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云飞 | 破解谎言的利器:补好逻辑课
【子实推荐 / 博海拾贝】 补好逻辑课 作者 : 冉云飞 《韩非子》里那位又卖矛又卖盾的楚人,之所以看上去可笑,是他犯了典型的逻辑毛病。后世人们用卖矛又卖盾的故事得出“自相矛盾”和“矛盾律”等概念,其愚蠢被人加以揭露和研究,倒也泽惠了后人。我们嘲笑这个既卖矛又卖盾的楚人,其实我们很多时候做了可笑的楚人而不自知。 因为在我看来,上世纪 50 年代以来,受到巨大冲击至今尚未完全恢复元气的就是逻辑学。看看著名逻辑学家金岳霖所受的侮辱和他的回忆文章,基本上就相当于看到了逻辑学在中国的命运了。 中国的大学里除了哲学系里教古典逻辑(教不教现代逻辑那是很难说的事)以外,以我的了解,好像其他系没有将其当成专业课在教(数学系是否在教数理逻辑不太清楚),但逻辑作为必选之公共课,好像在整个中国的大学还没有形成共识。逻辑对一个人行事、判断、撰文、表述、演讲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逻辑学的运用也十分广泛,几达无所不包的地步。有这样大的需求方,却没有相应的市场供给。也就是说卖方市场如此稀缺,而买方市场如此强劲,但就是形不成正常的教学供求关系,其原因到底何在?原因就是有机构和人在破坏逻辑学所应有的市场秩序。 一个正常的社会,要想形成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必须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较多的共识,那么大家要有一些能共同遵守的规则,其中逻辑就是我们行事说话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如果一个人逻辑混乱,那么交流将成为不可能,或者说扯皮成本攀升、交流与合作效率降低、达成较多共识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如果逻辑混乱的人,占人口基数的比例较大,那么这个社会就像丧失涵养水分的植被,水土流失严重,不仅造成环保灾难,而且会使人们的生活受到极大的损伤。很不幸,我们很多人没有逻辑这“植被”涵蕴,说话做事之不靠谱,之易受宣传的愚弄与盅惑,那是轻易而举的事。他们的所作作为,像水土流失严重的大自然一样不堪收拾。 我们都知道,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事物与事件。没有这样的东西垫底,人的观念之形成将成无源之水。观念不反映事实本身,就成为对现实的讳饰和僭越,这样的言说就成了完全与现实的真情实况不搭界的奥威尔新话。比如 1959 年至 1961 饿死几千万人的 “ 三年大饥荒 ” ,被官方认定为是 “ 三年自然灾害 ” 或者 “ 三年困难时期 ” 。事实是那几年虽有局部的自然灾害,但总体说是风调雨顺的三年,这一点已被研究者如金辉等人所证实,同时也被媒体报道的民间大饥荒记忆所证实。 “ 三年困难时期 ” 、 “ 三年自然灾害 ” 都是奥威尔新话类的饰词,是一套与现实不相匹配的讳饰观念。观念不反映事实本身,那么观念就起着巨大的装饰作用。 我们要基于事实本身用语言来表述,因此就形成了概念。作为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诚实与精确。如果所说的语言与现实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那么就会成为对现实的有意歪曲,从而形成对扭曲信息的不当传播。比如“反革命”的标签一贴,你大量的冤死和错杀,就变得天然正义了,故我们不能小看语言所形成的观念之力量。我们要对语言及观念与现实的关系弄清楚后,才会在这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如此才能完成对现实及观念的准确判断。 逻辑学至今仍不受人重视,从某些人的角度来看,那是因为逻辑学是破解谎言的利器,此学科不受待见,与其巨大利益相关。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你的逻辑学知识付诸阙如,或者零散不成系统,那么你对运用逻辑维护你的权益,提升你对社会的判断,乃至建立你的知识谱系,并由此使你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均衡,都有巨大的负作用,但很多人对此根本就认识不清。有的人甚至认为逻辑学是那些学哲学和数学的人,才需要了解的东西。许多人浑然不知,你把自己想要说的话表达得清晰有理,易于传播,容易被人接受,这里面就有逻辑的功劳。逻辑随时跟随着你,你会在口头表达和笔头表达中,有本能的运用与发挥,正如《易经》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但仅靠本能是不够的。 转自:作者博客 原文链接: http://ranyunfei.blog.21ccom.net/?p=65 子实 2013/8/27 转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