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部】《怀念蒋介石》
国新办:所有网站,特别是互动环节请立即删除《怀念蒋介石》一文以及所有有关评论。 【“真理部”是网民对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和其下属的各省宣传部,以及国家级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明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出版总署,文化部等一系列言论出版审查机构的总称。】...
Read MorePosted by Xiao Qiang | 6 月 19, 2011
国新办:所有网站,特别是互动环节请立即删除《怀念蒋介石》一文以及所有有关评论。 【“真理部”是网民对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和其下属的各省宣传部,以及国家级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明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出版总署,文化部等一系列言论出版审查机构的总称。】...
Read MorePosted by 84451506 | 6 月 6, 2011
丁文江:“假如我是蒋介石” 丁文江:“假如我是蒋介石” 傅国涌 在北洋军阀你争我夺的乱世中国,地质学家丁文江有个观点——少数人的责任,他在燕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中国政治的混乱,不是因为国民程度幼稚,不是因为政客官僚腐败,不是因为武人军阀专横;是因为‘少数人’没有责任心,而且没有负责任的能力。”这个“少数人”是指那些因为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原因,在社会上占有一定地位,成为一种势力的人,他们是社会的天然首领,国家的中流砥柱。他心目中少数优秀的分子,包括他本人,他的好友胡适,以及许多受过高深教育的知识分子,他们有知识,有智慧,有能力,改变社会是他们“少数人”的天然责任。在专业领域之外,他倡导少数人要在公共领域负责任,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他认为,无论世道多么的浑浊、多么的可恶,只要这些“少数人” 有知识也有能力,有道德而且愿意负责任,他们有不折不回的决心,拔山蹈海的勇气,就可以扭转风气,转换时代的精神。从1920年代到1930年代,时局变幻,政权更迭,外患日深,他的这个观点都没有改变过。 1933年1月,中国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日本对华北领土的觊觎,丁文江在他们少数人办的《独立评论》上发表《假如我是蒋介石》一文,指出:“我们是极端反对自杀的。任何国家,无论环境如何困难,都要有决心在万死中求生存。”他希望认清这样的事实,一、日本是得步进步的,它要实现所谓的“全亚洲”主义或“亚洲门罗主义”,决不是割一小块土地,就能保全一大块土地。二、日本的实力不是无限制的,它要吞并整个中国不是可以不计代价的。我们的唯一生路就是尽我们的力量来抵抗,要让日本付出最高的代价,而不是拱手相让。三、无论我们如何抵抗,日本都不可能因此放弃他们的计划。我们要生存当然要靠国际的均势,但是险要自己肯牺牲,有牺牲的办法,我们才会得到别人的援助。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国土都不爱惜,希望别国的人来替我们抵抗,天下怎么会有如此便宜的事。如果他这三点是对的,主张抵抗就不是一种高调,而是最低的低调,不是基于一时的情感,而是从十分的理智出发的,不是谋自杀,而是图生存。有了认识,才会有决心,有决心,才可能找到办法。要提出具体的办法,不但要清楚许多未公布的事实,而且要了解军政权在握之人的心理和能力,否则,空言办法也不可能真的实行。国家虽不是蒋介石一个人的国家,抵抗也不是蒋一个人的工作,但因为蒋的特殊地位,其所负的责任比任何人都要重大。他说,假如自己是蒋介石,他的办法有三条: 第一、 立刻完成国民党内部的团结。“假如我是蒋介石,我一定立刻使胡汉民了解我有合作的诚意,用极诚恳的忏悔态度,请胡到南京。天下惟诚可以动人,何况在现在的情形之下。” 第二、 立刻谋军事首领的合作,与曾经反蒋的阎锡山、冯玉祥等人彻底的谅解。 第三、 “立刻与共产党商量休战,休战的唯一条件是在抗日期内彼此互不相攻击。” “以上三件事实上能做到如何的程度,虽然没有把握:但是以蒋介石的地位与责任, 是应该要做的,做到十分,我们抗日的成功就可以有十分的把握;做到一分也可以增一分的效能……” 从1933年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这四、五年间,蒋介石走的路子大致上不脱这三条的范围。一个手无寸铁的读书人,一个有训练、有创造力的学者,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要承担起“少数人”的责任,并不是自己直接去从政,担当领袖角色,最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见识、学养,提出应对危机的办法,不管当局者能不能接受。我最喜欢的是丁文江“假如我是蒋介石”这个句式,在此之前,丁文江曾发表过一篇《假如我是张学良》的文章。那个时代,他们可以从容地以这样的句式,公开表达自己对国事的见解,这本身就是文人论政传统中的一个独特方式,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份不可忽略的遗产。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You Cannot Kill An Ideology With A Gun .
Read MorePosted by 图样图森破 | 5 月 20, 2011
从蒋介石早年日记开放说起 说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是海外集中了中国近代最多机密的地方,或许并不是夸张。最近(2006)这家美国最重要的“智库”之一对公众开放蒋介石早年日记,将其浩如烟海的机密对外界掀开了一角。 蒋介石日记首次原原本本呈现于世 笔者几年前去北加州时曾顺道慕名前往胡佛研究所,不巧吃了闭门羹。有位朋友求学期间在那儿打工整理中文档案,她形容说:手稿、原始文件、绝版照片、孤本 书籍堆满库房,信手翻看,不时发现中国近代史上如雷灌耳人物的第一手资料。但是因为经费、人手紧缺,很多史料来不及归档、编目。蒋介石第三任妻子陈洁如的 英文回忆录尘封30年后,在完全不搭界的另一民国人物的档案里被偶然发现而轰动一时,仿佛就是朋友这番话的佐证。 尽管如此,很多机构、名人及其家属,仍然源源不断地将史料档案捐赠给胡佛研究所。这是因为,尽管排队等待清理甄别的资料众多,但是“验明正身”的档案,却能得到第一流条件的供奉,也能得到第一流学者的垂青。 宋子文的后人就将大批史料,包括他自拟的财产清单、纽约法庭关于他的遗产分割执行书统统交给该所;汪精卫的女儿女婿,也将多年搜集的最完整汪氏文稿复印 件送到那里;胡佛档案馆长期游说孔祥熙后人捐出档案,孔的长女孔令仪已写信应允。一年多前,老蒋小蒋的全部日记交胡佛研究所“暂存”50年,国民党的全部 档案也委托他们复制保存,更震动了海内外。这次开放蒋介石第一批日记,任何人只需提交附有本人照片的有效证件,填一份表,即可查阅,这吸引了包括中国社科 院近代史研究所张海鹏、杨天石在内的学者前往先睹为快。 胡佛研究所展出的蒋介石日记。1931年10月上旬,每一天都写着“雪耻”。 蒋介石日记其实并非第一次面世。台湾国史馆前几年就出版了俗称“大溪档案”的《蒋中正总统档案》等,已故历史学家黄仁宇还专门写过一本《从大历史的角度 读蒋介石日记》。但以前出版的蒋介石日记为避政治忌讳,都有删节,远非原貌。这次就不同了,基本上是原原本本地呈现于世:日记的缩微胶片影印件从1917 年到1931年(缺1924年),按年代排序分装于八个档案盒中。只是遵照蒋家人要求和西方处理日记的惯例,将极少几处涉及个人或家属隐私、健康及财务、 涉及对在世人士的批评等文字暂不公开,标以有“2006”字样的旁注。 蒋介石有不管多忙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更有不管多乱也保存日记的好习惯。开放的第一批日记记录了他从30岁到44岁追随孙中山、主持黄埔军校、东征、北伐,孙中山逝世、国共合作到分裂、以及日本开始入侵的经历。学者期望着找到解读这段岁月中重大事件的线索。 例如,1926年“中山舰事件”是蒋从黄埔军校校长一步登天的关键。他突然逮捕共产党员中山舰长,气走了汪精卫,一举掌握全党军政大权,这个事件是蒋蓄 谋已久吗?著有《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等书的杨天石,曾依据已披露的蒋的日记判断,蒋是仓促决定的,这次全部日记手稿开放,疑问可以画一个句号了。 再比如:1931年“九一八事变”,过去都骂蒋下令对日寇不抵抗,后来张学良一再检讨是他自己下的命令,不能让蒋背黑锅,但人们半信半疑。这次从蒋9月 21日日记可以窥见端倪:他大书“雪耻”二字,写道:“团结内部,统一中国,抵御倭寇,注重外交,振作精神,唤醒国民,还我东省”,还写道“忍耐至相当程 度,以出自卫最后之行动”。 二十年代蒋介石对苏联态度转变也是学者关心的重点。蒋很早就学俄文,多次打算访苏。但1923年秋天成行,亲身体验苏联制度利弊后,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弯。日记中应该留下他看法转变的脉络。 日记还记载了蒋介石对五四运动、三民主义、国家发展方向、联苏联共等看法。 由于史料刚刚开放,蒋的日记又全用毛笔竖行书写,阅读费时,一时还难以得出研究成果。何况,私人日记毕竟不同于公务记录,不能对其“解谜”功效寄予过高的期望。 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 中国文献为何要拿到美国保存? 蒋介石1975年4月5日去世,日记留给长子蒋经国;蒋经国1988年1月13日猝逝,父亲的和他的日记留给三子蒋孝勇。蒋孝勇1996年早死,两蒋日记留给了遗孀蒋方智怡决定处置。 蒋家父子日记为何不能留在本土,要送到万里之外“暂存”?这一决定宣布之后,在台湾引起政界、学界震惊失望。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陈永发就说,他 有“一股强烈的失落感”,台北国史馆馆长张炎宪感到“郁卒”(闽南方言,愁闷不快)。台北当局缺乏完善的总统文物管理办法,也没有像美国那样设总统图书 馆,自然都是理由,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家属忧虑台湾当今掌权者对蒋家的敌意,以及社会的乱象。 蒋方智怡语带玄机地说过,一直为这些日记寻找 适当的保存地点,“最重要的考量是保存管理的能力以及学术环境的公正与否”。在她心目中,上策是将日记存放大陆,可两岸又不知何时能“相逢一笑泯恩仇”, 送胡佛研究所多少有点不得已,难怪她强调日记“可以随时取回”,将在时机成熟时“永远保存于中国的土地上”。 胡佛研究所对中国珍贵史料觊觎已 久。两年多前出资180万美元,派专家带了六台设备赴台,与国民党党史馆合作保存和复制1894-2000年档案。促成两蒋日记落户的两位功臣,是该所 20余年来与国民党高层多有交往的资深研究员马若孟(Ramon H. Myers),和担任过台北“总统府”第一局副局长兼发言人的郭岱君女士。郭是美国俄勒冈大学政治学博士、台湾淡江大学副教授,现在是胡佛研究所研究员。 郭岱君向蒋方智怡锲而不舍地游说了一年半,才终于让她点头。 胡佛研究所特意成立“近代中国档案特藏史料中心”。蒋介石大批以毛笔书写的日记纸 张陈旧发黄,受水渍、虫蚀、霉变的侵害,已有笔迹不清、册页粘结等状况。八十年代台湾曾将之拍摄成缩微胶片,但胶片没能按照档案文件的高标准来保存,也已 有了明显损害痕迹。这次专家首先对日记本除潮除霉,放在特制防腐档案夹里,存放于恒温、恒湿、无酸的档案库中;同时对每页用高质量35毫米胶片逐一拍摄, 再将缩微胶片影印复制,开放查阅。 据介绍,两蒋日记被列为“最高机密”,就象银行保险柜一样由专人把关。馆长和另一管理员各持一把钥匙,两把合用才能打开库门。进入档案馆阅览室的读者不得使用相机、手机、扫描仪翻拍,只能使用馆方备好的纸和笔作摘抄。 中国近代史档案的重镇 胡佛研究所的创建人,第31任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年轻时受雇于一家英国公司,来中国担任开滦煤矿负责人,在天津撞见过义和团起事,大开眼界,这段经 历使他终生对中国近代史情有独锺。他在白宫时运气不佳,赶上了全球经济危机,面对大萧条他束手无策,黯然交棒给罗斯福。2000年10月,美国搞了个对历 届总统排名的问卷调查,将所有总统列为六档,胡佛与尼克松同列在比“最差”稍微好一点的第五档(我今年去佛罗里达Key West半岛,在杜鲁门总统的小白宫里看到一个资料:2009年问卷调查中,胡佛在全部42名总统中,列为倒数第九名——高注)。 然而有人说:胡佛就靠两条也能名留青史:一个是胡佛大坝,另一个,就是胡佛研究所。 第31任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 1919年胡佛拿出五万美元在母校斯坦福建立研究所,最初目的是在收集、研究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文史资料,研究、收藏的项目围绕战争、革命 及和平三大主题,但大半世纪以来,发展为“有关二十世纪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方面变化的国际性资料研究和出版中心”。 胡佛研究所以保守著 称,素被视作“右翼思潮的思想库”。布什总统的心腹、原国家安全助理、国务卿赖斯,曾是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布什的第一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曾供职 于该所;有人统计,布什的防务政策研究小组中有八名成员来自该所——可想而知胡佛研究所对美国政策的影响力有多大了!由于与布什政府的“亲密接触”,斯坦 福大学内部非议不绝于缕,一些校园团体多次要求“驱逐”胡佛研究所,取消斯坦福大学每年达百万美元的资金赞助。不过,斯坦福掏出的钱,在该所经费中其实只 是小头,胡佛研究所每年经费预算高达2500万美元,大部分是由保守团体和大公司捐助,像埃克森·美孚、福特汽车、通用等等都是捐助大户。 如 今的胡佛研究所拥有九个图书馆、160万册藏书、6万个微型胶卷,25,000种期刊。东亚图书馆是其中规模最大的,可以说是中国大陆和台湾之外,收藏中 国近现代史书刊最丰富的图书馆之一,约有30万册以上藏书,850种期刊,7650个微型胶卷。其中65%是中文资料。 胡佛研究所的档案馆最令人称羡:拥有约4千万件档案,包括罕见的202箱沙皇秘密警察资料、大批托洛茨基文卷手稿等,收藏的稀世文物还有1917年3月3日《真理报》创刊号,纳粹盖世太保头子希姆莱六本日记,甚至还有一张希特勒头部X光片。 胡佛档案馆与哥伦比亚大学手稿图书馆,是美国东西两岸蒐藏中国近代文献的双峰对峙,各有千秋。哥大以口述历史取胜,除了有哥大校友顾维钧捐赠的丰富史 料,近年又获张学良捐的日记、文物和口述资料;而胡佛档案馆标榜收集近代中国档案“客观、中性”,并不限于政治、外交、财经,凡记录社会变迁、思想变革的 资料,都要。在目前全部五千多个项目裡,约有四百个与中国有关。其中,比较重要的个人档案有: 国民政府交通、铁道部长张嘉璈1945-1946年在东北的日记; 北京摄政内阁总理、国府外交部长黄郛关于1927年南京事件、1933年塘沽协定的书信及报告; 清华大学校长、教育部长梅貽琦日记及信函; 中国社会民主党主席张嘉森(张君劢)两封1947年为成立联合政府给马歇尔等的信; 北洋政府外交总长、内务总长顏惠庆的英文自传…… 胡佛研究所还收藏了不少中共早期建党资料,例如陈独秀1923年被捕后向江苏高等法院提交的申辩书英译本。 该所收藏与中国有关的外国人士文献之丰富,在美国更首屈一指。仅二战期间美国派往中缅印战区的史迪威将军的文献,就有57大盒、八大箱;其它如美国商人 布斯1908至1911年与孙中山策划反清革命的英文信函;陈香梅捐赠的陈纳德飞虎队的命令、通信、地图;美军驻延安观察组长包瑞德上校的文稿、照片;重 庆中美合作所副所长梅乐斯的信札、谈话纪录;还有接替史迪威职务的魏德迈将军、燕京大学校长、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记者斯诺等人浩繁私人文档……各个时期 传教士在华活动资料、善后救济总署相关档案也汗牛充栋。 “不容青史尽成灰”——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这句诗,常常被人引用。而胡佛研究所的中国近代档案收藏,更让人感到:任何劫后余灰,“尽成宝”。 (写于2006年) 补记:中 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天石教授,2006年、2007年两度前往胡佛研究所,研究陆续开放中的蒋介石日记手稿,成果丰硕。2008 年出版了《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上下册,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了《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II,华文出版 社)。成为研究蒋介石经历和思想变化的最重要著作之一。
Read MorePosted by 110141 | 5 月 19, 2011
蒋介石治理台湾,1949-1975年时期,人口增长三倍,超过大陆同时期人口增长,人口密度为大陆的10倍,人均GDP为大陆的40倍。在大陆因为1953年人口普查而惊呼人口增长过快酝酿强制计划生育时,蒋介石已经看出生育率随城市化和小家庭化而下降的趋势,并开始琢磨如何阻止人口下降的问题。 《民生主义育乐两篇补述》 第二章 育的问题 蒋中正著 中华民国四十二年十一月台北 「育」包括生育、养育和教育。这三大项目又都包括各种问题。现在分别提出纲要如下: 民族生命的延续与新陈代谢,人口数量的多少,都系于国民生育问题。这个问题是一个生物学的问题,同时是一个社会问题,也就是民生问题。 甲、国民生育率与人口数量 一、马尔萨斯人口论 研究人口问题的人,总要提到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马尔萨斯把国民的生育问题当做纯粹生物学问题来看待,又把人口问题当做简单经济问题来看待。他推论的结果, 认为人口的增加是几何比率的,粮食的增加是算术比率的,粮食不能供给人口的需要,便发生贫困、饥荒和战争,要把人口减少,使其与粮食保持平衡。我们中国研 究人口问题的人。也有受马尔萨斯的影响的。他们总以为中国人生育率太高,人口增加得太快,他们以为中国的贫穷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马尔萨斯的学说是与历史的事实不符的。据人口问题专家的估计,三百年来全世界人口只增了四倍,可见人口的增加并不是几何的比率。并且近代农业技术的 进步,使粮食的产量能够很快的增加。例如美国,一七八七年乡村里十九个农民的剩余粮食,只能供给城市里一个市民;到了现在,每一个农民便能供给十五个人 了,可见粮食的增加也不是算术的比率。所以把人口问题当作纯粹生物学的问题和简单的经济问题来研究,得不到正确的结论。 二、中国人口问题之所在 马尔萨斯学说既被历史事实所推翻,我们便不能根据他的人口原理,断定中国人口是太多了。我们总理在民国十三年演讲民族主义,焦虑中国人口减少的危机。他 说:「中国是全世界气候最温和的地方,物产顶丰富的地方,各国所以一时不能来并吞的原因,是由他们的人口和中国人口比较,还是太少。到一百年以后,如果我 们的人口不增加,他们的人口增加到很多,他们便用多数来征服少数;一定要并吞中国,到了那个时候,中国不但失去主权,要亡国,中国人并且要被他们民族所消 化,还要灭种。」总理这段说话到现在不过是二十九年,而侵略者以人口政策来灭亡中国的惨剧是在大陆上表演了。苏俄帝国主义控制了我们中国大陆,便要朱毛××× 共肆行屠杀,制造饥饿,参加侵略战争,并输送人口到西伯利亚和东欧去做奴工,要把中国人口减少到半数两亿以下。大家至此应该可以了解 总理耳提面命的对我们要受侵略人口压迫的警告,而且今天已得到事实的证明了。 我们光复大陆之后,重新建设中华民国为独立自由的现代国家,人口的问题不但要量的增加,并且要质的提高。从前我们中国人总是自夸人口繁多,劳力低廉,只要 有资本,便能发达工业,自致富强。将来我们在暴俄共×××摧残蹂躏的荒凉废墟上,要争取休养生息的机会,首先要从营养、卫生和教育中提高人口的质量,因为我们 知道健全的人口,纔是伟大的力量。 三、人口增减的因素 控制人口的两个因素就是生育率和死亡率。生育率高,死亡率低,人口就会增加。生育率低,死亡〔第200页〕率高,人口就会减少。生育率与死亡率平衡,人口 便没有什么增减。这是浅显的道理。例如台湾省光复以来,人口的生育率从民国三十六年的千分之三七.○九增加到民国四十年的千分之四八.九六,死亡率从民国 三十六年的千分之一七.五七减低到民国四十年的千分之一一.三四。所以台湾省人口有增加的趋势,其增加率是从民国三十六年的千分之一九.五二,到民国四十 年的千分之三七.六二。 死亡率减低的原因是医药卫生的进步,这是容易了解的。但国民生育率的增加或减低,却不是纯粹的生物学的问题或简单的经济问题。例如台湾省光复以来,自民国 三十六年至四十年,米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一百三十二。这只是说明台湾省人口虽然增加,并没有饥荒的危险。但并不能说明台湾省人口的增加是由于食米增加的关 系。因之更可知道国民生育率增减的原因并不是如马尔萨斯所说那样简单的。 乙、革命建国中之国民生育率 一、人口城市化与国民生育率 我们的民生主义是要在工业革命中解决民生问题。国民生育问题既是一个民生问题,那我们便要估计工业化发展的过程里的人口增减的趋势。而提出解决的方案,前 面说过,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时期,人口是向城市集中的。工业愈益发达,人口也愈益集中城市。我们说就现代工业国家的人口统计来研究,在人口城市化的趋 势里,显明的趋势是大家族分化为小家庭,早婚改变为晚婚,离婚率增高,而生育率减低。再详细一点说,在工业国家里,乡村人口的生育率高,城市人口的生育率 低,并且教育程度愈高的人,其生育率便愈低。由此可见国民生育率并不随工业化的进步来增加,反而有减低的趋势,例如美国两世纪来,因为农业的工业化,粮食 产量有高度的增加,但是他的国民生育率却由十八世纪后半期每年百分之三,减低到二十世纪中叶之今日,每年的百分之○点七。美国人口虽因死亡率减低,其客观 数量还是增加的,但是他的国民生育率却有减低的趋势。这是我们在民生主义建设事业中,必须慎重研究的实例。 二、小家庭的生育率 我们中国农村大家族制度,男女早婚和多育,这是有各种原因的。一个大家族是一个生产组织,一个教育单位,也是一个文化的基点。为了劳力的增殖,为了事业的 延续,为了祖宗的祭祀,为了家门的撑持,生男育女是大家族最重要的事情。但工业发达的结果,人口集中到工商城市里,大家族就分解为小家庭。一个小家庭是一 个单纯的消费单位,多生一个儿女就是多加一个负担。在多受一点教育的社会层里,迟婚节育更见流行。生育率也就为之减低了。所以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国民 生育率减低乃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教育问题。在革命建国的事业上,我们对于这个问题是必须注意研究的。 三、生育率能否控制 有些国家,为了防制国民生育率的减低,采取奖励国民生育的办法。例如国家对于结婚的青年,给予贷款;对于独身者课以赋税;又如工厂对于生育子女的女工给以 较长的假期,对于家庭子女较多的工人增加工资;这些办法对于奖励国民生育都有一些帮助。但是国民生育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还要从社会与教育两方面来对家庭 问题寻求根本解决的方法。 丙、人口问题的对策 一、人口均衡分布与市乡建设计划 我们光复大陆,重整河山,一定要依据 总理手订实业计划的精神,确立国家建设计划。在这个计划里,应采取下列的人口政策: (一)依实业计划之精神,使全国经济平均发展,全国人口均衡分布。 (二)工业矿业及渔牧事业,依各地资源分布的实况,使其发展。各地人口之分布应使其适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城市与乡村均衡发展,要做到城市乡村化,乡村城市化。每一家庭都得到充分的空间和健康的环境。 二、关于人口问题的教育与社会政策 在前述市乡建设计划之下,更进而采取如下的教育与社会政策。 在教育政策上,要使青年男女觉悟其对于婚姻和家庭及子女教养应负的责任,要使其觉悟家庭组织不单以个人的感情为基础,还要负起他们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我 们中国人本富于家族感情,大陆各省同胞在奸×××离析骨肉拆散婚姻的残忍蹂躏之下,更感悟天伦之乐和夫妇之爱可贵。我们光复大陆之后,只要顺应这一心理和情 绪,让大家父子重见,夫妻团聚,并使其各安生业,保障家庭生活的安全,深信国民生育率必能显著的提高。 在社会政策上,前面说过的结婚贷款,女工生育期的给假,子女较多的工人增加工资,都是可行的办法。但是最有效的根本政策,还是一般国民能够就业,使其职业 收入能够安定,而无失业恐慌之患。尤其是每一家庭都有机会得到自己的住宅,使其有恒产,有恒心。有了安定的家庭,纔能养育健全的子女。如果我们做到这一 层,国民生育率就不至于随工业化的进步而转趋低落了。
Read MorePosted by kaka | 5 月 18, 2011
原文地址: 蒋介石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作者: 度北 蒋介石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常听说是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他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 但是,中国人民最开心的时候是抗战胜利的时候,不是解放的时候。事实上中国人民不是解放后站起来的,而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站起来的,甚至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期就站起来了。 先总统蒋公 1942年1月1日由中美苏英领衔,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我国签字于共同宣言,罗斯福总统特别对子文表示:欢迎中国列为四强之一。此言闻之,但有惭惶而已。二十多个交战国共同宣言发表后,中、美、英、苏四国已成为反侵略的中心,于是我国逐列为四强之一;再自我允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之后,越南、泰国亦划入本区之内。国家之声誉及地位,实为有史以来空前未有之提高,甚恐受虚名之客,能不戒惧乎哉?” 1943年1月11日国民政府分别在华盛顿、重庆与美国、英国签定了《中美新约》、《中英新约》。废除了一个世纪以来英美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结束了英美百年来在中国享有的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特别法庭权、使馆及一些铁路沿线的驻兵权、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外人引水权等等特权。一个世纪以来作为中国对外关系基础的不平等条约体系终于崩溃了,“百年屈辱,洗于一日”。 1943年1月12日蒋介石向全国发表了《中美中英平等新约结成告全国军民书》“我们中华民族五十年革命流血,五年半的抗战胜利,乃使不平等条约百年的沉痛历史,改变为不平等条约撤废的光荣记录。这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为起死回生最重要的光荣一页……”其后全国各大报刊均发表社论表示庆贺,国民政府统治区域各大城市的各界人士纷纷自发的走上街头欢庆。1月15日共产党也发表宣言表示庆贺。 其后四年间国民政府经过一系列的谈判,废除了与法国、 荷兰 、比利时、 巴西 、挪威、 瑞士 、丹麦、 葡萄牙 等国的种种不平等条约。 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发表抗日演说:“宁肯光荣冒险,不愿屈辱认输……”赢得美国议员们长达4分钟的掌声。随后美国刮起“宋美龄旋风”,使中国不仅赢得美国人民的尊重、也赢得了大批美圆与实物援助。 1943年10月美国废止了1882年制订的《排华法》,而其他歧视中国人以外亚洲人的法律迟至1952年才废除。 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决定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得或侵占的一切岛屿。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包括台湾、东北四省、澎湖群岛等。甚至琉球群岛罗斯福也问蒋介石要不要。而蒋却因为种种原因客气的回绝了。中英美首脑协商敲定的《开罗宣言》总共只有250个字,其中有一半是为确定中国的利益而写的。在开罗会议的公开宣言及秘密协定里,中国得益是最大的。此时英美认定用中国来填补日本战败后在亚洲留下的空白,就是说中国将是亚洲的霸主!这时中国人就应该扬眉吐气了。 1944年4月25日,于美国三藩市举行的“联合国成立大会”正式开幕。参加会议的有50个国家,与会代表282人,顾问、专家、秘书及其他工作人员1700多人。其中中国代表团代表、顾问工作人员就近百名。中国代表团代表成员共10人,国民党4人,无党派人士3人,共产党及民主同盟反对党派共3人组成。会议由四大国首席代表轮流担当主席。以中、英、法、俄、西五种语言为正式语言。1944年6月25日,各国代表在联合国宪章的中、英、俄、法、西五种文本上签字。中国代表团首先签字,最先签字的是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顾维钧,中共代表董必武同其他中国代表也一起签了字。接着是苏联、英国、法国代表团签字,其后是其他国家代表团按英文字母顺序签字,东道主美国最后签字。中国代表团最先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历史时刻是值得全体中国人民骄傲自豪的历史时刻。这一时刻是永载史册的光荣时刻。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总投降的签字仪式于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军舰上举行。各国代表登密苏里号战舰时,公推中国代表第一个登舰。中国代表徐永昌上将一登上密苏里号战舰,雄壮的军乐立即奏起,青天白日国旗冉冉升起。各国无数人群一齐肃立致敬。那一历史瞬间,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骄傲。早9时整,签字受降仪式正式开始。盟军最高统帅麦克亚瑟以盟军最高统帅身份在受降书上签了名。其后就是中国代表徐永昌上将签字。以后才是苏联、英国等国的代表。签字的顺序也代表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巨大贡献与重要地位。 中国具世界一流装备的最勇敢军队——X、Y两支远征军20万人在缅甸打得日本精锐部队落花流水、中国军人名扬四海。使屡吃败仗、总受日本人苦的英国人、法国人对中国人刮目相看,再也不敢小瞧中国人的时候,中国人就扬眉吐气了;中国人成为联合国首创国之一,四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人和美国人、英国人、苏联人平起平做的时候,中国人就站起来了;中国收回台湾、满洲、澎湖群岛等丢失已久的国土时中国人就站起来了! 这些国民党时代带给中国的骄傲你可曾知道???无论怎么隐瞒、淡化、抹黑,这些骄傲对于中国人来说,也比申办奥运成功重要的多……。 是蒋介石使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是他让全体中国人找回曾经失去的尊严。毛泽东只是打败了蒋介石。 来源: 互联网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