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档案】默默的倒计时
以下被新浪审查删除的微博来自自由微博网站以及其他来源,数字时代编辑整理: *台北廖婉怡:大陆青年对于国家强大的自我良好感觉是最让人忍俊不禁的。你们所说的国家强大实际上是政府强大,这种强大他们是靠卖你们的地,靠垄断企业赚你们的钱,靠高税收高罚款来实现的,他们的强大与你们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2014年04月22日...
阅读更多发布者岁月静好 | 4 月 24, 2014
以下被新浪审查删除的微博来自自由微博网站以及其他来源,数字时代编辑整理: *台北廖婉怡:大陆青年对于国家强大的自我良好感觉是最让人忍俊不禁的。你们所说的国家强大实际上是政府强大,这种强大他们是靠卖你们的地,靠垄断企业赚你们的钱,靠高税收高罚款来实现的,他们的强大与你们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2014年04月22日...
阅读更多发布者老子到处说 | 1 月 29, 2014
挪威的两名议员提名泄密的前美国情报人员斯诺登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挪威议会中的两名社会党成员表示,对于斯诺登的泄密行为,他们不觉得应当斥责,不过这两人也承认斯诺登确实由可能破坏了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国家安全机制。 不过,这两位议员表示,在他们看来,斯诺登的行为引起了公众对于相关议题的讨论,而且导致了政策上的改动;在他们看来,这些政策上的改动对于世界格局的和平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斯诺登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前合同雇员。他在去年泄密说,美国国家安全局用以反恐的策略当中,包括跟踪美国公民和一些外国领导人的电话纪录。 美方的立场是,斯诺登盗窃了机密文件,触犯了法律,应当被带上审判台。 俄罗斯总统普京于去年给予斯诺登在俄罗斯长达一年的避难权。 fullrss.net
阅读更多发布者星辰大海 | 1 月 17, 2014
劉曉波夫婦的處境每下愈況,國際社會高度關注。資料照片 【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身陷囹圄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處境越來越糟,香港人權組織「中國人權民運信息中心」昨披露,劉曉波妻子劉霞日前到監獄送書,竟被禁止,顯示他在獄中待遇越來越差,令人擔憂。 現年58歲的劉曉波2008年參與起草《零八憲章》,敦促中國政府實施民主、改善人權,同年12月被控「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遭捕,隔年判刑11年,2010年獲諾貝爾和平獎,至今已入獄5年。 先前傳出劉曉波在獄中物質生活稍有改善,精神生活卻受到更多箝制。 根據中國監獄管理現況,大多准許政治犯閱讀文學等與政治無關的書籍,但劉霞日前到遼寧錦州監獄探視丈夫,竟被告知不准再送書。獄方並未告知劉霞原因,但推測可能與今年是六四事件25周年有關。 劉霞的狀況也很不樂觀,54歲的劉霞自劉曉波獲獎後,就被軟禁在住處,一舉一動都被嚴密監控,連每天散步一次的要求都被拒絕,近日更傳出憂鬱症纏身,她在自家朗讀2首新詩的影片前天曝光,流露出無奈和絕望。 更多文章,都在【蘋論陣線】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onlineopinions@appledaily.com.tw
阅读更多发布者老子到处说 | 1 月 13, 2014
纽约 — 在刘晓波继续其牢狱生涯、他妻子刘霞遭遇被逼向极限的打压之时,他的朋友们在纽约讨论这个问题。他们发现,刘晓波获奖绝非偶然,他身上集中了一些不寻常的特质。坚持立足国内、对自己的错误持忏悔态度、《零八宪章》的灵魂人物地位、承受苦难的意识,加上他在文学、哲学等方面的学养和才气,所有这些集中在刘晓波一人身上,形成了他与众不同的特质。 *八九前的重大决定:走入政治* 刘晓波曾于1989和1993年两次到过纽约,特别是前一次,在他从一个文学批评家转变为有抱负的政治异议人士上尤显重要。 1989年,刘晓波完成了挪威奥斯陆大学的访问学者后来到美国,当年3月来到纽约,当时他是来搞文学批评的,拎着一箱子自己的著作作为“敲门砖”。他参观美术展,逛百老汇,买皮夹克。独立中文笔会会长贝岭说,但是,在1989年“六四”返回中国前,刘晓波实现了一个转变:“他对政治的兴趣严重地覆盖了文学和其它方面。”贝岭说:“八九之前他已经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走入政治。” *只有晓波一人回国了* 正当刘晓波准备接任海外民运刊物《中国之春》主编职位、犹豫着要不要办政治庇护的时候,1989年天安门民主运动爆发了,他毫不犹豫地立即决定回国。旅美学者冯胜平回忆,当时大家都很激动,包括刘晓波在内,有5个人决定立刻回国, “结果真正到了走的时候呢,四个人以各种理由都不走了,只有晓波一人走了。” 曾在美洲华侨日报任编辑的王渝回忆道,“我们都劝他不要回去,担心他的安全,那他觉得这是一种责任,这个时候一定要回去。他倒没有讲要去领导这场运动,他的讲法是他真的没有想到这群年轻人这么可爱,做了这样的事,他要回去跟他们在一起。” 上星期六,一些曾在纽约与刘晓波有过互动的朋友,在《北京之春》杂志主编胡平家聚会。座谈会的题目是“刘晓波在纽约——1989、1993”。 *再次谢绝避难返回中国* 1993年,刘晓波在纽约只呆了几天。当时他应邀到澳大利亚访问,然后到美国接受文献纪录片《天安门》制作者的采访,并在台湾《联合报》发表《我们被我们的“正义”击倒》,对“八九民运”作了批判性反思,引起海内外异议人士很大争议。那次,刘晓波再次谢绝了海外一些朋友要他留下避难的建议,返回中国。 在此之前,刘晓波有过一段颇受争议的经历。“六四”镇压后他被捕入狱,写过悔过书,还以“证人”身份说过“天安门没有死人”的话,被官方利用来掩盖屠杀。 *反反复复地忏悔* 那年,胡平和刘晓波的好友陈军,陪刘晓波去波士顿接受《天安门》制作人卡玛的采访,一路上他一直在谈他“六四”后那些备受批评的事情。胡平说:“他老那么说,就说明他希望留个好的记录,他不希望有个不好的东西。而他自己不能回避这件事情,因为大部分人都采取回避态度。” 出狱后,刘晓波被负罪感困扰,一直寻求为“六四”难属做些什么。资深记者曾慧燕说,“六四”十六周年时,他写了一首祭诗献给天安门母亲丁子霖的儿子蒋捷连:“面对你的亡灵,活下来就是犯罪,给你写诗更是一种耻辱。”已故自由派知识分子许良英至死都没有原谅刘晓波,刘晓波则在文章中反反复复地向他忏悔。 *强迫改变自己* 80年代,刘晓波以一匹文坛黑马出现,自视甚高,个性桀骜不驯;在学术上,他最愿意做的事就是“修理”权威。“六四”出狱后,他为忏悔自己的错误,不断赎罪,甚至祈求不能理解他的人宽恕和原谅他,前后对比,判若两人。贝岭说:“我没有见过一个人在他一生里面如此强迫地要改变自己所有过去曾经有过的东西,这个转型里面让我看到那么不自然又那么努力。” 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后对他的争议并未减弱,最具争议的也许就是他的“无敌论”。2009年12月23日,在被定罪前,他在狱中发表了《我没有敌人——我的最后陈述》一文,希望自己能够超越个人遭遇看待国家发展和社会变化,以最大的善意对待政权的敌意,以爱化解恨。贝岭说,至今仍有他昔日的朋友称他为“装逼”,但他的好友认为那是不理解他。陈军说,“无敌论”可能有三层意思:“当时我们就讨论过怎么超越,就是说,你反抗你的被反抗者你怎么不沾染他身上的问题。就是说,你不是我的敌人,我只是顺便反对你,但是你不是我的人生目标;第二,可能是一种政治策略;第三,也许是信仰。我个人觉得,这三种的混合是最有可能的。” *当之无愧的领袖* 刘晓波在《零八宪章》中的灵魂地位,以及他被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重判11年,从某种程度上可能都是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因素。不过,胡平认为,刘晓波在国内20多年的坚持,以及他与各领域反对派人士的良好关系,证明了他的领袖作用是当之无愧的:“因为我老跟他联系,我很清楚,我们要做什么事就找他,你找到他就把什么事情都找起来了,没有他,你发现就找不着人了。党内的包括像鲍彤,这些地位的人,还有胡绩伟,要买他的账;知识界的那些人、艺术界的那些人也买他的帐;异议人士、老民运人士都认他,所以他出头就能搞得起来。” 从受难意识的角度来看,刘晓波具有一般中国知识分子所没有的既能负重又能忍辱的特质。他与刘霞的患难爱情更将成为一段佳话,陈军说,牢狱生涯正在把刘晓波塑造成一个目前中国尚无人能企及的反对派的政治或精神领袖,:“不管怎么说,他现在在监狱里这样坐下来,11年坐下来,我们已经看到,他一点不比曼德拉、昂山素季差,只是说,中国有没有人用我们认为的那个比较有洞察力的方法把他描述出来。” *群体的符号和代表* 2010年诺贝尔和平被授予刘晓波,其本身作为一个群体的符号意义和代表意义,远重于他个人身上的特质,旅居纽约的网络活跃人士北风说,在他看来,这是对二、三十年来这个群体推动中国民主运动的一种肯定:“我更愿意把他看为是对一个整体的褒奖。” fullrss.net
阅读更多发布者老子到处说 | 1 月 10, 2014
那是她的友人清晰描述的情景﹕2013年10月初的某个下午,当她们在刘霞那门禁森严、便衣警察不时巡逻的(公寓社区)海淀区玉渊潭南路9号院楼下呼唤刘霞时,她或许因听到而打开寓所窗户,站在窗前,遥望。 友人向她招手并大声地问她:晓波怎么样? 她在哭,她回答﹕晓波是我们家情况最好的了。然后,她望着被挡在住宅大门外无法上楼的友人们啜泣。 这简洁却令人心碎的回答, 其中饱含太多的讯息 。作为当今世界最着名的政治犯刘晓波妻子的刘霞,自 2010年5月26日,刘晓波从北京市第一看守所被移送至辽宁省锦州监狱服刑后,每月一次,刘霞再度开始从北京至锦州监狱五百公里的往返之行。每月下旬,刘霞由警车”护送”、偶尔以火车包厢式”看管”,在警方的”陪同”下完成这月复一月的探夫之旅。每次,只能与丈夫相聚半个小时。 就我们所知,在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前的近两年囚禁中,刘霞和刘晓波在会面开始时还能相互拥抱,甚至可以隔着桌子拉着手在狱警监视中对话。可在近三年中,刘霞虽仍能每月探监一次,但过程受到警方严密的监控,狱警愈发频繁地中断他们的对话。除了问候及询问刘晓波的身体状况外,夫妻间已不能说更多,多数时间,他们只能彼此凝视对方。 两年多来,刘霞一直无法当面交她写给丈夫的信,之后,她转托律师代交亦遭狱方拒绝。近三个月以来,甚至连律师申请会见刘晓波也遭拦阻。一年前的一次探监中,当刘霞想告知曾是文学批评家的丈夫,莫言获得了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时,她刚说出”莫言”两个字,狱警就切断了他们的谈话。所以,在狱中的刘晓波,既不知道莫言获奖,也不知一直供予刘霞生活开销、并负责传递刘霞及刘晓波有限狱中讯息的妻弟刘晖,已于2013年8月16日,被加之以商业”诈骗罪”,判处了和自己一样长的十一年刑期。 而刘霞被”国家”特许的每週一次由警车接送与父母及兄弟的聚餐,亦因弟弟入狱而变得残缺。近半年来,她除了要面对年迈的父母,还要安慰跟自己一样受到丈夫入狱十一年遽变打击的弟媳。 刘霞患上了冠心病,且心绞痛不断发作,但她不能自由就医,无法得知自己的病况,更谈不上必要的治疗。令人堪忧的是,她失去了进食的愿望,不单是食欲消退,而是厌食,她仅能依靠书籍、香烟和红酒,聊以打发孤独无尽的时光。 2013年6月,北京警方正式通知刘霞,她不能在中国举办任何个人摄影和绘画展览。作为一个艺术家,她画的二十多幅油画,只能秘密地搁置在友人处。她家中的电话及她的手机早已被切断,她也不能上网收发电邮。她目前能做的,或许仅仅是一次次地站在春、夏、秋、冬的寓所窗前,盼着再一次看到朋友在楼下和她招手。 刘晓波博士迄今已三次入狱,另有一次被国家以”监视居住”名义羁押八个月。 最近的一次自2008年12月8日始,他被以”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再剥夺政治权利二年。 早在1998年,刘霞就曾以痛彻骨髓的诗句隐喻着前往东北大连探望再次入狱的刘晓波的经历: 驶向集中营的那列火车 呜咽地辗过我的身体 我却拉不住你的手 2013年4月23日,刘霞因获准旁听她弟弟被起诉的法庭审讯而获数小时短暂的自由,那天,她昭告世人:”如果别人说我自由了,告诉他们,我没有自由。” 自2013年6月迄今,因为被长期软禁在家, 刘霞的精神和身体渐至可承受的极限 ;她正在失去描述自己状况的能力。 我们迄今唯一可以看到的刘霞影像,来自一段她为国际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成立五十周年而制作的录影讲话。2010年9月29日,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举办的”为刘晓波自由而呼吁”活动中,这一录影讲话曾向逾千名听众播放。当时,射光灯聚焦在刘霞那面无表情的苍白面容上,她的声音低沉、缓慢,会场上静得令人窒息,与会者缄默。刘霞最后的一段话令人潸然泪下︰ 在1996年10月8日到1999年10月8日晓波被劳教三年期间,我给他写了300多封信,他给我写了二、三百万字,几经抄家,他的文字基本消失。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刘霞的处境令人极度担忧。但她的不幸很容易被只关注着她身陷囹圄丈夫的国际社会所忽略。 而由于患上了重度忧郁症 ,她开始渐失生活下去的意志。这一切,让我们怀疑她能否等到刘晓波出狱的那一天。 她需要这个世界伸出手来搭救她。 我们郑重呼吁中国政府,立即无条件还刘霞以自由。这些自由包括:接听电话的自由,接发传真、上网及收发电邮的自由,外出购物的自由,去餐馆吃饭的自由,随时探访父母及会见友人的自由,选择医生就医的自由,与丈夫相互阅读对方信件的自由,以及,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举办摄影展及画展的自由。 刘霞不是政治犯,她只是政治犯的妻子。所以,我们在这里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请不懈地在每一个可能和中国政府会谈、见面、互访的场合,吁请中国政府立刻还给刘霞基本的公民权利。 我们也吁求世人,尽一切可能关注她,为她呼吁,直到她自由! 作者: 贝岭,流亡作家,独立中文笔会会长 彼特·英格隆德(Peter Englund),瑞典文学院院士,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 ( Permanent Secretary of the Swedish Academy) 佩尔·韦斯特伯格(Per Wästberg),瑞典文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国际笔会荣誉会长(President of the Nobel Committee for Literature, Honorary Presid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PEN) 责编:李鱼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