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赖喇嘛

李江琳:达赖喇嘛的声明剥夺了北京的话语权 | RFI

作者 蒙特利尔特约记者 潘卫 9月24日,达赖喇嘛在于达兰萨拉召开三天的宗教会议后发表关于转世的公开声明,指中国政府07年9月1日施行的《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荒谬、可耻”,并叮嘱其信众对中国政府可能“选出的所谓达赖喇嘛转世灵童”,“不需认可和信仰”。两天后,中国政府指责达赖喇嘛的声明极大地“破坏了藏传佛教的正常秩序”,极大亵渎“达赖喇嘛的传承体系”。 北京与达赖喇嘛在转世问题上的再度交手,引起世人关注。在美国的藏人流亡史研究者李江琳认为达赖喇嘛在声明中把转世问题严格界定为宗教问题,剥夺了北京的话语权,令其日后无法插手此事,达赖喇嘛的声明发布后,中国政府束手无策,仓促回应完全是出于维护面子的考量。 李江琳认为北京在出台活佛转世的行政命令四年来,一直在观望达赖喇嘛的反应;而达赖喇嘛决定从政治上退休时,也必须同时解决其转世问题。这些都是达赖喇嘛发表声明的背景。这次藏传佛教各派法王举行宗教会议,就达赖喇嘛转世问题达成共识,开创了藏人历史的先河,彰显了达赖喇嘛作为全体藏人宗教领袖和民族象征的地位。 达赖喇嘛声明会在90岁的时候就转世问题留下遗嘱,寻访工作由达赖喇嘛宗教基金会负责,而不是由流亡政府负责。李江琳相信这样明确的指定将使藏人社会进一步政教分离,未来的达赖喇嘛只能是一个纯粹的宗教领袖,这会在政治和宗教两个方面废了北京的武功。李江琳认为在无神论环境里生长的人,无法理解佛教徒与其上师的关系,北京觉得它的权力能够达到人的精神世界,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权力永远无法占据的领域。 尽管达赖喇嘛的声明引起世人极大的关注,但评论者寥寥,李江琳分析这是因为声明涉及大量的佛学理论及转世叙述,一般人难以理解,但这是历史上首位达赖喇嘛将整个转世理论公布于世,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情,她说:“达赖喇嘛把转世原理公开透明地说出去之后,大家就会明白,由一个无神论的政府来决定宗教事务,是多么的荒谬。换句话说,中共就根本不懂如何去找转世。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套用一句名言,让上帝的归上帝,宗教的归宗教,政治的归政治。” 李江琳认为如果共产党还是坚持未来要寻找达赖喇嘛的转世,不仅会违背无神论理论,也违背自己强调的政教分离原则,因为以政治干涉宗教,也是一种政教合一。由于这种可能性的存在,达赖喇嘛在声明结尾向全世界的信徒发出了强硬信息,要求他们拒绝北京可能选出的灵童,李江琳分析达赖喇嘛想用这个声明彻底打消北京在他转世灵童问题上的念头,因为根据藏传佛教传统,信徒不可背离上师的教诲。 达赖喇嘛流亡的50年,也是藏传佛教走向世界的50年,李江琳认为现在继续使用藏传佛教这一称谓不太准确,它的世界性使之应该得以恢复原来的名称,即佛教中的金刚乘,它是和大乘小乘同等的佛教分类,而达赖喇嘛是分布在世界各国金刚乘教徒的根本上师。 李江琳相信达赖喇嘛注意到了藏传佛教的国际化,他在声明中修正了以前所说的“是否转世要由西藏人民决定”的说法,她说:“前几年,达赖喇嘛说他是否转世,要由西藏人民决定,但他是否转世不仅是藏人的问题,后来他也意识到这不仅仅是西藏人民的问题,也是非藏人信徒的问题,所以他这次在声明的结尾专门提到了其他国家的信徒,其人数恐怕已经不少于藏人了。” 李江琳认为藏传佛教的国际化会给北京操纵达赖喇嘛转世问题的努力带来更大的麻烦,因为分布在各国的各族裔信徒人数多达数百万,他们会通过选票影响自己的政府,在国际关系上给北京施压。  

阅读更多

BBC | 达赖喇嘛促中国走向民主

达赖喇嘛呼吁中国言论自由与司法独立。 达赖喇嘛在加拿大出席世界宗教会议时呼吁中国开放言论自由和司法独立,以逐步实现民主化转变。 达赖喇嘛说,从共产主义向民主化的快速变化可能会在中国引起许多问题,但中国需要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 达赖喇嘛呼吁民众不要因为少数信徒的行为而曲解宗教信仰。他举例说,如果因为少数穆斯林的行为而批评伊斯兰教,就有可能使所有宗教受到攻击。 达赖喇嘛在谈到印度不久前的反腐运动时说,一个有信仰的人是不会沉迷于腐败的。 他还批评中国共产党决定开发喜马拉雅山是“丧失道德”。他说,政治错误可以纠正,但生态环境很难恢复。 达赖喇嘛表示接受北京政府对西藏的统治,但要求藏人获得更多的权力和更大的自由。 但北京坚持认为,达赖喇嘛阴谋颠覆与分裂中国,是“一只披着宗教外衣的豺狼”。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