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

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简称非典,泛指所有由某种未知的病原体引起的传染性肺炎。这些病原体,有可能是冠状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或嗜肺军团菌引起的肺炎症状,也可泛指不是由细菌所引起的肺炎症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最初将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缩写为SARS)称为“非典型肺炎(不明原因)”,并且SARS是历史上第一种被发现可以致人死亡的非典,使得“非典”成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代名词,因此中国媒体以及民众常常以“非典”代指“SARS”,但两者并不完全相同,因为SARS为非典型肺炎的一种。

2002年11月,非典疫情从中国广东开始爆发,后扩散至北京、香港乃至全球。该病在全球各地广泛扩散,造成超过8,000人染病,近800人死亡。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时间馆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万维博客 | 《霾愁》

《霾愁》 古时候 口罩是一种小小道具 我在这头 强盗在那头 小时候 口罩是我的小小恐惧 我在这头 护士的针头在那头 后来呢 口罩是03年的集体记忆 我在这头 SARS在那头 而现在 口罩是路人的防霾武器 我在这头 却看不清...

阅读更多

知乎|SARS里的中国:一口不负责任的大锅

办砸了的事情,时间久了被人遗忘了也就罢了,竟然还能潜移默化变成吹嘘的资本。加上这次的翻船事件的种种花絮,我国真是有把丧事办成喜事、把灾难办成春节联欢晚会的优良传统。

刚刚刚刚好,有一篇针对这个的打脸文,我给大家安利一下。

阅读更多

萝卜网 | 非典十年:SARS改变的中国

这些医护人员身着简单的防护服战斗在抗击“非典”的最前沿。 2003年4月26日,一位香港居民在入港检查时未能通过红外线扫描,正在进行第二次体温检查 2003年4月27日,参加芭蕾舞课程的孩子们戴着口罩练习舞蹈。 2003年5月,张宏病重,妻子丰慧紧紧抓住他的手。 2003年5月10日,北京煤炭总医院的一位护士在抗击“非典”的一线度过自己的生日。 2003年5月14日,在杭州市中医院发热门诊就医的两位感冒患者正急迫地察看自己的X光片中有无肺部感染的迹象。 2003年5月15日,北新桥街道居委会代表王女士正在社区巡视。 003年5月18日,北京市首支社区居民环境整治应急小分队在八宝山街道成立,负责社区的环境监督、清理和消毒。 2003年5月30日,一位妇女乘地铁时用棉纸垫着握杆以避免感染SARS病毒。 2003年5月30日,北京地坛医院的护士为病人刮完胡子后,还细心地找来镜子让他提振精神。 宣武医院呼吸科主任聂秀红(前中)和同事们一起讨论患者病情。 2003年5月11日,武汉市同济医院的医护人员在隔离区过了一个特别的母亲节,护士沈勤半个多月来第一次看到6岁的儿子。 2003年5月,北京小汤山医院建成,专门收治“非典”病人。 2003年5月15日,北京小汤山医院的医务人员送别康复出院的“非典”患者。 2003年6月11日,加拿大多伦多综合医院,两名穿着SARS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从救护车上抬下一名病人。 2003年5月16日,大批抗“非典”物资运往小汤山医院。 2003年7月4日,上海市民在新天地的街道上点燃了上万支蜡烛,拼成“别了,非典”和“BYE-BYE SARS”的字样,以这种方式告别SARS和祈福未来。 2003年9月16日,一位母亲带着女儿离开曾为SARS医院的玛嘉烈医院。 2004年1月6日,广州市森林公安在新源禽畜批发市场查获86只果子狸。 2004年11月19日,为测试香港政府应对突发传染病(如SARS)爆发的反应能力,香港新界警务战术中心举行了代号为“枫树”的演习。 2004年3月6日,北京市科兴公司的生物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加紧生产“非典”灭活疫苗,为即将进行的人体试验做准备。 2004年1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的工作人员前来视察广州的野生动物市场,确定是否还有果子狸售卖。 武震,10年前,她26岁,是北京市丰台区花乡医院的内科护士,为考北大医学部的“专升本”,被派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实习,因2003年4月10日晚上接诊了一位“非典”患者,而被感染。10年后,2013年2月27日晚,她接受了全髋骨置换手术(因非典后遗症——”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进行的第四次手术)。她在北京各大医院间辗转治疗,已经成为她这10年间的生活常态。 2011年12月9日,患“非典”后遗症骨坏死的方渤在接受治疗。 来源:http://www.acfun.tv/a/ac615511 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阅读更多

【河蟹档案】你什么时候看见人民大会堂里面坐过人民

以下被新浪审查删除的微博来自自由微博网站,数字时代编辑整理: 神回复吧:去面馆要了一碗牛肉面,可是面上来后没看到一块牛肉。就气得把老板叫来,牛肉面怎么没有牛肉?老板淡淡地说:“别拿名字当真,难道你还指望从老婆饼里吃出老婆吗?你什么时候看见人民大会堂里面坐过人民?”(百度@神回复吧 一个与节操无关的丧失基地!) 2013年04月05日 08:36...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非典後遺症患者 被遺忘中的絕望?

攝影 /楊抒懷 我們,13億人,曾共同面對非典帶來的恐懼,抗擊超級病毒帶來的死亡威脅。而他們,非典後遺症患者 ,承受了最終的痛苦,以及此後的折磨,還有絕望。北京登記有非典後遺症患者大概 300多人,中重度抑鬱症患者達到 39%,80%因病離崗,60%都出現了家庭變故。他們被社會遺忘了十年,依然在生存線上掙扎。 方渤 61歲,2003年 4月 16日入院,5月 26日出院。家中 9人患非典,2人去世。 非典之前的方渤,是一個熱愛生活的廚師,而非典之後,他變得敏感、暴躁。極端的時候,曾用還沒喝完的酒瓶子砸自己的腦袋。妻子去世,兩個女婿因為非典後遺症離開正常生活軌道,家中兩對小夫妻離婚,小女兒遠嫁東北不願再回北京。家全散了,每年的春節,他就去住院治療,因為無法面對春節的那份屬於別人的歡樂,方渤和別人聊天的時候突然說着說着就哭起來。非典之後,方渤成為非因公感染者後遺症群體的聯絡人。目前,他的雙腿股骨頭已經出現了大面積壞死。 李書元 李書元從首鋼下崗後開起了計程車。2003年,他在送兩名患有非典的乘客去佑安醫院時被感染,在確診後被單位開除,現在已經喪失勞動能力。李書元說:「這就是命,被我趕上了,指責他們,沒有什麼理由……」 非典餘劫 文 /倪志剛 一場超前劫難之後,一直在主流社會中如魚得水的楊志霞的生活偏離了軌道。由被人稱為女強人,到如今她的生活圈子萎縮成家和同命相連的那個圈子——這個圈子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身分: 非典後遺症患者。 非典消失十年之後,留下北京300多非典後遺症患者,提醒人類它們曾經的存在。骨頭壞死,肺纖維化,抑鬱症,這是非典後遺症者最共同的三大問題。 多年之後,由於免疫力下降等原因,他們中的很多人又患上其他多種病。非典後遺症剝奪了這群人的健康,也剝奪了他們創造財富的可能,剝奪了他們的社會關係甚至親情、愛情,摧毀了他們的希望。在日復一日令人窒息的生活中,曾經相愛的人甚至互相折磨、互相傷害。 患者張金萍的婆婆患病,她自己骨頭壞死又患上多種病,之後她的女兒又發病癱瘓……絕望的她數次準備自殺,強行與丈夫離婚,但在女兒癱瘓後卻堅定了生活的勇氣。還有一位母親,在巨大的生活反差中不能自己,一度把怨氣發洩在女兒身上,令女兒幾乎患上抑鬱症。還有一個妻子,在家小心翼翼,生怕自己被丈夫拋棄。還有一個弟弟,每年不能去看望自己的同胞姐姐,都是姐姐把他約到外面見面。還有一個母親,自感自己過世後無法照顧智障女兒,只能滿足女兒目前任何能滿足的要求,尤其是食物,導致女兒胖到 200多斤。她令人窒息的絕望更在於,她希望自己的女兒早她先走,以免無人照顧。 「中國有句話叫『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但是我們呢?」一名患者如此發出絕望的疑問,令人不忍面對。 我們,13億人,曾經一道面對非典帶來的恐懼,曾經共同抗擊超級病毒帶來的死亡威脅。而他們,非典後遺症患者,則承受了最終的痛苦,以及此後日復一日的折磨。還有絕望。 他們被社會遺忘了十年。他們仍然在生命線上掙扎。 他們是否,還將面對這種遺忘? 王立剛 北京市懷柔區廟城鎮人,農村戶口。2003年 3月,王立剛一家 5口在 2003年不幸感染非典。非典令他雙側股骨頭壞死,雙側股骨幹壞死,雙側脛骨壞死,再也不能幹重體力活。王立剛的妻子姜紅豔感染非典時已經身懷 8個月身孕,不得不在出院後打掉了。為了治病,他們將家裏值錢的東西全部變賣。 王英 58歲,2003年 4月 1日入院,8月 23日出院。家中11人患非典,4人去世。 入院前在街道辦事處工作。現在肺也不好,腿腳行動也不便,總有一天就動不了了。說到這裏王英很無奈: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孩子一個人在外面打拚不容易,老了,病了,孩子總要回來照顧你,俗話說「老人身體好,兒孫撿到寶」,「我這身體不好,會影響到孩子們的工作」。這是王英目前最擔心的事。「很多時候我都是一個人去看病,現在上醫院,我就從來不敢說我是得過非典的。有一次我去 263醫院檢查,醫生看我的片子,說我的問題主要是心肌供氧不足,導致心臟病發作。問我原因,我猶豫半天說了我得過非典,那個醫生好像就是本能的倒退一步。」 傷痛的時間囊 文/ 廖偉棠 忽然十年便過去——周耀輝這個書名,最適合形容2003-2013 的變遷。非典十年,張國榮逝世十年,中國由惶恐噤口到迷亂喧囂的十年,陳冠中的《盛世2013》已經由科幻變成現實…… 都是痛。最痛的是非典病魔中的幸存者,別人眼中的忽然十年,他們是度日如年,仿佛三千六百年在他們身上蹂躪、難去。 攝影保存記憶,自有它的惻隱之心,我們的照相機會選擇我們願意面對的瞬間,但紀實攝影要求直面他人的痛苦,而不是旁觀、甚至粉飾或消費這種痛苦。當代攝影要求的直面,更不同於傳統新聞攝影的殘酷紀錄,它要求影像本身的複雜性——複雜帶來對攝影主題和攝影本身的反思。 非典十年,我們需要從影像中獲得什麼反思? 十年前,最震撼我們的非典紀錄,來自盧廣——這個不會錯過任何焦點的冒險家。他的影像之深刻在於彌漫其間、無所不在的冰冷,藍調子、灰調子,層層防護下洩露出來一個眼神或手勢,只證明着死神的強大。十年後,陸續也有不少關注非典後遺症的紀實攝影作品,比較矚目的是女攝影師張立潔拍攝的《非典後遺症》系列,正方形片幅裏安穩地注視着鏡頭的人,力圖掩飾自己與「常人」之間那一點隱密而沉重的界限,這組照片以其穩重從容打動了觀者,曾獲得多個紀實攝影獎,張立潔也獲得紐約國際攝影中心2009 年度INFINITY 年輕攝影師提名。 但是最近我看到、並為之動容的一組照片與張立潔的表現方式很不同,那就是湖南攝影師楊抒懷拍攝的《非典餘劫》。如果說前者是極度委婉,後者就在一樣的靜止中營造出憤懣的張力,甚至不需文字來協力。時間的凝定對於攝影來說不在話下,時間的流變則如何?楊抒懷選擇的是影像內部的乘法。 非典幸存者會領取傷殘證書,證書的影像被放大投影到幸存者背後,部分光線和陰影籠罩了幸存者。人被他的身分決定,這一殘酷定律被如此直觀呈現出來,2003 年之後,就是這一紙證書取代了他們在2003 年之前的存在認同,非典後遺症「攜帶者」帶來的未必是同情,在這人與人日益隔絕的國度,這身分成了隔絕的更佳理由,巨大的證件影像壓在人的臉上、肩膀上、背上,成為重中之重。 甚至受害者自己也與自己隔絕。細看影像中的兩張面孔,它們來自同一個人,卻已經一去不可再見尚存的神采。非典剛過的時候照的證件小照中,人還依稀帶着憧憬,甚至幸存的輕微喜悅,但十年後就只剩下滄桑、倦怠與絕望,臉上多出來的細節,仿佛十年所有的磨損都被記載其上了。更有甚者手捧亡夫亡妻的遺照,對影成三人卻不知從何說起,只覺得影像四周的黑暗在合攏,把生者與死者都收藏於小黑框裏的小小時間囊裏。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攝影師為之留存的,是這「茫茫」,如決然大氣,一拳捶擊在生命的胸口那樣的憤懣。這樣的影像不抗議,就像卡夫卡任職保險職員所繪畫的工傷殘手圖像一樣,它只是幽然作證。 楊志霞 (左 55歲)李桂菊 (中 55歲)劉秀芬 (右 49歲) 她們拿着丈夫和父母的照片一家人在一起合影。相片上的人都感染非典後去世。目前她們都患有多部位骨壞死、肺功能障礙和精神抑鬱症等非典後遺症。楊志霞說,雖然病痛一直在折磨她們,她們要堅強生存下去,平常她們幾個都在一起,知道她們得過非典後很多人都對她們很敏感。 李桂菊 55歲,2003年 4月 15日入院,6月 19日出院。家中 9人患非典,4人去世。入院前從事業務主管工作。李桂菊,三級肢殘人士。根據北京市衛生局公布的免費治療標準,只有股骨頭壞死程度達到二期的病人才能夠進入免費治療的名單,因此,按照這個標準,家中只有李桂菊一人能夠享受免費治療。所以每次李桂菊都懇請醫生開最大量,然後回家三個人吃。 王鍵 現在的王鍵身體很虛弱,左腳抬起來已經非常困難,坐久了渾身都疼,目前身上多處骨壞死,現在靠領取低保和殘疾補助度日。 攝影師手記文 /楊抒懷 十年前非典襲來,我只是一個讀大二的毛頭小子,十年後,我已是中年已婚微胖男。十年間有太多故事,能讓人記住的東西不多。但我清晰記得當時人人自危,學校封校,出門戴口罩,大學輔導員每天給我們測量體溫,一有發燒的同學馬上隔離。 作為圖片故事,好的形式就是成功的開始,形式即內容,加上我們是異地作戰,在有限時間儘量做到完美是我面臨的最大困難。講故事和環境肖像,北京本地媒體人已做得非常好了,所以我必須找到合適的形式。這其實是一種討巧。北京太大,把這些人聚在一起太難了,來北京前兩天都沒有拍攝,一直在想用什麼樣的形式才能更好的表現這個選題。和他們聊天時無意發現他們的殘疾證,十年讓他們從一個正常人變成殘疾人,殘疾證就是最好的證明。這些證件照都拍自非典前,可以看出十年前未經歷這場災難時的神采飛揚,眼神裏還有希望。而十年後拍攝時,神采和希望都已消失,整個人暗淡絕望。北京登記有非典後遺症患者大概 300多人,中重度抑鬱症患者達到 39%,80%因病離崗,60%都出現了家庭變故。他們被社會遺忘了十年,依然在生存線上掙扎。 楊抒懷小檔案 1983年生,《瀟湘晨報》首席攝影記者。喜歡關注普通民眾生活。曾獲2010年金鏡頭年度圖片,2012年「亞洲十佳先鋒攝影師」。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