这里,你可以对你的英国朋友说English food is rubish,然后他开心地点点头说 I love Chinese food. 在这里,学生学习都很勤奋,并不是误传的差生,从本科到博士都如此,除非你去的是榜单末尾的大学。 在这里,不诚信的人很受排斥。 在这里,工作不努力的人大都人际不太好,因为工作态度无法被认同。 在这里,10镑以上的礼物会被认为图谋不轨,有贿赂嫌疑,我送给导师的礼物是一双价格3.8镑的筷子,并附上购物小单,导师还是觉得礼物有点重。 在这里,非自然原因死亡的新闻90%在头版。 在这里,你可以站在大街上举着一个大牌子:哥登布朗是SB.后面有一群簇拥者。 在这里,学术严谨到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都不允许有雷同,专门的软件检查,若有10%以上雷同一律挂掉。 在这里,你可以当面对你的老师说,你讲的都是rubish,不过请附上一个让他信服的理由。 在这里,科学真理高于一切权威。 在这里,法律不给任何人特殊待遇。 在这里,很少很少乞丐,只有幸福的街头艺人。 在这里,宽恕永远大于憎恨。 在这里,相信我,没有人想灭亡你的国家,如果说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是真的,那我的生活经历就是假的。 在这里,钓鱼需要许可证,如果没有属于犯法。 在这里,非成年人购买烟酒属于监护人违法。 在这里,你永远不要期望看到豪华奢侈的婚庆车队。 在这里,自行车很多都是2手的,包括我老师的那辆。 在这里,捕抓,捕杀动物违法。 在这里,一座2层小房子可能要盖一年,但是绝对百年风雨侵袭不倒。 在这里,一本普普通通的新书要几十镑,请把你的书当作2手卖给别人,这样我们能少砍很多树。 在这里,打折真的是打折,不是提价以后再打折。 在这里,生活必需品大部分都不贵。 在这里,很多科学的前提是环保,不是利益。 在这里,你可以直呼你导师的大名,还是那句话,科学面前没有权威。 在这里,天真的很蓝很蓝。 在这里,河水真的很清很清。 在这里,食品的保质期真的很短很短。 在这里,请不要担心假货,但是便宜一定没好货。 在这里,合作是一种习惯,不是一种方法。 在这里,几百年历史的建筑随处可见,那不是什么文物古迹。 在这里,大学被称为UNIVERS ITY,意为有容乃大。 在这里,出租车司机不会因为你是外地人绕路远行,至少我没有遇到过,也可能有。 在这里,stupid不是因为智商低,而是逻辑混乱。 在这里,很多人工作的意义是让生命有价值,而不是赚更多的钱。 在这里,99.9%的厕所都是马桶,隔间里面永远都会有纸。 在这里,99.9%的人认为中餐最好吃。 在这里,坐公车要感谢司机。 在这里,大事thanks,小事cheers.可以表达谢谢,或者再见。 在这里,英国不叫guys,而叫mates. 在这里,辨认是否是大城市的重要因素就是有没有唐人街。 在这里,比起开放的South Korea,他们对封闭的North Korea的了解要更多,并且更感兴趣。 在这里,天气预报属于收视率很低的娱乐节目。 在这里,下再大的雨也有人不打伞,但要是打就打那种长把的高尔夫用伞。因为小伞随便就被吹翻了。 在这里,除了刚来的中国人,没人用50(英国最大面额)镑的纸币,买个塑料袋都要刷卡。即使实在要用,用之前也要无不歉疚的说:”my apologies, would you please by any chance to accept my pathetic 50-pound note, that’s the only one i’ve got.”然后再怜悯的看着她。 在这里,依云一镑两大桶。 在这里,星巴克只有在COSTA爆满的时候才能开始营业。 在这里,CKJ是跟H&M一个档次的品牌,虽然有时候还比H&M便宜。 在这里,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没有body shop.包括只有牛和羊的村子。 在这里,10个人里3个有iphone,3个有imac,3个人有ipad,还有1个三个都有。 在这里,剑桥牛津就像360和QQ一样掐架,争个你死我亡。在英国人心目中这俩不仅仅是大学,是英国传统的象征。 在这里,BURBERRY在英国的地位是任何其他品牌无法替代的。即使是打折店,我也不跟你们GUCCI开在一起。 在这里,英伦范简单来说就是靴子+瘦腿裤子+衬衫+格子毛坎肩+Burberry围巾。 在这里,马路上一般都能看见四个季节的着装。 在这里,苹果和橙子按个卖。不要说什么山竹、火龙果之类的,他们没见过。 在这里,对足球的钟爱不亚于巴西阿根廷。 在这里,空气好,但是也没好到瑞士那程度。 在这里,伦敦是一个神一样存在的城市,在小村考文垂的地图后面都要付一张伦敦地铁图。 在这里,曾经的英国车,路虎、捷豹、阿斯顿马丁、mini cooper、劳斯莱斯、宾利是买车首选。 在这里,新车的价格是中国的一半,08年的2手宝马的价格在国内最多买个比亚迪F3.

阅读更多

无代表 不纳税

【 原文 首发于《 人民法院报 》,感谢作者“葛峰”分享!曾撰文《 口述历史:香港法治掌故 》】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游客只要稍微留意,就会在这里的车牌号码的下方看到这句话: “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无代表,不纳税) 这句话颇有来头,它曾经是美国独立战争时的革命口号,北美的人民最初就是在这句口号的引领下,掀起了反抗英帝国殖民统治的浪潮并最终获得了独立。 但是,由于在美国联邦宪法分权制衡理念的影响下,联邦宪法的制度设计使身为美国首都的华盛顿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州——它是一块为美国联邦政府独立使用的土地,以至于居住在这里的公民至今没有投票权。所以,这句话现如今依然是哥伦比亚特区的人们争取国会代表权和投票权的口号。这句口号并不是美国人所创造的,它最早形成于英国,其形成历史可以追溯到英国历史上有名的宪法性文件——《大宪章》(Magna Carta)。 《大宪章》的形成历史 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家资料馆内珍贵文献不计其数,前来慕名参观的游客众多。排起长队,等候进入馆内的人们都希望有机会看看这些重要的历史文件。在展馆中,美国的立国文件《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珍贵文献,世界各地的游客也大多聚集在它们的周围。其实,馆内还有一份非常值得注意的珍贵文件——1297年的《大宪章》抄本。 虽然作为英国宪政基石的《大宪章》在今日的实际法律效用已经很小,它却仍然是英国法律的一部分,令美国人骄傲的美国宪法也是起源于它的。正是从《大宪章》开始,曾拥有绝对权威的王权应受法律限制、应尊重司法过程、平民应当享受政治权利和自由等这些基本的宪政观念和原则发生发展,并惠及后世。 《大宪章》的形成过程漫长,充满了博弈和妥协。1066年,诺曼底大公威廉征服了英格兰,成为英王威廉一世。就当时的欧洲而言,英格兰的王权已算是最有力的。但是在封建时代的英国,王室权力并非全由英王享有,而是由教皇、英王和贵族所分享,贵族一直是能够抗衡王权的势力,王室权力自身的膨胀欲与藐视一切的权力威仪让英王与贵族之间一直存在种种冲突。 1215年,英王约翰在与法国的作战中连续失利,为了保证自己军事行动的财力支持,约翰利用手中的权力大大的提升了税率,这引起贵族不满。贵族们与英王的矛盾到达了顶峰,贵族们聚集起来商议要抵制王权的滥用,保卫自身利益。1215年6月10日,英国的一部分有着地位和影响力的男爵冲进了伦敦,他们强迫英王约翰同意保障贵族权利的男爵法案,并于四天后在温莎堡的流水草地强迫其签署并颁布了保障贵族与骑士利益的《大宪章》。此后,《大宪章》经历了增删修订,1297年英王爱德华一世发布了最后一次修订的大宪章。它在国王与贵族利益博弈的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大宪章》在近世的影响 从上述《大宪章》的历史形成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贵族们无法忍受英王滥征税负的行为是《大宪章》形成的导火索,贵族们说国王征税要有限度,要有民意的许可,大宪章中的很多条款都体现了这一点。例如《大宪章》第十二章“除非得我们王国参议会之共识,在我们王国內不得要求免服兵役税或贡助,例外只有为赎还我们本人( 笔者按:指被俘时 ),为王长子之封爵士仪式与王长女的一次嫁礼。后三项之个别总额不得超过合理的数目。关于伦敦城市所提之贡助亦然。”( 根据台湾辅仁大学雷敦和(Edmund Ryden)教授的译本 )就清楚的说明了这一点。 就此而言,税收与宪政之间关系密切。贺卫方先生曾在《税收奠定宪政基础》一文中提出了税收对于宪政形成的重要影响,他说“《大宪章》本身具有明显的封建背景,但是,它却逐渐演变为英国的第一个宪法文件。它昭示了代议制民主和现代法治的一些基本准则:未经纳税阶层同意的征税是非法的;纳税的标准必须由纳税人的代表决定;国家财政预算及其支出要受到代表的审查和同意。由这些代表所组成的大会议后来成为近代议会。一直到美国独立战争时,那句响亮的口号也与《大宪章》有着密切的关联——“无代表,不纳税!”。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税收与宪政的关系,不仅法学家注意到了,经济学家也已经留意到了。陈志武先生在《金融是什么》的文章中说:“国库钱越多、朝廷银库越满,国王、皇帝肯定能专制,而且也会更专制,因为他们不需要靠老百姓的钱养着;相反,越是朝廷欠债累累的国家,其国王、政府就必然要依赖老百姓交税、有求于百姓,这最终能制约国王的权力、促进民主与规则的发展。 如哈佛大学教授Richard Pipes在《Property and Freedom》中所说,之所以民主法治能在英国兴起,就是因为在英国皇家把土地权逐步卖掉之后,国王不得不每年与掌握征税权的议会交涉。就像在当初美国一样,一旦国家负债累累,而老百姓又不得不交税的时候,连那些本来不关心政治的公民也不得不关心政府的权力、自己的权利,交税是提醒公民权利、感受政府权力的最具体方式。不需要征税也能自己富有的君主或者政府,其制度必会走向专制。”,继而他指出“或许,负债、债券市场、征税、纳税人,这都是民主宪政的砖瓦。” 《大宪章》是在“因税之名”的政治博弈背景下出现的,由于它在英国历史上尤其是法制史的地位上十分重要,无论是在当时的英国还是在后世的环球范围内,研究和解释《大宪章》的法律家众多,他们都从《大宪章》中汲取营养和推演原则,不断的从《大宪章》中寻找法律及政治的智慧。 我国的近代大学者梁启超在《新民说》( 1902年 )中曾经注意过英国的政治制度,他认为由于英国政府征稅,因此人民必须为自己的权利奋斗。他说﹕“吾国今日所最要者,在使一国中大多数人知立宪,希望立宪,且相率以要求立宪。若果能尔尔乎,则彼英人在昔常有‘权利请愿’之举,有‘不出付议士不纳租税’之格言,真可谓惟一正当之手段,惟一正当之武器也。“由此可见,梁启超先生也受到了《大宪章》的影响。 曾用“法律是一门艺术,在一个人能够获得对他的认识之前,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与英王詹姆斯一世论辩,使英国的司法为职业法律家所垄断的柯克大法官本人就是一位《大宪章》的杰出研究者,他甚至认为英国国会和法制全部来自《大宪章》。当《大宪章》为人所知并经历了进一步的发展后,它不再仅仅是贵族们限制王权的工具,同样也成为了司法限制贵族权力(议会主权)的工具,它是对王权和贵族权力平等保护的契约,它赋予了法院,法官(职业法律家)以专业理性审查议会立法是否正确的权力。 当人们质疑法院确认议会立法的正确性的权力时,面对已经使王权低头的议会主权,柯克大法官说:大宪章之内没有什么至高无上的权力(”Magna Carta is such a fellow, that he will have no sovereign.”),这句话也可作为《大宪章》促进宪政形成的注释。 可见,税收促成了《大宪章》的形成,而蕴涵于《大宪章》之中,不断发展的种种宪政理念又帮助了后世宪政观念及原则的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大宪章》正是税收与宪政的联接点。 相关阅读 把农民的还给农民 为什么我不能享受医保? 限购令是对法律的践踏 让腚沟子漏得更多点吧 © 2011 – INXIAN敬献 – 2个围观群众 – 我也投递! – InStoRE! – 邮箱订阅 – 微博( twitter | 新浪 | 腾讯 )

阅读更多

BBC:中方回应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授艾未未荣誉院士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6月1日授予中国艺术家艾未未和丹麦画家科克比为荣誉院士。 支持中国民主和人权活动的著名艺术家艾未未,今年四月初在北京机场被中国当局拘押至今。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荣誉院士只授给不在英国居住的艺术家,每年由该学院的80位院士投票,评出两名荣誉院士。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说,艾未未是中国和世界的同代人中最重要的文化人物之一。 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在颁发荣誉院士的声明中,没有提到艾未未被捕之事。 中国回应 中国当局对艾未未获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荣誉院士作出回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说,某些人不能因为受到某些人和某些机构的欣赏,就能超越法律,不受法律的约束。 洪磊还说,中国当局正在对艾未未的案件依法进行调查。 艾未未是中国著名诗人艾青的儿子,今年54岁,他的作品近年来在英国受到高度赞赏。 从去年秋天起到今年春天,艾未未的巨型装饰艺术作品《一亿颗中国瓜子》在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展出。 前不久,伦敦现代艺术馆李森艺廊展出了艾未未过去六年中创作的作品;伦敦萨莫塞特宫艺术馆目前正在展出艾未未的雕塑《12生肖兽首》。 来源:BBC http://goo.gl/Bk1Kb

阅读更多
  • 1
  • ……
  • 3
  • 4
  • 5
  • ……
  • 8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