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年

许小年 | 三不合理

2011年08月04日 21:35:01   注:此文发表于2011年3月11日     三不合理     近年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有“三不合理”,特别是70/90的规定和“限购令”,一不符合市场经济的伦理,二不符合法治国家的法理,三不符合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市场经济的伦理是尊崇法律框架内的交易自由。交易自由是每一公民的权利,这一权利不仅体现了社会公平与正义,而且保证了市场经济的效率。     现代社会的公平是权利和机会的平等,其中包括了交易权利和交易机会的平等,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名义限制或剥夺任何公民的自由交易权利,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名义限制或剥夺任何公民的自由交易机会。“国家利益”、“经济稳定”、“市场秩序”、“弱势群体”等说法都不能作为政府限制和剥夺公民权利的理由,在这些名义下的行政性垄断、倾向性的优惠政策以及对市场的任意干预却正是对社会公平的破坏。     用行政手段打压房价,购房者或许受益,但对房产所有者是不公平的,房价下跌,他们的资产缩水。住建部的最新数字表明,城市居民的住房拥有率已达89%,以低房价为目标的政策伤害了相当多人的利益。当然,笔者在这里赞同并强调的不是多数对少数的权利优越,更不是少数决定多数人命运的权力,而是对每个人权利的承认与尊重,以及在这个基础上的社会公正。     交易自由与社会公正的关系易于理解,交易自由产生经济效率的逻辑就不那么直接了。自由意味着交易的自愿性,凡自愿之事,必为互利,一方获利而一方受损就不会有交易。既然是互利的,自愿交易就增加了社会总福利。交易越自由,社会福利越大,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就越高。     交易自由因此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70/90的规定(70%以上的商品房面积必须在90平米以下)既限制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也限制了开发商的经营自主权,“限购令”则直接剥夺了消费者的自由购买权。这些行政干预措施均不符合市场经济的伦理。     公民权利至上并不排斥对交易自由的限制。为了从交易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全体公民同意制定一些规则(立法),委托政府执行这些规则(执法)。规则当然对交易的自由构成限制,但这种限制不是从外部强加的,而是公民为了提升自己的利益,自发提出和自愿接受的,他们同意让渡出部分权利,遵守自己制定的法律,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的收益。例如政府可以在战争期间依法对经济实行管制,以限制交易自由为代价,保障国民的安全,因而得到全体公民对这项政策的一致拥护。     在很多甚至是大部分问题上,公民不可能取得一致意见,特别是当涉及不同利益时。为打破公共决策的僵局,全体公民同意建立决策规则,遵守这个规则,并接受这个规则下的决策结果。权利的公平就此转化为程序的公平。公平体现在程序和规则的全体同意上,尽管结果不一定是全体同意的。台湾的民进党人反对国民党的马英九任“总统”,但他们必须服从选举程序产生的行政权威,因为选举的程序和规则也得到了他们的事先同意。     由公平性的原则决定,政府对经济和市场的干预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政府有权干预房地产市场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了国务院的十八项职权,第(六)项为“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如此具体地干预房地产市场是否仍属“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的范畴,留待法律专家论证,笔者质疑的是调控政策出台前有无制定法规,以及法规的制定是否符合程序。     以“国十条”为例,文件的全名是《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通知”就是法规吗?若是法规则适用于全国,但文件仅提到“部分城市”。若是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就应按照我国《立法法》的规定,“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在起草工作完成后,“起草单位应当将草案及其说明、各方面对草案主要问题的不同意见和其他有关资料送国务院法制机构进行审查”。如果“通知”不是法规,调控政策就缺乏法理依据。     至于地方政府颁布的“限购令”和开征的“房产税”,在《立法法》中找不到任何根据,《立法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地方性法规的制定者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而不是地方政府。     第三,调控政策不符合经济学原理,由此决定了政策作用的有限,而且是弊大于利。     房屋是具有消费和投资双重属性的商品,投资的目的是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保值、增值都是未来事件,投资品的价格因此与当期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不大,而主要取决于预期未来的供给和需求。以此观之,报社记者晚上到小区去数电灯,纯属浪费时间,因为灯泡告诉你的只是当期供需之差,而不是预期的供需失衡。很有可能正好相反,当期空置率越高,表明对未来供应短缺的预期越强烈。     不少人把房产投资说成是“投机”,由此找到了打压房价的精神武器,就像京剧中贴上一个白色脸谱,不需要任何理由,五尺汉子就立即变成龌龊小人。尽管贴脸谱的方法不可取,结论倒是正确的,因为无论从金融学、经济学还是法律和常识上,都无法区分投资和投机,投资和投机是一回事儿。但若因此将投资押上道德的审判台,那将是无知和愚蠢的胜利。     如笔者在另外两篇博客文章(“房价为什么还会涨?”,“房价为什么不会大跌?”)中所述,如果将收入、婚龄人口、城镇化等因素决定的需求称为“刚性需求”的话,对“弹性需求”或者“投资/投机需求”影响最大的就是通胀预期、替代性投资品以及未来房屋供应。预期未来通胀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购买实物产品以保护储蓄价值的冲动就越强,当期房价也就越高。预期未来投资渠道继续狭窄,当期的需求就越旺盛,带动当期房价上升。     未来房屋供应取决于土地供应,“18亿亩红线”使预期基本无悬念:地产商和百姓都认为土地供应会越来越少,房产将越来越稀缺。在这样的预期下,地产商捂地,放慢开发节奏,当期供应下降;在这样的预期下,消费者抢购,各地频现“日光盘”,开盘即销售一空。僧多了、粥少了,房价焉有不涨之理?     预期,同志们,预期是关键词。“国十条”、“新八条”、“限购令”仅针对当期供应和当期需求,对预期几乎没有影响。如果说还有一点影响的话,那就是增加了未来的不确定性,令开发商更加谨慎,令购房的心情更加迫切。难怪调了这些年,房价越走越高。     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对未来供给和需求的预期有无影响?当然会有,但哪个方向还很难讲。地从哪来?钱从哪来?地方政府过去靠卖地弥补赤字,今后不仅卖地收入少了,而且还增加了一块保障房的建设开支,这一进一出的亏空谁填上?若无财税改革,又有谁能填上?在房地产市场复杂的利益博弈中,地方财政从来就是举足轻重的力量,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没有改变基本的利益格局,地方财政依旧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改革恐怕是绕不过去了。     财税改革,平衡地方预算,消除土地财政。土地制度改革,建立真正的土地市场,彻底扭转土地和房产长期稀缺的预期。     这是一个“完全的”、对民众“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方案,就看政府能否笑纳。       上一篇: 重回改革开放之路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2177) 评论数( 5 ) 5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Read More

陈志武 | “局外人”陈志武——一个经济学人的第三条道路

     “局外人”陈志武   一个经济学人的第三条道路 陈志武   这个站在“城外”观察、评说中国社会的局外人,曾接到了不少“入局”的邀请。不过,对陈志武而言,个人自由超越了一般价值,他选择了特立独行   本刊记者 徐琳玲 发自北京   北京的气温到了39度。   整整一个上午,坐在咖啡馆里的陈志武都心神不定——那对宝贝女儿住处的空调坏了,他每半小时一个电话,催促维修工人上门,中途还为她们联系、安排美元兑现金。   俨然是一位细心周到、性情平和的好父亲形象。   在媒体聚光灯之外,这位经济学者过着普通、寻常的生活,有自己的恋爱、婚姻、家庭、孩子,“人生的七情六欲,生活的一切,我都会去体验、经历。我觉得,一个人若要研究经济和人类社会,自己必须要体验普通人的一切甜酸苦辣。”   安排好女儿们假期的同时,陈志武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做调研,学术交流。在他的带领下,一项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正全面铺开,从东部沿海到西北内地的11个省市,四十多个大学生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对市场和金融的认识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日程排得很满。现在,他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国内。    “暴风眼”之外   《南方周末》上的一则报道——《让出身不再决定命运》吸引了陈志武。他用iPhone拍下报纸,发在了微博上。在这个有着320万粉丝的平台上,他就这个话题逐一阐述:“政府权力的膨胀,是如何扭曲着社会资源的分配,进而破坏普通人所能得到的机会和公平。”   他自己就是一个乡村孩子改变命运的故事。父母都是农民,童年和青少年在湖南茶陵的田野、山岭上度过。整个启蒙阶段都在“文革”期间,没好好上过课,“老师都是本村本镇的,没有人上过大学,给不了启发性教育,就是按教科书很枯燥地讲。”   没看过什么书,那个时候一本书几毛钱,也没钱买。后来,他学现代金融学,常常感慨如果当时有金融工具,能把现在收入的一部分变现到那个时候去花,人生的幸福度该有多大的提升。当然,“那个时候,货币使用的限制还很大,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通货。通货应该是不受约束的,而不是还需要粮票、油票、布票、火柴票。”   直到1979年考上大学,他才第一次离开了茶陵县老家,来到大城市——长沙。班上有很多来自城市的同学,“和他们一比,才知道生活条件、父母家庭带给他们的影响和自己有多大的差距。”   除了继续打数学功底,大学4年最大所得是把外语学好,“每天坚持看《中国日报》、听美国之音,到毕业时,听英语广播已经不用和同学一样需要先在大脑里翻译成中文。”   他说:“其实,工科也是可以讲得很有意思的,启发年轻人的智力,可惜老师讲得很枯燥、很机械。譬如高中时,大家学过无限序列的求和,直到最近几年,我在研究保险、人寿年金、金融产品的定价问题,才知道这个知识最初在西欧是怎样的背景下发展出来的。”   在国防科大读研时,陈志武经常去湖南省图书馆借书看,印象最深刻的,一套是80年代非常有影响力的《走向未来》丛书,还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系列翻译介绍西方思想家、政治学家的经典著作,“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佛里德曼的《自由选择》。”   这个时候,他结识了影响他走上学术之路的人——崔之元。当时,崔之元还只是数学系大一学生,读过非常多的书,高中时就在大学学报上发表过文史哲方面的文章,和李泽厚这些人都有来往。   陈志武最初对社会科学、哲学的兴趣,是受到崔之元的影响,而崔之元“很羡慕我的英语很好”。他们组织了一个X中心,两人合作翻译了阿罗的一本著作《社会选择和个人价值》,被收入《走向未来》丛书。陈志武觉得自己对工程没有多大的兴趣,想转到社会科学——“用数理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民主和政治问题”。   当年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个如今是自由主义市场派的标杆人物,一个则是新左派的代表之一、重庆模式的鼓吹者。命运似乎和他们开了一个玩笑;“想一想很有意思,当初我们的理想是一样的,走到后来,我们对社会做出的判断是截然相反的。”   “他有许多乌托邦似的社会理想。譬如他讲的鞍钢宪法、社会主义的制度设计,他觉得还是有第三条道路,在国家主义、大政府的安排之下,通过公有制,还是可以实现一个更理想的社会。”   “可是,我认为,对人的本性、人的社会要有真实的认识。一旦把太多资源集中到少数人的手里,特别当行政权力没有得到可靠的制约时,这种委托代理所带来的扭曲,以及对社会平等的破坏,这是他没有意识到的,是他的盲点。”   上世纪80年代,正是学术和思想最为活跃和激荡的年代。远在长沙的陈志武所接受的这些碎片化、不成体系的启蒙知识,远远不及那些处在北京、上海这些核心城市的同时代知识精英们。   离开时代的“暴风眼”,也是一种幸运。   在耶鲁,在读博的薛涌常常和陈志武谈到对他的羡慕——羡慕他有扎实的理论分析框架,“他也很苦恼。他在北京长大,从小就在这个或那个圈子里混,受到这个那个政治文化话题、大国情怀的很大影响,以至于没有耐心去学习工具性的数理分析框架,没有受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系统训练。”   当这个长沙的年轻人还在用数学工具解着工程问题的时候,在80年代的早中期,张维迎、周其仁等一批年轻的经济学人已冲进体制,参与中国经济改革中具体政策、举措的选择和制定了。   这种学术路径的差别,使得陈志武对学术、经济、文化问题的兴趣点、研究话题和角度,和那些早期就介入政策圈子的同龄人有着明显的不同。从2001年起,当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国内的经济问题研究后,他为自己在学术上设了一个基本原则——不接受来自政府部门的项目课题,“不根据别人的兴趣和要求来决定自己的研究”。他的主要研究基金来自耶鲁,那是按捐赠原则保障独立性的资金来源。   “对我来说,兴趣才是第一位——研究本身是否很有意思,发现的结果是不是让我很陶醉、为之眼睛一亮,这才是第一重要的。” 至于,“我的建言是否被决策层采纳,是否会对政策和社会产生影响,那是第二甚至第三重要的。”   陈志武认为自己身上依然有湖南人的家国情怀,但是,“如果把这个情结摆在第一位以后,你会很痛苦,把自己悬放在空中,很不踏实。”“太重的家国情怀,往往使得社会被充满着愤恨、抱怨的人组成。”   “中国传统教育的结果,让每个人首先忘掉了自我——所以,我觉得大家都应该好好去读胡适的著作和言论,一个自由的、完整的人,应该是利己主义的。真正的利己主义,是最好的利他主义——只有把自己的事料理好了以后,才有可能为国家和为社会做事。”    人生的自由市场   1986年,陈志武被国防科大留校任教。   80年代中期,出国留学的一股风也刮到了这个角落。陈志武开始尝试申请美国的一些大学,他给耶鲁大学一位老教授写信,询问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的可能性。“我没有参加托福和GRE考试,因为当时中国的外汇管制很严,参加这些考试都需要32美元,而我一美元都找不到。所以我就给耶鲁负责招生工作的教授写信说明原因,我向他们解释之后,他们答应让我免掉托福和GRE的考试。”   在崔之元的建议下,陈志武选了金融学,“当时我连金融(Finance)这个词都不清楚是什么意思。他当时给我看了一些书,但我还是没有搞清楚。”   在政治教研室发苹果,打了4个月的杂后,一封来自耶鲁的录取通知书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带着几十美元,登上了去美国的飞机。“有时在纽约的大街上,在曼哈顿走着,我就想,就这几年以前,我还在茶陵农村的那些山沟里面扛着柴走呢。”   “我现在相信自由市场,和我的经历也有很大关系。我这一生很随机、很自由,没有任何人给我计划,自己也没有计划,我的父母、弟兄姐妹无法强加什么给我。今天对什么感兴趣,就自己摸索下去;明天如果有新的兴趣点,就再作调整,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所以,“我比较相信:非受控制的人生和社会,也许不像许多人担忧的那样,甚至是更好、更自然的。”   国外的一切,让农村娃子眼花缭乱。最大的冲击,是耶鲁学生食堂的自助餐,“我一看,那么好,这么多的东西随你去吃,光饮料的选择就有这么多。”他喝得最多的是雪碧,整整喝了一年,那以后就再也没碰过,“喝伤了,想到那个味道,胃就难受”。   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他开始感知什么叫自由选择,以及当选择多了,人们又怎样选择生活。他也从零开始接触和学习西方经济学和金融学。多年的理工科训练,让他在学术上受益匪浅。“若当时我在国内学习经济学的话,那我的思维就被固定下来,这种情况只会让我在美国学习经济学更困难。”   1990年,陈志武从耶鲁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先后在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任教,1997年晋升为金融学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金融学教授并重返耶鲁担任终身教职。   80年代中后期,一些在美留学的中国学生开始自发组织一些研究学会,最出名是“中国留美经济学会”,林毅夫、徐滇庆、钱颖一、许小年等都曾活跃在其中。但是,埋头于纯学术研究的陈志武很少参加这类活动,也很少关注中国经济以及政策问题。   那是非常安静的十年书斋生涯。“每天钻在学术里、推演出不同的新问题。很安静,外界的干扰基本都不存在。”他有个印度裔的学生,两人每天都会通上几次电话,讨论不同的研究问题,就是在节假日也不中断,“很享受,全身心地陶醉其中”。   他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地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经济理论》与《金融经济学》等主流学报上。1994年,他的论文《人口老龄化和资本市场》获 得了默顿•米勒研究奖, 为基础的资产定价》获得了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研究奖。在美国、欧洲、日本,以及中国香港等地的金融经济学圈子里,陈志武这个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   2000年,一项颇得全球经济学家首肯的世界经济学家排名出炉,在前1000名经济学家中,仅有19人来自中国,陈志武的排名是第202位。   这个被国内媒体津津乐道的榜单,他本人却不以为然。“这些排名的局限性很大,就是根据在那几年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率来排名。大家各自研究的领域不同,排行的价值判断是非常主观的。”    “第三条道路”   2001年7月,在上海飞纽约的飞机上,陈志武翻到了一本当月的《财经》杂志。“从头到尾都读了一遍,觉得很吃惊,办得和美国的《商业周刊》没什么区别,完全没有那种国内杂志惯有的、意识形态化的官腔官调。”   引起他兴趣的,是一篇讲上海法人股拍卖的报道。当时,18个民间拍卖行在周末和周一的晚上拍卖法律上不能在市场上流转的法人股。“这么大的价差,我当时就想弄清楚这些拍卖的价格有些什么规律,和哪些因素有关,交易限制条款对证券价格有多大的影响。”   这篇分析如何用中国数据来研究一般性的经济金融学问题的学术论文——《非流动股折价研究——来自中国的证据》发表后,在国内外经济学和金融学界引起了较大的影响,学界引用率相当高。在他之后,有关这一领域的论文开始陆续出现。   从那时起,陈志武开始把目光投向中国国内的经济现象和问题。2001年,正是中国A股的转折之年。当时,《财经》接连曝出深圳世纪新源、银广厦等一系列的内幕交易丑闻。吴敬琏由此抛出“股市赌场说”。几个月后,股指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中国股市便进入了4年多漫长的熊市。在媒体上,关于上市公司的治理成了重要话题。   2001到2002年,陈志武在《新财富》上开设专栏,介绍美国证券法案,监管规则、法律以及诉讼案例、内幕交易。   “回过来想,自己当时是太天真,因为中国的政治、制度环境方方面面和美国完全不一样,但是这种天真也有它的价值:我还是希望给业界的人提供一个参考的样本:美国是怎么做事的,依赖的逻辑是什么。”   个人的学术兴趣始终是第一位,“这也是我自己重新认识、思考中国社会的一个结果。把自己过去所掌握的数理模型所包含的经济、社会、文化内涵,发挥想象、拓展诠释出来。”   个体的幸福和自由,是他一切逻辑的出发点。无论是产权、法律、新闻自由、社会文化以及个人选择,还是表面上不同领域的学科、话题,不管是文化还是制度设计,都围绕着“人怎么活得更好”这一核心。   2006年,美国《华尔街电讯》公布了一份十大华人经济学家的榜单。这份引人注目的榜单把学术影响力作为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其次是经济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陈志武名列其中。   他陆续整理出版了《24堂财富课》、《金融的逻辑》、《陈志武说中国经济》等书。其中,《金融的逻辑》把历史、社会文化与现代金融联系起来,把枯燥专业的金融问题阐述得通俗而有趣,试图从另一种可能性来解答近代中国落后之原因。尤其是对中国传统儒家伦理部分运用金融学分析,引起了社会巨大的兴趣及热议。   未来两年,他还将完成另一部书稿——《文化的金融逻辑》,“已经准备七八年,一直在收集素材和案例。”   这个站在“城外”观察、评说中国社会的局外人,也接到了不少“入局”的邀请——或是大学,或是政府机构。   “我的朋友、同行陆陆续续都进入体制内。坦白说,我也想过。”“这个社会需要不同的角色,有一些人进到体制内,如果他们能适应体制内的环境,愿意个人做出一些牺牲,可以为中国社会做出很大甚至更大的贡献,那也很好。”   “我所希望的,是给年轻人树立一个榜样——不是所有人都得去走这条路子。对我而言,个人自由那是超越一般价值的东西。”

Read More

喷嚏网 | 【喷嚏图卦20110807】这世道,能够相拥入睡而不受骚扰就是幸福

免责声明: 以下内容,有可能引起内心冲突或愤怒等不适症状。若有此症状自觉被误导者,请绕行。若按捺不住看后症状特别明显,可自行前往CCAV等欢乐频道进行综合调理。其余,概不负责。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和链接。 每天一图卦,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个世界 【1】阿富汗坠机事件38人丧生 包括25名美军海豹突击队员 美国广播公司报道,周五晚在阿富汗瓦尔达克省坠毁的直升机上有31名美军士兵,其中25人为海豹突击队员,当时他们正与7名阿富汗士兵进行突击行动。美联社援引一名匿名官员的话说,直升机显然是遭武装分子射击后坠落。而塔利班此前已经宣称对此负责。 【奥巴马就北约直升机在阿坠毁事件发表声明】北约驻阿部队直升机周五晚在阿富汗遭袭坠毁,31名美军特种兵和7名阿富汗士兵丧生。对此,美国总统奥巴马周六发表声明,哀悼遇难者。虽然塔利班已宣称负责,但北约尚未结束调查,奥巴马因此未说明坠机原因。以下为奥巴马声明全文: 每日邮报报道,美方称执行袭击拉登任务的23名海豹突击队队员并不在遇难人员中,但遇难队员和他们同属一支部队,曾和他们一起训练,是他们的好朋友。目前还不清楚塔利班是否为了报复而蓄意袭击海豹突击队队员乘坐的直升机,但很多人将此次事件视为是对拉登之死的复仇。 【2】现在连吃醋都不放心了 山西醋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建忠昨天透露:市场上销售的真正意义上的山西老陈醋不足5%,消费者平常喝的基本都是醋精勾兑的。勾兑醋还分两种,一种是冰醋酸勾兑的,一种是加苯甲酸钠防腐的,放添加剂的占了95%。业内人士指出,我国配制食醋国家标准强调不得使用工业冰醋酸,但因为利益驱使,这一禁令并没有多少限制效果。 【3】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碑墙被拆除 @小崎也叫五行皆缺 :王二李三父辈有血债,王二的老婆把李三他爸当年往她家窗玻璃丢的一板砖收起来垫了床腿,李三知道后怒不可遏爆打了老婆一顿,把板砖砸碎、丢掉,却不找李三论理。李三安全地待在自己家里,听到隔壁屋夹杂自己名字的打骂声,觉得有点儿好笑。 @加藤嘉一 :方正县建立的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碑墙被拆除。日本驻沈阳领事馆官员对中国媒体表示,日本政府从未为建碑提供过资金支持或亡者名单材料,建碑是方正县政府行为,与日本政府无关。方正县以中日友好为目的用70万元建牌事前得到过中央有关部门许可。涉及政权合法性的大事不可能是地方政府能单方面决定的。 @日本侨报段跃中 :日本朝日新闻今天刊登的方正县撤除日本开拓团民亡者碑的报道全文电子版   方正为“开拓团”立碑事件真相追踪 【4】白岩松三猛问红会秘书长 白岩松昨晚在央视《新闻1+1》节目中,将三大社会质疑掷向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汝鹏:1、红会信息公开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真的靶子,还是一个盾牌?2、红会什么时候能晒一下自己都有哪些下属机构,合作单位与商业性项目?3、公开只是第一步,红会能不能承受追问和苛责? 【5】央视曝红十字会博爱服务站项目借慈善销售保险 西坝河西里博爱服务站是北京最早的一批服务站之一。外形像房车,但车体没有看到广告等标志。这里的服务站站长叶如陵证实,此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在车厢上有广告,但后来业务进行不下去,人就慢慢撤了。央视《新闻调查》播出。 http://t.cn/a8gwQF 【6】郎咸平采访郭美美动机遭质疑 访谈节目被停播 因播出了由郎咸平对郭美美母女的专访,宁夏卫视栏目《解码财商》一炮而红。不过原本在周五晚继续播出的该节目,却遭遇停播。随即有消息传出郭美美已签约北京全艺太和为旗下艺人,而该公司总经理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并不认识郭美美。 郎咸平的微博回应: 【7】郭大姐泣省城徒恨结珠胎,王侍郎叹红会重逢忆旧情 @遥望树 :87年G女士在省城,结识了位居高位的W书记,情愫暗生,90年W调深圳,此时已暗结珠胎,无奈钱财可许,名分难求,W指示其跟班小w为G购房产两套及钱财若干,94年W上京联系减少,07年再续前缘,得知幼女成人喜出望外,安在身边小读,小w也已在商界暂露头角,为抱知遇之恩,认了干女赠马车。 【8】7名外国人申请前往青海狩猎 已经通过专家评审 据新京报,近期中国2家旅行社收到共7位外国狩猎爱好者的代理委托,拟在我国猎捕岩羊9只,藏原羚7只(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昨天,“野生动物猎捕专家委员会”通过了对两起外国人申请来华狩猎的申请评审,这一结果将作为是否下发行政许可的重要依据。 【9】意大利女孩父母将起诉中国铁道部 山姆哥 :好消息是,意大利籍温州男孩潘约翰脱离生命危险,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了。他现在右腿知觉还比较弱,颈椎4节骨折,但神态比我前几天看他时好多了 约翰和茜茜在今年年初拍的合影。茜茜的父母已返回意大利,但未接受铁道部的赔偿条款,准备聘请律师起诉铁道部 山姆哥 :陈碧、温爱萍(51岁,陈碧之母)、陈熙(陈碧姐姐)、周辰特(4岁,陈熙之子)。遇难者都是陈碧家人,如果杨峰和陈碧没有领结婚证,那么杨峰在法律意义上不能算亲属。此前报纸煽情说杨峰失去整个家庭是不严谨的,他父亲安好,也是铁道系统内的干部。 山姆哥 :伤者陆续出院,我接触到的伤者大都对赔偿标准极为不满,有人提及温总所说妥善处理时,铁道部工作人员称温家宝的讲话并不算数,只有国务院令才有效。昨天他们可能担心伤者录音,又否认此事,说他们就是一直都是按照国务院501号令来做的,补偿瞬间从一万三千元提高到二万。我已拿到前后两个补偿协议。 【10】梅超风来了 @安丰耳 :江阴已是乌云密布。台风快到了。我在这里: #江阴市# @绵绵兜 :梅花 【11】《情系大江》 8月5日,在葛洲坝水利枢纽运行30周年之际,《情系大江》毛泽东雕像揭幕仪式在湖北宜昌葛洲坝举行,将军伉俪为雕像揭幕并敬献花篮。 【12】對不起,小時候的我有點嚴肅 @蔣友栢DEM :給大家看一張我小時候的全家福. 對不起,小時候的我有點嚴肅 【13】嫁个有钱人 @it东东熊 :教女子如何嫁有钱人培训班。随着嫁有钱人成为越来越多现代女性所追求的目标,北京出现了一家教女性如何“嫁个有钱人”的德育女学馆,并将自己定位为“以女子婚恋及家庭教育为核心的培训机构”。据悉,学馆自去年5月起正式对外营业,相关负责人称,至今已接受过学员约2800名,目前正处迅速发展期。 【14】看了哈里波特, 作为游戏玩家对哈里的设备提出的改善意见… 她真的是南航的空姐。。。。 太励志了~ 【15】美国老奶奶驾小灰机空中俯瞰奥巴马逼出两架F-16 每日邮报报道,就在奥巴马在芝加哥庆祝50岁生日时,75岁的飞行爱好者默特尔驾驶飞机闯入了航空管制区。她飞着飞着看到身边出现两架F16战机,由于没开无线电,F16无法通知她只能跟着飞,着陆后她才知道闯了祸。事后她说F16一直很小心地在前面飞,生怕碰到她的小飞机。 【16】她完全不知道自己怀孕 17岁的英国少女亚历山德拉-斯塔顿在和母亲外出购物时因腹部剧痛被送入医院,而直到此时,她才知道自己已经怀有9个月身孕,数小时后生下一个男婴。亚历山德拉称,除了体重增加外,她从未感到恶心呕吐,而且整个孕期月经正常,因此她完全不知道自己怀孕。 【17】香港的慈善 @许小年 :没有新闻,没有锣鼓,没有表彰大会,没有郭美美,香港的"站起来"计划已默默地运作了三年。由港府和民间共同资助,医生定期从香港飞成都,为512地震致残的孩子配装假肢,做物理、心理治疗和体能训练,并在当地招聘医护人员,提供就近服务。问问我们自己,是否已忘记了这些孩子? 【18】海外五毛 @风雨kane :海外五毛是五毛中最可恶的变种。他们一方面享受着西方文明带给他们的一切自由、民主、富裕、幸福。甚至还大把带钱出国,帮助拉动资本主义经济。另一方面却对他们的国内同胞说,知足吧,其实你们生活在国内才是最幸福的。我们所生活的资本主义国家那叫一团漆黑,日落西山。要这样,你们干嘛不回来呀? 【19】他只是没有选择而已 @刘瑜 :问一个埃及朋友,看到穆巴拉克关在笼子里的照片吗,不管怎样,那个画面还是让人很难过。她说,把犯罪嫌疑人关进笼子里,这是穆巴拉克自己的发明。又问,至少和卡扎菲比,他放弃了权力,使埃及避免了大规模流血。答,他只是没有选择而已。 【20】掌权者也有奴性思维 (画: @侯晓强 ) 【21】呸!这样的人也配做国家领导人 8月3日,奥巴马与幕僚们在国会山附近一家餐馆吃午饭,饭后奥巴马排队买单,他轻拍身旁的一位妇女打招呼,这位妇女发现是总统后又惊又喜张大嘴巴。贵为一国之尊,却带着幕僚们去一家不入流的小餐馆吃饭,吃晚饭还要亲自买单,而且还他娘的主动与奴才打招呼。——- 呸!这样的人也配做国家领导人。 【22】怎么得了,美衰落颓势竟然加速 @洪源 :2011年七夕,值得纪念历史性一天:一百年来标普第一次将美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AAA拉了下来!美金融帝国烂芯终于展露到表面。驻阿美军“战斗支奴干”直升机被击落,31位特种士兵装备善后抚恤费用,美损失1亿美元:彻底打不起仗了。金融和军事霸权双双受挫,更难以互相支援。怎么得了,美衰落颓势竟然加速 @薛涌微博 :这回你可错了。金融权力的基础是信誉,而非霸权。真要是霸权,咋自己的机构给自己降级?这说明在自家都无权力,何况国际上的霸权。国人还拿中国借钱给美国说事。这钱又不是人家抢的,是你自己屁颠送去的呀?人家又没说不还吧?要是霸权,那就派轰炸机来了。 【23】正因为他的翻墙,我们才知道真相 @醒来的大鸦 :CCTV居然翻墙,居然登陆twitter网站,居然去苦苦寻觅奥巴马消息!这是怎样的一种奋斗精神,这更是反抗互联网锁关,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向CCTV致敬,正因为他的翻墙,我们才知道真相:美国总统也-不-咋-地 【24】要么交钱,要么拆线 小曾洗盘子时,两根手指被割伤,伤口较深。本已被缝好了针,又被当场拆掉。拆线时,他没用麻药,咬着牙忍着痛。只因手术费要1830元,工友匆匆仅带了1000元。希望剩余的再补,被拒绝。“要么交钱,要么拆线!”医护人员说。 【25】爷爷,我真不想当人才,宁愿做条狗 爷孙俩聊天,孙子忽然说:“爷爷,我真不想当人才,宁愿做条狗。”吴爹爹大吃一惊,孙子回答:“要当人才就要不停地培优,做条狗多好,天天有人宠着哄着,还可以出去放风。”儿子儿媳也无奈:大环境就这样,大家都在培,你不培优咋办呢? 【26】实名制到底啥作用? @米醋畅 :天津站出站口。一位女乘客车票丢失,工作人员拒绝她出站并要求补票。女乘客问:我实名买的票,身份证也在这,你一查不就知道我是否逃票?工作人员:实名制不是这作用。争吵还在继续。只想问一句:实名制到底啥作用? 【27】如果可以再见到你 @那天对你一见钟情 :你好,在湖南省长沙市黄花机场T2航站楼28号登记口遇见到你,当时你是乘坐7月26号6点20开始登机的CZ3634从长沙飞往怀化芷江的航班. 有幸在一位机场上班的朋友帮助下,知道了你的名字——张樱子,怀化人。如果你或者认识你的人能看到这条微博,希望你们 @我 ,可以再见到你,万能的新浪博友,帮我转发吧…… 【28】第一次 @叫兽易小星 : http://t.cn/a83JEf 拍这条片子的初衷,是我在想,他们,原本相爱的人,会如何度过这个七夕。给大家的一个简单短片,没有动用剧组。。灯光什么的都没有。。剧本是来自于我之前自己写的一条微博,所以就是我和老婆两个人完成。可能很傻。。。随意看看吧。。。 【29】这世道,能够相拥入睡而不受骚扰就是幸福 @李文的围脖 :2011年8月5日,中国,浙江,义乌,劳务市场附近,在闷热的夏季,找不到工作的农民工露宿街头,夫妻相拥入睡。 【30】他妈的,明明是极左,怎么是极右! @范学德 :日本官方电视台NHK8月推出长达四小时的特辑《周恩来》。周的大侄女周秉德说、周对毛泽东小心翼翼、如屡薄冰。周的秘书纪东也说,周与毛的关系总有疙瘩。周恩来对身边人说林彪叛逃是极左路线必然的极右结果,但毛泽东坚持说林彪是极右,周恩来私下罕见地骂娘说:“他妈的,明明是极左,怎么是极右!” 【31】古剑 【32】就算做了五毛,你心里也要做个明白人 @易天 :老家邻居孩子在北京读大学,常来看我微博。某日来吃饭,问当五毛还是当民斗好。我说,如果你有谋生能力,就正派做人,客观说话。如果你没本事,那就做五毛吧,你看 @窦含章 @染香 都是社会最底层,极度弱势群体,而且无一技之长,只有巴结权力,才有口饭吃。但是就算做了五毛,你心里也要做个明白人 【33】未来 美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比尔,问一个小女孩:长大后做什么?女孩:做总统。比尔:美国没有女总统。女孩:那是男人不投女人的票。比尔:如果观众支持你呢?女孩:必须要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数才行。现场男观众举手,然后比尔说:女总统,大家都支持你了。女孩冷笑:他们不诚实,因为他们心里并不支持我。( @雾满拦江 ) 对一个国家来说,拥有一个讲真话的作家就等于有了另外一个政府。(索尔仁尼琴)   来源: 喷嚏网 综合编辑 友情提示:请各位河蟹评论。道理你懂的 喷嚏新浪围脖: http://weibo.com/dapentizk 喷嚏官方淘宝店: http://shop.dapenti.com 广告联系:dapenti#dapenti.com (# 换成 @)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韩寒最新小说) 用手机上 喷嚏网 :m.dapenti.com        每周精华尽在【 喷嚏周刊 】

Read More

美国之音 | 世界媒体看中国:温州惨祸迷雾重重

 2011年 7月 27日 图片来源: AP 7月23日救援人员在事故现场 *不征求外国专家参加调查* 来自日本的最新消息说,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新闻参赞星期三在东京举行例行记者会,表示中国现在不征求外国专家参与中国浙江温州发生的高速列车追尾相撞导致车毁人亡恶性事故的调查。 日本主要报纸 《读卖新闻》 网站星期三晚上日本东京当地时间11点发出报道,题目是“中国铁道事故调查 / 不征求外国专家参加。”报道说: “在27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就浙江省温州发生高速铁路特大事故的原因调查问题,驻东京的中国大使馆新闻参赞邓伟说,‘现在没听说征求外国专家参加,’从而表明了要以中国政府的事故调查组为中心独自进行调查的想法。” “邓伟指出,‘据报道,(事故车辆)是中国企业采取加拿大和日本的技术制造的。’但是,就如何保障安全今后是否会征求外国协助的问题,邓伟只是表示,现在还没有到提及这个问题的阶段。” 早些时候,日本官方多次表示,愿意向中方提供技术协助,调查上个星期六中国高速列车追尾相撞导致车毁人亡的事故原因。 在追尾事故中,先行的列车是根据加拿大技术自造的,后来的列车是根据日本的技术制造的。而控制系统则是中国独自开发的技术。 作为中国的列车制造技术提供国之一,日本对有关调查十分关注,因为这涉及日本以及日本技术的声誉。日本表示,日本的技术是可靠的,事故的原因可能是中国未能成功地整合掌握多种来源的外国技术,也就是日本《每日新闻》26日社论所说的“木に竹を接ぐ”(把竹子接在木头上,指不衔接,不协调)。 现在还不清楚中国方面为什么不接受日本方面的提议,准许日本专家参与事故原因调查;也不清楚中国方面今后是否会征求日本或加拿大专家参与调查。 *中国政府及专家一直说高铁安全* 中国政府以及中国政府的专家早先一直坚持说,中国的高速铁路技术全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非常安全。尽管京沪高铁自6月30日开通以来连续出现多次故障,但中国政府的专家依然坚持说,那些事故只是瑕不掩瑜的问题,中国高铁的安全保障是可靠的。 事实上,7月23日在成都举行的第三届交通运输工程国际学术会议上,铁道部总工程师、高铁总设计师何华武专门就中国高铁安全问题进行了一次高调发言。 据成都的 《天府早报》 记者吕澜希报道说,何华武强调,“从宏观上讲,高铁安全保障分为六个方面,包括技术标准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保障、高铁运营安全保障等,每一环节都有严格的监督检测程序。” 就在何华武做出如此发言没有多少个小时之后,温州发生了高速列车追尾相撞的特大恶性事故。何华武这位中国政府的顶尖专家也因此受到中国千百万网民的强烈谴责,被众多网民悲愤地称作“砖家”和“专门骗大家。” *恶性事故,迷雾重重* 这次温州高铁恶性事故在发生之后,马上就陷入重重迷雾之中。中国公众通过相对言论自由的互联网提出一连串的明显问题,但中国官方至今没有提供答案。中国公众和国际媒体关心的问题包括: 1)在事故发生之后不久,为什么在事故调查还没有开始,铁道部就要派掘土机匆匆捣毁、掩埋事故车辆? 2)下令捣毁事故调查关键物证的是谁?为什么要下这样的命令? 3)为什么要在事故发生之后七个小时就急匆匆地停止搜求幸存者,以至于报废车厢里幸存的一个两岁半的女孩差点给摔死、铲死? 4)在事故原因还没有基本查清之前匆匆恢复通车,如何保障安全? 5)被追尾的列车到底为何停车?事故发生的时候,列车运行供电到底有没有问题? 对海外媒体和中国公众提出的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及其专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在事故发生之后,中国政府马上宣布,事故是雷电导致的断电引起的。然而,到了星期三,中国官方的中新社发出报道说,中国电力部门在事故后进行了“排查分析,”发现在事故发生前后,事故路段的火车站供电专线“均未受雷雨天气影响,运行正常。” 这就是说,先前中国铁道部将事故原因归罪于天气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于是, 中新社 的消息给温州高铁特大事故又罩上了一层迷雾。 *中宣部指令一串“不”* 面对千百万中国公众的强烈质疑,控制全国媒体的 中共中央宣传部下达指示 ,责令全国媒体限制报道。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学院属下的《中国数字时代》网络杂志透露,中宣部指示包括一系列的“不”: 各地媒体不派记者去采访 不要链接高铁发展相关信息 不做反思性报道 报道频度不要太密 对事故原因不要挖掘 不要做反思和评论 不质疑,不展开,不联想 *寄希望于国际媒体* 目前,外地媒体机构已经按照中宣部指令撤出了事故发生地点,并尽力回避对事故进行反思、调查、挖掘、评论。 在这种情况下,来自 温州的记者“tmac周” 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中表示,希望国际媒体记者能够帮助揭开真相: “已经有法兰西国际新闻电视台,日本文春周刊,BBC中国新闻频道的记者要来温调查事故原因。既然专家能做的只是专门骗大家,那么我们不妨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但愿他们能和本土那些尚未放弃探求的媒体联合还原事件真相,给生者交代,让死者慰藉。” *微博成为中国民众的重要表达途径* 与此同时,世界媒体注意到,在中国官方报纸和电台电视台按照中宣部指示缩小温州高铁特大车祸报道之际,中国的微博服务成为中国民众最重要的表达途径。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记者蒋欣 (Steven Jiang)在中国时间星期四凌晨从北京发出报道,题目是“公众对当局的高铁撞车事故应对十分愤怒,中国当局收紧媒体控制。”报道说: “公众依然对中国政府处理上周末致命性高速铁路撞车事故的做法感到愤怒和怀疑。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收紧了国营的主要媒体机构新闻报道的控制,尽管政府试图控制增长迅速的社交媒体,但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是劳而无功。 目前,“温州动车追尾”依然是中国最活跃的微博网站新浪微博的最热门的话题,到中国时间星期四早上四点的时候,有将近800万条相关微博。 温州高铁特大事故最后一名获救者、两岁半的女孩伊伊的母亲和父亲在事故中双双遇难。她的父母都是新浪微博用户。伊伊的母亲最后的一条微博,是在她跟丈夫遇难之前发出的,说的是自己的宝贝女儿: “人小脾气大,小宝贝,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懂事啊。” 伊伊的母亲发出这条微博一个多小时之后,就跟同车的丈夫遇难了。在中国时间星期四早上4点45分,伊伊的母亲这条令人心碎的微薄已经被转发48785次,得到评论83024条。 *日本媒体密集关注* 星期四和星期三,“温州动车追尾”恶性事故依然是日本媒体关注的焦点。 日本时间星期四上午四点,日本广播协会 NHK 发表报道,题目是“司机得到停车指令。”报道说, “中国发生的高速铁路追尾撞车事故被撞列车司机说,‘(事故发生的时候)我得到要停车的指令。’事故原因除了自动控制系统失灵之外,人为错误的可能性高起来。” 日本《每日新闻》 27日星期三日本时间午夜23点发表记者隅俊之从浙江温州发出的报道,题目是“中国高速铁路:受难者家属强烈反对草草结束事故原因调查。” 报道说: “‘明明是犯了错误,但政府却没有勇气面对错误的结果。我们必须要有能负责的政府。’27日,在中国浙江省温州列车追尾事故现场附近的温州南站,事故遇难者遗属约100人发出抗议的声音。当局公布将给遗属赔偿金,每位死者50万元,展示出急于给事故收场的姿态,受到遗属的强烈反对。” “据事故当时的乘客说,事故发生后,从最后的车厢逃脱出来的只有5人。一个死难女子的遗属说,‘救援活动不充分。实际死者人数肯定更大。’当局把车辆残骸从现场拖走。虽然当局开始追究责任,解释原因,但遗属表示,‘当局依然在隐瞒基本的信息。谁能相信这样的政府所说的事故原因?’” 《日本经济新闻》 27日发表记者户田敬久从上海发出的报道,标题是“中国铁道事故、网民批评赔偿金额(过低),”副标题是“‘应当更多,’‘应当先查明事故原因。’”报道说: “在浙江政府的新闻网站,有人指出,‘很多人认为,现在就发布赔偿额是唐突的。’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表示,‘在事故原因还没有查清的时候就提出赔偿案,这是操之过急。’” * 必须填写 提交对本文发表的评论表示您同意以下条款: 如果评论中出现与所评论文章无关的内容,或者评论中出现中伤、诽谤或粗俗词语,美国之音保留不发表您的评论的权利。由于篇幅或时间等限制,不是所有提交的评论都会被发表。 提交本评论表示您授权美国之音可以在任何美国之音媒体上使用您的评论 免责声明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Ten Years Of Media Lens – Our Problem With Mainstream Dissidents .

Read More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