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定剑

批判性公民 [爱枣报:810期]

十篇新闻十分钟,美好一天轻松开始。爱枣报,和早餐一样重要,今天是 11 月 23 日 星期二。 [1] 幸事之后更需反思 就在上海头七的同一天,四川威远煤矿发生了严重的透水事故, 29 人被困井下。所幸一天之后, 29 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 。 据报道,救援工作之后当地 已经公布矿工名单 ,且 称将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 。在天灾人祸连连的中国,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让人能够稍微安慰一些的新闻。 如果连年不断的矿难,一次又一次的悲剧都只能让人记住领导的批示和胜利救灾的表彰,如果一条一条鲜活的生命都无法换取制度的进步和环境的改善,我们如何对得起天堂上的他们? 欣慰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谨防责任追究的形式化和走过场,假如成功救援的后续并非经验总结而是又一次的歌功颂德,那么喜讯终有一 天将成噩耗。 为何明明是一个好消息,小编还是不能太高兴?在小编看来,对掌权者的监督,对资本和权力的质疑一刻也不能停止,无理由的谩骂当 然不可取,持续而严苛的质疑却能防止恶的滋生。 正如刘瑜所说, 正 是 “ 批判性公民 ” 对政府的不信任,在把这个政府改造得越来越值得信任 。 [2] 煤矿不涉黑 据云南网报道 ,泸西煤矿爆炸致 9 死 48 伤案发生后,多名死者家属称 ,死者头部、腹部、胸部出现枪伤,此外并无其它伤口,可谓枪枪致 命。据案发时在附近的人回忆, “ 被炸死的人很少,多数都是被枪打 死的,而且一枪致命 ” , “ 爆炸后枪声密集 ” 。 在普通市民买菜刀都要实名制的中国,矿主们何来的枪支? 记者 赵世龙 说: “ 矿难只是个幌子。极有可能是各种势力争夺黑金矿,一方 设计放炸药炸死炸伤数十人,然后补枪。是因利益而起的血拼仇杀。 警匪片也拍不出这么血腥的内容啊! ” “ 泸西煤矿爆炸致 9 死 48 伤案,只怕案中有案。一是爆炸本身是否人为犯罪?二,事后的对伤者枪杀是否杀人灭口?对营救人员乱枪扫 射,是否涉及黑利争夺?煤矿的涉黑几乎是中国公开的秘密。只是, 枪可以泛滥到如此地步,地方失控可以到乱枪杀人程度,先不说地方 是否有警匪一家现象,至少治警不力的责任难逃! ” 社会主义国家是没有黑社会的,没有就是没有,有也是没有。 [3] 你从来不问我为何要寻衅滋事(徐小侠供稿) 私人财产一亩三分地说拆就拆,撩起砖头保卫家园合情合理;可站在拆迁公司这边,依命令拆迁而遭到砖头袭击导致一人重伤 ,控告刁民也情有可原。 贵国就是不乏这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破事儿 ,按说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本应由法律裁定,如同工信部批评 360 和腾讯不按相关法律法规办事,可令人疑惑的是,您倒是指出究竟是哪条相关法律法规啊? 打伤人后上京自首,表明童贻鸿既知法尊法,伤人坐牢,死人赔命,他认;而以为上面的法律政策比下面的更公正给力,又体现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这句话在普通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上京第二天即被当地警方带回,则只能说明 “ 尽管垮省无处不再,但你想要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不是垮省的对象( @HM 雄) ” 。 如果说 11.15 大火告诉我们,呆在家里也可能飞来横祸,那童贻鸿事件则说明,即使尚未达成协议,你的一亩三分地也可能惨变违章建筑, 遭遇强拆 。在一片号称要让每一个人活得有尊严的国土上,自残式救赎如同活火山不断涌现, 谁能理解他们的悲怆 ?值得一提的是, 负责接警的民警杨光德也曾是拆迁受害者 。 [4] 北约华约不如大约 北大清华,国内最著名的两所高校日前各自招兵买马, 分别组建了北约和华约两大自主招生联考同盟 。 北约联军包括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香港大学,华约联军则有清华 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大,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大,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 此阵容不可谓不强大,对自主招生权益的争取不可谓不积极,在现 行高考制度难以发生大的改变的情况下, 高校自主招生可以带来更多 元的选择 , 但在操作层面上的公正性则容易遭人质疑,尽管各高校均称 “ 不搞恶性竞争 ” 。联盟之外的普通高校,也势必会受到更大的冲击, 自主招 生联盟究竟是 “ 圈地选羊 ” 还是学生福祉,尚待观望 。 小编只是不解,在人才招揽的环节能如此煞费苦心,能不能在人才培养上也劳烦你们多花点心思?什么时候各大高校能联名争取大学教 授治校远离官本位,或者学术自由,那才是小编心之所盼。联盟的名字都给你们想好了,不如就叫 “ 大约 ” 吧。 [5] 外媒看中国 Tens of thousands mourn China high-rise fire dead 中译:美联社 《上万人哀悼上海高楼火灾中的遇难者》 (需翻墙,都翻墙来看枣报了,这没什么难度吧) China buys up the world 中译:经济学人《 中国买下整个世界 》 [6] 一句话新闻 “ 结石宝宝父亲赵连海的两名律师 11 月 22 日被解除委托,而 22 日也是 上诉期限的最后一日。 ” 人在做,天在看。 [7] 讣闻:世间已无蔡定剑 中国著名宪政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教授于 2010 年 11 月 22 日凌晨 3 点 30 分 因病逝世,享年 55 岁。 蔡定剑 教授长期关注中国宪政、选举制度、反就业歧视等制度构建 ,相关论述有《 城管与小贩战争如何终结 》《 中国公 众参与的问题与前景 》《 不能再错过民主的时机 》等 。 小编十分惭愧,此前从未听说过蔡先生大名,我想,最好的悼念莫 过于重温他的论著和书籍,践行他所未竟的遗志。 [8] 不是新闻,最近看的黑暗太多,我们只是需要一些温暖 @ 万圣一醒客说:刚接小店员私信: “ 今天人特多,去的时候,收银 员说跑了张 100 多块的单子,都快哭了。结果,过了半小时,跑单的人 气喘嘘嘘的跑回来,说走到校门口了才想起来忘了结账,顶着大风回 来交钱的。然后我们都特感慨 “ 还是好人多呀! ” 谢谢读者 [9] 图片 上海胶州路上的鲜花在诉说什么 [10] 每天轻松你一下: 让人想入非非的广告合集 很囧很邪恶 — ———— ———— 感谢 分割线 — ———— ———— 时间仓促,不给力之处还望番司们见谅。感谢徐小侠供稿,感谢 nico ,容安, wanlin 等同学提供新闻。 骑在墙头, 爱枣报 在等红杏。 — ———— ———— 枣听分割线 — ———— ———— 爱枣报音乐频道枣听计划在墙内搭建播放平台,求熟悉用 wordpress 构建网站的技术和美工高手协助。联系人:拉拉,联系邮箱: lalavae@gmail.com — ———— ———— 一起来,更精彩的分割线 — ———— ———— 一年一度的枣报年终特刊,现在邀请您来参与,请踊跃提名您认为最能代表 2010 年的年度话题、年度汉字、年度人物。。。。。。 您可以在枣报评论后留言,也可以参与豆瓣 ” 爱枣报 ” 小组,或者给豆瓣的 ”carol” 发豆邮。我们将根据大家的推荐,在年终特刊,颁发出枣报年度大奖! 我们期待您的加入! 枣报豆瓣参与地址: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5650973/ — ———— ———— AD — ———— ———— 保暖抓绒上衣仅 99 元,别人买要掏钱,您买还可以赚钱,现在就参加扬沙网奇妙的团购! 让你生活充满个性的 99 个小物件

阅读更多

蔡定剑老师,走好

作者: 闾丘露薇  |  评论(0)  | 标签: 蔡定剑 , 宪政 , 民主 , 法治 , 就业歧视 , 阳光财政 最后一次见到蔡定剑,是几个月前在他主办的关于“就业歧视问题报导”的媒体培训班上,之所以答应去北京,向同行介绍香港关于就业歧视法例的介绍以及媒体相关报道,正是因为看到身患癌症的他,依然如此积极地推动就业歧视立法,作为一个媒体人,理应一起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那次看到他,差点没有认出来,因为化疗的关系,他带了头套,脸有些浮肿,但是精神还不错。之后应该是九月初,通过一次电话,他在电话的那头,谈到他的一个想法,那就是希望能够在电视台,做有关消除就业歧视的公益广告,希望我能够给点想法,如何去做。电话那头的声音,听上去很精神。 也因为这样,今天凌晨收到朋友的短信,虽然一直有心理准备,还是觉得来得太突然。直到和家人确认之后,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其实,很早知道他患上了癌症,家人是他的学生,经常谈起他的身体状况。今年三月两会的时候请他上节目,他的声音已经非常的微弱,直播开始前,他一直安静的坐在直播间里面,为的是保持足够的体力。那次我们谈的是关于财政公开,节目播出之后,和他通电话,他很高兴,因为反响不错。对他来说,接受采访,写文章,其实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些问题,因为有了关注,才有改变的压力和动力。 他忙碌着他的事情。不少人总是感叹,在中国无法触及民主宪政。作为一个宪政专家,从来没有听他这样抱怨过。他一直在踏踏实实地做着这些推动民主宪政的事情。举办各种研讨会,在报刊从宪政的角度撰写文章,评论时事,提出建议,接受不同媒体的访问,他是如此争取着随时中断的时间,为的是能够做尽可能多的事情。 现在他走了,他正在极力推动的事情刚刚才有了一个开始。觉得可惜,因为一个愿意从理论付诸实践的学者,离开了,不知道未来会有多少人,愿意也有能力像他那样,不单单讨论理论,更能够透过行动来推动改变。 所以,我想,对他最好的纪念,慰他在天之灵,那就是把那些他开始在做,还没有做完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尽力而为,不要让它们停顿下来。 蔡老师,一路走好。启蒙的种子播下,总有一些会萌发幼芽,也总有一些会慢慢成长。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闾丘露薇的最新更新: 知情权和透明度 / 2010-11-20 14:39 / 评论数( 6 ) 一五一十部落回来了 / 2010-11-19 11:23 / 评论数( 110 ) 我的烦恼 / 2010-10-26 15:00 / 评论数( 14 ) 我们想要怎样的年轻人? / 2010-10-23 09:31 / 评论数( 43 ) 公共空间 / 2010-10-18 11:00 / 评论数( 3 )

阅读更多

裁掉城管部门,城市才会安宁

不要相信目前国内存在的城市管理部门,这个部门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极大地扰乱了市场秩序,是中国经济未老先衰的害群之马,下面,我将从经济学的角度的来阐述。   1,   我们真的要把街头小贩们赶尽杀绝?没有必要。实际上,我们离不开街头小贩,他们的存在是城市立体化经济的一部分。当你走到小区门口突然发现自己需要一双鞋垫时,你会为恰好出现在那儿的一位卖鞋垫的老太太投以感激的微笑。小贩们是最能够感知基层人们需要的人,他们的机动性保证他们能够嗅到任何的商机,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可能是小贩们的受益者。 2,   但是小贩不是会带来市容脏乱差的问题?是的,从一定程度上,小贩的存在会让市容不那么整洁。但是经济活动本身就会带来一定的混乱。如果要完全的整洁,大概只能到雄伟的阅兵场上去寻找了,但如果天天那么搞,你会饿死在那儿。而且,如果小贩搞的太脏太乱,人们会不再光顾他,这种经济上的压力让小贩们也必须保持一种平衡,不敢太出格。我们应该相信这种市场的调节力量,而不是相信那些带有私利的管理者。 3,   小贩不是会卖假货和劣质品吗?是的。但是,绝大部分人是明知道假货而购买的。他们贪图的并不是真货和好货,而是便宜。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只要信息公开透明,如果有人喜欢假货,有人喜欢卖假货,那么让他们交易就行了,不需要外人操心。唯一需要介入的是,如果假货损害了真货厂商的利益,那么需要介入。但这时需要的是司法介入,不是行政介入,也就是说,应该由真货厂商出头去告,在法院上进行处理,而不是通过城管开行政罚单解决。前者厂商得利,后者城管把钱私分了,没有效果。 4,   为什么我们的城市容不下小贩?不是因为他给人们造成了不方便,而是因为征税困难。也就是说,不是人民不喜欢小贩,而是政府不喜欢,害怕小贩分流了税收收入。 5,   既然小贩的确有税收问题,是不是应该打击?不是。如果不缴税的小贩太多,只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政府的税收太重了,人们交不起。请记住,任何地下市场的产生都是管制的结果,一方面人民有需求,另一方面政府索价太高或者管制不让做,才会产生地下市场。所以,政府应该做的不是消灭小贩,而是对正规商家减税,如果税收合理,一部分小贩自然会变成坐商。在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一年前,在北京国贸附近我碰到过一个卖肉夹馍的小车,他的肉夹馍是两块五一个,我问他为什么不找间屋,他会打我:“如果我找了屋,肉夹馍就不会是两块五了,要卖十块!”可见,是地价和税收的不合理(地价也可以计入税收,因为有三分之一是土地出让金),造成了小贩出现,同时,小贩的出现又让人们得到了实惠,否则连吃个肉夹馍都要有一大半的钱被政府和地产商私分了。 6,   这么说,城管为什么还要驱赶小贩?上面我们已经看到,所谓的整治脏乱差只不过是借口,政府之所以设立城管,一是为了制造顺民(维稳),二是制造税收。 7,   城管吃什么?答案是:城管吃人。第一,城管部门会从政府拿到预算,而这些预算来自于我们的税收。第二,城管对于预算犹不满足,于是直接从小贩获得利益,强迫他们交出自己的劳动所得,或者直接没收并卖掉他们的谋生工具。他们明着是保证和平,实际上却通过欺压小贩制造暴力,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流氓组织。 8,   在这里,我还要介绍一个所谓的“城管陷阱”。这个陷阱是:如果一个组织需要靠另一个群体供养,同时,如果这个组织拥有制定规则的权力,那么,这个组织会越来越庞大,直到把它所依赖的那个群体吸干为止。从这个角度讲,城管是一个癌细胞,直到把城市的活力耗尽才罢休。 9,   既然城管是完全不必要的部门,是癌细胞,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摆脱他?答案是:揍他。法律的制定是实力的反应,如果一方的实力过强,那么法律一定偏向这一方而忽略另一方,这就是所谓的恶法。另一方如果想改变恶法只有一个办法,不是靠乞求,那没有用,只有靠不停地冲击这条恶法,直到改变了力量平衡,才有可能迫使对方接受改变。因此,只有人们一旦看到城管耍流氓就挺身而出,或者讲理,或者直接揍他(如果对方动手的话),在资讯发达的现在,任何一次这样的事件都有可能成为一次曝光,只有反抗多了,人们才会正视这个毒瘤所带来的问题。就像当初上访的人多了,地方驻京办才在名义上被撤销是一样的道理。 10,               但是,总有人要吃亏。是的,这没有办法,任何事情的改变总需要有代价。也许一个人的努力完全被漠视掉,但也许,他的努力产生了作用,这里有时机的因素。但如果不努力,连时机都不会有了。 11,               会不会大家都努力了,还是没有效果?如果到大家都失望的时候,这个制度还能存在吗?   后记,写完本文后,还没有发出来,竟然惊讶地发现(就在今天)在网易上有蔡定剑先生写的同题材文章。愿先生在天堂走好。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阅读更多

蔡定剑简历——2010年6月22日 版本

      蔡定剑简历   2010 年 6 月 22 日 版本 Version as of June 22 , 2010   蔡定剑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宪政研究所所长(成立于2004年成立)。 兼职:北京大学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成立于1999年), 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研究员、洪范法律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经济改革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天津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北京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立法咨询顾问等。2002年获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     学历和经历   :       l         1974年12月-197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 l         1979-1983年7月,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 l         1984-1986年9月,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l         1999年北京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在职学习) l         1983年8月-1986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干事 l         1986年10月至2003年12月,供职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秘书处,历副处长、处长、副局长 l         2004年至今,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国外和海外学术经历 : l          1994年10月至1995年10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同时访问哈佛大学法学院、美国民主党全国研究所(National Democratic Institute),并就中国的宪法解释和宪政发展、人大制度及其改革发表演讲; l          1999年10月,应邀访问耶鲁大学法学院,就中国法制改革发表演讲; l          2002年1月至2002年7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做访问学者,同时访问世界银行法律部、美国国会会计总署和访问瑞典隆德大学,并就中国的人大制度改革,立法制度改革、法制建设现状发表演讲; l          2004年4月,应香港大学法学院邀请访问香港大学,并就全国人大的法律解释问题发表演讲; l         2004年10月,应卡特中心邀请考察美国总统选举,并访问威尔逊中心,就中国的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改革发表演讲; l        2005年1月,应德国阿登纳基金会邀请,访问德国外交协会、汉堡大学和杜依斯堡大学,就中国宪法及其改革发表演讲; l        2005年4月,先后访问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布鲁金斯学院和UCLA亚洲中心,就中国司法改革和人大制度改革并发表演讲; l        2005年7月至10月,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研究员;2005年11月,访问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政治大学和台湾大学,并中国经济改革与社会转型发表演讲; l        2006年5月,应荷兰大使馆邀请,去就反就眯歧视问题访问荷兰、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平等机会委员会和其他人权机构; l        2006年6月,应欧盟欧洲亚洲事务研究所关于中国与非洲问题会议,并就中国改革与政治发展问题发表演讲; l        2007年4月,应EPEC组织邀请在澳大利亚悉尼参加未来经济领导人思想库关于公共财政透明化会议; l        2007年9月初-11月底,在英国瑞慈人权中心、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和法国巴黎政治学院 (Sciences Po)进行欧盟公众参与项目研究;9月底,在伦敦英中协会就中国的司法改革问题发表演讲。10月底,应邀访问挪威奥斯陆大学人权中心,就中国的反就业歧视状况发表演讲;11月19-20日,参加英国外交部Wilton Park关于中国改革和社会转型问题讨论会,就中国的政治改革和社会转型问题发言; l        2008年12月,就反就业歧视问题访问国际劳工组织、德国司法部和芬兰人权机构等。   主要研究领域 : 宪政民主理论和实践,长期进行限制国家权力的研究,主要研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选举制度,推进公共预算改革。研究中国法制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关注中国的民主化和社会转型的改革。近年关注公民权利保护,主要研究平等权和反歧视,公众参与权利的研究。 研究成果和主要出版物 : 专著:         《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2010年) 《一个人大研究者的探索》(2007年) 《宪法精解》(2004年)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92-2003年第四版) 《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1999年) 《国家监督制度》(1991年) 评论集:         《黑白圆方-法治、民主、权利、正义论集》(2003年)           《夜阑烛火集》(2008年) 主编著作:         《中国走向法治30年》(2008年) 《公众参与:风险社会的制度建设》(2009年) 《公众参与:欧洲的制度和经验》(2009年) 《中国就业歧视的现状及反歧视对策》(2007年) 《海外反就业歧视的制度与实践》(2007年) 《中国选举状况的报告》(2003年) 《人大监督与司法公正》(2004年) 《国外公众参与立法》(2003年)  发表论文二百多篇,还是许多重要报刊的评论专栏作者。发表多篇英文论文:在美国Columbia Law School Journal of Asian Law发表论文《中国的宪法监督和宪法解释》(1996年)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itutionalism in the Transition of Chinese Society”(2005年); 在英国的Cultural Dynamics杂志发表《1979年后中国法制的发展和改革》等文章。他还在美国Columbia Law School Journal of Asian Law (哥伦比亚大学亚洲法杂志)、澳大利亚出版的Asia-Pacific Constitutional Yearbook(亚太宪法年鉴)和荷兰莱顿大学出版的Implementation of Law in China(《法律实施在中国》一书)等地发表多篇英语论文。     2009年12月,为纪念德国前总统赫尔佐克(Roman Herzog)75寿辰,以德文出版《21世纪的中国:法治、人权和国际责任》。

阅读更多

0779 远行的路上,你能听见吗? / 萧瀚

  远行的路上,你能听见吗?   痛悼蔡定剑先生   萧瀚   凌晨3点半,蔡定剑先生走了。   认识先生,我想该有十年了吧,如果没记错,第一面当是在《工人日报》的会议室见的。时光荏苒,我已不复记起当时细节,只是这一刻,确实幻想能重回那个场景,回味一个毫无官架子的人大官员的自然笑容。   2004年,先生和我几乎同时来到法大,先生创办了宪政研究所,从此,先生开始了离开庙堂后的全新学术生涯,你原本就不适合呆在衙门。   和先生并无多少私交,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但许多“小事”足以让我对先生印象深刻。   宪政研究所举行的各种研讨会,先生并非不知我生性疏懒不喜开会,却一次次邀请,我虽没去,但心中感动,感佩先生行事之诚恳。   知道先生罹患,是在一年半前,我一边遵守知情人告诉我时的承诺,从未主动与人聊起此事,一边实在想去看望先生。但怕打扰——平日疏于联络,此时的看望简直是提醒你身体有恙,犹豫再三,还是作罢。直到去年12月初在怀柔宽沟召开“中国宪政前景论坛”时,先生委托张乐伦女士力邀我参会发言,我才找到一个最合适、最不露痕迹看望先生的机会。   那次会上,来的人特别多,或许很多人和我想法一样,一定要看看先生,亲眼见证对先生身心安康的期待。虽然没有人说过什么特别的话,但送给先生的鲜花,与会者由衷的掌声,以及亲眼目睹先生的良好状态,当是大家最欣慰之事,这个会除了讨论中国宪政的前景,还有一层默认含义:向先生致敬。   然而,会议毕竟繁忙,我除了见到先生,寻其间隙,与先生聊几句,并没能分享到更多与先生说话的机会,我也不想去对先生作特别关心的表示,那将会是一种冒犯,令人尴尬。人世间有些关心,关系不到,是不适合的,隐私具有其本然的尊严,不应被轻易打扰。   今年9月,当先生听说我这学期未能复课之后,很着急,立刻向院里要求恢复我的课,令我感慨万端——后来我知道,那时先生的身体已经很虚弱。可能是10月20日左右,张乐伦女士来电话问我第二天去看看先生是否有时间,我说要等太太从四川回来一起去看望,怕打扰多了,我太太没机会看他。10月25日,我太太回京的第二天,打先生电话,希望能去看望,他说要去香山开会住几天,我坦言怕他太忙,不敢叨扰,待合适时希望他说一声,电话那头,他喃喃地说:“我很累,看就不必了,多打打电话吧。”挂了电话,心里很难受,莫名的不祥之感。   果不其然,昨天在病房外,与张乐伦女士聊起往事,张女士说先生在10月26、27日的香山会议期间,多次疼得无法吃饭,就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忍着,装得没事一样——就如他历来的那样,随和,但始终保持尊严。   时间,对于先生这样的人,吝啬到残酷的地步。11月18日,从王建勋来电话说医院给先生发病危通知,到昨天中午看到他,到今天凌晨3:30,短短不到四天,才54岁的先生就这样走了,我知道先生还留下很多遗憾,还有很多他想做没来得及做的事。   絮絮叨叨说这些,只是些小事——甚至都没什么内容,那么多年来先生对中国宪政事业的贡献和成就,有目共睹,这一切,我能说,也愿说,但今天不想说。   今天,我只想从一个滤掉光环的人本身来谈论先生。先生于我,不仅可敬,更是可亲,想起这些小事,是因为无论耀眼的光环是否会消褪,但我相信先生的人格更久远——这至少是我更看重的。   我相信灵魂,所以相信先生定能听到亲友念叨你的声音,也定能理解我这一年有半犹豫于看望还是不看望的尴尬心理。昨天,当我在病房里见到你时,虽不知该说什么,依然相信你知道我在身边。正如先生你还在我的手机里,那里保存着你9月10日18:52、18:57发给我的两条短信。   现在,我看不见先生,先生却看得见我,我知道,你在走,也陪我、陪很多人一起走。你悲悯却温和的激情,善良的单纯,不知疲倦、不知挫折关注底层人的正义行动,还有你对人永不打折的亲切,这一切,都是我生命舷梯上的好风景。   今天是节气上的小雪,这会儿天冷了、黑了。先生,你已远行,要走很远很远。这一路,会有无数人陪伴你,正如你陪伴我们,我也相信,这路会和你在的时候一样:   “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   2010年11月22日於追遠堂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S词条】梅大高速塌方事故

【文章总汇】哥大学生抗议风波

四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香飘飘不是爱国,是爱钱”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